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2

HD

主演:刘德华,刘青云,倪妮,谢君豪,姜皓文,吴卓羲,马浴柯,黄德斌,郑子诚,洪天明,袁富华,刘浩龙,凌文龙,赵永洪,蔡瀚亿,张竣杰,张扬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英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拆弹专家2 剧照 NO.1拆弹专家2 剧照 NO.2拆弹专家2 剧照 NO.3拆弹专家2 剧照 NO.4拆弹专家2 剧照 NO.5拆弹专家2 剧照 NO.6拆弹专家2 剧照 NO.13拆弹专家2 剧照 NO.14拆弹专家2 剧照 NO.15拆弹专家2 剧照 NO.16拆弹专家2 剧照 NO.17拆弹专家2 剧照 NO.18拆弹专家2 剧照 NO.19拆弹专家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拆弹专家》说:毁灭吧!香港

虽然讲拆弹,但《拆弹专家2》的主题已经不是爆炸了,而是“关于身份的愤怒”。

之前的版本被删了,几百赞几百评论,补发一个截图版本,大家也可以看公众号版本。传送门://mp.weixin.qq.com/s/_XSJgtI5bBASK_VHilc9RA

开篇“炸掉”机场的戏,邱礼涛就用旁白回应了这一点:是“愤怒”导致了这场爆炸。

而这个“愤怒”,刚好可以作为解读《拆弹专家2》的钥匙,并且和邱礼涛其人其作,串联在一起。大家都说邱礼涛是香港电影里的社会学家,这次的《拆弹专家2》就是个很好的研究样本,你甚至可以把它看成邱礼涛的一篇“香港社会学论文”,借“拆弹”,来说现实中的炸弹。

  1. 为什么愤怒?
  2. 刘德华与邱礼涛的身份问题
  3. 邱礼涛的乐与怒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闵思嘉”。

1、为什么愤怒

2、刘德华与邱礼涛的身份问题

3、邱礼涛的“乐与怒”

 2 ) 邱礼涛的海陆空齐鸣计划

说实话,刚进电影院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太大的预期,原因很简单,对新商业类型港片的固有印象使然。感觉观看这类的片子不用怎么动脑筋,你只需跟着嗨就完事,不需要过度思考与总结,全程只要“哈哈哈哈,哇哇哇”也就够了。

所以在进入电影院前,已经将自己的观影心态调整到了爽片模式,放下一切的顾虑与烦忧,认认真真地去享受视觉的盛宴与简单的快乐。

可谁曾想到,因为北京大号的交通状况,不幸错过了开场的些许铺垫,自己刚找到座位,放好爆米花,打开可乐想要享受着这片刻的快意和持续的爽意之时,大银幕上便迎来了一个核爆场面,再加上那层层递进让人肾上腺激素加快分泌的背景音乐,整个人顿时支楞了起来。邱礼涛用回溯的方式,先给所有的观众来个下马威,将最坏的结果展现,让观众进入状态的同时,也“炸”出了人们对后续故事的期待。

之前看“爆炸”的场面,氛围的烘托与细节的营造总是最常见的选择,那种直给特写的“炸裂”,可能可以被称之为邱礼涛式酣畅淋漓与“爆炸”上瘾。在前作《拆弹专家》炸毁红磡隧道、中环地铁之后,谁又能想到,邱礼涛的“破坏计划”还能交出更为震撼的呈现方案,若说赤鱲角机场也只是个开胃甜点的话,由IFC经过九龙中转站再到青马大桥的连环爆破计划与呈现,再配合着故事线的进展,让人们一次次陷入到揭秘的快乐与反思的谜团之中,环环相扣的情节安排,与简洁迅猛的视觉冲击,牵引着观众拨云见雾,持续的期待。而我的脑中也在不断地絮叨着:“这样大规模的爆破场景设置太港式了,就算只是CG特效,这种地标级别的毁灭场景,在中国电影范畴之中也只能在港片里才能看到了吧。”

