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综艺终于迎来了第五季,与往季相比,新的一季加入了对之前改造的回访环节,实在让人眼前一亮,这充分体现了节目组对委托人的人文关怀。而节目组对改建过程中邻里矛盾的记录与调解,也折射出社会上平凡却感人的真实现象。这一幕幕朴实的记录,甚至影响到节目制作团队本身,他们在改造他人梦想的同时,仿佛自己的梦想也经历了一次革新。 在新一季的场景中,制作团队的镜头显得更加客观而冷静,由于居住环境产生的人与人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没有被刻意回避,同样也没有刻意放大,这令节目的情节真实而自然,仿佛这就是发生在隔壁邻居的身边事。这种状态正是《梦想改造家》恰到好处的“进入点”,多加一份渲染,多有一点娱乐之心,都会显得矫揉做作。 我们在往季的节目中便可看出,设计师并没有将改造的重心停留在以色彩配搭和室内设计为主的“软装”上,而是通过对住房结构的重建和居住空间的更新,将原有的格局打破,并通过软装辅助,重塑一番新的天地。这一思路的背后,实际上体现着节目组对委托人的深切洞察。节目的严谨,让这一份被尊重的梦想,散发出真实而感人的力量。 在节目制作团队看来,唯有专业的态度和高超的技巧,才能匹配平凡而伟大的梦想。由于团队有着多年的家装类节目制作经验,第五季节目几乎每一期请来的都是业界大腕,这些行家独特的设计与见解,令家装行业的设计师们所折服。节目中对于改造的过程,也在尊重专业、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原味呈现,令这一场关乎梦想的改造拥有了扎实而厚重的背景。 身居陋室、情深意重,几乎是节目中所有委托人的共同特征。因为身居陋室,为了让家人过得更舒服一些,家庭中的个体往往委屈自己,个人的空间、隐私甚至价值都无法完全兑现,这令锦上添花式的软装显得太过轻巧而无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基础的承载元素,“家”的意象并不单指所谓的物理空间,更指向了居住在这一空间里的家庭成员。 安居而乐业,即便没有厨卫设备甚至没有安全,但这小小的方寸之地却依旧是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归属,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任何违背家庭成员意愿的行为,纵使效果再富丽堂皇,也难得到真正的掌声。事实上,从节目的名字不难看出,电视节目的企图心,并不仅仅在于改善委托人的居住环境,而是通过对环境的改造,重新开启委托人心中被遮蔽和逐渐消退的梦想。 《梦想改造家》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电视节目本身,其背后折射的人性关怀、社会议题和专业精神,都让它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和样本意义。比如设计师们为委托人进行的旧房改造虽然是个体式改造,但他们的创意也同样能被同类型的房屋所借鉴。在城市化进程中,这又何尝不是大家的梦想,节目中对于成本的严格控制,极具使用价值的个案也会在个体房屋改造中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读蔡翔《底层》没什么感觉,可是看了平江西路141号建筑内部居民生活状况后,底层的概念在我心中有了模糊轮廓。
以前随母亲借住在外公家20平的老公房,对于这类旧式小区公共走廊被挪为公用水池/卫浴等并不奇怪。但接近垂直的爬梯,老人每天都要上下十几次,并且时常手里拎着或端着东西,还有狭小的楼梯下闷热的厨房,公共浴室下严重渗水空间储物都突破了我对老式寓所艰苦程度与底层忍受底线的想象。被随意开窗/洞的承重墙,二三层搭建的复式,因为历史原因而加建的四五楼都让历史悠久的老建筑更加岌岌可危,部分地方斜率达到10/1000。
