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如何反省一场战争
《斗牛》是中国首部战争喜剧片,影片以一种“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把那个战争年代的人性尴尬和悲惨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以记忆般的黑白色调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在色彩的处理和主题的表现上与之前姜文的《鬼子来了》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导演透过“喜剧”的外在言行,以个体人物的命运探究一个民族的时代根基,压抑与沉闷的历史环境折射出的是一个危难民族的苍凉和苦衷。
色彩的单调不仅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疲劳,同时也暗含着那个时代人们思想的单纯和精神世界和匮乏。影片开头灰暗的色调,空荡荡的村庄,以及牛二带着恐惧的呼喊声,与后来回忆中热火朝天的村庄和喧闹的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牛儿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浓厚的质朴和妥协,他作为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在性格和心理上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他为了完成一种使命,竭尽全力去保护“八路牛”,他把这头牛看成是九儿,看成自己心里一直装着的一个让他很难接近的女人,牛儿把人与牛的情感疏离渐渐地拉近,甚至过度到彼此的不相离弃,这就让我们更少的去体现战争带来的悲惨。
如何反省一场战争,反省一个时代,纪念一种精神,反思一个民族,《斗牛》做的仅仅是一小点。在追求形式美追求得疯狂的时代,在无病呻吟的时代,在尔虞我诈的时代,在充斥着色情凶杀乱伦的无数教材的时代,幸好,我们还有《斗牛》。管虎完美的跳出了国产电影的窠臼,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更是一种责任的完满,《斗牛》确实是一场好戏!
2 ) 江山是你们的,牛是我们的
中秋夜,别人家都赏月吃月饼的时候,我跟这看了斗牛,这是怎么样一种自己给自己找别扭的精神。斗牛有点儿像鬼子来了和活着小说的混血儿,虽然混的都是自家血,有点类似崇文混西城的意思。但,还是给了四星。因为题材。迄今为止的抗日背景的片子只有无敌的陆大导演让我忍无可忍,五体投地,他咋不去拍MV!算了,不说他了。说管虎,我最喜爱的电视剧导演,黑洞,塑造了一个多么酷帅无敌的坏大叔!以至于当时所有的不明是非的小朋友都无可救药的喜欢上了坏人,第一次的希望邪恶能够战胜正义。出头天啊,管导终于导了能上映的电影了。
女主角是荷兰来的,在万里之外的异乡给八路军伤员喂奶,给日军伤员喂奶,给邻村逃难的农民喂奶,甚至帮助土匪繁衍后代,她用她的奶践行了什么叫国际主义精神。但她是弱小的,体型庞大却什么都保护不了,所以才有了整个故事,黄渤与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八路军走了,留下一头大奶牛,我不知道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村民怎么保护这只外国牛。日军发现了牛,同样是用她的奶喂伤员,其实有什么分别的。都是娘生娘养的孩子。牛二为了当初的一纸契约只得返回来牵牛。真是好牛碰上好人了。我只是凭自己臆测,觉得,在那个环境下,大概有8成人的选择是自己跑路吧,自己都顾不上了谁顾得上一只外国牛。就像后来来的邻村老乡,为了自己活命,杀头牛怕什么。当人处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当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活命抓狂的时候,就没有了中国人、日本人,只有人。别说牛了,就是娘都悬。以至于我一度以为这里是结尾了,一头外国牛死在我们自己人的手上,而且是一只与这场战争无关的荷兰牛。
