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追平了《经山历海》,发现好多人都没有发现这部挺现实题材的剧,目前已经能感受到角色的个性和魅力了,人无完人,剧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看着很真实,也挺亲切。
我觉得,剧中吴小蒿和贺丰收是两种风格的基层干部。小吴算是新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又回到家乡想要为乡亲们做点实事的代表,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一些崭新的想法。不过,她做事有些直愣愣的,讲究先做了再说,走一步算一步,所以老贺评价她“你一贯的工作作风,想到哪儿就干,从来没有废话,出其不意呀,攻其不备呀”,有时候能起到跟群众打成一片的好结果,有时候也会把好心办坏事,被人埋怨。
比如,她想把石屋村变成金银花种植基地,上城里找药厂老板刘建设投资,但刘建设曾被村民们找怕了,不愿意帮忙,他爸妈拿出十万块钱要捐给村里,吴小蒿没收,一心想达成金银花种植基地的事。但村里人穷怕了,也穷惯了,不理解她的用心,反而责怪她替大伙儿做决定,根本就是拿别人的东西做自己面子。
而经验丰富的老贺,是那种一步一步从基层、实干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乡镇干部,有阅历,有韧劲,处事还懂得通融和圆滑。他刚开始有点想看看吴小蒿到底是什么来路的意思,是想来基层镀个金,还是真心实意要为老百姓做点事。所以,前期一些工作,他作为吴小蒿的直属领导没有过多地给出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吴小蒿自己去做。
这种放手式的协作和各自性格上的不同,导致他们之间的配合刚开始出现了很多摩擦和碰撞,但这也是新基层干部和老基层干部之间的磨合。
吴小蒿第一天到镇上报到就遇到了石屋村搬迁难的问题,村民们情绪激动,不愿意搬迁,就想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生怕一搬迁连现在能温饱的日子都没了。她简单了解情况后,利索地拿出笔记本电脑,坐在拖拉机上记录村民们的意见,期间还请大家吃西瓜,讲自己的情况,没有一点官架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亲和力。而贺丰收特别了解基层的情况,知道村民为什么来镇上反映情况,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只不过比较“迂回”,是想先稳住大伙儿的情绪,让他们先回村里。
如果说初次碰面只是个铺垫,那对渔村冷库爆炸的态度,也能展现出两人的性格、处事方式的不同。
吴小蒿希望把这件事写进报告,引以为戒,也让其他县区的人注意生产安全。而贺丰收的想法是已经通过拆除小冷库解决了问题,再写报告会影响大家年终奖金,他希望用一个更温和的方式处理。不过,这一次贺丰收向吴小蒿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初次达成了共识。
其实,他们对村民、对基层发展、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富起来的心是一样的。只是每个人的方法不同,在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矛盾。
但两个人都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了解农民、渔民的苦和累,也知道农民思想的局限和问题。
真实的基层工作,就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他们既需要凭着真诚、热情、努力做出一些事,也需要不断充实自身,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进步。
当然,这个过程中,基层干部们也需要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他们不仅要处理工作上的问题,还面临家庭上大大小小的风波。
