洪尚秀式的欲望法则是“下雪了,就应该去喝杯酒”。
《北村方向》里的男主尚俊与三位女性,不同方式,不同故事,但都遵循相同的逻辑。
男性视角的展开,让电影里的男主显得可笑也可怕。于他而言,爱情是模糊的,而情欲是具体的。所以其间的道德感就变得尴尬又局促。只几秒,就会被欲望冲垮。但还是有冠冕堂皇的借口。
而这其中的三位女性,如果从她们的视角出发,究竟那些夜晚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
一起看这部电影的人说:“如果男人都是这样的,那我要怎么有信心去爱人?”
看电影,处在观众的位置,很容易对角色和故事居高临下。但放到现实的处境里,面对种种选择,很可能我们也都做不出更好的决定。
将事物放到两个极端下检视,一切瞬间变得准确。但同时是假象。生活的发现常常是偶然事件的组合,但我们找出几个理由。文艺青年最擅长逻辑自洽。
自我陈情,看清了自己的极限,便开始频频对生活妥协。算不上一个好的借口。狡猾的诚实其实极其可鄙。
看洪尚秀电影,很重要的是在文本和影像里,试着去了解人。接受普通人的恶和不堪,避免圆滑,努力去成为一个相对诚实和超脱的人。
五月份的戛纳电影节,洪尚秀新片《在外国》入围了竞赛单元。尽管坊间有说法,戛纳那边是卖了主演于佩尔的人情,然而,洪尚秀这些年在三大电影节(尤其是戛纳)上大受欢迎却是个不争事实。算起来,这是他第三次入围竞赛,此前的《夏夏夏》、《北村方向》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面对第二春的创作爆发,他成功力压其他几位本土导演,成为韩国作者电影的头号代表人物。 如果以《北村方向》为例,不难看出洪尚秀的心境变化。当年拿得起可能会放不下,现在一切尽在不言中。在洪尚秀的作品体系里,最适合作为《北村方向》比较对象的是《处女心经》,故事都发生在首尔(汉城),风格上又都是黑白摄影。情欲依然起伏,然而十年过去,主角们的年纪都可以加上十岁,洪尚秀也不再注重男人与男人或者男人与女人的爱情角力,他对首尔的环境和夜晚的气息似乎更感兴趣。在《处女心经》的年代,洪尚秀还比较痴迷于叙事结构的变换,而到了《北村方向》前后几部,洪尚秀只是写着某个人的影像日记,看下来简单流畅。 在《北村方向》里,他感叹着首尔的大雪,回忆起校园时代的恋爱往事,也赞美黑白的城市最美。这种黑与白既是视觉上的鲜明反差,更是夜晚与白天的界限。往更远处想,那就有如一张牌的正反面,男人与女人,他们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动物。或许,正如片中人物所讲的,洪尚秀也在走极端,强化男人的冷漠、软弱还有虚伪,进而成功俘获一批人的好感。 寒冷的首尔,寂寞的空气,它们是解读《北村方向》的入口,准确说是情感和情绪的入口。然而,我更愿意从“门”上面去解读。在导演跑去旧爱家中的一段,在小说酒吧的一段,门不断出现,尤其是后者,那条门前走道多次出现。再到分别时候,导演还回望了一下。按照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编剧理论,门可以是滑动门、任意门,也是片中人物谈论的偶然。一旦开启这些门,故事总会掉落到另一片领域。就像导演恰好撞见了三个搞电影的学生,喝醉后摸到了旧爱的家。表面上,没碰到这群人然后又不喝醉的情况下,事情好像不至于发生,这分明只是一次偶然。实际上,又如导演的自我剖析,那无非是人们去寻找背后的理由,寻找事情之所以会发生的理由,然后把它称之为偶然。从《玉熙的电影》到《北村方向》,洪尚秀都会抓住适当时机,对人生哲学进行一番通俗的辩论。 名叫多情的韩餐店,名叫小说的小酒屋,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洪尚秀似乎隐藏了对《北村方向》的一些关键词提示。当导演说老板娘和旧爱长得很像,那更多只是种理由和借口。尽管洪尚秀也曾寻找过生活中的诗意,但不同于中国的吕乐,洪尚秀似乎更喜欢无意的邂逅,最好还是纯粹直接。在讨论偶然和极限的前前后后,我们会注意到女老板总是身不在场,姗姗来迟;导演总要谈了一段曲子,跑门口抽根事后烟;其实无须猜测也无须自白,人物的存在状态已经暴露了他们的内心。像导演被介绍了三次,这是故意的错误,还只是生活中的疏忽。当导演和宝兰表现得若有若无,另一边的大哥已经按捺不住情绪。重逢的朋友和恋人、过去的演员还有相识,借助这些角色对导演的态度(其实可能也不需要),不难想象男主人公到底是什么货色。