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起这个标题?是因为上次写上半篇是在8年前,2012年了,没想到居然等了这么多年自己才有空(或者说有想法)来写续篇。这些年自己也经历了一些事情,但是Michael Haller和他的作者Michael Connelly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今天来写这个续篇,并不是要写这个小说和电影的比较,而是拉拉杂杂谈些其它事情,顺便再补两句比较内容,所以如果大家还是因为这个标题被吸引进来的话,那都怪我。可谁让Connelly是我最喜欢的法律小说作者呢?
林肯律师的第一部是在2005年出版的,之后已经出了4部续集,作者把他另外一部系列小说的主人公Harry Bosch引入到了续集中,因为Bosch是Haller的half brother(忘记是同父异母还是同母异父了)。这个引入也不是强行插入,而是很自然的,于小说情节开展衔接的天衣无缝。显示了Connelly的功力,毕竟他当年是洛杉矶时报的犯罪新闻方面的专业记者。写Bosch系列也是从1992年开始,到2019年总共写了22部(这22部我都看过了,不过自己记性不好,所以你如果问我每部小说写的什么内容,还是要查下的。但大的时间线还是记得起来的)。
在电视电影改编方面,这些年我也一直都关注着,奇怪的是林肯律师电影居然没有拍续集,但好在美剧Bosch从一开始就成了亚马逊的prime video爆款,作者也忙于编写对应的剧本。我很期待有林肯律师的续集电影出现。补充下,今天登录了豆瓣电影, 发现2020年会出林肯律师的美剧。粗粗看来,演员都不熟悉,但相信这部剧也会让大家体会到小说的精髓。
另外需要提下的是,Bosch的岁数已经非常大了(想象下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应该是什么年纪),在最后的几部小说里面都是出于退休状态但被警察局返聘了,所以作者引入了另外一个新主人公叫做Renée Ballard,一个有着夏威夷血统的女警察,而且喜欢冲浪。这倒是令我有点吃惊,因为Connelly是个白种男人,虽然各种族聚集在洛杉矶很正常,他自己也写过很多非白人的小说人物(比如Bosch的前搭档之一华裔警察)。我估计这也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吧,但他怎么描写女主人公都可以看得出这是男人的手笔。无论如何,她身上也同样延续着Bosch的基因,比如她被前同事性骚扰而被贬到其它团队,就像当年Bosch做侦探的时候也多次被内务部调查。而Bosch出道时候做了多年街头警察,这个Ballard自然也是从街头开始,只是她是当晚班(这就是书名Late Show的来源)。具体Bosch和Ballard两个性别,两个种族,两种做事风格怎么碰撞,还请自己去看小说吧。
拉拉杂杂说了那么多,回到这部林肯律师的电影吧。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律师Haller自己,他到底是个怎样一个人?显而易见的,他不是一个圣人,他是给那些普通人心目中的坏人去辩护的,他只是为了钱,所以他从来不去问那些人是否无辜,因为他认为问了也是白问,只有想办法让别人包括陪审团在内都相信他无辜。但他又有另外一面,心里面一直在问,会不会遇到一个真正无辜的人。因为他认为遇到这种人,他会要求多收一笔钱叫做良心费(innocent premium)。这说明什么?他还有良知,这良知多半来自于他那个父亲,但他也给歹人Cohen辩护过,Haller家里的枪就是Cohen给父亲后传下来的。或许来自于他的前妻Maggie McPherson(昵称是McFierce),但McFierce一遇到他就必须因为利益冲突要放弃做Roulet案件的检察官。所以亦正亦邪,矛盾合体,这才是Connelly刻画的美国法律体系中的真相。用他书中的话来说,Haller就是体系中的润滑油。
再看看八年前并没有关注的演员阵容,今天重温后才发现了几个有趣的地方。比扮演Haller的演员McConaughey,看名字就觉得他是爱尔兰裔,很搭配小说中不时飘出的爱尔兰风格,比如圣帕特里克节。另两部他饰演的电影超时空接触和星际穿越也是我喜欢的类型。饰演Roulet家庭律师Cecil.C.Dobbs的是在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扮演坏的典狱长。而扮演被冤枉关在监狱里的犯人Jesus Menendez(想想这个名字Jesus)的Michae Pena也是一个演技不错的拉丁裔演员。
小说和电影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书里可以把一些情节都通过铺垫展现出来,这也是体现Connelly的熟练笔法。比如看似和主要剧情没有联系的Gloria Dayton(昵称Gloria Days)到后来帮了Haller大忙。另一个一开始花了众多篇幅的Horold Casey也把骑着哈雷摩托车的Road Saints引出来了。这帮人最后把Roulet教训了一顿。当然,书里面一些好玩的地方在电影里没有表现出来。比如Road Saints的帮主Teddy Vogel和Haller讨价还价,但最终还是根据Haller说的把1万元钱给他。Haller问如果他想要的只是5000元怎么办?帮主回复,他有两个信封,一个装的是5000元,另一个装的是1万元,根据谈的情况决定。而Haller开玩笑说,居然还有5000元没拿过去。所以说,每件事情都是关于生意。
书里面提到的几个有趣的地方和值得回味的话:
1. Haller一次性买了四辆林肯车,其中一辆已经用的旧了被卖了。最终被搜查的是其中的一辆。而电影里面没有提几辆车。
2. 除了上面提到的Gloria Days还有一些小说中的名字被Connelly玩了下,比如法官姓Fullbright,但由于他量刑很严,所以被叫做Fullbite。另一个法官叫Leslie Faire,让人联想到Less Fair。
