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

HD中字

主演:刘子枫,牟红,杨昆,孙飞虎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错位 剧照 NO.1错位 剧照 NO.2错位 剧照 NO.3错位 剧照 NO.4错位 剧照 NO.5错位 剧照 NO.6错位 剧照 NO.13错位 剧照 NO.14错位 剧照 NO.15错位 剧照 NO.16错位 剧照 NO.17错位 剧照 NO.18错位 剧照 NO.19错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错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赵书信(刘子枫 饰)做了那么多年的工程师,总算被升职成为了局长,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等待着他的却是排山倒海般的各类文件和开不完的无聊会议,令他感到窒息。灵机一动之下,赵书信做了一个和他样貌一模一样的智能机器人,将自己不愿意参与的工作打发给这个机器人做,每一次,机器人都能出色的完成这些任务,没有被任何人察觉出破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的个性开始变得愈发张狂,它渐渐的渗入到了赵书信生活的角角落落中去,甚至开始企图插手主人的感情生活!察觉出异像的赵书信找到机器人和它谈判,要么唯命是从,要么就要被毁灭,面对这样的选择,机器人竟然发动了叛乱!丛林历险记2019上层男孩 第二季到了30岁还是处男,似乎会变成魔法师未来发生之前血亲2018终极匹配女飞贼杰特屠龙战场圣诞遇到爱友罪天籁人偶魔法俏佳人 第七季铁血义士 (2018)爱情保镖脱轨2023废柴舅舅第一季洗黑钱巴黎美甲店在天空中的太阳脑火至尊无上白日焰火校园女孩报告:父母认为不可能的事奖门人I Love妈妈感谢祭复仇死循环钢之炼金术师完结篇:最后的炼成红色圩场小李飞刀焦恩俊版一个国家的诞生2016老师与流浪猫双面女间谍第一季不能在此发生中华医药无限斗界之暗夜双龙寻味安徽客厅里的棺材乱世佳人1939仙境之桥曾经想火第一季爱别离格林第三季2024央视网络春晚

 长篇影评

 1 ) 八十年代“非主流”电影

由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经有过一个极短暂的文化上的大开放,八十年代整体的电影水平整体来说是很高的。相比于之前意识形态单一的宏大叙事的电影,八十年代的电影在“新启蒙”的各种思潮的滋养中,也呈现了多种不同的样态,并企图颠覆和打破之前的电影里那种本身就代表一种意识形态的经典叙事。如果说我们关注最多的反思伤痕电影《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还停留在透过文本叙事让观众沉浸到想象的世界中去的经典叙事,那么从那些今天还是中流砥柱的“第五代”导演的《黄土地》、《红高粱》开始,中国新电影一次又一次对叙事的神话进行了反叛。而如周晓文的《最后的疯狂》(1987)、《疯狂的代价》(1989),黄建新的《错位》(1986)、《黑炮事件》(1986),这几部相对较少出现在我们视野里“非主流”电影,则更是在叙事和商业价值及艺术性上进行过大胆探索的先锋。


(一)“新启蒙”的滋养
1984,这个奥威尔笔下可怕的集权世界,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随着一批外国思想学术著作在中国的出版,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开始了。社会上流行着萨特的存在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荣格的心理分析,汤因比的历史文化。人道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1985年,在轰轰烈烈的批判否定过去十年后,中国人终于冷静下来,深深回到自己民族文化的根里,反省自己的集体无意识。文学界乃至文艺界于是开始了一场“寻根与反思”的热潮。这些思潮的涌动,文学的发展,都为当时的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滋养。
 
