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大,参加过的婚礼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场了,所谓久病成良医,看多了中国人办喜事的套路,我觉得自己弄个婚庆公司几乎没有技术上的难度。反正都是万年不变的老套路,接亲放炮,撞门,塞红包,撞门,塞红包......撞门xN,塞红包xN(N这个变量视当时的系统环境而定),好不容易见到其实昨晚还在一起亲热的新娘,满头大汗的新郎还要继续被各种凌辱。我是不知道其他地方习俗如何,我们这嘎达总之最后一定是以找鞋子收场。
仔细想想,大喜的日子里某些镜头还真是挺黄挺暴力的,之所以搞这个搞那个的,其中的道理谁也说不清楚,洞房之夜躺在双人床上筋疲力尽宛如一对植物人的新人,基本上都会这超脱于现实的一天产生深深的怀疑,你说整这些没逻辑没营养的东西干嘛。五年前的我没想明白,现在懂了,不就图个热闹嘛~
《白宫陷落》这片子和国人的婚礼并无二致。美国总统娇羞的在办公室里呆着,先是来了几架飞机在空中放了几坨礼炮,接着一群恐怖分子挤进来把他给绑架里,隔着无数道门的白宫外,另一群人扛着RPG端着各种枪拼了命的往里面冲,家里人自然也是拼了命举着小手枪殊死抵挡,一轮又一轮的啪啪啪哒哒哒之后,众人心满意足领了鸡腿便当和红包后退场,男主角穿着西服在一篇狼藉中登场,开始找鞋(喂?!),第一只在墙后面找到,大家亢奋了,在加油声中,男主角顺利踢爆最后一道门,看到鞋子(总统)被女方家牢牢攥在手里,于是怒吼:把他还给我。北朝鲜来的女方家自然没那么好说话,又是一番啪啪啪哒哒哒之后,还祭出一招瞒天过海金蝉脱壳。只可惜男主角经验老道,在一场大家都意思意思过过招点到为止的KO之后,两位男主角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踏上早已等候多时的救护车,大喇叭一开,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退场。
就和每隔一段时间,美国人就要在电影中拯救一次世界一样,自家的总统经常成为好莱坞解放地球之后的首要目标,且不说堪称经典的《空军一号》,诸如《极限特工2》之流的劫持总统电影在IMDB上简直多如牛毛,但像今年这样连名字都撞车的情况实在罕见,《白宫坠落》和《白宫陷落》,两个剧组同时拿白宫开涮,尽管从前者1.5亿美金制作费是后者投资的两倍上来说,改名之后的《惊天危机》可作更多期待,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孤单英雄单骑救主的故事核心是没有什么太多区别。
的确《白宫陷落》剧本漏洞多如满天繁星,但看到那架根本没可能有机会接近白宫的洛克希德AC130重型对地攻击机,在电影开篇以那么认真的态度飞翔在D.C.上空,我就已然释怀了。
文章最后,仅以一个小小影迷多年来的感激之心,向白宫——这个世界上经历苦难最多的信访办——致以最诚挚的敬意。既然人家美国人怀着满满的诚意,奉上如此热闹的一场拆迁大戏。我们作为远方的看客,还要奢求什么呢。
有些电影,尤其是一些好莱坞电影,听到故事梗概就让人有想看的欲望,比如:一群恐怖分子占领了白宫,只剩下一个特工人员,该如何与强敌周旋?他能否保住美国总统的小命儿?所以就同时有了两部情节极其相似,甚至连名字都差不多的影片——《2012》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白宫沦陷》和《生死狙击》导演安东尼·福奎阿的《奥林匹斯的陷落》!
美国人爱在电影中对自己国家的地标性建筑搞破坏,这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华尔街、金门大桥等等都是重灾区,隔三差五就会被超级英雄、外星来客、巨型怪兽或者敌对势力的强力武器毁得七荤八素。而白宫在好莱坞这些破坏狂们眼中,无疑是王冠上最显眼的珍珠。就说罗兰·艾默里奇,盯上白宫也不是第一次了,在《2012》中,他就让美国的航母顺着大水把白宫砸了个稀烂。《虎胆龙威4》里也有一段恐怖分子播出的白宫被炸的假新闻。这次《奥林匹斯陷落》直截了当攻占白宫,胁迫总统,准备在全美搞核爆,影迷们岂有不买账之理?
