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

HD中字

主演:窦骁,董洁,郭家铭,陆怡璇,伊春德,章劼,王同然,邓飞,鲁思远,姚克勤,飞飞,丁宇佳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秋之白华 剧照 NO.1秋之白华 剧照 NO.2秋之白华 剧照 NO.3秋之白华 剧照 NO.4秋之白华 剧照 NO.5秋之白华 剧照 NO.6秋之白华 剧照 NO.13秋之白华 剧照 NO.14秋之白华 剧照 NO.15秋之白华 剧照 NO.16秋之白华 剧照 NO.17秋之白华 剧照 NO.18秋之白华 剧照 NO.19秋之白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秋之白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立新女性杨之华(董洁 饰)为追求新思想,离家来到聚集了众多进步青年的上海大学就读社会学,结识了蔡和森与其妻向警予,当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瞿秋白(窦骁 饰)声望卓著,杨之华从他的授课中感受到深沉的忧国之情。杨之华在家乡的丈夫沈剑龙不时赶赴上海探望,但日益加深的分歧令两人感到彼此已经疏远,杨之华在与瞿秋白的接触中愈发欣赏后者的人格魅力与学识。不久,瞿秋白妻子病重亡故,杨之华亦通过向警予入党,在父亲抵沪探望之际,杨之华提出了离婚的打算,但在革命斗争形势严峻的局势下,杨之华没有向瞿秋白表白的机会。不久瞿秋白迫于形势辞职,陪杨之华返乡面见沈剑龙……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小凯撒异魔1988蓝学校法外情真 第一季天子骄龙转生贤者的异世界生活 ~获得第二职业,并成为世界最强~赛文奥特曼龙之家族跳,亲爱的

 长篇影评

 1 ) 亂彈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常州人,“常州三傑”(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是從小就環繞在耳邊的詞語,卻從來沒有對這些常州名人有所深入的瞭解,離家不遠的“瞿秋白故居”也只是很小的時候去過一次。再次聽到“瞿秋白”這個名字卻是去香港上了大學后,“翻譯研究”的課堂上,教授提起他自己大學讀書時曾研究過瞿秋白的入黨日期,還對我們說,彼時的黨與如今的黨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他自己生在那個年代,肯定也會變成一個共|產|黨人。而後我又在多本關於翻譯的書中瞭解到,瞿秋白除了“革命家”這個身份外,還有另一個也許更貼近他文人本質的身份——譯者。他是第一個將國際歌翻譯到中國的人,以及向國人介紹了許多俄語文學。

我開始覺得慚愧,多少學者對瞿秋白有過深入透徹的研究,而我生在他的故鄉,卻從未認真地去瞭解他,這怎麼都說不過去。於是假期回家后,去書店買了《多余的話》一書,又去新建的瞿秋白紀念館參觀了一下,時逢《秋之白華》上映,很高興又能有人來關注他了。

看過《多余的話》的人就會知,瞿秋白根本算不上一個熱血沸騰的革命者。他出生于紳士階級,家庭世代讀書做官,母親因貧困自殺時家裡還用著一個僕婦,他們從沒親手洗過衣服、燒過一次飯,秋白骨子裡的紳士意識始終都沒能擺脫掉。他孑然一身跑到北京,本想考進北大,研究中國文學,將來做個教員度這一世,誰沒想到付不起學費的他最後只能進入免費的俄文專修館學習俄文(學翻譯就是這麼無奈么= =!)。他注意力也一直都是放在文藝方面,看一些俄國文學名著,對政治上的各種主義都沒多大興趣。後來就開始了一系列秋白所謂的“歷史的誤會”——糊裡糊塗地加入共|產|黨,糊裡糊塗地做了領導人,又糊裡糊塗地被批判,最後糊裡糊塗地被抓了。誰能想得到,秋白生前最後一句遺言竟是:“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世界第一。”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文弱的書生,就這樣糊裡糊塗地刻在了共|產|黨的紅色歷史上,讓一代一代人銘記。