(二)对欧美电影有意识地模仿

1985年是相当有意思的一年,除了前面提到的“寻根”运动,在中国电影史上也可谓是相当关键的一年。自1979年的高峰值以后,中国电影的观众数量以年均6%的速度下降,电影市场不断萎缩。到了1985年跌至谷底,面临改革开放后国产电影市场的第一次危机 。(《美国类型电影观念中国化接受中的变异问题》,杨世真)
当然,危机自然也包含着转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电影更多的将眼光投向了发达的西方电影产业。1986年初,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北京电影院联合招收的一批研究生提出要“重新认识好莱坞”,“要研究类型电影” “《电影创作》杂志1987年1月号、2月号连续展开关于中国电影危机与出路的讨论,表明了中国电影界强烈的危机感及寻求突围的迫切心情。”(《研究生专题讨论美国电影问题》,贺子壮,电影信息报,1986) 按照姚晓濛1988年写的《中国新电影:从意识形态的观点看》文章里的观点来看:
1985年是中国新电影运动的最高潮。相对于1984年的影片,1985年的新电影在总体上有了一种深化。它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首先,1985年的新电影相对于上一年的影片更加个性化,或者说风格化,这不仅表现为一种艺术上的个性化倾向,而且在意识形态上,更加突显了主人公与社会的隔膜,从而强化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其次,1985年同时出现几部影片在叙事语法、叙事模型、反对传统语言秩序方面都比较具有一致性。可以说,新电影在1985年才形成一种真正的社会气势。

       中国电影人在危机中,有意识的模仿着欧美电影来寻求出路。周晓文的《疯狂的代价》和《最后的疯狂》都可以看出一些好莱坞元素,而黄建新的《黑炮事件》和《错位》则是从画面到配乐都有欧洲电影影响的痕迹。



(三) 错位与分裂

这部电影远远没有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关注。人们往往喜欢拿它和出自同一个导演之手但获誉更多的《黑炮事件》相比。两部电影里的男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黑炮事件》里的确对知识分子赵书信那种逆来顺受的形象刻画的更为细腻,对官僚对人性的压抑的批判也更为深刻。相比较《错位》里的故事比较简单。为了应付文山会海,赵书信做了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渐渐的,机器人越来越个性,越来越不听指挥了。终于有一天,他按下了红色的按钮。机器人顷刻被毁灭了。
然而,就此评断说《错位》比《黑炮事件》单薄,我认为这种批评背后所体现的审美趣味才更单薄。

赵书信为了逃避各种琐碎无意义的会议,造出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来代替自己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并教会机器人一种“平行思维系统”:为了做喜欢的事,必须要得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种语境里潜藏着一种新启蒙思潮内在的分裂。“在新启蒙主义及“告别革命”的意识形态实践中,中国近现代历史被讲述为一种不断遭遇挫折的悲情叙述,以完成对现代化拯救的认同。与此同时,也造成80年代以来的官方说法存在着内在裂隙,即革命历史故事所负载的左翼政治实践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叙述成为相互冲突的表述。” (历史的创伤与和解——近期国产电影的文化功能,张慧瑜)于是,这种“平行思维系统”正是我们社会里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二元话语体系,一个人内在的分裂就出现了。今天毕姥爷事件,也可视作这种二元话语体系问题的一种延宕。
而机器人,做为一个复制人,无昔日的记忆,也无个人身份,只能生活在现在,是以一种破碎和分裂的状况存在于断裂的时间点上。机器人这个意向也象征着当时的人对身份、历史认同的焦虑。
如果将赵书信视为主体,机器人视为反主体,那么整个故事可视为主体对反主体的抗争,又伴随着主体对反主体的恐惧和膜拜。当机器人比赵书信更像人,更社会化,爱抽烟,爱看故事片,喜欢谈情说爱时,机器人不再只是一个好帮手了。赵书信感到失控,焦虑。对机器人说“我制造你不是为了让你发表议论,而是让你服从我的意志,否则,我宁肯毁掉你。”
在两个意志的较量中,主体和反主体两个动素被混同,使得观众始终难以认同主体而使其失效。这一点与传统经典叙事截然不同。

《错位》里的探索不止于叙述,在镜头语言上所使用的先锋的隐喻和符号,甚至已经有些后现代的味道。

影片里未来主义的场景布置,已经呈现出资本主义世界的样态了,看不到一点历史的痕迹。主人公有着强烈的孤独感。整部影片出现的人物极少,到是几次伴着鼓点的蒙太奇的镜头里出现的人体模特和雕塑,充满拟像与幻影。最精彩的要数梦境那段, 很魔性的老夫子坐在大漠里看电视。时间和空间在这里高度被概念化了。一个千年古老民族要实现的“现代化”,就放佛老夫子在沙漠里看电视一样有种奇异的荒诞感。老夫子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谶语,简直是对一个时代的预告。
    