老美看着惊悚过瘾,老外(比如我们)看着痛快刺激,这就是商业片的真谛:成年人过家家!用电影来表现各种现实中不可能或极小可能出现情况。既然是过家家,可想而知影片只是像那么回事,各种bug和漏洞之多就不用说了——导演编剧想必很有苦衷:我要是拍得太逼真写实,岂不成了别人打击美国的教材啦。于是,影片中C130改装一下,就能大摇大摆飞临华盛顿禁飞区,不但用火神机枪就把两架F22击落,连防空导弹都不在话下!总统副总统和国防部长居然成了一个篮子里的鸡蛋,让人家一锅端了!恐怖分子更神通广大到可以让携带各种轻重武器的小分队到白宫门口集合散步!
导演编剧大胆想象、天马行空,其实就是拿着玩具飞机玩具坦克打仗的男孩。但能把观众都带进过家家的情境,那就是本事了。《奥林匹斯的陷落》情节和设定上虽然诸多夸张荒唐,但胜在故事流畅、节奏紧凑、动作场面干净利落,不会像《虎胆龙威5》那样让人有视觉疲劳感,足以让你看得赏心悦目,大呼过瘾。无脑动作片本就无需纠集于为啥一个特工能把敌人全干掉但之前无数特工却都是靶子,或者恐怖分子怎么能买通总统身边的高级特工等情节。大家一起过家家的过程很爽就OK了。
最遗憾的是,我们到现在也只有看着人家过家家玩,自己却不能也不敢拿出过家家的劲头来拍电影,把家里的东西当圣物一样供着。就算老美过家家玩得荒唐,总比不敢玩强吧。
注:2013年旧文。
很难想象拥有如此剧情套路的电影会出现在新世纪,喜欢看动作片的观众都知道,如此结构的电影在上世纪末几乎已经绝迹了,新世纪后鲜有出现者也是史蒂芬·西格尔、尚格云顿等人主演的B级动作片,而且都是直接走音像市场的主儿。而《白宫陷落》却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如此老套动作片的模式,汇集了几位当红明星,拍成了一部A级大制作样,票房还不错,其中的故事让人有些看不明白。
有人说《白宫陷落》很烂,还要看你关注的是哪部分。关于电影“烂”的概论基本有两个出发点:首先就是剧情老套。
像是《白宫陷落》这样的故事,在上世纪90年代是最火爆的阶段,小弟给这种动作片起了个名字:叫做“潜龙”动作片。什么是“潜龙”式动作片,首先要满足三点要求:一、故事必须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场合或者封闭的区域;二、作为反派的人物必须要有人质在手或者主人公什么把柄以便使其受制于人;三、主人公必须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或者一个意料之外的人物来充当“救世主”。
自从《虎胆龙威》横空出世之后,这种类似的电影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大行其道,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动作电影,为我们这些动作片迷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总的来说,在美国,如果个人真有实力,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而一个特定的场合或者封闭的区域则是一个非常适合上演个人英雄主义的平台,另外有人质等限定因素使得我们的意外入选的英雄不能大展拳脚,只能与反派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而最后时刻的“惨胜”般龙出生天也让这些小人物们有别于那些威武的兰博和007们,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如此一来,便有了《绝岭雄风》、《勇闯夺命岛》、《空中监狱》、《暴走潜龙》这样的佳作,创造了90年代好莱坞动作电影的盛世。
