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源于人性”,在电影中为了查出车祸真相,警方不惜使用意识植入,企图让所有罹难者的意识留下,希望以此厘清绑架命案与车祸的来龙去脉。但由于科技是起源于人性,而人性又是最难测的,于是当罹难者们的意识共用同一个身体时,每个人都想要占有这个身体,让自己能复活重生。
最终真相浮出水面,所有人都是帮凶,而主谋害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身体缺陷的小孩不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受到欺辱,他们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听到这个原因真的感到很心酸,被伤害的这些小孩都是身上带点缺陷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定活得不快乐,这个世界还是有许多阳光和善意的,哪怕有人讨厌你,但总会有人喜欢你、支持你,再者,没有一个人能够随便定义别人的人生,更不能在胡乱定义后就自以为是的伤人。我们尊重生命,也要爱惜生命。
演员方面,我真心佩服杨祐宁一人分饰多角的演技,他把其他演员的小动作都刻画的淋漓尽致,真的很厉害。张榕容、王净、陈以文等人也都表现的很出色。《复身犯》算是近年来题材较为新颖的电影,有恐怖的情节,却也同时讨论科技带来的好与坏,值得一看。
故事的开始,就是车祸现场。
背景介绍里头,隐隐约约的表示,有一个专门针对有缺陷的小孩下手的连环杀手就在这辆车上。
于是警察开始对小巴车上的所有人进行讯问,希望找到凶手的线索,搭救最近刚刚案发,更是官二代的孩子。
毕竟,案件之前涉及的小孩,都是“穷人家”的小孩,这次涉及到“议长”(又是议长),破不了案可是要丢饭碗的。
等等,故事开始,那辆小巴车可是爆炸了的,小巴车上的人竟然一个没死?
故事很快给出答案。
小巴车上的人,一个都没幸免。
但是,由于案件“忽然”变成了要案,投入的资源当然必须足够。
这次,出动了“前沿科学”的博士,将这些人的记忆转移到一个植物人身上,然后展开讯问,希望能发现线索。
这个熟悉的配方,杰克吉伦哈尔曾经玩过。
不过,为了方便查案,这次植物人一下被灌输了所有人的记忆,又造成了“多重人格”的局面。
虽然是简单的叠加,但产生的化学效果感觉还是不错,台语片在这概念上玩出了新高度。
而作为载体的“植物人”,是死刑犯杨祐宁。
他是如何变成“死刑犯”,又是如何变成植物人的,故事没有做太多介绍,但随着故事发展,其实很有用。
导演讲故事的能力也非常高,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彼此干涉又彼此剥离,杨祐宁也很大程度上需要提供“不同风格”,感觉比唐僧时演技有质的飞跃。
故事结尾很温情,虽然属于预料之中,但导演又给了意料之外,甚至在彩蛋中,又给了一个开放的结局。
故事里头的大凶妹,娇滴滴的说“你们好凶哦”,不知道对面的警察,是不是会将同样的台词腹诽回去呢。
陈以文的镜头不多,但演技在线。
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
这个故事构思是蛮独特的,说的是有一个绑架犯上了一辆中巴车,但是中巴车出了事故,车上的人全部死了。为了找到被绑架犯绑架的孩子,警方和一个可以移植记忆的博士合作,将残存在车在因车祸死去的人的记忆植入了一个已经成为植物人的死刑犯的脑子里,通过增强记忆力的方式,让其中一个人去探寻车上到底谁是绑架犯的故事。
一开始是个一个早见女儿的人合作,这个人通过找寻,发现了被绑架的小男孩好像是与一个小女孩在一起,还有一个脖子上带着一串钥匙的小男孩。后来又陆续发现了很多线索,让警方抽丝剥茧发现了车上四个人是个绑架团伙,他们各自负责一块实施绑架,同时这个死刑犯也被唤醒了。这时其中一个人开始要杀死每一个,想要独占这具身体,他与要见女儿的死刑犯展开了殊死搏斗。
但是为什么不把死刑犯杀死?还有打死死刑犯就解决一切了嘛?女博士不是又把死刑犯搞活了嘛,那那个绑架小孩的凶手是不是也复活了呢?还有打死了死刑犯,那绑架小孩的地点又怎么知道?女主的儿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记忆里?
