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屠殺遇難者的後代,導演十多年來走訪三百多位前納粹軍人、守衛、參與者與見證者,製成了這部紀錄片(可惜導演等不及影片面世就離世了)。以為片頭這句話已夠尖銳得錐心,誰知全片看完定過驚來三天才敢寫下一些感想。
導演對這些受訪者拋出的問題大家都可以想像,而大部分回答者的尷尬表情也不意外。意外的是有一位老人平和地說,他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希特勒也沒有錯,直到現在(採訪的當下)仍為曾是精英納粹的自己感到自豪;而另一位老人則與一群貌似新納粹的年輕人吵得臉紅耳熱。受訪者被邀展示當年的物件,黑白證件照個個鼻尖眼利,顯然有部分的俊朗帥氣來自無可掩蓋的興奮和期待。「一般要十歲才能入會的,我當年只有九歲。」語氣依然難掩雀躍。一位女士說,她加入的時候其實不太認同納粹思想,只是覺得他們的制服太好看了。而好幾個都說,青少年時期,你最希望的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和夥伴們在一起玩,游泳、踢球、唱歌,並且離開家庭,於是加入納粹青年團可以滿足你所有的心願。
只是,當年過天堂般生活的時候,他們不知道他們日後要做的事,甚至有人說,直到他們被派到集中營工作之時,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將要參與的殺戮工作。
這確實是件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事——德國是個孕育出歷史上眾多思想家、科學家、音樂家、文學家等影響世界深遠的國家,他們應擁有最好的思想系統、教育體系、民族特性、文化氛圍等等,可為什麼當年的德國國民會被希特勒號召去做了一件這樣的事呢?為什麼他們會成為”the common men, the functionaries ready to believe and to act without asking questions”?
受訪者們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頭緒之外,他們如何回答導演最尖銳的一問(「你怎麼看待自己當時的所作所為?」),也的確讓人深思。我覺得,事情的悲劇在於,他們怎麼看都好,都改變不了事實,也絲毫無法減低所有有形無形的傷害與痛楚(受難者的與他們自己的)。許多人表示愧疚,一個婦女說她當時是個幫在集中營工作的德國婦女帶孩子的保姆,有一次她牙疼,被安排讓一位在囚猶太牙醫給治好了。她表示感激,與萬分的歉意(in hindsight/如今回頭看)。也有不少人表示,當時的自己只是一顆螺絲釘,只是個執行指令和完成任務的人,而且要是拒絕執行的話顯然是死路一條。我想,他們如此為自己開脫當然是個令一己良心好過些的方法,但同時,當人之為人的「自主性」(voluntariness)被剝削或降低的時候,人好像也把自己從「人」降為”sub-human”了…… 所以,他們的選擇只有 —— 活在深深的內疚與自責裏,或,淪為一個mere functionary……(唉,寫《純粹理性批判》的康德就是德國人。)
有位受訪者說,其實當時大家都知道不妥,默默在心裏期待著一個奇蹟,只是,奇蹟沒有發生。當然也有人說,每個人都做(執行任務或默不作聲),他無法成為the odd one,聽話的個性讓他自動自降服於大多數了。然而我想,大多數,什麼是大多數,也許「心裏知道不妥、在默默等待奇蹟」就是大多數呢。
看得難受,也是因為沒把紀錄片只當紀錄片看。歷史在重複,人依然在高估人性。不說了,就此打住。
中规中矩,没有给出足够的信息,但这些记录还是相当珍贵。看之前最想知道的是他们当年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那么想;观看时意识到人并不是记忆的适宜载体,那些想法也许已经永远地被掩埋了,更无从去考虑所谓的为什么。
在观众未获悉问题的情况下 运用大量被访者独白 期间穿插影视资料 后半段对去的那个集中营毫无交代 对时间毫无时间整理 这也敢叫历史类纪录片?白费了这么好的见证人提供的资料
看到了真实的人性