比如,贺丰收和儿子之间的沟通,需要更多理解,也需要更多陪伴,两父子之间缺少一个连接他们和缓和冲突的角色。
吴小蒿家里人是挺支持她工作,但是父亲有些大男子主义,而且对大女儿的牺牲视若无睹,总是偏袒小女儿,吴小蒿心疼姐姐也在尽力帮助姐姐。
她和老公之间的几次争吵,也都是由工作上的人和事引起的,尤其补偿海参苗的那里,原本是她好心求老公帮助渔民,但没想到大灾之后海参涨价,渔民们觉得由总和他介绍来的几个老板故意压价,坑人,又嚷嚷着找吴小蒿算账。“新时代好男人”由总劝老婆的时候,说:“其实呢,这都是人性里的一部分,自私、贪婪、狭隘,他们有,你我也有,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我觉得很有道理。
只不过,也能看出吴小蒿自从去了镇上工作,在小家庭中一直是索取者的角色,如果不能调整这个状态,总感觉后面会出事。
根据主线剧情看,后面主要还是讲新老干部合力克服重重困难,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故事,但剧中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丰满,有不求上进的“懒汉”;有为了哥哥从北京返乡的“煎饼”达人;有个性直率且活泼的女同事;还有带着安澜村富起来后总是被人惦记着薅羊毛的慕书记。
但这些人物间的碰撞,多是性格上的摩擦,也是处事方式上的差异。本性上没有坏人,就像前面提到的是人性上的一些真实展示,所以,感染力很强,也颇具自然的戏剧张力。不知道最后这片土地能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经过着苦日子的村民又会怎样一步步富起来,拭目以待。
人物背景介绍:
吴小蒿(王丽坤饰):山东大学历史系高材生(遵从原著),通过干部遴选考到楷坡镇当副镇长,心直口快,为人处事不圆滑。分管易地搬迁,安澜管区,安全生产
贺丰收(张国强饰):楷坡镇镇长,安澜村人,渔民出身,行事直接霸道,掌握楷坡镇实权,与安澜村支书慕平川是发小
由浩亮(邹廷威饰):吴小蒿老公,大学同学,父亲是退休县长,做生意,为人处事较圆滑,会来事儿,头脑精明,与慕平川有生意往来
周斌(侯岩松饰):楷坡镇党委书记,本是一把手的他,因为贺的处事风格,渐渐落于下风,趁着吴小蒿的上任,有与镇长争回一把手的心思
慕平川(那志东饰):安澜村支书、成功商人、贺丰收发小,小时候救过贺丰收一命
电视剧原著改编自赵德发的小说《经山海》,在前年读过这部小说,读完以后也不禁感慨主人公吴小蒿悲惨的经历和在工作中坚强不屈的精神,这些经历刚好符合改了的剧名《经山历海》。
这是一部因为原著和导演我才来看的剧,这里先聊主人公的老公由浩亮,为什么一部大女主剧不聊大女主,先聊男二号,只因我觉得由浩亮是改变了整部剧立意的人物。原著和剧里由浩亮都是一个guan二代,不同的是原著的由是一个其貌不扬、睁开眼睛都看不到眼珠的男人,仿佛没有眼珠一样,故有一外号“有眼珠—由眼珠”。比不起眼的外表更让人糟心的是他是一个有着家暴行为且好吃懒做的人,他和吴小蒿,是中学同学,从中学就看上了吴,在大学就利用各种手段绑住了吴,大学毕业即结婚,吴考到了区政协,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剧里的由浩亮,是和原著截然不同的人物,虽然也是guan二代,但是却成了好似二十四孝好男人,对老婆吴小蒿,那是捧在手心里宠的好男人。这样的改编,让整部剧的开篇显得很突兀。当然,电视剧是一部献礼剧,自然不会出现原著里这样的人设,改编是自然的,后面再谈因为由浩亮人设改变带来的影响。
现在开始聊主人公吴小蒿,原著里的吴小蒿,没有幸福的家庭,虽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却动不动就对她进行家暴的老公。在原有的工作也不顺利的情况下,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跑去报考乡镇岗位,这段的原著描写是这样的:“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就在这匆匆一跃中,能否给这世界一点儿改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不是匹夫,只是一个平凡小女子,但也不愿平庸一生。”随即决定报考乡镇干部,一方面为了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为了逃离不堪忍受的丈夫,哪怕全世界都不同意她去当这个副镇长。
