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也许要二刷,故此现在的观感只是初步的。
两年前读过小说,爱不释手,写过一个简单的书评(
http://i.mtime.com/huaxiren/blog/6806633/)。后来听说终于要拍成电影,而且选了Asa Butterfield演安德,就一直盼望着看个究竟。但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影片可能不会好,原因是小说的内容并不容易改编成电影。
今天看了。可以放心地说,片子起码可以打75分以上,已经很不简单了。节奏相当快,叙事简洁,删存的决定90%正确,或者说我能够理解。特效自成一格,华丽宏大,跟想象中的很多场景吻合,比如无重力战斗训练场和安德的心灵游戏。主要演员表现出色,尤其是Asa。(回来后毫不犹豫收入后宫)
下面是大概的故事,如果您看过前面连接中的书评,这一段就无须再看。没有剧透。
安德的英文是Ender,就是生了这个孩子之后就不生了,打住了的意思。他的出生是特许的,故事设定的世界实行计划生育,第二胎就算多余,Ender是家中第三个孩子,纯粹因为他的哥哥姐姐都是天才,才给他家额外的超生指标。哥哥太暴力,姐姐太慈悲,都不适合做星际舰队的指挥官,虽然智力方面没问题。安德就刚刚好,有同情心,不欺负人,被逼到墙角才还手,但他一还手……tada……大家最好还是别逼他还手。然后安德就被选上了(六岁的时候),然后就接受了魔鬼训练,然后… … 至于为什么要选小孩做指挥官,原因是对付的敌人是虫族外星人,小孩在吸收信息,操作电脑和随机应变方面,都比成人灵敏,安德更有一个优点,就是他会去揣摩敌人的思想。
好,设定讲完了。小说其实是心理悬疑故事,最出彩的是神童指挥官的养成。大量的篇幅描述安德这个苦孩子经历的种种非人境遇:多余的孩子/暴戾的大哥/从小到大被当作怪胎/因为是重点栽培对象而受到刻意的孤立/离开感情亲密的二姐/成人世界和强敌的挑战,等等等等。哈利波特跟他一比,简直要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智力超群而且注定要成为英雄的主角,如果不饱受折磨怎么可能构成精彩的故事?
另一条出彩的故事线是安德的哥哥和姐姐,别忘了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当安德在地球轨道的空间战斗学校受训时,兄妹俩悄悄地成为地球上的政治领袖,都是很有趣的人物。
第三条故事线,才是安德打游戏打外星人,当然这条线跟第一条线紧密结合。
电影中,第二条故事线完全忽略了。可以理解。作为小说,这条线丰富了内涵和主题,也为安德的心理状态提供充分的背景,但是在电影中,这条没有动作戏又很复杂的支线会严重拖慢节奏,所以只能割舍。大哥只出现了一幕,二姐也只是必要的点缀。
第一条线则被大大地弱化,集中讲述的是第三条线。这样做的好处在商业上是显尔易见的。毕竟一部华丽的动作科幻片比深刻的心理科幻片要更吸引普通观众(至少制片方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很可能也是对的)。所以片子才会成为本文开头描述的节奏明快叙事简洁的模样。没有问题。至少故事讲得完整流畅,书中最重要的人文思考主题也没有完全被忽略。理性的做法。说明编剧忠实原著但不是脑残粉。(非理性脑残粉的做法请参见某贵片的加长版DVD)。
因此我对改编的决定是支持的,电影有自己的节奏。不过这样一来,没看过书的观众对影片的前半部分可能会get不到(你!不许骂我用英文,这里必须要用)。弱化了安德经历的折磨和冲突,尤其是心理上的,观众对他的同情和共鸣也大大减弱。一个平步青云的神童,大家围观的兴趣就不是那么大了,对么?电影的前半部分剧情,我看的时候心里一直想:不是这样的,太容易了。安德在战术和策略方面的过人之处,也表现得不够。
