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长眠

HD中字

主演:哈维尔·巴登,洛拉·杜埃尼亚斯,阿尔维托·阿玛里利亚,贝伦·鲁埃达,玛贝尔·里维拉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其它年份:200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深海长眠 剧照 NO.1深海长眠 剧照 NO.2深海长眠 剧照 NO.3深海长眠 剧照 NO.4深海长眠 剧照 NO.5深海长眠 剧照 NO.6深海长眠 剧照 NO.13深海长眠 剧照 NO.14深海长眠 剧照 NO.15深海长眠 剧照 NO.16深海长眠 剧照 NO.17深海长眠 剧照 NO.18深海长眠 剧照 NO.19深海长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深海长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雷蒙(贾维尔•巴尔登 Javier Bardem 饰)在一次跳海运动中出了意外,全身瘫痪。原本英俊壮健的他要在煎熬中度过余生。他忍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中过活了26年,已经无法领会到活着的意义。他一再申请安乐死,却无法获准。他请来律师朱莉娅(贝兰•鲁达 Belén Rueda 饰),这个女人在与雷蒙的相处中慢慢认同了他的观点,她不幸也身患绝症,二人更加惺惺相惜。朱莉娅承诺帮雷蒙出版诗集后,就和他一同赴死。  有一个少妇知道了雷蒙的经历,力劝他不要放弃生命,并深深爱上这个不幸的人。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把雷蒙从瘫痪的煎熬中重生过来。然而他还等着朱莉娅一起告别这个世界。无脸的男人1993冷酷的心:双倍奉还恶作剧之吻菲德拉三十六迷形拳画江湖之不良人真人版第一季神勇投弹手陪你一起好好吃饭心海约定咏叹岛谋杀案女高怪谈2:交换日记短柄斧3斯嘉丽小姐和公爵 第四季九歌三只小猪与神灯无处藏身(2009)翱翔于天际的夜鹰午后辛亥革命2011九度空间抱歉打扰gdgd妖精s命运化妆师谁偷了我的菜华丽的咏叹王老虎抢亲兄弟,别闹!2018刺客复仇僵尸参将你在我心上小房东超时空圣战恋爱回旋(国语版)回溯者自由之声特区少年给野兽献花海扁王下一站再爱你

 长篇影评

 1 ) 〈情流心海〉:他者的愛.微笑地哭泣




電影打正旗號探討安樂死的問題,但觀眾細看之下便會發現電影其實以「死亡」作為中心,從而展開有關「尊嚴」、「愛」、「自我」等討論。在充滿詩意意象的鏡頭和對白之下,電影表現近期電影重未展現的沉重。

〈情流心海〉的主人翁Ramon四肢癱瘓,等了二十八年才可以走上死亡的道路。電影依然保留了有關「安樂死」的傳統討論,如以「宗教」的角度切入,探討生命的權利和義務,又例如探討到家人和朋友的愛和負擔所造成的各種影響。

但《情流心海》不滿足於傳統討論,不講求簡單而且沒有意義的正反論證。首先從「死亡」的主體性探討「自我」與「他者的目光」的關係。家人的無私痛愛、兩位紅顏知己Julia及Rosa因Ramon而打開心窗,在他的身旁總存在著無限關心,但重要的是:這些關心總是以「絕對權威」的姿態降臨,以「拯救」為己任,他們總認為「愛」與「關懷」對受難者而言是正面的行為。因此Ramon的感受總是「他者的感受」,他的自我全是建基於別人的目光、期待和權威之上。所以當他對他者的照顧表現抗拒的時候,其實他的自我已經喪失。而「愛」的定義,在苦難和死亡、拒絕佈施的面前,於〈情流心海〉之中有了新鮮的表現:愛與毀滅並存,關鍵在於你我之間有著不可離補的距離。

Ramon多次強調讓他死才是真正愛他。「愛」可以在兩位女主角之中表現出來。Rosa的愛以「提供」(supply)的形式收回(demand),當她失意的時候,總以同情和佈施來反證自己的幸運,因此愛的付出得以折回。可是Ramon逐漸改變了她,最後她知道自己對Ramon的愛不是真正的愛,電影末段吻額(而不作接吻)的鏡頭,正表現了Rosa的醒覺。

Julia與Ramon同病相憐,Julia由隨意翻閱Ramon的感情而使Ramon反感,逐漸他們吸食同一支煙,意味著他們的心聲互通,真正彼此了解對方的心情;以至到最後Julia背叛與Ramon結下的承諾,不敢正向死亡。當中的心理刻劃相當出色。後來Julia的失憶意味著身體的存留並沒有任何意義,尤其當靈魂早已不在的時候。

電影對白和鏡頭具有相當的表現力,如「飛往海洋」的俯瞰視角,配合如浪潮般的音樂;又例如Ramon離開老家,沿路看到戀愛中的青年、十字架、動物交配、小孩、老人,表現生命中不同階段的美好;最後風力發電的扇褶,以局部走向全景,表現了生命的驚喜和神秘,充滿動感和涵意。又例如Ramon的父親說最傷感的是「孩子『選擇』死亡」,一句語重心長的對白蓋過所有愛、報施與權利的爭辯。