我不想过多谈同情或愧怍感或城市发展中的不平衡。建筑师、设计师反复提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设计中对人心的理解和关照是我给节目打五星的原因。
抽户时住在五楼夏天热死,冬天冷死的房间里老人对这座住了将近一辈子的房子、邻居的不舍节目组真实记录而不过于渲染。而老人在这长条形低矮的屋子里养的一猫一狗一鸟,设计师最终把它们留作五楼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在改建时,个人和集体以及集体与集体间利益的冲突被还原但并没有趋向丑恶。“小市民心理”作为不宽裕生活精打细算的延伸,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手段在这里直白得冠冕堂皇。当设计师遇到冲突难以调和时,尽可能尊重每个人的考虑而并不是按照原有理论上的最优解,充分体现了人文情怀。
邻居们的关系在新式公寓楼内很难再像从前那样亲密,毕竟我们拥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与此对应地,公共空间设计尤为关键。老人与孩子的生活需求都被充分考虑,卫浴厨得到改善。虽然我相信,对于改建一定有人不满意/不怎么满意,但用功利主义的角度看,这无疑非常成功。
还有许多细节处理都在让居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但很多时候我都在想,除了资金原因难以动迁外历史保护建筑的维护还有什么意义?留一两座其实足矣。然而想到资金,对于上个世纪辛勤劳动的工人,上海如今满地流金却与他们再无干系了。领着微薄的养老金,他们彻底与这座城市脱轨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亲情二字,舌尖与牙齿相碰两次,轻轻巧巧的发音,有着融于骨血的深刻。第五季第四期立邦《梦想改造家》,走进上海的一户寻常人家,为一对亲密无间的母子驱散因装修污染带来的阴霾,关上开了整整17年的窗户。
接下此次“关窗”任务的,是秉持着“安全、温馨、守护”理念的DIY大神,设计师颜呈勋,曾在梦改留下了《守望太阳部落的家》、《半米阳光的家》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改造。如今荣升新晋奶爸的他对于“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家中藏“醛”,十七年不关窗风雨无阻
韩妈妈和儿子黄太和居住在上海一套79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老公房里,房型方正,南北通透,本来房型决定了房子通风良好,却因装修时还没有发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当年所使用的板材、油漆太过“随便”,房子气味刺鼻,家里的窗户十七年来都未曾关上过。
儿子放弃了就读早稻田的机会,选择国外的公立学校,把这笔钱省下来重新打造家。现在他将要离家去求学,期望妈妈能重拾曾经为了养育自己而丢弃的画家的梦想,往后的日子为自己而活。
他们的房子原本北边的小卧室是儿子的房间,可小时候体弱多病的太和呼吸道敏感,无法承受家具板材所散发的刺鼻气味,只能搬到大卧室和母亲同住。
木质家具的油漆同样气味浓烈数十年散不尽,还脱落、斑驳,已经上过好几层。
韩妈妈多年来积劳成疾,一只手无法用力,已经许久没有在厨房做饭了。
客厅老旧的柜子堆满了韩妈妈的书、CD和唱片,储物空间明显不足。
简单来说,这对母子的改造需求是能够消除污染隐患,散尽这十七年都未能散去的味道,增设储物空间,再给妈妈打造一间重拾画笔的画室。
精雕细琢环保,千挑万选板材,颜呈勋解除家居污染困局
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韩家客厅、次卧的甲醛含量在通风多年的情况下依然超标。施工队细致拆除了韩家的地板、家居等等,送去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寻找甲醛来源,结果发现柜体和活动家具的甲醛含量严重超标。
