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几十年看的电影还是有他的时代宿命感在,这就很厉害了。能理解到想表达的谴责,讽刺、悲凉以及慨叹命运的翻云覆雨手下的脆弱。
但是这个电影不吸引人,除了哥哥。我觉得女主的角色选的不很好,当然女主是很漂亮很可爱,她快乐的时候是很阳光明媚。但是她没有那种被毁灭的美,有哥哥的松弛做对比,更显出她不够凄美。悲剧是要把美好撕碎,才刻骨铭心。他后来想重拍,女主想选张柏芝。我就觉得非张柏芝莫属啊。她快乐是美的,哭的样子也是梨花带雨羞羞怯怯的伤心,是让人心碎的惊心动魄啊。和哥哥俩人,大概最差的画质也掩盖不了他们的绝代风华啊。这样的结局走向,才会让人震撼。而且大概时间紧,所以很多情节有点匆促,你还没想起什么来,就接着走剧情了,不够细腻吧,画面也实在太写实了点。私以为这样的电影,如果拍的画面更有质感就好了,但是这在当时真的很让人佩服了毕竟科技的发展也就在那里。
看到说哥哥自己喜欢也更喜欢文艺片。我也觉得哥哥拍的喜剧如家有喜事很好,东成西就虽然感觉有点用力过猛,都很喜欢很搞笑每年再看几遍也不腻。但是我从小看他的这些电影长大,对他真的没什么印象,在那里面,给梁家辉张学友周星驰吸引了。不知道他会唱歌,不知道他是一个那么美的人。要等年纪大了,了解他,掉回头去看才能查觉他的魅力所在。因为粉丝滤镜下的哥哥,无论什么角色,都是真善美的代言人。这个电影如果重拍,往细了去拍,强调美感的画面,找对角色,把跌宕起伏拍的有说服力,连续一点就会很完美。难怪当时拿很多奖。
哥哥在里面很羞涩,照旧是乖乖的,耐心陪妈妈讲话,善解人意说逃家的小妾大概也是不如意,细心的去观察小妈的拘谨不自在,努力去化解,去同情关爱。很真诚,最让人感动的是他表演很放松,他的小心翼翼里都带着松,不用力,很自然,演活了一个出身乡绅却会去思考这社会权贵是否合理(掉的那张纸写着天演论什么的),对所有人热情,懵懂的天真少年在这部压抑的旧社会里,他就像个纯真的梦。所以最后的镜头是他坐在那里,大概那个时候他已经感觉到自己已经发生什么了吧。这么美好的少年,被毁灭了。。。
鲁迅的小说拍成电影什么样?我想也就是这样吧。这部电影背景是1921年,清朝亡了不过十年,民智未开,所以当时受过新学教育的青年们都要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这种题材在国外电影节总是受欢迎的,就像早期张艺谋的那些作品,所以虽然只是电视电影的作品,也在国外电影节拿了两个大奖。 编剧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李碧华,在一期回顾的节目说过,李碧华最擅长收集资料,为这个影片做了很多的资料收集。剧组也是长途跋涉,在香港与内地的边界找到了这么原始的景开始拍摄。所以里面的风俗和场景都很写实,不是影视城拍出来的货色。影片也给了很多镜头给那些场景,可能有些观众会觉得拖慢节奏,但我觉得对古旧气氛的烘托恰到好处。 里面可圈可点的还有演员的表演,就连群众演员都很自然,带着鲁迅小说里的那种乡下百姓的拘谨,又有日常生活的自然,能整体做得这么好,导演的调教绝对功不可没。 要说说张国荣了,我想很多人还在看这部片子,都是因为他的缘故。这也可以说是张国荣第一部有艺术水准的电影。 他与王家卫的缘分,也起于这部电影。阿飞正传上映的时候(1990),电台采访王家卫,墨镜王说喜欢张国荣早期的表演,就是看了张国荣演的《我家的女人》,反而觉得张国荣后来演的英雄本色那些太过用力了。 张国荣在里面的表演有着本色出演的自然,哥哥本身也是大家族,父亲也有两个老婆(不过那个是恶毒的后妈),所以身上带有一种养尊处优的公子气。戏里面的大哥跟父亲吵架说的自己没花什么大钱,至少没去过省城,张国荣那种委屈中带着点惊吓的样子,真是个让人心疼的小儿子,所以老妈赶紧出来劝架了。张国荣在采访中也说过,当初父亲最疼他这个小儿子,自己成绩不好还被送到英国留学,家姐成绩好还得靠自己半工半读。所以猜想家里也曾上演过类似的桥段。 电影从张国荣回乡开始,回来的时候面上充满了欣喜,眼睛都闪着光,离开的时候眼神里却有一种悲凉和愤怒,有种回首已是百年身的物似人非。 至于男女主角是否有爱情,这个也是见仁见智。张国荣扮演的景生第一次看见女主角,更多的应该是好奇,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总是让人会多看两眼的。