說回《秋之白華》這部電影,原本我是不抱多大希望的,以為不過是又一部給黨的獻禮。本來對竇驍沒多大感覺,但極其討厭他演的《山楂樹之戀》,所以剛開始我以為竇驍會毀了我心中的秋白。

常州的各個政府單位都組織人員前去觀看,於是我陰差陽錯地蹭到了票,去就在瞿秋白故居旁邊的亞細亞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在常州的提前放映。片頭開始就雷倒了大家,因為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的大名赫然出現在“總顧問”三個字下面……再看,原來這片竟然還是“常州廣播電視臺”出品的……看來這次常州政府算是下了大功夫,弄這麼一部宣傳片來打城市名片……

故事開場的幾段非常混亂,感覺像是匆匆介紹故事背景般,每一段都很短,場景切換頻繁,沒有深入發展的空間。難能可貴的是,故事一直是以董潔飾演的楊之華的敘述角度展開,而全片的大半部份也均以之華的女性視角展開,直到故事後半段才以秋白的回憶為視角講述(不好意思我的女性主義意識又犯了大家見諒= =!)。可以看得出導演十分認真的態度,場景還原得不錯,演員帶著吳語口音,雖然剛開始聽的時候覺得有些不自然,但後來就漸入佳境,慢慢帶來親切熟悉的感覺。霍建起的文藝范很明顯,唯美的鏡頭加上輕柔的臺詞,我甚至感覺不出這竟然會是一部紅色的革命愛情片,分明是一出江南小清新好吧!

竇驍出場后,我才發現原本就瘦瘦的他戴上眼鏡后還真是有點像秋白,面容秀氣又有些蒼白,不光形似,後來秋白的肺病越來越嚴重時,竇驍講臺詞那有氣無力的樣子還真有些神似。好吧,我只能說,竇驍碰上秋白這個角色,就像黎明碰上了世鈞。劍虹與秋白兩人寫詩一段也頗有意思,一句“借花獻佛”,劍虹將之華完好地交給了秋白,又在報紙上登:劍虹與之華離婚,之華與秋白結婚,而秋白又與劍虹結為好友。(這個交接班做的可真好啊,如果現代人結婚離婚也這麼平和的話該多好。)

原本對秋白的感情生活不甚瞭解,原因很簡單,各種關於秋白的介紹中都對這一段感情一帶而過,突出的無非是而後的各種革命業績,以及最後多麼英勇的就義。師生戀似乎在當時那個年代頗流行,秋白如此,魯迅也如此,女學生對男老師的感情里更多的是一種崇拜吧,你看秋白為之華做俄語翻譯時,之華的眼裡滿是仰慕之情(這也是本片唯一反映秋白作為翻譯的一段場景,還好導演沒有忽略他的譯者身份)。

就影片本身來說,並不能算是一部出色的電影,問題主要出在劇本方面,人物傳記最忌諱流水帳式的泛泛展開,而本片就是如此,全片無焦點無高潮,平淡無奇。而結構方面也異常混亂,前面是從之華的視角展開敘述,中間突然放到秋白被抓進去了,而後又變成從秋白的回憶展開一段段敘述,讓人摸不清頭腦。而霍建起的文藝范也許這次恰好幫了秋白一個大忙,影片的主題本應為“革命愛情”,而在這部片子中,“革命”的成份似乎一直都作為故事背景而隱而不見,對“愛情”的描述倒是十分細膩,而秋白本來就是這樣一個對“革命”並無大抱負、注意力一直都在文藝方面的中國典型文人,這樣的文藝范也許才是對秋白最真實的還原。

通觀全片,常州這次的確花了大功夫來打這張城市名片,片中有一處,秋白故意回眸一笑說自己是江蘇常州人,而後還提到了覓渡,在場的觀眾都會心一笑。片中大量取景都是在常州及其周邊地區,秋白就義前抽著煙走過的一段,是在常州運河五號拍的(運河五號就是常州的798),然後就義那段就是在溧陽南山竹海拍攝的,美不勝收。