除了那些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大场面,导演邱礼涛也在文本与现实层面对炸弹与拆弹,进行了多层面的演绎。那句贯穿始终的质问,“如果不是坏了即丢用完即弃,拆弹专家还会变成定时炸弹”,也成就了刘德华一人呈现多种状态与人格的可能,贡献出三个不同维度的男主角潘乘风,对应不同的性格人物,邱礼涛也选择以不同的场景与表现手法来配合,除去大场面的热血戏份,更多的实景街头追逐场面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与考量,像是剧中一场追逐刘德华的戏份,从医院开始走向街头,经由天桥又转向密集的楼宇与热闹的市场,一切顺理成章又显得意外不断,从中环到旺角诸多人流密集的场所,高难度的场面调度,这是最港式的警匪片场景,也是最烟火气的当地生活记录。

为了实现这一切,导演更是带领着整个制作团队,收集了大量资料,制作与电影场景“同款”的实景微缩模型,用来模拟爆炸效果。并且投入众多的精力投身到实景的勘测与拍摄制作之中。这其实便体现出港片的一种工业之美,用最精良的材料与尖端的技术,凭借着职业的态度,对每个镜头都事先做了精密的准备,勘查了实际的长宽高与相对位置,算了风水与天气情况,才严丝合缝镶嵌到影片之中。让人们在一场场的连环爆炸场景之中,持续视觉新鲜感,而又充满期待。

看《拆弹专家2》的过程,就像是在和导演玩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每当观者觉得谜底就要揭开之时,便会有意料之外的“炸弹”突显,结尾部分的剧情也在不断地翻转,层层递进看似可以轻易破局,实则暗藏玄机,所以只能跟着主人公一起一次次地冒险,感受“拆弹专家”工作时的那份惊心动魄。

整个电影,靠着荧幕前期不断的追逐打斗、高能反转剧情与循环式的满屏爆炸,创造了一场视觉盛宴。当然也没有什么比视觉震撼来得更简明扼要的表达,让人能在一部警匪电影之中“一爽到底”。惊险刺激的画面能直接给人以最多的刺激,也是因为电影的软性部分故事构架以及人物的情感支撑走向,在电影中被一定程度的简化了,靠边为视觉的技术之美服务。总的来说《拆弹专家2》算不上是一部十足完美的电影,但可以肯定是这个贺岁档不能缺少的作品,是一部酣畅淋漓让人看完后会有些回味的爽片,导演邱礼涛也在前作的基础之上完成了不少自我的革新与挑战,无疑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沉浸式体验的视觉之作。

