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1991

HD

主演:雅克·迪特隆,亚历山德拉·伦敦,迪迪埃·巴比尔,贝尔纳·勒科克,尚塔尔·巴尔巴里,艾尔莎·泽贝斯坦,Edith Vesperini,Gérard Séty,Lise Lamétrie,Leslie Azzoulai,Corinne Bourdon,Jacques Vidal,Claudine Ducret,Frédéric Bonpart,Maurice Coussonneau,Gilbert Pignol,André Bernot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9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梵高1991 剧照 NO.1梵高1991 剧照 NO.2梵高1991 剧照 NO.3梵高1991 剧照 NO.4梵高1991 剧照 NO.5梵高1991 剧照 NO.6梵高1991 剧照 NO.13梵高1991 剧照 NO.14梵高1991 剧照 NO.15梵高1991 剧照 NO.16梵高1991 剧照 NO.17梵高1991 剧照 NO.18梵高1991 剧照 NO.19梵高199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梵高199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梵高》(Van Gogh,莫里斯-皮亚拉,1991年/158分钟/彩色。一部关于绘画创作的激动人心的影片,表现了著名画家梵高生命中最后67天的非常经历,也剖析了画面自伤自杀的异常行为,正是在精神疾病的严重困扰中他完成了《向日葵》等惊世之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金牌师姐爱宠大机密2英语西部人花郎王牌对王牌第七季9号秘事第一季闪亮女孩第一季陪伴我的亲亲老板宝贝天生舞者好男不当兵电锯少女血肉之华末日惊魂劳动日第九道门血的游戏反贪风暴2(普通话版)漠北追击有我同行2020再见蜀山伏魔篇英雄不流泪锦衣卫之夺命奇书身为人母活起来的技艺第三季豹女之夺命之旅(粤语)

 长篇影评

 1 ) 艺术带来的折磨

这部法国影片当年的票房与口碑都很好,法国凯撒奖拿了一堆,戛纳也被提名。但我始终极不喜欢皮亚拉的影片,除了他早年间的那部loulou。loulou里皮亚拉还没有执着沉溺于自己深沉的哲思,于佩也没有沉溺于饰演各种精神异质的女性,往日时光多么惬意,于佩年轻的肉体。 不过艺术始终是个没有客观标准的事,有人说这是大师是杰作,不同意的人也没有依据去驳斥。皮亚拉成功的用自己沉闷的导演风格为自己打造了光辉熠熠的名气。只是假如,假如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不是《梵高》,而是象《醉乡民谣》那样讲述一位寂寂无名的艺术家的生平,对这部影片的评价还会这么高吗?大家喜欢这部影片可能仅只是出于对梵高的热爱,所以才会照单全收吧。 这部影片我做过3次观看尝试,每一次我都打算看完这冗长的2个多小时的影片,可是每次看不到10分钟我就实在无法坚持了。艺术带来的无法忍受的折磨-个人所理解的艺术与现实被世人所理解的艺术之间巨大的差距-几乎让我可以明白梵高为什么会向自己开枪。 都说这部影片真实的再现了梵高和他的生活情境,我看着gachet医生家里漆的簇新的房门和家具陈设不仅疑惑,那是梵高自杀的1890年,你确信皮亚拉真实再现的是1890年奥维尔小镇吗?顺着这些似乎有道理但毫无新意的话语也许无法理解这部影片真正的价值所在。价值也许是:这部影片无关真实,甚至无关梵高,是皮亚拉假借梵高在讲述自己。 皮亚拉自己也是一名画家,电影中梵高作画的手就是皮亚拉自己的手,如果一定说这部影片再现了什么真实,我认为皮亚拉唯一真实再现的梵高的画布,皮亚拉在影片中成为篡位成功的梵高,那在心理上得是多么大的满足啊。这也是我极其不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导演根本无意讲述梵高,他讲述的是他自己。 法国人总是会娇惯艺术家,赋予他们更多其实不具备的深刻。我记得曾经在课堂里观看过皮亚拉一部影片中的某个片段,是夫妻两人在园桌旁吃早饭,一张圆桌居中,画面左侧是一扇窗,男女演员皆貌丑,画面构图简陋粗糙,两人边吃边说,我忘记里具体的对话内容,只记得在安静的课堂里,那些琐碎毫无意义的对话被拉扯的更加冗长沉闷,每一秒钟都漫长的似乎没有尽头,终于老师暂停了画面,说,透过拍摄这些日常的琐碎的对话,皮亚拉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场景,他在这里拍摄的是“时间”。。。好吧,皮亚拉总是电影里拍摄与主角无关的东西。。。

