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集的撒撇,到尿蛋猪蹄,到最后的牛屎酒、鱼茶。不要说吃了,看着就上头。他们当时是受了什么刺激,能想出这么古怪的吃法啊。
不要说吃了,看着都反胃。比起这些毛蛋都不算什么了。
我们东北基本上没有什么让人难以下咽的食物。毛蛋和茧蛹全国都有,酸菜味道鲜美,不属于奇怪的食物。我不是地域歧视,那些人是怎么想出来这些吃法呢?
是不是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食物特别愿意发酵才会出现那些千奇百怪的食物。
黑暗魔幻和狂野的表象 照见坦荡真诚,带劲儿的实象 这就是奇食 课代表来了:(b站樱花街的摄影师) 1、云南大理,见手青(毒菇) 2、广西柳州,螺蛳粉 3、云南德宏芒市,撒撇(撒:凉拌;撇:牛的消化物) 4、甘肃兰州,浆水(用包菜、芹菜、豆芽等原料天然发酵5到7天而成) 5、贵州独山,三酸,盐酸、虾酸、臭酸,(盐酸以青菜为原料,加上盐、辣椒、冰糖等等腌制发酵三个月而成;虾酸,独山本地小河虾自然发酵成腐虾,然后放入辣椒、醪糟、盐,再倒入酒,搅拌成虾酱;臭酸,凤仙花切碎封坛发酵1年而成) 最不能接受的是撒撇和臭酸,看着都很哈人 课代表来啦: 1、云南鹤庆,吹肝,先吹气再将腌制调料(辣椒面,酸醋,盐,花椒面等按比例调好,送入猪肝),最后把腌料涂抹在猪肝表面,腌制风干20天左右即可食用。 2、福建永春湖洋镇,童子尿炖猪蹄,猪蹄➕调味料:老醋,酱油,红酒糟一瓶,八角,味精,搅拌均匀,入瓮,然后尿蛋结合,闷煮翁2h。 3、广西融安,烧炙,猪前腿肉➕甘草➕香料,搅拌均匀,揉搓成团,裹上网油,堆叠成串,烤炉烤制。 4、江苏常州,网油卷,清洗干净的猪网油素裹于长条红豆馅,切块,蛋清裹住,油炸。 5、广东中山神湾镇,炒禾虫,牛奶炒禾虫,禾虫酱,禾虫披萨 (禾虫,学名疣吻沙蚕,稀缺软体动物,以禾根或草根为食,富含蛋白质)。 这集除了尿肉尿蛋口味稍重一点,其他都太正常了。尤其看到最后,满满高蛋白质的禾虫美食,看的直流口水。作为广东人的我,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尝试。
1、广东·中山·猪头肉·千层肉(脸颊肉)·猪金钱(猪舌根)·猪天梯(上颚)·猪x根(猪神经)·天衣无缝(猪嘴角肉)·炖猪胎盘 2、云南·大理·白族生皮(千年文化·非遗 吃法:蘸水·凉拌·椒盐·) 3、贵州·榕江·侗族·牛瘪火锅(牛胃中尚未完全消化的草料作为锅底) 4、广西·南宁·三脆老友粉 (三脆:猪肚,猪金钱,花肠。花肠即生肠,未生育过的母猪的子宫与输卵管。) 5、河北·赵县·全驴宴·龙凤呈祥(驴鞭和驴房)·吉祥三宝(驴鞭,驴宝和驴肾)
第二集尿蛋,尿猪蹄。吃这些难道不恶心,没心理负担吗?还是味道真那么好💩💩🤮🤮🤮🤮🤮🤮🤮🤮🤮🤮🤮🤮🤮🤮🤮🤮🤮🤮😁🤮🤮🤮🤮🤮🤮🤮🤮🤮🤮🤮🤮🤮🤮🤮🤮🤮🤮🤮🤮🤮。。。。。。。。。。。。。。。。。。。。。。。。。。。。。。。。。。🤮。。。。。。。。。。。。。。。🤮🤮🤮🤮🤮🤮🤮🤮🤮🤮🤮🤮🤮🤮🤮🤮😁🤮🤮🤮🤮🤮🤮🤮🤮🤮🤮🤮🤮🤮🤮🤮🤮🤮🤮🤮🤮🤮。。。。。。。。。。。。。。。。。。。。。。。。。。。。。。。。。。🤮。。。。。。。。。。。。。。。