 3 ) V后七日

政治指涉暂且不论,目前没有被提及的基督教暗喻,按照影片的时间线罗列如下(其中必定有一些是我强行附会): 1. 复生日/Resurrection Day & 复生会/Vendetta 港岛酒店爆炸案后,因脑震荡而短暂失忆的嫌疑人潘乘风,竟是前港警EOD拆弹专家,由此牵扯出的线索指向了已经在香港制造多起爆炸案的复生会——自称奉行无政府主义的恐怖组织。 如果说复生会(Vendetta,来自罗马书,Romans 12:19 “Vengeance is mine, I will repay, says the Lord” 主曰: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还堪称暧昧的话,那么被精心挑选、决意在这一天给予港岛致命一击的复生日(除宗教含义之外,Resurrection几乎没有其他释义),指向已然十分明显。 另外,Resurrection与Rebirth在概念上略有区别,神学家对此尚有争论,但普遍共识是:复生不是简单的灵与肉再合一,而是焕然重生为一个新的生命。 2. 七日创世/7 Days Ago 酒店爆炸案发生,到潘乘风苏醒,之间间隔七天——这一行字出现在字幕上,然而因为大跨度的时间与事件跳跃,很容易被忽略——潘乘风从医院惊险出逃,联系旧友董卓文,回忆身为EOD雇员的自己为何落魄至此的种种前情,同时抽丝剥茧复生会的谜团……几乎一刻不停,以至于潘乘风与庞玲两两相对互诉衷肠是观众难得的喘息机会。 原来真相是为了替余情未了的前男友赎罪(atonement),以期日后能向法官求情,庞玲在七天前擅自做了一个决定——她给了潘乘风一个机会,为他创造了一个新世界,是天堂还是地狱,只在他一念之间。 3. 审判/Last Judgement 潘乘风与董卓文激烈争吵,失控时不断重复“公道”; 在警司面前庞玲向董卓文坦白,自己是为了在上庭时能向法官求情才行非常之事; Lee Sir情急之下口不择言; …… 反复提及审判,对法庭的敬畏笼罩在所有正面人物的头顶。甚至更进一步,可以说,从潘乘风终于恢复了记忆开始,电影后半部分就是对末日审判的现代演绎: Maverick读《水浒》,描绘的末世景象“天火焚城,洪水灭世”,直接来自《启示录》; 潘乘风与庞玲执手相看泪眼,“我已分不出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你信我你就是警察,你不信我……” “下辈子你要记得我……” 最值得一提的是潘乘风舍身炸青马大桥时的镜头语言: 落入马湾时双臂平展,面带微笑——是crucifixion的姿势; 与此同时海面升腾起巨浪与蘑菇云,背景声中铜管愈响——是末日审判中垂虹鸣笛而天父至的景象。 4. 红酒 结尾闪回潘庞二人初遇,虽然隽永,收稍也利落漂亮,但在已然完整的剧情后续上一段感情戏,乍看十分突兀。 但如果将此处的红酒放在神学语境下(耶稣复活后显示的第一个神迹,即将水变为酒John 2:1),似乎就能自圆其说:潘乘风已然完成了自己的Resurrection与Last Judgement,现在受过往折磨的,变成了依然活着的人。

 4 ) 少年亦恶龙,恶龙仍少年

漂亮,今年看过的片子里节奏最爽利的。

虽然剧情仍有BUG,但在看的时候并不会在意,算是将这种运转模式作品的优点发挥到上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残墟的帝国仍有宫殿可撑场。上一次让我有这种观影愉快感的港片还是两年前的《无双》。

这类题材我一向对文戏不感冒,但这片子证明了:并不是不能拍爱情戏,恰到好处的感情戏是菜上撒的盐,长剑开的刃,同时能让观众有好感的“动作片女主角”应该是片中这个样子:勇敢坚毅,心中柔软,动作利落,行为果断。即使在生死决别之时,发布出的命令仍然有条不紊,但同时眼中含泪,声音发抖,能证明她确有血泪,只是不会让它干扰工作。

她所有的行为都对得起她的设定,而不是只是甩出身份堆砌却不给相符戏分的花瓶。

(当然,现实生活里追女生不要像男主角那样,他没被打,因为他是刘德华)

刘德华和刘青云都是熟悉的面孔了,特别是刘德华,片中身型瘦削劲实。身材管理让很多年轻人都自愧弗如。只能说,他能红几十年,红得有道理。并且动作场面不夸张也不少,并贡献了我观影以来见过最能打的残障人士……

情节其实也不算新鲜:昔日勇者一朝跌落,随后在少年与恶龙的身份之间挣扎切换。以命救世是他,嗜血獠牙也是他。他的勇敢与尖锐,大义与恶毒,极端和慈悲,善良与狰狞,都是真的。片子节奏很紧凑,因此免不了他的认知和自我定位转换得突兀,同时反派脸谱化,也算是港片常见的通病。

好在观看过程中很容易让人忽视这些缺点。被节奏拉着走,看时只觉得爽快。连结尾都是戛然而止,并没有什么凄凄戚戚的生离死别用以拉戏。

还是想说一说这片子的节奏,处理得相当得好,没什么让人起身的空间,不建议喝太多水,后半我硬是忍着没去洗手间。

下来之后觉得,之前看到有人评价这片子“凭它就不能说香港电影死了”,是有道理的。

现在大家嘴里提及香港电影,份量远不及当年重了,甚至默认“港片已死”,只剩那么几个熟面孔,时不时出来折腾一下。

然而就这么几个熟面孔还在,你见识到了他们的阵仗,仍不敢将这四个字小觑。

就像街边坐着的耄耋老者,白发覆面,叶落满身。你已不再将他放在眼里,亦忘记他当年如何力敌千军,只认为他是个等死的老朽,无需在意。但经过他身边时,突见他以那双苍老的手拔刀,你面前长刃出鞘,雪光漫地,时间都仿佛被斩碎。

仍是一代宗师。

 5 ) 愤怒之后,请三思!

