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惑仔》是改编自漫画的一个系列影片,由刘伟强导演执导,从1996到2004年一共拍摄了六部,讲述了浩南,山鸡等人物从小混混成长为帮会大哥的故事,该系列影片继承了传统黑社会电影的血统的同时又开创了新黑社会电影的先河,是刘伟强导演早期的较有影响力的作品。 而其中隐含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恐怕是所有香港人都萦绕在心中的一个疑问,那就是身份认同。 一、香港电影的身份认同是对己还是对他 身份认同的含义,身份认同应该分为“身份”和“认同”两个部分去理解。“身份”即对“我是谁”“我们是谁”等问题的回答,建构于与他者的交往中,他者作为对立物和参照物被自我所观照,是谈论“我”和“我们” 时的前设。而“认同”是他者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亦或者是一种态度。而“身份认同”,我很赞成这种说法,因为香港的特殊的历史背景,这种说法出现在香港乃至于香港电影中,真是太贴切不过了。 但是,香港电影中的“身份认同”是在追寻香港人自己对自己的身份肯定,还是在追寻“他者”(包括大陆在内的所有其他的非香港人)对香港人的身份肯定。香港在作为“世界上最后的殖民地”,殖民地的历史对香港的印象可想是非同一般的。 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淡化了香港民众的国家意识、模糊了国民身份。在大陆人看来,香港与西方联系在一起却又有异于西方;在西方看来,香港归属与中国大陆却又有别于大陆。那既然是这样的话,那香港电影中对身份认同的追问是出于自己的思考还是出于对他人的追问呢?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影片中导演的答案已经给出了,也就是说香港电影中的“身份认同”,是导演基于自己的思想对于香港人自己的发问。 二、香港电影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在香港电影中是一个独有的元素,这种元素在香港这片以移民为主的“殖民地”上被无限的放大,在97年大陆要收回香港的时候甚至出现了移民热。许多人把这种移民看做香港人对大陆的恐惧,对共产党的恐惧,但仔细想来这显然不是简单的恐惧的问题,这是香港人在逃避自己再次的面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这个问题,由此可见身份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困扰着香港人。因此在香港电影中有这样的发问和解答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香港电影中的身份认同的问题,在香港的电影有很多都反映了香港的身份认同的取向。比如影片《表姐你好嘢》中,虽然片中由香港演员扮演的大陆人的普通话说的并不是很好,但却把香港人眼中的大陆人演的淋漓尽致,可是在涉及到身份认同的问题的时候,香港人还是有了一种不变自我的认同,在那场吃早饭的戏中,台湾军官退休的老一辈和去香港办案的大陆警察同时换上制服的时候,梁家辉所扮演的香港警察坐到了中间,当然从某些层面上可以理解为香港不属于台湾也不属于大陆,是一个独立的身份认同。 但是这个场景也许更多的可以解读为,香港的“身份认同”,香港自我认定还是中国的一部分,因为毕竟台湾也是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国嘛,而大陆就更不用说了。当然这样说不是没有根据的,在片中有一个情节,在老一辈的台湾人跟大陆警察发生争论的时候,一个说台湾人,一个说大陆人的时候,梁家辉所扮演的香港警察插进来一句,大家都是中国人。这是导演张坚庭对香港人身份认同的一个解答。 这样的身份认同的解答,在刘伟强导演的《古惑仔》系列里面也经常出现。整个《古惑仔》系列里面,拜关公,舞狮舞龙等等,都是对香港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同,因为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在《古惑仔3只手遮天》中,由莫文蔚扮演的淑芬出场的那段对白,淑芬用了很流利的英语说话,而由郑伊健和陈小春他们扮演的古惑仔却只会说粤语,淑芬是在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生,而陈浩南和山鸡他们是香港土生土长的古惑仔,两种语言的不能交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导演的意图,不管香港被英国殖民多久,不管在香港有没有人会说英语,到底为什么说英语,都无法把香港所同化。 