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自由》
【圣经传情】
汉斯再次来到监狱,拿起那本圣经,再次习惯性的看上边的漏孔,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他与奥斯卡的传情之物。
他对奥斯卡的思念,无处书写,只能在圣经上扎孔拼字,然而圣经本身容不下半个同性恋的存在,他们站在撒旦的一边,是不堪和罪恶的象征。光辉无比的圣经,将整个西方的同性恋都照的无处遁形。
但在这一刻,汉斯一次次捧起圣经,不是因为信仰,是因为爱。
【纳粹总有对的时候】
汉斯从集中营中直接转移到新监狱,去完成他未完成的监禁,纳粹已经垮台,其一切都开始了严肃的清算,对于纳粹的批判几乎是全方位的,就连纳粹两个字都已经是绝对邪恶的代名词,唯有一个例外:同性恋仍然是罪恶的。
人们未能把对于犹太人的善良和理性分给同性恋一点,纳粹做了一万件错事,但是对同性恋的折磨和残害不是错的,这就是1945年的西德。
【我不是那种人】
我毫不怀疑维多说的“我不是那种人”,维多对汉斯是性的爱意么,我想说从来没有,有些人可能不接受,毕竟他曾提出过让汉斯为他做那件事,但是汉斯非常清楚道:“我也不是谁的都含”我们有理由相信,汉斯是有能力认出谁是同性恋的,而他从未对维多有过别的想法,并且在这一刻,这是纯粹的交易,这是汉斯不愿意接受的。
但这并没有那么难,或许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很难,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不难,为了某个目的,做这样交易,并不难。因为男人不需要突破什么伦理道德的枷锁,因为男同性恋已经在层层道德规训之外了,他们根本就不在道德之中,又何来的违背道德?所以没有那么难。
一想到能因此把情书送到奥斯卡那里,一切都不那么难了。
第一,维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或许是好奇,或许是苦闷,或许是想证明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因为吃了“有药的盐”而“不行了”。总之,这件事毫无激情,更没有感情。
第二,对于维多来说汉斯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寄托,他类似于朋友,但又不是朋友,但绝不是性的关系,他们在监狱里极其孤独,维多要戒毒,汉斯是唯一愿意并能帮助他的人。当他自己问道,到底谁会在意自己在这里有没有戒毒,汉斯坦坦荡荡的说,自己在乎,无遮无掩,毫无暧昧。
他们的种种连接,更多的是源于在监狱那样一个特别的环境中,两个特别的人之间生发出来的。
第三,维多屡屡的问过汉斯一个问题:你还是变态吗?
在维多的意识中,这是一种选择,是可以改变的,他从来不理解,同性恋不是罪也不是病,他如果也是一个同性恋,他就不会说出这句话,更不会对着杂志上的175作废的新闻讶异的说道:“这怎么能作废?”
在他心里,他从未理解同性恋,因为他不是。
【自由也没有那么伟大】
全篇最令大多数人没看懂的地方就是最后一幕,同性恋酒吧里毫无美感的音乐,地下世界的活色生香,汉斯从中却没有看到一点令其快乐的东西。
这一点我觉得是全篇最准确最猛烈的一笔,整段戏非常平和,镜头也是有条不紊,但汉斯这个人物内心五味杂陈,波澜万千。在苦苦等待了那么久后,一切又来的如此轻易,但这一切都不是他期待的,也不是他想象得到的,更不是支撑着他一次次走进监狱的东西。
当自由降临的时候,人们拿它换取纯粹欲望的宣泄,他们在地下肆意纵欲,却一句话都不说,行走其中的男人像看货品一样看汉斯,再不见奥斯卡那般的双眼,就连后来遇见的金发教师的那种神情也不复存在,那些放浪的人想要的只有纯粹的肉欲的享乐,没有人用自由追求爱与未来。
