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制作粗糙的特摄电影,加上了邵氏独有的武打风格,整部影片散发出浓烈的怪口味。这点子的特摄感觉所花费跟拍两集奥特曼差不多。怪兽那种塑料泡沫感太强,感觉就像憨直又肌肉健硕的武打演员大叔,在万圣节的时候套上某个商场大促销的劣质卡通皮套,装模作样地吓唬路人,估计只能让小孩子看得一愣一愣的,大人看了只能发笑。
我搜罗到当时的邵氏厂发行的《南国电影》的一期,上面载有本片的场景设定漫画。
这就是《西游记》的“咸蛋超人”版。
李修贤的改造超人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冰河普通的怪物仿佛花果山的猴子,能打一点的就是各种妖魔鬼怪。黑怪像牛魔王。冰河魔主就是白骨精。
日本“特摄之神”圆谷英二(哥斯拉导演)创办的“圆谷制作公司”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66年)起推出了空想特摄系列电视剧《奥特曼》。而71年诞生另一特摄系列《假面骑士》(蒙面超人)。本片就是“咸蛋超人”+“蒙面超人”的山寨产物,李修贤的改造人就是“假面骑士”的改造人。70年代三大特摄之一还有《超级战队》。
邵氏应该找了日本的特摄团队。75年的制作来说,可以了,但故事先天不足,在中国(香港)的背景下讲一个科幻故事,总是显得没有说服力,尤其背景设计得那么强大(冰河时代在地下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变种人”,突然要回到地面,发动侵略,扬言要毁灭人类,这么强大的力量,却靠一个小小研究所抵抗),给人一种这写儿童片的感觉,也唯有儿童片才让观众相信,正如《奥特曼》并非针对成人,《哥斯拉》才是。
想不到倪匡编了一个那么幼稚的故事。
开头触手怪这个颇有点后来《异形》、《世界大战》的感觉。这是最大的亮点了。
本年票房55万。年度35位。而75年的票房冠军是《天才与白痴》,450多万。
本片的最大意义应该是华语电影史的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
邵氏其实在黄梅戏、风月片、武侠(功夫片)、恐怖片等都有过很出色的成绩,而对科幻的尝试是它为华语电影做出的不容忽视的贡献,尽管不算成功。
在邵氏的末期,1983年,邵氏还尝试了无厘头科幻片《星际钝胎》,票房600万,年度第16位。当年的票房冠军《A计划》,1900多万。
邵氏为华语电影做出的贡献至今无任何一家公司可以超越。
当李修贤全身赤裸躺在实验室里,身上就披着一条洗浴中心的毛巾时,你很难想象这是在进行超人改造......
李修贤在完成超人改造后,腾空翻越,在喊了一句“教授,我觉得浑身都是劲”后,就当着教授的面把自家实验室的栏杆给拆了......
《中国超人》的出现应该算是邵氏扎根于商业电影,专注于娱乐与票房的最好体现。当日本以奥特曼为代表的特摄片名声大噪之时,邵氏也按耐不住,极具大胆的推出了中国版的打怪兽题材电影。这里说的大胆,更多的是指影片用各种简陋的道具、浮夸的人物表演、空洞的剧本强行拼凑起了一部跟风之作.....当然,我们如今可以将之看做是一种CULT风,但这并不能掩盖它的粗制本质。至于后来的《关公大战外星人》,比本片好在故事上有了更超前的创新。
本片在引入了“奥特曼”式的故事后,也做了中国化的改动。比如大反派并不是几个无脑的巨型怪兽,而是彻底将其“人类化”,并依照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大王与小妖进行塑造,冰河女魔王这一称呼就足以让你回到西游记的冒险故事里。但影片为这样一个复古的反派团队配备了高科技设备,洗脑仪、传送器、远程监控器等等,可惜这群待在洞里的妖魔们,实在没法让观众将它们和高智能生物联系在一起。
全片里的打斗依然是武术班套路,靠声效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营造激烈感。在奥特曼影片中,主角与怪兽的打斗偏向于技能对抗和肢体格斗,比如抱摔、锁喉等。但在《中国超人》中,邵氏发挥自身特长,功夫为主,技能为辅。在几个反派怪兽的技能设计上并不走心,一切技能都以烟火爆炸代替。女王旗下的几大魔怪虽然造型夸张,但却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特殊技能。只是一群穿着厚重魔怪服装的功夫小子罢了。
资金或是技术限制无法实现科幻感十足的画面与道具设计可以理解,但故事和人物也是全场低配,本片的编剧是三天一剧本,出手概不退的倪匡,想必也是趁热打铁赶出来的剧本,B级片中的血腥重口或女色挑逗本片全部没有。在看到这样的演员配置和剧情后,基本上也可以判断本片并没有出系列剧的可能,昙花一现的跟风之作而已
而当年的这种现象,便和如今那些网络大电影非常相似,都是追着热门题材或IP,围绕着它们来山寨,或者是在影片取名上打擦边球。当恐怕没有人再会用“大胆”来做为粗制滥造的借口了。
看看本片的编剧是倪匡就差不多就知道本片风格了,动不动就飞来飞去,激光镭射,爆炸,飞碟外星人!各种摆造型,晃来晃去,念台词是肯定会出现了。原来《西游记后传》里面重复动作的设计是跟着学的啊!这部片子制作在《关公大战外星人》之前。也是有了本片的铺垫才有了《关公》的构想。什么?你不知道《关公大战外星人》是什么?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988846/自己看吧。
这部电影在当今看来肯定是雷人无比,剧情也没什么好说的,基本抄袭《假面骑士》。作为这是一部1975年的作品,不管怎么说也值得褒奖,我认为不能说他是雷人无比,应该用想象力丰富来形容。而当今特效技术进步,不再使用皮衣,而剧情却没比这部电影号上多少。
我就不多说了,大家看视频吧!
