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卡拉瓦乔的作品,总会被其独特的光影对比、冲突矛盾所吸引,画作中的人物常带有强烈的情感与能量。纪录片在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等他居住过的城市取景,以此走进这位天才的一生。 毫无疑问卡拉瓦乔拥有超人的才华与能量,但愤怒、迷惑、放纵和挣扎自始至终贯穿了他的人生,以惊涛骇浪的形式走至终点,而那一幅幅具有象征意味的传世巨作忠实的反映了他的内心。 影片选择行为艺术的形式,用极为抽象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卡拉瓦乔的内心,这一点是个不小的败笔,与整个片子的主题十分抽离,让人难以理解。电影对卡拉瓦乔的探索较为浅显,观众很难从中产生共鸣。
整部纪录片拍的跟科幻实验剧一样,空灵的大全景和大特写。
许多人物画深刻解析,才发现细节里的故事戏剧化。要不人家红衣主教这么器重卡拉瓦乔呢!拉到他家和音乐家演员画家雕塑家汇聚在一起。
每次的犯错让我理解到人生是由改变所组成—i learned the life for change.
他最自豪的是重现水中清澈倒影的技巧,技巧居然是绘制镜中的倒影,甚至他将工作室改造成巨大的针孔相机投射在画布上。
爱能征服一切,让我们一起,为爱投降。
画美杜莎的一个眼神胜过千言万语,被斩首的瞬间时间冻结。我和美杜莎有许多共同点,她能将活物“化”为石头,我能将活物“画”为永恒。
只要我能看见光,光能驱逐黑暗,光能释放盲目和贪婪的念头。
之后,发明了蚀刻取代素描,背景颜料未干前用刷子的柄头来构图,暗色背景也成为了阴影。只绘出全亮或中亮度的形体,任何不在光源下的直接当作不存在。光影之间的强烈对比,就是他的特色。
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家不仅要会画画,而且要懂得模仿自然。
卡拉瓦乔的模特常是妓女。
一切都毁于导演的作。作品挖掘不深,对人物的刻画也缺乏客观证据。就知道“现”,形式主义太过,最后就是现眼。对不起卡拉瓦乔。
太拙劣了,纪录片也能整成这样……
让人好好看看画不行么
不好看,形式落了个大俗套,很没必要。镜头晃困了我…还好收获了一些画的细节。
意大利人这种真人间离出演的拍法有着十分奇特的脑回路(。
故弄玄虚矫揉造作暴殄天物!
杂乱。
#BJIFF# 7⃣️上学时看Jarman的卡拉瓦乔,只记住了如油画般的质感,这次来看画家的故事。表现手法是现代艺术,特写镜头倒是更直观感受到画作的魅力。不过全片为解说词配画面,很多象征性镜头,看着看着恍如自己在做PPT的熟悉感扑面,顿时抽离。
所有演员镜头部分几乎都引起我强烈不适。。。
我真的。。。。把淘票票的购买记录一直翻到2018年,这部电影的上映当年,4月13号,整整5年前。。。居然是在北影节中关村看的。。画面绝对精美,主要卡拉瓦乔太牛逼,2019在日本看了专题展,2023又来了上博,缘分啊
7.6/非常美术馆展映的短片系的拍摄手法,色调也非常卡拉瓦乔,想象与现实,学者的访谈和“卡拉瓦乔”的自白。啊!卡拉瓦乔真的是我最喜欢的艺术家了,每每想起,就觉得这样的天才是对世界的馈赠。多加点分,因为拍我们卡拉瓦乔的片子太少了。
不是很喜欢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拍得太作了。我们老卡就是吊炸天本人,任何浮夸的表现技巧在他的作品面前都是苍白的。
画家卡拉瓦乔以三次打架事件为节点的纠结一生😂配乐确实比较满 戏不够锣来凑呗 对那张“刺虎”的画印象最深[奸笑]
做作而又浮躁的纪录片,我宁可再看一遍德里克贾曼。第30分钟美杜莎水中扭曲的脸,是全片注重画作分析的代表。
没有一个天才会过平凡的一生
导演是有多喜欢倒放所有素材……
3.8星吧哈哈看完今天北影节慈云寺耀莱这场,豆瓣评论又多了些。还“兴奋又紧张的电影之旅”呢我旁边大叔都睡了!我觉得半场的人除了屏摄没记住啥。的确拍太作了。第八届北影节D3-2. 7号杜比厅,想不到这土地方影厅还不错比我上次来硬件似乎强多了,柜台小哥儿也非常温和有礼。换了冰箱贴。
(8th BJIFF)被震撼到了。画家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包含宗教、死亡、恐惧以及鲜血,杜比厅大银幕上细节一清二楚,视觉和情绪冲击非常强烈。主创们由局部到整体分割式解读作品、用演员扮演画家进行第一人称独白并采取一些非常现代艺术风格的拍摄、史诗般铺陈的配乐可能都是争议性手段,但是我看得很享受。
我只想说,这片子哪能回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