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死亡营》是一部很有名的80年代美式砍杀片,也是最具camp意味的恐怖片之一。
本片始终在一种古怪的气氛中进行。一开始,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划船游玩,因为孩子淘气打闹,小船倾覆,三人都落在水中,这时一艘汽艇经过,来不及调头,不幸将父亲和一个孩子撞死。岸边父亲的朋友虽然惊呼,但也没能阻止悲剧发生。
八年后,幸存的女孩安吉拉已经在姨妈家长大,她和姨妈的儿子被送到了夏令营去锻炼,因为安吉拉不爱说话,性格孤僻,所以经常被夏令营里的女教官和其他同伴欺负。但是,这些嘲笑、欺负她的人却一个接一个的惨死了,死状恐怖。
夏令营的老领导怀疑是安吉拉的表哥干的,差点将他打死,但死亡还在继续,甚至连未成年小孩都不放过!(被害者是未成年孩子,这在电影史上非常罕见)安吉拉若无其事的和爱着她的小情人来到河边,她说想游泳,并让小情人脱掉衣服。
老领导带着教官们赶来,看到了安吉拉坐在沙滩上,手里提溜着小情人的头颅,原来她就是变态杀人狂!这时有一幕闪回,揭示了真相,原来安吉拉的爸爸是个gay,那个岸边呼喊的朋友就是他的老公,安吉拉曾经偷看过他们在床上亲密拥抱,当时不懂事的她产生了心理阴影。
而这还不算完,影片的最后一幕才是石破天惊!安吉拉站了起来,赤裸的身体全是体毛和鲜血,还有男性的器官,原来她是男孩!当年姨妈因为已经有了儿子,所以偏执的将幸存下来的外甥打扮成了女孩!真是卧德法克了!!!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怎么被吓到,而是被这个结局给雷倒。这部电影因为非常受欢迎,直到现在也有cult影迷的追捧,所以至今已经推出了3部续集,安吉拉也一直是由菲丽莎·罗斯自始至终的主演。本来前几年有电影公司要翻拍,但后来又没了动静。
广告
阳春回春神酒露酒春砂仁酒养生酒75ml*16杯阳春酒厂
京东
¥358.00
本片的编导Robert Hiltzik的电影生涯仅仅是这一套电影,他还是个作家,他从来没想到自己的这部玩儿票作品会这么受欢迎,直到2000年3月他被邀请去锚湾娱乐公司录制DVD导演音轨。
2008年,罗伯特时隔25年再次做了导演,拍了《重回血腥死亡营》,这部电影的喜剧意味更浓,看起来依然很精彩。
前阵子和朋友玩麻将,饼字拿了幺二,万字拿了七八,其他都是顺子,必须拆一组才能听牌,按照头脑简单的概率计算自然拆幺二,结果刚把二饼开出下一圈就摸了一张三饼,只好拍案顿足,失色大呼:我晕我晕我晕晕晕——在不确定性面前,也只得无可奈何。了。所幸我等并不在乎牌桌上输赢,倒是“我晕我晕我晕晕晕”这等模仿过来的精彩句法让大家兴奋不已,让玩家都能明了,麻将之乐,不在麻将之中,而在稀里哗啦之声外。的确,这个句式,在很多情况下很有效。譬如,最近看的迈克尔•A•辛普森导演的《血腥死亡营》,就可套换为:我杀我杀我杀杀杀。
看的自然是影碟,而不是深入到了昂贵的电影院(这类片子也不可能在这里上映)。通常看碟,注重情节画面凑合着就行了,至于声音效果,太奢侈,也就无暇顾及了。这大有读译介诗歌的味道,因着声音效果的缺失把所谓的真正的诗都过滤掉了。不过看碟嘛,重要的还是让故事情节陪伴。按照刘小枫先生的说法,故事大抵是温暖的,即便血腥的故事,也有着温暖的色彩;而对于看碟者来说,即便是温度直逼四十度的七月,这种温暖也不会没有市场。血腥死亡营,就有这种效果——唉呀呀,不惟“血腥”,还有“死亡”,还有“营”,真正是血腥拓扑,残暴集合,美仑美奂啊!
