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阿氏黑色电影
好久以前写的。。。现在想起来,这个电影其实应该算他的及格线吧。。。据说今年的也是。。。
黑色电影(film noir)最辉煌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阿莫多瓦的辉煌年代倒还处于进行时。在《论尽我阿妈》和《对她说》之后,这个奇思妙想如同头发一般爆炸的西班牙人,已经摆脱B级片导演的身份,俨然可以被称作“阿大师”。当这个“阿大师”决心要拍一部黑色电影时,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看看《不良教育》就可以知道了。
有了黑色电影这个前提,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可以排除掉种种诸如“自传电影”、“控诉教会”、“微言大义”、“映照历史”等等可能会把观看引入歧途的标签,这些对于阿大师来说,都不是重要的,在他的访谈里,他说,最终的目的是要拍一部film noir,“至少在我看来是film noir”。
情节一如既往的体现着阿莫多瓦对奇情诡异的迷恋,恩怨情仇,爱恨交加。突然出现在导演恩里克办公室里的清秀男子,号称是他的童年好友伊格那修,还带来叫做《访客》的剧本一部。这个访客唤起恩里克对童年初恋的回忆,剧本也给了这个灵感雍塞的人以新的灵感。不过这个访客也开启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迷宫之门,悬念如俄罗斯套盒人偶一样层层叠叠。在这个迷宫里,有童年的创伤,第一次用童贞来为初恋爱人做出牺牲的真爱;有黑色法衣下隐讳的欲望,道貌岸然的欺骗和背叛;还有这个让恩里克起疑的访客的真实身份,这个把自己叫做“天使”(Angel)的清秀男人的野心;自然还有恩里克自己对过去和现在的追寻。
这许多年下来,阿莫多瓦讲故事的手段已臻化境,一个几乎已经要被人玩到滥俗的“戏中戏”到他的手里,就焕发出新光彩来。跟着他一路看下来,总有层出不穷的意外,但又都丝丝入扣。甚至到了影片的最后,还要给出一个几乎在他的影片里最为黑暗的结局,那些为欲望犯下罪行的人无法摆脱自己背负的命运,只能在无间道里往来挣扎。一改让阿氏死忠fans诟病的温情过度,只把真爱和美好人性留给童年的短暂时光,当他们都变成大人,就纷纷堕入罪恶的地狱,甚至连恩里克也不能算百分之百的好人。果然十分黑色。
既然是黑色电影,充满诱惑的蛇蝎女子(female fatal)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不过阿莫多瓦果真不愧是最最怜香惜玉,维护女性完美的导演,连这个黑色电影里的传统角色也不肯让女性担当,而是把重任交到了加西亚-柏纳尔扮演的“天使”身上。当他身穿让人想起早年间《基卡》的衣服做女装打扮,款步在台上唱起一曲西班牙电影女神萨拉•芒提尔的《也许,也许,也许》,那种天真的风骚,无人能比,无人能敌。但忽而他又变成笑容阳光的英俊少年,对他周围那些同志一样有致命吸引力。这种性别和身份的翻转腾挪,古怪诡异却引人入胜。
甚至连主题音乐,也是一派黑色电影的风格,阿莫多瓦的御用配乐阿尔伯托•伊格莱西亚斯不时用弦乐织出让人紧张的旋律,让人不时想起希区柯克这个名字。男童的歌声也并不能缓解黑色的气氛,剔透的歌声总是伴随着欲望的纠缠,现出创伤之无辜与疼痛。维瓦尔蒂的《信经》圣咏响起的时候,更让人感到初恋之美好,与分离之痛楚。间或出现的萨拉•芒提尔吐气如兰的歌声,总由变性人或者男人唱出,说不出是活色生香,还是怪诞诡谲。委实不能不敬佩阿氏电影与音乐之间烘云托月,天衣无缝的关系。
这样对过往类型的演绎,倒也让人看出阿氏对电影本身的迷恋。在这部阿氏黑色电影里,也有诸多对于迷恋电影的桥段,且不说两个孩子互相爱抚时,大银幕上美丽绝伦的萨拉,河岸边,童声唱起的《蒂凡内早餐》主题歌,后面的超8摄影机也是电影青年们入门时必备的圣物。
2 ) 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电影《不良教育》的思考
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
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身上深深地体会到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之深远。在接触家庭治疗以后,就更加震撼于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
可以说对人影响最大的东西是一个三角形:生(生命的意义),死(死亡的恐惧),家庭(应对模式)。
