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高飞》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这一电影改编自加拿大一位发明家、艺术家、思想家和飞行爱好者威廉·丽仕曼的真实故事,他是第一个驾驶超轻型飞机带领候鸟飞行的人。
威廉·丽仕曼驾驶飞机指引野鹅南飞的事件一时间轰动北美;基于其生平,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拍摄了大热的影片“Fly Away Home”(即《伴你高飞》)并于1996年秋天上映,他作为编剧参与电影拍摄。
有些电影,感染你的就是一种情绪,一种意境,比如《伴你高飞》,它几乎集结了人生中所有美好的情绪和意境,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波折,就凭着一种单纯与美好,一种和谐与自然,让我沉浸其中。伴大雁而飞,感悟自然,保护自然,融入自然,更让人们通过融入自然,彼此相连,此情此景实在让人心旷神怡。
这部影片的开局带着忧伤,让我以为将是部治愈系的沉重电影,一个女孩爱米在交通事故中失去了母亲,来到了久未谋面的父亲家中。两人的关系带着一种诡异的反差,才13岁的爱米显得有些小大人一般的忧郁和早熟,而她的父亲倒是显出一个大男孩般的率性,甚至一丝古怪。生疏的父女间,必定以隔阂与冲突开场,倔强的爱米不时让父亲感到不知所措,这个男人显然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醉心的仍是驾着他的小型滑翔机在天际翱翔。成长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爱米渐渐从父亲身上感受到了他的关爱,父亲也渐渐体会到了父亲的责任,一切看上去似乎将以传统的父女亲情大爆发的走向延续,直到一群雏雁的出现。
爱米意外的发现雏雁是本片升华的开始,这群小雁出壳后,将首先看到的爱米当作了妈妈,一路尾随。爱米在与小雁子的生活中找寻到了久违的快乐,而父亲虽然因为这些小雁子有些焦头烂额,但是也以坚决的排除各方干扰,与爱米一同与小雁同乐,达成了与女儿更深的沟通。这群小雁成为了人与人感情的黏合剂,我们的沟通常常需要一个桥接的载体,有时候是利益关系,有时候是共同的喜好,而来着大自然的小雁就如同这样的一个使者,让父女俩打破隔阂,真正体会到了一份亲情。接下来的故事,可以看作他们将这份大自然的和谐之力带向更多人的旅程,驾着滑翔机,他们带着大雁重新在天际飞翔,飞往即将被地产商占据的过冬的地方。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经受了不大不小的困难,但是却得到了更多人的帮助,哪怕误入空军基地,看似面容冷峻的士兵们也与雁群打成一片。一路上,随着父女俩,你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从空中俯瞰辽阔壮美的大地,人、雁、自然,和谐的融合成一个整体,共长天一色,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我们常常听到太多围绕自然的斗争性的新闻,争夺水源,争夺土地,争夺森林,可能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也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仿佛自然永远是斗争关系的牺牲品。而这部电影表现出了一种美好的冀望,大自然成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合剂,而那群小雁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正是它们,让一个因为丧母而性格可能失衡的女孩重展笑颜,让一对父女的亲情走上正轨,更让他们用率真的心灵引导雁群穿越大地。伴随着这次飞跃,我们看到的是男女老少,高低贵贱,不分彼此的都为他们祝福,直到这场迁徙顺利的完成。我喜欢这一路上的风光,一路上的友善,一路上的热忱,一路上的坚定,整部电影展现着宽阔的视野和胸襟,和谐之景让观众对自然心生的不是征服,也不是敬畏,而是渴望亲近的感情。我想,这正是这部电影试图传达的,我知道,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如片中的人们那么温和友善,利欲熏心的商人也不会如片中那样轻易的善罢甘休,如同片中父女一样愿为雁引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是,直面现实常常需要的就是这样温暖的情绪滋润,让那么多人可以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种种路径下,摆脱一次又一次挫折后的沮丧,因为,哪怕看到一只大雁能在栖息地安然的度过一个冬天,也是令人欣慰的收获。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理想主义滋润,没有美化的景愿,又何来向前的动力?