这种巨大的落差令汉斯对一个自由后的世界全部的幻想破灭,他意识到,身为一个人最美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再也不能把不幸的归因推在175身上,仿佛那样一来,175废除的一天就是希望和爱降临的一天。然而他所追寻的热望与爱早已经随着奥斯卡的死而去。
他的浪漫幻想与对爱的渴求,在175存在的年代里夹缝求存,在175废除后的日子里无处安放。
自由固然伟大,那是因为人们普遍有所追寻有所期待,他们有爱有信仰,而当得到自由的人将其用以欲望的宣泄,自由并没有那么伟大。
【这里的男同性恋们】
这部电影不得不让人深刻的看到同性恋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让人不得不思考此时此地的男同性恋们的选择。此时不是1945,没有纳粹抓去关集中营,此时不是1968,没有175把人们送进监狱。
此时此地,既没有流氓罪,也没有集中营,但今天此地的绝大多数男同性恋甚至在深交网络上都没人使用真实的资料和照片,一切的交流全部都是“性社交”,他们不需要性格,也没有爱的欲望,他们在享受着男性身份优势的同时隐藏着真实的自我,他们在现有的并不适合自己的规范中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欺骗女人,欺骗不属于自己的婚姻,并心安理得的拥有了一切,这之中只给彼此留下了一点点欲望的空间。
打开那些网站,那些软件,随意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纾解欲望的对象。其招数之多,形式之花令人咋舌,但独独这泛滥的欲望之海里长不出一根正常关系的菁苗,这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世界里早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生活与爱。
若问此时此地的同性恋自由吗?很自由。但到底这份自由拿来干什么了呢?大多数的答案就如175废除后柏林地下酒吧并无二致。
看电影的时候,总有个念头:如果伟大的自由来得更早,或许伟大的图灵还活着。
电影从第五分钟开始,有了配乐,一把萨克斯的孤独。接下来,配乐极度克制,几乎没有。偶尔有,还是那把孤独的萨克斯。直到电影快结束,有了一支歌。
40年代,50年代,60年代,时间交错,空间却不曾交错。99.9%的场景是监狱里的几个地方。监狱之外,有一二,屈指可数。图①③是监狱外的场景之一,唯有的短暂的高光与快乐。
最难忘:①Hans永失最爱的人Oscar ,在犯人放风的小广场,跪倒在地上,抱着Victor撕心裂肺哭喊。②Hans用缝纫机上的针在「圣经」里的单词上戳洞做记号给Oscar“写信”。欣赏Franz的演技。
结尾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伟大的自由啊,有谁不向往呢?然而娑婆世界,我们从来身不由己,自由只是幻想。
---友情提醒,未观影者请于3秒内关闭本页面 ---
前言——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序
汉斯原籍故里已不可考,家世背景一一湮灭。唯一知道的事,他是一个男同性恋,攻守兼备,成长与二战前夕,曾被希特勒政权扔入集中营,编号177245。
因在集中营的经历,肢体有些轻微的残疾,脸上亦有伤疤,但可以确证的是,其性功能未受影响。
汉斯一生都在穿梭来回,除监狱外,居无定所。他穿梭于各种公厕,穿梭于各个男人的首尾,穿梭于法庭,穿梭于监狱,穿梭于小黑屋,穿梭于临时铁牢,穿梭于冷静与狂暴。
1945年