这时候就要赞选角导演的慧眼。Asa这个孩子几乎透明的瞳孔,单薄高挑的身子骨,青涩摄人的神情,差不多凭空把观众的同情心翻了一番。故事交代的薄弱,被他的银幕个人魅力(至少是部分)弥补了。他出色地承担了大制作主角的重任,就像故事中的安德小小年纪担起拯救地球的责任(也许两者的相似之处给了他启发)。原著以年龄来强调安德的弱势地位,但电影真的很难用6岁的孩子来演这样的故事,加大年龄非常可以理解,Asa的气质像精致的陶瓷,自有一种尊贵的脆弱感,稍稍可以替代这方面的设定。
帮衬他的绿叶是韩索罗爷爷和甘地爷爷,也发挥得很好。三人之间的几场对手戏几乎比特效战斗场面更抓人,当然,也理应如此。其余的孩子没有什么发挥空间,表现只能中规中矩。总之,电影大大简化了原著,但自成一部相当精致的作品。伟大当然谈不上,优良绝对可以有。
最后说一点特效。本片特别倚重特效,难得的是特效没有过分。这个真的很难。所以额外表扬一下。然后想到Asa有多少绿幕前的戏份,忍不住再赞。安德的心灵游戏还原得很好,如果能再强调多一点就更好了。
1985年的时候,想象一种个人手持平板电脑很酷,到现在么,也许设计部门最省事的道具就是安德用的iPad吧。偷笑。设定是near future就有这种风险。XD
续集应该可以拍。过几年Asa长大一点,正好演《死者代言人》。
--------------------
11月16日二刷补记:
长兄Peter的存在感之缺失无法弥补,其实在有关场景多给他几个镜头,几句台词,就会好很多。片子再长20分钟就可以,增加安德受到欺凌的强度,加剧他挣扎的困难,就可以,不必多加很多新的情节,Peter再出现一次。就可以了。
不过这部影片的分级是PG,这样的分级不能出现太过暴力的场面,是一个限制。因此目前的成品,是经过精确考量平衡的。
二刷感觉更好,因为自己脑补了不少东西,也因为Asa的表演经得起仔细观察。
配乐非常出色!!!
真的是碰运气。好几天不出门的我,逢了个周二出洞,见完第一拨朋友被第二波爽约,于是叼空来看个电影。望着节目单问售票员,哪个好看?售票员说,都一般,《安德的游戏》是今天新上,反正是半价电影,不吃亏,科幻的。
我是科幻迷。于是就它了。
开场就惊艳,竟然是我喜欢的演员,萌正太Asa在《雨果》里的表演已经让我惊叹,这次甫一看到他,便立刻给这部“生死未卜”的电影加分。
然后情节就淹没我对演员的情绪了。
简单地说:这部电影的小主人公一直在做着两种挣扎:1,守规则,还是打破规则;2,以暴制暴,还是和平解决。
关于第一点,电影似乎一直在引导我们去想:打破规则,你才能够战胜一切。但是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
比方说,在中士说了大家可以问合理问题之后,当安德真的去问合理问题的时候,却被惩罚。与之相比,其他人没有人问问题。
安德究竟是不是打破规则?还是,其实我们大家都明白,在一个表面的规则之下,其实都有其他的潜规则,很多时候,当我们坚持了表面的规则,就无异于在打破各种潜规则,而其实,外界希望我们遵循的,一直都是潜规则。
而安德,无论在哪个环境,他所做的那些看似与众不同的事情,其实基本无一例外都只是坚持了那些我们能够黑纸白字写下来,能够说出口的规则。
就连他的聪明的战术,以弱胜强,一战成名的战术,——在那个和“魁地奇”比赛真有几分相似的游戏里,安德只是抓住了一条基本上大家都没有用过的规则,实现它,于是就成功赢得比赛;即使在他最后的胜利里,也不过是重复了这个游戏的过程。
自始至终,安德几乎从未打破规则,他只是在规则允许内,最大限度发挥了自己。
而第二点,第二点,与其说是以暴制暴还是和平解决,不如说,在伤痛之后,我们怎么去对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是像一开始,安德做的那样,反击,即使胜利也继续反击,反击到对方再也不能伤害我们,以便达到永远的胜利,是这样吗?就像安德在后面问的:如果虫族当初为了把地球变成殖民地所以进攻了我们,但是我们赢了,他们五十年来再也没有来进攻我们,我们是不是仍旧要把他们彻底摧毁?