海,是生命之源,同時表現生命的廣闊和包容。那是一種帶神秘色彩,沒法命名、只能以想像感受的自然力,而這種力量卻只存在於孤獨的個體之中。所以電影的英文名字是「The Sea inside」;而〈情流心海〉的高度也在於此。


原載
http://www.hkfca.org/review_article.php?searchfield=filmname&filmindex=1&reviewindex=2

 2 ) 请别告诉我:我没有权利去死

    如果有一天,我丢掉了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渴望,死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自杀的人,甚至把自杀当成是一种懦弱的行为,但自杀者的内心有多少人能够了解呢?大部分人只不过是用自己的人生观和经历去进行毫无意义的评价。

  记得有一次,妈妈看到一则别人自杀的消息后,说那个人真是傻,言语中不无蔑视的味道。“别人当然有权利去死,生命是他自己的”,我这样回应了她。 妈妈则说我没有权利去死,家人辛辛苦苦养育了我,我还没有回报家人。是啊,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这样的一个处境当中,不仅要为自己而活,还要为家人而活.....

  每每看到电视上那些身残志坚的人,我都会打心眼里佩服他们,佩服他们的乐观,佩服他们的坚强。如果我眼睛看不见了,如果我双腿动不了了,我会觉得生活就会变得没有意义,生命对于我来说,也失去了色彩。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软弱,是就是吧,无所谓。

  还有什么比死亡的权利都失去了还要更惨的?电影里的主人公就是如此,绝望的生活了28年,不得不以微笑去忍受痛苦,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依赖他人才能生存下去的人连生气的权利都失去了。他的哥哥,嫂嫂,侄儿都是那么善良,全心全意的爱他,希望他坚强的活下去,但这却给他带来了更大的痛苦,他们做的这一切是否有意义?

  生命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当我们受够了这个虚伪的世界时,死就是一种解脱了。

  为了生存努力拼搏和奋斗的故事固然值得尊敬,但一心赴死的人也没有必要去谴责,因为这只不过是个人的一个选择而已,而正是拥有这些选择,才使我们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

 3 ) 该活着,还是该死去?

   "生存是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
   影片结束了,却一直记得主人公这样一句话.

   如果,当你的生活失去了质量和尊严,你又不可能改变,并且未来也会是这样继续下去.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选择呢?
   是冰冷的活着,还是坚定的死去?

   一部讨论人类"安乐死"的电影---<深海长眠>.
   主人公30年来,致力于为自己获得“安乐死”的权利而和社会、宗教、法律的不间断斗争中。他的坚定、决绝、勇敢,他对生活的追求、评定、热爱,没有一点不让我被他震撼.

    是的,他是热爱生活的,他在出事之前,年轻的19岁就开始环游世界,他的照片中的往事,他灿烂的笑容,他温和而深邃的眼神,他的相爱的姑娘,他的美丽的海边。。。。
    我承认我刚开始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并不严肃.因为我并不知道这是一部讲什么的片子,我只是看名字而以为是部和海洋有关的电影.可是看着看着,主人公的字字句句,渗入到我的内心深处.
   
    我想,更多的在生死问题边缘挣扎的人,都是和主人公的律师一样的想法:不清楚是该有尊严的死去,还是该勉强的活着;不清楚是该留给爱的人伤痛的背影,还是该给他们永无止境、甚至制约他们过更好生活的烦琐事情;不清楚这生与死之间的权利,到底属于自己还是更多的该为活着的人去想。。。。于是律师爽约了。在答应主人公帮他出书之后一起死去的事上,爽约了。她没有想清楚那些问题,她没有做好那些准备。
    然后,主人公,他以为的甜蜜的死亡转眼不见了。在一个爱着他,最终懂了他的女人的帮助下,他以一杯毒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说:“生存是一种权利,不是义务”。是的,他这样说了很多遍。他勇敢而坚定的这样告诉每一个告诉他生活除了自身行动外,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的人,那些企图阻止他安乐死的人。
    在他的眼中,这样的生活,根本不是生活,是一种尊严的丧失。

    每一个健康活着的人,在没看影片前,都会对他的这种执着感到匪夷所思。可是看过影片后,我不敢说懂得了,但至少一定会理解。而我,却被这一部影片颠覆了之前对生死的看法。
    是的,生存是权利,而不是义务。

    我想,影片结束后,现实中这样的讨论依旧不会停止.生与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简单而又重大的课题.
    那么,你会怎样?
    在面对和主人公相同问题的时候,是有尊严的死去,还是卑微的活着?