影片故事情节说来也简单。第一集“沉睡野营地”当中,名字叫安吉拉的女孩童年时偶然遭受失去家人——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的打击而出现心理问题,十三岁随表兄外出露营,在营地一口气干掉了十九个。第二集“恐怖野营地”中则是其经心理治疗之后安吉拉成了营地顾问,然后又得心应手地在人命帐上记上一笔(所购买影碟封套上声明三集皆全但观看时怎么也找不到第二集,只好就内容介绍说个大概,具体杀了几个的记录暂缺)。第三集“贫瘠营地”,安吉拉二十一岁,她又回来了,这次她把名字换成“玛丽亚”,又在同一个营地漂亮地干了一票,痛痛快快前后杀了十五个。前后三集,安吉拉的动作,就是不停地重复一个字:杀。
重复是重复,但也仅仅是作为杀、作为要人性命的重复,而安吉拉杀的手法,则是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前后近数十次作案,她竟没使用过同样手法——似乎她所实践的,正是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津津乐道的重复造就差异的生命欲望法则。第一个,釜底抽薪搬空椅子开水烫死,第二个,蛟龙出海按之于水底溺死,第三个关门打狗投蜂巢以千百黄蜂将之蛰死,第四个,如魅影随形趁其赤裸裸背后捅上淋漓一刀……用枕头闷,用箭射,用匕首刺于睡梦,用吻勾魂,用牙齿咬,用棍子敲,用斧头砍,用钉子钉,用土埋,用除草机碾,用汽车撞,用绳子勒,放火,下毒,开枪……甚至垂死中一枚针管也夺人性命(最后的一刺,把眼睛扎掉)。安吉拉杀人的手法,丰富多彩,真正足以让人目不暇接。无所不用其极,但凡器具到她手上,再寻常之物都可成为夺命凶器——总怀疑导演读过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多少懂得摘叶伤人飞花夺命的杀人原理。其他一些惊悚电影中的连环杀手,无论《七宗罪》中充满宗教激情迷狂的谋杀,还是《德州电锯杀人狂》中纯粹享乐的残杀,或者《玫瑰之名》中动用水地火风四大元素的形而上色彩的谋杀,比之这位名字具有“天使”意味的安吉拉,手法上的确只能望尘莫及。《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成为杀手的小女孩,则充其量不过一个帮手。
这位讷于言敏于行的安吉拉,从十三岁杀到二十一岁,谁也不得不惊叹她的不可思议了:第一,安吉拉十三岁就开杀戒。中国古代传说有个叫秦武阳什么来着的也十三岁杀过人,但他到了后来跟着著名的杀手荆轲去杀秦始皇的时候则两腿打战,暴露了像国足一样先天性心理素质不过硬的猥琐弱点。第二,安吉拉是女人做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没有阴茎的杀手。与人小鬼大的小女生安吉拉相比,国产的古代秦武阳虽然有鸡鸡,但显然做不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他做不到杀人不眨眼。这也许和他杀人承担了重大历史使命有点关系,杀人之外的责任和目的多少会影响杀人本身的效率。当杀本身不是目的而降低为手段,杀就贬低了自己,其境界自然大打折扣。安吉拉的杀俨然近乎赤子之心的杀,它是心无旁骛、没有杂念的杀,它因单纯而明亮、锋利、直接、丰富。看来耶稣的教导对于谋杀来说也是适用的:孩子为大。第三,手法的层出不穷表明她根本上就是一个没有风格的杀手——她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她以变化拒绝风格。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是李白的艺术夸张,毕竟他的手法很风格,鼻子凑近一点就可嗅出。安吉拉的十步杀一人则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真正不留任何证据。
安吉拉不仅是孩子,而且是女孩子。安吉拉没有阴茎。但并不妨碍她成为主体。她就是一个我。一个作为杀手的我。一个本性空无的我。她很少说话,但她的行动则在说:我杀,我杀,我杀杀杀。这个主体宣告:我不杀,我就活不下去。正如安吉拉最后在受袭时说的:我喜欢这种突然受袭的感觉。要么刺穿,要么被刺穿。这个主体沉溺于突然一袭的快感。
导演的安排,似乎就是要让安吉拉穷尽各种杀法,穷尽杀的可能性。杀的手法千奇百样,与之对应的,死的相状自然绝不会千篇一律。这也就意味着,导演同时试图穷尽,死的可能性。在这无穷的可能性当中,死丰富多彩。因之,它似乎暗示的正是:生过于单调、贫瘠。影片中抚养安吉拉长大的姑妈,与理查德•汉密尔顿之类波普艺术家笔下的神经质人物形象接近,其所指涉的恐怕正是日常之平庸乏味。那片营地,死的丰足让人战战兢兢,闻风丧胆充满恐惧,但又让人克制不了去接近它,抵达它。在绚烂多彩的血淋淋的死面前,乏味枯燥的生也因之增色增辉,震撼非常。在这里,导演安排的安吉拉,追求的就是通过穷尽杀的可能以穷尽死的可能。这种对无限可能穷尽的欲望,与拜伦笔下的风流哥儿唐璜试图穷尽女人的欲望如出一辄。在这里,生存的实质存在于可能性当中。生存就在于对众多可能性的体验当中。失去可能体验的生存毫无意义。因此,在这里,安吉拉就必须不停地,杀,杀,杀——作为精神病患者,安吉拉杀完之后依旧可以逍遥法外。精神分裂就是安吉拉的护身符,疯癫就安吉拉自由的凭证。在这里,安吉拉的杀,有洛可可式的华丽风格。