为什么九儿的头发那么奇怪。电影不断的闪回最后几乎把我闪晕。接了个电话,回来发现唉?这接哪儿的。有太多可以而且疑似结尾的地方了,每次我都以为黄渤肯定死了,还在猜后面这么多难道都是闪回,结果他又活过来了。还好,最后那让人盼星星盼月亮的八路军回来了,只是改了名号。其实苏队长也许全军覆没了呢,也说不准。解放军说,牛给你了,还给牛二写了个墓碑字儿。他们又走了,去战斗,去解放全中国。可是牛二还是牛二,这么多年来,唯一的变化就是牛成了他自己的,可村儿里人却都死光了。他们到底是打的什么江山,但见血流成河,不见半亩庄稼。善良勇敢的农民兄弟只知道盼部队,盼来了部队又怎样,变了天又怎样。庄稼还是要种,租子还是要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祈求的只是内心的做主人感么。
最后,黄渤用他的不死之身告诉我们,什么都能过去啊,旁边是那头属于他的荷兰牛。管虎给了我们电影活着没能或是没忍心拍出来的画面。
3 ) 一部噬咬心灵的电影
虽然不明白片名为什么叫“斗牛”,但仍然被深深的震撼了。回想这两年,其实过得很真实,也摆脱了之前的虚无感。但我知道,很多事情,我一直没有想明白。至今回想曾经的辩论:“过人的生活还是猪的生活”,发现自己并没有想明白,或者说想明白了要过人的生活,但事实上过得是接近猪的生活。至多,是一只很想摆脱猪的生活的猪。因为很多事情,可能一辈子也想不明白。
就像片中的牛二,活着,却完全把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完全是秉着农民的朴实,对逝去村民的歉疚,可能还有些许对权力的畏惧?更为重要的是,维系在奶牛身上的自己和九儿的丝丝缕缕的联系,拼着自己的性命把那头奶牛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意义感?这些书生意气的形而上对他太遥远了。很多人,活着,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他们只是千千万万个牛二中的一个。所以,看着牛二那惨淡毫无生气的日子,我没有窃喜,因为我知道其实我离牛二并不远.
电影中很多场景都让我印象很深.每一次捧腹,都被紧随而来的沉重压得喘不过气来.作为动荡社会中的小人物,牛二被动的承受着种种的磨难,却只能依靠"运气"来逃离死亡的命运.虽然"狗急了也会跳墙",但每次的抗争都那么难以入流:拿了之前同村人的狙击枪,却怎么扳也扳不响,最后从树上掉下来;换了弓箭,还没放弦就断了;后来终于有机会拿枪杀日本人了,扣动了扳机,没有打到别人,却打伤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最后一场糊里糊涂的战役打响,他拿起了那个废弃的炸弹,疯狂的朝枪林弹雨中跑去,前面晃来晃去很多人,他却不知道谁是敌人,自己要走到何方...在双方交战的正中央他停了下来,但枪声依然在响,甚至似乎枪炮也无视他的存在,穿梭在周围的空隙中......自始至终,他都注定是一个被社会裹挟的小人物.
相比那些在地雷中稀里糊涂死去的人们,牛二是幸运的.至少,除了自己的性命,他还保护住了一头奶牛,并且间接的兑现了全村人对八路军的承诺.
当解放军同志在那个约定上按上手印时,牛二的社会使命也就结束了.如果说之前他的存在还有些许意义的话(这个意义是我一厢情愿的,事实上,我多么希望那位解放军同志为这位平凡的人所做的事情而感动,但什么都没有发生.我所看到的只是客套的热情,无关痛痒的关心.这是另外一种让人咬牙切齿的麻木——但也许,的确什么都不应该出现,因为,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头奶牛而已.而那些曾经为此丧命的人们,包括对牛二意义非同寻常的九儿,如草芥一般,在后人歌功颂德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的时刻,没有人会记得他们。除了牛二,没人知道他们曾经活过。),之后的他,完全和人类社会脱离了干系.所剩下的,只有相依为命的奶牛了.
以后,靠什么活着?我禁锢的思维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九儿,你怕了吗?别怕,什么都会扛过去的",这更像是牛二包含着复杂感情的自言自语,既有历经坎坷之后的淡定,又隐含对未来岁月的惶恐. 也许,牛二自己也在不断问着这个问题. 身后,是开垦出的荒地结出的一片新绿,人却已然苍老不堪.
生命就像流水一般,毫无生气的,淡淡的从我们的身体中流走.
