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水手,偶尔也会羡慕别人,但最终还是要孤身远行,不想和任何人交换命运","没关系,这就是生活啊,回故乡加个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本片的拍摄风格和故事手法好些地方让我想起「哪啊哪啊神去村」以及「在京都小住」,最喜欢的是第一集「贵阳篇」,人物也好故事也好给我最多的共鸣 "我们吃了酸汤鱼,老素粉,小豆腐和肠旺面,我们登上高山,深入溶洞,谈论了死亡、大海,爱与自由,我们喝了很多的酒,触碰到了很多有趣的灵魂,我们相信一定还有更多的奇妙之处,藏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这些有趣的灵魂告诉我们,不要等待,直接跳进酒里,直接跳进生活,你不需要太多,也可以活成你想成为的样子" 本来是想着看王晓晨来看的,没想到都还挺有意思,里面选择的人物们都挺喜欢表达 先说一点题外话 我对喜欢表达并且善于表达的人有着天然的好感,大部分情况下我自己都很话痨,可是发现这几年自己在人前突然变得很沉闷,当然一方面可能表达欲都变成文字写出来,得到了宣泄,但另一方面,我自己觉得好像没有太多自己愿意分享内心世界的朋友了,大多数人好像都想要跟我讨论或者辩论,好像总想达成某种观点的共识甚至是观点的升华,可是一场谈话下来觉得好累,虽然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却并没有让人觉得对彼此都更了解了 我觉得表达和讨论观点这种东西需要背后做很多的功课和积累,才会有更深的启发,所以观点上的东西我会去看书,我觉得写下来时是一个人最冷静的时候,而且他们还可以改,也许前一天很冲动第二天更冷静了然后把自己的观点某些部分进行调整,会很有魅力 可是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是可以有即时的启发的,会让自己突然又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对方了,这对于我来说是近几年一直想追求的状态,就是说不是相互认可或者相互纠正,而是相互分享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一个好的沟通是一个愿意说一个愿意听,就是互补,其实我觉得不是,说是需要反馈的,光听的话真的很影响交流的欲望,所以我所期待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在片中都有很多的体现 比如贝姨跟他妻子那段在鸭池河的聊天,说什么经常赏月的人不会觉得月亮好看,就像住在海边的人不会觉得大海很美,海边的人想看山,山里的人想看海,看不到山又看不到海的人在沙漠 听起来像是很干巴的没话找话,可是那种互动的状态是我特别羡慕的,而且我没觉得是无聊,相反觉得饶有兴味 本片与其说是在讲一个城市讲那个城市的特色,更多是在讲从那个城市出来的人又回去后的一些人生感悟,我觉得这是这个片子最大的魅力,不管是住在车里一路溜到了罗马而今又跑回贵阳的贝姨,还是终于火起来而跑回来坐在路边摊跟朋友讲自己人生感悟的周深 我觉得这是一个地方的魅力,就是它不仅是用死板的就静静不动的东西来迎接回乡的人或者游客,而是它会勾起人的一些回忆和感受,会包容这个人的变化,不管你怎么变,我还在这里,而且还是欢迎你回来吐吐槽说说话 环境就是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力,那些不否认这一点甚至寻找到了跟那个环境关联的人,才是我心中最羡慕的人 以前我在上海跟队徒步,后来又去北京徒步,再后来也去过广州去过宁夏等等好多地方徒过步,可是就是没有在北京时的那种舒适感,我曾经很认真地想过,或许是因为北徒的氛围,或许是因为我本身对北京比较熟悉,或许是因为那一次秋天去北灵山赶上了红叶黄叶还有第一场雪,总之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都不可能是造成那种"只有在北京徒步才让我舒适"的带有偏见性的感受 