盟军获胜,纳粹倒台。德国裂为东西二邦,联邦德国属盟国一派,同性恋有罪,法条175。是年,汉斯(以及其他许多被纳粹关进集中营,惨遭虐待的同性恋者)形同朽木,直接被新政权扔进了监狱,因为同性恋依然是一种罪。是年,汉斯20岁。(是我编的,大差不差)
汉斯在监狱里认识了同舍维克多,是个猛男壮汉,一开始维克多得知汉斯“变态”,直接铺盖扔出去,要把他赶出去。毕竟只要有人,就会有阶级,有压迫,监狱里也分个三六九等。但毕竟监狱不是酒店,维克多毕竟也不过是个阶下之囚,他们同处一室。直到一天晚上维克多看到可怜巴巴的汉斯手臂上的编号烙印,得知他是直接从集中营转运到这里来的,才对他受到的不公感到一丝不平。亦或是,很愧疚。因为他自己是纳粹的一员,虽然外强中干,在战场上没杀过一个人,也不知道集中营里到底有多惨。但他知道,他是有罪的。他告诉汉斯,可以帮助他用纹身遮掉编号烙印,而后又因狱警发现,汉斯顶锅,维克多才知道这个娘炮,也是条汉子,能处。两个人这才逐渐建立了友谊。
175法条的刑期应该不长,不就汉斯出狱。
1957
正值青春年华的汉斯,从事何职业不得而知,但幸运的是,他在外面的世界里找到人生的挚爱,奥斯卡。奥斯卡原本人在柜中,却为汉斯所遇,两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的天性逐渐被唤醒,两人鱼水之欢,留下一段唯美的视频。也因此乐极生悲,再度获罪,两人一同被扔进监狱。
监狱里的奥斯卡如受惊的小兔子,但汉斯早已经是局子里的老手,连集中营都待过的,他让奥斯卡逐渐也适应了监狱生活。汉斯通过一次bj的交换,让当厨子的维克多帮忙传递情书给奥斯卡。这情书,也意味深长,分量千钧,是在圣经这本反同经典里一个一个字母刺出来的。
汉斯又利用监狱里的管理漏洞,找机会跟奥斯卡共处一室一晚,两人尽云雨之欢。而奥斯卡毕竟是个良家孩子,他在自我的觉醒,真爱的焦灼,以及尊严的剥夺,种种绝望之中,一跃而亡。
汉斯永失所爱,失声痛哭。后出狱。
1968
回到社会上,汉斯逐渐迫近中年,心如槁木死灰,频繁出入公厕炮房,被监视器偷拍,又被扔进熟悉的牢房。跟维克多老友见面,维克多成了大厨,他自己也因为经验丰富,成了裁缝熟练工。
一遍坐着手工,磨炼裁缝手艺,汉斯骚动的心按捺不住,东张西望,眉来眼去,gaydar滴滴响。他又瞅上一个年轻后生,老实孩子。那孩子是个老师,会拉小提琴,在监狱里被人欺负,汉斯狠狠揍了欺负他的人,也因此他们情愫暗生。利用同样的漏洞,他们在监狱的铁笼子里度过了一些美好夜晚。互攻互受,竟然有点,喝铁水喝出奶茶味的自虐磕糖感觉。
得知小老师对法官说自己是被迫吃鸡的,汉斯后来主动作证证实这一点,让他脱罪出狱。自己反正已经毁了,也许,能救他一辈子。
1969
维克多在监狱里待了25年了。他虽然一直嘴上说想出狱,但等到真的是见到了,半只脚踩进自由世界时,却不知道如何迈出另外一只脚了。他的一生,从他刚下战场上回到老家看到家里妻子跟另一个男人睡在一起,情急之下枪杀奸夫之后,就一直在这监狱里。这小小的监舍,有他的书,画,纹身样稿,在这监狱里,他当厨子,干得不错,跟狱警们也关系挺好。这一层层的铁门虽然关的很死,但他已经熟悉了每一个转角,每一个人,他在这里游刃有余,自由自在。监狱外的世界,是怎样的?那里的自由,是什么样的自由?出去以后他该怎么活着?哪里会要他,他能干什么。。。
他崩溃了,犯了戒,一夜之间,又续了几年房。
而就在他脆弱的时候,汉斯在他身边。这个世界,对于维克多来说,除了这个监狱,没有哪里能给他安全感了,除了这里,他无处可去,也无路可走了。深夜的监舍里,汉斯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只好紧紧抱着他,想抱着一个脆弱的孩子。而维克多,也第一次体会到,被温暖的感觉。
第二天早上起来,他们发现还在彼此身边。场面尴尬得可以抠出地道直接越狱了。
而汉斯,在一本杂志里看到了175法条被撤销的消息。