也许每次抗争,受伤的都是自己
但,我要摆脱这样的生活~
4 ) 《斗牛》中“农民”带给我们的思考
不得不首先感谢黄勃,《斗牛》这部电影基本上是由黄渤扮演的“牛二”与那头拥有难以想象产奶量的“八路牛”的表演支撑的,如果那头牛(由于剧情需要让牛慢慢瘦下来,实际上是三头牛)也算演员的话,实际上就是黄渤一人的独角戏。有人说“黄渤在这部戏里的表演可以与汤姆·汉克斯在《荒岛余生》中的表演媲美,要比威尔·斯密斯在《我是传奇》中的表演高出不是一个档次”,这句话我严重的同意,因为我知道“对牛弹琴”这个事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以前只看过管虎的《上车,走吧》,当时就觉得这个导演对电影里面两个小巴司机心理状态的把握简直太准确了。两个小人物来到大城市中,想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劳动换取城市中美好生活,但现实的残酷使他们无比的辛酸,内心的无奈与对梦想的渴望反复的折磨着他们,就在这些悲伤与喜悦不断的交换拍打之中,俩人的内心得到了成长。
这回的《斗牛》,感觉已经不是在关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域中国小人物的生活,而是要表达整个中国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代表整个中国人)在相当一段长历史时期的命运与生活状态,这部影片所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相当之深远与庞大,且代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
电影《斗牛》中“牛二”所体现出来的,其实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骨子里共性的东西,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自身一代一代的繁衍而有所改变,那么这些骨子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1、与其说是认死理儿,不如说是封建,凡事都听老一辈人的或统治阶级的。
“ 牛二”生活的村子,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一个封建大家长拿着祖上传下来的鞭子决定,说女人没有权利参加抓阄养“八路牛”,女人就只能在旁边看着傻笑,看着男人们排着长队一个人拿一个豆子,虽然闫妮扮演的寡妇“九儿”有所反抗,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未遂,只能代替“牛二”抓;还有封建大家长说“九儿”要嫁给“牛二 ”做老婆,“九儿”就只能给“牛二”做老婆,无论其中原因是早前“九儿”与“牛二”的眉来眼去渐生情意还是“九儿”看上了“牛二”刚刚得到那头“八路牛” 的饲养权,但归根结底这段婚姻始终带有封建社会的强迫性质。
2、能活着就行,与世无争,知足。
在抓阄到底谁养那头产奶量无限的“八路牛”时,本来已经有一头小黄牛的“牛二”其实是不想参与的,因为他的生活有一头小黄牛已经很好了,他不想和别人争夺那个其实与自己没有多大冲突的利益所有权;还有整部影片贯穿“牛二”始终的梦想就是过那种男耕女织的生活,无论是和开始时候的寡妇“九儿”还是后来的八路牛“九儿”。
3、生命力顽强,怎么都能活着。
片中“牛二”曾经被鬼子的枪敲过脑袋、被鬼子的刺刀捅过肚子、被鬼子的子弹打中过腿、在冰天雪地中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后来在荒郊野外如汤姆·汉克斯一样生活了五六年、除了牛奶基本没有其它像样的食物等等,但是“牛二”就是能活着,甚至还是活蹦乱跳的活着。其实无论导演在电影中的这个设定是否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但是如果把视角放眼为整个中国农民这个群体,那么以上的这些都是勿容置疑的事实。
4、对有产阶级天生的仇恨,但只敢怒不敢言。
无论是在电影与现实生活中,农民们才不管你是共产党也好、国民党亦还是小日本,只要你是有产阶级,我们就看着难受,想给你找点儿啥事。片中“九儿”就想用“ 给孩子点牛奶”的借口骗点牛奶喝;“牛二”得到养“八路牛”后心疼自家小黄牛,就把好的饲料分给了小黄牛吃;“牛二”看着小日本喝着自己辛辛苦苦养的“八路牛”的牛奶时,他就想偷偷的把牛偷走。但是这些都只能是偷偷摸摸的小剂量,不敢让对方察觉,不敢名正言顺的提出正当要求。
5、淳朴与善良。
“ 牛二”宁可把奶牛累死也要救那些没饭吃的难民;即使江湖郎中要杀死自己的奶牛,“牛二”也不想看到他们被地雷炸死;即使八路军说10天就打回来,实际上过了五六年才回来,而且他们只是路过并非特意来拯救你于水火之中,“牛二”也会把八路军托付他养的“八路牛”归还给八路。你可以说想“牛二”这种人傻,不懂得变通,但是这确实是流淌在一辈一辈中国农民血液里的东西。
6、自私,急功近利,喜欢用“欺骗”手段获取既得利益。这个特点其实不光适用于当时中国农民,它的适用范围非常之广,横跨时间与空间两条轨道。
鬼子的伤员想和大部队走,但是健康的鬼子就骗受伤的鬼子说这是命令,过两天会有大部队接你们,但实际上是不想要这么几个累赘;八路军也是会骗老百姓的,鬼子一来,他们跑得比谁都快,把留下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给鬼子蹂躏,说10天肯定能打回来,实际谁会在意这个10天的承诺,只留下傻乎乎的中国农民在原地傻等,终于等来了还不把老百姓如视生命的承诺当回事,居然把牛随便给了老百姓;江湖郎中为了自己能活的时间长一点欺骗其他难民去别处找吃的,又把“牛二”支开骗他去取药给牛治病,而实际上是要杀牛吃肉。
不知道以上这几件事让你联想到什么?