影片有一个关键词,“愤怒”。而本片中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愤怒。

第一种愤怒,也是最明显最直观的愤怒,视听愤怒。从电影的第一场戏(机场爆炸假想,说不定是真正结局),导编就让观众感受到了视听上的愤怒。毫不拖泥带水的爆炸,映入,哦不,刺进了观者的双眼;震耳的轰鸣灌进了听者的耳膜。可以说,《拆弹专家2》的确以一种强势且有效的方式,展现了其视听态度。而电影后续中更多的爆炸场面、极度吵闹的配乐更不断地强化着这种愤怒。

第二种愤怒,是人物情绪的愤怒。潘乘风在片中有四次很明显的愤怒。

1.对上司的愤怒。(同事关系)

2.对董卓文的愤怒。(朋友关系)

3.对庞玲的愤怒。(爱人关系)

4.对清洁工大妈的愤怒。(路人关系)

不难发现,四次愤怒几乎将一个个体在社会中的所有社会关系都包含在内了——意味着潘乘风的愤怒不是对某个人、某件事的不忿,而是对社会的抵抗。

第三种愤怒,是对制度的愤怒。

片中,有一位博士因其女友跳楼而选择去炸教育署。故我认为,这位所谓的博士的行为可以视作对教育体制的愤怒。

大反派支持无zf主义,从而走上了恐怖份子的路。这是对世界现行的大部分社会体制的愤怒。

当然,还有编导精心设计的潘乘风对警局体制的愤怒。

以上所有愤怒的总和,招致了电影开场的结局——毁灭。

乍一看,似乎挺正能量的。可愤怒过后,仔细想想,这样的创作是该多么幼稚多么自我啊。

表面上看,潘乘风黑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作为舍己为人、利国利民的拆弹专家,却因任务断腿后受到制度“歧视”,还遭受上司歧视、兄弟不相助、爱人不理解。而且,电影中大量药物的摄入,还能给黑化做药理上的备注。不得不承认,邱礼涛这波啊,有点厉害,让有些观众还能同情这个人物。

为什么要把上司,兄弟,爱人都放在潘乘风的对立面啊?

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潘乘风就不可能黑化啊(此处有个大大的滑稽)。不把潘乘风逼到绝路上,他怎么会从天使变成恶鬼呢?因为但凡有一个因素不是潘乘风回归的阻碍,潘乘风都不太可能变成草菅人命的恶鬼。

对潘乘风极端的社会关系设计,让潘乘风黑化,从而将最根本的原因归结于“制度”,而并非潘乘风对拆弹事业的热爱。这就是邱礼涛那幼稚而自我的想法。

他放弃了对人,对人性的最基本关注。而是将人视作对环境被动反应的两面性生物。

潘乘风是拆弹专家没错。可他更是一个人。人是什么?人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

他可能执着于在永远冲在第一线的荣耀,可能执着于做英雄的快感。既然如此,他也更可能是一个秉持正义的人,善良的人。因为,如果只是为了荣誉和当英雄,正常人不可能在交接手榴弹时将自己的防弹衣给与自己无关的市民。

他既然是善良者,正义者,难道会因为无法再去第一线拆弹而伤害自己的社会关系,伤害无辜市民的生命吗?

无法去第一线拆弹,到底对潘乘风有多大伤害?足以让他牺牲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去完成这一偏执的执念吗?

不幸的是,邱礼涛选择让潘乘风牺牲所有社会关系,让他走向为了一己私欲随意剥夺别人生命权的深渊。潘乘风有为了自己重回一线愤怒、抗争的自由,可他没有剥夺别人生命权的自由。

潘乘风就这样被硬生生地从一个愿意为无辜者而死的好人变成了害无辜者死的坏人。邱礼涛这样做的目的是啥?控诉谁?