《舌尖上的中国》成功之后美食节目好像都看到了甜头一样井喷一样的冒出来。大多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劣品,画虎不成反类犬。像《奇食记》这样给我眼前一亮的纪录片还是头一回。开头介绍大河的那段旁白就给人很劲道的感觉,说书人似的咬字让我感觉不完全是在看古板的纪录片,更像是在台下听人讲一出精彩的故事。见手青那段的旁白和bgm结合的恰到好处,带点诙谐的旁白声与稍显惊悚的bgm相结合,少了点“弹幕护体”的害怕,多了些创意有趣。比起这些表面的东西我觉得这部纪录片最值得好评的是导演的构思。在小破站的置顶评论底下导演组说他们把“美食无高低贵贱”当作信仰。我想这是最精髓的地方。我看见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片子的理由是“恶心”,可食物本身怎样算恶心又怎样算干净呢?这些食物生于天地长于自然,其本身带给人的价值远不是一个词所能定义衡量的。我想导演或许也是抱着这样的初衷,跑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去寻找这样“奇”的食物,光是第一期就在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四省五地取材,态度可见一斑。很期待后续还能介绍一些什么样的奇食。
第一集第一幕就被吸引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对见手青的迷恋,对于野生菌的执着是外省人没办法想象的。但是还是第一次听到红见手、黄见手等等的分类,也是涨姿势了。第二幕的柳州螺蛳粉,最近超级火爆的美食啊,已经拔草了好几个牌子,也种草了几个美味,下决心今年一定去一次柳州!第三幕的苦撒,这个我就又有话要讲了,本地人也是不一定能接受的,而且如果做的不好还是很容易吃坏肚子的,我们一般会选择没那么重口味的柠檬撒。第四幕的浆水,作为一个在大西北待过的人当然有体会那个味道,但是并不是特别喜欢。第五幕的贵州三酸绝对是第一集的顶峰!笑中带呕的看完,突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还有这种吃的,原来还有那么恶心的吃的,原来还有那么臭的。真奇食无疑。
第二集我云南依旧有镜头,毕竟是南蛮之地,不负众望,美食都来源于大自然的条件与劳动人民的智慧。第二幕童子尿质量把关,品质保证也是醉了。第三幕,果然有美食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有苏东坡的影子,江浙沪的甜,两广的粉,始终是逃不过去的魔障。留一手余地,去体会奇食更多的奥义。
第三集的文案很喜欢,江湖人不老,将新鲜食材从头开始,只为虏获头道奇味。猪头肉经常吃,但是不知道原来还可以分解为如此多的部位。第二幕火把节应该是彝族的,但是不妨碍各民族一起庆祝,分享美食,“食物的初味,对祖先的初心,在美丽的洱海边,薪火相承”。第三幕侗族牛瘪火锅,其实傣族也这么吃,云贵川是一家。第四幕的花肠让我流口水了,决计是要去尝尝的,“肠相思,味难忘,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文案一如既往的戳心,物尽其用可能也就是中国美食的特点,耐人寻味。
第四集一开始宽窄巷子的兔头你是在逗我么?第二幕树皮是真的好吃,口感不输毛肚,又没有油腻感。第三幕的豆腐卷不算奇食吧,毕竟臭豆腐也不算。第四幕移到南京想到毛鸡蛋,果然是。不过搭配威士忌还没有试过,果然有钱人的世界我们不懂,诗意的城市,诗意的人,我同意。第五幕的豆丹可以,满屏幕的虫子乱飞当然没事。越开眼界,越见真相,越能破圈。
第五集开头的豆汁儿是在逗我么?这也奇?这就是臭好吧。学学人土笋冻,那个才叫奇好嘛。第三幕折耳根不算贵阳,云南和四川联合表示不服。“有多少人爱,就会有多少人恨。”文案又调皮了。第四幕猪脑花也是呀,不能算重庆独奇。而且脑花不单是煮火锅,烧烤、清蒸也很好吃。非常推荐傣味的烤脑花,更好吃!第五幕开始,吃虫子还得说云南。和柴虫类似的还有竹虫,一个吃树心一个吃竹心。蜂蛹、蚂蚱也是一样,万物皆可炸,没有一直虫子能活着飞出云南。
