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无论什么职业、什么性格,当人到中年,总不免有一些相似的困境。
《三叉戟》一开篇,陈建斌饰演的崔铁军在修灯泡,很多观众可能没想到,他是一名老经侦警察了。
他年轻时候,外号“大背头”,胆大心细、外冷内热、有着相当敏锐的洞察力。
但现在他就像一个面目模糊的普通中年男人,在单位的后勤部门干着闲差事,茶叶里放着枸杞,就等着退休大吉了。
董勇饰演的徐国柱,是一个派出所巡警。
但年轻的徐国柱同样威风着呢,他刑警出身,外号“大棍子”,英勇善战、嫉恶如仇、脾气火爆,犯罪分子听到他的名字也要抖三抖。
郝平饰演的潘江海,看上去很像是精明的成功人士,他忙着上电视、搞关系,身在警局心在外,天天请病假,早就在筹备退休后的“事业”。
但潘江海同样不可小觑。他搞预审出身,外号“大喷子”,能言善辩,与嫌疑犯斗智斗勇斗心,善于突破对方心理防线。
20年前,他们与夏春生(侯岩松 饰)被称为“四大名捕”,少年意气、斗志昂扬。
怎的20年后,都如此“颓唐”了?
这首先有主观原因。崔铁军与徐国柱之间有一个持续20年仍未解开的误会。
当年有一个叫二冬子的人曾入狱三年,出狱后成了徐国柱的“点子”(即线人),给徐国柱提供线索和情报。
崔铁军不知道捏住了二冬子什么把柄,非要二冬子带自己去见毒贩,利用二冬子的走私渠道吸引毒贩见货抓人,可没想到中间出了岔子,害得二冬子被击毙。徐国柱对二冬子的死心怀愧疚,同时他认为是崔铁军的急功近利害死了二冬子,一直无法原谅他。
因为彼此心中有疙瘩,“四大名捕”分崩离析。昔日的少年志气,也雨打风吹去。
就像起争执时,崔铁军对徐国柱说的那样,二冬子的死虽然对徐国柱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徐国柱“自个儿把自个儿撂趴下了,而且还趴得挺舒服,所以是你自个儿认命了,别整天怨天尤人”。
另一方面,则是人到中年的身不由己。
比如体力上的衰退。第3集,潘江海自嘲道,到我们这年纪,谁身体没点小毛病。他们仨,潘江海低血糖,徐国柱高血压。
曾经身手矫捷,可以以一当十,如今爬高上低可能就气喘吁吁。
就像第2集,仨人大战小混混,几个回合就上气不接下气。胡可饰演的花姐以为他们“打傻了”,其实他们是体力不支了;
再比如预告中呈现的,随着时代变化,犯罪手法高科技化,破案手法同样要与时俱进,但对于这些50+的人来说,他们可能电脑还玩不明白……
因此,“三叉戟”初登场时,挺让人不以为然,他们跟普通中年男人没什么大的不同。中年男人的失意、不得志、颓废,他们也都有。
转折很快到来。
三个人的好兄弟、好同事夏春生马上要退休了,一直以来他也是“三叉戟”的调和剂。但在执行最后一个任务时,夏春生壮烈牺牲。他生前还打算着和三叉戟庆祝自己退休,并帮崔铁军和徐国柱打开心结。
夏春生的牺牲,让三叉戟又团结在一起,也重新振作了起来。因为他们身上承担着新的使命和责任——调查夏春生的死因,将犯罪分子绳之于法。
这是客观原因。而主观上,三叉戟看似颓唐,但他们骨子的热血一直都在,只要有一个契机,热血就会再次沸腾起来。
“三叉戟”很快再振雄风:
他们有更丰富的侦破思路、行动经验和审讯技巧。在第4集,他们在三天限期内抓到了杀害夏春生的凶手,让年轻的同事们刮目相看、心服口服;
预告中,他们有不服老的精神,认真掌握新技术、事物,努力更上高度复杂性的科技犯罪的步伐;
他们更有经过千锤百炼后忠于职守、不畏牺牲、热血拼搏的英雄气概。在第4集结尾,他们接受了局长委派的新的任务。
因此观众开始看到,三个中年大叔像少年一般,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勇于冲在危险前线;
他们“焕然一新”,仿佛老去的只是他们的身体,但他们的斗志并没有年龄增长而削减半分。
老树发出新芽,枯木再次开花。二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反倒折射出三叉戟的坚守与英勇。
三叉戟不仅激励了年轻观众——人到中年他们仍然斗志昂扬,年轻的我们怎可懈怠;也让中年人心有戚戚——他们的“活法”给陷入中年危机的中年人提供了最好的示范和最正面的引导。
《三叉戟》不是把英雄捧上神坛,它刻画的是带有平民色彩的英雄,是你我皆可以成为的英雄,因此更具感染力。纵然职业不同,很多人不必像人民警察一样舍小家为大家地守护百姓安宁,但哪怕是一个普通人,哪怕已走在生命的后半程,我们依然可以活成自己人生中的英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树发新芽,枯木再开花。” “你们三叉戟,局里面谁不知道啊。” “看前面黑洞洞的,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它个干干净净!”