制度。

在他看来,只要制度不阻止,潘乘风也许就不会黑化。也就不会有悲剧。

那么我请问,如果上司们同意,而董卓文拼死反对(如果他不想再让好兄弟断腿甚至丢掉生命,如果他关心他的好兄弟,如果他想让他已经残障的好兄弟过正常人的生活呢)潘乘风会不会黑化?

大概率不会吧。换成庞玲同理。

所以邱礼涛意图在于全是制度的锅,为此,还刻意将兄弟、爱人的劝解全部放在制度那面——这恰恰是盲点。

可兄弟和爱人怎么会站在制度那一面呢,他们都会站在爱潘乘风的那一面啊。他们都会因为爱潘乘风而去阻止他,而不是因为什么狗屁警局规定。

邱礼涛,你喜欢把全部的错归结于环境。可你忘了人本事就是复杂的动物,人有恨,却也有爱。潘乘风不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活人,他只是一个被你用来表达幼稚且自我的理念的可怜家伙。

他甚至连属于自己的挣扎都没有。可笑的“复生”,竟然还只是你拿来过审的手段。

————————

最后贴个本人对《拆弹专家2》的剧作设计

第一部分:顺叙潘乘风如何成为一个有名的拆弹专家,并对其性格中要强执着进行深化说明。但他本质上是一个正义,善良的人。

第二部分:董卓文是潘乘风的好兄弟。在一次拆弹中,潘乘风因为救董卓文炸掉了一条腿。董卓文极其愧疚,潘乘风因为警局制度未被重新启用至第一线。这对潘乘风造成极大打击。尽管上司们也想让潘乘风回来,但迫于舆论或者公众质疑,无法让潘回归(因为上司们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失去事业的潘乘风意志消沉,甚至因为长期服用药物而变得性情大变。

董卓文、庞玲一切看在眼里,他们同样痛苦,一直在为潘乘风奔走相助。

第三部分:潘乘风性情大变,在社会中不停挑事。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批评、唾弃,从而引起了复生会的主意。他进入通缉犯,并成为警方的通缉犯。

第四部分:倒叙潘乘风进入复生会是卧底行为。是庞玲和董卓文说服了潘乘风参与此次行动,并非利用,而是让实现潘乘风重回一线工作的愿望(尽管不是拆弹)。

第五部分:复生会布置了最终的计划。董卓文为救身份暴露的潘乘风而死,庞玲在于复生会的交战中中弹死去。潘乘风成功降低了炸弹造成的的损失。

第六部分:上司重新邀请潘乘风回归一线,潘乘风却拒绝了。

他辞去了警察一职,消失了。

 6 ) 难怪王晶爆粗口推荐,刘德华这部新片,洗掉了“港片已死”的耻辱

2017年的《拆弹专家》虽然评分只有6.3,但超4亿的票房收入,还是促成了续集的诞生。

除了将片中反派由姜武换成谢君豪,女主角由宋佳换成倪妮,找来刘青云作配外,《拆弹专家2》基本保持了前作的阵容,以刘德华为核心,安排姜皓文、吴卓羲等打"辅助"。

续集必烂,几乎是影视圈逃不开的魔咒。鉴于此,即便是王晶提前看过影片后,激动到爆粗口力荐,也只让人觉得是同行之间的"商业吹捧"。

但这次,王晶真不是尬捧。

与前作相比,《拆弹专家2》真的是一部"大"片。用网友的话说就是"集燃点、爽点、泪点于一身"。

首先,格局大!

