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update:
已经被评论区很多朋友指出最后的独白不是这样了!!大家不要被误导哈哈哈
———————
一个不是很熟的同学忽然在凌晨两点多给我发微信让我看这部片子,后来我看了,真的很喜欢,一部蛮深奥的片子,在动画片中算是节奏慢得不行的了。跟他讨论了很久的剧情。后来我问他为什么推荐给我,他说不知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我看。感觉人生真美好。(就是这样… 在哔哩哔哩上看的,电影最后一段独白没有翻译,后来他给我发了那段翻译: “银河空旷坦荡,列车奔驰在夜的星空,似乎没有方向,也无法预测重点在何时何地到来。生命,就像这遥远无依的茫然,充满了未知,有过光明与黑暗、挚爱与哀愁,然后脆弱的好似掉进银河的一颗星,瞬间沉没于无垠的浩瀚。忧伤的少年啊,在人生虚妄而伤感的旅途中,就这样缓慢悲伤的成长。也许你想要的,仅是些许的幸福和被这个世界所认同,却无奈的总被排斥在外。但不要哭泣,你所搭乘的列车,终点不会是伤感的归宿,而是银河深处幸福恬静的天堂。” 这样一来感觉主题清晰多了。 讨论的时候,我的同学一直在问我:“你觉得粉猫最后的愿望是什么?” 虽然觉得很突兀,但是我也感觉其实故事的主人应该是粉猫才对。 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一切都只是揣测: 首先,电影刻画粉猫的性格更鲜明,一开始同情蓝猫所以拒绝回答问题,后来扶盲人,给苹果,都是粉猫先主动。在他们坐上列车的开头,粉猫说希望妈妈能原谅他,因为他是做得好事,又说妈妈过得不幸福。在快到银河尽头他要离开的时候,他又说在那里能找到妈妈了。所以感觉粉猫的妈妈去世了,而他的妈妈在活着的时候也过的不开心。我推测他妈妈过的不开心主要是因为他爸爸,这位冷漠的爸爸在故事结尾儿子死后一点都没有展露悲伤的情绪。 而且我觉得他爸爸和蓝猫爸爸是从小的好朋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感觉都是会不照顾自己家庭的,自我的人。蓝猫爸爸最后写信也只写给粉猫爸爸。除去蠢兮兮的同学们,粉猫的世界里只剩下蓝猫了。而蓝猫,在电影开头小伙伴的话里交代了,已经不理粉猫了。(这一点是跟同学讨论的时候他提醒我的,好像蓝猫因为阶级问题和怕其他同学的闲话不跟粉猫玩了。在列车上两个人单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蓝猫跟粉猫说:我从没想过我们俩能像这样!)粉猫在救花猫的时候其实心里想的就是不要活下去了吧,虽然在列车即将驶向尽头的时候粉猫觉得害怕,觉得不舍,流出了泪水,但最后还是决定对不起蓝猫去找妈妈。而他想告诉蓝猫的,蓝猫也在这个银河铁道之夜体会到了,即电影最后的那段独白:“忧伤的少年啊,在人生虚妄而伤感的旅途中,就这样缓慢悲伤的成长。也许你想要的,仅是些许的幸福和被这个世界所认同,却无奈的总被排斥在外。但不要哭泣,你所搭乘的列车,终点不会是伤感的归宿,而是银河深处幸福恬静的天堂。” 我的同学是读了原著的,他跟我前半部分的想法基本上相似:粉猫妈妈生活不幸福,证明家庭不和睦;粉爹那么冷漠,证明缺乏父爱;同学蠢,证明寂寞;然后小时候和蓝猫一起玩,现在没法在一起了,粉猫唯一能抒发正能量的地方都没有了。他说:粉猫不光是为了救人而死的,他是为了蓝猫永远记住他啊!蓝猫和粉猫,因为阶级和旁人的闲话都受着煎熬,渴望友情但又害怕伤害对方。他认为粉猫最后哭了是愿望达成的满足要离开的遗憾…他还说:
我要去读原著了! 最后再分享三个脑洞。第一个是中间动物的骨架,看完才意识到核桃核是动物吃下核桃后消化后的产物吧,就像life of pie里的那颗牙齿。第二个是关于银河,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想到忘川,中国神话里这条冥界的河流在这里就是银河吧!第三个是当他们从动物的骨架那里回来,蓝猫说:“我们就像风一样!” 忽然想到安房直子的一本童话,也是她的遗作,叫《直到花豆煮熟》,感觉跟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有一点点相似。日本人因为物哀的精神,连童话都会写的这么哀伤啊。
乔班尼身后的气象环之柱不知何时变成了一座三角标,像萤火虫一样闪烁着光芒。三角标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如同新炼出的钢板,巍然耸立在青色夜空下的原野上。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个不可思议的喊声:“银河站,银河站到了!”