伟大的自由
汉斯直接恢复自由身,想去哪去哪,想干谁干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真的自由了。
是日晚间,他来到一个酒吧,门头上霓虹灯赫然耀眼,“伟大的自由”。酒吧里,全是男的。原来是gay吧,三两成群的基友们,围桌小酌,汉斯走进吧台,点了杯酒。
我是谁,我在哪,我该干什么。
不知道他如何预想这里的画面,但显然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每个人都这么自由,自由到隔着一万公里的距离,用余光扫描,用侧目评价。他看到一个人,有点像小老师,却不知道是不是。那小老师也瞄了他几眼,抛过来一个眼色,消失在了一个楼梯口。
汉斯品了品,跟过去,原来楼梯口通往酒吧后面的炮房,这炮房多么像个监狱,多么像个地牢啊。厚厚的石墙,隔出一个个逼仄的空间,赤条条的男的,老的,少的,好看的,丑的,胖的,瘦的,面目模糊,胴体明亮,三三两两的,重叠,交错,纠缠,蠕动,暗流涌动,气喘吁吁。多么像监狱啊,每个人都被欲望紧紧地锁住,锁在深不见日的地牢里。
唯一不同的,在监狱里,汉斯,维克多,奥斯卡,他们都知道对方是谁,他们都知道对方是人,有喜怒哀乐,有秘密,也有性情,他们用正眼看自己的时候,看的就是自己。而在这里,这赤条条的肉体,不需要面孔,他们互为工具,每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都不是一个真的人,只是片刻的刺激,开干前,是鲜嫩的肉体,完事后,是咀嚼过的甘蔗,一把渣滓。
重返自由
难道这空虚,就是他期待已久的自由吗?他可以自由地做什么?自由地爱?自由地做爱?自由地认识一个新的人,开始新的人生?还是自由着堕落,自由着沉沦,自由着孤老终生。这世界太自由了,自由到空气稀薄,自由到走投无路。
汉斯走到大街上,朝着一个商店的明亮橱窗,猛地砸碎玻璃,将几件首饰紧紧揣到兜里,像揣着一张很重要的船票。
报警铃不停的响,他坐在马路牙子上,终于感到一阵轻松。虽然在自由的世界里,他已经无路可走,但这条不自由的路,他还能选,也许他此刻,感觉到自己是自由的。
而也许,两个走投无路的人凑到一起,也就能相互扶持着,走这一路。
后记
也许哪天,我们也成了走投无路的两个人,也许那个时候,我们也能在一起。
三星。本片采用时间线打乱插叙的方式来呈现这个故事,如果观众不仔细思考,会有点摸不着头脑。对于我这个国外脸盲来说,看了故事简介和影片,似乎对不上号。一开始是以为两个平行的故事,后来才发现是前后顺序。但是故事简介里所说的他和杀人犯之间产生感情,在影片中没有进行大篇幅的刻画。反而他跟年轻老师之间的感情着墨比较多。两根线的主次有点不太明晰。最后男主出狱进入酒吧,小黑屋里寻找爱,可惜眼前只有性而没有爱。一首充满爱的香颂配上淫乱的画面真是绝了。但就如歌词所说,爱是这么的不容易。影片中并没有通过影像,让人感觉爱是如此的不容易。最后Hans打破珠宝商橱窗的举动,或许某些观众可能不会理解为他要入狱与杀人犯在一起。影片在很多细节的表达上有些含糊不清。结尾酒吧Hans走入和走出黑暗,自由有了新的含义,伟大的自由就是可以由自己做出选择。如果不能一起在外面比翼飞,那就一起在里面共相守。
许多同性电影采用的套路都是头尾清水,中段烘托气氛,来一段充满情欲的床戏,表现同性恋群体于性欲中压抑的爱欲。
而本片反其道而行之。
开幕,公厕里粗野的性爱。
结尾,gay吧地下粗野的性爱。
中段,却浅浅穿插着一段零碎的情侣录影带。明媚的阳光下,恋人旁若无人的在草地上嬉戏打闹。拿小草挠挠对方的脸,对方投来娇嗔的目光。阳光渡在两人身上,让他们像天使一样,全身笼罩着一层金色的光圈。
什么时候开始,同性的爱情在影视作品中必须要透过性欲来表达了?
我们有多久没有见过这样的作品了,用无关性欲的画面来表达同性恋的爱情?