而剧里,吴小蒿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宠爱她的老公和可爱的女儿,却仍然瞒着老公去乡镇上班,这就让原本顺理成章的事情,变得很突兀,编剧也并没有处理好这段因由浩亮人设而改变的部分。把这原本因为多方原因导致的开篇推给了女主一个人,对女主甚为不公。剧里吴小蒿报考乡镇的原因是这样的
第一集里大概是为了体现女主成长,给吴小蒿一家人安排了一场原著没有的戏份:吴小蒿带着女儿去上班,把女儿忘记在车里导致缺氧进医院。这里真的想吐槽编剧,要写成长不是非要这样硬坳,主角一家人明明在城里生活,女儿幼儿园自然应该在城里,吴却带着女儿去了镇上,然后才出现了因为工作把女儿忘在车里这事。编剧真的大可不必这样。面对这种事,好男人由浩亮能怎么办呢?自然是原谅老婆了。看了如此突兀的剧情,本不太想继续看,但想着杨亚洲的剧,或许后面有惊喜,接着看吧。
第二集里果然出现了两个很值得品味的场景,是有着连贯性的。第一个是由浩亮去找临海村落安澜的村支书慕平川,由和慕合伙开了物流公司,因为媳妇儿走马上任当了副镇长,由立马去找慕商量增加股份这事,却被慕挡了回去。
第二个场景就是因为这事展开的饭局。由带着吴去慕那儿吃饭,本意是因着自己的媳妇儿当了副镇长,又直管安澜村,想凭着这一点作为筹码,以此来增加股份。却不曾想贺镇长也被慕请到了饭局,慕这种久经商场的老狐狸,怎么可能看不出由在想什么,你有副镇长,我有镇长,到底还是我压了你一头。饭局上慕问吴有什么愿望,剧情如图
好家伙,前脚问了吴有什么愿望,后脚就开始讲傻逛鱼的故事。这里几个人的反应非常精彩,由一下就知道了慕是在给他说,由就点明了说慕是在说由是那只傻逛鱼,慕是老龙王。
贺见势不对,找了个借口就离开了饭局,吴以为是在说她,就找借口跟了出去。
剩下由和慕两个人的饭局,由直接挑明了说股份的事情。多精彩的对话啊,这里可见由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在经过里慕的敲打之后,依然选择摊牌。但他并不知道慕已经看穿了,吴并不知道由和慕私底下的生意往来,更不知道由借着她当了副镇长的名义来多要股份,所以在慕这里,股份改变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啊!
刚在b站找到up主上传的饭局视频
从前两集就可以看出,由浩亮这个人的人设,并不是单纯的好老公,因为自己的老爸做了生意,因为自己的老婆升职想要多的筹码,这些铺垫都是为以后剧情的冲突做准备,改得还挺好的。吴小蒿的人设,在前期改得并不好,或许是为了体现人物的成长,所以编剧总想增加一些强烈的对比。前文说的就不谈了,就调查问卷这事,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还能想出给农村留守的人发调查问卷,这就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设定。当然吴小蒿也有她很暖心和机智的一面,在暴雨救灾转移村民的时候,吴小蒿把花鼓爷爷的勋章和老旧物件给搬了出来。面对众人都劝不走的痞子常进宝,吴小蒿一把抱起常家里最值钱的电视机,让常直接跟她走了。另外这里想吐槽周书记,都要去抢险呢,您还在那儿说大话,太浪费时间了吧!
第四集出现了迄今为止我觉得本剧最高能的场面,贺镇长和吴副镇长因为小冷库爆炸的事吵架,起因是贺为了各种原因,把小冷库爆炸压成了煤气爆炸,还让吴在假的事件报告上签字,吴这个性格的人,自然不可能妥协。本来截了图,发现b站有视频,直接上视频吧
没想到发了个剧评还有不少朋友关注,如果剧情没有崩,我会继续写下去的,5.6昨晚看了,还没来得及写,后面再写,感谢关注
前面看着还行,到周书记癌症就不想看了,女主离婚更想弃剧。
问题1 格局小,就围绕楷坡镇一两个村子打转转,全靠镇政府解决问题,没有上级支持,没有全国的大趋势,似乎独立世间,桃花源?
问题2 就耍俩镇长俩村支书了,书记都干什么了?除了讲话似乎没做具体工作?最后还得癌症了,咋回事?
问题3 书记生病以后剧情太慢了,翻来覆去就这件事,没得写了?没得写就结束呗。离婚更离谱,合着下基层的结局必然要离婚么?
