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
更新:HD国语
导演:李杨
主演:王双宝 / 王宝强 / 李易祥 / 安静 / 赵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3
简介:在私人小煤矿做工的农民唐朝阳(王双宝)和宋金明(李易祥)发家致富的招数是,先套近乎将打工无门的外地农民认作亲人带到煤矿做工,在井下工作时制造“安全事故”将“亲人”杀死,再找矿主私了。两人在火车站盯上16岁的懵懂农村少年元凤鸣(王宝强)后,故伎重操帮其办了假身份证,更名后元凤鸣“成为”宋金明的侄子。三人来到新一家小..详细 >
长篇影评
1 ) 井下,到底有多黑?
整个剧情很崩溃:两个矿工长期暗杀矿工,然后冒充矿工家属,向矿主索要赔偿。
直到某一天,一个青涩的男孩的出现,使得其中一位矿工产生了类似父爱的感情,在金钱与情感中挣扎徘徊,最终,那两位矿工死在了井下,而那个孩子,则得到了一笔赔偿金,三万块钱。
整部电影不遗余力的撕破我们覆盖在生活之上的面纱,在得知孩子只有16岁时,一个矿工说了句:“这孩子太小了,不行。”而另一个矿工则冷冷回应:“不然你儿子就要到这里来。”
或许,生活就是一场选择性的屠杀,以前追的一部日剧《黑暗中的孩子们》中,一对高知夫妻为了拯救患有心脏病的儿子不遗余力,却丝毫不顾泰国孩子的死活(贩卖器官)。
我们在面临选择时,一般只会为与自己有关联的人提供爱和保护,哪怕给予的一切,是建立在掠夺的基础之上。
世界就是这么小,这个来矿上的男孩,居然就是被他们杀害的矿工的孩子,于是男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自己的杀父仇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看到这一幕,我只想含着眼泪去笑。
在结尾,男孩面对矿主赔偿的三万元,还是坚持通知矿工的家属,也许只有孩子才能保持这最后的一点善良吧?在他心中,留存着的应该是那位矿工给予他如慈父般呵护的点点滴滴。旁边的小红——一个跟他有过交情,世故的妓女催促道:“你听姐姐的,签了,啊。”
一把钱摆在你面前,就好像是一双无形的手,残忍的撕下你所有的伪装,取名盲井,也许正是意味着,我们在世间的人,都是被各种欲望包裹着、覆盖着的盲人,没有勇气去打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沉沦。
眼睛盲了,尚可以根治。心盲了,再想要治好,或许,要花上一生一世。
2 ) 《盲井》——我所认识的煤矿
先推荐一下电影《盲井》,豆芽儿推荐的,看得很揪心。03年拍的电影,讲述的“砸点子”的故事,折射出当今时代底层生活的种种图景,导演李杨,一位真诚的、带有知识分子那种执着近乎偏执的社会责任感的导演。所谓“砸点子”就是假冒亲戚的名义带人到煤矿做活,伺机将他弄死并伪造为矿难,以此向煤矿骗取赔偿,据说在山西、河南一带很普遍,在电影中,每一条命走非官方程序可换取3万元赔偿。然而影片中的犯案者们亦是社会最卑微值得同情的人,他们有远在农村的家庭和上学的娃等待着寄钱,在煤矿不被当人看,只有在妓院寻欢作乐时能过过大爷的瘾。影片中矿井的场面都是实地井下拍摄,故可以想象其拍摄之艰难和导演之毅力。浑浊的画面、弥漫的煤渣和泥土、底层人最赤裸的生存状态让我觉得现在所生活的充斥着校内、金融、KFC、团购等等的世界是多么不真实,同一片天空下有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时代的浮躁和金钱至上似乎在他们那表现得更加赤裸和凶残,人性的微弱光芒做着殊死抵抗。