家庭的影响毋庸置疑地会贯穿我们的一生,或者说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都在用各种形式来展现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整个童年,在生命最初的时候,最适合形成对这世界第一印象的时候,我们对生活,对人性,对这个自己生存的环境的定位都是在童年时期得以形成,是的,这个印象的形成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有些时候,我们甚至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去除那个阶段对我们的影响,直至生命的终结。
电影里的两个主人公Enrique和Ignacio在一个教会学校长大,导演没有交代为什么他们要离开自己的父母而在那里生活,但可以想见这背后一定是有合理的原因。
在没有父母营造的安全的环境下,孩子们试图学会自己独立生活。然而他们的生活里总要有一个权威,这个人的社会身份是神父,也是语文老师,然而对于童年的孩子来说,这个人也代表着精神、世界和爱。
Enrique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同性恋倾向,很明显他的同性恋是天生的。某个晚上这对少年一起看过电影后,青涩但是真诚地互表爱意,那一刻充满了人和人之间流动着的美好情感。然而很快这美好就被闯进来的神父撕裂,他侵犯了Ignacio,Ignacio默默地承受了那摧毁他整个安全感和存在感的疼痛,因为他天真地希望这可以换来与Enrique共守的甜蜜时光。
然而神父却欺骗了他,Enrique还是被送走了。
Ignacio的这段经历,充满着欺骗、背叛、撕裂、屈辱、幻灭和恐惧,电影用一分为二的被撕裂的人来表达那深击灵魂的痛苦。
童年的时候我们太幼小,会认为成年人的命令就是一切,会以为如果违抗命令就可能导致“无法生存”。任何来自外界的侵害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并且还可能认为那是自己应该承受的,为自己不能承受得很好而感到罪恶感。
任何的侵害都会激发起我们强烈的巨大的情绪反应,但这情绪反应往往没办法被很好地认可和接纳,更没有机会被及时地宣泄,一般都是被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在淬不及防的时候用其他形式来间接地表达。
于是有的人可能会难以主宰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地大吵大嚷,并且情绪的触点非常低,只要别人一个眼神就能引发他强烈的情绪反应;
有的人采取身体的自残,因为心理和精神上实在太痛苦,痛苦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只好用让身体疼痛的方式转移,身体的疼痛相比心理疼痛,会比较容易承受一些;
有的人发展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用歇斯底里的情绪,频繁的自杀威胁来获取注意力,以驱赶“我没有价值”的恐惧;
还有些人,会发展为自闭症或广场恐怖症,害怕与人接触,难以信任别人,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形式。
电影里的Ignacio选择吸毒和整形的方式任意糟践自己的身体以转移痛苦的体验,同时他选择对自己的家人闭锁自己的感情以避免再受伤害,哪怕是面对那么慈爱的母亲。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用写作的方式来为自己疗伤,就像拍摄这部电影其实对导演阿莫多瓦所具有的意义一样。
文字、音乐、绘画、电影、舞蹈等等艺术形式,都对人有很大的疗伤作用。我们的情绪和感受其实都只是一些意象,这些意象是无形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然而正是因为它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才会有弥漫性的无法解释的深刻的情绪体验,然而当我们选择用逻辑性的语言把它说出来,就等于在将这一团烟雾般的弥漫性的感觉理性地解读,梳理,体验和面对,这是个翻译的过程,翻译是需要集中的,集中感受,集中精神,集中力量,集中经验,集中记忆,这个集中的过程本身就有很深的疗癒作用——这也正是心理咨询之所以有效果的其中一个原理。
联想到佛洛依德说的“艺术创造是人们将多余的性能量抒发”,这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你是不是我的那杯茶?
