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的紫放纵着一片绮丽的诱惑,只是浪漫的背后却是等待的矜持底色。[Ladies in Lavender]开宗明义了“等待爱情”的状态,只是主角不是芳龄二八的怀春少女,而是踽踽独行的花甲老妇。把它译作《等爱的女孩》不难理解,只是用定语替换掉主语,强调属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它的独特性。
等待爱情,等待未来,等待奇迹,等待所谓命运的降临,好似在未知中拼命抓住一根充满可能性的稻草,所有的热望从此将获得圆满。我们在时间长廊中等待,却一次次得到幻灭的答案。你以为隧道的尽头总会有光亮,但料不到这也会是无底的深渊,因为你发现,昨天和前天没有区别,今天又和昨天没有变化,而明天依旧处于这种静止的循环。转角遇到爱,只是说出了事物一半,爱情的萌发是偶然而不经意的,但你或许根本遇不上所谓的转角。
相较于男人,女人在感情中更多处于等待的位置,“被动”成了女性在这场博弈中的标签。等待,赐予人无限的幻想,但岁月最终会磨损掉这份期盼。不过,从未拥有过,也就无所谓失去。就像电影里这对相依为命的老姐妹Janet和Ursula,一个年轻时丈夫死于前线,一个是从未嫁娶的老小姐。两个人居于康沃尔寂静美丽的一隅,她们所等待的只是时光的滴答流逝。
一切随着她们救助起的落水少年Andrea而改变,他昏睡在床上,光洁白净的皮肤犹如水仙花舒展开的花瓣,蓦然间让Ursula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情感,与其说母性的自然流露,不如说是少女式的一见钟情,原来40年前等待的那个人,现在她依旧爱恋着。命运最捉弄人的就是玩起时间差,你等待的迟迟不出现,可终于到来了却成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她努力地收敛着自己的情意,然而举止又掩饰不住渴求和无措。Ursula会在他的餐盘上放上一朵温柔小花,她会为了教他英语在房间的每一处贴上单词,最后指着胸口的“Ursula”让少年记下自己的名字,她会因为姐姐的一点威严,觉得在他面前丢脸而恼羞成怒。那么可笑,那么天真,那么固执,可又是那么直捣心底。很少有女演员,年届七旬依然能像Judi Dench表现出凌厉而充满热望的眼神。谁又能说,这样不可思议的情感没有在我们身上发生过。因为念头是可以控制的,但情感不能,爱一个人就像是倾泻的洪流,任凭时间或距离的大坝,都无法阻拦它的猛烈撞击。可现实中,已是垂暮之年的她,只能以梦中的年轻幻影与他欢愉。
妹妹的急切与姐姐的不动声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Janet就像Maggie Smith以往角色那般冷静从容,她从开始就明白妹妹对男孩的情感,但始终没有点破她的小小心思。有时你喜欢的那个人出现,已是对你多年等待的某种回报。她明白,不可能有结果的单恋倘若能带给人一些虚妄的幸福感,那也是好的,插手的结局必定会弄得两败俱伤。甚至就连她自己,也和妹妹沉浸在年轻人带来的愉悦活力中。
两位老奶奶的交锋不禁令人莞尔,而处在中间的Andrea依旧是个少不更事的单纯男孩。两位老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成为他失忆之后仅剩的“亲人”。他会去野外采两把花送给姐妹俩,也会在海滩漫步后轻轻地把头枕在Ursula膝上,对他来说,两个老人是身处异地的温暖依靠,他永远猜不到Ursula深藏的秘密,只会安慰她说“对不起”。而孩子终将长大,会离她们而去,即使他的提琴天赋不被发现,哪怕他恢复不了曾经的半点回忆,因为遥望大西洋的他依旧有着美利坚的梦想。女画家Olga的出现则是Andrea离开的催化剂,她的到来在两位老人看来是一种侵入,往日稳固的三人关系由此变得摇摆不定起来,女人的天性是敏感的,Olga也早已嗅到老人的不安感,只有男孩懵然无知地等待命运的安排。