我觉得这样的偏见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它是我所在的城市给我的东西,所以不会想丢弃,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是如果你问我,北京这个地方最特别的是什么,我其实很难说得出来,是我自己喜欢去的话剧和交响音乐会吗,可那是我生活中像必需品一样的东西,而且没觉得它有多特别,哪怕是国家大剧院 所以说,相比于城市本身,个体跟那个城市里的地点、人物、天气、饮食等等发生关系的故事,于我而言更有吸引力,这也是看本片时最开心的地方,就是听别人坐在老家讲自己的人生感悟很开心,看他们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逗趣很开心 一年多没有怎么出远门,上次休假时间又很赶,大部分时候我都喜欢出去骑行和徒步,已经很少会去像以前一样闲逛了,觉得如果出门一趟不骑个车不徒个步就很不值当一样,可是看完这部片子,突然觉得随便逛逛找人聊聊是一种久违的融入地球生活的一种方式 可能是我亲近大自然太久,好像需要点缓慢的烟火气了,就很想要像上次去洛阳和武汉一样,一直瞎逛,还停下来看路边的大爷们下象棋 片中有很多深有同感的感触,比如贝姨的那个朋友说,我们总想要达到某个状态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是这样),到最后其实很多人就妥协了并没有去做,因为哪怕达到了那个状态,大家可能发现或者至少是说服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是贝姨他不考虑这个,他觉得自己现在就想要去做,然后就开着面包车就出发了 我也特别想对家人朋友们说,如果有一天我死去了,希望你们一分钟都不要悲伤,因为在我生前跟你们相处的时光或者在世界上的日子,我整体是非常快乐的,而且这种快乐跟你们有很重要的关系 一焱和叶淑贤以及杨欣雅(她的两个女儿)也是特别有魅力的人,以前如果别人问我择偶标准是什么,我可能要么不知道要么扯一大堆这个那个理由,可是如果遇到一焱这样的人,会指着她跟别人说:没错没错,我的择偶标准就是这样的人,而且我很想跟这样的人成为朋友,一个"喝很多酒,搬很重的米,独立乐观的农场主" 而且片中所传达的东西并不是说一片和和美美,大家在这个土地只有快乐没有烦恼,而是在说,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所以那些在苦日子里还过得有魅力的人才弥足珍贵,就比如一焱,片中说"看似田园生活的背后,也有着谋生的困难和一团麻,也有很多需要迈过的沟坎" 我觉得这是自己特别认可或者说一直想要表达的东西,生活就是这样复杂的,它不可能只有单纯的快乐或者幸福,它有很沉重的负担也有能让人卸下担子稍微喘口气的东西 前段时间领导跟我说趁着青年节到来你要不给公司的同事们讲讲课吧,我想了很久,最终选择了疫情防控这个主题,我其实想要告诉大家,我们要记住一年前那种他人无助的状态,更要记住这种状态下把无助的人捞起来的医生护士们,面对苦难,即使是大家都需要面对的苦难,哪怕自己幸运地规避了,也不会有什么幸运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人类生活的常态,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和敬畏这样的常态,才不至于在追求生活的路上走偏了,觉得过分不幸或者过分幸运 贵阳那群探洞的人是我所认为很有户外人品格的一群人,"我们是来探险的不是来冒险的",然后也对所探险的地方充满敬畏,还会把垃圾带走,在西安骑行越野时认识的磊队,甚至会带点吃的,时不时喂一下路上的野猫,我觉得他们这样的人是让我更加想融入户外这个圈子的最重要原因 理想主义者在世俗生活也找到了幸福,落地了也踏实了,可是还是会偷偷在某个角落做一些乌托邦式的尝试,并且乐在其中 就像王晓晨说的那样,"如果是以前别人问我想要什么,我会说我希望未来我是一个有作品的演员,或者是我对未来有无限的向往,但是今年三十多岁了,我要说的话是我想要的是对过往残缺的接纳" 在看「我就是演员」的时候,就从王晓晨身上看到了自己身上很多影子,我给朋友写信说: "我很像一个叫王晓晨的演员,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悟性,甚至有一些本行业之外的积累(她是演员圈少有的京剧功底演员),但总觉得差点什么,灵气?