 4 ) 《深海长眠》——我就要飞离,你是我的翅膀

一、 八百万种死法
      多少年来,坟墓比活着的人更能了解死人。在无数个难以成寐的夜晚,压在沉重的墓石下,埋藏在阴冷潮湿的土地中,倾听着灵魂交错的窃窃私语。1961年,海明威用一把长筒猎枪把自己的头部打碎,丧钟为他而鸣;茨威格和妻子在二战中,“出于自愿和理智的思考”双双服镇静剂死于巴西;川端康成是唯一一个目睹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的人,之后他也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任何遗书;梵高一生穷困潦倒,枪击腹部自杀未遂,后重伤不治不久于世;舒曼跳莱茵河自杀未遂,精神崩溃,在精神病院里去世。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几乎全是以自杀结束生命:马雅可夫斯基、茨威塔耶娃、叶赛宁、勃洛克。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人一生下来就被抛在这个世界上经历各种磨砺,有人体味到生如夏花的香甜,有人只看到永劫不复的痛苦。他们认为,上天剥夺了他们选择生的权力,但无法再夺去他们结束生命的选择,再活着对谁都无异于是一种折磨。“忧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中,那首魅惑的钢琴协奏曲陪伴着许多人步入生命的终点,召唤着那些奄奄一息的生灵。而实际上,这只是首动人的乐曲,将死的人听到的是死亡的呼吸,坠入爱河的人也能听到恋人的私语。很多人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哪怕微不足道,也足以支撑他们完成在很多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举动。
 
     在“深海长眠”(The Sea Inside)中,雷蒙·桑佩德罗一生中的26年都在为自己死亡的权力而斗争。他四肢瘫痪并萎缩,平日里都是躺在床上,只有头可以微微转动。他不坐轮椅,接受轮椅就像鸟儿接受面包屑,微不足道,却失去尊严。
 
     雷蒙经常会回想起那一天,改变他命运的那天一直都在记忆的隐秘之处徘徊。他站在沙滩上,沙子钻进了脚趾缝,大海平静地酣睡着,充满了危险。海风吹拂着头发,岩石上有他的倒影,他摸了摸脖子,还能看到不远处沙滩上的女郎,镜头从天空低下头俯瞰着宝石绿色的水面。身体飞在半空中的时候,他才发现退潮了,然后一头扎进了那个浅浅的水滩折断了脖子。生与死不过都是一瞬间,大海给他生命,又拿走。
 
      死亡,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最终都会到达。别人问雷蒙为什么想死时,他总是简短的回答说,我觉得活着没有价值。虽然这也许会冒犯其他四肢瘫痪的人,但他并不是想审判谁,他只是在说自己的人生。他一直不解,死是大家都会到达的地方,为什么他说出来人们会那么惊恐,好像会传染一样。而对死,他从来没有犹豫过。
早晨,如果有风,并开着窗子,就能闻到大海。偶尔会有几只鸟雀在窗台上嬉闹,其余的时候景色都一动不动的凝视着他。家人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但这样的生活对他毫无意义,他甚至不能触碰三英尺之外那个美丽的女律师朱丽娅,对于别人可以忽略不计的距离,对他来说却是一个妄想,一种梦。谁都看得出来他为那个女律师着迷,她的出现让屋子里的时间慢了下来,但是爱不是问题的关键,而是他拒绝去爱。那个夜晚,他听见了朱丽娅在身后晕倒,却无法翻身下床扶起她。那一刻,他惊恐的叫着马诺拉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哪怕面对死亡他都不曾如此惊慌失措,他从来不怕死亡,他只是害怕无助的活着,一生都在这地狱不能动弹。
 
      死亡也许才是他唯一的舞蹈。
 
      不光是雷蒙·桑佩德罗,身体健全的人也在追寻死亡,因为夺去他们生存意念的不是身体的残缺,而是精神上的绝望。
 
      远离西班牙的海滩,在满是泥土和黄沙的伊朗,因为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自杀是有罪的。于是,在“樱桃的滋味”(The Taste Of Cherry)中,巴迪先生在山坡上的樱桃树下挖了个坑,开着车到处寻找可以埋葬他的人。他遇见了工人、收集塑料袋的人、从达拉班步行来的士兵、搅拌水泥的工人还有还在神学院学习的见习神父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巴迪谨慎的和他们攀谈,重复着他的诉求。很简单,他们只要第二天早上来树下看他是否还醒着,如果他不再醒来,就用铁铲掩埋他。不多不少,就二十铲足矣,每铲一万元,他们就可以得到二十万元的报酬,哪怕在首都德黑兰这都是笔丰厚的意外之财。
 
      人们絮絮叨叨的诉说着自己不太如意的生活,他们无一例外的都生活拮据,收入微薄。但听到巴迪的要求,人们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劝说巴迪不要放弃生命。巴迪只是一语不发的望向前方,深深的眼窝中透露着让人难以忘怀的悲伤。之后,他用略微颤抖的语气平静地说,一个人不会理解另一个人的痛苦,自杀并非是不珍惜生命,而是活着对他来说太痛苦了。
 