Andrea的离开是突然的,仓促得来不及和老人说句道别。谁都清楚Ursula的失落,此时似乎只有蜷缩在他躺过的床上,在能感知他存在过的气息。最无奈的是你曾经执迷不悟地渴望它,而现在你还是义无反顾地想抓住它,哪怕这注定不属于你。
等到她们得知他的消息,他已经是乐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他音乐会举办的当天,老人把村里老少都邀请到家中听广播,而Ursula和Janet则特地赶到伦敦欣赏他的演出。随琴声悠扬流转的,是一段段翻飞的回忆。
演出结束,姐妹来到后来向Andrea祝贺,他喜出望外地迎接她们,可没说上几句他又被别人包围。这一回,决绝地说“走吧”的却是Ursula。
他再无法回到她们的世界,一如斜阳只送平波远。
那个熠熠发光的身影,只能闪现在曾经激荡而惆怅的回忆中。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容如何让你遇见我
《一棵开花的树》
如夏日的晚风,轻轻柔柔,吹过,美好便驻足过。
爱的苏醒,不分时间地点,她只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来到你面前,冲你微微一笑,如清风,如明月,之后拂袖而去。
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不一定遇到爱情,有些人,可能在行将就土之际突然遇到爱情。就像厄休拉在70多岁的年龄,遇到了20对岁的安德拉。在救治安德拉的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对这位少年的感情,她惊恐、矛盾、不安,在情绪的纠缠中,如刚绽放的小女孩一样,对喜欢之人的爱,胆怯又热烈。她教他英文、她在他床前静坐为他织毛袜,她给他吃饭;他喜欢小提琴,她边叫村上会拉小提琴的人给他拉小提琴,她给他买新衣服,托人带他去村上的舞会,她吃醋于年轻漂亮的女邻居。
无论是女孩,还是女人,只要遇到爱,女人永远都是女孩,永远心存美好。
最后,安德拉去了纽约,成了一名著名的音乐家。但这是两个姐妹的成全,让安德拉的才能被女邻居发现。
你安好,我悄然退出。我想这就是美好爱情的所在,在影片的最后,在舞会上,安德拉被很多人召唤,很多社会要人要见安德拉,安德拉被一个人拉着去见社会要人,姐姐抬手要叫安德拉时,妹妹按下了姐姐的手,离开舞会。爱,不一定是得到,而是成全。
之后,我们不再遇见,各自安好。
女画家很有魅力,即使内在粗鲁傲慢,但她能给安德鲁创造更多的价值,安德鲁选择了跟她走。
厄休拉心思单纯有趣,对安德鲁有救命之恩,可是不能继续给安德鲁价值,所以安德鲁离开了。
安德鲁的走带给厄休拉的伤害是巨大的。最终厄休拉的释然,更是基于她对世事的洞察。
安德鲁会知恩图报吗?影片结尾含蓄的给出了答案。他并没有邀请老人来伦敦。也没预料到能再次见面。即使见了面,互相又能说什么?Nothing
不禁引起人联想,择偶的等价原则:一段关系持续下去,是基于双方价值的对等,绝不仅仅基于你对对方的付出和努力。价值不对等,付出再多,也被抛诸脑后,就像安德鲁对厄休拉的态度。
住在海边小渔村的老姐妹俩,Ursulla( Judi Dench)和Janett(Maggie Smith)某天在海滩上救起了一位被潮水冲上岸的青年。她们为他请医生,替他刮胡子,在他醒来之后,听着一口波兰腔的德语教他英文. 他说自己叫Andrea,Ursulla看着这个青年的目光越来越温柔,她骂自己愚蠢,一边却又请来村子里会拉小提琴的人来表演给他欢欣。也就是这次,所有人发觉了这位波兰青年的小提琴天才。
Andrea记不起自己的过去,却记得他要到美国去,开展新生。他对两位老妇充满感激,会摘野花回来一人一束的献上,会陪Ursulla去海边散步,把脑袋乖巧的靠在老人的膝盖上。只是,Ursulla的眼神,分明不是长辈对小辈的疼爱。她梦到年轻的自己与Andrea拥抱,在草地上欢笑。
