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条第二款“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这三十个字简单地概括了律师的使命,或者说是职责,却很少人能体会到这背后负重前行的艰辛,只有身处在这个行业中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到其中的艰难与不易,当然这其中也伴随有成就、收获,有物质的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隔行如隔山,但即使是身在律师行业,从实习律师到执业律师,已经四年时间了,我也没办法窥见全貌,只能说律师行业鱼龙混杂,律师队伍更是良莠不齐。名利场上太多诱惑,太多计较,身处其中,谁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学校时,会坚定相信法律的威严,会相信法律的正义,踏入律师行业后,这样的信念,或许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残酷的现实吞噬,或许是对一个案子的无力感,或许是被法官、检察官忽视自己的意见,或许是法庭上被打断发言、被法官质问,或许是夹在当事人跟法官中间的受气板。即使是律师,碰到很多的现实也是很无奈、爱莫能助,因为总有某些执法者对法律视而不见,你也根本没有能力去保护你想保护的人。《原谅我红尘颠倒》,以一个律师男主的角度,带你见识一个肮脏不堪的与法律背道相驰的黑暗世界,毫无温情可言。当然,现实中的世界没有那么黑暗,但也没有那么光明。 其实,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说,这个记录片虽然讲的是家事纠纷,但作为一个法律人,看到里面的办案风格迥异的律师,看到他们为了一个案子跑前跑后,检索法条、案例,庭前模拟,拼尽全力的样子,虽然限于时长,很多律师背后的工作内容没有放出来,但感觉自己的精神力也慢慢往回收了点,好像又觉得自己可以在律师这条路上走得更久一点,或者说,作为律师的信仰更坚定了点,更难能可贵的是,那死板的法条在律师的努力下照耀在了当事人的身上,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法律的正义。而身为律师的我,也是与有荣焉。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在这条道路上是比较孤独的、与众不和的,身边的律师各有各的信仰、各有各的追求,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但我知道自己成为不了那样的他们,我做不来虚与委蛇的事情,也说不了很漂亮的场面话,有时候也不够圆滑变通,虽然最终可能吃苦的是我,但我还是想过得舒适点,想无愧于本心,想为心中的道缓慢前行,想为那正义艰苦奋斗。在实现法律的理想国的这条路上,要相信有很多的人是和你有一样的信仰的,他们也都在前行着。 说完了这个记录片带给我的精神慰藉外,还是想说下里面的内容,这个纪录片已经算是比较还原律师行业的一个日常状态了,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律师的工作内容,每个案件当事人的诉请各有不同,律师的工作很多是在当事人应得到的能处置的合法权益的范围内努力完成当事人的委托,每个案件都是不同的挑战。即使这中间经过剪切、加工,但也是成为纪录片必经的一个过程,而导演、制片人在这过程中,已经尽量还原每个案件的客观真实,这真的是没有剧本的现实世界。也致敬导演、制片人及幕后工作团队人员,你们真的很了不起,你们静下心来用很长的时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现实作品,也是一个优秀的作品。
法庭上为对贺女士一家人说的话因为时间原因剪掉了一些,现贴出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案件背后的情况: 我对贺妈妈说:你一直在说姨妈不好,姨妈好不好我们都知道的,我律师也不傻。我知道姨妈不好,可是不好又能怎么办了?你当年没有养育女儿,你现在还可以养啊,但是你说你不行,身体不好,你没有监护能力。如果连你都不养育女儿,你有资格说别人不好吗?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尊重现状。 我对贺女士老公说:姨妈是不好,我也希望贺女士能和自己的老公、儿子在一起,但是你有这个魄力吗?你把你老婆接回去啊,你说只要姨妈在你就接不走,是真的接不走还是无所谓?你为什么要管你的老婆?只是道德和法律要求吗?显然不是,你要给你的儿子做表率啊!如果有一天,你的儿子问你,当初你为什么不管妈妈,你怎么回答?你希望你儿子变成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还是无情无义的人? 我在庭上,对姨妈有一段话没有说,也是我的遗憾。我很想说:姨妈,你养育贺女士是十分自私的,你需要人陪伴,你把子女当物品捆绑在自己身边满足自己的情感缺失,你不是只有养育之恩,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要负主要责任。要不是他的妈妈不愿意监护、爷爷没能力监护、丈夫监护能力和态度不够,我是第一个不同意贺女士继续和你生活的。 子女是什么?哪怕你的子女是个残疾人,是个精神病人,这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子女都是生命对自身延续的渴望借助父母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是父母们在这个世界生命的延续!人死之后留在这个世界的不是财富、不是名声,而是你的子女们还在这个世界上传承着你的生命,这才是生物学上最大的意义。