故事的最后,安德非常后悔,觉得不应该这样对待虫族。可是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无心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对方是不是真的对这个伤害表示忏悔?对方的这种忏悔,我们怎么知道是不是由于慑于我们的强大,因此才会这样表现?
被伤害过一次的我们,还能够对伤害我们的人,建立起这样的信任么?而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他们真的值得这样的信任么?
安德,那么痛苦地说,如果知道最后的考试并不是游戏,他就不会这样选择,真的么?如果,知道那不是游戏,如果,退一万步说,在他这场战役之前,他已经明白了虫族女王给他托梦的原因,他就真的不会去这么做么?
天秤的另一边,如果他不这样做,他冒的险,将是拿整个人类的命运来做砝码。无论哪边,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最后他仍旧会这样选择的。因为有些事情的发生,无论多么小的几率,你都承担不起。
伤痛之后的我们,如果要去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就需要冒着继续受伤的危险,在很多宗教里面,可能,要我们去宽恕,去原谅,但是,作为一个平凡人,没有人有义务付着这样的代价去做这样的尝试。
也正因此,最终安德的选择,仍旧是在规则范围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唯一剩下的虫族女王寻找一个栖身之地。这种选择,乃是个人的选择,自己付代价,然而一旦涉及旁人,将无从选择。
我很喜欢这个电影的另一个原因是:它非常符合大金牛的逻辑。
我们认为真正的智慧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然而只需要这极少数人,就足以拟定剩下所有人的命运,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金牛座容易出大独裁者的原因。
在影片里,哈里森福特说:这个孩子已经懂得站在虫族的角度看问题了。
那么多精英里,有同理心的就这一个。这么说起来简直有点荒谬。
而真正令安德懂得去站在虫族角度考虑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虫族的女王先读出了安德的心理,进入他的游戏里,将以暴制暴和和平解决幻化成对安德影响至深的哥哥和姐姐的形象。
到这个时候,我才略信也许虫族当初真的是无心之失进攻地球,因为显然它们并不像人类以为的那么愚蠢。它们至少看到了其他人类包括安德自己在内都没有看到的东西。它们只是不能通过语言表达而已。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又要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上:在一次伤害里,无论是施予一方还是承受一方,无论哪一方更强大,无论哪一方物种更高级,最终输掉的那一方一定是想沟通的那一方,是想和平解决的那一方,是更文明的那一方,因为你越是进化,就越会明白,进化过程会有殉道者,这个殉道者,只能是更文明的那一方。安德终于在虫族一族人的血里明白了虫族女王的深意。
当他只身赴会,虫族女王,擦掉了他脸上的泪,把唯一幸存的虫族的希望交给了他。安德终于在这时,进化成了更文明的那个人。——这也意味着,也许有一天,他所拯救的这个虫族女王长大,也许,他会成为另一个殉道者。
可是也许,这个宇宙的文明就是这样才一点点推进的吧?
电影总是太短,之于纸上的原著,总是有更多的言之不尽。所以其实我在看电影的过程里,对于安德对同伴间关系的处理,每每总是觉得太形式化……太粗糙……如果是我们开挂的国人,估计根本不会有用,也就是对付一下大脑沟回直来直去的西方人,可能才能这么管用?
