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拍出的导演处女作,几无宣传费,四块银幕起映,80岁老人家演绎的怪老头灵魂救赎记——配置如此低端,[自己的葬礼]不具备参加任何商业、或者以艺术之名进行的商业竞争,直到下线其票房收入也只有区区200万,却不妨碍它姿态奇特地入驻电影史。把一部独立小片上升到电影史的高度,或许太过小题大做。但一部电影能在小题大做时,只任朴素的技巧流淌,最后趋于完美,这本身已是一种高度。[自己的葬礼]做到了。
这是部第一眼看上去就没有什么野心,但绝对用心讲故事的电影,有着老式电影营造戏剧高潮的一切优点,不多的角色,挑一根线就能轻易拎起剧情,但却好看又耐看、配乐、摄影无一不合衬。
主人公菲利克斯是个有故事的老头,开片他便踩着古旧的琴声登场,加之那朝天空开的“砰砰”两枪,里应外合,令人十分受用。一片山林、一幢木屋、一头毛驴、一杆猎枪,以及一簇烛光下,菲利克斯注视旧相片中的白衣女子时,微微湿润的眼睛,无不在挑起观众想要上前去一探究竟的猎奇心。老人独居四十载,无亲、无子、无友,向前一步只剩死亡,转身却有半世恩怨可讲,承托这一黑一白两种状态的,是卡在这个节骨眼上,老人刚好起意要为自己办的葬礼,一切水到渠成。
其实所谓“葬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入土为安的仪式,而是菲利克斯一心策划的死亡前的狂欢会,形似[非诚勿扰II]中为孙红雷安排的那场“人生告别会”,但本片主人公无意总结后告别,而在于道出内心真相,一方面澄清多年来,自己在方圆几百里内被妖魔化了的声誉;一方面来一场幸运大抽奖,无条件送出自己耕作、守护了四十年的山林和土地。这为吸引陌生的乡民前来参加“葬礼”提供了物质诱因,也为下面的剧情提供了必要的精神支持。但影片并未一根筋行事,拍照、见报、登广告、电台宣传葬礼等一系列步骤,都被导演融进充满喜感的桥段中,明确勾勒出这个老疯子的种种疯狂,好莱坞老式喜剧的魅力散落其间,惹得人笑中带泪,而帮其策划派对的殡仪馆老板、年轻职员等配角鲜明的个性也在此过程中得到美妙的展现。玛蒂——菲利克斯年轻时恋人一角的引入,更是声东击西,效果斐然,当所有人都以为她必然是相框里的白衣女子,主人公一心要冲破心灵牢笼,举办葬礼派对也是为了她时,剧情却陡然转向另外的方向。
在此过程中,80岁的杜瓦尔全程负责润滑因大开大合而略显生涩的剧情转折,奉献了一个老影帝(1982年凭[温柔的慈悲]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应有的水准。他与“殡仪馆馆长”比尔-墨瑞对戏时,[自己的葬礼]是一部凹凸有致的情节剧;与“旧日恋人”茜茜-斯派塞克相处时,影片又平添了爱情电影的温柔光泽。特别是影片最后一刻钟,他在葬礼派对上做的那番演说,克制又挥洒,不输阿尔-帕西诺封帝之作[闻香识女人]片尾的那段慷慨陈词。说是演说,却包含着抚痛追忆、真诚忏悔、挣扎诉说等好几个层次,没有用画面闪回作辅助,全靠表演支撑。整个颁奖季,只有演员工会独具慧眼,将提名送上,而那,正是奥斯卡欠杜瓦尔的一个情。
4月12日的下午,打开朋友圈都是纪念王小波的文章,我给槽叔发了封面的那张照片。照片是我3月28日去文殊院的时候拍的。
当时我正准备从文殊院出来,转身看到那个人,就那样在对着大殿的佛像焚香祭拜。可能是好奇心使然,我停下来,站在文殊院门口的檐下,静静的看着那个人花了十分钟做完了漫长的祭拜活动。
也许是因为自己多少也深陷在对生活的茫然和无措中,不知道为什么,当时那个从背后看上去那么安静和虔诚的身影中,我隐约的感觉到了他内心的焦虑、困惑和恐惧,一种对现在生活和自身的疑惑。
这种强烈的感觉让我快速的逃离了那里。
我记得在20岁的时候,如同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的那样,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从20岁往后的五年,我每天都在焦虑和惊恐中度过,我用尽一切来抵抗生命的庸常和平淡,我害怕有一天自己耷拉着耳朵向生活俯首称臣。
可能那五年,在你们看上去,大多数时刻可能我表现冷静、自信和有逻辑,但事实就是在讲话和行为的过程中我没有一点点的底气,生怕被人一下子就拆穿,然后狼狈的将自己裸露在你们面前。