本片末尾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在演职人员字幕显示完毕后,后面特别提到,本片参与拍摄的大雁没有受到非人道的对待。而在前不久新版《三国》导演高希希接受采访时,对拍摄过程中的战马六死八疯,倒是显得更愿意以此表现拍摄的战争场面效果的努力,而非马的痛苦。倍受指责后,他的狡辩却显得更苍白“我们一匹马30万,死不起。”,关心的是马还是成本?其实,这就是点滴理念的差异,自然界一些不必要的付出和损失本是可以避免的。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0bab82d453bc890ca08bb7e2.html如何构建某种惊心动魄?平缓的音乐、抒情的镜头,再加一点点不可预料的命运,并将这一切前置在故事的开始。也正是源于这种布置,使得这部电影明显存在叙事风格的突变:前半段的是悲剧性的,后半段是喜剧性的。
简直像是《鸟的迁徙》的姊妹篇。但《鸟的迁徙》是无为的,如一颗内藏湖泊的冰蓝色晶体;《伴你高飞》是有为的,像一颗从他人眼里看见的美丽灵魂。前者几乎是没有人的日常,后者几乎全是人的传奇。前者关注非人性的自然,后者关注野性的教育(非人性≠野性,后者是前者的人性化理解)。前者对权力漠视且绝不妥协,后者强调权力运作中的妥协。
一开始迎接Amy的,是悲喜剧命运的交汇:遇见父亲-失去母亲;回到旧家-离开家园。对于Amy而言,这正是她的迁徙。在这陌生的旧家里,四处都充满侵略性,无论是Thomas设计的各类机关(魔幻冰箱盘、刺激沐浴露),还是他那巨大的呼噜声,抑或是某个清晨被窗外杀戮自然的机器吵醒。她旁观着叔叔看格斗节目,感到无限的无趣——这群热爱自然的机械狂人,真的是自然的吗?她没有一刻不在想念母亲,但在特殊的一瞬间,她回忆起童年时母亲的温暖(就在此时,就在此地),于是她决心抚育一群与自己境地如此相似的小雁——她与它们,抚育者与被抚育者,都失去过自己的母亲与家园。对于Amy而言,当她抚育小雁时,她既能像妈妈一样去照顾(“对镜装扮”的暗示),又能像孩子一样被照顾(她与雁是一体的)。
“伴你高飞”,却是谁在“伴”谁高飞呢?在“Thomas-Amy-小雁”中,这种陪伴(教育)不仅从左向右发生,同时也在从右向左发生。因此片名中的“你”具有多重指向:伴Amy高飞的并非世界上最轻便的飞机,而是这群小雁;伴Thomas高飞的并非他曾心心念念的月球登陆艇,而是她的女儿。不仅如此,这一结构仍能继续作出简化——在“人类-动物(自然)”中,并不只是人类陪伴着(教育/征服)动物(自然),同时亦是动物(自然)陪伴着(抚育/责备)人类。“高”,并不再指向“月球”或者“2000尺”,而是指向勇气与和解(亦即爱)。“飞”,在电影中,飞行本是特属Thomas的专长,Amy对此羡慕并不屑。但当Amy决心照顾小雁以后以后,她与Thomas的和解便具备了可能——亦即将飞行与成长(教育)结合在一起。“候鸟跟着我,我跟着你,我们一起往南飞,太好了!”从而构成了飞行的传递、成长的传递、教育的传递。从译名的指向来看,这四个字起得极好。
电影中值得玩味的结构还有许多,如既定事实与规则之间的互动很有趣:既定事实往往能挑战规则,但最终亦会被规则收编——那些目光、赞誉、激励,使得个人偶发行为变为全世界的支点。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鸟的迁徙》,当知道目光是一种武器时,我们至少能谨慎使用我们的目光。而在《伴你高飞》中,肆意的目光只被强调了褒义的、有力的一面。这种对世界的理解是不诚实的。另有一处剪辑颇趣,并非设问,却构成了设问结构:女声播报的新闻道:“小雁取名伊果、臭臭、大约翰、小呆,谁会猎食这些可爱的动物?”紧接着男声播报的新闻道:“野雁要配浓汤汁,里头塞饭,烤成金黄色。”此外,迁徙路途所经历的阻碍与解决亦可作比喻:警察、军队、打猎者。至于打猎者是中年男性,同样持枪的动物守卫者是老年女性,几乎是一种明喻了(既好,又不太好)。以及这句话——“我曾养过一只火鸡,它从不跟着我”,体现着某种无意识中的二分法:(被人类抚育的)野兽是顺从的-(失去野性的)宠物是反抗的。
