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一部精彩的密室独角戏!自信地去够拯救他人的未来,到头来反质疑了自己的过去,唏嘘!
直觉是个好东西,片头主人公就根据自己的直觉简单利落的处理了几起报案,他一直相信自己做过的一切皆因“正义”使然。但是直觉这东西用多了总是会出现纰漏。最让人郁闷的是错误往往都会出现在那些至关重要的事件点上,主人公因自信直觉而杀人,冲动害人猫,让人追悔莫及。
电话事件的不断反转让主人公对自己的判断从自信到质疑再到最后的崩塌,很棒的故事。
演技真好。
尽可能不要看有剧透的影评
尽可能不要不小心看到短评后有过多期待,比如 一直有反转 这种短评高频词
尽可能发挥想象力,但也无需为了推理天马行空
尽可能带入角色,关注细节,提出思考,并且寻求答案
尽可能地自省,而不是单纯当局外人
----------------------观后感尽量不剧透但无法保证分割线--------------------
看完电影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太好看了,有好多观影期间思考过的问题想要和已经看过的人分享。
真是个讲究的团队,这件事情非常令人满意,因为太多悬疑片导演或编剧为了讲好一个故事忽略很多细节合理性往往适得其反,然而依旧有不少这类型电影,豆瓣高分,这件事非常令人难受。
看之前其实不小心知道了这部片子会有反转这件事情,通常情况下这个认知是非常不需要的,也是为什么豆瓣令人又爱又恨,然而整个观影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这个认知的影响,可喜可贺!
导演给观众铺设了一个精妙的观影体验环境,能不能享受到还得看观众自己,有一种照镜子的感觉。
抛弃了过多画面,让观众在不受到视觉影响的前提下,能够在黑暗中更多的依赖理性思考。通常的恐怖或悬疑片,当惊悚画面出现的瞬间,接下去的几秒时间观众可能暂时无法有效接收讯息了。这部电影像是导演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次实验。
此外,直接的画面给出在带来观影体验的同时也限制了想象力,通过语言的描述获得的想象类同且更甚于从书本里接收到讯息,算是导演针对 原著电影化经常诟病 的问题做了一次实验。
用尽可能少的道具,对白,演员以及表演,来从各方面铺设一个人和一个事件,像是在拼图,碎片已经给出,你自己来找到对的那块继续下去。
最后完成拼图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全屏幕完整的男主角的正脸,也知道了完整的事件。
有一个细节需要二刷确定,但是基本上能感受到导演的刻意,前期一直只特写男主的左右侧脸,直到最后才有了正面的特写,用意自然不言而喻。
有些故事中间觉得不够妥当的地方,到了后面被解释反而成了故事完整性的亮点。
结尾也是抛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思考,试着不要给出绝对的答案,反正我想着有超过三种可能性。
暂时就这些,欢迎讨论。
实现心中的正义感高于一切。 他亦用自己的判断来审批一切,认为自己身边的同事都没法帮他,命令自己的拍档闯进嫌疑人家里,命令拍档去搜寻必要的信息,也命令开车的男人自首...... 他笃信警察是守护者,要保护和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对同事不好,被人不理解或者反对,没有权限,没有法律许可....没关系,阿斯格认为,只要能够帮助到别人的,其他的一切不重要cr:中年维特
(文/杨时旸)
《罪人》某种程度上算是独角戏,一切都发生在一个房间内,依靠音效、配音和拟音让观众与主角同时沉浸和共情,观众要依赖大量脑补,得以自己想象出另一部分未曾呈现出的画面。从这个角度去看,《罪人》更趋近于文学而不是电影,它需要观众自己发挥主观想象参与文本构建。
有人说,这部电影有时让人想起《活埋》中技巧的运用,但它更容易让人想起汤姆·哈迪主演的那部《洛克》,一个处于封闭空间的男人不停地接打电话,伴随着随时可能崩溃的情绪。只不过这一次的男主角Asger Holm是一名警察,因为牵涉一桩官司被暂时调岗至报警接线平台,他终日面对酒鬼和怨妇在电话另一端无聊的奚落,直到偶然接到了一个女士奇怪的呼救,语气里都是闪躲和急切,Asger Holm还是听出了异样,一直在和她用各种暗语交流,大致知道,她被自己的前夫绑架,在一辆货车上正驶向不知道什么地方。他开始竭尽全力协调警力寻找这辆车,并且联系到了女人家中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但最终却发现,事情从最初就指向了错误的方向。
《罪人》的故事被严格限定于一个房间,没有任何外景,镜头逼视着男主角的脸,灯光垂落下来,唯一的起伏是他的面部表情。从形式上,这更像是个单镜头的纪录片,有人提着摄像机意外撞上了这接听平台中的戏剧性一幕,除了用镜头对准他之外别无他法,所以,就只能如此,跟随他的喜怒哀愁,竭力收纳、倾听电话听筒另一端的细碎声音——风响起来、雨滴下来、车门摇摆吱扭吱扭、啜泣、叹息、挂断的忙音……声音愈发催促我们在大脑中自己编织图像,隐匿的却更加显形。逼仄的空间像无法撞破的牢笼,声音却又可以无限延伸连接外部广阔世界。这二者之间的悖反与撕扯形成的独特力道成就了这部电影。