设计师挑选的5种板材,以较为严格的美国标准进行检测。最终设计师并权衡利弊,选择了结构性稳定的多层板。制作家具时,还做了降醛处理。
韩妈妈对原本家具油漆泛黄、剥落、气味大心有余悸。于是设计师从墙面到家具都选用了立邦的环保涂料,给予这个家长久的保护。
房间内安装新风系统向整屋输送新鲜空气,即使关上窗户也能享受到源源不断的好空气。
设计师还为画室配备了独立的新风系统,和中央新风系统配合工作,充分保障了画室里的空气质量安全、稳定。
安全环保的新家,迎接崭新开始
改造后的客厅色调宁静而充满活力,洞洞墙营造出了自由而充足的储物空间。韩妈妈的书和唱片都有了安身之所。客厅里还藏着投影家庭影院,休闲放松不占空间。
布置温馨的餐厅,拥有一张自带滚轮的长餐桌,墙面的置物架具备出众的收纳和展示功能。
餐厅一侧特意保留下来的身高标尺,记录着母子二人关于成长的珍贵记忆。
韩妈妈的卧室主以原木色和白色为主。空间温馨而雅致。特别订制的推拉式衣柜,单手即可操作。
考虑到儿子马上要出国求学的情况,将北卧室给改成母亲喜欢的工业风画室。沙发可以拉出成为儿子偶尔回家休憩的床铺,储藏颜料的柜子都可灵活移动。
厨房以白色为主,简洁而明亮,墙面的特殊纹理提升了整体的精致感。
韩妈妈的手不好,设计师在厨房中安装了一个触碰式的升降柜,操作非常方便。
厨房可谓“匠心聚集所”:拧瓶盖利器、单手切菜板等,让韩妈妈又燃起了下厨的热情。
卫生间以点线面打造出有趣变化,加入智能设备。安装了座椅与扶手,提升安全性与舒适度。
十七年大敞窗户,
三个月空间颠覆。
极致环保每一处,
母慈子孝住新居。
改造后的家,达成了儿子太和的愿望:“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妈妈一定要为自己而活”。我们期望韩妈妈再次拿起画笔,在环保健康的家中,在暖融融的阳光里,活出属于自己精彩。
记得有个户型当时接的时候觉得改造应该很简单 后来施工时发现客厅饭厅厕所哪儿哪儿都是烟道 房型改造很困难 最后用了什么抬高地面改管道方向啊甚至还量身定制了智能衣柜 这些创意和硬件不是这个节目普通老百姓不知道要花几倍的价格才办得到 当然 就算看了节目现实中那些东西还是贵几倍 佩服设计师创意 羡慕能参与节目的户主
无意中在一位友邻的广播中看到了这个节目,一口气把第五季都追完了。 抱团养老的家、五代同堂的家、17年不关窗户的家、38平米一家四口居住的家、有自闭症孩子的家……是装修设计,更是住房背后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其实很多建筑设计方面的内容都没怎么认真消化,最喜欢看的部分是刷新时刻中,委托人及其家人“哇……哇……真的太棒了……设计师太贴心了……太感动了……”的时刻。崭新的房子,一个新的开始。
没装修过家,通过这个节目,才明白原来装修还可以“量身定做”,依据委托人对住房的各种需求,设计不同的空间。装修还可以这样充满人文关怀,为了设计好房间的装修,深入委托人的生活观察,记录。
上海外滩老城区改造。老城区是上海的中心位置,住在那里的人,共用厨房,共用卫生间,有乱糟糟的楼梯过道,现实版蜗居中海萍居住的房子。房子都倾斜了,真是现实版德善的家。曾经是上海最好最高级的小区。住在狭小空间里的人,心胸也不够宽广吧?抽户搬迁的那户,肯定会拿到一大笔补偿金。视频中要搬的那个人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是呀,拆迁就可以换不知道几套房。所在,年轻人在大城市买房的意义是什么呢?一辈子的积蓄,一生的辛劳,为了什么呢?城市原著可以凭借拆迁获得更好的空间。想想真的没什么意义。辛辛苦苦在别人的城市里,勤勤恳恳的为有房者有交房租,供他们过幸福小资的生活。怪不得说“人间不值得”。然而说“人间不值得”的人,也是能买的起房子的人。
为回乡养老重新装修的房子。100万元的装修费,把乡下的家打造的如此文艺。发现好几期的大平米房间改造计划中,大家都期待可以过上在阳光下晒太阳,品茶的生活。有公共娱乐场所,有可以做瑜伽的地方。在这样的屋子中,如果孩子能常回来,养老的日字应该会过的很好吧?