仔细推敲,也许这正是问题所在。
最开始,175号法规的罪名就是“变态性行为罪”。在法庭上,人们播放着汉斯的性行为影片,嫌恶的为他敲定这样的罪名。
进了监狱,维克托一发现汉斯是175号罪名,就对他拳打脚踢,警告他“别碰我”,仿佛175类罪犯就等同于精虫上脑的变态色魔。
最后175号法规被废除,人们在gay吧迎接自由,却仅仅是纵欲滥交的自由。名为“伟大的自由”的酒吧,却是一间同志滥交地牢的掩体。
“异于常人的性行为”,成了同性恋群体的标志。
好像我们同性恋,只不过是一群对同性有性冲动、为了这种性冲动可以做出任何事的下半身动物似的。
打开短视频平台,多少同性情侣博主在拿“两个男生/女生如何doi”做噱头,大谈特谈他们的私生活。
多少同性影视作品,在拿同性之间的床戏做亮点,大拍特拍我们的“爱情”。
本片中的汉斯,是真正的同性恋角色。与生活中迷茫着的你我别无二致。
到底什么是同性恋的爱情?
是在无人的角落偷偷亲吻吗?是在冰凉的夜晚赤裸相交吗?还是在厕所、在地牢里干这样那样的事?
都不是。
我们的爱情,是即使狱警在身后喝止也要倔强的向你靠近,是在白纸黑字写满了我们不能在一起的圣经上用针孔传情,是为了让你脱离苦海而为你作证助你离开,是在你最脆弱的时候抱着你始终要与你在一起。
是阳光下简单的爱情,是我拿着相机拍你趴在草地上的样子,你的肌肤像天使一样圣洁,我拿小草挠挠你的脸,你扭头看我,给我一个嗔怒又带着笑意的目光。
从一开始,汉斯追求的就是这样的自由。爱的自由。
这种自由是,大家看到我们,想到的是我们相濡以沫的浪漫感情,然后称赞我们的爱情是多么的美丽;而不是一看到同性恋,就想到厕所里的偷情,想到滥交,想到性。
所以我很理解最后汉斯为什么选择重新犯罪回到监狱。
175的废止,仅仅代表身体的自由。可我们要的,从来都是心灵的自由。175废止之前,汉斯困在社会的牢笼里;175废止之后,汉斯困在同性恋群体的牢笼里。
在那间酒吧的滥交地牢里,汉斯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的诉求,从未被真正理解。
175禁止的并不是我们的爱情,而是我们的性行为;
175解放的也并不是我们的爱情,而是我们的性行为。
从一开始,我们的爱情在大众眼里,就仅仅只是性行为。我们一直以来争取的自由与权利,在大众眼里,也不过是“进行性行为”的权利。
最令人绝望的是,走入gay吧,走入“同类”之间,却发现连同类也是这样定义我们的感情。几十几百年争取来的自由,在这些人眼中,却仅仅是打炮合法化?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牺牲,我们的斗争,在这些人眼中,仅仅是为了可以合法的打炮吗?
很好笑,也很现实。
打开时下流行的同性交友软件,十个里有几个不是来约炮的?
一个洁身自好向往爱情的同性恋,在现实里,有多少几率能拥有一份真挚的感情?
不仅仅是同性恋群体,放眼全社会,真挚的感情,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能得到?
这不仅仅是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斗争,这更是所有向往爱情的人与世俗、与肉欲、与偏见的斗争。
爱情其实从未被禁止,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在于爱情并非凡物。不是法律与偏见使我们无法享受爱情,而是爱情本身,太高贵了。很难让所有人理解什么是爱情,也很难让你爱的人理解你所向往的爱情。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在爱情面前都是那么的无力。
汉斯原以为,只要对抗狱警,对抗法律,只要一直头铁下去,熬过这段,总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但影片结尾,我们和汉斯才终于惊醒——爱的自由,对全人类都是奢求。对你,对我,都是。我们正对抗着的是什么?是避无可避的,全人类的平庸,全人类的荒芜。
一辈子都在监狱里辗转,太苦了,却是无奈的接受,心死的冷静,没有期待的日复一日。遇到了几个人,为了那点卑微的自由,碰擦出那一点点的火花,是不是就是主人公生活下去的希望呢?
