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看了些大家影评,我觉得不对。
是,电影一开始就是物质,微笑的账单,勾勾划划,努力的活着,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规划,因为烟酒却占了支出的大头,却是负收入的一天。
一开始划去的是房子,再放弃的是药,居无定所,满头银发的尴尬与彷徨,怎么不是呢?
但灵魂与肉体之间的选择,是从一开始就开始的。
拜访的乐队成员,是我们吧,是刚巧我们的选择的吧。拼命的想往上走的加班;委身下嫁于生活的苦难;换不来的幸福的几十年房贷;安逸不起波澜的等死;跻身上流的战战兢兢。你是哪一种呢?
这样短时间里,大信息量的故事线,安静的收尾在一场丧礼,我们像是成功者一样的相聚了,微笑着,祝贺着。
等她好起来,就会出现吧。
这样啊,原来我们只能在好的时候相见啊。
是,或许她是贫穷的,但她有烟,有酒,有他说他会回来娶她的人。她知道,这一切只换来了江边的一盏帐篷。她也说不清她的希望与幻想了。
但我们有的东西,真的比她多吗?
贫穷说的是物质匮乏,那精神的遗失呢?
她送他绘画本,希望他还能再坚持漫画。
他说,他以后不会再画了,都是空幻的希望。
她希望他还能继续陪她,他说他放弃了。
畸形社会里,残忍的是,我们都知道什么是美好,但我们都退而避之,放弃了。
女主太穷了,靠着极少的日薪生存着,精打细算每一天的花销,即使已经这样了,烟和酒依然不能舍弃,于女主来说是用来续命的东西。直到房租涨价了。契机来了,翻出了很多年前朋友的照片,开始了一场以借宿为名义的酸甜苦辣的旅行。
有午休时间打葡萄糖点滴的大公司职员,稳定高薪的代价便是职场压力与超负荷工作量;
有饱受公婆眼色生活疲惫的家庭主妇,简陋的房屋拥挤又嘈杂,在这没有话语权,连尊严都变轻了
有与老婆离婚,每月辛苦还房贷的独居弟弟,情伤与经济压力使他以泪洗面;
有父母健在家庭条件良好的单身哥哥,父母盼儿媳妇盼成狂,晚餐丰盛态度好得令人害怕;
有攀上高枝生活优越的富太太,她的慷慨大度与爽朗笑容甚至使人忘了她上流人士的身份。
还有本来说好一起同甘共苦,最终却抛下她,远游出差的男友
女主每借宿一个家庭,都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这大千世界,各式各样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不为人知的辛酸一面,他们每个人都要比女主过得体面,却没有一个比女主过得自由快乐。女主不为尘世所沾染,依旧心怀温暖,真诚地帮助每一位朋友们,她没有资金没有人脉,却能够在他们伤心落泪的时刻,做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倾听他们的烦恼。
结局是最好的结局。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没有对我们耳提面命,没有当头撒下一碗鸡汤,逼我们醍醐灌顶,我很感谢它,他让我看到了没有屈服于现实,心怀自由与梦的人,也可以那样艰难而美好地活着。
没钱就活不下去吗?或许吧。女主活下去了,千万人中独此一人。
关键词 镜头使用 场面调度 剪辑 2场戏
1.在男朋友告诉女主要离开她去远方的这场戏中,镜头没有偏袒任何一个人,相对平等的去表现了双方的立场。从手持正面拍摄两人同框肩并肩行走,再到女主稍微落后,等男朋友说出规划,然后镜头停在停下原地的女主身上。这里呈现出男方内心的纠葛,和女方的不安。
因为男方在犹豫思考,疏忽地拉下了女主,等到他意识到之后,摄像机的视角从女主的角度呈现男方走近的一种迎合、欲要安慰的姿态。
然后正反打,男方开始解释。
等男主说出时间以后,女主又一次情绪上的变化。在这里又是一次女方视角的男方走位,捡完烤串走回来。注意,这里的两次以女主角为虚化前景,聚焦男方动作行径的镜头,实际上是以女方视角呈现女主内心的一种拒斥。男方继续安慰情绪不稳定的女方。
这个时候两人同框,对等姿态对立站位。等到男方解释完,镜头聚焦到女主无力失落的神色。