全片有两点处理地稍显不当:第一是风格的骤变,使得故事的可能性从圆锥型骤变为极狭的线型;第二是对Susan的角色设定较为驳杂,她至少身备五个身份:母亲、朋友、观众、后勤、关键情节的无效推动者。试分说之:1. Susan是义理上的母亲,对于Amy而言,如果你想扮演我的母亲,无异于成为我童年的侵入者。但在Susan看向Thomas,期待他同意Amy养小雁的请求时,Susan便与Amy在这一共识中达成灵魂的和解——“想成为妈妈”;2. 口头放弃成为母亲后,Susan成为Amy的朋友,但由于体现她俩友情的镜头太少(反而有体现Susan作为约束者的镜头),使得这种“口头放弃”说服力较弱;3. Susan象征着观众,在Amy驾驶飞机前,所表现的是消极反应(震惊、生气并担心),在Amy驾驶飞机成功后,所表现的是积极反应(振奋、支持与勇敢);4. Susan是后勤,但很难说清她具体负责的是什么,在最具象征性的代号中,Amy是“雁妈妈”,Thomas是“雁爸爸”,助手是“水雁”,Susan什么也不是;5. 在Amy尚未抵达、场面难以收拾的关键情节中,Susan是怒吼者,她一咆哮,世界不仅安静了,时间亦停滞了(激烈交锋的双方的时间忽然停滞,陷入对Amy的被动等待)。这五种身份混乱地交织在同一个角色中,不仅没有体现出这个人物的内在冲突,反而在试图抬高Susan时贬低了Susan。这同时反映着,正是由于全片的风格失当导致的叙事失格,使得不得不出现一个Susan,承接一切镜头间的裂缝——尽管这些镜头本能更有诗意。
这部电影虽像《鸟的迁徙》,其实却是人的迁徙——迁徙回那曾与世界和解的故乡。这大概是导演的用意吧。
另:Amy初见(虽然其实是重逢,但简直如初见)Thomas时的飞翔段落,最是感动我心,将会被我深记。
六月中的一天,everest给我传来了电影<fly away home>,说是找了四五年才找到,无比好看,还一本正经地说“看完了要求你写篇观后感”。办公室的网络太慢,中间断了又重新传了一次,一百多k一秒钟的速度,一直等到下班后一个半多小时才传完。就凭这要跟我分享的精神,我也一定要好好看啊。只是前段时间一直太忙,周末特地把电脑拿回家,却也一直没顾上看。
直到前几天在公司吃午饭的时候打开了,然后就把手头上的稿子丢下,一直看了下去。确实很好的一部电影,我看过的电影不多,但我觉得不管什么时候,真正好的电影是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让人深深地感动的,身临其境般,而且看过以后再重新去看,还是会觉得感动。而这就是一个吧。
小姑娘Amy的妈妈和爸爸很久以前就离婚了,在妈妈意外地出车祸去世以后,她就被爸爸接过去一起住了。她对这个新家,包括新妈妈,都充满了抵触情绪,她默默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怎么说话,却很喜欢在站在窗前看着爸爸驾着自制的小飞机在田野里飞行,当被发现的时候,她会远远地跑开。爸爸在附近有一个大大的房间,是他用来打造飞机的作坊,她会在爸爸的作坊里静静地玩耍,会在自己的房间尝试各种各样的衣服,在镜子前臭美。
当有一天,住处附近的森林被无情地砍伐,她在破败的树丛之间发现了好多掉在地上的野雁的蛋时,她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像发现了稀世珍宝一般,她飞快地跑回家,用衣服把它们包起来,小心翼翼地背到了爸爸的作坊,放在抽屉里,她给它们铺了温暖的窝,然后在下一层的抽屉里放上了明亮的大手电筒。