想來自己和秋白還是有點緣的,秋白由竇驍扮演,而瞿秋白原名瞿雙,這兩個字結合起來正好就是我的名字,我和他是同鄉,還算是半個同行。越瞭解秋白,越發覺他對我來說特別親切。因此這部電影對我的意義并不僅僅是電影本身,而是其背後代表的常州歷史文化。

 2 ) 中国的豆腐真的很好吃

本来是想来吐槽,这种典型的爱国教育片,为何台词会如此喜感,总是在人刚刚有点儿入戏的时候,就一个犀利无比的台词或场景杀出来,让你瞬间出戏。比如那位负责看守瞿秋白的国民党军官:“经过这几日的相处,我和你之间已经生出感情……”(各种腐可尽情脑补)在枪决前,那军官又特意跑过来对执行者咬耳朵:“不要打脸……”;比如两男人斗诗时的眉来眼去,再比如秋白同志两次提到的“中国的豆腐真的很好吃”。

为了豆腐,看完电影后专门回来查了下《多余的话》。恕鄙人孤陋寡闻,之前甚至没听说过这么本书,也从来不知道瞿秋白竟然还是我们江苏老乡。果然,在这封临刑前的遗书,最最后写着: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

就为了这最后一句话,从头到尾读完了《多余的话》。全篇不长,一万多字读下来,对电影的兴趣已淡,反而是瞿秋白这个历史人物让人更感兴趣起来。看他的最后独白,起初是惊讶,说震惊也不为过,因为通篇可谓只絮絮叨叨了一件事,那就是:我根本不是干革命的料,上了革命这条*船纯属阴差阳错,赶鸭子上架,稀里糊涂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甚至还成了党早期的核心人物之一,这简直太特么的滑稽了!我现在终于解脱了,解脱了,解脱了。。。

“我自己忖度着,像我这样的性格、才能、学识,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确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我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积习未除’的。对于政治,从一九二七年起就逐渐减少兴趣。到最近一年——在瑞金的一年实在完全没有兴趣了。工作是‘但求无过’的态度,全国的政治情形实在懒得问。一方面固然是身体衰弱,精力短少,而表现十二分疲劳的状态;别的方面也是几十年为着‘顾全大局’勉强负担一时的政治翻译、政治工作,而一直拖延下来,实在违反我的兴趣和性情的结果。这真是十几年的一场误会,一场噩梦。”

“我每每幻想着:我愿意到随便一个小市镇去当一个教员,并不是为着发展什麽教育,只不过求得一口饱饭罢了。在余的时候,读读自己所爱读的书、文艺、小说、诗词、歌曲之类,这不是很逍遥的吗?为什麽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看着他的真诚吐槽,感觉就像是个择业失败的青年,痛定思痛后一种忏悔和反思。他骨子里本是个文艺青年,是布尔什维克所讨厌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然而只是因为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可以翻译苏俄材料的人(他当初学俄文也只是为了糊口),就一路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勉强地”向前向前再向前。文中有好多词频频出现,比如“勉强”——正因为勉强,所以也永远做不好,手里做着这个,心里想着那个;再比如“历史的误会”——我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文人,竟虚负了某某党的领袖的名声十来年,这不是“历史的误会”,是什么呢?

历史的误会。被硬生生地撵上历史舞台,然后又被历史碾碎,仿佛只是跟他开了一个极夸张的玩笑。“一出滑稽剧就此闭幕了!”能由衷发出这般感慨的人,或许36岁早逝对他来说,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讲到自己的优柔寡断、随波逐流,讲到对文艺的怀念而怅然若失,并承认自己就是机会主义者,组织让干嘛就干嘛,工作上但求无过的漠然。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电影电视,根据瞿秋白留下的史料,将其更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这个十足的文人,失足的革命者。又或许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吧,已经被神化了的革命先驱们,岂容得下如此颠覆?今天开幕式上激情陈词的江苏省宣传部长肯定第一个就不同意。