男方在解释之后,立刻反映出了女方对男方选择上抵触的态度。并且镜头从刚最初的双人单镜变成了单人单镜,完成了双人紧张程度的递进,这也寓意着两人立场上开始形成对立。女方认为这是背叛。在这一次机位变化后的画面切换上,编辑将女主一人的情绪覆盖画面,女主的立场冲进观众的脑中。随后镜头又交给男方。
这场戏里面,镜头很好的反映了女主她不安、生气、失落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而男方至始至终处于迎合、安慰的角色。这都是通过镜头使用、场面调度和剪辑之后完整的表现出来的。这样呈现的效果,以至于说当女主说出背叛之时,观众也没法去深究男方做法的不妥,而不过是感到为两个相爱之人因为彼此的追求、立场上的不同,不得不作出暂且分离的决定的惋惜。
2.女主角与男朋友分别时的这场戏中的长镜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固定镜头的基础上,做出了一次推进的手法,改变了原有的景别。在变化之中,将人物的情感表露,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顶峰。在固定的中景里,通过两人的演技表现了他们都在此时对彼此的情感上裹上了一层克制的外衣。
日常离别时的寒暄之后,在同事的催促下,男主上了车。之后的画面没有急于去呈现车子离去,镜头始终停留在女主角身上。然后变化开始,男朋友从画面右边突然入场,两人拥吻。人物揭下了克制的外衣,镜头开始推进人物,将两人心中的波澜慢慢地覆盖整个画面。
与另一种切换景别的方式不同,它没有用带有人工痕迹气息相对重的手法,直接从中景切换成近景,而是用一镜贯通,根据人物的情绪的变化,让镜头推进,产生景别的变化,维持了时空上的一致,保持了事件的真实感。当然这一形式的运用,也是考验导演的场面调度的,无论是人物前景、车辆后景,还是男方从画面右边消失与出现和聚焦女主对画外空间刻意的留白。这都体现了导演在这场离别戏中精妙的安排。个人觉得值得探讨与尝试的是,如果在这场戏中能做到真正的做到一镜到底,不切换镜头表现车辆离去,男人走后继续聚焦女主人公,给予面部特写,是否更能让前后风格更加一致,带来更强烈的情绪冲击力和真实感。
最近实在太忙,时间有限,这部影片的分析就到此为止。
《小公女》本质上是对“幸福”的追问——究竟什么是幸福,究竟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而这种对“幸福”的追问,便通过微笑的“流浪”之旅展现。微笑的生活在影片开始便大体上被勾勒清晰:以当家政谋生,生活拮据,房子、烟、酒是三大开支,烟、酒、男友是三大爱好。但当一切都在涨价时,微笑选择放弃房子,维持自己的爱好——自己生活中近乎仅存的快乐。放弃房子之后,微笑为解决住宿问题,四处投住。在微笑寻找落脚点的同时,她的更多信息被揭露:父母双亡,被迫中途辍学;热爱音乐,大学一起组乐队的朋友是她为数不多的好友;带有终身疾病,一旦停药头发便会变白。她一一拜访这些曾经的好友,工作压力巨大的都市白领有之,在婚姻中辛苦操劳的“大妈”有之,为了迎娶妻子拼命改善条件、但最终仍被抛弃的爱哭老“男孩”有之,啃老的妈宝YangW男有之,依靠丈夫享受着富豪生活、害怕自身地位一丝一毫动摇的“大姐大”有之,靠出卖身体换取生活、但最后怀孕崩溃的年轻女孩有之……在她一一拜访的过程中,微笑的生活方式和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交织、碰撞,微笑也愈来愈坚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需求,坚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在一次次碰撞之后,微笑迎来了最重一击——心爱的男友为了自尊、为了金钱(尽管可能是为了攒钱结婚)在未告知微笑的情况下选择出国,离开了微笑。微笑从此也远离了周围人的视线,一头青丝尽变白发,蜗居在河滩上的小帐篷中,但并不介意烟酒的价格,依旧我行我素。 电影呈现的主要是一种“互视”,微笑凝视着她闯入的每一种生活,与微笑相遇的每一种生活的主人也凝视着微笑的生活,她们互不理解,尽管曾有些许波澜,但最终各自原有的生活并未改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强化、固化。