我以前有没有告诉过你们,其实很多改编自优秀原著的电影,如果看过原著,那么看电影的过程真的就是吹毛求疵的过程。如果没有看过原著,那么所感所知,也便只能发自于电影本身。其实可能,作为没有被原著浸染过的白纸,这样的观后感,才能作为真正的观后感吧。
做为Ender's game的忠实粉丝,尤其碰上今天没课再加早上半价,我居然破天荒在第一时间看了电影。因为我读了无数遍书,情节的发展和书基本一致,不过Ender 和Bean居然同时进入舰队,我太吃惊了,还是按书中写的有先后比较好。Ender的演员演的真好,那双眼睛表达的无数内容,不过我看Hugo已经被感动了。可能导演为了把整本书的内容塞进两个小时,把内容进行的删减,不过很遗憾的是,我觉得最重要的都没有突出出来。Ender和姐姐Valentine深厚的感情,和哥哥Peter敌对的关系都表现的不够。Ender的演员Asa个子很高,我觉得跟书中描写的差的太远了,因为他个子矮年龄小,才会引起嫉妒和冲突。而最让我无法忍受那个充满荣誉感的西班牙人居然又矮又丑,书中他又高又帅,所以Ender只能智取,否则根本打不过。而电影里可能是坏人都丑吧,比Ender矮一个头,真是的,破坏了我的感觉,看书的时候我可是想成个帅哥呢!Ender和他的同伴的友谊表现的不够。我觉得如果电影多描写Ender的成长,而不是记流水账会更好。再说一下英雄Mazer,他一出来我吃了一惊,他脸上的tattoo 让我想到了<群星,我的归宿里>的Foyle,因为我觉那个人就是那样的,走神半天,英语也听不大懂,好在我看了小说,继续。我承认,最后把虫族的母星炸毁,Ender眼里闪着泪花说不做残忍的人,我也感动了,哭了。由于沟通不畅 才造成双方的误解。我看过采访作者Card的文章,他最想写Speaks of Dead,担心没销路才先写的Ender's Game. 我深有感触,我以前喜欢Ender's Game,现在越来越喜欢他后面出的系列,Ender's Game包含的东西太少。我想要是拍Speaks of Dead,应该是会介绍一下Valentine和Peter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吧,我看书的时候很喜欢这一段,我看书的时候网上资源很少,想想1985年写的就更感到了不起,那是还没有网络。我还是推荐大家去看,虽然把孩子象军人一样训练我不喜欢,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Asa确实演的太好了,是我心目中的Ender,不过个子太高了,也许配角应该个子更高!
看到简介中的虫族,以为能有星河战队式的人虫大战,结果是大失所望。一个叛逆天才和他的小伙伴们就下一个大圆球里练练枪法就能击败外星人了?从头到尾基地的人员就那么三个,要是把地球的防卫交给这里,完全不能让人放心啊。玩游戏式的作战方式,广播体操式的指挥方式,导师们你们那么强大自己直接上就好了,干嘛整几个小屁孩来糊弄外星人啊。
吐槽完了,舒服一点。如果你是原著党,请谅解,都怨我没看过原著。
就是几个游戏打的特别牛的孩子组成一个战队击败外星人拯救地球的故事。
毕业即失业的节奏好赞。#这回我是在吐槽#
相当平庸的改编,仅是把原作的故事以非常流水账的方式走马观花般呈现。男主角的性格也毫不突出,你甚至看不出他有什么真正的过人之处。原作的战斗室对战呈现多场有趣的策略,这里也基本是小孩子过家家了。仍是一次取舍不当的改编。勉强及格。
看过原著的一定喜欢这片,没看过的可能当儿童片了。。。可惜删了好多原著情节,而且Ender成长也太快了,不过当零重力战斗室出现的时候,我还是感动的鼻子一酸,尿了出来。。。
作为改编电影,其实可以给到4星半的。咱们这疙瘩的《三体》就别按照这个水准去幻想了,能在最近5年里把《超新星纪元》按照这个故事的水准给拍出来就很牛逼了。
据说原著小说相当牛逼。没看过原著,真的很难get他们在干嘛…导演把一个和指环王一样设定庞大的故事拍成两小时的儿童片了= =不过因为演员和特效的关系,当成爆米花片看还是相当爽的。【我Asa出落得好帅了啊尼玛超越年龄的演技每个眼神都在讲故事啊好莱坞未来十年的帅哥就看你了T T