在《多》中,瞿坦言,他如果做一个戏子可能会更成功,因为这么多年他一直是在扮演着各种角色,一直是戴着假面的“剧中人”。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不但对于揭穿者是痛快,就是对于被揭穿的人也很痛快,尤其是能够自己揭穿自己。现在他丢掉了最后一层面具,所以能够在枪决前,泰然了望四周山水,驻足说出:“此地甚好。”

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他不愿意本是“叛徒”却冒充烈士而死,所以要把自己的真情说出来。我想,等到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是否也有这般勇气,对自己又或对旁人,说出一点儿真心话。

***************************
ps1:当秋白同志最后就义,短款长袜一身潮人打扮登场时,全场又大笑,包括我。但刚在网上查证了一下,这大哥最后竟然真的就是这身打扮!!禁不住感叹,现在的潮流风尚犀利前卫,与当时比起来简直浮云都称不上啊
http://news.163.com/08/0619/11/4EQ23NTV00011KUQ.html

ps2:二人表白那段很妙,一定要投稿“最妙表白”大全集啊,存这留档,以备后用:

之华:我离剑龙(前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秋白: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之华:他知道我爱他吗?
秋白:知道。
之华:那他喜欢我吗?
秋白:他不敢。

ps3:我生命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是:鱼香肉丝真的很好吃~~

 3 ) 【秋白之华】

有幸得密友相助,成我心愿,今日午后于海淀剧院观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式暨《秋之白华》献映首场。
去时尚早,场内除会务人员之外别无其他,布景简朴,光影柔和。因占据二层最佳位置,见领导及主创人员座签赫然。
未时四刻,嘉宾入场。窦、董二人皆着黑,坐立举止有节。开幕式无非各种致辞讲话,稍显冗长,至演员等上台,略起高潮。窦俊朗干净,谦恭礼让,董身材甚佳,落落大方。

本片英文名为The Seal of Love。正片开始便可见霍导之文艺范。认真镜头,淡化结构,非瞿秋白深粉难免哂笑个别细节。有人言窦太过年轻,殊不知瞿牺牲时方36;有人笑沈瞿斗诗带腐,却未解其中知己气度;片中两次引用瞿对豆腐之称赞,无不全场哄堂,却未知乃人终之言,留恋意深……
私以为亮点有三:一乃杨瞿大桥诉衷,皆以第三人称代之;二乃杨手心之印章,画龙点睛;三乃瞿就义时,绿林山野,逆光而立。
当今舆论之制,题材受缚之多,可以估见。历史之本原,恕难细数。本片可将私情寄托于旋律之中,于叙述中塑人物,于异己中写人性,于格调中显情怀,于精致中见诚心,实属不易。

幼时读瞿遗作《多余的话》,费解甚多,一度怀疑之。至成年重读,乃知悲歌痛切。澄明与忧心,瞿一生概括也。激情之宁静,奉献之彻底,自我弃绝之残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瞿之性格,不善争斗,故难处上位,游于边缘;瞿之文风,去物离人,含虚思辨;瞿之信仰,从未动摇,因其探求纯粹,而非狂热。正如片中瞿言其革命之目的:想给自己一个在这个不堪的世界生存的意义……

吾辈对于先辈之革命,总以群体概念先入为主,个体生疏阻塞领悟之通衢。窃以为惟有立足人性故土,抽离主义之狂妄,方能领悟先辈以吾辈美好为最高价值之通感,方能看淡具体时间之恶意,抛弃无谓之欲念,承统守义,开创未见之域。

