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量大质优的作者导演一样,在道尽自己的那点小执迷之后,洪尚秀又回归到创作生涯的童年时期,重新沉迷于对电影表现形式的创新。所以就不难理解,在形式上再掀高潮的《玉姬的映画》,为何会走进威尼斯电影节那个励实验与创新的“地平线”单元。
《玉姬的映画》脱胎于洪尚秀去年应全州电影节之邀拍摄的一部数码高清短片《叠叠山中》,乃短片集《过客人生》中的第二篇。《夏夏夏》之后,他暂时没有新的灵感,于是将短片中未尽的构思稍作修改,启用同一套演员阵容编排成了长篇。有趣的是,这未尽的构思遭遇的却是跳跃式的拍摄手法——每周抽空两次拍摄完成,这让他对本片失去了控制感,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直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是为什么。散漫的洪尚秀决定放任不管,才最终成就这部漫不经心的开篇之作。
和所有洪尚秀出品一样,《玉姬的映画》仍然在他最熟悉的电影圈里辗转腾挪,讲述一群充满神秘感的知识分子的男欢女爱,内容也仍然是以烧酒烤肉清谈为主。但这次他再也不满足于就事论事,高深的戏中戏终于和他最爱的片段式穿越发生了暧昧。影片分为四个章节,即“祈祷日”、“接吻高手”、“暴风雪后”和“玉姬的映画”。本是四个彼此独立的故事,却因对应着玉姬那两段发生在不同时间、同一空间的感情故事,在现实与电影中呈现出来两种状态,再加上两位男性角色之间的特定关系,具备了种种微妙的关联,将电影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之间时而迥异、时而重合的模糊关系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盘根错节的矛盾关系,还引出早起洪尚秀作品中一个有趣的命题——记忆与真实的辩证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再现江湖,也证明了洪尚秀形式主义迎来了又一春。
曹雪芹写《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洪尚秀拍《玉姬的映画》也是满篇荒唐言,效果也是一把心酸泪,看上去艺术境界高下立见,实际上是达到了文艺中年的最高境界。而且这次洪导很给力,终于不用负责到底拍一出大圆满的结局,并且有机会通过男人和女人的嘴巴说出心里那点关于爱的见解,不用谆谆教导如何去爱才方显影片的可爱。
一脉相承的高度生活化对白就不用说了,片中四个故事,女主都是玉姬,男主一老一少。爱来爱去,都是那么点事儿。在威风凛凛进行曲的映衬下,爱显得有那么点无奈。矫情的片段不多演,洪导一开始就把生活里最本真的东西放给你看。一对夫妻,为了喝酒的事儿在巷口吵架,男人爱放个马后炮儿,女人还真就爱跟他较这个真儿。你说婚姻里面是爱大于恨,还是恨大于爱,答案都不重要。说到底,列侬和洋子那样的神仙眷侣还在少数,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还得照样过。要想图个伴儿陪你过日子,找个差不多的就得了。
片中李善均扮演的年轻导演,有那么点傻那么点自以为是,还有那么点好色,道貌岸然的伪文艺劲儿发挥得淋漓尽致,浸透了洪尚秀对同行的嘲讽,也是高风亮节的自嘲——李善均戏中多次出现的橘黄色羽绒服也是洪导的平日装扮,甚至戏中的小动作也与洪导如出一辙。洪导也很爱将戏中的男主影射成自己的化身,比如《夏夏夏》中金相庆扮演的导演,《你什么都不懂》中的金泰勇扮演的文艺青年。而设置艳遇情节,也是洪导电影中最有趣的一幕——公园里,李善均正坐在长椅上打鼾,被一个陌生女子拍了照,惊讶到厌恶,随聊到胡侃,聊后发现,女人早已结婚,好色的脸也变成了嫌弃。哎,艳遇就是艳遇,岂能当真?!李善均惟妙惟肖的表情在本片也是最大笑点,既可恨又可爱。就好像女人明知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但是看在你们遇色难挡的幼稚一面,怎又舍得让你一人孤单呢。
在剧场追问里,李善均的窘态发挥极致。电影放完,观众本该散场,特定的提问就变得有点尴尬。就如同爱情本是一场游戏,你输我赢之间,却又要一直问个你死我活,不得不失去了意义。只是在游戏里,痴男怨女不懂游戏规则,洪导一语道破天机——你情我愿之事,放弃又算得了什么?爱与被爱之间,用那些美好回忆作为你继续爱下去的勇气就好。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在洪导的电影里,总是那么与众不同,说教的语气变成了调侃的闲谈,趣味横生。