《拆弹专家》中,虽说植入了商、匪勾结的设定,但总的来说,仍偏向于章在山(刘德华饰)和火爆(姜武饰)的私人恩怨。警匪对决的主线背后,隐藏的是港片中常见的兄弟义气。正因为如此,直到结局,火爆耿耿于怀的依旧是章在山的"背叛"。

但是《拆弹专家2》,却把引发矛盾的冲突点与警界、甚至是社会关联。这样一来,问题从个人上升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格局远胜第一部。

潘乘风(刘德华饰)行动中受伤,失去了一条腿。但他并未因此自暴自弃,而是拼命复建,只想尽快回到岗位。

但是上级对潘乘风所有努力视而不见,在完全不对他做体能检测的情况下,拒绝他的复职申请,准备将他调任文职。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担心潘乘风复职后,一旦因为身体原因,于工作中出现纰漏,自己会因此而担责。

香港警界高层被规则束缚,继而产生的冷漠、僵化,在此得到了体现。

而影片借由马世军一角(谢君豪饰)所带出的问题更多。

作为"富二代",马世军不耻家族通过黑、灰色行业发家的手段,认为家族财富来得不干净。他的"愤世"设定,即是导演对此类社会现状的揭露和针砭。

而马世军少年时的遭遇,又将"校园霸凌"这个话题摆到了台面上,再结合"博士"的举动,继而牵带出教育问题。

从个人问题到行业问题,再衍生至社会问题,《拆弹专家2》将这些藏在潘乘风的遭遇之后,由小见大,在让观众看得爽的同时,引发对此类问题的思考。

其次,场面大!

三年前的《拆弹专家》采用顺时针叙事模式,开篇就用一场行云流水、火爆激烈的"银行金库抢劫"戏,奠定影片基调的同时,埋下了矛盾的导火索。

之后,又连续用拆除巨型炸弹、汽车炸弹、广场拆弹、隧道对峙等,串起了整部影片。片尾整条隧道爆炸的戏份,虽说被指特效5毛,但作为终局依旧压得住场。

而《拆弹专家2》则采用倒叙模式,开场用特效模拟了机场被炸成废墟的场景,借此点明事件的严重性。

开篇惊心动魄,之后也完全没有泄气。

当时间一转回到5年前后,高能场景再次出现。影片先是用一场表店抢劫,引出男主角潘乘风的同时,带着观众重温了前作中的"压力手雷",继而,便是入户解救被禁锢人质。

潘乘风与董卓文(刘青云饰)强强联手,同步行动拆除了人质身上的炸弹。但观众刚刚松了口气,一场猛烈爆炸就由猫引发——原来匪徒不止设置了人质身上的炸弹,还将猫关在微波炉内,作为炸弹的引爆器。潘乘风放出小猫,炸弹因此被引爆。

这场爆炸,使得潘乘风失去了左腿。

此后,还有教统局爆炸案、酒店剪彩现场爆炸案、医院枪战、街巷追逐、广场拆弹、地铁站枪战、地铁控制室枪战、国际金融中心地下枪战、青马大桥被炸等等。

与被诟病动作戏拉垮的《神奇女侠1984》不同,《拆弹专家2》中动作戏不仅场场相接、环环相扣,而且每场的设计感都可圈可点,串联成了网友口中的"全程高能"。

最后,人物"大"!

如果只有动作戏出彩,那影片最多也就是"爽"。

而《拆弹专家2》除了动作戏,人物也"大",即人设血肉丰满、感情充沛。

前作中的"章在山"从头到尾都是"单线"的,被英勇、大义锁定全程。但这次的"潘乘风"却是全程反转不断,连"董卓文"都发出了官方吐槽"我认识三个潘乘风"。

第一个潘乘风是"章在山"的复制,工作中英勇无畏,用性命去拯救性命。工作外浪漫多情,"碰瓷式撩妹法"不仅不油腻,反而又帅又逗趣。

第二个潘乘风是拼尽全力去追逐梦想,却被轻易否定、拒绝的他。为此,他变得愤怒、偏激,曾经的乐观、开朗再无踪影。但就像潘乘风所说,这一切都只是因为"痛"。

第三个潘乘风是从愤怒、仇恨中觉醒的他。一场让他再度临近死亡的爆炸,夺走他记忆的同时,又带回了最开始的潘乘风。

三个潘乘风组成了"反转链",展现了人物的不同状态、不同层面,也为人物绘上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不得不说一句,刘德华演技真心炸裂。(爱你一万年)