“干部就是干事,上班就是上村,干事不能一厢情愿,上村不能脱离民情”,对剧中吴小蒿的这句台词印象深刻,因为让我想到了之前现实中见过的一位女副镇长,她说话语速极快但逻辑清晰,为人热情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最特别的是,她脚上穿的是一双老式布鞋,整体看起来与得体的穿着非常不搭,我的这份疑惑在看到《经山历海》中的吴小蒿后得到了解答,其实基层领导干部并非外人所想象那般“舒适”的在办公室里隔空指挥,要想了解基层,融入村中,成为村里工作的行家里手,下村走访就是首要又重要的工作,一双不好看却舒适的布鞋,就是这些常年坚守在一线工作的党员干部们最好的代表,所以当看到剧中吴小蒿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听民意和下村走访,我就知道这肯定不会是一部悬浮剧,创作者一定是做了大量的功课和采访。
看到现在,我发现吴小蒿的人设也很有意思,杨亚洲导演把擅长的现实题材的真实和女性题材的细腻都融合在了这个角色上,有很多评论在吐槽吴小蒿工作冒失,其实我倒觉得这才是一个人物的真实,吴小蒿本身之前长期在机关工作,对农村工作知之甚少,家庭线里也有戏份说明她从小就是在父母和姐姐的保护下长大的,丈夫对她也是宠爱有加,所以第一次接触下村工作,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她的内心肯定是慌张的,但以她好强的性格肯定不会表达出来,所以我在看前几集的时候,一直能感觉到她绷着的紧张感,这应是演员和导演之间的默契,但终归是都理解了人物,才能透过荧屏传递给观众感受。
以女性为主讲述党干基层的影视作品比较少,还能够在其中放大职场女性事业与家庭平衡的情节更是难得,这部剧没有一味鼓吹牺牲奉献,尤浩亮作为干部家属,他虽理解支持妻子的工作,但更希望她回归家庭照顾孩子,吴小蒿甘愿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为群众办事,但是她心里知道家才是自己的港湾,没有把基层干部拍成失真无魂的过度奉献者,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有自私,也有无私,但他们最后都懂得怎样去平衡选择,用心去经营一个家,用责任去管理一个村,这才是党干基层应该始终坚守的信条。
《经山历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一阵子大热的《山海情》,都是讲述乡村振兴的扶贫剧,虽然故事线不同,但我觉得新时代乡村脱贫振兴的主题都是相通的,不是歌功颂德写赞歌,而是拍给人民看的,真实展现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历程的“纪实剧”,吴小蒿与马德福一样,都是不甘向命运低头的人,都是懂得授人以渔才是彻底脱贫手段的人,都是从疑惑到迷茫,再到努力带着所有人奔向未来的人。我一直感动于那双老式布鞋,虽然剧中的吴小蒿没有穿,但是她的脚下依旧沾满了泥,她暴雨夜带着村民一户户撤离,为了金银花种植一趟趟奔走,清理码头违建一次次劝说,真正诠释了基层干部的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带着群众走向未来,走向富裕,就像吴小蒿在剧里的台词,“我向往的生活,就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这些平凡又不凡的基层工作者的初心和中心。
脚下沾满泥,心中才有底,前方才有路,我相信走到后面,经山历海成长后的吴小蒿会让观众们更加喜爱,也会让人更理解现实中的吴小蒿们。
在基层呆过很多年,再看这个电视真的很佩服吴小蒿这样的人。随随便便一个细节,一件小事,到现在,说了这么多年的实话实说,但是这么多年开过的民主生活会,没有几个人是能做到实话实说的,都像吴小蒿说的把批评变成了变相表扬,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就算是单位里的90后,95后也不敢说,一个共产党员却不敢说真话。关键是说完真话,不是所有人的追捧,而是回家以后抱着老公大哭了一场,说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异类,大家都不尴尬只有自己一个人尴尬,这一段真的特别真实,也是在单位里很多时候的写照,说话做事要谨小慎微,有时候你说的是对的做的是对的,但大家都不尴尬,只有打破窗户的那个人尴尬。羡慕吴小蒿有这样的人格、能力、性格和底气,以前有个老师说过,公务员队伍里适合性格像麻辣烫一样的女生,也羡慕她有坚强的家庭后盾。
这部剧有理想的地方,也有很多现实的地方。现实的地方让人感同身受,理想的地方又让人充满希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比剧里还复杂,也没有剧里这么完美。如果干部们都能像吴小蒿的独白一样一心为地方百姓考虑,都能老老实实做人,中国贫苦乡镇该发展的多好,其实很多地方发展不起来不是客观环境的原因,不是钱不到位,身处落后县,一些领导干部的做法真的让人很无望很心痛,都希望家乡能富起来,但真心无我、实事求是的领导干部能有几个。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群众期盼的小项目,明明有更优质的公司、更合理的方案,但经过几轮洽谈,最后定的还是本来就定好的选项,最后把几亿的项目做的不伦不类;为了招商引资报告数据好看,不努力招实体经济发展产业,招的空壳不伦不类的“数字企业”;领导干部打一枪换一炮,今天卖一块地、明天动一方土,就为了“开拓创业”;把钱全都仍在夸张的亮化项目上,几十米造一座大桥…很多时候都让人痛心疾首,但真的无能为力,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很干部吧。
最近看了央一的主旋律电视连续剧《经山历海》,一开始以为是一部大女主剧,后来发现更像一部群像剧,因为剧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故事,都是那么的有辨识度,而且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人民群众的角色,通通让我感到他们是很真实很鲜活的“人”!也难怪,因为该剧正是由群像大师杨亚洲执导,他的群像大作《家有九凤》和《八兄弟》都堪称教科书级别。
看完8集以后,这部剧实在刷新了我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认知,与其说它是一部扶贫剧,不如说它是一部讲述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共同成长的作品。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很精彩的群像出场,每个人靠着一两个生动的细节与台词便把人物个性交待得明明白白,奸懒谗猾油精贼、刚直憨傻勇正轴,所以当女主角吴小蒿出场以后,观众也不会忽略其他角色,反而当看到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吴小蒿全凭一腔热血与理想主义来待人处事时,吃瓜观众都能预见“这回有好戏看了”!