电影中描述煤矿的场景是让我触动的,我对煤矿有种亲切感,爸爸做了一辈子的煤矿工人,我是用在煤矿挣的钱养大的,真正的草根。小时候也有在煤矿生活的经历,那所煤矿不大,离镇上几公里远,国营的,比电影中的矿正规得多,条件也好很多,镇上有很多人在这个矿里干活,虽是非常辛苦而且危险,但工资还不错,比做农民好多了,在山里一般来说,有人在矿里干活的话,那家人会好过得多。我爸算是幸运的,接我爷爷的班在煤矿,算是正式工人,会有住房公积和养老保险这些福利,大多数在这里打煤的人都属于外包工,干一天算一天,没什么保障。
念小学的时候爸爸做采矿工人,我的很多个长假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启蒙读物是老爸房间里的《新华字典》,拿着可以翻玩一下午。印象中的画面始终是灰蒙蒙的,哪里都有煤的痕迹,那是怎么也洗不掉的黑,墙是黑糊糊的,门是黑的,连水都是黑的,房间里总有一股煤矿特有的味道,年少时刚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对这样的味道是充满亲切感的,并会在成年以后循着嗅觉去追寻的。烈日炎炎下装载的煤炭从洞口倾倒下碳坝,空气中顿时就满是煤屑,半天散不去,一辆一辆的大卡车兴奋而轻快地鸣擎着,装上满满地一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驶离,沉重地喘息着,走一路洒一路煤屑。
煤洞因为有规定,所以我始终没有真正进去过,只往里走过十来步,工人们下井时头盔上都戴着探灯。里面很清凉,黑乎乎的一片,洞壁上淌着水,浸骨地冷,两条钢轨沿着煤洞直刺进去,上班的工人逐渐变成一个微弱的光点,越来越弱直到消失不见。爸爸曾在纸上给我画过煤洞示意图,他说煤洞有几十公里深,里面还有朝向各个方向的岔路,跟地面上的道路系统差不多,有的地方有路灯,还有沙发。好一个地下迷宫!
下班出来的工人们活像泥塑一般,脸上因涂抹了太重的油彩以致无法辨认,只有两只转动的眼珠和说话时因为对比鲜明而亮白的牙齿证明这是鲜活的人。有次在井口等我爸下班时,竟也没认出他来。洗澡大概是每个工人最幸福的时刻,可以洗掉一身的疲惫,清爽地回到地上的世界。我因为太小够不着淋浴开关只能每次被安排去浴缸里洗,后来听说这是专门给在井下遇难的死人洗澡的地方,我就再也不敢去了。
井下的工作当然是危险的,那时总经常听见出事故死人,瓦斯这个词因为听多了在我幼年的记忆中都成了魔鬼一样的存在,也有残废了只能被人服侍一辈子的,我所亲眼见到过的有肋骨打断的,鼻梁骨打断的等,这些都还是会得到矿上一笔不错的赔偿,可能因为镇上的人们见惯了苦难,这些也就不算什么了。像老爸这样及其谨慎的人也受过两次伤,有一次伤使得两根手指永远变形了,在家休养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问他疼吗,他说不疼,其实那部分肉都已经没有感觉了。还有一次打到拇指指甲,整个指甲盖里充满了血,我看着他用针挑开指甲一点一点地放血,我都共情得很疼,他的表情却很淡定,脸上一点抽搐都没有。