4月26日,公安题材大剧《三叉戟》于2020年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正式亮相,并举行了线上新剧发布会。发布会上,陈建斌、董勇、何杜娟、王骁四位主创走进直播间,与主持人以及线上观众聊起了剧中角色以及拍摄过程中的种种趣事。
《三叉戟》根据吕铮同名小说改编,以崔铁军(陈建斌 饰)、徐国柱(董勇 饰)、潘江海(郝平 饰)时隔二十年后再度协力破案为叙事脉络,讲述了三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老警察,面对新型犯罪,齐心合力创新侦破手段,最终一举击破金融犯罪集团的故事。
值《三叉戟》新剧发布之际,笔者观看了部分样片,并采访了《三叉戟》的出品人、总制片人,天马映像影业董事长马珂,和他聊起了该剧从筹备以来的“攒局”经历。
马珂决定要买《三叉戟》影视版权的时候,小说还没有出版。那是2016年底,拿主意前他甚至连小说的一半都没有看完。打动他的是小说里对人物地刻画,用他的话来说,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人物质感这么好的故事了。买完版权,下一步就是趁热打铁影视化。
拍剧还是拍电影,是马珂考虑的首要问题。剧和电影的受众不同,改编难度与策略各有区分。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为难马珂太久,由于原著故事性上的先天优势,他决定采取一种联动方式——剧和电影一起拍。电影请来了高群书导演,电视剧导演是刘海波。
小说《三叉戟》是吕铮的第12部作品,入围了茅盾文学奖。吕铮是公安作家,从警18年里积累了大量鲜活的办案素材。写《三叉戟》之前,这些故事在他脑海里滚了3年。“三叉戟”的原型,是吕铮入行以来的三位师父,这部作品实则是一部向三位师父致敬之作。
这种磨骨入墨的现实价值,让马珂颇为放心。这是虚构文学所不能比拟的地方,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魅力。但小说的底子再扎实,拍摄成影视剧也得三修五改。
在马珂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常常是形而上的写意味道比较重;而从剧本的角度来说,更要注重形而下的写实属性,要扎扎实实地将其落地。“这部小说的长处是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尤其是它的人物设置极其有意思,是立得住的。”
即便有这两项先天条件,《三叉戟》的剧本也磨了一年有余。
相比起原著小说里循序渐进地情节推进,剧里的戏剧冲突和角色情感更加极致。这种变化,始于三位主人公人物关系的更改。在剧中,“三叉戟”不再如小说一般,是上级临时起意拼凑而成的破案小队,其中更蕴藏着一段跨越20年勾连不断的兄弟情深。
除了人物关系的重铸,剧本还在小说原有案件的基础上做了相当大容量地扩充。
一则,是强情节、高密度的案例嵌入。作为快节奏类型剧的典型代表,刑侦涉案剧向来有着高强度、大容量的鲜明特色。不过,在马珂看来,强情节并不意味着稀奇古怪,观众看刑侦剧,能记住的主要还是人物。如果只一味追求案例的新奇,反倒是买椟还珠了。
二则,是案例内外伏笔地埋设。虽然《三叉戟》最终围绕着一桩经侦大案展开,但前夕出现的所有案例,都不是为了单纯强调情节性而插入的。比如开篇的缉毒案,就顺势牵扯出了后续案例的一系列人物;而最终的经侦大案,也与前面的案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了所谓的情节密度而设置案情,是一种比较偷懒的创作方法,往往也很难打动观众。《三叉戟》里的每一个伏笔、关系,都影响着将来的主要事件,贯连人物的危机和成长。”
重情节,还是要人物?这是不少影视创作者常常思考的问题。一般而言,戏剧故事的创作有抖擞事件与竖立人物两种笔法,也就是所谓的情节剧和人物剧。