 4 ) 因为爱情,因为革命 ——《秋之白华》影评

    天降大雨,我匆匆赶入影院的时候已然开场。大屏幕中,金黄色的树叶洒落一地,池塘里波光粼粼,跃动着点点碎金,杨之华与好友正围坐在长椅上说着什么。我错过了开头,本想影片结束后再看下一场,以补全心中的遗憾,但是,我终究没有这么做。秋白的就义,是大遗憾,我错过了数分钟开头,只是小遗憾,正如他对快乐的定义: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舍小求大,既是小憾,我又何苦补缀?
    我是常州人,自幼便熟稔常州三杰尤其是瞿秋白的掌故,不止一次地去他那觅渡桥小学隔壁的故居看过。在我路过常州市烈士陵园的时候,时常要眺望一眼那三位一体的雕像: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曾有人撰文曰:太雷霹雳,秋白苍茫。是的,瞿秋白的身体是瘦削而孱弱的,他的际遇总是那么波折,文人清白的气质注定了他的坎坷——他实在不是一名好的政治家。他没有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的气概,但他有爱,有心,有情。
    在外白渡桥上,窦骁饰演的瞿秋白对董洁饰演的杨之华说:“革命是要流血的,你们是我的学生,我带你们走上革命的道路,真不知道是不是错了。”秋白的如此的表述,或许在某些历史阶段,就被认定为是动摇不坚定或是软弱的象征吧?他一定不会说出“中国人多,死掉一半也没关系”这样的豪言壮语,但是仁者爱人,有一颗爱心,便是女子温暖的依靠。倘若他说了别的,也便不是他;缺了这份心,杨之华对他也便不会爱慕如是。在我看来,任何轰轰烈烈的大鸣大放也抵不过对这句话体现出的人和生命的尊重。欧洲的人文主义早就在文艺复兴时期传播四方,而瞿秋白的思虑在中国近代史中,微渺得不如一颗尘埃,乃至身后还要继续接受批判。革命要流血,革命成功之后继续流血,疯狂而热烈。今时今日,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能否如秋白一样去尊重生命?他的话,又岂能视作是对革命的质疑呢?
    我十分感谢导演没有把被捕的瞿秋白刻画成遍体鳞伤却大义凛然地大骂国民党反动派的传统烈士形象——因为那不符合真实的历史。片中,劝降的人讲得诚恳,被劝降的人说得坚定。大家都在表达内心的想法,有着起码的相互尊重。瞿秋白在最激愤时候也只是顿了顿酒杯,这是多么符合他个人修养的细节啊。儒雅的他一定不会破口大骂,也不会掀翻桌子拂袖而去,他只是轻轻地告诉诸位,自己绝不会接受释放条件。声微义重,以小见大,这才是瞿秋白文人的真实反应。
    舍生取义,瞿秋白做到了。但是,他所彰显的精神,并非是共产主义者所独有,而是不分民族、信仰、文化的人类所共有的意念与执着。内森黑尔那句“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曾经感动了世界。而在中国,它被称作士大夫气节。我们记得颜真卿,记得文天祥,记得方孝孺,我们却忘了被冠以革命标签的瞿秋白,他们本是一类人。不,不止瞿秋白,还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不是出身穷苦的工人农民,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知识,有抱负,本可以著书只为稻粱谋求个安稳富贵,但是他们不能无视饥寒下的啼号,他们活得不自私,活得不平庸,他们革命,是为了别人也能活得和自己一样好。在生死关头,他们的信仰各有不同,却无一例外,都凭着这股气节而舍弃了生命。
    若是说瞿秋白软弱,那末他的死则已然驳斥了一切流言蜚语。就义之时,秋白笑言“此地甚好”。于是,导演就让他走向真快乐的长汀草长莺飞,让它美不胜收,让它配得上瞿秋白的高贵儒雅。就义的场面不去他处,拍摄于常州溧阳,南山竹海一地青翠,湖水微澜。当窦骁笑坐在花间,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书本上秋白的脸庞:像,太像了。当年瞿秋白就义的之时,也一定是如此勇敢地微笑。在那么多的影视作品中,瞿秋白总是个配角。这一次,窦骁浑身透露着淡然与谦和,弥漫着不骄不躁和彬彬有礼,充斥着智慧与才华。他不再是山楂树下青涩纯朴的老三,而是活生生的知识分子瞿秋白,他让我隔着时空看到这位江南才子俊秀青年的真容。我瞬间明白为何杨之华为如此爱慕自己的老师,她爱他的优雅,爱他的学识,爱他的温柔,爱他的浪漫,爱他的坚持与执着。