无论是在生活体验里,还是在咨询工作里,我越来越发现人和人之间有着一个看不见的磁场。一旦你走近,都能深刻地体会到那包裹别人身体的磁场,并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判断面前的这个人是否有吸引我的东西——在爱情面前,尤其如此。
有人将这个磁场解释为一见钟情的基本要素,然而我觉得一见钟情其实更多的是爱上自己想象的感觉,或者更确切说是爱上自己的幻象,而非真实的那个人。
这里说到的磁场,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空间和精神层面的感觉,然而感觉这个东西,是最没有办法用逻辑性的语言和文字来传达的。
人和人之间是有磁场在互动的,我想心理咨询之所以那么强调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也和这个磁场的震动有着很直接的关系——用咨询师这个成长得相对较完善的人的磁场,持续不断地和来访者的磁场进行接触,温暖,滋润,包容,校正,然后在某一个时刻,让来访者可以有力量运用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展现自己的智慧,去成长。
电影里有一段Enrique和Juan在游泳池的对手戏,说的就是这个磁场。
Enrique正在泳池里畅泳,Juan站在泳池脱衣服,他脱掉上衣,脱掉牛仔裤露出白色的内裤,忽然他抬头看到在泳池里露出个脑袋正看着自己的Enrique。大概一秒钟的停顿后他决定不要裸体下水——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到其实Juan从来不是同性恋,他之所以选择与神父、Enrique发生身体接触,只是因为那样做可以满足他的物质欲望。所以后来当看到他在Enrique身下那痛苦的表情,我深深地同情并理解他的痛苦,进而让我想到那些从事着可以获得高薪但自己却非常讨厌那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的人,他们的选择和juan何其相似。
我不知道人们是否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对于生命来说,究竟过程带给你的幸福感更持久,还是那结果?
Enrique从泳池里出来。他自然地光着身体走向那红艳艳的椅子,用浴巾包裹身体。
两个人开始对话。
对话中的Enrique很伤感,Juan却依然在争取他想要的那个角色,全然没有感觉到任何异样。
那一刻我几乎能听到Enrique心底的声音:你,Ignacio,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那个有着天籁般歌声的纯真少年呢?那双明净如湖水的眼神呢?那有着几分抑郁的纯粹的心灵呢?
然而这个时候,Enrique和我,都不知道原来这根本不是Ignacio,真正Ignacio的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
Enrique第一次见到Juan就敏感地嗅到一些异样不同于Ignacio的东西,是的,他的感觉没有错,能让他找到相通感的,不是像juan那样关注外界,索求物质,必要时可以用身体换取任何物质渴望的人。
关于艺术家
谁会喜欢那些艳丽的色彩?问出这句话,我的脑海里跳出一个名字:梵高。我相信如果作家路遥也画画的话,他也会选择类似的色彩,跳跃的,高明度高饱和度的,对比强烈的。
电影一开始我就被那跳跃的色彩震慑住了,鲜红色的窗帘,米黄色的墙壁,橙色和明黄色的衣服,唔,很少见这样对比强烈的用色出现在电影语言里。
我想,那是可以赶走阴霾的颜色,我想,心灵陷于黑暗但却在不懈地追求光明的人会极度钟情于它。
不久就知道了这个导演是一位同性恋者,我深深地感受到电影里的Ignacio和Enrique都是他的化身,那些性幻想,那些悲伤,人物带出来的深深的失落感,还有Enrique的茫然和无力,都贯穿始终。
记得多年前见过一句话:“你才是艺术家,你们全家都是艺术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艺术家”成了贬义词,似乎想到艺术家,就想到邋遢、做作、假文艺、包装等让人有不好联想的词汇。
不久前演员贾宏声的突然离去,让人们起了一阵的唏嘘,我无意间在一个记者的博客上看到他描述几年前与贾宏声的一次见面。原文已无从查起,但还记得他用的几个词“茫然”“孩子般无助”“孤独”。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本原一样的东西。
而那些天生的艺术家,生来就是为了要体验孤独感和痛苦感的。或者可以说那如影随形无法摆脱的孤独感和痛苦感正是激发他们创造力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家们要做的并不是去摆脱那孤独和痛苦,而是要学会如何与孤独和痛苦相处,把它们视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伙伴,甚至是造就自己才华的知己。
把那孤独和痛苦转化为艺术作品,在转化和创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存在感,哀悼已消逝的东西,在投入那过程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灵魂和生命的意义。
认识自己,是个很漫长的过程,然而接纳自己更是一生都要做的功课。
我们的一生都是个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的过程,也许,一直到生命终结,我们也依然没有能够完成这个功课,但是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朝着那个方向行进,至于能行进多少,能行进到什么样的深度,就看机缘了。
3 ) 自传体
自传体
每份自传都有两个人物,理想中的堂吉柯德和现实中的桑丘.