第六集节奏重回云南,牛屎酒其实我也未曾听说过呀。时间的魅力,甘于寂寞,等待绚烂。第二幕的老卤你告诉我那里奇了?卤肉是奇在哪里?又在逗我么?第三幕臭菜也木有听说过,看看画面我劝退了。第四幕的庵汤也是一种发酵食材,美不美的还得自己尝试,但是穿插的几个小剧场是串戏了么?第五幕的鱼茶不是很感兴趣呀,黎族也和傣族一样,立足于热带,以酸为杀手锏,串联万物,兹发食欲。
总体来说,这部剧虎头蛇尾。开头很让人惊喜,中间开始选材或者拍摄手法出了点小岔路,文案一如既往不错。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首创精神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美食,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品味。走走停停,感受世间。
套路与反套路,这段话我没想到我会用在给美食纪录片的影评里,《奇食记》真的是意料之外的一个“美食”纪录片,原以为会是看馋的《舌尖上的中国》没想到是悬疑恐怖类的美食节目hhhhh
刚打开视频就看到醒目的空降定位,拖动拖动进度条都能看到吐彩虹的小黄豆,我就觉得事情不简单,片头动画的奇异画风和音乐风格仿佛是哈利波特亲传,色调剪辑的赛博朋克,都让我觉得我选择吃饭的时候看他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
第一集叫上瘾味道,旁白一开口真的很有b站的特色,特别是见手青部分的开头感觉就差把“红伞伞,黄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埋山山,哭喊喊,亲朋来家吃饭饭;吃饭饭,有伞伞,全村一起躺板板。”打在公屏上了。感觉云南蘑菇小片段的拍摄手法和剪辑风格如果能被国产悬疑片借鉴一点点,也不至于总是被骂了,其实见小人也是我一直的愿望,但怎奈没有这个胆量,身处北方的我也没有这个机会,有一丝遗憾~
螺蛳粉作为这一篇章的内容应该是我个人认为最名副其实的选材,我也算是螺蛳粉的发烧友,一直对酸笋的味道又爱又恨,爱的是口味,恨的是留在衣服上的气味,旁白用欠了吧唧的香水拟物前中后调终于让我知道我对酸笋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来自哪里——是墨水。
前面重点就言尽于此,后面就随便说说吧,撒撇真的是我完全无法理解的美食,可能也是因为我没有尝试过吧。浆水这个居然是兰州的,我也是万万没想到,毕竟一直说的都是陕西浆水面浆水鱼鱼,而三酸我也是一直久仰大名,有朝一日一定要去尝尝,其实这个与前面的那些比起来哪些都太可爱了。
看到评论区创作人的一句话“美食无高低贵贱”,其实这句让我想到了之前蜡笔小新的一个剧场版《b级美食大逃亡》也是这个主旨,我们日常生活可能接触不到,就是在每一种美食的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存在,比如老生常谈的过桥米线,还有腊八粥,我们看到的是美食本事,他背后是存在文化历史的闪光点的,看弹幕有人吐槽第一个尝试到这种吃法的人经历了什么啊,那世界上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需要对每一种美食都抱有敬畏之心,每人的个人感官其实都是片面的,奇奇怪怪的美食背后是有他存在意义的。