上初中的时候,老爸的工作换成了在井下开铰车,就是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来提升煤炭的设备,我对机械的东西向来不感冒,所以他讲了半天我也不懂。开绞车时在井下是工作一段,歇息一段地循环,但不能离开,有沙发可以坐或是卧着。不知他从哪个工友那里淘到一套《射雕英雄传》,便在上班歇息的那一段在井下翻起了那书。有次在家时他跟我聊起,说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写得真是很美……我的老爸在矿井下被桃花岛的描绘所吸引,这该是一幅多么让人内心颤动又温暖的画面!我想象着周围机器轰轰隆隆的声音,昏暗的光线里,老爸翻着射雕英雄传,一瞬间他忘记了周围所处的世界和危险。我不知道在那满是黑暗没有阳光的地下世界里,他看到了怎样一个天堂。
高中后他又换到去守炸药库,在工人上班前发给炸药,下班后收回多余的,不用再下井了,但是炸药库是不能离人的,所以得24小时守在那里,工作不累,但是担责任。当然炸药和雷管不相遇是不会有任何危险的。那地方很清静,夏天时很凉快,适合避暑,假期我也偶尔会去住两天。有一年轮到我爸值班,我们全家都在煤矿过的年,还得出门走上一个山坡才有信号给我亲爱的同学们发出新年快乐的祝福。后来我知道5.12地震时我爸妈都在炸药库里,山上都有碎石往下垮,还好没有造成什么伤害。
上大学后,他们人事调动,我爸调到了矿里的安全科,也算管理层了,煤矿最敏感的部门,每个月有20天需要下井去走一遍。因为他人际比较好而且很会讲道理,所以工人们还是很听他的招呼,实际上工人们自己的安全意识很差的,违章操作到处都是,都没想着这样可能会让自己丧命。最近电话过去他总是很忙,这样要检查那样要整治,说不上几句便会挂我电话,也听说他现在艰难地学习操作word和excel。我从未问过他在井下会不会害怕,大概父子之间的对话不善于这样情感的表露,其实我没有说的是,我怕。
煤矿新修了一座办公大楼,走进去还是会闻到当年我熟悉的属于煤矿的气味。或许城市早就洗刷干净了我身上所有的土气,或许北大的光环常常让我忘乎所以,或许那份年少时的亲切我再也找不回去,但一路成长来,我的灵魂里被植入了一块煤,虽不会多么光亮,但终究足够温暖,那些最平凡的人带给我的感动,使我不致迷失得太远。
3 ) 点子·城乡结合部·宋金明和唐朝阳
最具破坏力的民众只可能发源于被城市浸染的朴素群体,这是城乡二元对立导致的必然结果。
2003年夏天,朋友和我去电脑城更换配件,看见一个大约4、5岁的孩子在电脑桌上午睡,朋友问我有什么感想?
我的回答是:他必将成为一个狠人--在城市里长大,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学会了城市里所有的坏习气;又因为假期回乡下务农,练出了一膀子力气。可是城市从来没有真正接纳他,老家的地也渐渐荒了。当有一天,在城市里连一份遭白眼的钱也挣不到了,他会比城乡结合部还要城乡结合部。他无路可退。
“高加林鼻根一酸,在心里想:乡里人就这么受气啊!一年辛辛苦苦,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打下粮食,晒干簸净,拣最好的送到城里,让这些人吃。他们吃了,屁股一撅就屙就尿,又是乡里人来给他们拾掇,给他们打扫卫生,他们还这样欺负乡下人!”