但意外看到175号法案废止了,就这样废止了呢,怎么可以就这样废止了呢?这种发自内心的不解,是对社会、法律最有力的质问和讽刺,人的渺小任由你蹂躏和践踏。你痛快点了吗?
当主人公得到了为所欲为的自由,当他一辈子想要的自由出现在眼前,促手可及,他选择了放弃了,你不由得不悲伤,一种无法解脱的深深地忧伤,久久走不出来了啊!社会啊法律啊人性啊,都他妈的是狗屎一堆。
#Sarajevo# 自由与爱的辩证:黯淡的黑夜驯化了我们的视觉 分不清眼前漆黑的屏幕是影像时间的留白还是监狱空间的形态 这也是为什么点烟的一刻如此令人动容 这是一种看见/被看见的喜悦 微弱的光源将逼仄的囹圄消抹了边界 永恒的时间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Viktor辨认出被温柔晕染着的爱神的面庞(眉目含情的Hans是爱的化身 而非具体的爱的对象) 确认他者的存在——即便是孤寂暗涌的漫漫长夜 我也并非孑然一身 而我们看到爱本真的模样 纹身是比性爱更为暧昧且漫溢着欲望的动作 我刺入你的身体 留下存在的印痕 最后两个长镜头则凝缩了全片的孤独和情感强度 gay bar曲折的地下甬道和刺耳的警铃声比国家机器的规训更暴力也更磨人 也只有爱的凝视 能锚定那个权力的目光都无法禁锢的 自由的灵魂
在永无止境的迷宫里,善意和爱欲只能在阴暗的角落里滋长,而在一次次地沉入黑暗之后,自由的降临是令人恍惚的。监牢关不住情感的悸动,但它到底磨损了青春的生命。弗兰茨·罗戈夫斯基的脸庞,一如既往的平静和神秘,比纹身更深地镌刻着历史,无声地不屑地反抗着威权的暴力。#SarajevoFF#
3.5 叙事时间线的不断跳跃为角色和人物关系刻画提供了有效的递进层次,当然最大功臣还是两个主演,演技和魅力都爆棚,尽管罗戈夫斯基的角色和他在佩措尔德电影中类似:呆萌恋爱脑(中途有被煽泪目 #一种关注
Franz眼神向上看去时的那抹笑啊…有些人真是单脸就很有故事感,导演还特意安排了各式光影来凸显。
40年代、50 年代、60年代,同一个罪名,一次次入狱。如果同性恋是犯罪,他情愿坐穿牢底。三段交织推进的狱中故事淬炼出厚重人性,结尾酒吧戏堪称神来之笔,除了伟大的自由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伟大的犯罪。——我的年度最佳平权电影。
#SFF21,太美了,纳粹统治下对爱情的向往就像黑暗中的点燃的火柴,真浪漫。选题好,故事也好,导演视听语言也很优秀。
1945,1957,1968三个时间段的故事,就是男主角因为同性恋身份被迫害,进进出出监狱的一生,一次死亡,一次成全,还有一份感情。看着性欲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被冲淡,精虫不再上脑,感情就开始上头了。时间跨度这么大的故事,剪辑和演员造型都很加分,最后那个“伟大的自由”意味深长,真正的自由所在不是随性所欲,而是心之所向。
叙事沉稳,镜头干练,本以为电影会在地下酒吧长镜头处结束,但结尾的反自由让电影更隽永。三次幽禁,两次同伴送来了火光,第三次他陪他一起遁入黑暗。如果不能给你带来希望,那就给你带来陪伴。两个纹身,一个是纳粹集中营的编号,一个是同伴叠加的纹身,用爱覆盖伤害。一本圣经,用宗教传递禁忌之爱的信号也是一处妙笔。迫害是不可逆的,即使身体终于自由,灵魂也早已千疮百孔,能拯救他的——只有重返监狱的温存。不知那飞向自由的奥斯卡,是不是奥斯卡·王尔德的名字。