    瞿秋白与杨之华,不是在窑洞里开着交谊舞会相识的革命领导与革命学生,不是组织强行安排的城市女兵与大老粗军官,他们是浪漫的,有情趣的,他们对爱情的追求,与我们没有任何分别。我们看了太多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表现的革命夫妻,那是经由争吵冷战儿女牵绊岁月浇铸的亲情,不是秋之白华那纯粹的爱情,他们之间无须放弃原则,也没有忍辱负重,有的尽是相互的欣赏与吸引,十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
    相比窦骁的清癯与温雅,董洁那一身浓浓的女人味也让人感到十分地温馨。董洁总是适合饰演贤妻良母的绝色,因为她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吧?不大红大紫,不炒作绯闻,但总是安安静静地拍戏,就像戏里的杨之华,认真地上课,默默地操劳,外表柔弱而骨子里坚强。她和秋白应该都是很真的人,不善做作,不懂虚伪。瞿秋白能够说出内心的话,杨之华可以追求自己的爱情。哦,对了,还有沈剑龙,也是很真的人。镜头中,杨之华从屋外走到屋内,瞿秋白凝望着她,沈剑龙转身面壁,一首诗“借花献佛”般泰然案几之上。三个人默默地完成着使命的交接与爱的转移。从此,革命路上多了一对伉俪,人间多了一对朋友。
瞿秋白是一位有心的丈夫,也是慈爱的父亲。独伊本非他亲生,但是好爸爸则总挂在口上。我记得幼年时候读到一篇文章中说,独伊喜吃梳打饼干,瞿秋白每次出门办事夜晚回来,总是要在熟睡的独伊枕边放一罐梳打饼干,让她一早起来就有惊喜。父爱如山,高而寡言。当我们看到瞿秋白诙谐地告诉独伊自己的咳嗽是另一种外语的时候,谁不想拥有如此博学、慈祥、亲切而可爱的父亲?
    多余的话,也被写在了片尾曲《携手》中。如今,倘若再有人说《多余的话》是瞿秋白一生的污点,我就要问,披肝沥胆地袒露心迹何过之有?还有谁有此勇气?他叛变了谁?伤害了谁?有辱于谁?如此谦谦君子,却被硬生生卷入了历史的洪流甚至一度被推到了历史决策者的高位。当生命即将终结,他是不是有权利放下一切冗杂来反思自己的一生?一个有着正常情感的人,当遇到挫折,他一定会有困惑,当遇到危险,他一定会有所担心。革命者首先是人,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人活得像个人。我还要反问,想活有错吗?留恋人世间有错吗?赞美豆腐好吃有错吗?有些人还要在高大全的虚假英雄主义里浸淫多久?是不是只要参加了革命,就必须六亲不认,就必须终日投身政治,就必须舍弃小我的一切?那与文革时候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泯灭人性的做法何异?我十分感谢导演,能把瞿秋白还原成他本来的样子,也感谢整个摄制团队能有勇气向《多余的话》致敬。我情愿瞿秋白只是一个才子,著书立说,不问政治。
    片中,当瞿秋白最后一次离别杨之华,漫天大雪纷飞。瞿秋白想起了牺牲的战友:向警予、张太雷、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他清晰记得他们牺牲的时间和他们的年岁。他仿佛依稀预见到自己相同的归宿就在不远处。当秋白远走,之华泪流,缠绵的音乐响起,我静静哭着,不为革命爱侣的绝诀,只为再一次的生离死别。他给你的“秋之白华”的印章还在,他给你的“赠我生命的伴侣”的别章还在,他已经不在。多年后,你为他缝上的那枚扣子,却成了你们相认的唯一证物。
    电影的对白,故意去掉了翘舌音和儿化音,有意模仿江南人说话的样子。乍听之下,有些不适。数分钟后,那股乡音的亲切感漫卷在心头。当时的他们就是这么说话的,现在的我们也是这么说话的。瞿秋白不是北方人,杨之华也不是北方人,普通话的字正腔圆不适合这对江浙恋人,他们不需要硬朗的口吻,他们已然拥有了柔美的内心。