下午茶时间,Andrea在园子里为两位老妇演奏令仆人也动容的小提琴。身后是无际大海,琴声扬起,他的微笑让所有人迷醉。
两位老人悄悄为他去镇上定做西服,差不多用光了两人的共用帐户上的一点钱,里里外外从背心到领带购置一新。Andrea穿着一身英式风格的西服蹦蹦跳跳下楼,出门,看得两位老人满心欢喜。
然而谁都知道这个故事通向哪里。镇上来了位年轻貌美通晓德语的女画家Olga,老姐妹对她充满敌意。Olga写信过来提出要将Andrea带向伦敦,去著名的剧院和音乐家麾下学习表演。两位老人将此信丢进了火炉。然而,Andrea终于还是亲自从Olga嘴中得知,他激动的跑回去大发一顿脾气。 Ursulla掩面哭泣而去。当两人在户外相遇,只能互道没有什么分量的sorry。
Andrea终于还是跟着Olga不辞而别,去了伦敦。晚餐桌上还放着等他回来的烤鸡。从电话里得知消息后,Ursulla痛哭失声。
生活回复了从前的平静规律,却又似乎哪里多了些不同。一日邮差送来伦敦的包裹,Andrea诚挚的道歉,告诉她们自己首场音乐会的日期,同时寄上了Olga画的他的素描。Ursulla 沉静的将画挂上当初收治他的那个房间的墙壁,悄然关上了房门。
演出那天,全村的人都穿上正式的衣服到姐妹家中收听无线电。远在伦敦的Andrea则穿着笔挺的燕尾服,雪白的领结,从舞台后光芒四射的走出来,对着台下微笑鞠躬,开始了演奏。
而Ursulla和Janett,华服盛装,手握手的端坐席下,看这位年轻人的演奏。Ursulla泪眼婆娑的在音乐声中回忆起了那曾经的点滴。
演出当然是大获成功。Andrea最后挥扬琴弓之后那一个至在必得的潇洒笑容,证明了这一切。姐妹俩去后台向Andrea道贺,小提琴家非常惊喜她们的到来。但欲言又止的片刻,新星小提琴家已被那些高雅的音乐圈中人围住,谈笑,互相介绍。
Ursulla与Janett平静的悄然转身离开,消失在了剧院大门后。
这是部温馨刻画着奇怪爱情的小品。满头白发却依然会爱上年轻男人的老处女,只有Judi Dench才能把握好角色的分寸。她总是强势的,她的所有角色,所以我相信她本人也是这样的强势,比如在Mrs. Henderson presents中那股“谁也不许抢我戏分”的霸王劲,所以她也可以在对镜梳白发时,任性的放纵自己不顾年龄的爱怜。对于Judi Dench, 和她一个个流光异彩的角色,我总是敬畏多于喜欢。或者可以说,她的霸王气和统治欲十足的出演令人难以接近。
Maggie Smith就不同。她是那种让人满心满怀喜爱着的老太太,不愠不火恰到好处,精致而隽永,但表演带来的强烈冲击力却总在电影结束后长久的留在人们心中。哪怕是高斯福庄园里那么一个爱慕虚荣冷酷无情的落魄老贵族,也能让人拍着手来喜欢赞叹。所以这次的老姐姐,寡妇Janett要更为出彩。床头摆着一战时阵亡的丈夫Peter的相框,妹妹的一腔情意,她都默默看在眼里。是她勇敢的将海滩上的男人翻过身来检查,是她想到用积蓄的钱给Andrea做一身新衣,是她用德语努力的进行着沟通,是她将年轻女人的信果断扔进了火炉。可是,面对妹妹无法抑制的感情,她默默的退到一旁,劝阻安慰开导都无用之后,她只能提供同样老去的肩膀供Ursulla绝望的痛哭一场。
Daniel 出演Andrea,实则是个很悲惨的决定。在两位老戏骨之下,除了德国式明朗的美色,他几乎没有发挥空间。传说专门为此片学习了小提亲,所以片中所有小提琴演奏的场面里,看到他面色总有些痛苦,大约总是真的。然而,还是不能抗拒的,比如说是清脆的德语,比如日尔曼式干净的笑容,挺直的身体,比如波兰式空旷的沉默,天真的双眸。
原声的演奏,出自红色小提琴的演奏者,因此被各方高度赞扬。自己也是先听了靠近一个月的小提琴原声才看到影像,确实很美。跟故事一样悠扬淡泊。
所以,当你心爱的那个人,果真迟到了50年才出现在面前,怎么办?
演员阵容强大。70岁老头子爱上20岁少女司空见惯,大概还会赞扬他热情不减;为毛性别相个反就有争议呢?