同样还是这部影片中,荷兰的场景中,也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讲的,“那时的中国人好团结”,这里没有用“那时的香港人”,这不得不又是一个自我身份的认同的表现。同样的在《古惑仔5龙争虎斗》中,也有同样的解答。比如,影片中由李修贤扮演的警察的出现,该片是98拍的,那时的香港已经回归,能够很清晰的发现影片中警察已经不在无能,戏份也相应增加了很多,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则从东星的老大的话中有了一点点影射,“他们同北京的关系搞的很差”,这样一句台词虽然没有直接的涉及到身份认同的问题,但从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出,香港的社会对香港回归大陆还是有比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的。 而整个《古惑仔》系列中,对香港人自我的身份认同的解读,最直接、最强烈的表现应该是在《古惑仔6胜者为王》中,虽然这部影片已经把故事的发生点放在了日本,但其间对香港人甚至对台湾人身份认同的解答却相当的明确和有力。如:在酒馆那场戏,柯受良扮演的小黑在日本酒馆里喝酒的时候唱起台湾的歌曲,同行的香港古惑仔的大哥们一起唱,引起隔壁桌的北京人的不满,从而发生矛盾,由尹扬明所扮演的韩宾在劝架的时候说了一句,“大家都是中国人”,这样的台词和场景跟《表姐你好嘢》里的那个场景简直是如出一辙,而陈小春扮演的山鸡进来解围的时候,更是对着北京人喊了一句,“好看吗!” 前情是那桌北京人说了“我们才是中国人,你们是台湾人和香港人。”而山鸡的那句“好看吗”的含义很明显是指的,“这样在日本人眼里好看吗,不丢中国人的脸吗。”而这样统称“中国人”的地方在影片中已经直接出现了,还是酒馆的这场戏,日本酒馆里的日本人,统称台湾人,香港人,北京人为支那人,这一系列的设置把导演对香港人的“自我身份认同”解答的相当的清楚了,那就是香港人是中国人。 当然,对于身份认同这个问题,香港人的思想和想法肯定都各有所想,但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导演的心声和思想在其间有所传承并被广大影迷接受,从很大程度上也反应了当时社会对于同类问题的看法,从观众的认可度上或多或少的能得到一些答案。
善于恶,正与邪,爱与恨,把这些人类伦理情感都杂在其中,古惑仔就是以这种非正统的方式讲述了一代青年成长的故事。
我们总是说要善恶分明,其实很多时候往往是忠奸难辨。自古正邪不两立,但谁又能保证正义若以自己的方式流露时不被看作是软弱。没错,正义不会迟到,但每个人却又是在历史之中鲜活的个人,他们所经受的往往是切肤之痛与喜极而泣的这样的真实的感受。人不是历史中流淌的不朽的概念。因此,当事件着实地落在个人身上时,他们总要寻找当下正义的挺身而出——而这正是常人与佛陀的区别。这不是说,常人不及佛陀,而只是,他们各自应有的选择。孩子喜欢童话,应为里面善恶分明,正邪两立,他们所接受的是一种“爱”的教育,可现实中往往是,每个活生生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出了各种想要“活着”的决定。不过是,有些人宁愿苟活也不愿去侵犯,而有些人,就是想要活得体面,他们想要在有限之中让自己的生命力得以充分的延展与扩张。我们社会把那些做的太过的人定义为“恶”,这是为了让地面上的秩序得以运行,为了让整个团体不至于陷入混乱,以至于陷入恶性循环。而而以陈浩南为首的洪兴古惑仔这个团体,自诩是地下秩序的代言人,而实际上往往就是摇摆于善恶之间,并以具体的方法完成了这个团体的自我定位。而这一团体的发展的历史趋势,往往就会以自我满足转向自我救赎来呈现。
影响他们那一辈的应该就是兄弟情了,拜把子,打群架,这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爱恨分明。兄弟之间难免也会因为价值观或者认识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和。出来混的,谁都想成为大哥。山鸡想要当将军,误以为陈浩南小气。冲突产生于误解,也必然化解于真实:陈浩南自知过程凶险欲劝其三思。整体来看,以陈浩南为核心的洪兴之间内讧的机会并不多,说是编剧偏爱也好,说是他们内部的核心价值——忠义,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也罢,他们的兄弟情义的稳固与深厚始终是影片的核心之一。