在第一个故事里,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隐晦的表达了洪尚秀的一些人生观。恋爱、性欲、衰老、信任、人与动物的区别、为什么而活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我们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或许洪导自己都说不清楚,人这一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才有资格说出口,就如同你问我“人怎么才能明智点?”而“我不是一个明智的人,所以也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没有对与错、坏与好之分,与其求索他人不如自己寻找,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时间线推移到过去,年轻导演还是学生的时候,被玉姬迷得神魂颠倒,一番死缠烂打,男人的无赖嘴脸表露无遗。才引得植物园内,从索吻到激吻的一幕。和男人上床后,不会是你侬我侬的“以身相许”,说是过客,不算无情,只是生活大多如此。不过,玉姬的运气够好,有了机会将与老少爬山之行浓缩成影像。
一个上了年纪的男教授,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同学,相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脾气,玉姬玩笑式的与他们做了相同的尝试,选择。这可以引申为一种自我对于生活的寻找。有一幕,特别心酸——玉姬恳求教授少掉些头发,因为怕对方的过早离开。这种特殊方式表达爱意,恐怕只有洪导才能想得到!平凡的对话,却比那些伪善的承诺来的浪漫得多。而与男同学之间的旅程中,却少了这样温情的对白,只有心里那团热情似火的激情在飘荡,这似乎让爱情显得有些低廉。在影片的结尾,教授独自一人的背影,也让全片浸透了一份悲伤,在松树下的承诺变成了事实,让当今这个社会一直在探讨的“诚信”有了一个可依靠的理由,也让我们这些在爱情苦海里挣扎的少男少女们有了一个可以坚持到底的信念。
在洪尚秀的上部电影《夏夏夏》中,提出“整天把爱挂在嘴边,结果连爱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质疑。而此番《玉姬的映画》便给出了一个最生活化的答案,利用不同叙述视角交叉拼凑出的叙事结构,除了保有他一贯论述“记忆的双重性”的深刻,还让观众实实在在找到了全知全能的乐趣,可谓良苦用心编排“爱的教科书”,只为你懂“爱是什么”。
JAN.29
生活总有着不经意的美好瞬间。你不知道的时候,它悄悄的就来了。那天,大雪之后,严寒之日,空荡的教室只来了三个人。一个老师,两个学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不如我们随便聊点什么吧....”老师面带笑容建议到。于是三个人敞开心扉,做倾心之谈.....话题也不限于电影和教学——“怎么克制情欲呢”男生问老师,“我看,就不必了,这么多年都无法办到的事.....”老师的回答坦率而自然。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三个人来到烧烤店,边喝烧酒边聊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欢的酒。韩国人就是可以喝那么难喝的酒呵。
醉意阑珊时,是告别的时刻。男生发现,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身边的女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变得艰难。男孩苦追,女孩若即若离,时近时远。到底为什么可也说不清道不明。男孩也真的是倔强,喝了点酒,在女孩宿舍的门口坐了一晚。把女生搞得哭笑不得。到也得偿所愿。
洪尚秀描写人,特别是男人,往往不能用好坏来区分。就说教授吧,男孩是十分崇拜的。专业上的引领就不说了,为人敦厚得体,对后辈也尽力提携。不过在职称评审的会议上,偏私自己人,也令男孩为之侧目。找到教授讨说法,被教授臭骂一顿。我们可以觉得男孩太天真了,社会上的事,哪有那么简单呢,你崇拜的人,也是人,他也有自私的权利嘛。 在那个近乎完美的三个人的夜晚,有一个情节令观众错愕不安,(恕我不再转述那个情节)甚至产生生理上的反感。这是故事的伏笔吧,更像是导演不露声色的暗示。
电影的前半部分全是以男孩的视角展开。男孩悲伤我们也悲伤,男孩迷惘我们也迷惘。而后半部是一个悲伤和迷惘的答案。
后半部,是女生拍摄的两部短片。分别记述了与两个情人的一次出游过程。我们看到生活的复杂和无解,远远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女孩儿不过是照实地去记录,在这里,这个人做了什么,在那里,那个人说了什么,这个人可能以后会离开我,那个人不会......在此,洪尚秀导演阴郁的诗意和刻毒的锋芒再次穿透观者惊异而意味复杂的目光,直达内心。