自信?洒脱?爽朗? 她在参加「我就是演员」的演技PK时,尽管演技很不错,但在台上有时候会很紧张,而且不太有综艺感,既说不出太多俏皮话,也说不出太多煽情话,还夹杂了一点社交上的笨拙感,总之显得平淡而低调,我在看节目的时候一直关注她,因为她太像职场中骑行圈中徒步圈中的我了 演艺圈里像她这样看似不太食人间烟火的人不算少,可以说为人所知的大多都很有名气,典型的就是朴树,他有才华所以傲气会被人接受,而更多人喜欢的当然是太一那样的,有才气,尽管不善于表达和社交,但是偶尔会冒出几句闷骚的俏皮话" 在本片中,其实跟周深甚至吴磊相比,感觉王晓晨还是不太像在录节目,可能不会冒出很多可以剪辑的梗,但是当她说出刚才那一段话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之前对她有误解,她不是个缺乏阅历的人,其实她有自己很私人的内心世界,只不过不太轻易表达出来罢了 而现在的我跟她想法也都一样,"我不想回到过去的哪一年" 说一些零碎的小细节 1. 贵州真是好地方啊,有酒有辣,想去蹭他们自酿的酒喝 2. 吴磊在鼓浪屿那个小教堂听管风琴演奏,情绪特别激动,我特别能理解他,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爱去现场听交响乐的原因,而且之前在鹿特丹,一个下雨的晚上也跑去郊区治安很不好的地方一个小教堂里听芬兰过来的Maria Kalaniemi和她的同伴Eero一起演奏手风琴,也是那一年特别美妙的记忆 3. 西安那一集汽水就不用打码了,一看就是冰峰哈哈,咱中石油的标也不用打码嘛 4. 居然有独库公路的场景,让人怀念,别自驾啦,拿辆车骑行嘛 5. 克拉玛依老赵也太好玩了,对着狼的标本自言自语还挺好玩,"咋还流鼻血了,上火了?" 青岛老赵也很有意思 6. 许魏洲从某个角度看以及说话的风格还挺像郭麒麟,挺好玩 好吧又话痨了,不说了,继续复习中级经济师的考试了,所以说别看我深有感触地看完了本片觉得解开了很多心结,我生活中还有需要这么一道不得不辛苦面对以及迈过的沟坎……
厦门篇~食物荡漾着海的气息 厦门去过两次,印象最深的:鼓浪屿,厦门大学,厦大门口的白城沙滩,美丽的岛屿美丽的小镇 ,海鲜蛮多。
奇妙之城厦门篇:吴磊弟弟,唯一听不懂闽南话的德国人大卫听南音听到两眼放光,平均年龄60多岁的雷厝乐队 ,开海鲜餐厅的杰哥 ,有以上几位在厦门的生活串起,着重细化厦门鼓浪屿的人文环境和烟火气息,对他们来说厦门就是家,就是灵魂的归宿,就是童年吃过的味道。蛮好看很生活化。
但感觉这期明星嘉宾相比重庆肖战和西安白宇表现力弱一些:面对难得一闻的管风琴演奏(去过两次都没有演奏,也许是特别演出)也只能说出-我有点情绪激动 我觉得我那些设备白买了 太爽了这真的 我太感动了真的,以后我还会来这里。也许年纪小生活历练少一些语言组织表现能力还差一些,希望以后能言之有物。
感觉这样的厦门篇和旅游者看到的厦门这个城市的表现还是有差别。
期待下一个城市!
很吸引我这样的好看纪实的内容,贴近生活,从肖战的角度和描述中,喜欢上了重庆这个城市,一如肖战一样,重庆也是充满烟火气的!肖战和他的家乡重庆带给我满满童年的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爱与亲情!通过他的描述,仿佛一幅幅画面又在我眼前呈现了一遍,很感动!这个片子看了又看,肖战的家乡话很是亲切,肖战说爬耳朵是爱老婆的表现,肖战挤地铁还能发现那么多美好!肖战吃小面吃出了情怀!在这之前,也被买耳朵那部微电影感动过!肖战就是有这种独特的魅力,平凡中给人力量和感动,温暖阳光!又有重庆人的韧劲儿!很佩服!非常喜欢这部片子,是个很好看的作品!
四川和重庆,川渝双生子!相同的文化、饮食、人文、地理,让身为四川人的我对重庆天然多了一份亲切!
大龄追星肖战,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次“意外”!疫情结束后,打卡重庆,走他走过的路,吹他吹过的风。想想都觉得很美好!何况还有美味的火锅、小面,穿墙而过的轻轨,灯火辉煌的洪崖洞,在等着我!