《错位》在题材,镜头语言上都进行一次了不起的尝试。想想差不多同时期香港和台湾如火如荼的新浪潮,会感慨我们是不是差点曾经也走出了自己的新浪潮。可惜在这之后,黄导不仅没有走的更远,反而退回去拥抱了主流宏大叙事。
今天,好多人喜欢带着现代性特有的那种 “过去等于落后”“明天会更好”的傲慢惊讶地说“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也是好的”。这是一种现代人幼稚的乐天。当今这种平庸而琐碎的时代,哪个德国导演敢说自己的片子可以和《大都会》比肩。哪怕电影产业欣欣向荣的美国人也不敢断言说今天的电影比奥森威尔斯的时代进步了吧。

就像伍迪艾伦无比沉湎上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一样,我也一遍一遍的翻看这些八十年代的老电影,沉湎在那短暂的知识分子的春天里。

 2 ) 画面美学:未来是一种简洁的神秘

很难想象这是1986年的国产电影,关于电影的内核,想说的放在短评里了,但我真正震撼于黄建新的画面美学。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是会产生一种“这是库布里克的电影”的通感。很多画面都会让我想起《发条橙》、《太空漫游2001》或者《闪灵》。我不确定我的感觉是不是正确的,或许我在往后看库布里克的电影会注意,我只是先在这里做如实的记载。关于如何通过画面的美学制造出一种荒诞的科幻感:

一. 纯色的画面:有着光亮对比度的橘色、经典的红与黑、白与黑

橘色

开场,赵局长的开会噩梦

赵局长的办公室,橘红的光是唯一的科幻元素

真假赵局长的对峙

红色、白色、黑色

地点不明的电话亭

太平洋银行有限公司

小杨在电话亭打电话

《错位》对于科幻的铺设不是强调机器的复杂和新颖,只是给平凡普通的一切刷了一层油漆,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制造一种和现实的间离感,制造一种神秘。

二. 简洁空旷的场景+平常但怪诞的特写镜头

赵局长来到的衣服店

模特1·凝视

模特2·侧视

模特3·完全抽象

赵局长的机器头

大会现场,坐满了但仍然空旷

梦境的行走,其他人都以诡异的姿势凝固着

拳击雕像1·出拳

拳击雕像2·护卫

拳击雕像3·完整

这里列了三个典型的场景,衣服店、路人和雕像,有任何脱离现实的东西吗?但我们总会觉得空旷、荒诞和陌生,当你不再觉得这是我们的现实世界时,觉察到一种隐约的压迫感时,画面的目的就达到了。制造荒诞不需多说,但制造空旷却更像一门艺术:在我看来,是抽离画面中琐碎的细节,让我们的注意力感到“无所事事”。

或许有些不太平常的是赵局长摆在桌上的机器头。但它制造的奇特不依赖任何技术和特效,只需要借助一个视觉上的“错位”和歪头的视觉效果。

还可以讲一下的是拳击雕像,在开头和结尾,电影都用了一个完整的旋转运镜把拳击雕像360°呈现了出来。这是最使人摸不着头脑的,在我看来,这里用最简洁的画面工具叙述和强调了一个“对峙”的故事——真假赵局长的对峙、人与人工智能的对峙、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对峙。

三. 明显的几何构图和几何元素:三角、椭圆、方块

赵局长家里的一角,一面是玄关,一面是楼梯;半圆的镂空,方形的空画框

机器人赵局长正在接受测试,墙上是意义不明的方块灯

赵局长和处长对话时中间的三角形灯

画框下的假赵局长

长方形的镜头,被长方柱子切割,左边是长方形的门框,右边是正方形的画框

这些几何构图和元素几乎不说明任何事情,也不是剧情的关键推动器。它们最大的作用似乎是让画面变得富有秩序和逻辑。什么最像科幻的原始直觉?数学。

我最喜欢我在这列的最后一个镜头,几何不再只是一种装饰,它在彰显着人物的困境:被套上画框成为一个摆设、和永远隔着障碍的书房。在书房里面,藏着机器人赵局长对人类所有秘密的渴望:音乐、爱情、知识和权力。