反正我是觉得现在很多公司找来热血青年,给他们很少工资的同时也为他们描绘一个公司未来的美好前景,让他们充当廉价劳动力,为了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把这些年轻人的青春当炮灰,来实现公司那个伟大的宏图伟业。
政府与房地产商合谋抬高房价的同时又借媒体之口大肆替老百姓喊冤,即使老百姓赞了十年的钱付了首付,又把未来30年的钱押给银行,你还是住不舒服,因为房子是有了,但是房地产商之前规划好了的绿地、超市、邮局、地铁等等这些基础设施还是迟迟看不到,你想办点什么事还得把自己的脚磨起两个大泡。
在公司里,为了自己能够有个好的前程,为了能得到领导的重用,不惜费尽心思把自己的功劳无限扩大,抓心挠肝的想出一些理由给领导打小报告,把周围的人说的一无是处,来显示自己对公司有多么的关心。
越想越恶心,感叹一声,哎!不写了!
5 ) 人民,英雄!纪念?悲——有关《斗牛》
首先我要骂一句——谁TM说《斗牛》是部喜剧片来着?还好看片之前没有看影评,否则一定会失去了二三分新鲜感和五六分感悟。
将近一个月了,一直打算到电影院去看场电影,终因工作繁忙未能如愿。周六,待诸事略定、酒足饭饱之后,计划和老婆共襄观片盛举,一展因工作压力造成的愁容,于是先入为主的把“黄渤”+“喜剧”+“国产片”+“抗日”几个因素整合一起,选了《斗牛》。计划中,一定是“开始糊里糊涂后来幡然悔悟最终毅然决然投身革命的升斗小民”+“开始耀武扬威后来傻里傻气结果灰头土脸的日本鬼子”+“一贯智勇果敢百战百胜以一当百刀枪不入的人间大杀器八路军”的多年铁三角组合。
看完,感觉这还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作为一个屁民,其实最简单的梦想也不过就是有自己的一块田地、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当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其实都是“关我球事”。无论乱世还是治世,像片中说的,“男耕女织,这才叫人过的日子”。
晚上和同事聊天,说起《中国大趋势》这本书,同事推崇备至,真感觉我们中国有力量,固然制度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在经济危机大潮来临时,一勺子下去还是能捞出不少干货。你看,现在经济危机,我们还是不错的吧。其实,无论是封建时代的康乾盛世,还是早期的国社党和苏共,哪一个没有造成经济腾飞、社会财富快速积累?如同《斗牛》里一样,扔给你一头必须喂精饲料你根本养不起的奶牛(其实后来证明也能养活),还让你把所有幸福都寄托在上面,可是总有一天我们是要收回来的。现在的国富民弱——房地产是个多显著的例子啊。
关于《斗牛》的过度隐喻解读:
1.教字——有些大道理,其实你们也没弄明白,就别和我扯淡
2.难民鞠躬——受不受人尊敬,得看你穿没穿那身官衣
3.和平——无论权力如何更迭,牛二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老百姓只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其实,《斗牛》真的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活着》。一个与土地息息相关的民族和个体,无论经历多大的苦难,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哪怕是些许的美好梦想。在鬼子的铁蹄下奔逃、在城管的围追下奔逃、在拆迁铲车的推动下奔逃、在城市人鄙夷的眼光下奔逃,但总有一块落脚地,容得下你小小的生命和对幸福的渴望。在万众跪拜万人敬仰的广场上有那么一块碑。在江山更迭的神话中,其实你不过是塔克拉玛干的一粒沙,但在你的心中,在竖着那块刻着“二牛之墓”碑的地方,倔强的深埋着你和你的幸福,你和她一起看风卷云舒直至地老天荒。