我爱我的家乡重庆,再次感受到家乡的日常和美好,小时候的朝天门码头记忆深刻,那是爬不完的梯坎,解放碑是我的出生地,现在都找不到方向啦,担担面还是到处都有,只是远离家乡多年吃辣的水准下降太多了,乡音永远是最动听的,游子在外听到重庆话就想认亲,重庆崽儿肖战没让我们失望,很好的重庆推广大使,愿重庆越来越好
当镜头在西安的街头缓缓展开,那些尘封的回忆,似乎也在朦胧中慢慢苏醒过来… 是的,看了这么多集,总算是有一座我去过的城市了~ 2012年,单位的疗休养路线之一就是西安。还记得当时先后去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乾陵、法门寺等地,令人震撼的兵马俑坑、铜车马,诉说着秦国战力之强大;乾陵的无字碑、地宫,讲述着女皇武曌的传奇一生;遗憾于时间不对,没能亲眼见一见被供奉在法门寺地宫里的佛指舍利;而那时的大明宫遗址公园,还是一个只有粗粗框架结构、很多建筑还没有建造起来的“真•遗址”公园,可即便如此,也有足够的空间让人去想象大唐盛世的奢靡与繁华。 漫步在高高的古城墙上,历史的厚重就在脚下,而举目望去却又是现代化的城市建筑,让人恍若有一种站在时空缝隙的错乱感,很奇妙、很魔幻,然后脑子里就不知道为什么冒出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束”来…… 说到西安,就不得不提当地的面食。还记得每到团餐时,桌上的主食总是会有三种——臊子面、白面馒头和米饭,我们开玩笑地将这种搭配称为“三中全会”,但每次最早被光盘、最先被要求“续盘”的,肯定是臊子面。酸、辣、香、滑、有劲道,确实和南方的面食很不一样,即便过去这么久了,依旧让人念念不忘。 除了臊子面,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当地的羊肉泡馍了。还记得那时吃完了那顿个人看来“视觉享受大于味觉享受”的饺子宴后,不过瘾,几个人拼车让司机把我们拉去当地比较有名气的一家国营店吃羊肉泡馍。也可能是我们去的时间有点晚,影响人家下班了吧,营业员非常潇洒地扔给每人一个脸盆大的碗和一块馍后,一言不发转身就走,留下一群人大眼瞪小眼,一脸蒙圈地不知道该做什么……也幸好之前有垫过饥,不然以我们那无比生疏而缓慢的掰馍手法,估计都有直接啃的冲动了。 现在想来,依然觉得很有意思,掰馍的过程,在我们这些游客看来,是“哭笑不得”的体验;在西安人看来,那是生活的艺术和情趣,是饭桌上暗搓搓的手艺掰头和唠嗑时间,也是对美食的执着与享受、对传统的践行与传承。 在导演组的镜头之下,演员白宇和朋友去了小馆子掰馍、吃面、啃烧烤,也去了博物馆探寻古长安的城市布局,还有喜欢在KTV点一曲硬核秦腔的“戏痴+盔帽手艺人”小武、掀起西安脱口秀浪潮的啸雷……每个西安人,似乎骨子里都带着一份说不清的厚重沉稳,那或许是千年历史文化所积攒起来的稳重老成,也可能是曾经的汉唐繁华所赋予的矜贵。 但同时,每个西安人又似乎都是热忱而富有激情的,所以白宇会在大西北挑战水上运动,会堂而皇之“混迹”在人群中听一曲街头摇滚,小武会舍得拿出老戏服为大学生精心装扮,啸雷会将历史段子与当下流行精心融合去逗乐矜持的西安人…… 历史在左,现代在右;地上跑着川流不息的车辆与行人,地下躺着无数尘封的“祖宗”与古董,这座挖着挖着就能把施工现场挖成考古现场的奇妙之城,若有机会,还想再去走走,去弥补下当年的遗憾,去看一看复刻重建后的大明宫,去陕历博泡上一整天,去瞅一瞅老是出现在学习强国答题环节的“懿德太子墓”…… 亦古亦今、宜古宜今,千百年后,或许我们现代的文明也终将作古,可即便并不会有机会被埋入地下永久封存,有些千百年前保留下来交到我们手中的、我们现在依然坚守着的东西,那些更高层面的属于精神、思想、理念、文化、传统的,被沥去了糟粕剩下精华的东西,希望能有机会被一直延续和传承下去……
比我印象里的纪录片好看太多了,真的很有趣,每个人的形象性格也都通过镜头表达得很清晰,还有那么多风景和贵阳的暗黑美食,看的我都想去贵阳了。(PS,以上评论为账号被盗期间发出)
看完了节目,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重庆,我觉得就像肖战说的那样,只有你自己去到过那个城市才能感受到重庆的好。她很复杂!她很江湖!她很青春!自己去感受吧!