 2 ) 过于真实

《梵高传》 给人感觉太真实了,清晰自然.有一种很亲切兼偷窥的的感觉.时空的界线仿佛完全拆除了
没有渲染,没有光环,没有狂热,平静的过程,不屑于去抓几只麦田里的乌鸦
把割耳和自杀完全简化了 要你去攒侧体会梵高的心理状况.对于我们这些俗人是不可能攒侧到的
失望所在!

 3 ) 为什么一定要有标题啊啊啊

两颗星是因为真的看得好吃力,没有太多的剧情而且剪辑的痕迹太重了。慢节奏的片子还是更喜欢自然流畅的剧情...( •́ .̫ •̀ )

目前为止,可以说这个版本的梵高外形是最贴近我想象中梵高的形象,就像一个瘦小佝偻的老头子,眉头紧皱,而你好像永远无法看透他眼神里的故事一样。

感觉得到离开阿尔的梵高把热情逐渐燃烧殆尽了,在奥维尔的日子似乎已经变得毫无激情。这片子极少篇幅在说他画画,更多的在讲他的日常——无聊、冗长、无事可干。而如果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梵高的一生,对他的自杀应该不会感到意外。不知道米勒是不是真的说过“如果言之无物,倒不如索性不说”这句话,但是对于梵高来说,他人生短短的37年所从事的每一份职业以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很用力,而绘画终究还是拯救了他,尽管他一生穷困潦倒,浪荡漂泊,不名一文。画笔和颜料、画布的碰撞是他对所看到世界最直接的印象和表达,而来到奥维尔感觉慢慢失去了表达自己的欲望,而告别也许是梵高和这个世界对话的最后方式了吧。

本来不喜欢医生的女儿这个设定,但是最后一幕她含着眼泪说“梵高他是我的朋友。” 还是有点感动。

唔~~ 其实还是很想看到一部纪录片是说梵高早些年在博里纳日的那些日子的。总感觉自己生活得太幸福了,眼里只有小确幸。而痛苦有时候也是一剂良药吧。不过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些时代,不免觉得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灬•˘

不过梵高那双健全的耳朵导演是怎么可以容忍这么大的一个bug(..•˘_˘•..)