大部分人是分不清楚这个道理觉得,或者是即使明白了到实际中也是说一套做一套.典型的代表是飘中的斯佳丽,白瑞德和艾斯礼你究竟选谁,到了最后才发现一直做了个屡战屡败,愈败愈永的堂吉柯德,艾斯礼只是儿时梦想,白瑞德才应是桑丘相伴终生之人.连欲望城市那几个女人,最后不还都是脚踏实地了么, 老了才发现玩不起这个游戏.
还能说什么呢,我提刚才的自传问题,其实是想说我上上个礼拜看的DVD,阿尔莫多瓦的半自传片子,La mala education,不良教育.不要拿这片子揣测导演,那是不道德的.
首先,感谢盗亦有盗的盗版商.
其次,感谢说故事高手阿尔莫多瓦.
上一次我看他的片子是久远的<高跟鞋>这一部的不良教育,其实我是想找点温馨感人甜蜜的,但不小心又误入阿导演的迷宫中.对于某些导演有种DVD购买惯性.
说上面的堂吉柯德和桑丘,阿导演堂吉柯德似的为自己立传,他用不同的自己讲一个不变的故事,变装皇后在这些片子里闪阿闪,背后挖掘出来的深意,却是桑丘的气度.
阿导演以毛球式的方式将故事迷惑人,一个乱糟糟的毛球,可以找出无数根线头突起,要解开他不能动用剪刀,耐心放轻松,跟着导演走就是找到组织了,一层层先求能最终分成一条主线,即使上面有分杈存在,这些东西足够织一件毛衣.其他导演来织个平庸的家常毛衣,阿导演,解开线团,采取不闻不问状态,当你把他片子都看完,才发现里层深意,这一部的形状是个袖子,那一部是个领子,后背上又生生的长了对飞不起来的肉翅.
看这片子,我有点心有不甘,迷团开了,但心想最好还是象"著名导演"王家卫一样把自己隐藏的深意连自己都感觉不到才好.
结尾还是要点题,剧情多说无益.堂吉柯德和桑丘都是种生活态度.
4 ) 我想我成功了”——有关西班牙同志电影《不良教育 La mala educación》
从没有一部同志影片让我在看完之后如此久久思索,不忍关掉视频,而是重新看过,领略影片一段段细节之美,构思的精巧,蒙太奇衔接的似乱而不乱。其实,在一开始看片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它应该是一部多优秀的影片,直到我在云里雾里看完,对照着别人的评论思索后才决定将其重新回味。第二遍,应不是第一遍的匆忙和追求情节的完整展现;第二遍,应是对Enrique,Ignacio,Juan和神父四人各自命运的思考,对剧本里Zahana和现实中Ignacio的比较,以及很多很多想说却总是不知从何说起的美感,也许这个结局并不是我想要的,但那又有什么呢?生命本无常,何况总还有纯净的爱情在那里,无论辩解什么都无法掩饰那块最美的伤口。
我想我需要把剧情理清,这样有助于我更好的阐释自己对电影的理解。
教会学校:围绕已有同性情愫产生的Enrique,Ignacio和同性恋兼恋童癖神父的故事展开。神父非常欣赏Ignacio的如夜莺般可以直通天籁的歌声,在欣赏的同时,对Ignacio也抱有同性间的好感。Enrique,Ignacio是教会学校的学生,因互相恋慕而产生感情,但这种甜蜜朦胧的恋情并未持续多久,一天夜里,神父发现他的两个学生Enrique,Ignacio都不在各自的床上,并在厕所的同一间内蜷缩在一起,神父不打算对Ignacio作任何惩戒,而且答应Ignacio只要肯为他做任何事就可以同样宽恕Enrique。然而卑鄙的神父却以Enrique为诱饵私自占有了Ignacio,并且没有宽恕Enrique,而将其赶出了教会学校。恋人劳燕分飞,这也是Enrique,Ignacio分离的开始,从此两人开始了各自的生活,直到一次命运的相交才展开多年来的秘密。