期待肖战哦,
高考完的时候坚决要离开重庆,而且决定再也不回去了。现在看到纪录片里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才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梦到过重庆了。
不是吧一个小小的旅游纪录片也可以粉黑大战!!
喜欢一人喜欢重庆这座城
对重庆最初的印象是一个山城,然后是一个特殊的城市——直辖市。再然后,是历史课本里,那段无法磨灭的记忆。好山好水孕育优秀的人民,山城独有的地理面貌,既给重庆人民,带来了不便的出行,也让重庆人民磨砺出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品格。因为喜欢的人在重庆,所以重庆用她那厚重的底蕴,琳琅的美食,不断吸引着我。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肖战我喜欢你!重庆我喜欢你!
看过2期节目,很喜欢这种静静去讲述的纪录片,期待以后能看到安徽,让我想想请谁呢?
看完了奇妙之城重庆篇!既震撼于他充满未来科技感的高桥交错,又被重庆山城直爽温暖的气息触动,还馋重庆的火锅~感谢重庆崽肖战带我们认识这样一个丰富美好的重庆!!
这个纪录片感觉还挺平淡如水的,不过也算是拍出了普通人生活里的城市的感觉,没有什么大的情绪起伏然后我觉得很多短评令人无语,说肖战不能代表重庆的,这纪录片就没说谁能代表哪里,主人公也不止他一个。如果你说出这种话,代表你根本没有看这个纪录片,没有看的麻烦不要评价了。能看到剧集里三位主人公还有更多的普通人对重庆的爱,对生活的爱,这些积极的美好的生活瞬间是导演希望带给观众的吧?而不是把自己内心最恶劣的情绪发泄在影片上吧?在这种地方打下恶意的文字,丑陋的是你们,不是被你们骂的人。还是坚持认为豆瓣书影音存在的意义是分享相对客观的观影阅读感受,而不是把戾气发泄在一个团队的作品上。纯泄愤请去新浪微博吧,这里没必要。
还不错,四星观望
“巴渝人这一辈子都是在跟山较量,每天爬坡上坎,永远都不会也不能向困难低头。”
有人问我为啥子喜欢肖战,我一直没表述清楚,今天看了《奇妙之城》肖战重庆篇,才发现我斗是喜欢他,我讲不出来,斗像肖战认为重庆并不仅仅是个“网红城市”一样,肖战在我心里也不仅仅是个“流量明星”,他和重庆一样:豪情万丈又细腻无比,同样是重庆崽儿,肖战会在别人诋毁误解重庆的时候本能站出来维护,我也会在肖战被恶意诋毁的时候愿意出来为他辩解,勒斗是重庆人的本能,护短又热爱,重庆和肖战一样嘿美好,只要你愿意花点时间去走近他们。
城市相关的综艺纪录片不多,其实有太多视角可以挖掘。很高兴有策划关注到了这个题材。去年看了白宇西安的预告觉得还不错所以一直也很期待。目前看了一期重庆的,我觉得有点“散”和“浅”。明星、女相声演员、猩猩…几条支线没有有效形成交汇。内化的部分比如城市独特的气质展现得不够。(肖战挺真诚。底下一些纯粉黑属性的评论真倒胃口。
每一集其实不短,但是一下子就看完了,能够跟随本地人从另外的角度去了解一座城市,比走马观花的旅游更有意思,会想去看看或者再去看看。
刚刚看完了第二期,感觉肖战在成名之前也是普通上班族一枚,挤地铁,小时候很贪玩,和父母感情很好。啊真不错
好看好看意犹未尽,我们看到了明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感觉他们离我们更近了。让我有种去旅游的冲动。期待重庆…期待肖战…
看了厦门和西安,整体质量参差不齐。白宇可能因为是老家,融入性很强,两条线(普通人和明星)串联得没什么违和感,转场也比较丝滑;吴磊那期很割裂,17年还不到18岁的弟弟跟开场硬性拔高的旁白格格不入,还不如后来看到新奇玩意儿时动人,再加上两条线各走各的,转场全靠直接切换,观感一般,不过三石弟弟可太适合短发了,看着就是精神小伙。
看了一期还不错,期待后面的内容,下饭综艺!
纪录片整体观感不错,给观众一种返璞归真的奇妙体验。遗憾在整体结构有点散,每个景点和特色介绍也不够深,如果再深挖一下文化内涵会更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