情节剧以新奇著称,剧情每每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给观众以强烈的情感刺激与感官冲击。走的多是悬疑、传奇的路子,比如《刀锋1937》、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等等。
人物剧则注重对角色的描摹,人物作为故事的枢纽,情节发展不能脱离其独立存在。惯常的行业剧、生活剧创作即基于此。比如《岁月》《甄嬛传》以及《亮剑》等等。
有趣的是,虽然有着情节剧的先天条件,但《三叉戟》却是一部典型的人物剧。
“《三叉戟》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鲜明扎实的人物。我们在戏剧冲突、文本结构上做了一些探讨,但更多的工程还是放到了人物构建上。这也是我的思考,近两年这一类型剧的创作,总有点喜欢在事件上下功夫,相对忽略了人物。但我觉得,你只有把人物和事件有机地结合,让人物能够在一个高度上建立起来,观众才愿意去深入故事。”马珂道。
说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却颇为艰难。所赖小说提供了先天基础,曾创作《余罪》《暗警》等作品的编剧沈嵘也于类型片角度提供了专业性帮助,避免了走弯路浪费时间的过程。他们以多种叙事时间交错进行的方式,将“三叉戟”的过去与当下勾连,缓缓拉出故事悬念。
扎实的剧本定稿之后,找演员自然也不是难事。《三叉戟》里主要角色的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恰好对应的是国内70年左右的中生代演员。这是国内演员的巅峰阵容,他们既普遍接受过非常扎实的戏剧训练,又有从业多年的表演经验,备受观众的青睐。
陈建斌是马珂的老朋友,两人在之前的《中国式关系》里合作颇为愉快。在前几天的《三叉戟》线上新剧发布会上,他形容自己饰演的“大背头”崔铁军是一个“表演者”,一个善于伪装的狡猾猎手,“他是一个擅长侦破、善于隐匿于人群当中进行案件侦破的人”。
董勇是昔日的“警察专业户”,从《黑洞》到《重案六组》再到《绝对控制》,他饰演过一批脍炙人口的警察角色。而这次于《三叉戟》中,他饰演“大棍子”徐国柱一角。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追捕者”。“刑警出身,即将退休。性格比较暴躁,一点就着。”
郝平有着多年的戏剧表演经验,曾拿过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项“梅花奖”。在2009年的《蜗居》中,两人有过初次合作。那部剧里郝平饰演苏淳,马珂是总制片人。此次在《三叉戟》里,他饰演的是“大喷子”潘江海,能轻轻松松撬开罪犯的嘴,寻得有用信息。
虽然是硬核类型剧,但女性角色在《三叉戟》里绝非为剧情渲染增色的“花瓶”。
“我们不愿意拍一部披着涉案剧外衣的恋爱剧,观众看这个题材是要看悬念,看紧张情节,看人物度过危机,否则我拍它意义何在?不过铁汉也要有柔情,女性角色都有自己承担的责任。比如夏静怡(何杜鹃 饰)、花姐(胡可 饰),她们都加强了故事的情感温度。”
除了剧本和演员,导演刘海波也是保证《三叉戟》水准的重要一环。
刘海波与马珂颇为相熟,《中国式关系》《光荣时代》皆是出自两人之手。“他是一个特别有激情、特别纯粹的导演”,谈起与之合作三次的感受,马珂毫不犹豫。“他是学表演出身,对人物的把握和敏锐的感觉特别准确,演员跟他在一起合作的时候就很舒服。”
也正是凑齐了这套强大的制作团队,《三叉戟》才真正将“回归内容”平稳落了地。
涉案剧“功夫在诗外”。
事实上,制作《三叉戟》并不是马珂的临时起意。作为一名从公安部下属事业单位金盾影视文化中心走出来的制片人,他有着多年涉案剧创作经验。他见证着涉案剧在中国的兴起蓬勃,也经历了公安题材类型“死于疯狂”后的行业转型。
自从2004年反腐涉案剧禁上“黄金档”的政策出台后,国产涉案剧历经了一段长达十年的冷寂期。直到2015年,《刑警队长》于江苏卫视、重庆卫视两台热播,打响了涉案剧回归黄金档的头一炮。《刑警队长》是马珂四年磨一剑的砥砺之作,颇下了一番功夫。