题材不错,就是逻辑太混乱,杨祐宁也有点hou不住,感觉演得有点神经质,没有把层次演得很分明。演杨贵妃的女演员身材有点怪,不过颜值还行!她与杀人犯的共情应该是对小孩的亏欠和思念吧!杀身体残疾的人,这是什么心理变态,完全想不通?可笑的是警探也是个残疾人,却对心理残疾的人毫无同情,也是一个讽刺。
利用高科技技术来协助探案,这个题材或许早已不再新颖,但是这部台湾电影《复身犯》,剧情一波三折真的非常精彩。它的推理并不复杂,却总能恰到好处的推动剧情,从故事刺激的角度,甚至觉得它比缉魂还要优秀。
故事涉及的高科技技术,是指科学家能够利用人体脑神经进行电极刺激,复制出人格意识,传入植物人载体中,通过植物人潜意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俗称借尸还魂。
男主杨祐宁饰演的就是植物人载体,他在自己意识空间的戏份,场景搭建和光影氛围都特别好,不同人格意识之间切换也比较流畅,意识空间的戏份再多点就更好了。
杨祐宁需要协助侦破什么案件?
两年内已经连续发生多起儿童绑架案,疑似同一罪犯所为,专挑有缺陷的小孩下手。罪犯手段残忍,会将小孩身体缺陷部位切除,目前仍有小孩尚未找到。最后一个失踪的孩子是郭议员儿子郭正,有民众举报嫌疑人搭上了前往山区的非法巴士,警方为此展开了地毯式搜索。
当夜,巴士司机因为疲劳驾驶发生交通意外,车毁人亡无人生还。有证据显示罪犯就在车上,那么司机林哲熹、逃课女学生王净、商务中介陈以文、大学生林子平、以及最后一位上车的许明哲,到底会是哪一位?
科学家张榕容利用高科技手段协助警方,将五人的格意识输入植物人杨祐宁的脑中,希望能对案件有所帮助,找回失踪的儿子小江。
司机林哲熹说当日是他开的第三趟,着急下班,根本没发现任何异样。王净说自己上那台车就是为了自杀的,结果现在被救回来,心情非常不爽。陈以文说自己是为了去郊外看地,好介绍买卖赚钱。反正各说各的,没有有价值的信息,案件毫无进展。
杨祐宁一个人的身体里,有巴士五人的人格意识,并且开始进行人格自主切换,不再受科学家的操控。 唯有许明哲,他说他失忆了,只记得自己有个女儿,为了见女儿一面,他给警察李铭忠吐出一些有效讯息作为交换。
科学家张榕容知道许明哲能够读取他人记忆,可以以杨祐宁的身体和许明哲的女儿为条件,与许明哲的人格意识谈判,如果许明哲能帮助破案,他将获得身体的全部掌控权。
警察李铭忠查到许明哲女儿早就死了,他记得女儿却不记得女儿已死,难道故意说谎?这是一处非常好的伏笔,为最终反转做了很好的铺垫。
意识里面的五个人也在相互算计利用,谁不想夺得身体活着离开呢,并且谁也不会真的相信警方的诚意。这一段人格来回切换的设计挺不错的,剧情也紧张刺激了许多。
许明哲利用张榕容的心善,成功挟持她逃离了实验室,然后切换成陈以文的身份去拿赎金。原来林哲熹、陈以文、林子平、王净是一伙的,他们分别负责绑架、运输、藏匿、分赃。
同在一辆车上,另外四个都是罪犯,许明哲难道就能拿到好人卡?
