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大卫(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 Gunnar Björnstrand 饰)和玛丽安(伊娃·达尔贝克Eva Dahlbeck 饰)曾经也有过如胶似漆的热恋时刻,但结婚之后,时间的流逝磨灭了两人之间的激情的火花,十五年后的今天,他们早已经分居,成为了形同陌路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大卫是一名医生,他同自己的一名病人有着超越了医患关系的感情,与此同时,玛丽安也在背地里和名为卡尔(奥克·格伦贝里 Åke Grönberg 饰)的男人有着不正当的关系,而卡尔是大卫最好的朋友。玛丽安踏上了前往哥本哈根的旅程,巧合的是,在途中她和卡尔以及大卫相遇了,这段不寻常的旅程让他们之间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豆瓣
开始以为是和情妇的故事,后来发现不过是插曲,音乐盒的小人象征着主人公峰回路转的命运,倒序加插叙,回忆与现实,结局意外说是喜剧片,但台词还是蛮深刻的!夫妻床是爱情的坟墓。而其实,爱情哪怕成为了殉葬品,也始终存在。融入血液与生命,女人的嫉妒,是需要烈酒刺激一下的,不然不会知道I was still love you
早期的伯格曼电影,故事简单而通俗:事业有成的医生丈夫无法抵挡年轻而猛烈的女患者示爱,妻子于是报复性的也进行了一场婚外恋。同时叛逆期的女儿面对母亲和闺蜜同时深陷恋爱游戏,认为女人和爱情很愚蠢从而宁愿变成男人——丈夫悔过之后精心安排偶遇来修复家庭关系。 简单而直白的情节并不能掩盖伯格曼的才华与锐气:他把一段如此通俗的16年婚姻故事拆散为若干段落,婚前、婚后、出轨、悔过、修复以一种如梦似幻的碎片结构打乱时间性散布于90分钟——他总是这么轻而易举的穿梭于时空之中。 如果伯格曼的电影语法是魔幻,那么他的精神语法想必是追寻。这种魔幻和追寻,在他早期的电影中已然显露。 丈夫在面对年轻女孩的热烈追逐时曾努力抗拒——我喜欢我的生活,我的拖鞋和壁炉,我不想改变这一切。我们不由得心惊:半个世纪以来,丈夫们竟从没变过。 但伯格曼不同——对于一生曾有五次婚姻,若干次恋情的他来说,显然比电影里的丈夫更懂得爱情之道,但他大概不曾担忧改变。当婚姻只余记忆的碎片,当情变不请自来,伯格曼将永远忠诚于自己对爱情的追寻。
情人节就是要看这种电影才应景嘛,伯格曼拍起神经喜剧来也没在怕的,电影结构也很聪明。前一半非常好笑,台词很妙,但是后面似乎情节上又有点崩了。。事实证明神经喜剧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啊,就算剧情不合理也不能慢,慢了就崩了...
怎么觉得伯格曼拍起了刘别谦式的电影了呢?这是第一次伯格曼电影令我发笑。。。倒叙和不断插叙的叙事方式可能又会令不少人看的云里雾里,但是如此一部轻松的伯格曼还真挺难得。。。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你可以选择当一个掘墓人。
(9/10)伯格曼这个神出鬼没的叙事结构啊!几乎可以打五星了……其实插叙部分算是个倒叙的三段式,婚礼撕逼那段尤为精彩,简直拍成了闹剧。
伯氏的劇本結構與構圖。時代所限台詞過於直男癌多的是想吐槽的地方。這個劇本或許很適合做舞台劇。at xiamen
Ingmar Bergman’s Cinema | 終於在這裏感受到了對伯格曼電影意義非凡的「夏天」。
三星半,爱情滑稽剧,婚姻导师伯格曼这次有失水准。伯格曼,一个最不相信婚姻却又热衷于结婚的人。
伯格曼这部虚实交织的荒诞喜剧展现出他的婚姻悲观主义倾向。婚姻中的男女没有谁获得了幸福,夫妻都各自承受着彼此带来的痛苦,此时,反而是婚外恋带给人们无尽的趣味和快乐。显然,作者将这出喜剧风格的悲剧归咎于婚姻制度的荒谬性,然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伯格曼的这种婚姻原罪论颇有为自己不幸的《婚姻生活》以及自身爱无能辩解和开脱的嫌疑。影片中他戏弄着沾花惹草的丈夫和野蛮粗鲁的莽夫,调侃着水性杨花的妻子还有花言巧语的知识分子,让他们看上去如此可笑和可悲。然而对于爱情保鲜的配方,这位欠缺职业道德的医生显得爱莫能助。他的建议无不体现着他的个人经验:女人总是因得不到爱和自由而痛苦,此时,解放女人成了男人的天职,医生(父亲)与病人(女儿)建立亲密关系皆是出于职责而已。嚯,男人在这堂《恋爱课程》里变得好有自我牺牲精神哦。
瑞典人的幽默是如此迷人。伯格曼的手笔真是不俗。
又是一列伯格曼的短途火车,在插叙回忆里铺垫现在的感情流动。相较他同类型的片子,这部显得更可爱,也许原因在于离婚多年的丈夫和妻子以及朋友,三者之间都是情人的状态,像孩子一样在爱的游戏里捉迷藏。我想,沉浸于爱情的人才是最好的现实主义者。“让开让开,现在我要吻丹麦最漂亮的女孩!”“你怎么能这样呢!居然吻那个愚蠢的猩猩!”看关系看到最后,关系都被瓦解了,回归到一种自然,虽然大家的心思还是很多,却都是纯真的,而纯真永远是最可爱的!
家庭的叛逆者伯格曼,用镜头语言质疑了一轮婚姻制度的苍白与可笑,但倒也没正儿八经,反而任由戏谑之意,流窜在男女你进我退的舞步间,让一丝不经意的狡黠,点亮电影色调。他构建了一个自由国度,看似任意妄为,其实在每个人追求快乐的背后,又蒙受着精神煎熬。虽是煎熬,却也没太多辗转反侧的不痛快。
这部喜剧本来是悲剧,但是,变好了,作者,或者演员,都不是这堂课的教师,而是生活本身就峰回路转,你可以微笑着看这一堂生活之课,就像它只是基础课一样,你已经离那个舞台很远了,是不是
Bergman的成人喜剧真是好看啊!悔婚那段简直太有神经喜剧风采,Eva Dahlbeck也充满了神经喜剧女主式的魅力。对于婚姻的看法,Bergman应该是没有变过的吧。
本来是悲剧的,但是变好了,作者或演员不是这堂课的教师,而是生活本身就峰回路转。前半段挺好的,可是为什么要那样展开剧情?
喜剧成分恰到好处。妻子超级美。(其实情人也是啦,哈哈)
呵呵,感觉好多导演都是这样,早期很欢乐,很直接,中期很悲观,很幻灭,叙事变得玩转,晚期很宏大,各种场景
哈哈哈没想到竟然有被伯格曼的片子笑死的时候。史上最早发明自拍杆的女孩、提前换好衬衣再躺回去装睡的爷爷、逼老伴穿秋裤的奶奶、笑起来萌死人的古纳尔!“死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老年人看待死亡的态度,无论豁达或是恐惧,总是让我感动。
7.8 伯格曼逝世十周年。结构让人想起后来的【野草莓】,现实中针锋相对或者带有伤痕地对话,紧跟着转入的插叙,却是相爱的甜蜜场面,反差拉起严肃和欢脱,但有时候还是太闹腾了点。
7。十五载婚姻双双外遇,赴丹麦挽回破裂婚姻
哎哟,伯格曼的叙事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