6 ) 跨物种爱情的颂歌
有一部著名囧片,讴歌的是跨物种爱情,叫做--一个人和他的猪。所以看到管虎这部女主角其实是cow的新片,我忍不住就想起来了。本来我化了一块牛腩肉,准备晚上烧松茸吃。看完斗牛,我回家默默地把牛肉又放回了冰箱里,临时决定烧腊排骨吃了。
好几个朋友对这个片的评价都不是特别高,不过在今年影坛一片坑蒙拐骗(比如××!××!,比如气某嘘嘘)的形势下,看到一部终于能把故事说圆了的电影,或者说至少出发点看上去像是把故事说圆的故事,我觉得很感动。至少,编剧是认真的。btw以后我决心看到编剧多于3个人的阵容,就不再看那个片子了。在天朝如今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事业当中,群体编剧的阵容一般带来的只有不靠谱这唯一的后果。《斗牛》的编剧只有一个,而且把故事讲得不错。可能不停地插叙之前的生活,会给一部分观众带来困扰。但是结构这种东西,见仁见智了,著名的《爱情是狗娘》之类的电影,也是热爱结构的。其编剧的新作《燃烧的大地》,其实结构和《斗牛》也是一样的,不停地闪回。这种结构放在小说里早已深入人心,连某些畅销书(《罪恶》)里面也是这样,不停闪回。就我的感觉而言,至少有人玩结构玩得还好啦,反面典型参见《太阳××××升起》。而且群众们也不厌烦么,开始的时候旁边坐的一对,还有困惑:这是啥时候啊,后来他们在每次闪回的时候就会说,哦,倒叙么!
黄渤同学是一个伟大的演员!我还真想不出谁还能演出这样的效果来。话说黄渤同学的电影处女作我还看过,《上车走吧》。前段时间电影台重放,黄同学在车上卖票的那份青涩,哎呀!!这样我似乎把这位同学的片子都攒齐了,完美。
宗族社会的族长乡绅和八路军和谐共处的景象,和我们以往在电影里看到的似乎都不一样:如果这里是根据地的话,祖爷爷和十三叔难道不会在一开始就被像九儿一样向上的妇女斗争么?但是这样的景象貌似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至少叙述得不错。很多人拿这个和《鬼子来了》比,但这里面的八路军形象要正面多了,虽然最后还是没头没脑的结局。考虑到这是一部在祝寿气氛下上映的电影,考虑到大家其实都是戴着镣铐跳舞,考虑到这个片子是要上院线而不是光拿出去评奖的。我能理解这里面的八路军,为什么是这样。尤其是那件给昏迷的黄同学盖的八路棉衣,很温情啊。
至于牛和黄渤之间,为什么有这样解不开的联系,在慢慢的交待里也还是能理解的。管虎把黄渤和牛之间跌宕起伏的感情关系展开得很好,最初不愿意,但后来这头牛变成了他娶媳妇的指望(我估计可能还删掉了一些娶上媳妇的场景,不然还是有点说不过去),还变成了他和这个宗族社会之间唯一的纽带。之前族长祖爷爷对外姓人的态度种种,说明黄渤和这个村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这头牛后来就变成了一种寄托,超越了仅仅被人类利用的角色。逃荒的人要杀牛的桥段,不知为何那些形象负面的人说河南话,但是过审了。而主角说的是山东话,难道真是因为电影局的一些boss是山东人么……考虑到牛变成了黄渤同学唯一所有,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那他展开的母牛保卫战也就很合情理了。啊,要赞一句,多么伟大的跨物种感情。