四. 对称和延时对称的构图

小杨第一次来家中,二人对话

小杨走的时候回头笑,人物在右侧,左侧是空的

赵局长坐在沙发上看小杨,人物在左侧,右侧是空的

整整齐齐的大会现场,甚至只有居中的赵局长是深色衣服

赵局长在三角灯的右侧说话

处长在三角灯的左侧说话

假赵局长和小杨的约会,坐在“w”的正下方

真假对峙,真赵局拿着毁灭遥控器,在画面左侧

假赵局长神情阴翳,在画面右侧

哪怕人物不能同时同框出现,也一定是对称的。这既是让画面变得严整和富有逻辑,也反复对应着电影名称《错位》。错位可能意味着二人的对峙,也可能意味着二人的背对背,前者是一种剑拔弩张的冲突,而后者也可以是一种冷漠和疏远后的分道扬镳。

现实世界是高度混乱的、无序的、充满无意义细节的、琐碎的、充斥着光影与色彩的;那么将人介离出现实世界,制造出神秘的科幻感所需要做的就是:严整、秩序、简洁和极致单调组合的色彩运用。科幻不意味着“科”,也未必意味着“幻”,科幻在这部电影的画面美学里,更多的是一种将人从现实中轰炸出去的感官冲击力。

 3 ) 《错位》 | 一部国人自己的科幻巨制,如今却无人问津

国产科幻片,是一个残酷的标签。

只要被贴上这个标签,大家便会主动划清界限。

它就像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又常常出现在我们眼前。

粗制滥造的五毛特效和寒碜的舞美道具设计,使我们不得不对国外科幻片心生憧憬。

但是今天,智哥要为国产科幻片正名。

不,应该是这位爷——

「错位」

Dislocation

介绍之前,智哥先带大家领略一下中国第一位男机械舞者赵书信(男主角)的舞蹈表演。

看看,跳得多好。

言归正传,这位「错位」是何许人也?

它是中国影史上跨时代的作品,国产科幻的鼻祖,1986年一经问世,空前绝后,30年过去了,仍找不出比它更优秀的。

但在当年,它也算是被忽略了,因其一直活在「黑炮事件」的光环之下。

它们共同的导演,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他现在的作品叫《建党伟业》《建国大业》。

黄建新

制片 / 导演 / 编剧 / 演员

说起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如今已家喻户晓,却很少有人提及黄建新。

对于智哥这种00后来说,他过于陌生,但其在业内的影响力是完全不输给那些明星的。

当然有很多人说他从艺术批判者变为体制内的“招安”,是一种“堕落”的行为,但这其中过程,只有他自己知道发生了什么。

「黑炮事件」「错位」「轮回」

「黑炮事件」是他的处女作,一上映就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片提名。

「错位」也算是生不逢时,它还有位好兄弟,「轮回」,这三个兄弟被称为黄建新的“先锋三部曲”,直接引领了中国电影的实验与变革浪潮。

「错位」虽不像「黑炮事件」那样稳吃三注,但也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照明提名。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错位」的灯光设计极其严谨。

从影片色调谈起,整部作品只出现过不超过5种颜色,最主要的是红蓝黑白。

不知是否借鉴了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右)

同时灯光颜色构建了一个诡异的氛围,让人感觉到悬疑恐怖,并且跟着角色的情绪发生改变,充满了实验性。

不仅仅是灯光场景,服装也配合着色系,不是黑白西装,便是浅棕白色,大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质感和艺术性。

说到场景,其展示出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构图精细,并运用很多几何图形,艺术雕塑,不是未来,而是同一时空的另一次元。

因为环境发生变化,现实的问题却没变,隐喻和影射就变得更加明显。

「错位」所讨论的是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和AI机器人问题。

这便是其牛逼之处,原来早在30年前黄建新就构想了这样一个机器人,他可以帮你去开会,应酬,无聊的琐事等。

而你便可以宅在家里玩游戏,看电影。

试想谁不想要一个这样的机器人,帮你去上班,你就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前提是,他得毫无感情

这就是导演所抛出的问题,机器人太过聪明,开会的讲演甚至比自己还要富有生气,女朋友也可以轻松应付,你就不怕他想睡睡你的床席?