“当时算得上艰难求进,相当于在冰川里趟出了一条路。《刑警队长》实则找到了一个可操作的空间方向,起了个突破禁区的标杆作用。让整个行业包括管理部门、市场觉得,涉案剧还是可以拍的。也正是在此后,你发现近两年这个类型逐渐丰富起来了。”
而《三叉戟》,只是他继《刑警队长》后的又一次全新尝试。说是全新尝试,实则作品的灵魂依旧不变,那就是扎实的人物。与《三叉戟》类似,《刑警队长》同样抓住了原型人物,抓住了人物身上那种极致的戏剧冲突与情感撕扯。这也是马珂追求的好戏之根。
建稳了好戏的基础,就抓住了观众的口碑。《刑警队长》近几年来数次复播、网播量突破10亿的不错成绩,也让马珂对《三叉戟》充满了信心。在公安部内部送审的过程中,这部剧被业内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是“近几年里公安题材的里程碑式作品”。
马珂表示,涉案剧不存在所谓的“圈层”,就像没有人认为《无悔追踪》《人民的名义》有男频、女频之分一样,用所谓的“圈层”来划分涉案剧或许略有不妥。
说到底,涉案剧是具有普世价值,用主流视角讲故事的类型剧,观众看到的是人物的温度、情感以及成长过程,好的涉案剧具备了穿透年龄、穿透地域甚至穿透阶层的价值。
“其实我们要检讨近几年制作上的一些问题,不要大家老是为了去投观众所好而拍剧,这些实际上是费力不讨好的。观众不需要你去告诉他这个好看,只要你自己的作品真正做到位之后,观众就会被你吸引而来了。好的国民大剧是老少皆宜、全民通吃的。“
当然,这种作品不常见,往往需要耐住寂寞、禁住诱惑,下几年苦功夫。《刑警队长》磨了四年,《三叉戟》也磨了三年。过程苦涩,可马珂却乐在其中。他不羡慕别人把公司“做大做强”、包装上市,他的兴趣点在于制作,创作作品最快乐。他不想成为财务报表和利润对赌的奴隶,还是要保持独立制片人的自由和从容。创作涉案剧让他颇有成就感。
剧版《三叉戟》刚刚召开了线上新剧发布会,影版《三叉戟》业已进入忙碌的后期制作中。2020年,天马映像还有数个项目即将启动。《刑警队长2》已开始筹备,《三叉戟》第二部也提上了日程。“我们不求节奏有多快,就踏踏实实地来,用作品说话就够了。”
亲们,豆瓣打分开启了,觉得好的都去支持下,没事的在小组里多发帖子,顶帖子,让小鲜肉们看看老戏骨也可以撑起收视率!现在的影视圈病了,赚钱全靠流量明星,打榜全靠粉丝,遇到同期的热剧相互掐,粉丝互撕成为常态,难得遇到这么个清流,大家都珍惜吧!
这个剧有些地方是处理的轻率了点,但是整体流畅,剧情不俗套,关键是演员演技好啊,小吕这个角色在一帮老戏骨的映衬下竟然立住了,而且开头的回忆和后面的剧情竟然能照应起来,厉害了!
由陈建斌、郝平、董勇领衔主演的《三叉戟》开播集数已过半,围绕这部剧集的话题和讨论频上热搜,豆瓣更是亮出了8.4分,但谁都没有想到,在高口碑和老戏骨的加持下,这部国产剧并未掀起收视狂潮的盛况。
2020年第23周脱水收视率出炉,《三叉戟》以0.715%的收视率,占2.93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23周榜单第四名,相对于此剧的曝光度,仅0.715的收视率显然是不符合预期的。
第23周(5月30日至6月5日)脱水收视率前三名分别是:王迅的《花繁叶茂》第三次蝉联周收视冠军;任嘉伦的《秋蝉》,最后一集收视率再次上涨至1.228,夺得亚军;经超主演的《燃烧》破1,拿下季军。
潘粤明和童瑶的《谁说我结不了婚》,继续碾压黄景瑜和迪丽热巴的《幸福触手可及》,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六名,但这两部爱情职场剧较上周收视率都有所下滑,破1希望渺茫。
值得一提的是二轮上星播出的《安家》,还能冲进榜单前十强,可见孙俪扛剧能力真的是无人能及啊。
《三叉戟》于5月31日接档《秋蝉》播出,而《秋蝉》大结局收视率为1.228%,《三叉戟》并未没有搭载上《秋蝉》的顺风车,开播首周仅0.715的成绩让观众质疑,难道老戏骨陈建斌也扛不起卫视收视率吗?