有人说,陈浩南是影片中深情的代表。同时他也做到了刚柔并济。整个系列中,他与山鸡的沾花惹草形成鲜明对比。无论有无新欢,小结巴始终是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无论小结巴是否在世,她始终活在他最美好的记忆之中。如此深情难免有懦弱之嫌,深情怎会让人显得懦弱?有情就有欲望,再怎么包装成爱,其本质依旧是欲望,“无欲则刚”,有了欲望就有了牵挂,所谓“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既然深情怎么可能无所顾忌一往无前?但陈浩南完成了这一统一。
因为他深情却不溺于情。
但是,这种深情对小结巴而言,是幸运。对美玲却不是。也许陈浩南也真心喜欢美玲,但终不能为她让出心中那一席。也许有那么一刻,他真的以为二人能走到最后。
如果没有端木若愚的话。
也许其他的事情可以编造,可以虚假,但这种亦真亦幻的邂逅却真实得无比荒唐。三年相伴不及一次邂逅,是深情也是无情。在人生的单行道上,没人能回头。因此,这种深情与无情的抉择总会在某个时刻与你我不期而遇,这种痛苦与挣扎,亦是从死亡的宿命中化身降临的,它不能被剔除,亦不能被预备,所以叫降临。
既生为人,已入无间。
围绕黑道帮会的利益纷争、明争暗斗来发展故事,该片的剧情错综复杂,戏剧性较强。首先是少帮主雷复轰遭袭击,其后反对受台湾官府招安的陈松勇被暗杀,进而山鸡遇袭,他的新婚妻子遭到强奸,连串阴谋诡计,带出帮会明争暗斗,继而发展出暴力、暗杀、嫁祸、出卖、义气等内容,使得该片的情节曲折、环环相扣。
相比于《古惑仔》正传系列的前几部,《胜者为王》中的帮派之争不仅仅局限于香港,而是将矛盾升级,从香港移到台湾黑道,并且涉及较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其中讲到台湾官府要取缔“黑金政治”,并向台湾黑帮实行招安,这样的情节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开拓了电影的视野,而且话题颇新鲜,影片的题材也被进一步扩展。
古惑仔上映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我也多少听过山鸡,陈浩南,铜锣湾,以及洪兴的传说。他们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光着膀子,拿着砍刀的混混形象。终于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把六部古惑仔完整的看完。同为黑帮片,吴宇森的《英雄本色》里的黑帮像是存在于江湖传说中侠客,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小马哥戴着墨镜用美钞点烟,穿着风衣拿着冲锋枪大杀四方,在白鸽纷飞的教堂殊死搏斗,像一首浪漫而又悲壮的诗。杜琪峰《黑社会》里的黑帮则像真实黑社会的写照,充满了勾心斗角,这里的人全都利益至上,崇尚忠义的人在这里没有好下场,只有心狠手辣,杀伐果断的人才能在这里生存,并登上话事人的位置。而古惑仔中的黑帮像是流传在街头巷尾的民间故事,既真实而又虚幻。他们好像离我们很近,代客泊车,收保护费,在菜市场,洗浴中心拿着棒球棍钢管闹事打架,出没在霓虹闪烁的夜里。近的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古惑仔,“掌管一方”。但又离我们很远,这里的人都善恶分明,靠着够狠,义气,兄弟多就可以行走江湖,与现实生活比起来,这里的人简单而又纯粹。也许这种既真实而又虚幻的感觉最令人着迷,吸引着那个时候的年轻人。电影中的古惑仔打斗时摄像机的晃动让人感觉到一种混乱与嘈杂的感觉,增强了代入感。《胜者为王》里山鸡和表哥在夜总会遭遇袭击的镜头很有意思,声色犬马的晃动镜头里图穷匕见,出刀瞬间的画面像极了漫画。莫名感觉山鸡和《黑社会》里的飞机很像,讲义气,够狠,一根筋。但飞机却只能在街头狼狈的躲避追杀,而山鸡却成为了台湾与日本黑帮的掌控者,也许这就是《古惑仔》的迷人之处吧。
北京话的桥段挺有意思,讲台湾话的中国人和讲北京话的中国人干起来了;日本老婆真贤惠,黑道大佬的女儿都是这么温文尔雅,温柔贤惠;乌鸦哥 陈浩南的另外两个兄弟 这一集活了过来 导演经常干这种事;乌鸦哥回回都是恶人,反派角色,冤呢;吴君如真大佬女侠 黑道气势 女人味都有; 万梓良抽雪茄,挺有大佬份,我觉得比他哥任华达有气场;对国民党,陈水扁李登辉民进党讽刺深入陈水扁刚上台,台湾要变天,民进党讲台独;
還黑金政治==#涉及面越多却越少了当初的原味。(大陆人台湾人香港人掐起来了,日本人一旁看热闹,真有意思。“这些政治人物的话,你不要把它当真,你要把他当真的话,狗屎也可以吃了。”“缘分这回事,要来的时候你挡不住,要走的时候你也留不住。”)
最后一部了吗?还好是个大团圆的结局....据说香港的古惑仔漫画还在连载中。
终结篇里最满意的就是山鸡的造型了,不喜欢里面加那么多政治元素,破坏了古惑仔的味道。其实到第四部就可以终结了,后面两部我当是番外篇。宁可舒淇悲剧着也不希望她取代小结巴的位置。张耀扬是古惑仔官方指定反派吧...死了又死...