第一次交谈源于那张飞出来的练字的纸,两人同时准备掀帘,四目相对,镜头外都能感到两人怦然心动的感觉。后面的相逢更多的是景生主动,无处诉说无奈似乎只有同龄人才能倾吐。景生的对她的好,自然也是能感应到的,比如照相的时候,其实只是为了让美好也能照一张相,所以兴师动众叫齐所有人,又赠送面人,又关注她选布料。得少爷如此关照怎么能不春心荡漾呢。那个买面人的镜头,窃以为是张国荣拍的最美的镜头之一,明眸皓齿,标致的脸型,青春洋溢的笑容,至今未见过美得过他的少年。 出事的那次,美好哭着扑到他怀里的时候,其实景生很紧张,不敢动,所以美好又缩了回去,哭诉在他家的委屈,景生大概歉疚加同情,搂住了她,于是事发。虽然说很冤枉,但两人如此发展下去,迟早也要出事的。 最后以女性的牺牲来完成这段悲剧,最后大家可能没有想到是死刑,至少我没想到,所以结局让人如鲠在喉,是一个足够力量的结尾。
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也欣慰当代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礼数。
其实美好经历的和跑掉的带喜一样,因为家里贫困被迫嫁到黄家,上面有强势的大奶奶欺压,中间有圆滑的大少奶奶冷眼,此外还要遭受着下人背后的闲言碎语甚至污蔑。终于某天遇到一个情投意合,和自己年龄相当的男人,冒死准备着逃跑计划。只不过一个顺利的逃出了这个压抑的大家庭,另一个被发现了,并冠以勾引二少爷的名义被浸了猪笼。
男人无情,女人痴情是李碧华的写作风格,当然也清楚的写照了过去男男女女的命运。不论是《胭脂扣》中的如花十二少,还是《我家那女人》里的美好景生,女人总是把自己的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将命运堵在唯一的一个转折。但男人终究会屈从于家庭的安排,然后迎接未来的任何可能性。
美好虽死,但还会有下一个美好嫁到黄家,经历同样的经历,遭遇同样的遭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唯有逃跑和等待。
像带喜一样找一个可靠的人协助自己跑出皇家,在此期间需要足够的隐忍,强大的内心和不甘命运如此的觉悟。
要么就是等待,忍受当前直到大奶奶去世的那一天。当然,如果黄老爷先死那命运会更惨。
至于景生,最后的片段是带着东西走出了家门,而没有选择听父亲的话初中毕业就留在家里娶妻生子走大哥的路。这或许是片子唯一值得欣慰的事情。某种意义上是家里发生的事情给他带来了思想上的觉醒,是家里的女人成就了他的未来。
(豆瓣评分字数写超,故留存于此)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还魂记》——汤显祖
美好说:“景生你不要誓愿,雷公会劈死你的!”的时候,的确,她不想连累景生;更有甚可悲之处,是她同时也对毒害自己的封建迷信思想深信不疑,终究一个人扛下了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注定沉痛、悲惨的剧情,
这,面容姣好勤劳善良单纯的男女主角,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青涩的张国荣奶帅奶帅的,饰演的景生这个人物按照现在的说法是比较单纯又懦弱,保护不了暗生情愫的爱人,也基本上未在行动上做任何抗争,但放到那个时代背景就能理解。
很庆幸还能观看到1980电影的资源,得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也应该知足如今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
社会形态在变化,大概是在进步,不过有人有社会关系存在的世界到底还是有相同之处,
世人皆说:人言可畏;不要挑战人性;处世需稍适圆滑才能达成目标获得所谓的成功,又或者是利于苟且生存;大致因为每个人都很难跳脱于当今时代和地域已经约定俗成的规矩、道德标准、法律制度……而独立存在吧
与天斗,与人言斗,与人性斗,与所在时代的公序良俗斗,与所在时代的道德标准斗,想要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需要多一份勇敢坚定和机智谋略!