如果说《人生》里的高加林仅仅是对体制有所伤感有所抱怨的话,那么《盲井》里的宋金明和唐朝阳就是跟现实激烈对抗了。在链条没有断裂的时候,社会是相对有序的。有元清平和元凤鸣这样好办的点子,宋金明和唐朝阳暂时还不至于直接加害矿主。但是当罪行到了法不责众无法清算的时候,当有产者迅速缩水对其敲诈的利润到了可有可无的时候,当点子在城市待了几年变成城乡结合部再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宋金明和唐朝阳们的时候,天知道数亿人动起来,会乱成什么样子。
人们会为粮食做一切以前不愿做和不会做的事:我们年迈的父母将失去养老金在风烛残年不得不继续为生计奔波,我们最爱的人会为了换取生活必需品而沦为妓女,我们会为了一口吃食而成为城市匪徒。
这是解体后苏联的状况。这样的好结果其实还轮不到我们。因为苏联的继承者们保留了比较完善的全民福利体制,而我们体制外的人根本没有福利可言;因为苏联有完备的工业体系,而我们近30年来一直自废武功;因为苏联可以称得上地大物博而人稀,而我们地大而物不博且人口众多……
看到《盲井》里那个随意呵斥并作势欲打宋金明和唐朝阳的桑塔那司机,使我不得不相信6·26池州事件里说“打死一个安徽人,不就是30万的事嘛”这样的话发自苏Z牌照肇事车主的内心。
不过,这些蠢货没想明白的是,他(她)们目前值得炫耀的几乎都是不容易带走的动产和不动产:汽车在宋金明和唐朝阳们眼里不过是可以换钱的铁皮,豪华小区的招牌不过更容易引来宋金明和唐朝阳们的洗劫。没有几个人有能力拎一皮包美元提前飞到外面去当二等公民,蠢货们最多只是随时被遣返的难民。
比尔·盖茨们强烈抵制对自己有利的税收政策,崇高的意义在于回报社会、给后代设置与别人一样平等的起点,深层的意义在于其深知收敛一点可以保持平衡。
可以打个简单的比方:目前是你收5块钱的税,他眼红涨到7块,敲骨吸髓;而比尔·盖茨们,可以收5块而只收3块,休养生息。
谁的下场好,大家都知道。
不要说“外地人进京应该实行准入制度”这样的蠢话,不要做复辟暂住证这样的蠢事,尤其不要耍弄先讨论要不要实行准入制再讨论暂住证,最后还是实行暂住制度这样看起来大家都让一步的小儿伎俩,毕竟,大家属于同一种族,除了一部分人更厚道一小撮人更无耻这个心性差别之外,在智力上不会有明显区别。
如果连这个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如果连天然的法则都要设置障碍讨价还价,蠢货们将来被当成点子给办了,又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
不要再说什么人文精神之类的话,不要给底层关怀唱高调,凡事说多了而一直没有去做,其打动人心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关怀底层实际是关怀我们自己,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知道按时足额支付民工薪水是天经地义而不是一种施舍,我们就会明白“领导亲自来看望大家”是句不折不扣居高临下的废话,我们就会理解遭讨伐的穷人仇富的凶残是源自一直所遭受的屈辱。
他(她)们本来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现在,真正地把他(她)们当成兄弟姐妹,把他(她)们应得的都给他(她)们,把亏欠他(她)们的都还给他(她)们,兑现工业反哺农业的口号。改革在临界点爆发之前,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
“好人一生平安”?我只知道不革命和反革命是一个下场!
4 ) 导演的话
在拍摄《盲井》的过程中剧组和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差点没把命搭进去。现在电影拍完了,但对我来说困难并未结束。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拍这样一部电影?
《盲井》是一部真实地描绘当代中国底层煤矿工人的电影。它以纪录片式的风格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简单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没有刻意的戏剧化效果,只是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无数的私人煤矿。这本来是好事,但结果成了许多矿工的噩梦。这些煤矿的安全条件完全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矿主不愿意花钱购买必要的安全设备,而是把钱用来行贿。在这一过程中,矿工的生命无人理会,有的只是利益追逐。矿工们在极端危险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挖矿用的是铁镐和铲,运煤用的是马车,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生命没有保障。