大家好,我是《亲爱的敌人》纪录片中的刘舟律师。夫妻家暴的案件我们见过不少,但是儿子家暴母亲的案件还是不多见的。我们律师平时接到夫妻家暴案件的求助时,一般被家暴一方是情绪非常激动的,更多的是寻求解脱、索要赔偿、如何才能让打人者受到惩罚等等。还有很多是自己私下去解决的,比如一方被打了,另一方会喊上亲朋好友打回来。唯独儿子打母亲的事情,母亲却愿意选择忍气吐声,舍不得追究儿子的法律责任。我第一次见陈阿姨的时候,我无数次想说,有两条路你可以选:要么让你的继子女们替你教训你儿子,让他服服帖帖,以后不敢再对你动手;要么报警,该坐牢坐牢、该拘留拘留。但是我很无奈,我知道陈阿姨没有勇气做此选择。其实陈阿姨不怨恨自己的儿子是假,一部分原因是陈阿姨内心深处根本不想承认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渣,也不想面对自己教育儿子方式的失败;另一部分原因真的就是血浓于水,儿子与母亲的关系,总有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连体感,所以愿意去纵容、去替其承受、去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我也借此,提醒为人父母者:爱从来不是一味地满足、付出和纵容。如果说抢夺藏匿小孩是对小孩的忽视,那么溺爱也同样是错误的。爱从来都是一门艺术,溺爱和忽视都是养育关系中一种错误的方式。溺爱的背后更多是没有教会小孩承担责任、学会付出和感恩。父母可以对子女有求必应,父母能一辈子对子女有求必应吗?社会会对你的子女有求必应吗?这个案例其实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如果生活中,大家遇到或听到类似子女家暴父母的事情,要劝他们不要忍气吞声。这种突破人伦底线的事情,打人者还是有基本的羞耻感的,一旦有公安介入,他们还是害怕和觉得丢人的,对于制止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有很大帮助。年迈的父母基于血缘和害怕丢人,往往不愿意主动告发,所以,如果我们有看到,一定要给他们勇气,帮助他们去面对。亲情破碎之后,确保自己的人生安全是第一原则。 本案中有个法律知识点需要跟大家交代下:2014年第一次儿子家暴母亲的时候,母亲是没报警的。当时的刀伤目测已经构成轻伤,是可以入刑的。这一次的家暴,只构成轻微伤,所以不构成故意伤害罪。陈阿姨也是知道只是轻微伤并且知道法律后果后才愿意报警。真让儿子坐牢她是不愿意的。没经历过养育失败,不要劝别人勇敢,别人的苦不是该不该、对不对的问题,有一种苦而不叫,不是蠢,是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一)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所以公安只对其进行警告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我和陈阿姨有保持联联系。直到目前,陈阿姨和儿子没有联系,儿子也没有再威胁她,现在陈阿姨过的很好,继子女也很孝顺她。 这个案子办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难以释怀。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更强硬点,让其儿子被拘留是不是才是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才是挽救了社会的公序良俗?作为律师才更硬气?现在我更坚信:律师不能万能的,法律也不是万能的,有些一地鸡毛的家庭纠纷,如果当事人自己不坚定,外人强行用法律和道德去严惩过错方可能适得其反。
第一个道理: 当曾经的爱人站到对立面,伤害会成倍增加 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变得形同陌路。可是,有一种情况,比形同陌路还可怕,那就是,相爱的人兵戎相向。 纪录片《亲爱的敌人》说的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曾经是夫妻,甚至是母子,曾经许下过终身不离不弃誓言的人,沟通都需要律师在场,想想都觉得很难 过。回 选集 其实,相爱的人,一日走到对立面,除了情感上难以接受外,由于两人的共同生活的了解,可以说,在攻击时,是刀刀命中要害,杀人诛心。 第二个道理: 家庭关系中,也不能随意承诺答应了就要做到 有人说,夫妻关系,母子关系,都是一家人,有时候,承诺了没做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大错特错。 婚姻家庭危机 很多关系走向灭亡,其实倒也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失望一次次的累积,我们既然可以对朋友、对同事重承诺, 为什么要对挚爱一次次的忽略呢? 480P! 选集 纪律片中,母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能兑现、丈夫对妻子的承诺不能兑现,一拖再拖,让事情逐步走向不可挽回。
第三个道理: 情绪宣泄是很爽,但不解决问题都是白搭 走向破灭的关系背后,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情绪的宣泄在所难免。 可是,我很喜欢纪录片里律师的思路,他们冷静的指出: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你来我往的人生攻击,没有任何意义。 人生其他事情不也一样吗?被人挖了坑,骂人是很爽,但重要的,其实是如何避免再被人坑。买东西上当了,骂无良商家是很解气,但重要的不是挽回损失,以后避免上当吗? 第四个道理: 一段关系走向尽头,不一定都有错也许你就是遇到了不对的人 现在有一种思路,说的是,两个人分手了,很难说哪一方完全无辜,也就是,都有错。 这种思路下,有些善良的人,会内疚,甚至把多数的错误揽到自己身上,承担着痛苦。 但是,其实有时候,一段关系的破裂,也许就是一个错误的人,闯进了你的生活,你只要认为自己问心无愧,就不要过于负疚。 离开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遇,不是吗?