      不过,死亡对于巴迪来说并不是如雷蒙那样的义无反顾,也存在矛盾和挣扎。雷蒙不愿意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不愿想起当水手时环游世界的快乐,对他来说,那些快乐已经溺毙在那个浅水滩中,一一消失了。在和士兵聊天的时候,巴迪还愉快的想起自己服兵役的岁月,那个时候有朋友,一切都很快乐。早餐之后,擦亮皮鞋,等着少校点名,“一、二、三、四……”他们陆续报数。除了这些很少听巴迪提到自己的过去,或者自杀的理由,他通常不作辩解,因为没有人会体会。最后,终于那个博物馆的老头巴格荷肯帮助他,在听完巴格荷一路上对于自己自杀的一次体验后,巴迪突然调转车头飞奔回博物馆,仿佛丢失了贵重的东西,气喘吁吁。实际上,他只是希望巴格荷在早上去埋葬他的时候,能用几颗石子敲打他,确认他真的没有睡醒。多敲几次,再多敲几次。
 
二、 樱桃树下的深海
      是什么让樱桃树盛开白色花朵?花朵虽然不大,却很密集,一簇簇的晃动着。樱桃树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如果水太多了,树就会因为窒息而死。生命也是如此,需要精心呵护,怀着坚定的心。
 
       在电话亭里被债务缠身的男人,和通话的对方僵持不下。当巴迪询问他是否缺钱时,他却毅然的拒绝了帮助,仿佛钱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他生活得很好。还有那个收集塑料袋卖给工厂的外地人,都不知道衣服上写的字是什么意思,也拒绝了意外之财,甚至都不询问是什么样的工作,他说自己只会收集塑料袋。言语之间丝毫没有自我鄙薄的意思,只是很满意的安于现状。巴迪问那个独自看守工地的搅水泥工人,一个人在这里不闷吗?他想都不想就回答说习惯了。
 
      在这里,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不富足,但是却很快乐。导演阿巴斯小时候一直觉得大人们之所以这样,是“屈从于权力,拒绝承认苦难的社会现实”,明明次日就有可能揭不开锅了,还在高兴的唱歌,这是逃避现实的表现。在他眼中的世界,就像电影中投射在滚动的沙石中的倒影,虚无、遥远、没有尽头,这一切都多么绝望!不过,当他长大,渐渐也变成了大人,连思想也是,会从无奈的现实中寻找积极愉悦的东西。
 
      当巴迪先生的汽车,一个轮子掉出土路的时候,他还在犹豫如何把车抬出来,唱着歌的农民就像从土里冒出来的绿色精灵,一眨眼的功夫就都聚集在了车的旁边。用纯朴的笑容对他唱着、说着,喊着口号一下子就把车抬了上来。巴迪先生似乎还没回过神,只是呆呆的说了句谢谢。生活虽说不是充满了奇迹,却也不是那么糟糕。
 
      电影的画面一直很苍白,颜色陈旧而不饱和。阳光在车外很刺眼,惨白的洒在每个角落,以致看不到阴影,越往山上走,土地就愈发的红,仿佛被阳光点燃烧尽的颜色。樱桃树的枝丫三三两两的伸出来,看不到有树叶在上面,树旁边总会飞绕着一群乌鸦,“啊、啊、啊”地叫着。天空中悬挂着几朵云,干枯得快要掉下来。这就是巴迪希望死去的地方,荒凉,没有人打扰。
 
      我喜欢在电影的开始还未出画面,却已经有人在讲述。“深海长眠”的开头就是,想像一个喜欢的地方,既然无法控制,就让它自由来去。阿斯纳斯海滩。湿润的空气慢慢溶解,色彩饱满得有些迷离。仿佛一种呼唤。
 
      面对雷蒙的选择,社会上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反对的人大多认为,生命是神圣的,不属于自己,自杀也是杀人。同样高位截瘫的教士,自誉为上帝的传教士,指高气昂地不请自来。坚持认为生命是上帝给予的,不能轻易放弃,还指责雷蒙的家人没有给他足够的爱。每个人都对生命有自己的看法,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草率的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很容易伤了别人的心。马诺拉的反应毫不出乎意料的愤怒,她努力维持平静地说,我不确定到底谁对谁错,但是您真的很多嘴!事实上,他们一家人都非常爱雷蒙。作为农民的哥哥对于他的自杀反应最激烈,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咒骂雷蒙的无情,絮絮叨叨说着一家人有多么爱他;作为嫂子的马诺拉,默默的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尽量让雷蒙过得舒适,如果问她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她只会沉默半晌,辛酸而无奈地说,这是他自己的选择;雷蒙一直视侄子哈维尔为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的教导他,哈维尔也当他是自己的朋友,愿意帮他做很多事情。最后当车子把雷蒙接走时,哈维尔欲言又止,没有说再见,只是轻轻把车门关上,追着车跑了很久。
 