作为故事里的二少爷,如果他真的爱那个女子,就不应有任何表示,屈从于命运,这才是对两人都好的结局。二少爷爱而不得,最后只能再次离家,如果相爱就应该放手对各自都好,也不至于最后的结局,爱情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候说来就来,祝愿天下有情人都能够终成眷属呀!!二少爷和那个女人终是有缘无分,互相喜欢也不能在一起
年轻的哥哥。马上又要过生日啦~
景生和十二少的感觉太像了。也许这就是为张国荣的《胭脂扣》奠基的吧。整部片子的粤语很好听,原汁原味的中国乡村风俗!而且都是李碧华的剧本..
确实很像《湘女潇潇》,但觉得美好比潇潇更惨,她不该遇上景生,景生只能给她希望和绝望,景生太文弱什么也改变不了。
可能篇幅的原因稍显粗糙,但原生态的历史纪录太难得,二十出头的张国荣几乎本色演出,又凸显惊人气质和才华,因此片被王家卫看中也不足为奇,可惜虽然他去世前一年多次提到重拍却没有实现。
最让我感触的还是女主 尤其是那句 我嫁到黄家来没过过好日子 连小人都不如啊 哭戏哭得肝肠尽断
越来越不喜欢这个世上的大部分人类,无论男女。
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折磨。女主有些镜头有几分神似翁美玲啊。哥哥真是翩翩佳公子,年少英俊,温柔倜傥,像美玉一样温润的少年郎。
老香港乡下地主家斑驳的庭院宅门比不得老北京四合院的红墙瓦琉璃,但几百年来的毫无变迁呈现出压抑的厚重感。故事就如同这几百年没有变迁的村子一样,那么平淡无奇却更显压抑。李碧华笔下的男人多情却不带裆,正是他们这种不敢反抗,生如此,死如此,习以为常的被压抑,让人产生更多反思。
嗯,好!
22岁的哥哥
小哥哥~
中国的传统社会向来不缺乏对女性的戕害,但是真正用影视表达这一过去常态的作品却寥寥可数,这部现在被忽略的电影,如果不是因为张国荣在里面饰演男主角,估计早就石沉大海。但是电影中对于民国初期历史场景的还原度、风俗的考究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着实让人观后留有余味。
二少在低头忙碌的佣人边走着,很是无忧无虑,镜头拉远,这时的乡村好闲适。待到它显出吃人的真面目时方觉沉痛。
李碧华也
良辰美景奈何天
很古朴的片子!挺我记得好像还有温美玲!
朴质又华丽。
听说有情欲戏才想看的,结果只是抱了一下?!很生活化 展示了很多民俗 以及 丑陋 拜山,小妾进门,炒春饼,浸猪笼
一个女人最大的无用是哭声 就像一个男人最大的无用是沉默一样
说实话 未经雕琢的演技反而显得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