首先,有一些些的惊奇:新生代纪录片果然在向综艺靠拢了吗!
另,我的打分以鼓励为主,评价以指出问题为主。加一星是对这种题材纪录片和摄制组的鼓励,希望能做得更好。
以下正文
……………………………………………………
我对纪录片没有什么系统的研究,因此没有专业的观点,仅从法学生,同样也是普通人视角评价。
……………………………………………………
对于一个法学生而言,这种展现婚姻家事律师工作的纪录片在相当程度上帮助我了解该行业的这一具体面相,获知了相当有效的信息。对普通人而言,也能收获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并且具有普法意义。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由于案件中的主体的特殊性,往往牵扯着许多情感纠葛,家事律师似乎相比其他方面的律师而言在情与法中更重视“情”,家事律师也表现得更像一位“和事佬”。片中案例同样展现出,各种抚养权纠纷、婚姻难题,在理顺当事人情感脉络,了解他们的顾虑、牵挂、赌气之后,往往迎刃而解。虽然本片展现的是当事人之间心结的打开,但同样也能展现法律人人情味的部分,在我看来,伦理和法理本身便是交融交织的,最终落脚处都是“人”。
……………………………………………………
当然,同样也有不足之处。我看到有许多评论批评该纪录片太过“剧本化”,我观看时产生的质疑便有,这些亲爱的敌人之间,真的能那么轻易地“理解万岁”了吗?片中展现的总是,在律师的劝说之后,当事人解开心结,达成和解,而律师在这类案件后解释说是因为有“情”在。我不能评价律师的看法,也不能否认其正能量的积极面向,但我也希望能看到更多当事人同样是在“迫于无奈”“为了面子”“看重钱财”这样多元的原因下做出的抉择,因为在我看来似乎这样的解答更为真实。当然我相信它不是综艺,并不真的存在背后的剧本,不过这样的评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此片对案例选取及对片段的剪辑有不足之处。
又如,在儿子家暴母亲的案例中(当然我认为这个案例是一个不错的案例,在“情”之外也展现了“法”的威严),我当然不是说儿子家暴母亲是对的,而是在想,儿子对母亲为何有如此大的怨恨,仅仅是因为爱钱,而母亲再婚使得他不能独享母亲的那套房产了吗?或许母亲对儿子的管教,母子一直以来的相处模式等等都是今日这一局面的导火索,就“亲爱的敌人”而言,纪录片能不能深挖下去,寻找更久远也是更隐蔽的因素,更细致地展现母子二人的心路历程?然而纪录片仅在浅层次上展现了儿子因爱财家暴母亲。虽然从普法意义和展现律师工作所需要了解的信息而言,这已经足够,但观众并不满足于此,纪录片工作者是否也真的满足于此了呢?以律师工作为视角,有没有使你们的初衷达成?
基于此,或许可以看出,如果是为了讲述婚姻家庭故事,本片节奏太快,没有将讲清一个故事的细节挖掘完全,虽仍有冲击效果,但给人留下的思考角度、思考细节不足,反而让观众产生走过场的剧本感。同时,观众也很难觉得这是一部专门拍摄家事律师工作的纪录片,如果重在讲述律师的工作生活,这也仅仅像是几个大片段的影像拼接,没有落到细处。
所以,摄制者是不是应该思考,这部纪录片真正想要展现的是什么?想展现的东西是流于表面的还是有深层的肌理的?对于你想展现的世界的这一层面,你选取的视角够好吗,够大吗?如果不够,能不能尝试加入别的视角,把真正重要的故事说得足够好?