      这些指责雷蒙的人,把他想象成自私、违背道德的人。可雷蒙却是个温暖真诚的人,即使不能动弹却仍旧魅力十足。他很善良,即使刚受完打击,仍然耐心安慰哭泣的罗莎;他很幽默,经常自我解嘲,初次见面,他会说原谅我不能和你握手,难以入眠的深夜,他笑称自己的腿太痒痒搞得自己睡不着;他总是微笑,这是他唯一能回报别人的方式,只能依赖他人的生活让他学会了微笑,而不是无用的哭泣。父亲苍老的身体佝偻着,对于儿子的一心求死,别人或者出力支持或者严词反对,只有他是始终一言不发。最后,他守在雷蒙曾经躺过的床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屋里冷清极了,卷起的被子把头埋在皱褶的阴影中,床上还有躺过的痕迹,仿佛仍留有余温,父亲呆坐在床边,低沉着头。比丧子更悲痛的,莫过于儿子自己想死。
 
      最后,法庭再次剥夺了雷蒙死亡的权利,他再也等不及这无止境的宣判了。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喝了掺有氢化钾的水。对着镜头说了最后的话,“尊严是什么?至少不是有价值的生命,我宁愿至少死得有尊严。”雷蒙厌倦了制度的倦怠,大肆的报道和没完没了的指责。生命本应是一种权利,不是义务。绵延了28年4个月零几天的痛苦,本该死于那次溺水的雷蒙终于如愿以偿。看着他被氢化钾烧灼痛苦的死去,是件无比残酷的事情,却让人无法移开视线,深深感到生命的无助,坚韧与脆弱共存。
人们说,溺水的时候一下子吸入海水,就会死掉,没有痛苦。回光返照,一生中的时刻再次呈现,那些雷蒙不肯回望的过去。这次再也没有谁把他拉出水面,可以安静的睡了。
 
三、 我就要飞离,你是我的翅膀
       “我的爱人,我要飞走了。我在朋友的花园里,来吧。
      在快乐的日子到来之前,我得经历苦难,来吧。
      我们彼此不太认识,你离开与留下,我都是你的朋友。
      不管怎样,我都是你的朋友。”
 
      阿巴斯认为,生活和经验带给他的结论是:“尽管我们是悲观主义者,但是我们活着不能没有希望”。
 
      与其说巴迪一直在寻找死亡,不如说他在倾听他人的生活。1960年,巴格荷说他也想过自杀,挑了棵樱桃树准备上吊。忽然他摸到了手边柔软的浆果,就顺势塞进了嘴里,樱桃的滋味甜美无比,他一口接一口的吃,完全忘掉了自杀。后来,太阳升起来,壮观的景色美得让人心悸得快要晕倒。人活着就会有问题,生病了就去看医生,不能总想着以死解决。如果失去希望的话,先问问自己,你看过清晨睡眼惺忪的天空吗?傍晚嫣红的落日呢?满月之下的河流呢?有没有注意看过四季,是不是看到每一季都有不同的果实?那个生病的土耳其人告诉医生他用手指碰到身体的哪个部位,那个部位就疼,觉得自己病得很严重了。医生检查之后告诉他,他只是手指破了。所以说,得换个角度看人生,自然会有不同的光景。
 
      巴迪先生坐在博物馆的公园中,一只小黑猫从他的脚边溜过去。天上飞机滑过,拉出牙膏一般细长的白色喷气,山坡下是个学校,孩子们在绕着操场跑步玩耍,落日伴着正在兴建的德黑兰缓缓熔化成朦胧的玫瑰红。不管怎么样,深夜他还是来到了樱桃树下,灯光照得樱桃树渐渐发亮。躺在土坑里,他看到了皎洁满月,在雾气腾腾的乌云中露了一下脸,雷声阵阵,巴迪先生在闪电的间隙闭上了眼睛。
 
      影片的结尾意味深长。正如阿巴斯一直说的,他不喜欢控制观众,而是希望观众自己体会。早晨,潮湿的气息还没有在空气中散去,红褐色的土地变成了满眼的嫩绿色,观众这才明白导演在之前的拍摄中特意撤去了画面中的绿色。樱桃树上点缀着白色的小花。巴迪先生叼着烟卷和正在拍摄的剧组攀谈了几句,扮演阿巴斯的演员对着工作人员说,今天只是来收集声音的,不是拍摄。晨练的士兵坐在路边,有些人摘了几枝花很开心的摇来摇去。结尾字幕也由一开始的红色变成了绿色。
 
      有人说,巴迪先生并未吞下安眠药,睡了一觉又爬了出来;也有人说,巴迪先生确实死了,摄制组拍完了电影,导演让演员走出来,告诉大家电影并非现实。导演并未说巴迪先生的选择,他是否死了,或者这个摄制组是否与这个电影有关。这样精巧的设计让电影有了更多的维度。按照阿巴斯惯常的习惯,巴迪先生只是在坑里睡了一觉,醒来后看到一个摄制组,他习惯的上去聊了几句。摄制组的人和这个电影无关,他们只是来补拍的。阿巴斯总是喜欢找一个和自己很像的演员扮演自己来模糊意图,制造更多种可能。
 