在众多人物出场的细节里,最打动我的是吴小蒿的姐姐,她的出场是去接吴小蒿,为了不丢吴小蒿的脸,她出门前匆匆把头发染黑,还没来得及洗手便跑去接妹妹了,吴小蒿看到姐姐染黑了的手掌,一边撒娇一边鼻头发酸,简单的一个染发细节既体现出深厚的姐妹情,也拉开了姐妹“一个是村妇一个是副镇长”的身份差距,让我既感动又心酸。
除了动人的细节,该剧还有许多高明的设计,像吴小蒿莽撞了几次以后,终于学会了“谨慎”,为了不得罪书记也不得罪镇长,竟然在报告里只分析不总结;吴小蒿的父亲吴老头为了打造廉洁之家,宁可得罪乡亲也不受贿一口肉的那股劲;常进宝进屋就卖惨“骗低保”,相亲就谜之自信“画大饼”……剧情处处透出高级的幽默,这头感动那头爆笑,绝对不能跳着看,否则会错过很多精彩。
在这类题材的电视剧里,事都是差不多的事,人与情的刻画才是见高低之处。吴小蒿缺乏处理基层问题的经验,这注定她会跟其他干部以及群众有矛盾冲突,但是她的出发点始终是“为人民服务”,所以这些矛盾冲突并非割裂她与他人,而是促进她更有智慧地“为人民服务”的成长经历。无论角色是奸懒谗猾油精贼还是刚直憨傻勇正轴,他们其实都是现实中的众生相,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会渐渐跟随着吴小蒿发现每个人都有多面性,都是会变化的,当你刚要讨厌某个人的时候,你又会发现他/她的可爱之处,当你以为某个人很好的时候,你却发现他/她也会犯错误,正是因为人会变化所以才有人物成长的空间与可能性,该剧要做这么多人的成长,难度实在大,目前已经开了个好头,期待后面的人物成长!
说到情,该剧的情也做得很贴合当下,我认为该剧所描写的情最戳心之处是,它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生发,无论是党群之间、干部之间、群众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亲子之间还是朋友之间……在这种基础上生发的感情让人感觉特别真挚与纯粹,往往吵也吵不散。记得有一场戏说的是贺镇长前一天晚上骂了儿子一顿,后来发现自己误会了儿子,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给儿子做早餐向儿子道歉并说出“爸爸爱你”,这么直接的表达在其他主旋律题材的影视剧里应该是没出现过的,中国男人一向被刻画成感情内敛、不擅表达爱意的形象,当我看完这场戏的时候,我不但没觉得矫情或违和,反而觉得贺镇长铁汉柔情,非常可爱,而之所以不觉得矫情和违和,正是因为他对儿子的感情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生发的,很高兴在该剧里看到男人的这种刻板印象被打破了。
被人物与剧情吸引之余,吴小蒿这个角色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但如何服务才是关键,像吴小蒿初来乍到时的理想化操作可能是不行的,正义与原则固然不可缺,但是对很多事情也不能马上非黑即白地评判与一刀切,尤其是面对着个性和处境各异的群众,还真得扎根基层,对每个要服务的群众了然于胸,因人而异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党员要成长,还得帮着群众共同成长,毕竟一起跑起来比拽着跑更快!