她不得不每天去上学,带着对这群野雁蛋的牵挂,当然会偶尔走神。有一天夜里,当她终于从家里跑出来,跑到爸爸的作坊的时候,拉开抽屉,她震惊了——一群小家伙已经啄破了蛋壳,露出了小脑袋,它们正用无辜而纯粹的小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一种生命的最原初的萌动,让人心里满满的感动,在它们面前,世间其他所有的东西,都会黯然失色。仿佛补偿一般,她在家庭中缺失的爱,都放在了这群野雁身上。
当着急的爸爸拼命地喊着Amy的名字,并找到作坊时,他看到可爱的女儿抱着一群小雁,静静地睡在地上,很甜美。然后爸爸同意她收养它们,帮助她照看它们,并在动物管理协会的人要剪小雁的翅膀时把他打出了门。这群小雁出生后第一次看见的人就是Amy,于是,她爬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她骑着摩托车,小雁们也会摇头摆尾地跟在后面大跑。快乐就是这么让人沉醉。在小雁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Amy和爸爸的关系也日渐亲密,她渐渐地崇拜并且信任他。最后爸爸终于说服了Amy要教小雁们跟着飞机飞行,指引它们去南方过冬。因为它们是候鸟,可是没有雁妈妈的指引,它们无法学会飞翔。于是,Amy指引小雁们跟着爸爸走,爸爸一次次地驾着飞机飞行,还有爸爸的朋友,那个愿意和她做朋友的新妈妈,他们一起努力着,试图让小雁们跟着飞机飞翔。可是事情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当大家都灰心丧气即将放弃的时候,Amy,这个女孩,她竟然自己驾着飞机飞了起来。她是雁妈妈,她不能放弃,她一定要让小雁们学会飞翔。
最终,她和爸爸带着这群野雁,穿越了海洋、河流和陆地,到达了它们要去过冬的地方。明年春天,它们还会飞回Amy住的地方。野雁们过冬的地方已经被开发商买下,即将破土动工,而主张环保的人和土地开放商之间长久的对峙,随着Amy带领的雁群的到来而立见分晓,开发商无奈地扔掉了项目书。他们欢呼着,心中暖流涌动。
Amy走下飞机的时候,她第一个拥抱的人,是妈妈。
对一群野雁的爱和为此而采取的行动,让人类超越了所有的樊篱,包括感情的、利益的。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拥有共同的绿色,是可以息息相通的。
深深记得这个画面,在送野雁南行的路上,父女间第一次敞开心扉谈起了他们的家。Amy说,爸爸,你和妈妈是怎么回事?她说你们两个都有错。他回答,我隔了好久才承认,我不该让你们走。或许每个人都走过很多弯路,但我们要热爱现在的生活,过好以后,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
一旷无垠的草坪上,金色的阳光洒下来,所有的物体都勾勒出一条闪闪发亮的轮廓,一个人在蔓延的绿色中奔跑,身后紧紧奔跑着一群羽翼未丰的“小鸭”;湛蓝无际的天空中,一只硕大的雁型滑翔机,边上一队成熟健壮的大雁一字排开……这场景真是感动的想哭~!
不是人人都有飞机玩的
父亲 女儿 大雁 当然还有妈妈 有过世妈妈 还有这位雁妈妈 情感充斥整部影片美丽的生态风光 怎能不让人心感怜悯 回归自然 找回人类最原始最生态的情感诉求
有些电影非常质朴,质朴到接近平庸。但是不要忘了,不是每部电影非都要超高的技巧,有一些电影直走人心,给予观众心灵上的慰藉...
有一些电影无数次让我嚎啕大哭。这是其中之一。
记得小时候和几个亲戚去一个偏远地区旅行,主人招待我们非法捕获的迁徙的大雁吃。我当时哭了,看都不敢看那个盆,我说你们要带着愧疚吃。如今我姐姐还用这件事嘲笑我
看着绒绒的一群小雁慢慢长大,学飞,迁徙,心都化了~~ 真实故事改编,非常可爱和感人。
动物电影里的佳作,《大象的眼泪》看看人家在96年就拍出来这么传神轻松可爱的电影了,惭愧不?