男人是无聊而徒劳的生物,永远为情欲所累,就算时不时展现才华与智识,但他们无从逃脱追逐者的身份。就像支可怜的孔雀,为了那点卑微的本能,一次又一次打开那张沉重的大屏,抖动着,跳动着,自以为得计地展示着令人惊异的美。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直到生命的终了。
洪尚秀是刻毒的,洪尚秀也是悲悯的。是男人的观察者,也是男人的叛徒。
2010年的韩片是小年,商业片代表《大叔》看起来不“大”,文艺片代表《诗》又显得太“老”。好在中国这边,这一年可以看到洪尚秀的三部长片和一部短片,它们分别是2008年的《夜与日》、2009年的《叠叠山中》、2010年的《夏夏夏》和《玉姬的映画》。显然在速度上,洪尚秀已经直追一年一部、现在失声哑火的金基德,而在质量上,他可以说是再攀高峰,继两度入围戛纳后风头再起。
《玉姬的映画》有一个松散的四部分结构,长短不一、迂回曲折,没有标明出时间顺序,任由观众自行组接。比如刚开始看第二段,有人会突发奇想,第一段是否就是“剧场前”。最令人惊讶的是影片第四个段落也叫《玉姬的映画》,它同时还包含了两部分拼贴的内容,平行并进,最终交汇。因此,既可以把它看做“片中片”,然而它又完好地融合于剧情故事当中。如同结构上的调整,几段故事还视角不一,旁白由男人逐渐过渡到了女人,从而回归了洪尚秀早期作品风格,就好比《江原道之力》和《处女心经》。那段长达45秒的接吻戏,女人抵挡不过死缠烂打,大概也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
从日记体的变化说起,在《夜与日》中,偶然的男女邂逅、巴黎的风光情调,再加入了简单明快的古典配乐,洪尚秀俨然化身高丽版侯麦。这回《玉姬的映画》用上了《威风凛凛进行曲》,影片弃用激昂部分,截取进行曲的中段,用在了首尾部分以及段落之间的串场,反复运用却基本没有跟画面内容产生联系。这段曲子旋律优美,缭绕不息,流露出一种追忆的迷人味道。进行曲三重奏恰如舒缓的记忆回溯,拓宽了片中三人关系的电影空间,与现实完整对接(注1)。
而如果从《暴雪后》一段说起,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慕德家的一夜》引出了人物的内心困惑和道德难题,洪尚秀则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讨论:关于爱、性和死,关于信任、生命以及女人。简单的Q&A问答形式好像解决了一些问题,两名学生表现出有所感悟的样子。然而它解决不了所有人生难题,就好比一场电影放映之后的见面交流会,无论是在片子里面还是在现实当中,有时候问题与答案往往是牛头不对马嘴。洪尚秀并非好为人师者,他只是不避讳那些大而无当、无从谈起的人生关键词,毕竟它们有时候太过私密。
如果归纳影片的核心问题,那无疑是关于爱。洪尚秀没有拍着胸口说,我是爱,这部电影是关于爱。但在末尾一段的并行时光中,一个年轻的男人,一个老去的男人;一样的地点,一样的路程。如果你细心体味,再对号入座并稍加联想,《玉姬的映画》无疑会变得极度伤感。以往的异性追逐中,总有落败退出的一方,《夏夏夏》做到了豁达,可《玉姬的映画》却是充满郁结。电影好像在说,人活世上,大家都这么失败,不自知其过。
再说说人物,前两段的男人依然是典型的洪尚秀作品主人公,冲动冒失以及《接吻王》的沟女手段,完全就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从妻子、女学生、偶遇的拍照女人再到意外提问者,类似的人物关系网意味着什么,在劫难逃,通俗易懂。没见洪尚秀讲过男人的过去,倒是听他讲过男人的未来是女人。这一次,他描述了一个男人的未来模样:抱怨,掉头发,发脾气,宽容、无奈、爱的人只能放心里。这回的男性角力不再有频繁出现的掰手腕,而是对位和互为影子。他看到了他的过去,他就是他的未来。用女人的话来说,这不是复杂,而是反复。反复出现的许多事,反复但又出现差异的人生。
穿着一身羽绒服的男学生,他是洪尚秀的化身。教电影的教授,他依然是洪尚秀的化身。最后女人的那一段话,她也还是洪尚秀的化身。如果从这一角度入手,那《玉姬的映画》真是洪尚秀的私人电影,远远亲于上回的统营小城。然而如果只是电影导演的无聊私事,为什么当女人转身跑进卫生间的时候,我们都明白了什么。它不是电影,它就是生命里的一部分,而且可以是每个人的生命。【北京青年报】
注1:这个“三重奏”是专门用在进行曲里的一种称呼,和一般意义上的三重奏定义不一样,可能是指声部的不同。
■入评理由: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闭幕影片,韩国电影杂志《cine21》的年度五佳作品之一。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有人说看不懂洪尚秀,原因包括画面不讲究、情节乏味云云。其实看不懂的何止是电影,有时还有生活和他们自己。
怎么说呢?你可以将这个理解成一种敬业精神。
这不是贬低洪尚秀,恰恰相反,你的贬低同样是对他的关注。这句话用在大师身上也许不合适,但真正的大师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是?