3. Don’t do the crime, if you can’t do the time. 被Haller秘书(他的另一个前妻)改为Don’t do the crime, if you can’t pay for my time.
4. The law was not about truth. It was about negotiation, amelioration, manipulation.
5. Reasonable doubt for a reasonable fee.
6. Much of society thought of me as the devil but they were wrong. I was a greasy angel…….I was oil in the machine.
法庭戏唇枪舌战,聪明人相互算计,还有各种古董车,演员表演和剧本都很给力。玛丽莎托梅的女强人形象,还有那个挑战骨灰级影迷智商的结局尤其感觉惊艳。如果导演能再强大点或者说稍微有点存在感,那这部电影将成为经典,可惜了!★★★☆
剧情还算蛮反转的,老男人有自己做人的一套,明的暗的都处理的妥妥滴,BUT结局有点茫然,人家财团富二代不可能就这么罢休的,被一群飙车族揍一顿之后肯定要雄起报仇的!
虎头蛇尾,下了个很好看的套儿,解起来却是简单又粗暴。就当个悬疑故事看还成,但是影片所宣扬的道德感实在有些立不住脚。是说牺牲一个胜算小的案子,让路一个胜算大的案子就道德吗。只能说,道德永远是相对的,所以还是不要总是以正义使者自居比较好。
故事很精彩,单纯觉得剧情很好。表演什么的也不错,再考究一点就更好了。
马修·麦康纳饰演的这个亦正亦邪的流氓律师真是十足入戏,两个小时的电影也没有出现空白段落,始终丝丝入扣,编剧、导演、众演员都算在水准之上;不足的是法庭戏太弱没起什么波澜,而罪恶母亲的存在也实在显得刻意。★★★★
前面剧情不错,后面没推上去,高潮情节乏力了。三星半,最后想想还是给了四星,毕竟这剧情架构是我喜欢的,而且马修的演技在这儿。讲美国司法体系,亦正亦邪的律师,最后惯例,正义获胜
狮门习惯以小搏大这回又干得不错 马修麦康利难得成功挑大梁不再无脑爱情喜剧
好片,可惜Ryan Phillips依旧在梦游
马修·麦康纳的角色很吸引人,亦正亦邪,又有严苛的道德底线。
最爱看马修麦康纳演律师了,丫的挑片能力一流! BD 11/05/16 重温BD 720P 14/08/29 重温1080P 22/03/29 为什么近些年都没有这么耐看的片了。
Matthew终于牙尖嘴利了一把,飙戏看的很过瘾
"You've got more balls than a Chinese Ping Pong tournament"
一般,本来以为那个小混混有什么大背景,没想到就是一个卖房子的?!而他妈妈威胁律师说“你还不知道我们有多大的能量”——竟然就是亲自出马偷了律师的枪和杀了律师的助手!!莫名其妙
法庭戏通常都最有味道, 大律师亦邪亦正, 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老爷车也很拉风!
守护正义,舍我其谁。这句话太霸气了。站在律师这样一个角色,亦正亦邪的立场,我们不知道他到底站在哪一方。世界亦如,我们无法用2元去对立世界。好在电影看得赏心悦目,看得性感,LINCOLN的logo帅爆了。
三星半,案例的表现形式与逻辑是影片最大的看点,还有一些黑色电影的成分与适当的幽默点缀其中,只是神兵天将飞车党的收尾略逊一筹。这可是马修.麦康瑞的最佳表演了,让人眼前一亮,超越他之前的《杀戮时刻》。
智慧、人性、法理,还蛮好玩的。
香港上映叫《依法犯法》,台湾叫《下流正义》,均属意译,港译似重拳,一拳击倒,台译是组合拳,上下其手,却更合这电影小黑小邪气质。好莱坞拍这种富有悬念、正邪对垒的法律戏,只要叙事逻辑相对严密,又能寻到一个新鲜角度猛插下去,基本都很好看。推荐。
看这样的片子总让人有种错觉,觉得律师可以呼风唤雨,虽然现实可能确实是这样,亦正亦邪也许才更真实~
中国永远都不可能拍这种类型的片子了⋯⋯我真悲观啊⋯⋯(20210712 重看。好故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好人物,复杂但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