最后的结尾堪称白毛女之人牛版。过程当中黄渤的台词实在让人无法摆脱“人兽”这个词的纠缠,还有奶牛同学的表演,简直是千回百转啊!!!就连里面的日本兵的设定,交待得也让我信服,相比起××!××!里那些好像一直在梦游的日本兵,这个里面的日本兵简直太合情合理了。我觉得管虎太不容易了,各种政治正确都满足了——日本兵也有好人,国军将士战斗到底,八路军爱老乡。跟最近的许多片子里奇特的台词相比,这里面的台词几乎句句有用,能称得上是台词。
但尽管如此,其实仔细琢磨,这个片子还是很狡猾的。比如结尾,黄和牛一起躲进了深山,再也不出来了。可以理解成是犬儒,但我更倾向于觉得,他是因为觉得啥也靠不住了,八路也不收牛了,如前所言,牛变成了他和过去的生活唯一的联系。这样一想,本身是很悲凉的,其实一点也不贺寿。还有里面的游击队员,也颇为笨拙,地雷炸得人一摊一摊的,用个很滥俗的词来说,叫做荒诞。
在一片红色的贺寿气氛里,这样一部片居然过审而且上了院线,还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大概片头大批的制片人和监制名单起了作用,又或者是审片队伍有了变化。但不管怎么样,能在电影院里看到这样的电影,还是不错的。话说对于管虎来说,这个片子应该就是他及格的水平,仅仅是做到了一部成功的披着主旋律外衣的B级片。但是在今年众多水平离及格线还差十万八千里的电影的映衬下,我个人觉得这是今年到现在为止我看到的最好的国片了。
当然问题也有很多,比如之前为什么全村人都被干掉了,而黄渤一个人活了下来;九儿和黄渤到底搞了一下没有,没有搞就这样,似乎太纯情了一点,好像不太适合我国农村现实;还有中间是不是有些镜头被删掉了?btw我老公很不理解这个片子为什么叫斗牛,是不是其实是《斗·牛》?或者是《斗|牛》?
以下是不收钱的硬广环节:
为了不让气某嘘嘘之类的片子骗到更多钱,为了让管虎这样能拍更多及格线以上片子的人拿到下一部电影的投资,去电影院看这部伟大的人兽片吧!!
黄渤牛逼了
看了试片会~~~黄渤确实不错~~演技一流,看完有种笑中有泪,泪中有笑的感觉~~在笑的时候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哭的时候想笑~~感觉是今年国产片最好看的一部~~
上乘剧作,可是镜语比较糟糕。空间扁平,剪切粗糙,本期待着管虎贡献出剧作之外影像之上的独特美学来。看来无论如何,拍电视剧太多还是会捎带很多负面影响的。甚至,许多镜头焦点都有问题——然而,依旧配得上国产电影的四星。
YouTube上网友评论说:“他(@黄渤)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影帝。” 这电影拍摄的过程得多痛苦,多累心,真是不容易。黄渤,好样的山东小伙。
黄渤扮相简直了,特别符合角色设定。一人一牛只为一个约定,老实本份的农民看来真是我党成长壮大的基石。故事里看得我都替牛疼了,心疼。
鬼子走了
GOOD
好电影,今年的威尼斯,我觉得地平线单元应该给他个奖
黄渤演的东西总有点卓别林的感觉,笑中也让人带泪...
黄渤的个人顶级表演秀
光顾着看黄渤最后情节基本连不上了
1.黄渤第一次撑起整部片2.有奶便是娘3.只许八路摸啊
有味道。值得一看。
是哪个龟孙子告诉你这部电影是喜剧了?
不得不说,管虎几乎是硕果仅存的会讲故事的导演了。。。。还有,黄渤是个伟大的演员啊!!!!!
《活着》重口味版
节奏有点问题,前段拍得像电视剧,后段始有华章
剪辑太失败了,还没预告片剪的好。不得不说,黄渤的演技太他妈的牛B了!!!!
重口味人兽片,充满人神共愤的快感
4.5星,虽然有鼓励成份,但是除了剪辑有点削弱剧情外,其他真的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