深圳38平的房子中,有阳光房,真的很喜欢阳光房。每一家看到有大大的窗户,透进来的阳光,就会很羡慕。这是一个爱生活的人吧?热爱旅行、对空间的最大诉求是可以有大的空间供家里人学习交流。这真的是理想的状态。爸爸在工作,妈妈在看书,孩子在画画。每周可以通过投影分享彼此的生活。很有画面感,想来真的好棒。
广州城中区房间改造。80公分的走廊,是回家的唯一之路。热爱生活的人,会把家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改造前,有文艺的贴纸,有星空幕布,有投影,一起看电影。济南婚房,小房间中也可以有衣帽间。改造学区房的设计师梁穗明,那期的设计,我也非常喜欢。
藏族家庭改造。传统藏式的建筑风格可能会在以后慢慢的变化中逐步消失吧?好在现在还没有。希望与众不同的藏式风格可以保存。这期设计师的设计不是很喜欢,平整的墙面弄成曲面,好浮夸。儿童房的设计,两个小孩没有分房,和那个不得不吐槽的高矮学习桌。难道小孩子就一直那么大的?桌子如此矮。西藏的阳光房让人好羡慕。在洒满阳光的房间,喝杯酥油茶,聚在一起聊聊天。
上海小洋房。撇开安东尼奥的设计,让我想到的尽然是无法消除的阶级差异。在多数人奋斗买不起房的上海,委托人居住在中心地带的老洋房中。父亲看起来英俊干练,英国留学回来的儿子。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单亲妈妈与自闭症孩子。这样看来,生门中张颖的家庭还算幸福的。这期中这个来自星星的孩子,不会说话,不能好好睡觉。好在和张颖一样,有妈妈悉心的照料。对这期中的本间老师真的印象好深。一个好的设计,绝非仅仅是科技和物质,充满人文关怀、人情味的设计更能让人动容。本间老师为了做好设计,在委托人家中待了一天,深入了解委托人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有哪些不便之处。去拜访专家,了解自闭症。去自闭症孩子康复机构,带委托人到上海那个专门为自闭症孩子提供的工作的咖啡馆……这些看起来与设计并没有直接关系,却体现在房屋设计的每个细节中。现在回想起来,很多地方已经想不起来了。为了不打扰邻居,加消音棉的隔音处理。为了更好的睡眠,设计师从日本亲自体验并带回来的床垫,准备的薰衣草,自动变化的灯光,地板,家中颜色的设计。注重细节,以人为本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梦想改造家,改造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是一家人对生活的期待与热爱!
12.1 一对南京小夫妻的济南婚房改建
明明两个人的生活很苦物质条件很差,但始终乐观坚强,生活确实慢慢的好起来了。家装上有几点take away:1.智能家居的便利性。因为房间过小,又想要衣帽间,做了一个可开可合的3层衣柜,打开就是一个衣帽间。2.极致的空间利用。当面积实在过小,可以通过削薄墙体尽可能的置换出救命的几公分。3.解决临窗噪音问题,新风+隔音玻璃。这一期里还回顾了之前武汉的一个湖景房,房子非常惊艳,最感动的是房主夫妇把房子精心维护。明天要找这一期来看。
12.2 改造中西厨房
1.再次使用了可开可合的衣柜,新风+多层隔音玻璃的方式来解决临床噪音和尾气。2.因夫妇都热爱美食,一个家里改造了中西式两个厨房供各自发挥,西式中岛做了可90度折叠的延展桌面,临时扩展操作空间。3.两个儿童房中间用木质移门,可开可关,便于白天扩大两个孩子的游乐空间,晚上有各自的隐私空间。4.衣帽间上层够不到,可以在下层做1-2个台阶,台阶同时可以储物。但这个有点类似榻榻米,要有设备解决潮湿和透气。
12.4 - 第三季广州西关百年老宅改造
因为家里有村屋要改造,格外关注这种老宅翻新。这个房子的前后对比太惊艳了,设计师和施工队长都又有才华又有人文关怀,最后亲手制作的手绘本太用心,老房子在他手里焕发出新的生命。
1.智能家居的适当使用,安防、灯光感应、采光通风,而不是用来拉开窗帘🙄
2.梳妆台的巧妙设置。但最好梳妆台还是靠近洗手台,便于洗漱化妆一体完成。