转眼27。在后来的两年中,为了摆脱焦虑和对外在的恐惧,我主动的向生活伸出手,试着和它和解,和自己和解。我以为一切都要开始步上正轨,我要坦荡的迎接整个生活了。
但文殊院的状态让我发现,自己内心依然如同像个容易受到惊吓的小孩。我害怕自己穷困潦倒、孤独终老,害怕皮肉松弛、满脸皱纹,害怕死了之后,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我活过的痕迹。我害怕每个别人都要比自己优秀和有力量,害怕茫然无措的状态再一次袭击而来将我打趴下。
这种状态持续的与我较劲,直到前两天断断续续的看了《自己的葬礼》。老头bush先生眼神犀利、行动果敢,无所畏惧的出现在被所有人指指点点的小镇上,用一根棍子就可以让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拿石子打他的马的年轻家伙弯下腰,然后帅气的离开。
你以为他无所畏惧?但他害怕的却是四个镇子的人对他的谣传将在他死后还永流传,他还害怕自己孤独终老死后也没人陪伴,所以早早的将生前唯一的好友charlie牧师的墓碑也做好了,立在他给自己选定的墓碑的旁边;他还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喜欢上了有妇之夫并且因为自己让对方命丧于一把锤子和一场火灾,不要任何人靠近自己建立起来的那座牢笼。
然而,有一天,他终于拿起了自己的枪,举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己能看到的葬礼,向在场的乌压压的一波人证明自己的善良和深情,以及曾经热情的活过,哪怕现在是一个讨人厌的古怪的老头。
不要以为只有老头和我对生活满是恐惧。
还有,多少人不敢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害怕被误解;多少人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害怕被拒绝;多少人在外表现的光鲜亮丽而实际上每日只能以馒头充饥,就是为了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和认可;多少人想要表现的和别人一样,哪怕别人粗俗无礼,只是因为害怕被排斥在圈子之外;多少人,拼命的做一份自己讨厌的工作,只为了不要被公司开除而好应付一日三餐、房贷、车贷;还有多少人,为了逃避填满生活的虚无,而以酒精和毒药麻醉自己。
就是这么小的恐惧,压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让我们这些平庸的人步履维艰、小心谨慎。别害臊,步履维艰、小心谨慎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
王小波让我们领教着作为人所能发挥出来的对生活最大的反抗力量。可是,那是年轻的时候不顾一切的王小波们,那是那个走在寂静里、走在天上的年轻气盛的王小波。
你看,过了三十的王小波则会发出无奈的叹息,看着自己和周围的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一天天消失,最后变的象是等着骟的牛一样,活在受苦受难的生活中。面对这一切,可能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像bush老头那样,拿起我们的枪,拿起我们的起搏器,戴上我们的帽子,在庸常中对抗生活带来的无妄、荒诞和恐惧,强忍悲痛艰难,倔强的活在这个世上。
马上就是马尔克斯的祭奠日了,最后就用他的话结束吧:只有曼努埃拉知道他的大大咧咧不是因为他的无知和轻率,也不是因为他是个宿命论者,而是因为他忧伤地坚信,他将来必定会穷愁潦倒赤身裸体地在自己的床上死去,而且得不到民众的谅解。