超级棒的电影啊!看得人心潮澎湃,仅仅是飞翔这事本身就让人感动不已。
父亲想出了奇妙的主意帮助艾米,他动手为她制作了一架滑翔机,让她带着小雁学会飞翔,然后在迁徙季节一路护送“雁妈妈”艾米带领小雁们飞向安大略湖,在这个过程中,一对父女的心也开始紧紧连在一起……
温情美式大片。自然保护、父女之情、自我超越。在那地广人稀的北美,他们自娱自乐着。
虽然是一眼可以看到结尾的剧情,但是看着毛茸茸的小雁们一天天长大,扑棱着翅膀腾空而起,看着它们飞过颜色渐变的树林,飞过金黄的田野,飞过镜面一样的湖水,飞过迷雾下的城市……整颗心一不小心就融化了
简单、纯粹的故事最打动人。
一个亲情、梦想、环保交织的动人故事,拍得很美,温暖得叫人热泪盈眶,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电影!
初认为是讲父女情的,其实更重点讲环保动物方面,很容易想到记录片[迁徙的鸟],候鸟真是神奇的生物,尽管要费掉不少精力也会失去生命依然不停地往前飞,作为人类应该是学习它帮助它而不是要去改变它。对于里面要立个典型的坏人这一点比较不满,不过总的还是被感动了,4.5分
太赞的电影。两个晚上看完,前四十分钟不温不火,净看的是美景美色,今天继续看,没想到感情升华得这么汹涌这么极致,几度感动落泪,如水墨画一般的秋日环境,天人合一的生命,纯净美好的人性,自然和谐的生态,融化浓稠的亲情,还有灵动澎湃的音乐,甚至能感觉到身体内流动的血脉。很久没有的感觉!
★★★★☆【如画一般的田园风光,如诗一般的情感意境。起初会让人以为影片是以修补父女关系为主要内容,其实这只是一个部分,导演不落俗套,用轻快明朗的语调,娓娓道来。果然生命中的那些阵痛在广袤天地间只能化作淡淡一笑。看到结尾,想起Aleixandre的诗句:飞升吧,别再回到大地】
远超期待的电影,让人“眼泪不值钱”的电影,绝不仅仅是描写人与自然的电影(更何况讲好人与自然的故事已经不容易)——亲情友情爱情,自然人生勇气,电影在欢快愉悦的节奏下,简单明了的故事中,却把这所有东西清晰感人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即使妈妈在开头就车祸去世,我依然可以在每一个女儿和父亲的互动中,看到这对夫妻曾经的爱情,看到这对母女过去的自由。妈妈带女儿小小年纪就环游世界,爸爸则护送女儿勇敢的飞上天空,夫妻也许无法长久,但这一对彼时的神仙眷侣,那份冒险精神,拥抱未知探索世界的灵魂,早已刻在了女儿骨子里。而女儿和这群大雁纯真美好的关系,无法不令人动容,小小年纪经历坎坷,却能一直保持善良,想来也是人与自然的互相救赎吧。其实“后妈”也是一个伟大的人呢——我知道我永远无法取代你的母亲,但我们可以做朋友啊。真美。
天冷了 看部温暖的电影吧
勉强及格。动物片专家巴拉德作品,他的片子经常半剧情半纪录,这部虽然融合的好一些了,但是剧情编配还是不行,安娜死了母亲后被父亲接走,她整个人都是犯别扭的状态,为何会对一堆鹅蛋、小鹅突然有了那么大的兴趣,这块儿缺乏铺垫,她经常神经质尖叫和气哼哼的状态加重了这份割裂。至于父亲、继母等亲朋,在电影里就是抛下一切陪她训鹅南飞,这人物单薄的也是够可以,其实这片子的看点就押在“滑翔机带野鹅孤儿们飞翔”这个由头上,这种操作虽然今日常在动物纪录片里看到,但对96年的观众应该还是新鲜的,而且本片的航拍呈现的足够大气顺滑,对孱弱的剧情多少是个弥补。野鹅的迁徙路线当然不会管你什么美加国界,剧情里也对人类社会做了揶揄(加拿大的警察和美国的军事基地),最后还搞成了社会事件,引入了环保主义的观点,也是这类电影常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