《三叉戟》不是三位老戏骨主演的嘛,为何单说陈建斌扛剧呢?这要涉及到剧集番位学说,最近关于番位之争好像愈演愈烈了,《青簪行》中,杨紫和吴亦凡的粉丝剑拔弩张,杨紫更是亲自下场开撕,看得出了“一番”真是很重要。
话说一番还真是一把双刃剑,比喻说《幸福触手可及》在杀青之际,曝出了黄景瑜和迪丽热巴两名主演的番位之争,可最终播出之后,口碑跌至5.4分,收视率也只有0.65左右,基本属于口碑收视双扑街类型的电视剧。
既然黄景瑜番位争赢了,这个锅理所应当由他来背,换句话说,成也一番,败也一番,如果作品质量俱佳,收视长虹,那么这部剧就是该一番演员的典型代表作,反之如果口碑和收视率扑街的话,对一番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三叉戟》中陈建斌、郝平、董勇,都属于老戏骨类型,演技方面自然没的说,但究其知名度,陈建斌遥遥领先其他两位演员,因为他不管在电影还是电视剧方面建树颇丰。
电视剧方面有豆瓣9.2分的《后宫·甄嬛传》,院线电影方面有典型的以小博大的作品《无名之辈》,该片总制作成本不足3000万,全国累计票房狂轰7.94亿,整整翻了26倍以上。
作为一番的陈建斌,此剧的口碑和收视率还是要算在他头上的,那么,为何口碑如此之高的《三叉戟》,会出现收视不尽如意的情况呢?笔者认为老戏骨的表演是无可挑剔的,关键还是新生代4个小年轻拖了后腿。
《三叉戟》除了一众老戏骨之外,外加入了六名新生代演员,分别是“三叉戟”的正牌徒弟吕征(徐绍瑛饰演)、夏春生女儿夏静怡(何杜娟饰演)、“大背头”崔铁军之子崔斌(宿北宸饰演)、董虎之女杨雪(范诗然饰演)、小年轻常彪,又名彪子(耿艺展饰演)、“大喷子”潘江海的女儿潘婷婷(张靖岚饰演)。
在这六位尚未成名的小鲜肉和小花中,潘婷婷给予的画面最少,基本算是客串演出,表现最佳的莫过于徐绍瑛饰演的吕征,话说三位老戏骨的徒弟,选角自然不会太差,要不然也对不起众星捧月啊,其余4个都拖了后腿。
拖后腿其一,夏春生女儿夏静怡(何杜娟饰演)。表演做作,不自然,情绪把控做的非常不到位,比喻说,夏静怡在得知父亲殉职后的那场哭戏,哭的相当不自然,用一言难尽来形容最为恰当。
另外,“三叉戟”在侦破案件时,窥探夏静怡住所被逮个正着,夏静怡的那段情绪表达更是无以言表,实话实说,在《三叉戟》中,笔者认为表演最差的演员非何杜娟莫属了,不知观众认同我的观点吗?
拖后腿其二,董虎之女杨雪(范诗然饰演)。这位演员的出场顺序算比较靠后了,播出15集才第一次露面,她的出现是为了后续剧情走向服务的,在剧中,小雪坑爹指数直逼“仝卓”。
范诗然表演尚可,这个青涩带有叛逆的角色,被她拿捏的还算到位,只可惜角色定位,注定是一个不讨喜的人物,没办法,看剧的观众是有代入感的,谁叫你这么坑爹啊?
拖后腿其三,小年轻常彪,又名彪子(耿艺展饰演)。二十岁左右的“小炮儿”,血气方刚,但表演太用力过猛,对小雪咆哮的时候,似乎感觉这是马景涛和周一围的徒弟啊,是准备接替“咆哮帝”吗?