Judi Dench俯身拾起安德烈头发的那一刻很悲伤。突然很羡慕这么相依为命的两姐妹,并不富裕的小镇,平静享受迟暮。一直觉得小提琴是要放到特定场景中才好听的乐器。。 Ps. Mao 07-08的SP音乐
德意志小甜心和两位英国世纪玫瑰的故事,哈哈哈哈
陈胖的1874都可以给这个电影配乐了。
我推荐过无数遍了。也是我最喜欢的几部片子之一。很多人对于爱情电影的经典是《泰坦尼克号》。而我是它。你也许很不习惯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女人在那里装嫩,少女怀春。但是,你却无法否认她的情感的美丽。也许就是在这年龄上的接近生命的末端。才使得她的选择越发闪烁出月光一般美好的光辉。
「We're learning English. → He may be, Ursula. You are making holes in the furniture.」「Let‘s go, Janet.」
少年,你趁着这春梦了无痕怎么就无法抹去心底涟漪?少年,我将发丝散在风中从此与你诀别。绝美深情的音乐,只敢在梦境里泄露的心事,君生我已老,住在心里永远的女孩。
等爱的女孩,没错,我能理解。像淡淡的温柔的风,当风把手心的发丝吹散那一刻真伤感。。太好了这片!
大家都说好感人,迟暮老年爱上年轻人,是对青春的渴慕,如何如何,我想说,趁年轻赶紧恋爱去吧,不要老了空余恨····
迟暮之年的老人对突然闯进自己生活的年轻男子的纯洁如初恋的爱情……美好而又悲伤,细节刻画得非常好。
朱迪丹奇和玛吉史密斯出现在同一张演员表里,还需要多说什么?
3星半。名字取的太。。。但故事很温柔又忧伤,就像小提琴曲一般。两姐妹的演技实在细腻
爱情如她捡起男人剪落的发丝,无望却深沉。如果还可以再年轻,她会选择把握这段感情;但现实已老,她做的将是挂起男人的画像,淡淡沉浸在靡靡琴音中
当一个老人爱上你,当她决定用最后的热量来燃烧这一次。那是对青春的渴慕,对生命的留恋。它将比别的爱更为安静,深沉,激烈,无望。所以你要额外珍惜。不必怜悯,只当尊重且敬畏,这份对于生的热爱。
片中男主角跟哪位女画家调情的那一段实在是太精了,还有就是小提请音乐很棒,突然之间感觉小提琴真的很好听
副校长和飞行课。| 控制不了感情的人最可怕了。| Olga就是个妖精。会画画怎么了。| 对于明显不会有结果的各种事淡定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 上次看朱迪·丹奇的片是[皇家赌场],然后突然就在看她对着丹尼尔·布鲁赫大发花痴
中译名很烂,有点毛骨悚然。丹尼尔·布鲁赫长一张小正太脸就必须常演被老女人喜欢上的可怜银么?
前一阵去出差时在飞机上看到了就很想看,但因为没来得及,就想着留着返程看,结果返程没电视,回家也没找到资源,昨天居然意外在中央六看到了。真的很好看!为什么大家都说片名很诡异呢?我觉得只有翻译成女孩才精确。满头白发时还能为小男孩怦然心动,偷偷藏起一绺头发再偷偷失恋,这是我的理想的七八十岁的生活哈哈哈。
小而精的片子,Judi Dench的演技真是太细腻了!初恋一样的感情纯洁美好,一点也不猥琐,和片子里喜欢上年轻姑娘的老头对比鲜明:后者充满了十分intrusive的欲望。我全程和两位老太太的感情同步,连对张牙舞爪的俄罗斯姑娘也非常一致地一看到就讨厌(我和小伙伴都觉得这个俄罗斯姑娘特别有美国感,个性很“大”,聒噪,四肢好像收不住)。两姐妹从表演到服化设计都很到位;两个年轻人除了亮闪闪的符号感之外并没有什么看头;而其他角色都很饱满,包括老医生和女仆,他们的行为都有理可依;其他配角也出彩,比如裁缝。特别喜欢结尾,点到即止,孤傲的脚步声余音绕梁。(另外,这个中译名真是煞风景,并且完全不符合片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