      在“深海长眠”中,雷蒙虽然真的死去了,但是在他对死亡执著以求的过程中,仍旧可以看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导演对生命的赞美。
  
      玛丽娅曾经问雷蒙,他对大海到底是如何的感情。他说,他仍旧热爱大海,想看海的时候就集中精神,向大海迈出一步。
 
      影片中最美的一幕便是雷蒙飞向大海的画面。这是一个催眠般让人窒息的长镜头。唱机中放着歌剧“图兰朵”里“今夜无人入睡”的男高音唱段,风从遥远的海边吹了进来。雷蒙的眼神闪了一下,手指蠕动,拨开床单,行动敏捷的翻身下床,拉开阻挡窗户的床,后退到走廊里,加紧呼吸,助跑几步,从窗子一跃而下。风声开始在耳边呼啸。他仿佛长了双巨大的翅膀,用力飞翔——飞过院子里的花圃,盘旋过高高低低的山坡,穿过峡谷,速度得比水流还要湍急,在猛地跃过一个山丘后,笔直上升,满眼都是湛蓝的天空。下面就是金黄色的海滩。“他们告诉我你在这里,我就飞过来了”,他抚摸着朱丽娅金色的发丝,夕阳在他们的头顶轻轻吟唱。导演用冥想中华美的飞行表现了雷蒙对大海和生命的热爱,只有对生命充满热爱的人才能看到如此令人晕眩的壮美景观。
 
      雷蒙不是个丧失意志的垂死之人,他活得忙碌而积极。他制造机会让那对争吵不休的祖孙俩相处,告诉侄子不可以对爷爷不尊敬,总有一天会因为说出的那些伤人的言语而后悔,只想让大地吞没自己。他的小屋成为了单身母亲雷莎的庇护所,听着她的抱怨和喋喋不休。有的时候,志同道合的朋友把这里变成了一次聚会,举杯庆祝。
朱丽娅在还未见到雷蒙的时候,曾对马诺拉说过,她能理解雷蒙。那时候,谁都以为是一句安慰的话。后来,大家才知道,朱丽娅患上了复发性中风,这个绝症随时都能夺去朱丽娅的生命,或者让她在一次又一次不可预知的晕倒中变成植物人。她躺在医院中的时候收到了雷蒙的来信,“现在我知道生活在那种痛苦中,有时是值得的,如果这是唯一预见像你这样人的方式。值得和他们分享一根香烟。或者,像现在这样,即使是些可笑的字句,也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谈论一些滑稽的事情。我宁愿保持我小天地的井井有条,直到你的出现令我振奋不已。……飞过巴塞罗纳,到达海上,直到看到地平线,在地球的某一角,也许可以和你相遇。”他以前觉得没有权利去爱,但现在他和朱丽娅相互许下誓言,要相伴走完最后一段路。
 
     雷蒙不相信有来世,就像出生之前一样两手空空的离去。但是有些事情不能忘记,爱他的人不会忘记。死亡在这里并不悲伤,反而充满了熠熠生辉的生命力。就像他最后一次上路看到的风景:坐在草垛上的妇人,教训孩子的母亲,忙碌的农民,交欢的小狗,牵手的情侣,还有转动的风车,先是一个,渐渐露出整个景观,紧接着是一大群一起在风中跳舞,生命的活力满满的几乎要溢出眼眶。如果不是这样的遭遇谁会对死亡如此执着?如果不能站起身在沙滩上奔跑,不能拥抱亲人,不能亲吻心爱的女人,不能亲手写下动人的诗句。不如永远沉眠于浩渺的大海。
 
     生命不是无病呻吟的痛苦,而是面对这些苦难仍能微笑,不论选择是什么都要认清自己的方向。人们将死亡抱在怀中,更加看清了生命的光辉。
    
     “大海深处,大海深处
     在失重的尽头,梦想在那里成为现实
     两个意愿合而为一,让一个愿望得以实现
 
     你看,我看
     像回声阵阵,默默无语
     越来越深,越来越深
     穿过血与肉,而超越一切
     但我一直醒着
     我一直希望我已经死了。”
                 ——雷蒙·桑佩德罗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413067/

 5 ) 在生与死之间叩问信仰

    向来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有着特殊的爱好。
    
    数数看过的最佳外语片,除了四千金的情人让人略有失望之意,八部半让我睡着两次之外,还没有哪部最佳外语片让我觉得徒有虚名的。可以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我心目中份量最重的一个奖项。它不像奥斯卡最佳影片一样越来越商业,宣传比影片更重要,也不像法国人的金棕榈,在文艺片的艳春白雪里一路撒欢,丝毫不顾观众感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很好的结合了艺术和商业,让人思考的同时又不失观影的乐趣。

    在观看《深海长眠》之前,我一直希望《放牛班春天》能够获奖,虽然它不是很有深度,却很让我感动。在得知《深海长眠》获奖之时,我心里还略有一丝不快。可是,周末我看完《深海长眠》之后,我原先的遗憾荡然无存,这部电影太应该获奖了,如果它没有获奖,那真是比老马还冤了。

