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开始就是丹麦演员林德哈特摸着自己的话儿,向电话那头介绍:“埃里克,一米80,金发,帅气,阳刚,16.5厘米,未割过。”——尽管后两点直到电影结束都没有得到验证,但“点亮灯光”的尺度暴露无遗。最让人无言的一幕发生在曼哈顿一家豪华酒店,埃里克找到淹没在伏特加和可卡因中的男友保罗。后者哀求他别走,可他叫的男妓已经到了。于是埃里克握着保罗的手,茫然的看着男妓在自己男友身上起伏…
失去尊严的爱就像毒瘾——导演毫不掩饰的表达了他的观点。但没有戒不了的毒,却只有戒不了的爱。在爱和被爱中,爱显然更难。因为它意味着将自己交给另一个人来决定。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那么你堕落呢?是不是意味着我坠落?叔本华用刺猬比喻人与人的关系,再渴望温暖的刺猬,彼此也会保持适当距离。然而它无法适用于恋爱中的人。事实上,正是那种让各自遍体鳞伤的抱紧,才往往赋予了爱情饮鸩止渴、无法割舍的魔力——就像每个瘾君子都知道毒品的害处,但又无不甘之如饴。这样看来“点亮灯光”的两位主人公其实都不值得同情:他们就像搂在一起跳着绝望之舞的舞伴,用彼此的熟娴和默契去验证一个早已剧透了的结局。
对角色的无法同情并不影响我对导演的敬佩。本片完全根据导演艾拉·萨克斯(片中埃里克)的亲身经历改编,而保罗则是他现实中的前男友比尔·克雷格。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名人(艾拉·萨克斯曾6度入围圣丹斯,“蓝色的四十道阴影”获得了最高荣誉评审团大奖;比尔·克雷格是纽约出版界的金童,二十二岁即创办自己的精品出版公司,而且客观的说真人比电影帅 T^T )。拍自己和EX的故事并不是件讨好的事,不但有现实顾虑,而且很容易成为泄愤工具。艾拉·萨克斯在解释片名时说,他想让灯光照亮所有的角落,不留阴影。这股勇气确实体现在电影中:如果说保罗是毒瘾(drug addict),埃里克则是性瘾(sex addict);保罗经常毒瘾失控,埃里克喜欢419和电话做爱;保罗在埃里克电影获奖前不声不响的弃他而去,而埃里克则时常表现出想怎样就怎样的孩子气...可以看到,主人公们都不是完人,都有血有肉,是复杂的个体,他们的感情关系和别人的都不同(这就和前年大热女同电影“孩子们都好”有着根本差异,因为后者的前提就是:同性恋的婚姻本质上和异性恋的没什么不同)。
当然电影的问题也很明显:平铺直叙的结构严重拖慢了节奏,并且造成高潮缺失。事实上如果改变剪辑手法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变得很跌宕。比如片中埃里克与画画男伊戈尔(该角色是导演现实中的丈夫原型)的两次邂逅,就可以倒带插入,由第一次对话带出保罗进入戒毒所的情节,由第二次对话带出埃里克与保罗分手又复合的背景。这样整个电影在细节上也会精致和吸引许多。
“点亮灯光”是近10年来继“孩子们都好”后第2部获柏林影展泰迪熊奖(同志类最佳影片)的美国电影。这两部影片连同去年的“周末时光”,都揭示了近年同性恋电影的一个新趋势——相对于以托德·海因斯、格雷格·阿拉基为代表的90年代酷儿浪潮而言——就是出柜或性向认同已经不再成为同性恋电影的关注焦点。同性恋,落脚点始终是“恋”;而人与人的感情就像伯格曼说的那样,永远是跨出一步再寻找救赎,充满了无尽的翻覆与变数。
相爱很难。
有一个gay友邻的日志始终会驻足在我脑中,当我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那些片段又翻滚了出来,他在日志中说虽然分手了,但是仍然会带着彼此给予对方的那一部分前行。这是我看到对于分手最美好的解释了。
Paul和Eric的九年时光,在这个轰鸣前行的世界已经可以算是一段十分漫长的岁月了,他们有过彼此的欢乐,有Paul给Eric过生日时的惊喜,甚至Eric在Paul戒毒后在圣诞节上那番感言。可是回想起来,整部片子更多的时候确实彼此给予对方的伤害,当然更大程度上是Paul给Eric的,他的失踪、吸毒、甚至于对于这段感情的漫不经心,让本身就敏感的Eric变得如此神经质。我想这些痛苦的回忆也始终会成为Eric身上最深的烙印。
因为是源于导演本身感情经历的缘故吧,片子并不像大部分爱情片那样显得戏剧化,彼此的冲突和纠缠虽然有些冗长,但也很真实。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会为它打上“爱情”这个标签的原因。这样一部片子,终于把视角从外部对于同性爱情的冲击转到了内部本身那些冲突上,也回归到了爱情本质上。我想,这应该是和日益开放的观念有关吧,当然,欧洲和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环境更为宽容的地方所在。
如果我是Eric,会不会希望永远不曾遇见Paul呢,遇见这样一个为之抓狂几乎十年的人,可是我想,也许这就是爱情,彼此伤害,却又无法离开。当最后那一句“是的,我做不到”说出口时,一切分崩离析,而我带着你所给与的一些继续前行。
Erik的确很渴望爱,渴望到一次次包容Paul,渴望到Paul复吸在酒店里约了hustler时还能在自己的爱人和别人xx的时候伸出手去关心他为了让他第二天能够重新戒毒。
他这么爱他,却还是收到他“同居还是分手”“为了拯救我自己所以给你三小时考虑”的最后通牒以及最后说自己做不到后,对方让人哭笑不得的“我不确定你是否爱我”。这样的人,爱他什么呢?这样一种主动权掌握在对方手里就因为自己这么爱于是对方可以随便糟蹋、毫不珍惜的感情,怎么做都是疼。
Erik和Paul的选角很不错,感觉自己比较像Erik,Paul就是那种“看起来很nice而且真心喜欢我”却又能把你的心伤透、可当他看起来已经把自己的shit全都收拾好后你还是会重新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收回来的爱重新给出去的人,这样的人有毒,可是谁不想要有个看起来踏实、nice也真心喜欢自己的人呢?众生浮游,无所定居。本就是在社会里无根的人,好不容易心扎了根,又怎么说断就断。
这样的拉锯战在别人那里不过一句轻描淡写的9年,就连最亲近的人也等到事情实在受不住要对Paul进行干预了才知道自己承受了那么多,感情的心酸外人又怎么看到?渴望伴侣的人看了这些,会觉得比孤身一人强吗?