如果爱的人,不是他们,而是她们,那么人生是否就会远离百般折磨?Hans无畏地追逐着想要的爱情,却一次次被德国反人类的刑法所摧残,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黑暗是永恒的恐惧,黑暗却也让其顿悟幸福将归于何处。导演塞巴斯蒂安·迈泽完全放弃戏剧冲突的黏浊,而是令观者同主角一道前行,体会社会风化的苦痛,体悟何为情感的原动力。两位主演弗兰茨·罗戈夫斯基、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的表演,为一个群体诉说着痛彻心扉的波澜万丈。
恶法里印下的短短几十个字 葬送的是多少人的一辈子 被1957年的Hans和Oskar伤到 多想和你换个时代在一起 等荆棘满途全枯死 等整个世界换风气 这盼望很悠长 可惜我等不起
#74th Marché du Film Online# 一种关注评审团奖。导演第二部长片,战后西德监狱中的同性恋Romance。因为175法案没有被废除,男主直接从纳粹集中营被转到监狱也是够惨的……1945,1957,1968三个年代的交织方式很不错(几个剪辑点找得很漂亮)。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表演相当好。
有限的自由和对爱与性的无限渴望,在历史的漩涡中夹缝生存的同性恋群体自画像。(中段美且虐得我如痴如醉,年度基片没跑了!
爱是为了你犯罪,是为了你不怕犯罪,是为了你接下自己没有犯过的罪。圣经可以卷烟,可以传递情意,可以用来为我们这种被诅咒的天生罪人服务一切,“感谢上帝”。火苗微光,明明灭灭24年,某种很难说是希望的东西就在它小小的窜动里撑着。1945/1957/1968,多组反复出现的元素:录像(厕所监控/情侣DV)、火柴、针(纹身/戳纸/吸毒)、拥抱——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我们越狱吧”,听到这句眼泪立刻流了出来。结尾再次走入和走出黑暗,自由有了新的含义,伟大的自由就是可以由自己做出选择吧。如果不能一起在外面比翼飞,那就一起在里面共相守,牢房的门洞也可以变成glory hole。
#CANNES2021UnCertainRegard评审团奖。每一次黑暗又闪出一道微光。
【Sarajevo】Franz Rogowski一直都没有长在我的审美点上,所以并没有加分
牢笼外的新年焰火,暗室里的微弱火光,月球上的外星生物,都不如你伏在湖边慵懒的睡相动人。圣经里的刺孔密信,小臂上的丑陋文身,狱墙上的裸身画像,都没有我们彼此相爱的事情恐怖。我们可以披着毛毯约会,躲进囚房里相拥。如果生而有罪,牢里牢外哪里不是囚笼。如果爱也有罪,人间月球何处会有自由。
81歲仍在世的德國自由爵士傳奇樂手Peter Brötzmann擔任酒吧的爵士薩克伴奏;另一位我鍾愛的挪威小號手Nils Petter Molvaer擔任電影音樂創作。溫蒂尼的Franz Rogowski,無疑是從影以來最精湛的演出。眉目投足之間、一舉一動,皆散發他對於愛情的追逐;相較於自由來說,他更加渴望的是愛。4位演員之間的火花為一部長達近2小時的同志電影,併發出4段激烈璀璨的火花。他們在1968年底歡度新年,他們在寒冷的冬夜裡緊緊相依;這段奇遇若非發生在動盪的1968年,不會給觀者留下如此大的震撼。某種程度上,《偉大的自由》有一道連「燒女」都無法跨越的高牆;那不是拘禁本身所產生的效應,而是出自內心的隔閡。Hans最後一幕徘徊在街頭的景象,是自由最好的假象。
目前看的戛纳里最喜欢的一部,监狱和暗房的对照升华很厉害,结尾略啰嗦
纵使身陷囹圄,也要爱得自由。即使落入黑暗,也总是心有微光。因为你无所畏惧,所以我也无所畏惧。
黑暗中那一点点微光啊!展现自由的珍贵与体制对人的禁锢,可以称得上同志版《肖申克的救赎》了,Franz太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