这个节目真的给我很大的惊喜,在现在这样一个创作环境下《奇事记》也算是开辟了反向下饭节目的新天地,希望日后的剧集更有意思吧,不能下饭也可以让我减肥嘛,嘿嘿。
爱恨两难的网感型纪录片。第二集聊福建尿蛋那段,弹幕齐刷“喝口汤吧,原汤化原食”,我整个人裂开。。
又是屎又是尿的,我第一次看美食纪录片看到眉头紧锁。这些食物就是以前太穷了,想方设法任何边角料都搞来吃形成的,什么尿肉尿蛋牛屎就是糟粕,没有任何食欲……
很年轻化的旁白与文案反倒多了一份当代的浮躁
里头的文字有些矫情,有舌尖2的那种煽情的毛病,代入了许多写稿人自以为是的情绪表达,表现出了矫揉造作,让人在客观看待食物过程中掺入了干扰情绪,有些困惑。很多描述感觉像是一个初中生写煽情的抒情文,过于老套,没必要,并且还让厨师说出那种矫情的话。感觉不太专业的样子。配音也给这部纪录片拉分了,感觉不专业,像从街上找了个人来配音,听着不适,甚至有些反感。其他都很好,喜欢看食物制作多于人吃食物想尝尝里头的东西,好吃就无所谓食材了
最不能接受是尿蛋和撒撇,最普通就是卤味。
文案挺好玩的,臭味分前调中调后调,中调是英雄牌蓝墨水,一下就get到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没有深入到真正的黑暗料理,当然可能拍不出来
【想吃】:见手青,撒撇,浆水,独山三酸(盐酸虾酸臭酸),吹肝,烧炙,网油卷,炒禾虫,生皮,花肠,豆腐帘子,木蝴蝶/青蛙皮,豆丹,土笋冻,油炸蟋蟀蜂蛹柴虫,老卤,霉千张蒸肉,庵汤,鱼茶。【已吃喜欢】:螺蛳粉、牛瘪,兔头,折耳根,脑花。【已吃不喜欢】:活珠子,豆汁。【拒绝】尿肉尿蛋,牛屎酒!
B站大会员可看。大部分食物都没听说过,看起来不是很喜欢,不太对我口味。
花里胡哨故弄玄虚
地域稍微局限了点吧,而且有些我觉得“奇”的都不够彻底。不过那些因为受不了里面一些恶心场景而打一星的,我就想问你们有事吗?你觉得奇怪吃惊一下不就好了嘛,非要又讽刺又谩骂,既然是人家传承许久下来的就说明人家对此不讨厌并且挺喜欢,轮得到你在这叽叽喳喳,真以为自己是鲜艳的花啊,你配钥匙吗?文案牛p!!
制作精良,下饭绝配
看过豆瓣评论有点困惑 纪录片不可以有趣吗?不可以不那么正经吗?配音一定要播音腔吗?食物一定要拍得美才可以吗?那审美不会太单一了吗?世界那么大我不可能走遍每一个角落 我就想知道些我没见过的东西不可以吗?片子里的食物就是当地人餐桌上的日常怎么就成了猎奇了呢?不会是你不知道而已吗?就算是猎奇 想要满足好奇心应该是贬义的吗?学习不是来源于好奇的吗?我不是质疑个人爱好 我只是有些不懂为什么纪录片也应该有标准答案而已~相对于《人生一串》我更喜欢这部猎奇纪录片!可能是我过于浅薄吧?谁在乎呢?😎
第一集炖屎!第二集直接炖尿!我日这个剧组!呕…
大众类的美食欣赏节目,确实到了该细节化挖掘的程度了,而这一档节目感觉就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其实节目整体不像是纪录片,而更像是故事片,确实是很有特点的。通过各种奇怪的食物,从而将美食进行另外的一种阐述,看起来还是别有味道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食界,还是非常不错的!
不该用这个纪录片下饭的。。。
片头、配乐、文案、旁白咬字等皆令我不喜
点到为止,文案很俗。
你不要过来啊!!!
有些糟粕就不要当成宝贝,尿煮蛋,庵汤这种东西反人类的东西就不要硬往脸上贴金了,真JB恶心。吃饭就吃饭,硬扯老中医疗效大可不必,毕竟你们也没有做过双盲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