除潘乘风外,庞玲(倪妮饰)和董卓文以及马世军,虽然在设定上不如潘乘风多面性,但同样脱离了"工具人"范畴。

作为女主角,庞玲不再是点缀性的存在。

对潘乘风的爱和身为警察的职能,在她身上并不冲突。因为有爱,所以愿意抓住最后一丝机会去救赎爱人。因为职能在身,所以不会去强行干预潘乘风的选择。

而董卓文和马世军,也都有自己的挣扎辗转、愤怒、失望和反击。导演邱礼涛将前作的"背叛"设定,放置在了潘乘风、董卓文、马世军三个人之间,增强戏剧冲突的同时,也为每个角色都增加了厚度。

综上所述,作为续集的《拆弹专家2》不仅将前作的优点发扬光大,而且完全回避了前作铺垫不足、叙事靠强推、女主可有可无等缺点。

影片评论区内,诸如"港产院线片最佳"、"年度最好看"、"港片之光"等评价,印证了观众对《拆弹专家2》的满意度。更有难抑激动的网友称"有邱礼涛在,港片就死不了"。

一句话,《拆弹专家2》绝对值回票价!

 短评

小时候最爱看的那种港味纯正的老派警匪枪战大爽片,邱礼涛依然很愤有自己的坚持,这部够硬核够狠,前半部把刘德华当成龙来使,让人心疼。动作谍影重重化,后半部剧情反转,非常使命召唤黑色行动,还有暴雪彩蛋。整体可以说是年度港片最佳了

9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两部拆弹下来,邱礼涛已经成为港式警匪片复兴当之无愧的希望了,他用特效和灾难为这一传统类型片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更可贵的是,这回更像是一次毫无保留的宣泄,最震撼的两幕是黑口罩和黑横幅。男主的形象刻画比上一部更加饱满,也展现出了极端复杂的人性,讽刺的是,这样一个情感丰富饱满的人,却始终无法逃脱成为工具再到被丢弃的命运,那一刻你是否也对所谓的“坏人”有所同情?如果是,那么邱礼涛的目的就达到了。刘德华文戏武戏样样精彩,下一届金像奖影帝应该又有戏了吧?更难得的是,女性角色终于不再只是花瓶,倪妮以后可以多接一些干练帅气的角色,真的非常适合她。

11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基本锁定今年的港产院线片最佳,邱礼涛很好的融合了犯罪、悬疑和动作等多种类型,整体完成度高,节奏和观感也很好,几场爆破戏更是张力十足,华仔也是越拍越“年轻”了。推荐找个特效厅看,IMAX或杜比都行,视听体验更加分。

12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人物性格的转变让人极度出戏。全剧唯二的亮点是女主撒谎和开头的爆炸特效,没了。反派的动机,男主的转变,实在幼稚。有点后悔,还不如看猎杀T34来得过瘾。3星,中规中矩。

14分钟前
  • 卡密尔
  • 还行

他为了拯救市民被炸断一条腿,他并没有成为一名英雄,恰恰相反,他永远告别了拆弹专家这个职业。上司说的冠冕堂皇,但归根结底,是他不敢担责任。正如董卓文所说,上司不是在帮潘乘风,而是在利用他。如果他牺牲了,他连殉职都算不上,因为因为警务处没有他的记录。五年前他被利用了,利用完就被抛弃了;五年后他又被利用了,仍然是利用完就被抛弃了,而且他临死前还觉得很开心,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一名拆弹专家最好的归宿。论拆弹,他是专家,但他却玩不转职场的尔虞我诈。打败他的不是炸弹,而是腐败的职场和病入膏肓的社会。拆弹专家最大的敌人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只知道玩弄权术、却看不到警员的付出的上司。如果审查制度再宽松一点,如果邱礼涛可以放开手脚去拍,比如潘乘风压根没有改邪归正,他就是反派,本片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无间道》。

1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刘德华和谢君豪才是真爱还殉情了,刘市民戏份没什么看点,强设定太多,缺点跟第一部一样,过火而粗糙。