所谓来得也快去得更快,大概风光了十多年的时间,这类动作片便退出了主流动作舞台,原因很简单,电脑特效的发展让银幕奇观上升到更高一级的层次,潜龙们这种黑灯瞎火的猫鼠大战显得有些过时;其次这类电影三板斧的剧情模式千篇一律,未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如今的传统动作片几乎到了绝迹的地步,鲜有少量动作电影也如《敢死队》、《速度与激情》这样的追求“团战”组队的模式,像是潜龙动作片这样光杆司令白手起家的模式,正如前面说的一样,已经沦为直接发行音像市场的惨淡结局,全都因为模式太老,不新鲜,别说好莱坞的大编剧们,就是在马路上随便拽一个路人甲,让他写这种故事,也就是一下午的事。
单凭这一点,大概是很多人认为《白宫陷落》“烂”的主因。不过该片之所以能够在如今这个市场上大行其道,全凭“潜龙”式动作片中“封闭的区域”选的好。美国人是非常有危机感的,从911到马拉松炸弹袭击,几乎到了谈恐怖分子变色的地步。而《白宫陷落》则一步迈到了尽头,让美国总统的老窝——白宫被端了,而且今年一端就是两个(《惊天危机》)。这无疑是非常有噱头的,最起码对美国人民的吸引力非常大。在一个人人都可以骂总统的国家,该片有别于《空军一号》这样的让克林顿连看两遍的主旋律,而是让总统成为阶下囚,谁都可以揍,从电影中美国总统被人一拳KO,国防部长被人揍的跟猪头一样的情节就能看出,虽然电影明摆着仍然很主旋律,但大家的关注点不在于孤胆英雄,不在于天佑美国,而都想看看总统灰头土脸的样子。
但这一设定也算本片的命门之一,也是《白宫陷落》第二个被认为认为“烂”的出发点。
白宫被40个北韩分子在13分钟内控制,这种情况相当于我国皇帝的皇宫瞬间被外来势力占领,这样一来也用不着两国交兵了,直接派一波敢死队潜伏至皇宫即可搞定。这个设定是比较离谱的,而建立在离谱设定基础上的就是更离谱的情节。比如白宫禁飞区、C-130打下F-22,快速反应部队的滞后,恐怖分子的高大全。电影到最后也没说恐怖分子为什么有这么强悍的威力,连代理总统都不知道的“地狱犬”他们竟然知道,竟然还拥有美国下一代防空武器“九头蛇”,电影开场摩根弗里曼的表现给人一种“卧底”的感觉,可以说是一种误导,可最后这个扣也没解开。大概是让白宫被围这样的设定,即便给电影编造各种理由也圆不住这个漏洞,索性就不管了,毕竟美国观众主要关注总统是如何被KO的,这种儿戏般的设定,包括不着边际的军事细节,编导们就当没看见。
以上就是《白宫陷落》被认为烂的两个原因,还是那句话,看这部影片关键在于你关注哪一部分,是总统被打,还是合理性设定,后者是让人吐槽的,前者在大脑习惯性休眠的情况下,配合电影简单粗暴的动作场面,可图一时爽快。
导演安东尼·福奎阿的作品比较追求热血硬派,从《训练日》到《布鲁克林警察》,同时也兼顾军事题材,比如《太阳泪》和《生死狙击》,他拍的动作戏从观赏程度上是比较好看的,尽管部分情节会很离谱,但最起码成完成一个动作导演的任务。本片的动作戏份有够养眼,从开场C-130空中炮塔扫射美国街头、到“九头蛇”击落数架黑鹰,场面不算大但配合实景和特效生成的效果比较好看。而且电影的格斗戏份也是小弟比较喜欢的,杰拉德·巴特勒的动作戏干净利落,格斗快准狠,杀人之前从不废话,直接K死,比起美国很多电影中杀人之前拉家常,该片的效果很赞,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安东尼·福奎阿晚生了十年,如果在90年代,必定会成为动作片名导。
可见《白宫陷落》基本属于奇葩类型,美国电影不但喜欢搞掉地球充当救世主,甚至连自己人也不放过,今年大银幕上就有两次把白宫端了的电影。当年德国人沃尔夫冈·彼德森的《空军一号》让总统亲自上阵,这回美国人说杀鸡焉用牛刀,总统身边一个小弟都能摆平一切。而该类电影永远逃不掉的就是老套狗血问题,跟当年的《空军一号》、《特工绍特》这类电影一个路子,去白宫闹事比去自家厕所还容易。不过《白宫陷落》的重点不在于这些,而是美国人自我消遣的产品,利用了民众的普遍思想,无论白宫黑宫,只要被炸掉就是好宫。人家看得是总统被殴,我们看得是动作场面。只不过人家能拍,我们不能拍而已。假如我们也有类似的电影,恐怕也没人关注狗血问题了。
转自知乎一大神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2672041、《奥林匹斯的陷落》里攻占白宫的计划现实中有可能实现吗?
答:在正常社会里没可能实现;
2、怎样才能做到如此周密的部署?