好看到要来打call,继续追剧!
这类型的剧题材都差不多,但王丽坤还是挺漂亮的,气质也很好
因为工作,我也放弃了原本稳定的生活。有过怀疑,但吴小蒿让我更坚定了!
主旋律也可以拍的这么接地气👍🏻👍🏻👍🏻
还挺好看的!
假的不行了
意外的不错,但是前几集剧情看得真的憋屈,太贴近生活了。我以为青春靓丽的女性爱上四五十半截身体入土的男性这种情节只存在那些微群男的臆想里,结果看了编剧,有照片的两位是女性,累了,雕癌入脑。(故意打错字的)
题材很优秀!!!看到目前为止吧(只谈剧情)觉得女主出场的那几个场景都很不符合实际(不懂礼貌)1、拿个崭新笔记本坐在拖拉机上显得真的与众不同(脱尘)硬凹群众路线人设2、会议上跟大家打招呼很僵硬而且直接打断领导说话并且对领导直呼你3、自己女儿忘记在车上了你推前面走道的同事干啥?那么宽的道不够你走?4、和丈夫的言论,什么叫我负责生你负责养?这个不够负责任的言论怎么能在1套宣扬?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女性)只要负责生即可,孩子成长环境是不需要母亲这个角色的吗?
王丽坤有气场了。
现实里要是有女主这么个人说话不经过大脑的,有多少人背地里暗戳戳的给你来点颜色来个坑。也就是你的职位在那。另一个女主的老公,回归家庭后做个家庭主夫各种作妖,大背景的剧情当然不会离婚,但那不就是各家庭主妇的日常吗?家庭主妇就该乖乖在家,主夫却可以作妖?职业女性要想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出点成绩,真的是各种难,主妇可以安静支持,主夫就不能当好背后的那个人吗?
刷的好评也太多了。
大美日照,看到了张家台,两成,五连好多地方,还有我们大日照的煎饼,可太想念了。影片拍的不错,唯一不太喜欢的是他们的内心独白,全部都快进了,不知道我们日照什么时候能出个这样的市长,副市长,镇长,副镇长,而不是都是镀金的人们啊。
只要坚持看几分钟,就能看出来这个剧是真的用心在拍了,每个人物性格都很丰满且立体。
一分给拍摄地日照,因为我就是日照人。一分给王丽坤,颜值抗打,好看好看👀一分给其他辛苦了的群演和演员。剩下的形容词就是假大空。一点都不符合实际情况,吴小蒿的存在就仿佛有神助力一样,做什么事都顺顺当当,乡村扶贫不是谁的镀金石,也不是谁的伊甸园。另外就是一些情节实在是太假了,一群人在哪里闹哄哄的啥也看不懂。乡村扶贫就扶贫吧,扯什么镇长和副镇长的绯闻,扯什么郭默喜欢镇长,对副镇长横鼻子竖眼。这样拍出来真的没有感觉到影响不好吗。
女主可能是角色设定吧……太假了.....和山海情差的有点多
看了两集,题材挺不错的,剧情也一直围绕着干工作来,没有打岔的副线。女主待人接物是有明显的不周全,可能创作者是想表现年轻一代人不愿意与老一套合流,有年轻一代的时代特色吧。
切入点就很不接地气
为优秀党员点赞! 就电视剧而言,越往后面越看不下去 。价值上的太过了 容易引起反感。因为大多数地区的机关干部是没这个敬业心的。
今天上豆瓣,好久没上豆瓣了,今天上豆瓣,国产剧有更新了许许多多。《玉昭令》后第一个评的剧,但是我一集也没看过。看到一个评论:刷的好评也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本来我也想说一句:《刷的差评也太多了。》,但是觉得不过瘾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唱反调我是专业的。也是快乐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比罗晋袁姗姗那部肯定是接地气了很多,王丽坤那种又美又楞的劲儿还挺合适的。。。。。。最后还拍了一段疫情期间的剧情,这个很棒。。。去年年处各种基层组织真的是很辛苦很努力。。。。最后一段加一星。
一般这种正剧,没大流量撑着我都不看。然后,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