——《银河铁道之夜》宫泽贤治
提起日本动画,宫崎骏当属一座高峰。而鲜少有人知道,宫崎骏的风格深受童话大师宫泽贤治的影响。
还记得《千与千寻》里,那个胖胖的检票员吗,这个形象就来自源《铁道银河之夜》。
宫泽贤治短暂的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埋首创作。他文笔清丽神妙,而这部《银河铁道之夜》也是他的绝笔。
“在这个不美好的世上,最美好的童话总是悲伤的。它们都是用饱受自我牺牲的崇高与孤独所折磨的灵魂写成的,满溢着无边的悲哀感,透明而凄美,原原本本地呈现生命本身的重量。”
1985年,这部悲伤童话被改编成电影,在奇妙瑰丽的银河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孤独与离别的故事。
开往银河的列车
乔班尼出身贫困,上学之余,还要打工来养活妈妈。他的好朋友卡姆潘妮路拉常常邀请他来家里一起读书。
这天是银河祭,因为要照顾妈妈,乔班尼无法参加水灯大会。他在回家的路上找了个空地躺下看着银河,突然一辆银河列车出现在他的眼前,乔班尼上了车,发现列车里还有卡姆潘妮路拉。
于是,他们开始了这场银河之旅。
途中,他们见识了各种梦幻新奇的事物,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旅客。
比如,在普里奥新海岸,沙子像水晶一样,里面还有小小的火焰在燃烧;有很大的胡桃核,大概在银河里独自生存了120万年;
他们还碰到了能把苹果无限复制的家庭教师,执着的捕鸟人,他们却都在中途的某一站下了车。
列车运行快到终点时,卡姆潘妮路拉消失了。
旅程的终点,乔班尼回到现实世界,得知了卡姆潘妮路拉溺亡的消息。
浩瀚的银河倒映在水面上,令人分辨不清,他知道,卡姆潘妮路拉永远留在了银河的黑洞里。
至此,这个现实与虚幻交错,充满各种丰富意象的故事指明了它的真相:
这是一场接一场的告别之旅、死亡之旅;一个对何为幸福反复追问与确信的过程。
宫泽贤治把自己的生死观藏在了这趟银河列车之中,影片则处处都充满了对死亡的隐喻,还有日本文化的“物哀”思想。
日本信奉“悲与美是相通的”。
他们更爱残月、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因为他们认为残月、花蕾、花落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是美的栖身之处。
途中的十字架、修女念经都暗示着死亡,姐姐讲诉泰坦尼克号撞冰山的事,更加明显地昭示了卡姆潘妮路拉的去世的事实。
全片华丽梦幻的色调正是为了反衬死亡和离别的悲凉,这二者本身是灰暗沉重的,任何人都无法逃脱。
故事说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有一点熟悉呢?
乔班尼的银河之旅,像极了中国古典传说里的忘川河。而这趟银河列车,就像是忘川河上,那支幽幽的摆渡船。
生的人只能送亡灵一程,失落的灵魂都终将到达彼岸。
记得上物理课的时候,老师指着浩瀚的星河图说:一个人的死,对宇宙而言,真的不算什么。总质量守恒,总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生命不过是一个熵减到熵增的过程。
始于尘土,终于尘土。
这样来看,在自然规律面前,个体本身和死亡都很渺小。
但如果把焦点放到每一个个体身上,或者也可以说,每一次离别,都是一次小型的死亡。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所以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或许,在得知至亲好友死去的消息时,当时并不会有太大感觉。
起初,就像身体突然缺失了一部分,说不出哪儿痛,巨大的空旷和虚脱感朝我们袭来,周围的一切都不真实。
很多个日子过去后,痛才渐渐清晰,想起来,就觉得钻心。
至少会有几个寂静无人的夜晚,想到那些音容笑貌,就觉得自己沉坠到一个深渊里,眼泪流出来都浑然不觉。