每个人都以为善后的是林子平,警察却从林子平老家的房子里,不仅发现林子平没有左手,林子平的人格意识是别人伪装的,还发现他的上级就是许明哲。Boss失忆忘记了自己犯下的罪行,这个可能性也是合理的,甚至想过他的孩子就是这样被杀害的,才会造成他反社会的人格。
为了让故事更加好看,编剧启动了杨祐宁的人格意识,也就是理论上应该有六个人格,林子平的人格意识从一开始就被许明哲给控制住了,所以只呈现出来五个,用于误导警方。
真正想找女儿的是杨祐宁,那天团伙聚会想灭口的是许明哲。如此可以推断,当晚在巴士里,许明哲偷袭之下一对四,造成翻车爆炸的事故,把自己也算在内团灭了。
张榕容跟杨祐宁说,人格意识一旦上传,无法从外部删除,完全需要靠他自己杀掉另外五个,才能夺回身体控制权。许明哲杀了其他四人之后,和杨祐宁一对一。
四年前妻子带走女儿却不好好照顾,杨祐宁为了女儿失手把妻子杀了,入狱后自杀不成功变成植物人。这一次同样为了女儿,可惜他第一轮没有成功杀了许明哲,这也就导致警方认为杨祐宁的身体具有杀伤性,不得不选择击毙,来保护张榕容和杨祐宁的女儿。
最后这个结局虽然不意外,但是想不明白,为何不等到杨祐宁和许明哲决出胜负再开枪?
从感性的角度,杨祐宁不过是个爱女儿的好父亲,他值得好好活下去。从理性的角度,他毕竟也是一名杀人凶手,警方选择开枪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也没有任何后续问题要承担。
可怜那些失踪的孩子,最后也不知道尸体被许明哲怎么处理,在哪处理的,永远也找不到了。
「不管這個世界如何對你,你都要善待你自己。」
在這個波譎雲詭的社會,人民被一股無形的低氣壓濃罩,漫不經意的正當行為被強行曲解,被驅逐出體制以外,生活彷如一齣齣的人間喜劇躍然紙上,界線早已被模糊,頹垣敗瓦的價值觀堆積如山,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善待自己,保持心境開朗、身體健康,長命火就長命救。
近年台灣電影迎來大突破,由曾勇奪金鐘獎最佳導演的蕭力修,執導的最新電影《複身犯》結合科幻懸疑玩轉類型電影,將《思裂》的多重人格分裂揉進連串未破的幼童綁架案,五個不同人格彷如羅生門式自說自話,細膩地描繪人格各自的特點和其目睹的「真相」,因利益而角力拉扯導致警方陷入調查困境,案情撲朔迷離,真相只得一個?電影突破性地玩轉仿若英國大熱電視劇《黑鏡》的故事,破格創新鑄造懸念感不俗的科幻懸疑推理電影。
電影講述幼童綁架案的幕後主謀很可能就在公路意外逝世的五名乘客中,警方決定與實驗中心合作,以意識上傳技術轉移五人的人格到陷入植物人狀態的死刑犯上,五名死去的嫌疑犯藉此借屍還魂,警方須問訊不同人格意識找出兇手,五種版本的說詞與真相,讓已是蒙上一層黑霧的案件更加撲朔迷離。
男主角楊祐寧一人分飾五角,短時間內切換多重人格、不同性別考驗演技,而電影最精彩的莫過於呈現多重人格的鏡頭運用,人格間互相爾虞我詐、獵捕其他人格,狹窄的走廊、迷宮般的房間、迷幻的紅色燈光建構出驚慄片特有的不安感,節奏控制得宜。
結局藉由極度殘忍的畫面拋出核心問題 ── 假如你塑造一頭「半人獸」,你會選擇摧毀抑或保留?兇手與正常人共同享有同一身軀,正常人格擁有自由生存的權利,但蠢蠢欲動的兇手隨時生吞活剝正常人格,你寧願剝奪正常人的生存權利換取社會的安寧,還是讓這頭「半人獸」繼續存活但需要長期監察?兩難的問題讓觀眾得以紓緩電影營造的侷促不安感,陷入思考。