“空间”对于这部电影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是实体空间,这间屋子和外界形成的独特关系,其次,更重要的是心理空间和精神空间。这个故事的明线是关于Asger Holm解救一次绑架案的故事,而暗线却有关于他解救自我,故事用非常节制的篇幅和方式交代了暗线,他作为警察牵涉进的一桩案件审判在即,他和同僚串供,希望能让自己脱身,重返岗位。如果说,他正在进行的那次电话解救人质是戏剧的肉身,那么,埋藏在他心里的那桩和自己有关的案件就才是戏剧的精神,这一表一里搭扣成了一个微妙的结构,互相拉拽愈发紧绷。
而“罪人”的指涉在电影中时而暧昧又时而清晰,有时指向外部,最终指向自身。最初去看,“罪人”显然指的是电话那端正在犯罪的人,而最终,人们却发现,罪人不是他人而是Asger Holm本人。像所有这类强调形式的故事一样,《罪人》注定充满反转,开始认定的女人是受害者,前夫是施害者的模型被打破了,女人才是罪犯,因为精神疾患的折磨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孩子,而这个转折的时刻,也开始让Asger Holm向内审问自己,他的自信、傲慢甚至自以为是造成了这一切,自己所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好心做坏事的故事吗?当然没那么简单,如果愿意揣摩,很快就能看出,它更像一种宗教故事的变形,某种程度上,外界突然降临的那个求救电话,电话那头正在发生的案件,像是一桩启示、考验与提点,Asger Holm如迷途羔羊,在历经这一次事件之后,重新悟出自己该何去何从。最初他想掩盖自己的罪行,而现在,他决定承认自己“罪人”的身份。所以,《罪人》有着浓厚的宗教意识和赎罪情结,他通过一次向外的探寻与干涉,完成了一次向内的自我检视与道德重构。电话背后的事情到底是否真的发生过?或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一切未曾亲见,只是远处传来的声音改变了一个人,这已经像是神启。
一个求助电话,一个充满正义感的落魄警察,一场惊心动魄的解救历程,将84分钟的电影长度紧紧相牵,扣人心弦。对弱者的怜悯,满腔正义的警官抽丝剥茧,不惧来自各方的层层阻力,慢慢解开整个事件的原委。 故事到了最后180度大拐弯,劣迹斑斑,叫嚣凶狠的丈夫并不是掳走妻子的暴力狂魔,反而可怜哀求,无力挣脱的妻子才是整个事件的制造者,让人大呼过瘾。 一个人张弛有度的演绎将这部电影燃点的极致,真是难得佳作。低成本,单场景,但是紧张不缺,情绪都在,看似简单,实则却述说出一段耐人寻味的突发事件…… 谁才是真正的“罪人”,扑朔迷离,发人深省。有时“罪人”真的有罪嘛?无罪之人是不是一定不是“罪人”,还是让大家去观之评论吧! 精彩,丹麦电影《罪人》[强]
首先要说一句,这样的电影对剧本演员摄影导演的要求太高了,而且必须要点赞的是他们在这部片子里没有掉链子的! 影片对光的处理绝对是个加分项,从一开始主角和同事们坐在大办公室里的正常的光,到搬到小黑屋后的淡淡的台灯对比,还有主角拉上百叶窗帘前后对比,每次报警电话响起时闪烁的红色警灯,手机响时的蓝光,都营造出一种紧张窒息的氛围,配合同样出色的声效,简直神经一刻都不敢放松,紧紧的跟着剧情在走。 主角的表演撑的起整部电影,真的是太有魅力的演员了。还有声音出演的妻子,惊慌冷静疯魔都处理的很棒! 看到有人吐槽说丈夫为什么不没收妻子的手机是本片唯一的纰漏,但我不这么认为。这反而是一个伏笔,正是因为前夫没有没收手机这件事让观众在紧跟着剧情走的同时心里也会有个疑问,这是真的绑架杀人吗?——从而最后的反转也更加合理了,也许报警前前夫还没来得及想到要拿走妻子的手机,而妻子在这时打了报警电话,然后主角教妻子撒谎说女儿不想跟爸爸说话,所以前夫为了安慰女儿(后面的剧情也交代了他很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让女儿受到惊吓),才允许妻子继续拿着手机,接着主角和妻子一系列的通话也合情合理了,剧情也可以顺利展开。
总的来说真的是可以给五星的作品,但是西方对于救赎和自我救赎这个主题的偏爱我不是很感冒,所以扣掉一星吧(我记得原来可以打半星的啊?现在不行了吗。我想打四星半的)。真的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生活是个圈。最后的电话打给老婆还是搭档,也是两种选择。阿斯格的处事太自大了,很让人出戏甚至产生反感,对最后的结局产生“这是他咎由自取”的感想,压过了人生的味道。#FIRST2018第一场
又是那种以小博大的悬疑片,这种惊艳的技法常见于新人导演的处女作。
放映前后的鸡肋交流比电影还令人窒息
从头到尾惊喜从未间断,你原以为可以做别人的救世主,后来才恍然大悟,自己和那个试图去拯救的精神病母亲没有本质区别。但好在上帝给了你一次赎罪的机会,你需要做的就是紧紧抓住它,所以片尾那个电话是打给谁的还有疑问吗?