2016/09

 4 ) 在一段有待考证的恋情中的行走的天使

文森特与玛格丽特•加歇的恋情并未记载于《梵高传》中,其真实性有待考证。编剧和导演这样安排,很可能书出于对一生没有得到真爱的文森特的同情,希望在他生命尽头多少弥补一下遗憾。然而少女的挚爱和处女的胴体最终没能改变文森特命运的轨迹。如果他稍稍幸运一些,早在阿尔的时候迎来这场精神和肉体上的安慰,他也许不会发疯,不会透支灵感,不会那么早走向生命的终点。可事实是文森特依旧走背运,在孤绝、无望与贫困中燃烧自己,在预支了未来几十年的心力和希望而筋疲力竭之后,在死神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他的头顶的时候,玛格丽特才带着那对她来说意义重大,但对文森特来说已经无力消受的温存到来。于是,他依旧绝望,依旧没有得到生命的拯救。
   然而他却拯救了她。玛格丽特,显然不是文森特曾经讽刺的那种“只会关心漂亮”的“一无是处的中产阶级小姐”。继承了母亲反抗基因,姑娘年轻的心脏跳动的是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独立人格的崇尚和对忘我爱情的向往。而这一切,正是一文不名的文森特所拥有的。然而一直以来游手好闲、养尊处优的生活状态却令的姑娘感到窒息。而父亲加歇大夫的矛盾更为姑娘所鄙夷:他崇尚、理解并且能够预见到未来社会主流价值观更大的解放,这是毫无疑问的,是他,第一个指出文森特的画作在未来收到世人追捧;可也是他,在一触及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上便变得谨慎起来,屈服于既定的生活方式,虽然他自己内心也不甚满意。所以,在尚未谋面的时候,姑娘就凭声音和瘦削的身影对文森特,这个勇敢到忘我境地的叛道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所以说,玛格丽特对文森特的热恋并不是提奥所说的那种“一时冲动”,而是久旱逢甘霖般地相见恨晚。她不顾小姐的体面,在一片金灿灿的麦浪中,把自己同样成熟的身体给了文森特;她几乎没有原则地容忍文森特每一句尖酸的嘲讽,以及每一次同妓女的接触:攀谈、喝酒、跳舞、调情。她勇敢地孤身一人追他到巴黎,在灯红酒绿的妓院中默默看着他和妓女们狂欢以宣泄满腔悲愤。一曲结束,待他回过头来,一眼望见她二十岁少女的脸庞,她笑了,然后,陪他喝酒、跳舞、共度良宵。
   然而文森特却始终无法爱她。片中文森特自己的解释是还思念这凯,可这只是无力的托词。已经走到生命最后一站的文森特,已经没有力气去爱了,就像他连绘画也感到力不从心那样。他对周遭一切的冷漠,不过是个预兆,死亡的预兆。可是年轻的加歇小姐不懂,她恨他绝情,为自己在他面前的惨败悲痛不已。及至有一天,当她终于知道文森特已死,她换上黑衣,头戴黑纱,眼睛红肿,脸色苍白,在街上游走着。偶然与人问及文森特,她几乎无语凝噎,哀伤地愣住。
   然而他还是拯救了她。是他让愤懑迷茫的她勇敢迈出了追求爱情、实现自我的一大步。虽然此时,筋疲力竭的文森特已经无意再像以往希望拯救克里斯汀或者玛高特那样去拯救什么人了,但他身上苦难凝结散发的光辉,却召唤着姑娘去做自己想做的那个自己,不在乎成本,不在乎舆论。玛格丽特给予文森特的只是片刻的温存,但文森特回报给玛格丽特的却是一生的勇气。也许在这之后若干年,加歇小姐会循规蹈矩地成为某位中产阶级太太,一堆孩子的母亲,但在任何时候,她都不会再怯懦、不会再彷徨,不会再后退,因为她曾经真实地爱过文森特。
   所以我宁愿相信电影情节是真实的,不为那段对文森特来说已经无所的柔情蜜意,只为文森特对玛格丽特的拯救与启发。这就是文森特,即便在他不想去拯救的时候,他仍在拯救。他是在人间行走的天使或救主,用自身来体察人间一切苦难,曝光一切丑恶,施布爱的救赎。等到这一切都够了,等到他也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便返回天堂。这就是文森特,天使在人间。

 5 ) 梵高

“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

对于“梵高”这两个字,我之前的认识仅仅是,一位男性的画家。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我很喜欢他的向日葵。

这里面的梵高,一个生命只剩下67天,懂得享受人生甚至有幽默感的艺术家。

在感情上,倍受爱情的打击。他近乎丑陋的外表及倔强的性格,以及感情冲动时行为变得极为鲁莽,使得他所追求的女性望而生畏。却因梵高困顿,克拉幸娜又自甘堕落,重操旧业…

“天哪!救赎在哪里?”

梵高的眼睛里漫出一种孤独,由内而外的,源源不断的。

他终日浸透在抑郁中不能自拔,所以他想到了死亡,想到了解脱,想到了结束。

所以,他在麦田里向自己开枪了。他解放了自己那悲惨的一生,解放了自己没于脑海的艺术的追求。

 6 ) 来自于安妮宝贝

       法国电影《梵高》。片头是画布上浓重的纯蓝色,笔头在上面掠过,发出刷刷有力的声音,有一种潮水般错觉。片子基调冷静。大量欢乐镜头充满寓意:聚会时嬉戏和表演,乡村舞会,沙龙离得狂欢和男女情爱,乐曲,歌声,美酒,笑声,人群,青春的女性躯体,源源不断地出现和持续。