电影工作室:Enrique在教会学校之后便成为了一位独立制作的导演,事业有成。有一天,他和助手Martin在工作室里讨论电影素材的时候,一个自称是Ignacio的年轻人找上门来,Martin原以为是普通的经纪人或是媒体来邀约或采访,欲将其打发走。而年轻人称他已经看到了坐在里屋的Enrique并坚持要见他。当Enrique站起身见到Ignacio时,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16年过去了,竟然还能遇见Ignacio。但眼前的Ignacio已经不是原来教会学校纯洁的Ignacio了,他须发浓密,侃侃而谈,并且已经改名Angel。他将自己的作品《旅行者》交给导演Enrique,并希望以自己演员的身份出演剧本中的男主角——Zahana。Zahana的原型就是Ignacio本人,在教会学校的那一段是按照实际发生过的事实叙写,而之后的生活则是作者自己构想的。但实际上在这以前,Ignacio就已死去,并留下他的遗作。Enrique去过他的家里调查过,确认Ignacio的确已死。然而眼前的这个改名的Ignacio又是谁呢?Enrique并没有马上揭穿。
剧本《旅行者》:剧本中的Zahara在教会学校由于受到了神父的侵犯,使他不再相信上帝,失去了爱情和信仰的Zahara很快堕落,他在夜店勾引男人骗取财物,吸毒,异装癖,生活堕落梦想自己变为女人。在一次表演后他勾引了Enrique,由于很多年未见,他并不知道躺在床上跟他做爱的就是自己多年前的恋人,也直到他翻开Enrique的皮包看到了身份证之后才知道那是自己曾经的真爱。他早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与酒精中不醒人事的Enrique发生了关系。原本Zahara一直都干这种勾当,把男人骗到手之后趁其昏睡中偷完钱溜之大吉,但Zahara这次不但没有偷钱,甚至还因Enrique身上钱不多而多给了他钱,他写了一封信给Enrique,讲述自己的身份并在信上留下吻,静静的放在Enrique枕边。
Zahara之前被神父侵犯过,为了钱他找到神父,向他勒索钱。如果神父不给他这笔钱,他就会写文章到出版社弄臭他的名声。神父当然不想自己身败名列,他和同伙图谋将Zahara杀害。然而这仅仅是作者构想出来的剧情,实际生活中的Zahara又是怎么死的呢?
堕落在夜店里勾引男人的异装癖——Zahara,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描写,他失去了信仰和爱情。神情多了世故和倨傲,却依然真实。
Ignacio之死:不错,Ignacio正像自己描写的一样,他堕落在法律边缘,为了钱不择手段。当然他假想的与Enrique的爱情火焰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直到他的一通电话为止,所有都发生了改变。这一通电话,是Ignacio打给早已改行从事图书出版业的神父,他要挟神父如果不想让他的家人和上级知道曾与自己私通,就要给他钱。而那时的Ignacio已经变性,硕大的乳房让他看起来的确很性感,他吸毒成瘾,为了毒品他不惜请来来勒索对象——神父。神父来到了他的房间,看到了他的弟弟Juan,并疯狂的爱上了他的弟弟。他甘愿给Ignacio钱,因为这样他就有理由去他家里和Juan幽会。Juan家境不好,经常缺钱,神父给了Juan很多钱,给他买礼物,得到了Juan的身体。Juan也希望改变自己贫穷的处境,甘愿和神父发生关系。有一天,Ignacio家里打来电话,说奶奶的养老抚恤金被Ignacio偷走,Juan此时对哥哥憎恶到了极点,加上吸毒,变性已让他产生巨大的社会压力,神父主谋,Juan参与杀害Ignacio的计划便产生了。那时Ignacio已经开始戒毒,并承诺再吸最后一次就彻底放弃毒品,走上正轨。然而弟弟和神父并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任何负罪感,他们买了大剂量的海洛因,这些量的海洛因足以让Ignacio在服后不久就与世长辞。Ignacio在黎明到来前的黑暗,被神父和弟弟杀害,而他手上,还有未完成的小说《旅行者》和临终前用打字机打出的一句话——“亲爱的Enrique,我想我成功了”......