最细致的一部却也是最区别于从前几部的,拍摄手法镜头画面都好很多,却没了前几部混江湖的感觉。放了太多东西,应该是为了完结,所有的都一一交代。陈浩南几乎每部都有女人,最后的结局却也只是一个人。除了小结巴,我不知道他还能和谁在一起。所以我喜欢这个结局,失去了的永远都不会再回来。
山口组 三联帮 洪兴大混战,,山鸡南哥十三妹韩宾大飞终于统治黑帮了,,,细细粒同山鸡老婆都好鬼靓吖~`..
要我说整个系列隐藏的叙事逻辑=《爱尔兰人》+《父亲》,是暮年陈浩南对江湖岁月的回忆。他或许有点轻度老年痴呆,所以讲述中有很多过于夸张的情节、莫名其妙的胜利、死去之人借新身份的“诈尸”…… 越往后 叙述者本人的在场越少,亡者复现的场景越多,映射出陈浩南逐渐混乱的思维以及回避痛苦、试图减轻负罪感的潜意识;对于时政的提及则标示着谵妄中残存的理性和真实。
山鸡又回来了。这一次是去日本。感觉这一集的政治隐喻很多,部分有点儿后来杜琪峰《黑社会》的意思了,但最后还是归于江湖义气。台湾的资深演员倾巢而出啊,两地演技的碰撞十分出彩!
虽然是故事终结篇,但精彩程度不如开篇,多少有点遗憾。
蛮有意思 但是不对啊 古惑仔搞这么麻烦干嘛。。另这个世界里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也忒多了 噗
"正宗"古惑仔系列的最后一部,也是政治喻味最露骨的一部。电影拍于2000年世纪之交,亦是台湾变天的时刻。每逢民进党执政,注定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大陆香港台湾,这些貌似横行霸道的古惑仔在国家机器这个最大的流氓面前尸骨无存,影片里的许多镜头如今看来颇有讽刺意味。
张耀扬来回来去的串啊 洪兴五人组边上总有个张耀扬
黎姿很美,舒淇完全没演技。郑伊健很帅,何润东完全没气场。
蛊惑仔系列只有郑伊健,陈小春演才有味道!
台湾遇到的小结巴对陈浩南也有感情啊
一看见千叶真一就老觉得是雄霸又出来了!~三分归元术大战蛊惑仔!~
虽然还是有点不足,不过总的来说是全部中的最佳了,刘导很像很喜欢在完结篇的电影画面里加时间啊,无间道最后那部也是
這麼內涵,連角色的身份背景都這麼內涵。。。跟《彈道》一比,似乎香港電影人比台灣電影人更了解台灣喔。可惜沒辦法在大陸公映,最該看的人看不到。台灣官方一定跟大陸官方一樣不喜歡這片子,但不會禁止它在本土的發行就是民國政府和共和國政府的區別了。
一口气把六部看完了
要给五星了,最好看的一集.餐馆里的那一段看得很不舒服,这是一部很有政治阴影的电影,剧情设计的很巧妙,最大的BOSS永远是留给陈浩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