时隔几年之后,才真切地明白,看再多的山和水,云和天,都不会再看到他。他也不能看到我。
人们喜欢用伤痛织成茧,逃避自我,逃避现实。
可最后,又能逃到哪去呢。
就像克里斯蒂娜在《孤儿列车》里说的那样:
“我相信世上确有鬼魂,那些昔日抛下我们的故人,今日流连不去的幽灵。我这一生常觉得他们就在身边,或观望或见证,世间众生却毫不知情。”
死者已矣,生者不得不活下来担当一切。也正是离别,让我们成为彼此回忆里遥远的灯盏。
宫泽贤治在童话末尾写道的:
“那小而美丽的火车穿梭在翻飞于风中的天之芒草里,飞奔过银河之水及三角标的蓝白微光,然后就那么永无止境地,一直奔跑下去。”
“乔班尼在经历了一夜之旅后,开始重拾责任,也知道自己之前所困扰的烦恼是那么渺小。乔班尼穿过广场往家里跑,脚步匆忙,却再也不会失去方向。”
像告别这样的事,我们还是会习惯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淘鱼电影
昨天看完宫泽贤治的原著,今天马上就来看了85版的电影,看完小说的时候,怅然若失感十分强烈,从头到尾,有某种东西在轻轻牵动着我,它时不时的挑弄我的心,等我轻轻掀开心的帘幕去寻找它的时候,它又在我的感官中轻轻地扎刺,越想要抓住它,越是看不清它,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悲伤感与遗失感,如果宇宙是无限的话,那种感觉一定与银河等长吧,就算懈怠似乎也没关系的样子,它会轻轻地叫醒你的孤独感,正因为我感受到了许多,却抓不住那种感受,才来看电影的吧,我似乎觉得,电影会补充我那贫瘠的想象力,会止住我过于遮眼的感情洪流,帮我抓住宫泽贤治想要传达的东西,或者用传染更为恰当。
但我的观点似乎太过傲慢,杉井仪三郎并遂我的愿,而是击破了我的初衷,予我更为朦胧的世界,却又在不经意间,又解答了我的问题,问题始终在于我问题本身,语言虽然极具魅力,但又实在太过局限,宫泽贤治用文字传达了文字外的东西,他深知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不能用文字的逻辑来定义和解释,必须用文字外的诗性来描述与显现,它希望我们感受到他们而不是知道他们,他也并没有想要我们理解他当时的心境吧?用他所创造的梦里的现实,在我们心中扎根,创造出新的原野,那种无边的辽阔感,把孤独感都掩盖掉了,银河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吧,连最后给我们生存实感的孤独都遗失掉了,最后那种空虚,被刻画得极为美丽的空虚,是我极目所能见的…………
不必试图去解释,在我们尝试定义某样真正感觉性与灵魂性的事物之时,我们就已经在那一刻丧失了与它相融的资格,好好享受感觉的彷徨吧,好好享受空虚吧,在那个连孤独感都遗失掉的地方,闭上眼,任由虚无把你带向另一片虚无
如果大家并没有与我感受到相同的东西,会有点遗憾吧,但也值得高兴,我似乎可以不小心地就占有了这份只属于我自己的感动,虚无感给我带来的感动
乔班尼一直是坚强又看起来满不在乎的样子。
离开人群一个人走开的这一幕好心疼:小猫眼睛里没有泪,但是抬头看天的时候视野里灯光闪闪烁烁,分明就是眼泪在眼眶打转但忍住不掉下来。
最后是因为明白朋友真的离开自己了才终于难过地大声哭出来的呀。
可怜的乔班尼,哭出来吧乔班尼。(;_;)
在这个不美好的世上,最美好的童话总是悲伤的。它们都是用饱受自我牺牲的崇高与孤独所折磨的灵魂写成的,满溢着无边的悲哀感,透明而凄美,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生命本身的重量。《银河铁道之夜》真的是将宗教的献身精神与日式的物哀文化结合的最好的作品之一了.
“如果如果你还记得我,也许也许我又想起你,回望这场悲喜,每个得到失去,都是关于你。”
全片充斥着象征和隐喻,每一个片段似乎都能深挖解读下去,所以我看的很累,是那种无法过多思考的疲倦。整体非常唯美,镜头的运用更是让人陷入一种迷离的状态,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感受,压抑?狂喜?沉寂?还是焦躁不安呢....