答:如果说愣要做到这样的部署,那还真不能是一般的周密……分几步说吧:
首先,要将韩国的安全部门成员智商集体降低,才会让一个 “小时候在北韩、跟着妈妈偷渡边境来到韩国” 的孩子进入总统警卫室。然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再努努力,降低安全部门成员智商,才能让这哥们当上警卫队长。
美国这边也得做一下部署,撤掉对总统特勤组成员的各种监控,这样才能保证美国这边的叛徒可以成功迷失,且事先和恐怖份子接头、通气、制定计划、配合行动。
另一个部署也更麻烦一点儿,必须阻止情报部门对来访的韩国总统代表团成员做例行调查,因为敌人BOSS甚至都懒得整容,只要一看脸就能查出这哥们是个国际通缉犯,所以得修改一下安全条例,绝对不能让情报部门看到韩国代表团里都有谁。如果这个部署能够完成,那么允许韩国总统的保镖带枪、危机时邀请韩国总统(和他的持枪保镖!)一起进入地下掩体这两件事儿倒也没那么难了。
接下来就得想办法部署一架C130(不是AC130),得装上四挺机炮,还得找到两个挺身飞行员,摇摇晃晃地起飞,为了配合这架运输机,避免它在飞行途中(甚至不到华盛顿外围)就被发现,得需要关闭华盛顿的雷达防空网(说不定还得关掉全国的),还得把华盛顿上空的预警机机组成员都迷昏。按C130的速度,从起飞到在华盛顿上空被目视发现怎么也得几个小时,要保证在这几个小时里不被发现,不被追踪,难度之大,令人发指,需提前周详安排才行。
下一个部署就更麻烦一些,通行的迫降流程是一架飞机飞到侧面示意,另一架飞机尾随目标飞机后方锁定随时准备开火,要让美军的F22战机飞行员像这片子里一样傻乎乎地两侧伴飞(还是在华盛顿中心对付一架军用运输机,而且伴飞距离控制在几十米内),估计得试着修改战术大纲什么的。你也知道,修改战术这事儿不太容易,把正确的战术修改成明显傻逼的战术就更难,需要广纳门生培植势力,大概得成为个军方理论家才有一战之力,总之看起来这些反派构思这事儿不是一年两年了。
华盛顿和白宫附近的防空导弹(NASAMS)也得撤掉绝大部分,只能留4枚,而且要确保目视距离发射还能让对方(还是运输机)放干扰弹逃脱,估计还得努力降低一下导弹的性能,这事儿也得提前部署,为了部署这个,我估计也得要在政界打拼些年头才行。
但这一切部署的困难程度和下面所说的相比就完全是小儿科了,要想办法修改特勤局的应急程序,必须得保证他们在危难发生时完美地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和什么陆军上将一股脑儿塞进地堡,而不是按之前的习惯进行分散(理论上总统和副总统必须分散,一般总统进地堡的话副总统就得坐车快跑)。这个部署有可能会遭遇到来自顽固势力的反扑,因为这种安排实在太傻逼了……连像样点儿的企业都不会这么干,但管它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当然,你还得想办法部署出一个 “能在未发射时就能爆炸” 的地狱犬系统,说实话,这事儿在80年代的电影里还好办,但现在都2013年啦。你还得找到一个足够傻的众议院议长,以及一整套足够傻的幕僚(要部署这一切,估计得攻占华盛顿自来水厂在水里下药了),他们需要像一群惊慌失措的5岁幼儿一样,和恐怖份子谈判,拿全美国做筹码,在会议室里紧锁眉头。而不是迅速解除美国总统职权、更换密码本,宣称绝不谈判。并在 ”核弹可能在全美国国土上开花“ 的情况下切断地堡通讯/放EMP/往里灌催眠气体或干脆二话不说把地堡里的前总统连恐怖分子轰平——后者才是正常的处理办法。
如果你能部署好上面这一切,那么让40条挺身队员手持轻武器和RPG入境、在不被情报机关发现的前提下接近到白宫附近、搞到一些火神机炮并装在垃圾车里这种事情又有什么困难的?让白宫特勤局的特工们脱下防弹衣、迎着机枪封锁成纵队冲出大门又有什么困难的?让所有的暗哨、狙击手都撤离,让F22接近到视距范围内再开火又有什么困难的?让总统在片尾被击伤后倒在地上哼唧半天也不让支援部队进去又有什么困难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我在看这片子之前就有预感,估计它大概会和米国主旋律大片《空军一号》一样烂,但看了一会儿我就发现我错了,这鬼东西比《空军一号》烂几百倍。最初还有心想骂两句,但是看了前10分钟就发现自己连骂的兴致都没了,只能无力地躺在床上吃零食,两眼呆滞地看着屏幕。我不求编剧看过汤姆克兰西,但总该看过《24》吧》?我也不求导演是个臭军迷,但连我这种半吊子(自打95年后就没看过军事杂志)都觉得没法要的剧情安排,导演真的忍心把它拍出来么?