重新看到他可能还是会爱上。他最后选择了结束。尽管他的关心和拯救对方的欲望仍然恋恋不舍。
喜欢这部电影不仅仅是故事,很喜欢视听,也喜欢众人的表演,很符合“电影”作为其本身应有的作用。泥泞、焦灼、深情,还有很多。
三星半,细节很赞,"阳刚"的温情丹麦小攻,没心没肺的吸毒小受,九年离离合合苦不堪言的爱情长跑。单方面的爱情那不是爱情,Erik你醒一醒,既拍出了同志情感的普遍问题,又有个例的特殊性,后半部着实拖沓,感情纠葛显得重复乏味。不过的确是今年不可多得的同志片之一。PS:电影里外都拿了柏林泰迪熊
酒店那段是要有多心碎啊!埃里克为保罗操碎了八辈子的心。
八年下来,感情就是一段难舍难分、推来就去的游戏。没有猎奇、没有煽情、没有过多不必要的肉欲,给直现最现实基友生活面貌的导演加分。
矫揉造作幼稚可耻。Julianne Nicholson 的雀斑跟1999年陈可辛的《情书》里的一样可爱~ 也是同性题材耶~ “过去一年,我遇到了你生命中的所有人,除了你。”
《春光乍泄》后最真实的同性情感电影,迷恋自身肉体的炮友、打完飞机提分手、人群里分别等桥段灵气十足。爱情是和自己的软弱对话,无坚不摧、无欲无求的人不需要爱情,凡人因残缺而爱人,因爱人而更残缺。
有多少次我们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在这部电影,很可惜,我只看到互相折磨,而没有看到爱。
这部爱情片把同志情侣当做“正常人”来对待,不去猎奇卖肉没有卖弄噱头也不搞老套的心理认同社会歧视,仅仅是真情实感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此片改编自导演亲身经历,能感受到故事的真实细腻,托尔表演尤其出色,OST太好听。不过影片后半部分节奏太拖沓,反而没拍出8年感情的时间跨度,实在可惜
every ltr deserves a ugly truth, but life goes on, it does all the time
剧情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如何安排两人从决定继续相处到男主角改变计划的那两分钟内容,如果我出电影考题,就要要求考生安排这两分钟的镜头以使得剧情的进展更加有逻辑,因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影片本身的处理还是不够优秀。另外,海报实在是太漂亮了。
男主角好丑,完。
看似表现一或两个人在感情上的消耗过程,实际还是属于导演私密的情感探索,把大跨度的经历抽出,用紧致的剪辑去模糊掉某些因果交代,留下了反反复复的迂回感。相较语言,身体表演在片中也具有主导性,有意识地用不同的摄影机状态丰富身体的交流。结局不仅是故事的出口,也是整个意识体系的锁链达到最蓬松的一环
导演放映后上台介绍,说paul现在很好,他本人现在也结婚了,跟丈夫抚养了一对七个月的双胞胎(晕,他丈夫就坐在我后面)。人家这谈的才是恋爱啊,快十年的时间,幸福和痛苦到最后都是云烟啊,结局略拖,并且出现了不该有的广告牌。。。(尼玛的我感觉自己只是在过日子。。。
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用彼此的青春消磨一个走向衰败的结局,从而注定把对方伤得更深。要经过很多年才会发现,需要相当的勇气才能成就怀念——相爱很难,不如紧闭双眼。
克制。不做作。人性。
怕失去,所以不敢相愛
从故事上看这部是很私人的作品,再普通不过的那种个人经历,普通到就像我们和别人聊天那样,会隐去和美化很多过去。但影音美学让电影又具备了某种让人一窥到底的魔力,颗粒状的滤镜加重了哀伤的基调,更重要的是它展示出了一个渴望被爱的灵魂是如何行为的。
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归根到底都是恋。这磨人的爱谁也受不了。如今的同性电影已经从他们的社会关系进入感情关系了,很好的进步。
这部片告诉我们:要幸福,别吸毒。(大雾
其实都是些稀松平常,但细节处理的很好不会觉得很沉闷。觉得港台译名更贴切,为你流的泪再多也还是那么爱你……唉爱是个坏东西。
影片的细节太棒了,同志感情在导演这里变成再正常不过了,一些桥段一些对白一些细节甚至正常到是很多异性恋无法体会无法经历无法察觉无法共鸣的,却又真实发生在很多同性恋的身上。这个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真实,相爱有时候真的很难,因为爱上了谁根本由不得你选择,直到你心里结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