这些拿捏的不到位就真的会错位

这放在现在很老土,机器人的人性等等,但在当时这个思想已经超前太多了,放在现在中国也没人敢拍,应该说是没能力拍。

不仅仅是AI机器人,社会问题也是一针见血。

作为局长的赵书信面对的是一张张开会稿和签署文件,每一个小时要开一次会,神TM开会,要我,我也造机器人替我去开,你从他的梦境中就能看出来他有多恐惧开会。

这种形式主义已经延续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沦陷于开会的怪圈,有时一开就是一整天,说句大实话,多干点正事比什么都强。

整部电影下来,“开会”二字是台词中出现最多的,而且有很多的金句都是出自机器人口中,

“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干嘛。” “我发觉你们人类很怪,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你们给自己制定了许多条文,但内心深处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我以您的身份在台上讲话,台下的人不愿意听,也得鼓掌。”

一语中的,讽刺至极,关键还是机器人说的。

电影角色里,对机器人的刻画使我倍感同情,他有着钢铁的身躯,轻轻一碰就会伤害到他人,而他自己却无法决定。

最后机器人与赵书信之间对峙的那场戏里,他对赵书信做了一个挑衅动作,扭头,这是刚出生时他无法模仿的动作,最后却做到了,这个角色可怕又可怜。

这些台词和情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编剧妙笔生花,最后甚至找来了老子说出他的大道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道出天机。

一部好电影需要一个好编剧,而「错位」毋庸置疑做到了这一点,过去了这么久,国内再找不出这样具有先锋意义的作品,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在这个夏天,邀请了一帮业内大佬,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开启了第二期剧本工作坊学员的招募。

我们希望能找到真正有才华的你,如果你有心学习,那就赶快来报名,说不定下一个创造历史的人,是

报名猛戳下方链接⬇️

AME第二期工作坊学员招募链接:

AME暑期工作坊第二期先导预告,招募持续中~

第一期回顾:

AME影视计划第一期剧本工作坊—“从改编到改变”

国内外影视专家汇聚|AME影视计划剧本工作坊师资团队介绍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电影叙事|授课老师:孙承健

“只有对的”不一定是对的|授课老师:程然

“事出有因”好莱坞黄金时代及其正典叙事|授课老师:牟森

构建世界|授课老师:沈立功

AME影视计划剧本工作坊—系列讲座精选

AME影视计划剧本工作坊系列讲座—刘健

AME影视计划剧本工作坊系列讲座—路海波

AME影视计划剧本工作坊完美收官!

AME出品短片《水》拍摄顺利杀青

AME出品短片《我的幽灵爷爷》拍摄顺利杀青

AME出品短片《1402》拍摄顺利杀青

欢迎申请者与主办方取得联系,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AME影视计划

微博:AME影视计划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联系人:zhaominghao2616

电话:(0571)87271058「工作日9:30-18:30」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杭州岸墨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4 ) 机器人真正的恐怖之处

电影讨论了两个问题

一个挺老套

就是机器人的人性

里面不断出现科幻片里无数次说的,人为了让机器干自己不喜欢干的事,发明了机器人

然后发现机器人比自己强,而且居然觉醒了自我意识,要取代人类了

老子出场,说福兮祸所依,就是警惕科技过度发展,人终究会被自己造的东西杀死

还有关于机器人和人的融合,机器人不懂人的感情,碰人一下,就会流血,融合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