2001年,广西的一座煤矿发生意外倾塌,超过40名矿工死亡。但矿主秘密埋葬了尸体并逃避了所有责任。这一事件被两名勇敢的有良知的记者揭露,但这只是中国无数类似事件中的一例,根据统计,每年有超过7000名煤矿工人因工作意外死亡,这还仅仅是公开的数字,有更多的死亡事件被掩盖着。
为拍摄该片,我走访了几乎半个中国的许多煤矿。有一次我刚拍了几张照片,就被煤矿主和几个保安围住。当时我很紧张,因为他们都佩了枪,想把我带走。幸好我有一个朋友是在当地当官的,他对他们说我只是个游客,不是记者,我才得以脱身。回到北京后我听说当地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他们认为我是记者,怕我把他们的阴暗交易曝光,我的那个朋友也被牵连。
或许,正是因为我自己的生命都遭到了威胁,我才决定一定要拍完这部电影,把真实告诉大家。虽然这可能会使我面临更大的危险,但我的良心令我坚持了下来。
很久没有写影评,而我似乎也只写过一次而已,更多的与别人是语言上的交流。但我记得上一次写,那是在2003年,我第一次使用Blog,好像是在BlogDriver上建的,发表了一下对《罗拉快跑》的一点感想,没想到却收到了一个晚报的编辑对我的开专栏的邀请,我想他是把我贴在那里的名人诗篇当成我的作品了,而事实上我的作品,不过是上学期间在老师要求下写的命题作文,如果那能称为作品。
盲井的开篇却没有像我这样罗嗦。
没有任何修饰和过渡,一扇门打开,直接让我们触及到矿工简单枯燥的生活,贪婪的吸两口烟,但那点光明终将被无尽的灰暗吞没。阳光只剩下一线,井底属于黑暗,这是另外一个世界,故事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生死轮回。
这种像极了贾樟柯式的开篇,让我开始平静的想慢慢沉浸在影片的那份灰色基调里。然而,转折来的就像开篇一样简洁,不容思考,带着疑惑,我懂了两位男主人公的生活。
宾馆冲掉骨灰,两人为鞋底里那点钱引发出为钱的争吵,汇款到家,电话嘱咐,街头走路不让车。。。这一切让我忘记了镜头的存在。找妓女时老唐的挑剔,和老李 和妓女过早的完事后,空虚中抽烟的那声叹息,“一百块钱,我干点啥不好,给娃。。。”两张和任何民工没有分别的脸和表情,终于逐渐在我头脑中变的清晰起 来,而如此之多匠心独具的细节刻画,表现出来的却是那么自然。
故事情节的紧凑,让我思考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而唐宋两人也正在寻找。涉世之初的凤鸣自然成了老唐的目标,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不过是挣钱的工具而已。两人 的第一次实质性冲突也发生在这里。虽然老李勉强答应了,但孩子之小和他那份爱学习的心,无疑触动了老李的那根神经,“家里娃学习可好了”,那是他的希望。 我等待着这矛盾激发的时刻。
这等待的过程,影片用了大量的笔墨,使整个故事更加的厚重,这是唐李两人争执的过程,这也是”叔侄”二人感情不断增进的过程,更是老李内心矛盾斗争的过 程。这过程对于观影者来说,就像在寂静中等待一场战事的开始,而这战争发生在一个人的心里。老李看到凤鸣在做工之余读历史书的那分触动,看到里面照片的那 种感觉,虽然不会那么巧合,但在老李心中,我们看到了,矛盾转换的希望。“没碰过女人”,“没喝送行酒”这些规矩成为了一直推脱下手的理由。在发完工资 后,凤鸣洗澡时的傻笑和为二叔买鸡,让我们在这部影片里开始体味温情。而在邮局门口,凤鸣遇到了也同来汇款的自己碰过的第一个女人,妓女小红,两人那简短 的对话,让我倍感凄凉,这种凄凉延续到了现在,两人那短暂的理解彼此的对视,随着小红的背影渐渐远去。
依然是那矿井,依然是那黑暗,依然是那个结局吗,我不知道。导演李杨说影片共拍摄了四个结局,最为中国观众的我,看到了这个还存希望的一个结局,而希望也暂存在那一时刻,未来怎样,凤鸣似乎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不管是哪种结局,不管这种结局给影片增添了多少的艺术性,《盲井》是我这一个月来看过的最好的电影。大气晚成的李杨,表演无可挑剔并入木三分的几乎所有演员,给我们呈献了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就这样结束吧,我似乎又在回味起这部电影......
http://movielab.wordpress.com/2005/10/28/%e6%88%91%e7%9c%8b%e3%80%8a%e7%9b%b2%e4%ba%95%e3%80%8b/
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
改变了我对反映中国底层电影的印象
早些年听爸说起过老家乡下矿上工人有杀人骗钱的事情,很震惊,没想到再早都有书和电影的。。这事情还真是全国都有。电影节奏相当紧凑,喜欢最后小孩在集市“走丢”那段,各个人物的心理啊。原来王宝强第一部片子是这个。
在产煤区长大的我表示这是真实的事实!