……………………………………………………
另外,题外话,同样看到很多评论说自己看了之后“恐婚恐育”,在不以其为玩笑话的基础上,我也想说,此片有所强调的是对自己的修炼,一种平和心态:一段关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它的失败,仅仅是结束。这不仅仅是对婚育而言,而是对任何关系都有所启发。在这种世界观的调整下,对任何事,都没有必要先决性地有太大的期待或者恐惧。
不太会作结,所以就这样结文了。
写在前面:纪录片本身就是比较大程度的还原真实,为了可造性和可看性进行一些再创造和剧本上的调整根本无可非议,本身的关注点应该在案件本身和案件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看到短评中有为了这个而打一星的人,真的崩溃,你们一边说着国产影视怎么怎么样,一边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纪录片团队。很严重的偏题。还有,现实中真实发生的一些事情,本身就很狗血。虽然我在观看过程中也有过“为什么这个案件如此复杂?”的疑问,但同时,见证到了人确实是有两面性,那些一地鸡毛的生活,不堪入目的过去,不甚光明的手段,正是当事人在最后一根能压垮他们的稻草落下之前,拼命想要隐藏起来的真相。
模式:一集1~2个案件。一个案件20来分钟。长的30多分钟,短的十几分钟。
➡️第一集第一个案件。1号女士在离婚冷静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天发现丈夫出轨,并且已经跟另一个女人(女大学生)有过2个孩子,还约定好了给对方的15万彩礼。在这之前,丈夫以这位女士不能生育的问题逼迫她离婚,就在离婚冷静期结束前一天,这位女士还想通过要不要进行第三次试管来挽救她的家庭。
案审结果:由于女方及律师提供了证据,盼15万的彩礼无效。1号女士在庭审结束之后,也不再纠结于自己最初想要让丈夫道歉的诉求是否完成,这就是一种面对生活的释然。
➡️第一集第二个案件。
➡️第二集第二个案件。40多岁的儿子因为母亲曾经的口头承诺(要把现在住的房子给儿子)不能兑现而多次殴打母亲,造成很严重的伤口。母亲因为再婚,如果把房子给儿子,自己就没地方住了。儿子让母亲帮他还了信用卡11万之后,这种殴打母亲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母亲还不愿意起诉儿子,怕儿子承担刑事责任。律师再次接到母亲求助时,母亲同意报警,公安机关把儿子带到派出所,签订了协议书。
➡️第三集第一个案件。妻子出轨,要跟丈夫离婚,丈夫没同意。丈夫去跟小女儿做了亲子鉴定,结果发现小女儿不是自己的孩子,他把这份报告拿给妻子看,妻子不仅没承认,还说他做假报告。后来妻子说两个孩子都不是他的,离婚态度很坚决。
律师来到丈夫家里,看到丈夫和他的父母得知两个孩子均非亲生后也坚决要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为了2个孩子的成长环境,甚至可以原谅妻子(儿媳)的出轨,只要她回来就好。妻子不同意。
在律所,妻子说自己在19岁因为丈夫条件好嫁给了丈夫,公公婆婆承诺考出驾照之后就给她买一辆车,结果承诺至今未兑现。
➡️第三集第二个案件。完全失衡的一段婚姻。女方头婚、要养家、带孩子、替男方还债;男方二婚、家暴、控制欲强、欠债。这个女方错在年轻的时候比大她10岁的男方欺骗,导致了之后一系列悲剧,生活过得不好。男方现在还带走了他们的女儿,女方至今为止已经1个月没见孩子了。
这个案子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男方家暴,还要走诉讼离婚的程序,女方在律师的帮助之下开始搜集丈夫家暴证据。
律师调解中,男方否认家暴,说看到醉酒的妻子手机上有陌生男人发的短信叫“老婆”,他当时气不过,推了妻子几下,但绝对没有家暴。第二天陌生男人又解释说“老妹”打成“老婆”了,但丈夫就是不相信。
本来感情基础就不牢固,这件事情一出,更是加剧了家庭矛盾。
随着案件的深入,律师才了解到女方隐瞒的一些信息,比如男方在追求女方的时候,女方并不知道男方跟前妻还没有离婚,但是后来在知道男方有妻子的情况下,还是跟男方在一起,做了男方和原配妻子婚姻中的第三者。