拖后腿其四,“大背头”崔铁军之子崔斌(宿北宸饰演)。表演上面没的说,很自然流畅,尤其二次元COSPLAY直播秀很上镜(角色扮演),只可惜他的戏份完全脱离了主线,再说与夏静怡的爱情线也是可有可无。
也就是说,崔斌的个人戏份和与夏静怡的戏份,是完全可以删减掉,对整体故事没有丝毫推动作用,相信很多观众在看他们这段戏的时候,恐怕都使用了快进键吧。
以上所说的4个小年轻,既有角色不讨喜的一面,也有新生代演员演技匮乏的一面,总之,陈建斌新剧仅0.715的收视率,他们是拖了后腿的,期待《三叉戟》后续剧情逆风逆袭,争取破1。
本文首发“电影定档预告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谢谢!并同步头条、百家、腾讯、网易、UC、搜狐、搜狗等各大媒体,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最近在热剧榜单上,有一部名字奇怪的剧集吸引了我——《三叉戟》。
说到这个名字——“三叉戟”,大家是不是立刻想到他了。
我还以为咱们内地也有了自己的《海王》,结果一看不是。
咱们这个三叉戟指的是:由三个警察组成的探案组。
这三个警察年轻时都挺有型,而且个个都是柯南。
三个人里最帅的,外号叫“大背头”,专门假扮各种人刺探消息。
他是三叉戟里最会演的那一个。
另一位兄弟,外号“大棍子”,那脾气是一点就着。
谁要和他怼上,基本就是等着一顿怒气值满格的暴捶。
三叉戟里最后一个叫“大喷子”,顾名思义,嘴上活儿很厉害,是审讯的一把好手。
他那嘴,能把你涮得五迷三道,不分南北,问啥说啥。
这三个人办案,就讲究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快、狠、准。
有犯人出现,大背头演戏迷惑对手,大棍子上去拳打脚踢将其逮捕,然后大喷子一顿口活。
你就算是巫妖王,你也得败下阵来。
这三人之外,探案组还有个后勤,主要负责打杂、望风,人称“大撒把”。
这四个人,也有人叫他们 “四大名捕”。
三叉戟+四大名捕,好家伙,我觉得这将是一场实打实、硬碰硬的刑侦大剧。
而且这剧的主演阵容我招眼一看,也算绝对的黄金圣斗士级别。
饰演中年大棍子的董勇,看过国产刑侦剧大拿《重案六组》的人,谁不认识他?
董勇在《重案六组》里出演神枪手
饰演中年大喷子的郝平,听着名字好平,但《蜗居》里那个和海清共度买房风雨的就是他。
咱们聊过的另一部今年大热剧《安家》里,他又跟海清扮了一回两口子。
当你以为他只能在都市剧里演个妻管严时,人家还演了杜琪峰的黑帮片。
《毒战》里的危险笑面虎哈哈哥就是他。
出演中年大背头的,小伙伴肯定最熟悉了。
真硬核影帝,陈建斌。
就这仨主演,就这黄金阵容,我脑海里已经闪过各种紧张刺激的警匪片场面了。
最不济,这也得是加强版《铁三角》吧?
《铁三角》是徐克、林岭东、杜琪峰三位大佬合作的警匪片
我饱含期待看起了《三叉戟》。
几集看完,并没有“开枪啊大哥!”那种“砰砰砰”的激烈场面。
《三叉戟》原来走的不是肾上腺激素路线,它走的是心。
三叉戟年轻时,确实叱诧风云。
可在二十年前的某次行动中,大背头擅自行动,导致线人意外牺牲。
出了人命,三叉戟互相埋怨,探案天团也就这么散了。
多年后,三叉戟还没过这个坎
正所谓:聚是一团火,散是一盘沙。
散了的哥几个都没成什么大事,如今纷纷退居二线,坐等退休。
当年领导范儿十足的大背头,早就剪去了长发,成了个给警局修车、换灯泡的老师傅。
大棍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他因为性格火爆,又没有兄弟帮衬,多次不问青红皂白顶撞这个顶撞那个,职位是不升反降。
大喷子的业务倒是没荒废,靠着一张嘴,他常跑到电视台录制普法节目。
大喷子媳妇早就对老公的警察事业不抱希望,三天两头催大喷子借着名声辞职下海,多赚点钱。
这仨老伙计,日子就这么凑合着,各人顾各人。
三人的共同好友大撒把,一直想让三叉戟复合,重现当年神勇。
谁成想,三个人还没再次聚到一起,大撒把出事了。
他在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行动中,不幸遇害。
大撒把的死,重新牵动了三叉戟兄弟们沉睡已久的办案神经。
为了揪出杀害好兄弟的凶手,三叉戟一怒泯恩仇,决定重出江湖。
可如今这老三位,早就不是当初的人中龙虎了。
他们三个生活都是一地鸡毛。
仨人身上都是各种病,胃病、高血压、痔疮,一样没落下。
体力上三叉戟也早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过去光大棍子就是一个顶俩,现在仨人摞一块儿,才将将按住一个不法分子。
这也难怪老哥几个感慨自己“心有驴而力不足”。
除了体力上的问题,三位老伙计还有家庭的困局。
大家都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小伙了,每位如今都拖家带口,都有本难念的经。
大背头老婆担心他的身体,只希望他安安稳稳做后勤,就此退休;
大喷子老婆则不顾一切的给老公折腾,就盼着他转行到更有钱途的法律顾问职业上。
她亲自疏通关系,没事就给大喷子约各种酒局。
大棍子倒是孑然一身,可人到中年也该考虑婚姻大事了。
他有个难得的红颜知己,人家开了个小店,俩人风风雨雨几十年。
大棍子下定决心,要给爱人一个交代,把婚结了。
成为人夫后,大棍子也将要有一份家庭和婚姻的牵挂。
可纵使有着千难万难,他们最好的哥们死了,这案子,三叉戟必须破!