    深海长眠的剧情其实很简单,简单得没有任何国内电视电影中常见的波澜起伏,估计张导和陈导二名腕看后会深受打击。影片主人公雷蒙因意外高位截瘫,在床上躺了26年之后向政府申请安乐死,广受瞩目。雷蒙的选择有人支持、有人非议、有人想当然的要帮助他恢复生机,他却毅然决然的要求合法死亡,最后遭到政府拒绝,但是他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死与生,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主题,我一直以为这样的主题,会被处理的象那些我们早已习惯的欧洲文艺片一样郁闷而沉重,主人公一副哲学家的模样在床上深思,十分钟不说一句话,长镜头晃呀晃呀没完没了……因此,在看电影之前我喝了一杯咖啡防止自己睡着,还估算了时间安排了两个看完电影之后的工作,以免自己会了无生趣。

    可是,不料,让我大呼意外的是,这居然是一部充满了幽默和诗意的电影,充满了豁达而善意的自我解嘲,即使是关于生死的思考,也是举重若轻。

    选择好死、或者选择赖活,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人讨论的话题。有人说,一个人既然有勇气面对死亡,为什么没有勇气面对生活?有人说,一个人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实在太不负责,完全不顾家人朋友,毫无责任感;也有人说,人的生命不属于自己,属于上帝,所以人无权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电影里的雷蒙说,既然不能选择有尊严的活着,我就选择有尊严的死去。可是,对于雷蒙来说,活着不是权利、是义务,没有行动能力的他只能等待着,别人来许可他放弃生活的权利。这很残酷,可是这种残酷却披着道德和法律的外衣,让人无法驳斥。

    我一直是坚定的自由主义者,我一直认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大于法律与义务。生死,是个人的选择,是高出法律管辖范围的,就象法律不能规定你一定要爱上谁,或者一定不许爱上谁一样,一个人有选择生存的权利,也同样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对于思维清楚、有自主意志的寻死者,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皆应报以同情和尽量的理解,而不去做过多的道德评价。

    每个人都是渴望美好生活的,电影里的雷蒙不止一次的,在梦里,在幻想里,飞出自己的窗户,飞越山谷,飞向海洋,抚摸心爱的女人。他对生活的热爱不亚于任何一个人,可是热爱生活不等于快乐,有时,越是热爱生活、越是敏感,身体的无能和自由的束缚就越让人痛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句话是一种讽刺。子非鱼,我们无法用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别人,感同身受,其实很难。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尽量的理解,尊重,尊重别人的选择。

    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会给亲人带来痛苦,但是我们凭什么来要求一个人,一个认为自己生活毫无乐趣毫无尊严的人为了别人能够看到自己的欣慰而继续自己的痛苦,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身上,但也没有义务把比人的不伤心建立在自己身上。这很矛盾,也许选择死亡是有点自私,但是自私也是一个人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别人最基础的关于生死的权利,包括使用法律和道德的幌子。对于雷蒙,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只是他个人的选择。就像他自己所说,这只是他的决定,不代表其他的高位截瘫病人,他不会替其他的高位截瘫病人做决断,同样的,也不要别人替他做决断。

    和雷蒙相反的是朱丽亚,一个患了脑瘫的律师,她面对绝症也考虑过死亡,但是她的选择和雷蒙不同。雷蒙对于死亡是无所畏惧,他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他认定了死亡是自己的解脱,是唯一捍卫尊严的方式。而朱丽亚却是害怕死亡,她因为害怕死亡的步步逼近,而宁可选择主动死亡,她想逃避恐惧,逃避对死亡和未来的恐惧。相比雷蒙,她的逃避显得很不坚定,所以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继续生活,虽然这种生活会变得面目全非。

    我们无法判断,她的选择到底是勇气还是懦弱。选择面对越来越无知和无力的生活,是一种坚韧的勇气还是一种放任的逃避?我们不能对雷蒙的选择做评价和断定,同样,我们也不能对朱丽亚的选择做评价和断定。面对同样的悲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不管做如何的决定,我们都只能同情和接受。我们不能做评价,我们无权做评价。也许我们会说,如果是我,我会如何如何,可是真的轮到了我们,也许我们做出的选择是我们无法预测的。

    生,还是死,这个问题,也许不会有正确的答案。站在生命的门前,轻轻叩问,倘若有一天面对选择的是我们,一切又将如何?假如人生是一场盛大的宴会,那么光彩过后,是不是人人都会有需要离场的时候呢?假如未到退场的时间,但属于我们的音乐突然卡断;或者正在翩翩起舞的我们,被命运挤到没有了灯光、没有希望的一面,那么,除了坚强、勇敢地继续之外,有没有人,能够冷静而面带微笑地选择退场?也许,生命舞台上的人从来不是会逃跑的人,只要有一点希望或可能我们都将奋力改变不幸与折磨。但是,假如属于某个人的那只舞曲已经停止,假如生命已经被扭曲,我希望微笑挥手离场的身影,仍能一如舞动时的身姿般潇洒、从容。