 5 )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

      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遇见他,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杨之华

    很高兴霍建起又回来了。一如既往,诗画人生。对于美感的捕捉和营造,有一个霍导,就够了。

    动荡时代的爱情,清淡平和至此,便已足够。再没有比董洁更适合的杨之华,也没有比窦骁更适合的瞿秋白了。戴上黑框眼镜,穿上民国长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历史课本上那个干涩的人物就此焕发了生机,儒雅,博学,平和,纯净,克制。

    之华说:“上大的老师是全国最有才华,最革命,最英俊的。”明眸轻启,娇羞可爱。

    秋白说:“为了给自己一个在这个不堪的社会活下去的理由,为了实践自己希望国家好起来的愿望,还想让短暂的一生有些意义(所以要参加革命)。”

    他们的爱情就不可能只谈风月,他们的告白没有一句“我爱你”,“能和你一起走在前面,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才是之华对秋白最坚定的感情宣言。西渡桥头,萧山长河,雪夜长街,长镜头,慢动作,画面美好的不像是真的,隐去战争背景,这就是最平凡的幸福。同一天的报纸登着3条声明,之华和剑龙解除婚姻关系,之华和秋白确立恋爱关系,秋白和剑龙确立好友关系,有过这样的爱情和友情便是福。这是幸福的开始。

    秋白在之华的手上印上殷红的印章,“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爱。“想给你的很多,可能给你的很少,连起码宁静平和的生活我都没办法给你。”这是怜。“我们看到了开始,或许看不到结果。”这是愁。在喜忧参半的爱情中,似乎,可以找到生命中赖以为继的东西。

    在苏俄的那几年,他们无疑是快乐的,冰天雪地,落日余晖,自在生活,共享天伦,即使事业坎坷,总算是有一个可以依傍的人,有一个可以依傍的家。那样携手走过的时光,即使走不到结局,也不枉匆匆而逝的流光岁月。勇敢接受生命赋予自己的一切,带笑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秋白说的对,其实你不必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其实你不必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气就足够了。

    秋白: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要面对反动派的屠刀,也要像他们一样义无反顾。

    之华:面带微笑。

    于是,秋白真的在枪决的时候做到了,他穿着之华亲手做的衣服,从容优雅地唱着歌曲,选择了一片美丽的土地,面带微笑,迎向盛大的死亡,白鸽群飞,那时候,雪夜长街上,之华孤单的身影会不会在他脑海中浮现?

    那枚红印章,那颗铜纽扣,就此纪念秋白之华。

 6 ) 革命同志 自由不死

一部安静的电影,也许真的更适宜安静地独自观看吧,我也就不会因为听到影院里的人笑场的感伤吧。

如果是在影院,就不能像看恐怖片时捂住指缝观看吧,没有广告时间,来不及你被掀起的愁绪平复一点,像推着你一个地方,不能中途喊停,担心泪会决堤的一刻。当电影过大半,我已经开始担心他被杀害的画面到来,这样的担心让我看到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都感动心酸,俄国白雪天地里
他们快乐的滑翔旋转,我却无法跟着快乐。他们在浪漫的光影里吃早晨,我却只听见那句小声的还不如病的是我。雪夜里他们分别,秋白说之华分手时总是平静的,身影远离后之华眼前已经模糊了雪花和街灯。