多年以来,每当提及隐遁在偏僻的森林地带的费利克斯·布什的名字时,当地小镇的居民都会露出一脸倍受惊吓的表情,因为大家都听闻过有关他的传言,认为他做尽了各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可怕的事情,不仅变成了一个冷血动物,甚至不惜与恶魔为伍,用灵魂来交换古怪的能力……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都像躲避瘟疫一样对他退避三舍。然而,突然有一天,费利克斯出现在了小镇上,拿着一支散弹枪和一袋子现金,声称自己将要举办一场葬礼——毫无疑问的是,虽然上了年纪,但费利克斯的身体非常地健康,他想要的显然不是那种寻常情况下人死之后举行的告别仪式……与之相反的是,他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亲眼见证这一切。一时之间,费利克斯出人意表的举动制造了极大的轰动,每一个知道的人都在不断地谈论着这件事。意识到可以借着费利克斯的“活体葬礼”大捞一笔,极尽花言巧语之能事的殡仪馆老板弗兰克·奎恩,特别找来了他的那位很有绅士派头的年轻学徒巴迪·罗宾逊把生意拦了下来。随后他很快就发现,原来隐藏在费利克斯那过于超现实的计划背后的,是一个非常真实且被长久地渴望着的秘密,这一次,费利克斯将站在所有人的面前,向大家说明自己为什么一直都躲藏在森林里。
类似于大多数经典影片中所触及到的心灵救赎的题材,镜头感极强的心理描写配合大量蒙太奇技术的运用,本片已属此类型电影中的上佳之作。而那些令人难以自持的黑色幽默的桥段更是让人欲哭无泪。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段感情而已,这段感情已经坚实到令一个曾经健谈、帅气的男人---四十年如一日,会将自己囚禁在昏暗的小屋中,以此来减轻他内心的负疚感的地步了。
爱神又一次无情地扯碎了两个人的梦想,将其中一个的遗体埋葬,将另一个的灵魂埋葬。
老家伙菲利克斯没有朋友,没有邻居,没有子女,只有骡子格蕾丝和偶尔来恶作剧的邻家小孩。这形如枯槁的“疯老头”,顽固地秉持着自己的“信仰”----那压抑到在内心嗅不到一丝生气的情感以及怪诞到难以理解得行为模式。他时常宿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摇曳的烛光、一根烟燃起升腾起的淡紫色雾霭以及泛黄却依然美丽动人的少女的照片,他怅惘、遐想,矜持着将自己封闭,那白衣妇人时常让他从梦中惊醒,甚至恐惧到要和骡子格蕾丝同屋而眠。就算如此,他还是不肯忏悔,还是不肯笃信宗教或是乞求宽恕。
一个是没有生意的殡仪馆---只有老板奎恩和店员巴迪,另一个是想活着的时候就参加自己葬礼的“疯老头”,他们默契地接洽了。老头的要求貌似很简单:一场葬礼;自己活着时便能参加的葬礼---不需要鲜花,不需要上好的棺材,甚至掘出的墓穴。执拗的老头需要的仅仅是一场类似于派对的葬礼:香槟、音乐、歌舞升平,一切与死亡格格不入的活动都可以在那儿展开,所有保留着的矜持都可以尽情地宣泄。及时行乐在别人的葬礼上?的确。大家没有听错。老家伙菲利克斯说话的语气平稳,语速缓慢,荒诞的要求背后却是坚毅的目光---他是认真的。店员巴迪强烈反对那么做,从道义上讲,他认为这样是荒唐的;然而老板奎恩对这桩趣味性极强的生意倒是毫不感冒,关键的理由竟然也荒谬无比:这个镇上已经好几个月不死人了,这样下去他的殡仪馆也会濒临倒闭。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这样走到了一起。拍海报、理发、做衣服:换了身行头的菲利克斯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与形单影支的疯老头彻底说了“拜拜”。
然而这是他的本意么?用无理取闹的方式挥霍自己仅存的一点残阳岁月?还是耗尽拿绳子捆成一堆的积蓄来愚弄一下大众?他所向往的葬礼像一场谜题竞赛,无端揣测的人大有人在,却无人知晓答案,疯老头自己更是不愿提前揭晓这个答案,抑或是他自己都不知道最终会成为什么答案。
影片高潮部分,他混沌不堪的内心世界突然如一池澄澈的湖水般清晰可见:他要安葬自己的灵魂。准确来说,是将埋藏在心中最柔软部分的秘密曝露出来,从而洗涤自己的灵魂,彻头彻尾地对自己进行一场灵魂救赎。然而,为灵魂做清洗是需要拨开层层旧伤疤的,那曾经痛彻心扉的过往像一幕幕杯具一般从他的口中娓娓道来,听得人心中无不阵阵绞痛。台下,那些曾经鄙夷、揶揄、蔑视的表情变得动容起来,众人凝神关注的目光交织在了一起,气氛极端的温馨、融洽。