男女方之间的矛盾已经升级到无法调解的阶段,开庭当天,男方还手捧鲜花,想要挽回这段婚姻,还带着女儿,让女方跟他们一起回家。女方坚决拒绝了,男方很快原形毕露,扔掉鲜花。男方确实是个情绪不稳定,控制欲强、多疑的人。
律师说的对,“这男方就是以爱之名,把他的爱人推上了法庭。”
一审判决:男女双方不准予离婚。
最终判决如下⬇️
有的时候,当事人要离婚,家暴她的丈夫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父亲,但不是一个好的丈夫。
父亲去世、继母转移父亲财产,遗产分配问题。
非婚生子女如何上户口。父母没有结婚证,孩子没有出生证明,整个是黑户状态。
第7集,女士发现丈夫生前存在20-30个婚外情对象,并且给这些对象多次转账、数额巨大,她诉求要回这部分财产。
能为大家做的可能也就是审查婚前财产协议和离婚诉讼代理…实习以来见过也经历了一些事情 每个人学习点儿法律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有时一味地顾着情感只会伤害自己
第一集剧本感较重,后面渐入佳境,各种故事也是大开眼界了。
能够学习一些婚姻中的法律知识
太难看了😅感觉全是剧本,这真的是纪录片吗?最后把胜诉了把钱从空姐那里要回来之后,律师居然说“其实你看他如果不是因为对邵女士有感情,他不会那么来帮她的”????excuse me???新概念有感情😅难道不是因为空姐不和他结婚吗?而且这叫什么帮,提供证据而已,要不然的就是自己得出钱了吧😅
沈光的原配好优秀一女的又漂亮又理性 说话一针见血。就一句不是你的不要拿,拿了也要还回来。小三哑口无言。 听小三那段电话录音真的…我三观震碎 拿了别人的钱丢了工作还委屈上了…
其实没有那么烂,男女视角都有。抓马的现实生活,处处是狗血。
相比于《守护解放西》,它的调性必须是严肃的,所以,也注定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热闹和鲜活感。作为一套纪录片,它也有一些“综艺”痕迹。不过,这样的创作还是非常值得推崇。借由家事律师的视角,深入到一桩桩离奇的、触目惊心的婚姻迷局中去,辨析因情感、欲望、背叛带来的种种困境与伤害。并为当事人与观众提升法律意识。难能可贵。
法律只保护财产,不保护感情。
看来律师的确很赚钱,过生日那段加的大可不必
真实的婚姻果然是一地鸡毛,认识到婚姻的真相还相信爱情,认识到人性的劣根还相信善良,忘记是哪一集结尾了,律师是否帮坏人诉讼就跟医生是否帮坏人治病一样,这部纪录片不仅列举了各路案件,还在给你看真实的无奈和美好
太需要多关注关照小人物的悲欢,谁说中国没有好故事?任何一个故事拿出来都可以好好改编一部影视作品出来
还挺好看的。不管故事真假。男子出轨送空姐百万,妻子成功索赔。不合适的爱情和婚姻,早点离开就好了。不要哭不要闹,你不是琼瑶剧的女主,对方也不是颜值惊人才华横溢富得流油的家伙。不值得纠缠和忘不掉。
第一集,两个故事都是原配(前妻)告小三,两个丈夫在婚姻中出轨却恬不知耻地把出轨原因推给女方。纪录片内容取证和受访的镜头还是可以看出剧本的痕迹。案例没有坡子街派出所那么抓马,但比其上火。牢记:女人逃过婚姻是要放鞭炮的。
太棒了,每一个女权斗士都应该看看第四集,舒蓉月用自己的超强能量,如何帮助女性,这才是真女权
每集一个真实的狗血家庭闹剧,诚意推荐
治愈了我多年的低血压!!!
很多地方表演的痕迹比较重,案件的介绍略显仓促浅显,但题材值得肯定,希望越来越有深度
综艺痕迹重,一看是解放西第三季的团队,嗯,风格很统一。有噱头有上价值,能感觉到在案例选取上在冲着流量使劲儿,这也导致无论是补拍的律师讨论,还是安排的女性交流,都因为「好看的」大广角、「美美的」打光布景,和强行说理上价值,产生了失真感,会是数据好看、制作周期短、平台喜爱的纪录真人秀,但看看评论就知道,观众在意的还是看起来很粗糙的、纪实拍摄中的真实生活。
这节目能看气死,挑战三观底线,怪不得律师都要变吵架专家…不过感觉湖南的律师还是有点不太专业了(两个女的),刘舟小哥哥很不错,熊麒一看就是当过中介的….还是那句话,道德相当的两个人才能走到最后
没有明星观察团好评!看了一期就快被气炸了!不婚不育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