3.老物件的保留和继续使用,新家旧物;采光通风的巧妙设计。
12.5 第六季9-18迷你别墅毛坯改装
84平米的毛坯别墅:
1.防水防潮,多刷防水防潮漆;木质版面,为防止热胀冷缩,装修时要留有缝隙。这些都是隐蔽工程,都是为了节约日后的维护时间精力。
2.储物柜的柜门可以选择用藤编木门框,轻便透气。(特别适用用于鞋柜,电视柜
3.洗碗机下方预埋防蟑螂垫,就是能加热的垫子,破坏蟑螂的生存环境。
12.10 第六季第8期 二胎家庭改造
创造力和想象力,贴心又高级,我很喜欢这个大胆的房子。
1.把一个四四方方的客厅切掉4个角,切成8边形,每个角切成一个功能模块,分别包括:儿子的琴室和书房,妈妈的梳妆台,夫妇二人的私密茶室,餐厅。用色和结构都很大胆。
2.阁楼住着兄妹二人,每人一间小套房,房间+衣帽间,共用洗手间。既有独立性,又能相互照顾,最重要是天然把楼下留给了父母,让父母得以从父母身份中挣脱一会儿喘息。
故事太多,讲装修多一点好吗。赖旭东只用10万改造我真的佩服
【2018-50】看第二集的时候居然一度落泪,太喜欢本间老师了,会用一整天的时间来观察客户的生活习惯,去研求这个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各方各面考虑得周全细致,同时也会做一些与设计“无关的事”,比如去参观康复学校、抑郁症咖啡馆,咨询相关专家。他身上的那股人情味,让我想起《设计中的设计》中所言:“设计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方便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一名好的设计师和平庸的设计师之间差了一个哲学家。自己平时也参观过各式各样的住房装修,切身体会到房子给居住者带来的完全不同的心态。我想如果我大学选专业前接触到本间老师,可能现在会是一名以让客户感受到生活美好宗旨的优秀设计师吧,哈哈哈。
本间贵史老师用心良苦 看哭了 原来设计不仅仅是设计 而是生活的一种逆境追求
没有第四季好看
上次去看牙,一边看一边想,我当初为什么不去当个牙医?看完这个节目又觉得,嗯,我的性格挺好像挺适合当家装设计师的……
不是house,是home。看了最新一期,哭晕过去。
给 本间贵史 打call
孤独的家,星星来的孩子有个太阳来的妈妈,这位妈妈真温暖真美啊,本间老师对于细节的执着让人看到一个大师的态度,生活太多苟且了,本间老师用自己的同理心和天才的设计能力又为这位母亲续了一段全新的希望,考虑得周周全全,让她三十年来头一次被一束花等待…
每季必追。最后一集真是让人唏嘘。空间狭隘让人也变得自私狭隘
看了第一期,30万装完,相当于老房子推倒从新建了,还有人觉得贵!!(只要自己装修过房子,跑过材料市场,就不会觉得贵了)如果不是节目组介入,40万也搞不定的。
就看了十分钟,就觉得可以给五星了!
装修过程两大毒瘤 只想完成自己梦想的设计师和事儿逼邻居 想看最后一期外滩四十户几年之后是什么样子 其实这种公益做起来很容易费力不讨好 节目组设计师工程师都太辛苦了~~
故事太多。广告也太多,几乎每集都有智能马桶、新风系统、按摩椅、烤箱…………千篇一律。
有点无聊啊~
这个节目策划,真的对得起梦想改造家这个名字
我只想说提篮桥老洋房改造意大利设计师那个,空间格局很合理,软装配色一塌糊涂,不忍直视。
还是要有钱
剧本写来写去那几个套路/家装设计偶尔有动人的/恰厂家烂饭是越来越没底线,甚至设计兼职厂家推销,这嘴脸让我想起了曾经在一场设计汇报会见识到北方同行巧妙加戏推销锅炉,大受震撼
每次看这个节目的感受就是,一次出色的家居改造感觉几乎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一生的生活轨迹。虽然每次的大费周章也确实花了不少钱,但节目打出来的数字都远不如设计师本身的设计价值大。我觉得这个节目才是真的在传递生活的美好。但真的会有几户人家会改变生活习惯,从而一直保持现状下去呢。
广告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