大屠杀遇难者的后代导演的片子,采访了很多前Nazi。有人闪烁其词地不承认存在大屠杀,有人说那些讲自己“不知道”、“没参与”的都在撒谎。有人说是有这回事,但是自己没参加。提问者毫不留情,层层递进地追问,被问的人纷纷转过头去,不再看镜头。只有少数几个人面对镜头忏悔了。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对比:同是elite Nazi,一个说自己失去了honor,跟一群疑似是neo Nazi的年轻人们说不要再去做盲目的事情害人,最后吵了一架;另一个则说自己当然还是很自豪,因为当初的选拔很严格,不是谁都能做Elite Nazi的(🙃)看这些老人或愁眉紧锁,或局促不安的样子,还挺让人不适的。谁是真诚的、谁又在欲盖弥彰,其实很容易看出来,但是对他们来说也的确没有容易的选择
能听到亲历者的声音就已经让本片弥足珍贵了
7/10
历史是无法回避,也不该忘却的,如果曾经发生过,那就应该面对,否则是对逝去的岁月的罔顾与不尊重。德国人是反思最好的,他们从不避讳过往,对于曾所犯下的罪行,不论以各种观点作结,都能敞然谈之,态度甚过结论。
有几段老人的回答让人真的看得无语,比如那个党卫队老头依然觉得自己没做错,大屠杀不存在什么的。比如另一个老头认为希特勒背叛了自己,背叛了德国,并跟现在的一些走向新纳粹的年轻人激烈争辩。看完这部片子,不知道再过50年会不会有还会有类似的纪录片拍出来,到时候可以直接不用看字幕听母语,想想就内心发笑了。
我们怎么感同身受,自他交换。
和《浪潮》相似,反映了那幫青少年所處的時代是個荒唐的時代。當然,形諸今cn,DE之荒唐弗逮遠甚。
说真的特别适合我们老中看看……
还是非常珍贵的访谈记录 当年纳粹时期的小孩已经很老了 能留下他们所述 在恶里其实你未必知道自己是恶
76/100
带有音画的采访弥足珍贵。虽然给出的历史信息并不多,但从心理层面细想还挺有意思的。从加入组织到执行命令,他们的叙述都直观体现了意识形态和从众心理对个人的支配和影响。当他们各被问及"认为自己是不是perpetrator"时的反应也很微妙: 有人很快承认自己是,有人模棱两可并提到了"complicity"这个词(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有人却上升到了perpetrator的定义(自愿vs.非自愿之间有没有区别?)不论如何,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党卫队成员在战后公开表述的"耻辱感"并不出于大屠杀本身,而是认为纳粹的决策性失败对他们的名誉造成了损害。
VIFF. Studio Theatre. 看预告片的时候感觉特别好,在即使有点来不及的情况下还是去了影院。这个纪录片的问题在,导演有非常明确的立场(他的祖父应该也是二战集中营遇难者),因此在采访中有许多带着明显倾向的问题。”这要怎么回答,你都帮我想好答案了“,很想用这一句回复。题材真的很吸引人,只是拍成了背书式的德国各地集中营现状外观展现(?,对于历史也不深挖,就常常一句字幕完事。后来还来了个老兵对年轻人的圆桌自省环节,个人深刻怀疑老爷爷得到这么一段镜头摘入,应该是“认识错误态度最好的”,同样还有一个到最后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加入的团体有什么错的老爷爷,大概两人被拿来当了一正一反的教材。有点失望真心讲。
「IDFA2020」先給導演點讚。這批人也跟holocaust survivors一樣快沒有了,趁著最後的時間,能多document一點是一點。(話說其中幾個至今還崇拜希特勒,還覺得就該趕盡殺絕猶太人的。我倒不是驚訝於他們的想法,然是在這個civilized society裡敢就這樣說出來,大概也是覺得馬上要死了也無所謂了?
二手信息
平庸的恶+现代性与大屠杀,看到到生命尽头还认同希特勒的前纳粹分子对镜头陈词,真的是毛骨悚然。人类不行。
口述历史的重点比起史实的发掘,更在于人与时代。
“如果认同有罪就是玷污自己” 那个自诩精英的老头的这句话还是能体现大多数受访者的想法的 或多或少回避自己的罪行 划清自己与罪犯的界限 到底不是对逝者有愧意 只是为了维护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