基本忠于原作的全文复述,用喵星人替换人物形象更添童话风味,同时也和故事的沉郁形成更大反差,奇怪的是沉船那师生三人为何是人类...。动画形式难以还原乔班尼心理层面的描述,却也能从神态很好的表现感情波动,慢节奏的展开结合车厢那不舒服的静谧,流露出一种更甚原文的深深的孤寂感。
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儿时因为他人偶然的一句话而激起的层层涟漪呢?与重制版互为表里,新版努力解构试图还原天文知识宣传的“本意”,而这版将年少时的懵懂却又无限遐想完全表现出来了,一切都是迷幻且新鲜的,所以当再次回到现实中时,也一定不会忘记这美妙的一夜。
8/10。抽象的美和至纯至真的哲思无愧于原著,长阶梯以及圆形广场上星盘的幅射状图案是反复出现的建筑意象,通向挖掘巨骨的考古队代表探索时空主题,分享苹果和十字架的意象为教师和姐弟登场的重头戏进行表达(牺牲自我造福他人的精神),此外藤紫色的小镇房子周围时常闪烁着青绿色的亮光,火车内部和车后移动有密密的树林、天蝎火光等冷色场景,侧向照明和暗色背景糅合实现朦胧流淌的光感,以增加景色的延伸性,还有悬浮的钟和玉米田那明亮开阔的景致、撒裂夜幕进入终点站的特殊运镜,都汲取了文学的幻想性,原著浅浅的心理猫写被镜头语言细化,例如乔班尼受提着南瓜灯参加庆典的同学嘲笑后,跑过漫漫坡道上冷沥的风铃草和草木巨大的黑影,将远景俯拍和只拍脚部的低机位特写组接,有力刻画出孤独的远行,凝视镜头下未出现的母亲形象营造奇妙的压抑气氛。
真下耕一这么无趣不是没有缘由的...人物全部改成猫算是神来之笔了,细野晴臣的配乐也很神
宇宙間漂浮著星星和星星的碎屑,銀河的乳酪被誰吃掉了?龍膽花開遍了星原,我也想摘一朵給你啊。天鵝座站的梯隊,延伸向水晶鹽鹼地。像風一樣真切地奔跑,跑進融化的鐘聲裡。蘋果的氣味真香啊,喜鵲嘰嘰喳喳得變成了蘋果。天蠍的火光熊熊燃燒,人馬座降下了露水。鷺鷥融化在夜色中。銀河在你眼中常駐
我琢磨着,就算是宫崎骏怕也难以还原宫泽贤治这最瑰丽深邃的幻梦吧。
也只有动画的泛情能给我这种醉人的苦涩了 一部风格化和主题性结合的作品 人文主义框架(宗教教义/启蒙/行为神秘化) 喵型在浩瀚星系抵达生命 纯粹的运用了一个童话故事应有的美妙感应力 「旅程」是叙事模式 一个回想 表达和成长 诸如此的场所投射 结合梦境里变体的部分将情感转移寄予诉诸隐喻的混乱信息
「苹果リンゴ」的那一段、决定了这部的5星、不得不说这部有些高深、我只能说理解了一半多一点吧、但是能感受到是一部非常好的有意义的作品、值得推荐让更多人看到
充满丰富想象力和隐喻的作品。旅途中的十字架、修女念经、哀悼的人群、三次元车票(其他人是四次元)都暗示着死亡,而女子讲诉游船撞冰山的经历更加明显的昭示康佩内拉的离去,银河之旅其实是一段与好友告别的奈河之旅。这个故事好像李欢《薇妮的时光列车》和几米的《星空》或是那本书都用过
再见了 孤独的宇宙里我此生唯一的挚爱的朋友 我知道你就在那条银河的尽头。和我曾经做过的无数的梦在宇宙重合了。
超现实意识流,很多地方超诡异的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本来抱着看冒险奇幻片的,结果被各种静止镜头给生生催眠了。到结束了才知道campanella不是妹子!!!!
也许在实拍影像中,放大可见到表层的另一面貌,而手绘动画中,放大易导致动画世界的穿帮(放大作画正是弥补这一穿帮而发明)。但杉井仪三郎反其道而行之,以不顾透视的穿帮不断放大俯拍的校舍画面开场,并不断将镜头“推向”无法猜测情绪的动物的脸——在这部动画中,镜头推进与放大为同一动作——并暴露动画是画的本质。放大之后并不会看见更真实的世界,而是意识到画本身,与不断前行的列车一同坠入“无”本身。(2016.7.16首次观看,重看于M+ Cinema。)
每次都一个人静静在深夜看得一脸泪。可能是最钟爱的动画长片没有之一
注意,本片不是前几年那部CG幻灯片,而是1985年拍摄的长片电影,改编自同名世界名著《银河铁道之夜》。影片风格有点类似吉卜力(最接近《侧耳倾听》)。
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摸索着与同类相处 却发现最大的疑惑从没有人会来解释 我们彷徨且羞于启齿 其实真理从不遮掩 生命却同等卑微 明明灭灭;孩童便尽管用孩子气的方式理解这一切吧 所谓生死 所谓光阴 还有为什么 他不能和你永远在一起 却能和你永远在一起
【虽受赏,細野晴臣配乐也是有功力,但这次和监督配合为了渲染原作里的意象真的是用力过猛了,再创的存在感压过了故事本身,幻想感变成阴森。猫化算神来之笔,基本尊崇原作,细节上有出入。遗憾点在面瘫脸的人设形式上,乔班尼几处尤为难过隐忍的心境没能表现出来。几原老贼的「回转」创作影响发端。
火车乘载着死去的人,哐当哐当地行驶在去往终点的银河铁道上。所有乘客都知道自己要去到什么地方。他们谈论自我牺牲和请原谅。只有讲述故事的人需要回家,像乔万尼和霍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