没看过原著,作为非科幻迷我觉得这片子已经拍得很不错了,ender的扮演者也演得不错,很是惊讶Hailee这姑娘竟然是96年的!还有Abigail Breslin这个阳光小美女已经长这么大了!科幻片还是只有美国人能拍,其他国家都hold不住。戏里面很喜欢ender和姐姐在湖上的那段戏。
昔日被开除暴力少年拯救全人类,知情人爆料竟是多年沉迷游戏练思维!——独家人物专访《少年安德变形记》
烧了大把的美钞,片子的工业属性很棒,观赏性上还是很不错的,制作的每一关都很优秀,只可惜遇上了一个平庸的导演,他还是一个平庸的编剧,毫无个人特色,就一毫无辨识度的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上的监工,折腾了一出没有冲突、不见策略、不高智商的流水账。阿沙·巴特菲尔德,记住你的名字。★★★
没看过原著,电影本身比较热血,主题是理性版的《星河战队》,模式则是少年版《星际争霸》,特效场面相当宏伟花哨但缺乏质感。片中团队作战,让我想起以前跟弟兄们通宵联网的场面,节奏太像了,喜欢打游戏的肯定喜欢这片
看过原著给4星;没看过的直接看片子会睡着。。。
两个字:太短。原作的容量,分成三部绝对不成问题,按霍比特人的标准可以拍六部,再不济也上下部吧,两个小时实在太短了,所有剧情设定人物都点到为止,仓促不过瘾,战斗室设计得那么帅!多拍几场战斗嘛!IMAX《战斗室的故事》我绝对掏钱去看。改编算及格,选角到位,本可以更好,可惜。
不怎么算是儿童片吧。没看原著,电影还好吧,有流水账嫌疑,我觉得可以拍到更好吧,分上下两集,上集结束可以拿模拟仓枪战为结束点。三星半,能看。
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这就是个周末档的午后儿童片,简单流水帐的剧情,缺乏内心戏的面瘫主角和配角,比比划划的表演,昏昏欲睡的特效。无重点,无层次,无人物,毫无吸引力。
为了imax而来。放映机出问题,还来了个中场休息。强大的小说党面前片子拍的一般。东拼西凑的情节跳跃好大。怎么就连升三级还换了导师。少年版Gravity,少年养成游戏,少年星际争霸。最后一次集体训练排得不错。阳光小美女超过大地惊雷女。配乐也算契合流畅。少年你慢些走,我们观众有点跟不上。7.3
我只觉得我看的不是安德的游戏而是安德的同人。本也不期望电影能遵循原著的细节,毕竟改编太困难了。但是我认为这个改编在表达上完全选错了方向,没有表现安德的思考的话,就不是这部作品了。更不要提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剧情上的很多地方应该完全无法理解。有若干段我简直觉得要转爱情戏了
和刘慈欣、姚海军、小姬、夏笳、吴岩 等一起看的,一致认为是非常好的科幻电影!出色的改编。近两年除了《地心引力》没有哪部科幻片明显能胜过此片!完全不理解为何口碑一般。影片有故事有场面有人物有深度,结尾部分极大提升了主题。四星半。强推!影片前半部分有很浓的《全金属外壳》的影子。
看这个电影之前还是先去读下原著吧,不然前半段影片根本没讲清楚。 原著前大部分都是精英和超人哲学,到了最后才有令人震撼的转折,而影片的转折暴露得太快,前面安德的智慧和天才刻画地只不过是小儿科一般,和美国小朋友过家家一样。
久违的IMAX2D最佳观影体验,史诗般的庄严贯穿始终,缺憾是进展太快,成长粗线条。前面通过培训勾勒出安德的内心骚动;后面与外星人的互动突出道德两难—赢得胜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胜利的方式(这个点在与同学对峙时就已经埋有伏笔)。女生是阳光小美女和大地惊雷啊,发育的太好,完全没认出来…
四星的原著一般只能改编成三星的电影。没有自己的风格是致命伤。删减太多情绪铺垫根本不到位,场面倒是有但浮于表面,而且小孩主角的年龄虽然已经改的变大很多但还是诸多受限,原著对文明人性的思考电影根本没有表达好无法引起共鸣。哈波其实挺让人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