享受被嚴密監控的「自由」抑或為了所謂的「安寧」而死亡,戲外的我們似乎亦陷入兩難。
故事核心老套,但是太精彩了
台湾的科幻片概念一直走在前沿
想学《致命ID》,听叔一句劝,这里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死亡巴士多重人格,隐藏凶手功夫杀,“现实世界中没人在乎怪物脑子里在想什么”;演员还成,导演不太行,剪辑也比较糟糕,故事有很多可以发挥的点处理得囫囵吞枣,比如扮演人格啥的,记忆中的小女孩线索也不了了之
缉魂的亲戚版本,杨佑林今年有三部电影上映,质量都一般,他帅的有点憨,一人分饰几个人格,难度有点大,发挥空间很大,但是故事故弄玄虚,到最后感觉也没有真正讲明白。
感觉杨祐宁hold不住这个角色层次不够,在人物刻画上还是少了点东西,而且故事在逻辑性上更是漏洞百出,一个死刑犯就算实验体一个警卫看护都没有的?好几次自圆其说的演绎也只能是降低该片的评分,不过倒是在脑部的活动科幻视觉效果还是可以的点个赞。
好看
做配樂的該死==
前面像恐怖片氛圍,但越看越好看,劇情描述緊湊無冷場
小聪明电影
不好看,主要这种复杂的类精神分裂的角色交给不以演技出圈的男演员,各方面都是灾难啊,个人很喜欢杨佑宁,但角色层次和空间太大,演技撑不起来就会尬晕观众,让一切看起来根本不成立,台湾电影圈输出与回报的范畴也就那些,把大格局的故事拍成廉价的小家子气也是可预料的,场面也仅仅止步那红色的投影房,根本没啥技术含量,剧本也最终俗套收场,人物的纵深和力度通通不够,让整个概念沦为噱头,这种题材还是让好莱坞拍合适,资本市场的操纵起码好过现在的要啥没啥,也会比成片中莫名其妙又东倒西歪的精神分裂式主题诉求更有可看性,台湾影视圈制作黑色喜剧看来更有发言权,靠拢《缉魂》的科幻题材或者未来科技项目通通大扑街,还是麻溜的放弃吧,费力不讨好!★★
跟在緝魂後面上映形同自殘。張榕容應該想說早知道也給劇組投資一下,就不用演這麼傻的角色了。劇本太差了。後來居然就一個莽漢警察在那瞎辦案也太離譜了吧。通篇好像只為了提供楊祐寧表演舞台,他賣力到都有點過了。找來林哲熹、王淨、陳以文等人卻只是點綴相當可惜
太差了
竟然是好看的!#悬疑烧脑
这么难拍你还这样乱拍
故事线本就极度混乱的情况下,每个转折点还都充满了bug。角色做出的action和决定令人非常迷惑,警察不像警察,博士不像博士。故作高深地玩着一套高概念,实则用臆想和单纯的世界观自圆其说。导演跟编剧大概都活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里吧
人造多重人格。温馨提醒:人格分裂多重人格水太深,剧本、演员、拍摄都是高阶工程。
土 到 掉 渣 。
30/3/2021 @ CC Victoria。兩星全給演員,劇本空有野心主題卻滿滿的bug和蠢得不停令人出戲的人物設定(蠢到我恨不得boss把警察和博士殺掉),中段飛車追逐戰的配樂完全令人黑人問號。
概念和创作理念都很酷,只是从想法到执行完成有很大距离。怪物这个概念的提出很有意思,结尾还来个呼应,主要是特殊儿童或人群的生存能力,前半段的妈妈找儿子和爸爸找女儿在中断突然垮掉了,就因为电视剧式的情节。让我想到比较类似的《击魂》,它的厉害之处在于编剧甚至剧情的一浪又一浪。而这部中断开始疲软,然后莫名就跨掉了。不过让怪物不怪的社会议题反倒让人感动,有情有义。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