机器人很像一个知识分子

赵书信之前在黑炮事件里出现过,赵书信这个名字,一个普通的姓,书信是用笔写的,就是知识分子形象的代表

经历过黑炮事件的官僚主义,赵书信自己变成了一个官僚

而机器人很像以前的赵书信,一个没走出过象牙塔的知识分子

赵书信告诉他,窗外是大千世界

果然,到了窗外,机器人迅速腐化

而且机器人的能力高于赵书信,他就马上开始夺权

这很像一个新职员把老领导拉下马的老故事

那控制开会嘴的开关,就是说权力对嘴的控制,知识分子,不过是宣传的傀儡

这是在讽刺黄建新讽刺了无数遍官场,也是在影射整个社会

赵书信本人就是社会和官场这样巨大机器上的一个部件,他就是更上层的机器人

而梦中梦里,才出现机器人的真正可怕之处

就是人对自身的迷失

通过研究机器人,我们能更认清人类,同时会颠覆以往的认知

机器人的真正恐怖之处在于,如果他是人,可是他跟我不一样,那,我是什么?

机器人很像没腐败以前的知识分子赵书信,他腐败的过程,就是让赵书信看了一遍自己改变的过程,这个时候他就会意识到自己心灵的迷失

如果这个纯洁的人是赵书信,那,我是谁?

很多人都害怕镜子,也喜欢删丑照,人其实,很害怕,看见自己,以及,弄懂自己

 5 ) 今天你开会了吗?——国产电影里的沧海遗珠

“你们人类制定了许多规则,内心深处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以梦为契机营造出了一场诡异而绚烂的光影。 原来1986年我们就拍出了这么一部国产科幻电影佳作,而且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这部《错位》是空前绝后的。在当时宽松的审查条件下,大量黑色讽刺电影得以出现,而执导该片的黄建新导演正是当时的先锋人物。 “我以您的身份在台上讲话,台下的人不愿意听,也得鼓掌。” 片中对于文山会海的讽刺批判放到现在也极具现实意义,而对于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也进行了极为深邃的探索。 可笑的是,三十多年后,我们也只拍出了一部像样的科幻作品——《流浪地球》,并且对比而言,也只是在特效上有了提升。

今天你开会了吗?

 6 ) FIFF27丨DAY4《错位》:“为了做喜欢做的事,不得不做不喜欢做的事”

第27届法罗岛电影节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错位》,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米米

政治的野心也没表现出来,对科技的反思也没说出来,披着科技的框架,啥都没玩出来

孟山

暗色霓虹流转鬼魅大胆,体制黑洞之强吸力如机器人也无法阻挡

dama.W

国内少见的后现代艺术装置主导,但是开头的进入方式选择是不是能更好啊,和后面叙事展开有点割裂。后面有一些方向选择明显可以更好,比如“我”和“制造的我”之间关系还可以往深处挖,制造多一点投射和反应。

Andrea

超前的概念,有力的批判,完美的构图。

一桶猫

非常先锋的软科幻 大胆的布景、打光、配色以及超现实的设定不仅呈现一种诡异感 更从多处细节上讽刺官僚体制 这不比两个多小时的流浪地球更值得看

Sanders03

后现代先锋的实验元素中牵扯对现实“文山会海”的控诉,伴随着朴素的软科幻观念,对未来概念性的大胆设想。本土化对开会的压力引申到科幻观念,大量和《2001太空漫游》《闪灵》如出一辙的场景设计,师承库布里克的色调让简短的文本爆发出可怖的梦魇,与德国表现主义相辅相成的恐怖谷效应和静物特写炉火纯青的运用,淡化对白的推进,用复杂的构图构造抽象的束缚,如同《大都会》般楼体间的压迫,从意象和具象映出“说归说,开归开”的无奈。对“智能人”这一简单意象的无限想象,个体意识和人机对立的朴素探讨,虽在剧作上相对简陋,但仍展示了中国科幻那一抹强大的野心和潜力。

消亡之人

极简的场景、建筑、服装设计使得本片具有了足够的未来感。然而实在难称优秀或独特。 剧情简单到了幼稚的地步,可能小学生科幻作文就能写出来这样一个机器人替身故事。 对官僚主义、智能人权或者其他应该反映想反映的一切东西都不过是浅尝辄止罢了。 年代是原因但不该是借口,哪怕是我的舅舅这样一部非科幻的故事片,也在场景设计上远胜本片。 其实依然惊叹于本片作为一部国产科幻电影,带给我的新奇感。但又因为再次感受到我国电影工业的长期大幅落后而难过。科幻、冒险、恐怖、悬疑等主流商业片类型好似从来都没有发展起来过,如果商业片都少了这么多支柱,工业何谈发展呢?