当他提出“不想被拍”,镜头却对准了他那张略显尴尬和紧张的脸。 跟《玉熙的电影》的相似,《北村方向》有一种奇妙的节奏感,一店又一店,一天又一天,异样的舒适。从碰杯、赞美到朋友间起的话题,他们都在寻找彼此相同的节奏和韵律。一夜过后,导演叮嘱老板娘,第三条是写日记。日记,每天形式相似,每天的内容却不同。转门背后,这一次的意外和上一次区别不大。 最后,夜晚和白天,它们也没有什么太大不同,只是一旦光线骤减,夜晚不仅会减少人的安全感,也会让人与人看起来更相似一些。一旦这样,人与人相亲相近的可能性岂会有不增加的道理?想想两次突然的吻,那是天冷,是空气的作用,更是夜晚的魅力。在我看来,这些吻的背后,既有人物的过去,也有众多洪尚秀作品的过去。【北京青年报】
老洪的电影里老婆是缺席的,几乎就没有这个角色设定。所谓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小事影响的故事走向的不同,确实挺有意思,他能精准抓住那些尴尬、狡黠、虚伪,每一次都感觉像渣男的骗炮历程的复盘,他心里“这时对那时错”“这么成功那么失败”的故事。这又是一个渣男骗炮的故事,男的渣渣的,女的好像也不是那么单纯,彼此做着“游戏”,心照不宣。7分。
侯麦式的蛋逼,小津式的重复(天气,结构,食物,酒……),基斯洛夫斯基式的相似的陌生人。“也许并没有故事”,精致的法国范儿的文艺小电影,寒冷的冬季,谈谈人生。
又被韩国电影弄汗颜了,豆瓣上全是做道德判断的,这种基数决定了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洪尚秀的情感小品文已经修炼到大象无形的境界,仿佛随意从生活中截取几个片刻都能升华出某种诗意。并且他总能找到一种恰当的形式去整合那些原本无聊的片刻,这一次他利用干净整齐的zoom—in镜头结构了全片。
12 黑白下的整容棒子挺好看的。。。
一句话总结洪尚秀电影:女人看了认清男人,男人看了认清自己。
“我不怎么喜欢被拍的”,潜台词大概是不大习惯女性视角。
没错,哪有什么偶然,都是来一发的借口。洪尚秀的电影现在完全成为日记体,一贯的饮食男女主题,喝了酒就想搞,提起裤子就走人。虽然没什么惊喜,总也不会失望,总会有些小暧昧抓住你。
哈哈哈,太真实了。饭店招牌上的破胶条,走失的狗,太真实了。连老板都总不在的酒馆,却又像是异次元的世界,不过谁没去过一两回异次元呢?太真实了。“首尔很冷吧?”是啊,北京也是。可是再真实,也别太当真了。
有人看完【失恋33天】觉得所有角色用一张嘴说话,觉得编剧不会塑造人物,难道洪尚秀的所有电影不都是一张嘴说话吗?不过说的不是QQ签名饭否语录罢了。几个好友几杯小酒几处话疗,谈谈永远是人生爱情友谊性,大家喜欢的无非是那些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做人失败的家伙。平淡如此,倒也耐人寻味。★★★
洪尚秀三大法宝:小酒馆,小旅馆,吹牛逼
怀疑和友邻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洪尚秀到底有什么好看...
第一次看洪尚秀的片子,尚不太能接受这种风格类型。不过一开始导演发酒疯跑去EX家大说那些撕心裂肺的蜜语甜言,第二天早上又淡淡说我们还是不要再见面吧!这种感觉真是陌生又熟悉。那件折磨人的小事叫爱情。
最后那个镜头不能被遗忘
1.多结交好的人 2.喝酒时不要醉 3.写日记
洪氏最佳!爱情之于男人,是手段不是目的,急吼吼脱掉裤子直奔而去的才叫归宿。爱情之于女人,是图腾是邪教,别管真皈依还是假信徒,每天烧香上供,只为留个可以憧憬和惦记的念想。男与女“势不两立”,相逢必须躺下一决恩仇。洪尚秀这么看破欲望、鄙薄爱情的人,金敏喜究竟是怎么让这座老房子着了火?
候麦——懂得又如何~洪尚秀——试过才知道
認識之後我們可以是創造出來的偶然可是酒瓶的位置排列與及標籤的方向又可會是偶然當這種高達式的偉論在角色口中被發表同時畫面卻似是早已告知我們真相但真相背後又何不只是另一個謊言???
人与人的际遇交锋和错过重逢,人生的点滴感悟和意外发现,都在充斥色欲无望的推杯换盏、拥抱疏离中慢慢稀释。他对着夜色慨叹“伤那人心了”,可亦无法忍住现时的取暖,他说等或不等皆一样苍白迷茫;她们只是停靠的驿站回忆的截点,却远非终点。
3.5 連續性與慣性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