2.5 人物行为的极端设置并把心理刻画以悬念处理导致整个过程与观众产生了距离,很难像例如《活埋》那样产生强烈代入体验,还好剧作最后能说得通圆得上,但从类型构思上仍然是有巨大缺陷的。音效设计不错。
受害者也会变成施害者,嫌疑人也可能是监护人。在逼仄的房间内,构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空间。女人的慌张来自他人还是自身,孩子的恐惧源自想象还是真实。闪烁的红灯和发光的屏幕极具欺骗,个人的经验和性格的弱点极易误判。吞食镇静药,盖上创可贴,举起枪的瞬间,拿起刀的时刻,有没有一条蛇正在盘旋。
故事和拍法都挺老套无新意。但完全可以想象好莱坞已经急急地买下版权,迫不及待要拍成小成本口碑力作并顺便捧出影帝候选人
不再信前期口碑了
和Elon Musk保持通话
把话撂这儿了: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一。
如果说《解除好友2》和《网络谜踪》是通过屏幕推动剧情,那么《罪人》就是通过打电话来推动剧情,创意和形式非常厉害,堪比《活埋》。而且80多分钟的电影一波三折,多次反转,不得不佩服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和演员的演技。甚至男主的经历还和案件产生关联,与女主的经历形成呼应,让她产生共鸣,同时也让男主再次反思自我。他不但重新给予女主希望,也通过面对和忏悔实现自我救赎,剧本很扎实。唯一不足的是丈夫将女主扔进后备箱,却不没收她的手机,有点不合理。
短短85分钟,没有现场画面,只有接线员和同事、当事人还有机构的一通通连线,牵出这个“谁是罪人”的讨论。从因为事件被迫调职接线员的职业式回复到陷入其中的流汗恐惧,全靠观众在心里对事件的还原想象,拼凑出电话背后的故事与转折。PS 1: Jakob Cedergren都历经这么多剧集和电影了,赶紧给我红。PS 2:没有主创到场,只有抽礼物的映后交流不停“掉观影袋”的观众让人窒息尴尬。
从头到尾发生在报警中心的接线间,男主独幕戏carry全场。从形式上来说很精巧了,但剧本归根到底还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的救赎观之上:做错一件事后,能否用做对一件事来获得拯救?Sorry,这个命题我不感冒...
Good job, Asger
同类型悬疑片看过不少(《活埋》《恐怖直播》《自杀热线》… ),这部导演处女作在手法上非常成熟。观众通过与接线警察共享实时信息产生相同的焦虑感。剧本出彩的地方在于主线案件的发展让警察重新审视自己,从而影响了另一个案件的发展。从判断小孩的父亲是否有罪,到判断小孩的母亲是否有罪,最后判断警察是否有罪,很有意思的过程。# 12th FIRST - 7.26
我靠张弛有度 室内剧光打电话也能拍得那么让人不困实在难得 @ mk2 bibliothèque
一粒希望的火种无限蔓延的过程就是《罪人》这部代入感较差作品的全部内容。极简的形式主义在这部问责主题的电影里显然不如侧重写实的《追击者》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力和同理心,因此真正的支援不在那些空洞的话语间而在最终的情感互动中。然而仅靠一个小小接线员的努力、愤怒和反思无法担起整个体制的无所作为。
反转个毛线,太无聊了!
#2018IFFR# Bigscreen竞赛;圣丹斯世界单元观众选择奖。有年度爆款潜质的惊悚片,几乎是男主独角戏!故事时间跟影片时间严格等长!全片都是在打电话!全靠台词和音效来建构故事!!还有好几层反转!!!虽说B故事写得刻意了点或者功能性太强了点,但这种把局限性用成极致风格的电影就应该被赞美!!!
极简结构下人物故事内涵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