快乐王子

足够有意思。科幻的外壳下是政治讽刺的底子,开会本身没有意义,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还是有那么多会要开,因为开会从来都不是要讨论些什么,而是展示权力,仅仅如此就足够让他们痴迷,所以赵局长深恶痛绝的开会也未尝不是他自己铸就的。剧情简单到像小学生科幻作文,但这一部主要还是好在视听的设计,高饱和的红与纯白撞色、规律运动的物件、立体几何的呈现、模糊音乐和音效界限的电子乐...这些元素使得电影极具现代性,也足够有趣。其中有一个梦境赵局长在荒原了跋涉,最后遇到了欣赏迪斯科的古人,这时这种错位感才被拉满,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国际流行文化的强烈割裂和错位,讽刺也不再仅仅对准了官僚,而是一种对文化本身的质疑和戏谑,感觉更妙了~ps.还很喜欢多扇玻璃门的设计,荒谬的同时滋生了恐惧

三色堇紫

黄建新导演长片首作,讨论人性弱点和人工智能的软科幻。鲜艳的色彩运用,魔幻的梦境宇宙,蕴含着暴力倾向的人体雕塑,拥有着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自我意识的矛盾和斗争,一个无线重复的闭环,满满的讽刺意味,荒诞而怪异,所有的可怖经历到了最后原来只是一场噩梦,可笑至极。

伊菲吉妮娅

或许是大陆影史软科幻的绝响了,表现主义与惊悚政治寓言,人工智能的危机意识,梦境段落太牛逼了,红蓝光运用也是先锋骚气的不行。

FranzCamus

这个可是属于中国的第一代新浪潮电影啊 充满了科技感与光怪陆离感 氛围也十分压迫 台词犀利泼辣 难以想象这是一部80年代的作品。可惜此时的黄建新早已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黄建新了。

#FIFF27#第4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短评

被女秘书的女王气质迷倒

7分钟前
  • 雷宝珠
  • 推荐

《流浪地球》出现的前30年中国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片超过了这部《错位》。然而《流浪地球》只赢在了特效以和中国观众30年来没有看到过好的国产科幻。

9分钟前
  • 西柯
  • 力荐

如果当年能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中国电影能厉害到什么地步不敢想象,可惜,中国电影人却选了一条更容易获奖的道路。

10分钟前
  • 骑单车的女饼干
  • 力荐

带炮进京惊动整台国家机器的黑色幽默后,在这个更极致化的后现代布景中(前现代的处境),是更超前的身份的焦虑,这恐怕只有80年代的保驾护航提供的优越空间才会造就如此“大跃进”似的构想。因为几乎从来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这样指明共产主义的意思就是科幻。『有在前的,将要在後。』这是说给黄建新的

15分钟前
  • 董肥樂
  • 力荐

说这是中国最好的科幻片,应该实至名归吧?!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A-】这片真的,放在大陆电影里实在是过于“错位”的存在。充斥着压迫感的构图,游离的雾气和超现实的布景,精妙的转场剪辑,以及放纵的色彩搭配。单就美术风格来讲,简直完美师承库布里克,哪怕现在,也没几部大陆电影能在这方面向其逼近。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人,幼稚而又伟大。

21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欧洲先锋派电影语言在国产片中的完美尝试。无论冷峻的节奏、现代感十足的布景及配色还是关于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都神似库布里克的《2001》。其中有穿插表现主义的梦境象征,还有结尾两人对峙的“港片式站位”都很难相信这是曾经大陆影片水准。导演最新的作品是《建党伟业》。他本人也“错位”了吗?