想起电影被禁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价值观不对;而是一旦公开,套路被人学了去,会有更多伤害。
方言使用很不错,不过骗子的人性拉扯有些力度不足_我认为那些骗子是不会舍身取义的,有些矛盾.那句嫖妓完后的"我是坏人了"很狗血
人性丑陋,一针见血;现实残酷,一览无余。
这个残酷的社会你还能相信谁!生存是个何其现实的问题。(演员太本色了,王双宝和李易祥啊!
大二那年错过了高铁,在一次将近16个小时的硬座返乡途中,我看见自来熟的大哥搂着刚认识的小姑娘和周遭旅客大声调侃,我听着对面从业5年的同龄导游给我讲种种社会门道,我想着横在旁边的娘俩什么时候能把腿收一收让我出去上个厕所。下车的时候我由衷的相信只有坐一趟绿皮车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可中国很大,还有那么多绿皮车到不了的地方,住着那么多坐不上绿皮车的人。
在市场找人的时候,金明打了凤鸣的脑袋,手重却有别样的柔软,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在乎,是丧尽天良的杀人犯,仅存的良知。在邮局汇钱的时候,妓女拍了矿工的肩膀,轻抚却有千钧的力道,那是一份心照不宣的问候,是没有尊严的异乡人,最后的尊严。这井下一片漆黑,人们不停的挖掘着,却挖到自己的骨灰。电影开篇一行人下井,镜头直勾勾的拍着那个越来越小的井口,紧接着出现两个血红的大字:盲井,这段意象特别好。盲是看不见,导演要拍的就是平日里看不见的故事,是在漆黑的深井中,仰望那仅存的微光。元凤鸣的成人礼来的太过残酷,性、暴力、死亡、背叛、金钱,仅仅一夜之间,这些原本在他眼中模糊的东西突然清晰起来,他很想逃,不断向矿长解释着,我不是这个意思。然而,冰冷的世界拒绝聆听,只是把烟囱指给他看:那里面,燃烧着你死去的天真与茫然。
纪实手法拍摄,不落俗套的结局。死一个给三万,凤鸣戏剧般地活了下来。当他抬起头来看见骨灰从高高的烟囱里飘向四方,这个社会依然在散扬着污浊。人性本善,只恨这个社会榨取的良知太多。
还有比这情节更紧凑的电影么?
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首先它拥有一个极好的原作,并且被很好地改编成了剧本;其次它拥有着一个优秀的导演和一批地道的演员,这一切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国内独立电影的一个标志,无论何时都显得那样耀眼。影片用一个残酷而真实的故事揭露了巨变中的中国社会的冰山一角,与贾樟柯相比,李杨则狠多了。
中国电影的良心在广电面前都是狗屎,这片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看的。看完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理所当然乐而知足的生活感到羞愧。
没有音乐,在1小时15分钟左右,喝“送别酒”的时候,响了小段营造气氛的鼓。虽然已早知道结局,可是在到来的时候还是心惊,关于人性,我们永远无法说清。元凤鸣(王宝强)每次从井下上来,那抹阳光让他眩晕,也让我眩晕。
这大概就是“许三多如果没有遇见史今”的展开吧?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别的演员都是演啥像啥,王宝强是像啥演啥!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人咋那么复杂捏..颠覆了我对反映底层人民电影的印象。还有《天下无贼》里傻根的6万块就是这里的抚恤金么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