    捍卫别人的权利,其实也是在捍卫自己的权利。给予别人掌声的同时,自己也将获得鼓励。不论以何种形式、哪种选择,面对生命的灿烂与自由,雷蒙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退场方式,不论从思维还是肉体上,雷蒙实现了对生命的爱与热沈。乐于生故安于死,愿世间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尊重,每一个生命,每一刻生命。

   所谓对自由的信仰,莫过于此:对自我、对生活、对生命,尊重并且负责任地面对,无有怯懦、逃避、张惶与零乱。身心俱健,能面对且能承担一切选择或者可能性。只有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自由意志,方才是真正可靠且可信的,纯粹的自由。

 6 ) 无法选择的困境

如果对于你最亲爱的人,活着对他来说只是痛苦的折磨,那应该放手让他选择解脱,还是自私的挽留他在身边?

如果是我爱的人要选择离开,我会放手。虽然我会很痛苦,但我更不愿意看着他痛苦。

然而对于我自己,我却还是没有办法做到就这样自私地离开。死的人一了百了,活着的人却要长久得背负这种痛苦,我不忍心。如果他们能明白我的苦楚就好了。但就像我的小姨已经离去二十几年了,我的母亲想起这件事情,依然充满悲愤和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永远不会被时间所冲淡。

对于我自己,其实我想到的是,我面对的不仅仅是他们离去带来的痛苦,还有别人的目光。可以预见,必然会有人指责你是自私,不负责任。但明知不可挽回,你所做一切只是徒然增加他的痛苦,你是做还是不做?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分辨,我们所做的究竟是徒劳,还是尚存一线生机。

那这种时候,怎么做呢? 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必然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和痛苦。

很多时候,事情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坎,但谁也不知道那个坎在哪里,究竟过不过得去。




 短评

1.人的生存究竟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义务?如果仅仅只是说是一种权利,是否太过于自私?毕竟人生于世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联结;2.当一个人活着却在无形成中造成了困住亲人和爱人的监牢,他是否还应该活着?3.只有处于相同境遇的两个人才能够感同身受,才能够彼此进入彼此的内容;4.真爱或许自私但也包容。

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为什么还要我如此艰难地活着。

13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那个主观视点的飞翔长镜头不错

17分钟前
  • 小老鼠
  • 还行

为什么我的生命里没有欢乐?为什么我会想死亡?

20分钟前
  • 400blows
  • 力荐

人应该有自杀的合法权利

25分钟前
  • 思阳
  • 较差

拖了很久断断续续的看的。恕我无法欣赏,还是不能忍受巴登那张长苦、隐忍而又蛋疼的脸。。。

2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生命是权利还是义务?很好的议题!

31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看完的第一个感觉是正剧向的me before you.人物之间的交织日常却不乏诗意,贾维尔的表演如同一支悲伤的定海神针。我和安利这部电影的人聊起自尊与自由,有点难接的时候对方忽然说:所以爱情也拯救不了生活。嗯,好在大部分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值得被拯救。配乐其实是值得再加半颗星的,那些交响乐与风笛声

32分钟前
  • 紅豆生南京
  • 推荐

生命之痛楚在于没有自由,而没有自由的生命无异于死亡。敬畏生命,尊重死亡的权利。8.2

3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生命的尊严。你会知道,西班牙不只有阿尔莫多瓦。

41分钟前
  • Deborah
  • 力荐

“生命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失去自由的生命是否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呢?这问题一直备受争议,而其实不切身体会谁也无法妄下定论。贾维尔巴登化妆得都要认不出啦,演得也真是好…那个长镜头印象深刻

4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一个人的深海

4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我在夢中飛翔,飛過那巍峨的山梁,飛過那葱鬱的林莽,飛過那浩瀚的海洋,直達迷幻著夢的天堂;但是,我醒來,癱臥在渾濁了千年的病床,無助和卑怯張牙舞爪地猖狂,憐憫肆無忌憚地在耳畔迴響。或許,讓我離開,這悲哀的世界上,已沒有留戀駐留的地方,畢竟,我嚮往那逍遙無羈的自由場,那裡,鮮花蕩漾。

51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

那个纵身一跃、拥抱群山大海的长镜头,久久挥之不去……如果不能有尊严地活着,那我宁愿选择有尊严地死去!“大海深处,大海深处,在失重的尽头,梦想在那里成为现实。两个意愿合而为一,让一个愿望得以实现。你看,我看,像回声阵阵,默默无语,越来越深,越来越深,穿过血与肉而超越一切。但我一直醒

5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几次差点睡过去,而且很长时间内想到那个航拍的俯视长镜头就犯困。

56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去除了生命的自由诚然不是自由,没有自由的生命也不是生命。生命是权利而不是义务。

58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尊重死亡才能更好的尊重生命。贾维尔巴登很出色的演绎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主题沉重 过程沉闷

1小时前
  • 周鱼
  • 还行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生和死的命题

1小时前
  • 安那其主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