       人生表象热闹和愉悦的一面,似乎起着一个背景衬托的作用。一回到文森特的处境,只是他无法缓解的荒凉自处。属于他独自的人生,是在田野里对自己开了一枪,然后躺在阁楼单人床上等死。床单和墙壁雪白,床头放着一把旧椅子。一些人轻声地来来去去。他们无法参与到他的荒凉里面。

       一个朋友曾经去甘肃支教,默默工作一年。问他的感受,他说,这件事情对那些孩子们的影响或者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改进,不具备任何作用。这只是针对自己发生的一件事情,他的内心在这件事情里获得很多,改变对人生的看法。那已足够。梵高在田野边画画的时候,一定是被那些云朵和果树的美打动着。他的被时间审判的才华,是他的天性。只不过人的世界后来给了他回报。但有些人即使被审判之后也未必能得到这回报。这是个区别。

       “我喜欢更简洁,更淳朴,更严肃的作品。我需要多些灵魂,多些爱,多些感情。现在已经到了联合起来大声疾呼的时候吗?或者,既然这么多人睡着了,他们不喜欢呗叫醒,最好还是自己独自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做些自己单独可能并能够承担的工作……即使以后我能够挣得多一些,我也将永远在与大多数画家不同的范围里活动。因为我对各种事物的观念以及我想画的那些题材毫不留情地要求我这样做。”

       孤立的处境虽然危险及代价巨大,但真正的创作者,甘愿把自己的痛苦及超脱生命污泥寻求净化的使命当做祭品摆上祭坛。有些人左右逢源徒有虚名,有些人则继续被蔑视或误解,远离喧嚣人世。

       收集所有关于他的电影。他丢掉手枪,捂着腹部从麦田里转道而回的时候,雷雨将至的天空乌鸦飞窜。在一部电影里,他要求弟弟提奥给他一根烟,他叼着死去。有些不是。看他如何在被后人想象的镜头里,一次次地死去。死在他的小阁楼里。他的真相是他的秘密。这样很好。

       奥维尔。我去到那个一万公里之外的小镇。走上狭小阴暗阁楼,看到他的单人床。采下田野里两枝长茎的黄色雏菊,放在他的墓碑上端。这朴素的花朵一定是他所喜欢的,所有热爱大自然的人,乐趣只来自天与地。我为自己对他积累如此长久的尊重,此刻获得的相会,感觉欣慰。

       在北京画廊里,看到过大部分当代美术作品,即使是被炒作和拍卖出高价的当红画家的作品,充斥的也大多是媚俗形态、虚浮概念和浅薄的趣味。这样的潮流和作风还将继续发展下去。现在我们的确绝少能够看到一幅充满感情的静谧的作品,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和精神带来光芒的作品。广渺天空中,光亮都已黯淡,只有逝去的星辰还在闪耀。有些人属于人类共同的财富,从不隶属于某时某地。

       还有画家会在田野里站立一个下午,只为画下春天的玉米地和桃树林,画下那些光与影,那些植物的芳香和灵魂,以及淳朴的农民在田地中劳作的自然姿态吗。还有人在绘画的时候,一边对画布涂上颜料,一边对着置身其中的风景,发自内心的赞叹和深深沉溺的欣赏吗。美。这一切的美。对美的真实感情,让一个人的心里曾经如此狂热、激愤、孤独和痛楚。

       “我在探索,我在奋斗,我全身心都奉献于此。”他是一个两百年前落魄至死的贫穷画家。他是永远的梵高。

 短评

更生活化的写实处理,包括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布景。影片首先将梵高还原为人,刨去了所有的传奇与耸动,甚至一些名画的诞生过程,毕竟那些你们都很熟悉了。雅克·迪特隆表演的很棒,一个敏感、脆弱又很自我的人。叙事上的省略

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就好象无论怎样讲述,都不希望你被轻易阅读。情愿被误解,好过被理解。

9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还行

梵高1890年在巴黎北郊奥维经历人生最后两个月的境况。摄影很美,91年的皮亚拉特还在延续70年代法国电影的乡村美学,那些配色和打光粗看不显眼,其实非常精致。故事中仍然有被忽视和伤害但沉溺两性关系中的女性,而且这部分做的有点拖沓。裸体不少,且结尾还是很催泪的,一个疯人的最后告解存在于理解