洪尚秀借片中人物之口说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就像我们今天认识一个人,对他产生一种看法,我们明天再见到他又会产生另一种看法,我就是想拍这样的电影,我想让自己的电影看上去是活着的。
是的我们能够从洪尚秀的电影里看到很多他对于电影这种形式本身的了解,能够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玉姬最后的一段旁白更是表明了洪尚秀自己的创作理念。
他不是在拍一部电影,他是在不断的拍电影,起码它能够给我们这种印象。你几乎从别的导演那里看不到他们在自己电影当中展现自己的创作过程所想的,是的,不是只是创作过程,而是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
就像玉姬最后的一句话,“我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会注意选择那种接近生活真实的面孔,但这种面孔又对我表达的内容产生了局限。”这甚至不是他思考的结果,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他敢于把这个展示给观众,根本上你可以认为这个导演意已经对于电影死心塌地了,就如同一个绝症患者对于药物的依赖一样,也可以说他是电影机器的螺丝钉。
“我不明白这种不断重复的生活为何会时刻的不经意间表现出差异,我只能通过自己的手表现这种生活,然后好好看一看。”这就是他最真实的创作状态。
664 [洪尚秀] 初尝寡淡,越品越有味。<念咒文的日子 结吻王 暴雪后 玉熙的电影>
洪尚秀的变焦镜头……
80/100,四段故事是彼此作用的,不要再看结构,反正一直都是那么精妙。看洪对于情感的剖析: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的多面体,无所谓时空,只说可能性。爱他或爱他,都是千丝万缕,怎么可能就分离。
三星半。不得不想起了某某某和某某某的故事
关于生活的几个侧面。有些东西,不能想太多,去感受吧。
前六十分钟看的我真的是太开心了,觉得好看极了,后20分钟一星,直接打回原形。
不管如何改变身份,关于自身生活的总体形态不会更改,很多事无力改变,电影如此遑论现实;最后一段最打动我,两端叠加的影像,真实到残忍。
许多事情反复出现的同时又会伴随着差异,这所谓的人生,你们终究是明白不了的。
一贯如此的洪向秀作者电影。男人,女人,酒,做爱。他的电影让我每次都感叹不止。有了这些因素就可以不断表现人的微妙心理变化。最后一个故事十分让我沉思。
在洪尚秀看来,显然这世界上只要三个人就够扯淡扯一辈子了。电影很短,还被分成四段,觉得无关吧却又有那么点联系,总之看完就是一眨眼的事。喜欢表情很臭屁的郑有美😒
导演的碎碎念,第一眼就喜欢上了郑有美
让我们来看看:文艺玛丽苏如何去把玩自己的欲望。【8】
小知识分子的感情生活碎片 结尾那段很棒 女主角是败笔 长得像郝蕾表演却好雷
差异与反复,只叹时光太短
哭...讲什么顺序啊 解毛构啊 今天想要这个,明天想要那个,这样不就是活着啊。你连自己都活不明白 ’///2011.3.27资料馆再看 |2011.12.8院线又看|对不直译欧巴不满
寒冷的情欲,逼仄的人生。
真是很特别
如果她说有点累,那就是非常累了……
第3、4个不错,有感触
看来看洪常秀的顺序很重要……看过了[我们善熙]和[在异国]再看这部就觉得没那么好([我们善熙]根本就是又拍了一遍这个故事嘛!)。不过这部片的精华在第四段,被狠狠戳到,真是精准又苍凉(所以比[在异国]的相同结构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