老警察虽然体力不成,各有家庭困扰,但他们可都有着几十年的丰富办案经验。
比如大背头,自己单独上犯罪现场转了一圈,就找到了一个很隐秘的摄像头。
它很可能拍到了凶手杀害大撒把的过程。
大喷子的口活也没荒废。
在审有关大撒把案子的嫌疑人时,他的操作是教科书级的。
先打感情牌,和你热乎热乎,然后再说问题严重性,连哄带吓唬,胡萝卜加大棒。
嫌疑人一要烟要酒,那肯定就是撑不住了,借着烟酒的催化,大喷子套出口供便轻而易举。
而脾气永远暴烈的大棍子,别看老了,江湖威名还在。
就算是年轻的90后小混混,一听大棍子其名就双腿打晃,就要开溜。
而且这帮老炮儿从业多年,线人早就遍布城市的各行各业。
打听个人,打听个事儿,就去洗浴中心。
大家一起泡个澡,江湖各种事都付笑谈中。
这仨老伙计,就这样挺着中年人的大肚子,开始为兄弟的案子倾尽全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剧我还没看几集,遥控器先让我家老人夺走了。
他们说这剧,比现在很多给年轻人看的电视剧来劲。
说句实话,《三叉戟》在观感上,确实不吸引当下的年轻人。
因为它没有什么大案奇案,就是一个老伙计被害,激发了几个老警察重燃斗志的故事。
它也没有邪恶的大BOSS,就是几个毒贩情急之下杀人灭口。
三个主角也都不是完美的名侦探。
比如大背头,就曾跟踪嫌疑人不成,反被小偷把手机证件给掏了。
但我不得不说,这就是警察工作的日常。
真正警察的生活,不是全程高能,24小时打鸡血。
警察是一门职业,它也是普通人构建起来的。
只是因为警察常常代表正义,所以在影视作品中总如威猛超人,所向披靡。
比如《警察故事》系列,就把警察变成了超级英雄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
若是从写实角度来看,这其实有点让人担心。
因为现实里的警察,并非能从好几楼往下跳。
就像我曾介绍过的《派出所的故事》,真正警察的工作常常很琐碎,甚至称得上无聊。
可也就是这样一帮普普通通的警察,保护着我们。
根据真实民警故事改编的电影《神探亨特张》,可以说是《三叉戟》的老前辈。
电影名说是“神探”,其实里面警察解决的,也都是街道上的小案。
比如全家上阵的碰瓷团伙、胡同口的算命骗子、小卖铺失窃案。
“神探”老张自己也说,一天天的,碰着的除了小偷就是骗子。
闹心。
但老张期待大案吗?
他不期待。
他宁可一方水土平平安安,自己就这么闹着心。
警匪题材的影视作品,玩法太多了。
常常案件一个比一个猛,杀的一个比一个狠,下手一个比一个黑,案件复杂烧脑不说,还必须带几层反转。
有时候这些套路看多了,反而会忘记真实。
《三叉戟》正好让人返璞归真一把。
它既没有大起大落的案件,也没有光鲜亮丽的鲜肉主角。
它有的,只是几个老男人,想给兄弟报仇的一股子倔强。
有句话说得好:
皮囊漂亮的流量们就像鸡尾酒,老男人们则更像二锅头。
鸡尾酒固然好喝,但老百姓谁没事天天在家灌这个啊。
二锅头就花生米才是真的生活。
《三叉戟》的这股子朴实,让人踏实。
最后,咱们一起提一杯,敬老男人,敬真实。
喝完这杯,咱们就明天见吧,拜了个拜。
很久没有遇到这么带感的一部的刑侦剧了。
很长一段时间不要说刑侦剧了,只要是国产的职业剧,99%都是打着职业剧的大旗实则演着言情剧的戏码;而刑侦犯罪类的影视作品大多少了些熟悉的烟火气息。
《三叉戟》给我的惊喜太大了,除去剧中那些真正演员们带来的演技,场景布置接地气的市井气息,还有编剧对于警察这个行业真正的了解。
这部剧是我看完海报就打算关注的一部剧;看完预告片,我开始搜索剧情信息;看完第一集,我决定一定要一集不落追完这部剧。
我对这部剧的预感没错,它的好在于我能感受到编剧一定有深度去了解警察的日常;而事实并不止如此,因为编剧是一名真正的警察。这么一部生活化又不拖沓的刑侦剧,时隔了好多年终于又重出江湖。