我直接跳过了他被行刑的画面,我不需要此刻去评判演员的演技如何,画面美感如何,语言音乐如何。他是才人已勿用置疑,他和她的故事让几十年后的我看到了相守相知的真情,他和革命同志们的悲惨早逝让今天的我更要学会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看完后过了好一会儿,眼泪再一次涌了出来,我想不管电影是否完美,导演和演员的努力都是让我们感动的理由,流下不仅仅是感动的泪水。

想起那年在烈士陵园看到一面写着“自由不死”的墓碑。献给他们在不自由的年代为追求自由付出的忘我牺牲。秋之白华,秋之白华,四个如此相契的字句,心中记住了他们的深情。

 短评

劇情方面最多兩星,平淡無奇的流水帳,結構鬆散混亂,臺詞做作不自然,霍建起的文藝腔比較明顯。主題就是愛情,革命什麽的都是幌子罷了。歷史還原做的還可以,吳語口音的普通話也不錯。這是一部徹底的常州歷史和風景宣傳片,范燕青這次臉上有光了啊。PS.嫁人要嫁常州男!

9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以现代人的思维强奸上一代人的行为,顾及左右而言他,导演面对婚外情这种问题上语焉不详,躲躲闪闪,让人唾弃!看的出导演的用心,只是处理方式太胆怯了,结果影片平庸至极。★★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一碰到伟人的私生活,就开始躲躲闪闪。

15分钟前
  • 歌诗慕
  • 还行

董洁短发超级美!做了母亲依然似少女

18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画面很美

23分钟前
  • 王小花
  • 还行

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其实,你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够了。

24分钟前
  • Pacy
  • 推荐

董洁略显老气,和窦骁的瞿秋白年龄差距看着好大,略尴尬,难入戏。不过本片光影处理得相当好,画面真的美,赏心悦目。

27分钟前
  • 顾俏乜
  • 还行

一帮苦逼的人儿用造作的念词演出了一场清新唯美的琼瑶剧。“不要打他的脸”,打吧,这张苦逼脸和假惺惺的腔调真是玷污我革命前辈啊~

3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很差

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

32分钟前
  • 林三郎
  • 推荐

柔情有余,激情不足。能看出创作者的种种顾虑,两个有家的人由相识到相恋本该很狗血,即便是伟人也逃不出。无奈只能旁敲侧击,感情处理得躲躲闪闪,几个人的感情关系都交待得太委婉,最大的伤害是故事变得松散且无说服力。革命中的爱情本就该是激情冲动的,太淡就没劲了。后段叙事视角变了,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四星是因为毕竟第一次上了大银幕。我想秋白会再有人拍的。

34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推荐

人物面部表情太僵硬了

37分钟前
  • Aubrey
  • 还行

瞿秋白死的那刻感动

40分钟前
  • ZHANGWANHE
  • 还行

主创人员见面会,今天去参加了,上海大学伟长楼。董洁真的很漂亮。

42分钟前
  • 第27章
  • 还行

电影本身也就三星,因为这段故事,多加一个星

43分钟前
  • 猪蛋
  • 推荐

偶像派从头到尾背诵党史的电影,配乐毫无节制的一直悲情悲壮的催人入睡。献礼后,剩下的观众和媒体不少打着高分,是我审美问题?

46分钟前
  • seamouse
  • 较差

今天终于看了秋之白华,满足了3月份以来的心愿......在空旷的影厅里静静地欣赏每一帧如诗般唯美的光影交错,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看了多余的话之后,愈发觉得瞿是一个真情真性的人,文人的纤弱中却又有铮铮傲骨,而能遇到杨之华,又是何其幸运。另外,水乡、吴语,又让我念起了江南的

49分钟前
  • 天佑
  • 力荐

我睡着之前他们两个勾搭着。。。睡醒后就结婚了。。。不过好喜欢董洁和窦骁两位演员,对形销骨立的阳光大男孩没有免疫~~

51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窦骁這倒楣孩子,就上映兩部片子。還全犧牲了。

52分钟前
  • 七月
  • 还行

瞿秋白的人物太弱,一些叙事是不是被剪掉了?

57分钟前
  • 我爱德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