12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非常忠实的传记片在AF看的原声

15分钟前
  • minyee13
  • 推荐

还是想像中的存在最美好

18分钟前
  • 在.
  • 推荐

。。。。。

21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较差

剧本虽然没有明确完整的故事线,只有碎片化的一系列场景,但是每一场戏的信息都非常丰富,特别是对1880、1890年代法国乡下生活细节复制得非常到位,展示了第三共和国早期的社会风貌,让我觉得那个人就是梵高本人,那些人就是当年法国乡下实际存在过的人。

23分钟前
  • 小A
  • 推荐

我觉得比90年那部好看呀

25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最后超级~长的妓院戏真让人想起天堂之门,永远停不下来的舞蹈和狂欢,拍到导演满意为止… 皮亚拉镜头下的梵高就是个普通人嘛,包括主演的外貌也一点都不让人联想到印象里的那个疯子画家:片里的这个人,有放浪的爱情,有和家人的快乐和矛盾,有创作上的焦虑,也有和其他人都处不来的孤独

2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闷……………………

30分钟前
  • 小 赵
  • 还行

在我所看过的名人传记片中,本片大概算是最平实最动人的一部了。既没有把传主神化,也没有将其妖魔化。整部影片不卑不亢,没有丝毫的媚态。一切都处理的如此流畅、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33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可以看作是大音希声风格的武侠传记片。演员外在形象沉稳内敛坚毅,有着反艺术家的码头工人气质,却能感觉到其身怀绝技并且激烈澎湃至随时可爆发的内心世界。结尾部分两个细节很厉害,一是女演员突然被砸到脚之后的爆发,二是突然起来的高亢配乐。迟来的错位悲悼凝结了梵高一生的命运。

37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啥?

41分钟前
  • 飞天神猪*将提
  • 还行

【t345afc71d】【t391c70618】 梵高最后的日子,细细碎碎,白开水样叙述缓缓平铺,整整两个半小时,隐忍不癫狂静静死去。

45分钟前
  • [ e c h o ]
  • 还行

在影片第一秒钟,我们听到一种奇异的声音――曾在《爱德华·蒙克》里出现的画笔的巨响;但皮亚拉走得更远.他大胆地指出,单声道实际上比立体声具有更强的声音表现力(回想布列松的作品,不难意会这一点),于是我们在一部九十年代的电影中领略了"无环围空间"的音效;各种细小的后期录制声响被"不自然地"刻意放大,仿佛压扁后向中心聚集,如图层一般堆叠起来,它们绝非日常听到的模样,但在接近单声道的背景下反倒更具在场性与感染力(这或许也可看作一个比喻:片中未割耳朵的梵高实则已活在mono而非stereo的世界).皮亚拉对声音的态度实际上正是北方浪漫派和现代画家对景物的态度:关闭耳目而运用想象和知性构造出自然,突出其本质特征以接近那永恒的eidos,也即纯粹的外观(Aussehen).

48分钟前
  • JeanChristophe
  • 力荐

梵高最后的日子。皮亚拉一生的执念。

5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拍得太印象派了...

57分钟前
  • (.-°_°-.)
  • 还行

将戏剧化的表现降到最低,写实的如同白描。无限贴近梵高,他只是一个人,他也有爱欲冷酷自私,逃不掉每秒生活的磨搓,在现实和理想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他没有光环。他唯一能够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只是不断的画,画,画下去。

1小时前
  • 亚比煞
  • 推荐

说在电脑前无法坚持的朋友,很理解。再次证明即便你在电影院不小心睡着了,但在你醒来的那个瞬间,你还是相信,有那么一段时光,真切驻留在了梵高的最后日子,也在眼前的黑暗时空中。拒绝配乐,拒绝煽情,他用一个自己认为舒服的侧躺姿势,悄无声息地死去。他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听上去好熟悉。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

看电影看到四分之一差点流泪,看到一半喜欢上了演梵高的人,看到四分之三开始因为对女性角色的狗血以及梵高莫名放荡跳脱的处理感到厌烦,结尾已经没有任何梵高的影子了。

1小时前
  • 锥皱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