以疾驰的速度:Ignacio死于神父和弟弟手中,他甚至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死,死在谁手里。就在他以为快要开始正常生活的时候,被扼杀在希望的摇篮里。他从没有卑贱的活着,他的腐化堕落的生活,来自神父对他的性侵犯,来自信用的失真,棒打鸳鸯的残酷。这是他改变不了的。他或许只有改变自己,你可以说他意志力薄弱,甘心堕落,但失去了信仰意味着价值观的改变,没有神圣的上帝可以信仰,上帝的使者——神父已经让他看到了污浊不堪的心灵,他为什么要去追逐外表圣洁内心肮脏的信仰呢?固然那是对上帝的信仰,但那是有悖内心的。他选择的生活,是对内心的服从,至少他不虚伪。
在影片的开头,Enrique曾读到一则新闻:摩托车主在死后飞驰了200公里,两个警察为他护航! 看似与影片无关,实则想必是导演的暗喻。Ignacio是否也像摩托车主一样,他的真情,冲开一切阻拦地飞驰,也借着Enrique的《旅行者》里虚拟的观众和现实世界里的观众的护航,到达Enrique的心中呢?
Enrique从一开始就知道了Ignacio之死,然而对假Ignacio却不予揭露。因为“只是想看你能走多远。” 。Angel就是Ignacio的弟弟Juan,Enrique并不想用他,因为他接受不了这个和Ignacio形象不符的人饰演自己的初恋情人,也不知道这么多年下来Ignacio究竟改变了多少,尽管他的确是一个好演员。然而Enrique最终还是起用了演员Angel扮演Ignacio,他知道眼前的这个演员欺骗了他,也许他是一个聪明的导演,他知道该怎样最合理的利用资源,既然有人找上门来提供剧本并愿意饰演角色,又是一位出色的演员,谎言又能代表什么呢?他一定想过这个问题:与其揭穿谎言,聪明的选择应该让他继续演下去,现实中的作假能走多远?事情的真相又在哪里?
当年的神父告诉了他一切,虚幻与现实发生碰撞,虽然Ignacio最后不免一死,但Enrique编写剧本的时候是知道他已死去之事实的,所以才会改得那样“悲情黑暗”,事实上Enrique没有想到Ignacio的死与神父,与弟弟有关,这是他不会预想到的。当他了解事情真相时,他与Angel的关系,便俨然成了导演与演员的僵硬的合约关系。站在门口的Angel,便是杀害初恋情人的凶手,那时的Enrique没有过多的表情,只是冷淡的让他归还钥匙,拿回自己的行李,帮他叫出租车好让其赶快离开。是的,从一开始就知道Ignacio之死的他,等着好戏开演,虚拟的戏结束之后,真相揭开,真实的戏也即将结束。然而此刻,面对Angel的狡辩,相信Enrique内心极度的痛苦,他一定想亲手杀了他。一个杀人凶手毫无负罪感的站在自己面前,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痛苦吗?不必再说什么了。
“亲爱的Enrique,我想我成功了”:Ignacio死了,他生前留下的遗言让人回味无穷。他究竟成功了什么?是自己将要戒除毒瘾,回归正道;是以为自己终于做到了自己,不愧对自己;还是自始至终坚持了自己的真爱,无悔而终呢?或许已经不重要,然而导演想留下的丝丝悬念,发人深省的字迹,的确为影片增添了很多神秘的美学色彩。不能否认的是,导演将Enrique读到这段话的情景加以限制,他不想让杀人元凶看到自己的表情,事实上也没有给观众看完Enrique的表情,然而在他的心海中将会激起多大的风浪,只能由观众自己去想象。无疑,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影片结构:影片采用倒叙手法,先有Enrique在工作室会见假Ignacio,通过导演改剧本将剧本中的情节一一展现,相继穿插Enrique和Ignacio在教会学校的点点滴滴,在真实的生活和虚拟的剧本情节中轮流转换,虽让人倍感眩晕,却极富层次感,观众需自动理清人物,时间,地点的关系才能较好的把握剧情,理解剧情。艺术都是虚构美好的,现实往往更加残酷,也更功利,看完之后,不知在思想深处留下什么印记,然而总还有那么点隐痛,再哪儿不时触动你的内心。