安吉拉越长大成熟越性感,越成为一种惊怖之美。的确,一任这种惊怖之美震摄人心,其中存有无法承受之轻——一种掏空责任伦理的生存美学成全虚无,让人在美中失重。美和生存可能如果只能在死中实现,那么它是一种何等的颤栗?经由安吉拉,美的极至就是恐怖。这种极至之美,不分阶层的平庸者都极力避免。导演企图通过安吉拉这一角色屠杀平庸,但问题是大众绕不开。在妥协的意义上,仍要给安吉拉的杀人行为安排一个原因:童年时的家人横遭惨祸的景象,平日所受的各种虐待。因此,她的杀人逻辑就是:在得不到承认的地方,我用杀戮解决;你不承认我,这就是你的罪,你就该杀。
导演在让安吉拉变换杀人手法的同时安排,让承认的伦理呼之欲出,以之缓解观众在极至之美面前的惊怖,获得些许的心安理得。不过,从安吉拉到玛利亚,从天使到圣母,她的最后一刺,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不要以为你看透了我,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能将我确定——即便我死了,我要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与《人肉叉烧包》中灭门凶手在警察面前叫嚷“没凭没据你们告我个屌”是一回事:我杀,但我拒绝裁夺。
这个结局虽然有点没想到,但是有点莫名其妙啊!全片几个杀人片段也没太多亮点,演员要么对于杀人事件毫无反应,要么反应过度
6分,类似于《13号星期五》和《炼狱》的郊游敢死队,整体来说强于前两者。男扮女装至少比《13号星期五》杰森妈莫名精分靠谱,死亡特写也比前两者给力。也算是美国老牌恐怖片系列了,不知为何还没有被人翻拍。/原来2008年翻拍了一部,不过不出名。
剧情诟病太多,逻辑混乱,看一半就猜出来了。但这个是83年的片子...想象一下电影院里看到最后个镜头(。
The most Slasher film trilogy in the world!Sleepaway Camp (1983 - 1989) and our unforgettable Angela!
应该是时下青春恐怖片的模板,故事和血腥玛丽类似,结尾依旧大亮,但此片悬念不足,凶手是谁一开始就知道
恋童的怪叔叔/沸水泼脸/蜜蜂蜇头(有密集恐惧症的请远离)/希区柯克经典浴室致敬/腐尸/烫头用加热棒直插女人下面/性早熟/基友/伪娘/露点//如果以上标签没有一个你感兴趣的,那请绕道吧……
最荒唐的一点是——周围一具一具奇形怪状的尸体抬走,那些小伙儿姑娘还是该玩的玩该乐的乐。。。。。美国人神经都那么大条么?结果就剩下各种死法还挺有创意的
7.7 当年说Terror Train的凶手身份狠嚣张,但是今天遇到更屌的,虽然电影根本没想掩饰凶手是谁,看一半就猜出来了,但最后揭露的时候仍然狠屌,是真的屌。
典型的八十年代夏令营砍杀电影,不过该片选择了走凶手悬疑的路子,零零散散的拼凑出一个精神病人的扭曲背景,而非复仇恶鬼或者不死人魔。片中杀人手法其实没什么新意,真正的血腥场面全部是擦边而过,喷点血就糊弄过去了,好在结局有够诡异,特别是镜头拉开后蹩脚的化妆跟个野人一样。
还是喜欢的虽然一看就知道谁是凶手但他爸突然就GAY了我就知道答案没那么简单。
2017.01.19结局真是大吃一惊,看到男孩在安吉拉怀中,合着歌声头部在动,以为活着,没想到啊没想到。后面杀人部分可以理解,但安吉拉的设定其实不是很懂,为什么要有父亲死亡一幕,为什么要突出其实是个男孩。似乎没什么关系。
眼看着进度条逼近最后几分钟还没有要反转的意思,还纳闷这片子一定要把爆点压在最后三分钟吗?结果最后一幕直接让本片荣登近期唯一要给我留下心理阴影的恐怖片了,比起欧金金(主要是被剧透了)更让我震惊的是片子定格在了女主血盆大口的兽人般的模样中戛然而止,实在太他妈的诡异了,这一幕完全足以名流恐怖片青史,这种结局淡出的拍法有点类似老港片,现在的恐怖片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出这样的感觉了。至于剧情则就完全没什么可说的,青少年恐怖片死人模式的老鼻祖之一,死法倒也不算太敷衍,只是细节就不加考究了,失心疯的管理员的演技也略浮夸(查了一下这名演员拍摄同年就因肺癌去世,缅怀一下)。
很久前看的了,这种片无非是杀来杀去,但大包袱抖得确实让人震惊,三星半吧
性别障碍类变态杀手,放到青少年野营地的身份、情境效果不错,细节还是粗略了些
结尾很加分很震撼。。。只猜到一半
这种东西也配叫电影,连演技都没有,看得真尴尬
滚水碌粉肠,小蛇爬出嘴,隔墙刮痧,血肉睡袋,弓箭穿喉,烫发利器,温柔梳头…… puppy love 大多悲剧,老表情谊才是真;虽然反转多少猜到,但结尾的狰狞表情定格确实经典
最后那个鸡鸡是假的吧。James Earl Jones他爸也亮了
我的天。炸薯条时,被人从后面突然抓起脚,然后头倒着掉入油锅里。吓得我都不敢吃薯条了。
蠢蛋太多,杀手明显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