灵魂被安葬完毕了?不。他只是把它从内心最深处掘了出来。尽管尘封许久,模糊不堪的记忆破碎地根本无法将完好的灵魂拼凑在一起,但却依旧纯真,毫无瑕疵。坚忍的男人为了40年前的一个错误,压抑着自己的灵魂,摒弃一切美好,扯碎所有梦想。在灵魂深处的墓志铭处,明白清晰地写着他的生卒日期----在玛蒂的姐姐不幸身亡的那一天,菲利克斯的心就已经死了——他人生的唯一期冀就是与她共度迷津,尽管道德的底线早已被触及到了无法退避的边缘,但炽热的情愫像那堆燃着了的“噼噼啪啪”作响的房子一样,彻底地迷乱了他的意志,磨平了他的斗志,把他灵魂的尸体一阵胡乱地蹂躏,然后才将四散的躯壳、肤发、白骨一股脑扔进了记忆的最边缘。
灰常经典的影片尾声,装着菲利克斯遗体的棺木被缓缓放进了墓穴,众人的表情却超乎寻常的平静。真正下葬的仿佛是一个三段灵魂混合体:曾经的英俊青年菲利克斯。布什、冷漠而桀骜不驯的疯老头菲利克斯。布什以及高潮部分因独白而数次哽咽不语却最终彻底释怀了的菲利克斯。布什。它们先后被埋葬,又几经波折被掘了出来,终于,尘埃落定的时刻,随它们的主人老菲利克斯一起复归于了出身以前的虚无。在那片蓝天的最上层,老菲利克斯左手挽着玛蒂的姐姐,右手牵着骡子格蕾丝。那一刻,上帝也笑了。
大爱乡村风,故事没有预想的精彩,每一个孤僻的老年大叔身边都有一个温和的年轻才子。
孤独是最适合本片的注解,当谜底揭开之前,老头为了年轻的错误囚禁了自己四十年,谜底揭开之后,老头的心结打开了却面临着另一种老无所依的孤独!影片安静优雅,孤独时刻暗涌,一个固执倔强的老头,一次另类的自我救赎,罗伯特杜瓦尔的表演绝对是今年奥斯卡表演奖项中最令人遗憾的遗珠!★★★★
铺垫过长结局终究失望
精緻的小品,Robert Duvall 的精采演出,最後一段告白是精華。之前也被提得滿多的Bill Murray 其實還好,反而不如戲不多的Sissy Spacek突出。
你以为有口皆碑的怪胎完全是另一种生物吗?起因可能就是发生在你家隔壁的一个事件。起初他的选择不过稍微背离常轨,但是他不懂转弯,只得惯性地向前,向前,然后不知不觉就走了40年。有一天释然和解脱忽然不期而至,让人怀疑那些自制的痛苦是否代价太大,而事实上,唯一的功臣只有时间。
演员没的说,故事的铺垫也很好,但是高潮部分太平淡了,之前渲染的万众期待的葬礼,结果几句话就收尾了,没挖出什么必然的感染力来。
“My funeral,and everybody's in there but me……”电影本身不及罗伯特·杜瓦尔的表现,依靠他优雅从容的表演使影片显得很有味道,而奥斯卡未被提名也很遗憾。btw,最后buddy的小孩的那一笑配合响起的片尾曲,整个心都融化了……★★★★
这是一部Robert Duvall的电影
好像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两个寡居的老头或是老太,伴随着的都是真真假假的各种传闻。本片试图深入其中,长片处女作能拍得这么稳倒很难得。影片并没有想象的精彩,好在有罗伯特·杜瓦尔,这个已经八十的老头,又一次精彩演出。
哥特风浓郁让我想起福克纳的那个短篇《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水准之作。 另,非2跟人好好学学吧,人家这葬礼办得。
为什么豆瓣总有人用片名做标签?还有其他电影能用“自己的葬礼”做标签吗?
还没到起伏各种点还没触到就这么完了,看着真累心
NOT BAD
每个固执的习惯背后都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
看完感脚怪怪的。不应该很悲伤么?!难道是因为qq上一直有人给我搞笑的缘故?!!!
我喜欢这个如烟的结尾,虽然与前半段的冷调叙事不是很相衬,但这股轻盈点化了人心。一个倔强的老疯子囚禁了自己四十年,却像祈祷游走了全世界。
把自己束缚在爱与悔的牢笼之中。
在被烈焰燃尽的时光尽头,我独自一人,我爱你。
好看。
很难用语言形容罗伯特·杜瓦尔的表演有多棒!很难想象没有【Get Low】的奥斯卡还算不算完美的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