5 ) 命运就是一条莫比斯环
《不良教育》。阿莫多瓦永远是一个保证。用4个男人上演一部类女性视角的电影,除了阿莫多瓦,谁人能替。
阿莫多瓦太会用惊人的情节,平叙的口吻和忧伤的结局讲述如此复杂的故事。
4个男人,互相纠葛爱慕乃至仇恨。
于是曾经吟唱《Moon river》的小男孩做了不完整的变形手术。
他可以放弃自己单纯的爱,勒索那个幼时鸡奸了他的神父。
他吸毒他敲诈他无恶不作。他时常炫耀自己浑圆的乳房。
但是他仍然写作,因为他的初恋,喜欢他写作。
他完成了最后的剧本,被他的弟弟和神父合谋杀死。
他的弟弟将自己出卖给了神父,只是身体。
他的弟弟还将自己出卖给了哥哥儿时的初恋,那个前途似锦的导演。
他以他哥哥的身份回来,让自己得到走红的机会。
导演知道他的身份,而他不去点破,还给了他男主角——或许应该是女主角——的位置。
他说,他只是想看看这个冒名的人能够进行到哪里,而自己又能忍受到什么时候。
他一次次占有这个冒牌货,却始终无法了解他和他的哥哥的一丝痕迹。
神父的出现让一切改变。他将谋杀那个变性人的经过告诉了导演。
这个弟弟被赶出了家。但是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他出名了。
神父从追求改为了勒索,却被一次貌似巧合的车祸偿还了他的罪恶。
导演,以他的热情,继续拍摄电影。
阿莫多瓦的自传体。谁是他自己,一看便知。
没有任何一个人被美化。但是有两个人被人同情。一个是导演,一个是他的初恋。
导演对爱的感怀是忧伤主题的主旋。而他的初恋,也只是寻求挣脱自己的厄运的方式。
而另外两人,却是悲剧上映的主角。
阿莫多瓦却没有想过责怪谁。都是命运。
他开始接纳这个冒牌的初恋,最后因为他难以忘却的初恋而将新欢舍弃。
这是命运。莫比斯环一般,从一个起点回到了终点,而圆环的所有角落都被探究过。
不得不回来。因为没有谁还能让他保持对此时的激情。
除了电影。片尾那扇让人伤感沉重的大门,最后引出的单词,是passion。
他只能对激情本身负责。而激情的来源,是电影么?不,是对命运的陈述。
每个人都在莫比斯环上做着相同愚蠢的事。只是没有人发觉这个环是扭曲的。
为什么阿莫多瓦会对电影保持着激情。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怀念。
男生会喜欢如此繁杂而巧妙的情节设置。女生会更喜欢如此细腻而动情的电影。因此,强烈推荐。
6 ) 全都是背叛
一个原本让人同情的可怜虫,却让人愤恨;一个本应令人尊敬的神父,却让人鄙夷;一个童年的“恋人”,却变得如此陌生;一个长相清纯的男孩,对待自己的哥哥却那么狠毒。
全都是背叛!
情中情 计中计 戏中戏
那小孩唱 moon river 也太灵了 ggb 我爱你!!!
很忧伤,很忧伤,里面童声唱moon river的时候,所有的罪恶,都被彻底原谅
我惊讶这个阿尔莫多瓦。据说他本人即是同性恋者,还据说这部电影有他的自传色彩。我不禁地想问:难道不会绝望?拍出这样的令人绝望的电影的人,他自己,是怎么承受这样的绝望的?