红警的新任务越来越难了,单凭一个谭雅,又要救熊孩子又要救总统的。幸好敌方是新设定的思密达帝国恐怖分子,除了中二没什么特长,在拿美国大兵当人盾挨子弹的机智策略引导下,终于通关了。
这么天马行空的剧情真的让人以为在看《南方公园》呢!
基本跟《惊天危机》一样的剧情啊。班尼和总统最后搀扶着走出破败白宫时,饱含热泪、相视而望的慢镜太基了……
直肠子动作片,斯巴达大战思密达
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十四分钟电光火石夺下白宫,干净利落
发现一个有趣的事:80至90年代动作片的引爆器是在最后1秒解除,90至00年代是2秒,现在开始玩3秒了~
可恶的美帝有黑我大朝鲜,看我金三胖将军挥兵300万分分钟攻破华盛顿。回到电影来说,全篇共三个焦点:1.朝鲜一架C130击溃两架F22。2.40个朝鲜人13分钟攻占白宫。3.一个美国超人凭一己之力拯救美利坚。好了,故事就讲到这。
【虎胆龙威】式的好莱坞商业片标配,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活道具,留给观众唯一的看点就是惊天阴谋和最后一分钟营救,星条旗一陷落,各种枪战肉搏爆破和基情的戏码就都来了,再大的篓子也有一位幸运的勇士顶着。最后斯巴达勇士搂着好基友哈维·邓特的腰勾肩搭背的走到镁光灯面前,那才叫基动啊。★★☆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朝鲜的军力比我们想象的牛逼,但美帝的个人英雄主义更牛逼
老美其实很无聊, 但心底里绝对又是很骄傲的。他们告诉世界你看全世界有那么多人想刺杀总统,不过告诉你们老子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干翻你们这些恐怖分子。
对反恐不感兴趣,冲这弗里曼去看试映,虽然剧情硬伤很多,老弗纯粹打酱油,但主旋律也能拍的这么血腥暴力,简直是老美自虐片,加一星。
很傻很天真很科幻又很血暴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爱国宣传教育主旋律影片,又黑我大朝鲜。这才是John McClane该执行的任务嘛跑去俄罗斯寻子干啥。
前面的攻陷白宫其实挺扯的。之后则成为传统的人质与解救人质的故事,孤胆英雄打不死,隐约想起虎胆龙威
除了坏蛋变成棒子以及国防部长变成更年期妇女之外,还能再俗套一点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杰拉德巴特勒长相上比查宁更像个公务员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
我旁边的白人观众也老是看我…………我眼睛很大的好不好~~
典型的美式硬汉,很是适合大银幕上打发时间、发泄情绪!这片节奏快,力度狠,残忍血腥指数高,毫不吝啬龙套盒饭!剧情不拖泥带水,往前不停滚,动作场面有时候看的我都觉得痛。不过,影片的情绪煽的有点过了,让人觉得不太舒服、作。把恐怖分子弄得极其坏,而且没有情绪的支撑,有种生来就坏的感觉。
三個笑話:1)一架C130打落兩架F22;2)40個北韓人13分鐘佔領白宮綁架總統;3)1個退休特工擊殺所有恐怖分子拯救美利堅。8
最遗憾的事情!坐我左边的黑人兄弟隔一段时间就看我5秒钟,隔一段时间就看我5秒钟,我应该突然回头看着他说:Don't worry. I'm not fron North Korea. 总体挺精彩的,暴力血腥的一塌糊涂
这种孤胆英雄的片子有多少我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