http://v.ku6.com/show/-0rnWXXRVo7zHsbjweRvxQ...html
cult啊~~~
当时的科幻动作片,现在的cult邪典片。这个科学研究所其实是一个武馆,怪兽一来就由大师兄领着出去群殴。不过片子的怪兽设计还行,各种各样的。
看完《中国超人》,我觉得中国要拍科幻片,实在是太太太太早了~~~
仿日式的港产特摄。布景、道具都很精致,皮套更是直接由日本制造。片中借鉴有大量经典特摄元素,怪人与杂兵,机车与闪灯,等身战与巨大战,骑士风拳脚招与奥特式光线技,可谓应有尽有。不过端掉庞大邪恶组织的故事还是更适合单元剧集的表现形式,拍作电影局限性比较大。
缺乏重工业基础的科幻片都是耍流氓。对于倪匡的小学生编剧水平确实表示相当无语,硬性抄袭和拙略模仿都被人看的心知肚明,战斗力低下的超人,已经只有攻击力没有防御力的怪兽,都成了笑柄,不论是在何时都是一部喜剧片。
鸡冻鸡冻啊。。。这特摄也是贺兰山拍的。。。
违反重力学的飞腿!!毫无说服力的超细小红光线……
文化侏儒对强势思想居高临下打击垂死挣扎之余为丰富电影史做的一次疲软尝试。表达层面的失语恰恰多角度投射出了超人这一反智形象命运的发散式不确定性。仅就美学概念而言,影片实际对受众的互动影响无疑与其初衷南辕北辙。
1975年啊啊啊 我媽才12歲 絕對是神作 逆襲啊 哈哈哈 太毀智商了 我竟然看完了一剛 女一號漂亮 李修賢年輕時候就一臉正氣 就是太抄凹凸曼了 木有意思類
华语特摄史经典之作,囧啊囧~
天雷滚滚囧囧有神,“我觉得浑身都是劲”。融科幻、武侠、神怪于一体,怪物造型极富创意,75年特摄商业巨制,完美flash哔哔轰效果
港式特摄!蝗虫侠大战苍蝇帝!可惜女魔们扒得不彻底……原来此片不是出自牟敦芾之手啊……
感觉倪匡是在用给邵氏写武侠片的思维来写这部特摄科幻片,其实你把剧本中的一些细节修改成古代,这个故事还是成立的,而且还蛮好玩的。作为华语电影少有的特摄片,这部75年的片在视觉效果上做的其实还是非常细致的,打斗场面也具有娱乐性。不过不太能忍那些比较无聊的对话和土气的头衔,如冰河魔主。
比恐龙特级克塞号还早的超人片,卫斯理编剧相当不靠谱。看了李修贤老师年轻时候演的超人,整个晚上都特别欢乐,逐渐理解之前看的变身超人中的超人情结了。
谈及中国特摄电影乃至中国科幻电影都绕不开这一部作品,也许现在看来道具简陋、表演夸张、剧情幼稚,但是仍然是当时很大胆前卫的尝试了。至此,李修贤早期的几部邵氏特摄(《中国超人》《猩猩王》《天龙八部》)也算补完,其实细细研究李这个人还是很有意思的。
虽然表面上是一部跟风奥特曼打小怪兽的仿制之作但是本质上还是中国古典神怪小说元素的运用魔山骷髅造型的场景众兵把守的洞窟群战时只会大呼小叫的炮灰小喽啰蜘蛛精藤蔓精甚至还有女版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就连山寨奥特曼的几个后空翻与几年后的老版西游记孙悟空的后空翻一模一样结论就是中国超人穿越了!
蔡康永(主持第47届金马奖颁奖典礼播放两个《中国超人》的片段):这个段落最后我要请大家看一个非常奇特的影片,这个影片当中会拳脚功夫的是来自外星球侵略地球的怪兽,我现在不知道它们怎么学会拳脚功夫的,它用很低的预算拍出科幻电影的精神是非常动人的。……这一段动物对武侠电影的贡献,最后我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加了个片段进去,这个动物实在在严格定义上来讲不算是动物,可是因为十二生肖里面也有它,而且这个片段实在很妙,我忍不住要放给大家看一下……→因此而得知并好奇地找来看看这部《中国超人》。
邵氏特摄片真是难得一见,形象设计和场面方面都还可以,但是剧情逻辑太奇葩了,台词尤其水,包括各个名字都起得超没有创意。倪匡老师能认真点不啊!
完全无法吐槽, 中国特摄片里程碑式的神作,呜呼
电眼魔女!把他带下去,洗脑!囧囧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