剧中的老三位都有些热血沸腾并且辉煌的曾经,却都因为各种原因自我放逐多年,最终因为昔日老大哥的殉职,所以决定在退休前再燃烧一把当年的激情。他们认老却又不服老,各自怀揣着绝技却在日常工作中无处施展,偶尔还掉个链子。但就是这样三位剧中的老警察,时时刻刻都在带给我平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触。
我觉得很真实,这样三位被生活打倒多年的老警察们让我觉得很真实。
我也觉得很踏实,有这样三位在不得志的漫长岁月中混混沌沌坚持着警察理想的老警察们,我觉得很踏实。
在近年来要么浮躁,要么拖沓的国产影视剧中,《三叉戟》难得地把握好了节奏。期待它不止会成为刑侦剧的复苏,更是国产剧的复苏。
除了故步自封的油腻镜头,自说自话的剧作结构,故事是好故事,演员也是好演员,天天吃美国大剧的速食饕餮,也烦,偶尔来点老家伙捣鼓的白粥咸菜,也挺可爱。
人民公安版《老炮儿》。人物塑造和表演挺出彩,戏有些平。原来这项目还有个电影版。
剧本真的太老了 几位老戏骨也是发挥的平平常常 就是我们不能因为三个老戏骨往这一站就说好看 事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 中国的电视剧需要改变 需要往前走 而不是指着网友们看三个大叔就把分给抬上去
果然是怕什么来什么,比如你害怕一个好剧烂尾,它就果然要烂尾……这个剧的编剧对年轻(尤其是女性)是不是有什么恶意和误会,剧里的女性角色,除了花姐,全都是低IQ低EQ美貌但无脑,尤其是何杜鹃是带资进组么,也太差了。可惜了一众老戏骨。
讲实话我是来看王明/江汉的(暴露年龄),岁月真是刀刀催人老,好在老腊肉们个个都是活宝级的笑死我了哈哈哈!很期待它会是部好剧吧!至少不油腻就对了!
何杜娟女士的演技真是一如既往的糟糕。外科风云的时候就非常烦她,这部更烦了。
大背头:“他俩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大喷子:“他俩一个脾气大,一个主意多…”大棍子:“他俩一个是孙子,一个更孙子…”
看着几个老警察气势十足准备参与办案,结果门锁了,太搞笑了。
三个满脸褶子的老汉凑一起比只会耍帅的小鲜肉顺眼多了
看了前几集,感觉几人的关系之前出了问题,全靠老夏维系,之后又以老夏的死为契机重新合作,老夏这个人物虽然下线的早,可人物塑造特别成功。
看到有人提乘风破浪了,那我也来一个“势如破竹的大叔们”
为啥三星? 没别的,小雪减一星,夏静怡减一星。三星没毛病
案件侦破过程十分精彩,编剧对侦查手段、审讯技巧的展现兼顾真实性和故事性。只是改掉了原著大部分公安机关的黑暗面,晋升黑幕弃老保小都被删除,三个人的关系也从各怀心思改成生死兄弟,牺牲了人物的复杂性有点遗憾。ps预审部门已经取消了十几年了,街面巡逻一般也不归派出所管。
前面15级特别好,每集之间有关联能推动剧情,16级以后感情戏咋这么多???我们是探案剧,不要这么多狗血。小崔和静怡,还有老虎小弟和姑娘,对推动剧情有什么作用呢?2017年的剧注水很正常,但是2020年了,不知道放点精简删节版吗?我只想看三个老人家。
这部剧有点清奇了,我甚至从黑社会虎哥那里学到了哲学“干我们这行就是,边线带球,出不出界全靠裁判,离警察远点”,这真是分分钟教做人,追定了这部剧
情节方面不会给你什么惊喜的电视
三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五十岁警察,为了死去的老同志,决定踏上跟新型罪犯较量的道路,有情有义,有泪有笑,这个题材的剧拍的这样已经非常好了
花姐给我安排俩蜡像,一左一右,俩门神!大喷子还挺幽默的
陈建斌的气质是不是过于像公安局长了……而且是厅级以上的
终于能给叔叔们放心打个五星了。让大家看看没有流量也会有很多人喜欢,投资方们洗洗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