22分钟前
  • Neo
  • 还行

1.喜欢的刘青云为什么人中越来越长、演技越来越平、说话越来越大舌头;2.倪妮真美,头发真多;3.再次被白发叔叔惊艳;4.剧情故意复杂,其实转折很生硬,不如少两个转折,多一点润滑。

24分钟前
  • 小月棋之
  • 还行

为了剧情需要 警察蠢到同事被打死之后再驾车挡过去也是服了

25分钟前
  • 无双锅锅
  • 还行

是晁盖也是宋江,是警察也是匪徒,是英雄也是疯子,是解铃人也是系铃人。为何不认识她还是会心动,不记得他还是会心痛,为何要在用人即弃的世界苟且,在万夫莫开的关口坚守。为了拯救别人不惜性命,为了证明能力舍掉自我。救一城来渡己的是圣人,灭众生来渡己的是魔鬼,不过一念之间,却得用一生偿还。

3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个体面对制度的不合理,在正常渠道抗议无果的情况下,选择了激进的抗争方式。事态愈演愈烈,发展至最后为免玉石俱焚,接受妥协(选了红线),但双方沟通的渠道已经被毁(青马大桥被炸),要找回失落的情感记忆几无可能。3.5

34分钟前
  • LOOK
  • 推荐

为什么炸青马大桥?97年通车的。

38分钟前
  • yuan
  • 推荐

奔着口碑去看的,但是整个看下来逻辑就很迷,我怎么也想不通一个能为了救人自己脱防爆衣的人会因为工作不如意就去当恐怖分子。。

39分钟前
  • chcu7
  • 还行

别拿宋江晁盖当幌子了,刘德华谢君豪你们就是警匪版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倪妮帅到我了

42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7分,邱礼涛的直男动作片。好在节奏够快,一路哐哐哐,而且还有好几个反转。华仔自己打自己这个设定也是可以的。当热闹看还不错,要往深处挖,也可以很深。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才是类型片该有的样子!想象力大胆,打破套路思维,建立复杂人设,动作戏紧张刺激节奏把控到位一气呵成。真没想到续作比前作强那么多。

47分钟前
  • 大聪
  • 推荐

没有不死的英雄,没有躲着人飞的子弹,只有真枪实炮的震撼。青马大桥拆核弹简直年度名场面,贺岁档最炸的一部没跑了,又猛又爽,反转和节奏恰到好处,近几年最好的刘德华,眼神细节简直了,千万不能错过啊啊!

50分钟前
  • 壹安²
  • 力荐

我高考的时候,考场老师都会要求收走iwatch,反恐团队却只在乎屏蔽老年机。

51分钟前
  • 金属蓝
  • 推荐

还是推荐的,大场面和枪战音效的影院效果不错,但不吐不快:角色动机和转变都极为生硬,说白了故事不是剧情推进,而是导演推进,全员工具人,倪妮角色(谎言)戏份应该是刘青云来完成,这才有因果救赎的宿命感,如今刘青云存在感太低了。邱礼涛量级最大的行活儿,手快精良,不一定好但必须有自我表达:“社会学家”又拿出了当年拍《的士判官》那股劲头,时代不同了,他不再不挥舞屠刀改玩炸弹。PS,刘德华太帅了!第一集自爆的小哥这次又爆了

5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绝对近年最佳港片。全程刺激紧张零尿点!刘德华表演张弛有度,预定第四座金像影帝!

57分钟前
  • jd2007
  • 力荐

拆弹专家的救赎,身残志坚功夫好,十个特警全撂倒。开头机场爆炸音效细腻,层次丰富,槽点不少,硬伤很多,整体一般,中规中矩。倪妮华仔的感情戏,华仔的幡然醒悟等等,都只是为节奏服务的功能性转折。谢君豪说天才不应该被社会打败,在南海十三郎里被打败了一次,在拆弹专家里又被打败一次,好惨。德华买的诺基亚6120c是我高中时代梦寐以求的机型啊~

58分钟前
  • 阿孝咕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