这电影看的我满头雾水~
觉得快活不下去的时候就找部Almodovar的电影看看。在他镜头里,无论是昏迷的植物人,被强行换皮加变性的直男,乱伦产物的女人,还有这部里背负罪业的男同性恋,都以一种无比饱满的生命热情活到了最后。这部片子的精致的剧本结构正是我一直以来想写东西想呈现的最终效果。
被冻僵死后仍飞驰两百公里的摩托车手、拥抱鳄鱼并被吞噬的女人、以及一个纯粹的演员。
92m40s的三张海报揭示一切:比利·怀尔德《双重赔偿》——各怀鬼胎的谎言与背叛;让·雷诺阿《衣冠禽兽》——人心叵测的邪念与兽性;马塞尔·卡尔内《红杏出墙》——欲壑难填的病态与疯狂。孽力回馈,入木三分。(西班牙人名是真难记啊……每次都得倒带反复确认否则根本无法对应人物关系)
“罪恶和欺骗从未如此华丽”,非线性嵌套,自传的自传——阿莫用十年时间亲身书写了这个故事,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加接近自我的男性内心世界。在成功的下一秒钟死去,在死后的九十公里飞驰。R级戛纳开幕影片
阿莫多瓦用重重迷宫般的情节将人一步步带入人性的黑地。无可挽回不可怕,可怕的是无人忏悔。在一片窒息的黑暗中我不停的回想那个唱歌有如天籁、会静静流泪的男孩,悲哀突然以一种尖锐的形态直戳心脏——那一刻的Moonriver就像满地溅碎的月光。
“罪恶和欺骗从未如此华丽” 阿莫多瓦的戏中戏设置果然牛的很,那段“Moon river”的音乐真是醉人的美啊~
Almodóvar的戏中戏设置其实有趣又牛逼,不错的剧本,故事也说得挺精彩,视觉华丽,色彩丰富构图精巧。但不行,基片我是真看恶心了,所以还是不行。
音乐不错,摄影不错,戏中戏也不错,只是不太喜欢这个故事
阿莫多瓦的半自传作品。1.阿莫多瓦永远能将奇情异事与诚挚情感交相融合。在拿手的倒叙回溯叙事之外,本片还将部分片断打乱了时序,并与多层嵌套的复合文本一道让观者体会到恍悟的快感。同时,剧本、扮演、信件与回忆的缠绵,模糊了虚实的边界。2.电影之于阿莫多瓦,正是取代了神父的尘世信仰,一如随处可见的电影海报、影院中的自慰,以及看完黑色电影的自白:“感觉所有的电影都在说我们”。3.色彩运用:既有炽烈的红,又有幽冷的蓝(少时夜半二人与神父的厕所场景),而艳丽的片头则是标配。4.头像与人模的陈列室,呼应了戏里戏外的多重表演,亦令我忆及[吾栖之肤]。5.即将射门时与守门员的一见钟情;泳池二人戏性张力十足。6.剪报收集奇异死法作素材:冻死仍继续飞驰的摩托车手;拥抱住饥饿鳄鱼的女人。(8.5/10)
如果说之前看过的所有的阿莫多瓦的片子让我喜欢他讲故事的才能的话,这部[不良教育]简直可以让我爱上他了。千万别告诉我这是阿莫多瓦的自传性作品!他凭什么拥有这么动人的过去!!!
所有权力倾轧换取的性体验都将是宿命的梦魇。身体是灵魂的圣器,玷污的他者是可见的撒旦。还有几天就是林奕含离世一周年,看这部“房思琪男孩的绝恋舞台”,超级想她。
每看一部阿莫的电影,总得重复一句,太会讲故事了。
谋杀完哥哥,做好不在场证明,胡安和神父走出电影院,神父说:“好像所有电影都在说我们俩。”电影院的墙上贴着三张海报,分别是《衣冠禽兽》、《双重赔偿》和《悲哀的桃乐丝》,它们无一不是纠缠在原配与第三者之间的故事。
黑色电影,再度出现电影的自反(通过屏幕宽高比变化):编剧/导演。罗生门?没有拍出来的杀人藏尸发展到了下一部《回归》,而下药的情节与《高跟鞋》如出一辙。阿尔莫多瓦的角色都可以不动声色地杀人。自传?1977年,以及最后那张字幕板。
3.5,歌真好听,球场那幕估计会导致我以后看比赛,球员射门把球踢飞是因为对门将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