25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对官僚主义的批判、黄建新式科幻打光、现实和梦境的对比、机器人意识的觉醒,这部片子题材之大胆,思维之超前,三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中国科幻电影可以超越它。如果当时真的按这样的路子拍下去,哪还有好莱坞科幻片什么事啊。PS:机器人意识中一定没有植入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有了这三定律,又会怎样,智能人的意识觉醒或许是迟早的事情。

29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不是太认同一部分影迷吹捧八九十年代所谓开放的论调,的确这个时期的一部分电影光怪陆离,显得别具一格,但是总是怀念旧时代其实也显得很迂腐。黄建新自然是春秋笔法的高手,总是暗藏褒贬,这部电影利用一个脑洞将人与机器之间的错位和文山会海的官僚主义两个命题交叉探讨,在编剧层面还是挺考究的,视听展现方面也体现出不少独特的想象力,只是很多地方似乎过于赤裸裸,也过于追求一种形式感,反而显得不那么深刻了。而且豆瓣用户基于自身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更喜欢讽刺时政类的题材,更容易给出较好的评价吧。但我还是要承认这类片子是有点儿意思的,只是这部错位后面的发展其实几乎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太多的惊喜吧。

30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80年代神片,可惜XX转折断档了。很好奇黄建新从揶挪体制到后来的伟业系列是怎样的心路,为了不开会造个机器人,那时几部印象比较深的国产科幻这部算技术很好的了,比黑炮糙些但更先锋和独特,看片尾演职员的特效摄影应该有很多幕后故事期待回顾展讲讲吧,有几段镜头很牛,刘子枫分饰两角显实力。资料馆。

33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2019192 天山。人性到底有多复杂呢?做局长的他是官僚体制内的身不由己者,而在与智能人的关系中他即化身独裁者。

35分钟前
  • NeonBible
  • 还行

拍出《错位/黑炮/背靠背》是黄建新的“知”。去拍《建国/建党伟业》是黄建新的“行”。黄建新不但没有错位,而且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希望黄建新早日当上广电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37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赵书信:“人的生命有限,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机器人:“诶,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干嘛。”赵书信:“你不理解,不想干的事情我当然可以不干,可是这么一来,想干的事儿我也就干不成了。 ”

42分钟前
  • 江寒园
  • 推荐

黄建新同志如今真是错位了

44分钟前
  • 塔奇克马娜
  • 推荐

八十年代的妇联大会上女干部能吞云吐雾 二十一世纪日常生活中男艺人不能当众吸烟 别锤 没有半点女性不能抽烟的意思 对比阐述一下事实 真印证了片里说的 “你们人类真怪,给自己立了很多条文,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49分钟前
  • 盛kerr
  • 力荐

早期关于人工智能 梦境的经典科幻之作。暗含各种政治嘲讽,原来80年代才是中国电影的春天!

54分钟前
  • Alec
  • 推荐

做个机器人每天帮开会,果然很中国式科幻……本片可看作是《黑炮事件》的延续篇,刘子枫主演的角色还是叫赵书信,色彩方面对红色和白色的实验性使用依然很先锋

58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三十年前的软科幻,欧气十足(字面意义上的),简直怀疑黄建新本人就造了个开会机器人,然后现在已经被该机器人杀了埋了取而代之了

60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可以说是没什么科幻精神的科幻片了,更多是社会讽刺寓言或小品,所以用不着拿机器人三定律之类的基础科幻法则去追究它。对开会的讽刺可真强,现在可不敢这么拍了。当代艺术的那种时代美感在这个片子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构图、色彩、空间感都看得出精心的设计,尤其是走廊上层层的门非常有意思,太喜欢了,非常大胆。节奏一般,叙事不抓人,台词有点尬,不过放那个时代还成。同样是分身梗,成为对社会的极好讽刺,特效很棒,虽然大部分两人同框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分隔物,但是做得也算是从视觉上无缝衔接了,这种电影魔术式的东西放现在看都非常有趣。

1小时前
  • U 兔
  • 推荐

微醺之中看黄建新《错位》(1986),几乎和《黑炮事件》同等先锋能量再次深感很多导演从80、90年代以来,一开始很会拍电影,不迎合别人,到00年代不会拍电影,开始试着迎合与改变,最后不会拍电影,坠入到重复和失语的窠臼,一片悲凉,这些人是宁瀛、黄建新、王小帅、张元……是什么变了,要写悼词么?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