如果要跳出来看这种“互视”,我们可以说这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互视”,本质上的互不理解,表面上又是互相理解。影片之所以以“小公女”/“小公主”为题,也是说微笑坚持做自己的“小公主”,不管受到何种挫折、不管遇到多大的不理解,都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热爱着自己的热爱,这何尝不是一种可爱的“任性”,更不用说微笑名字中、身上蕴含着的乐观、温婉、体贴的气质。虽然微笑的性格特征比较饱满,但或许在妆造上可以再稍微沧桑一点?毕竟饱经劳动、不常保养,却仍然有这种“没干过活”的样子,似乎有些违和。当然,这或许也有观众对“干活”形象的刻板印象……
不知道电影的女主角名字叫微笑,是一种隐喻还是讽刺,这样的日子要微笑着面对,是对已还是对他人。电影的开篇很赞,腼腆地讨了一袋米,米袋的一个洞一路漏光了所有,看着空口袋真是丧呀。接着跟男友在冷得发抖的屋子里,想拍拍却冷得拍不动,脱了衣服互相拥抱冷得燃不起情欲,这算丧到家了嘛。心痛他们的境遇。在烟和酒中,微笑找到了什么?她睡了所有的朋友家,看到了所有人的不易,她回看看自己了吗?无欲无求,但求威士忌和烟?这是善待自己吗?没有家去麻烦朋友?这是友好吗?最后那个河边孤独的小红帐篷和一头白发,烟和酒,这是第一次我不知道如何评论了。只有苦笑。
#小公女 소공녀#
睡前看完《소공녀》,在這樣逐漸變冷的夜晚。
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說女主人公微笑頹廢。因為她工作卑微、貧窮還煙酒不離身?
我看不出她的頹廢,反倒覺得她比她那些朋友以及我們這些看官堅強得多。很多細節都能看出女主非但不頹廢反而很會生活,甚至是“治癒系”。
多數人選擇了對生活妥協,確切地說是“合群”。然後一面擔憂、嘲笑或者指責那些不合群的人,隔岸觀火,“我可不是沒有拉你一把,但你自己要墜入深淵。” 既然你都沒錢租房了,為什麼還要享受香煙和高級威士忌酒吧? 這問題就像是既然都沒錢吃飯了,為什麼還要多看一眼路邊盛開的鮮花?你的棲息地在社會所認可的現實生活上,所以不允許他人把精神寄放在某種事物上?
不要寄望於他人,但也要相信比你卑微的人或許還能在你最脆弱時候幫你。人的強大與否或許真的不僅僅在於他的金錢和地位。
朋友各自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男友說超級愛她,但依然選擇了自己的前途。微笑省下了藥錢,她的頭髮逐漸變白;放棄了租房,成為無家可歸的人。做著卑微的工作,依然去逐年漲價的威士忌酒吧。當她落魄地進入溫暖的酒吧,透過玻璃窗看到窗外的大雪,感覺就像是把夢想握在手中,但窗外現實大雪紛飛,接下來你將在這嚴寒中沒有去處。
誰做得到呢?不在乎他人的評價和眼光。所以我說微笑太過堅強,她竟然可以選擇#小公女 소공녀#
真的很有意思,李絮去看的那几个人,拥有得越多就越紧张。当捉襟见肘的她试图去安抚自己的朋友,每个人都在说:你别说,你别说,我不想谈。李絮气质可真太好了。
女主长得像我多给一星。
8.2/10 其实看完有点昏,塞了太多在里面。但导演把它们归到了一个重点上,加上笑点后可看性非常高。李絮演员的启用真是个好决定,毕竟这样一部近乎独角戏非常考演员功底,而她做到了。极现实的描写和不撒鸡汤是影片长处,部分人物过于脸谱单面化是弱点。总体是一部诚意且惊喜的小成本文艺作品。
一头白发的设置太完美了,还在吃药,还在在乎头发变白,还在在乎房子工作金钱,后来,我只在乎自己的心和自我的坚持
年轻的时候一直以为义气的是忠诚的伙伴,然而成家以后青年时代义气往往都被虚荣而包围,影片中当女主角遇到困境时候伙伴们遗弃男友抛弃,一切都金钱至上,人们会随着物价上涨,而让自己也变得‘上涨’,直到影片尾声的葬礼,都回到了真正的自己。
朋友表面的富足与微笑的贫穷对比强烈,微笑失去房子、失去男友、宁愿肉体流浪也不愿意再失去香烟和威士忌,从小失去父母、失去读大学的机会,她这一生都在失去,性格也因此变得异常温婉,之所以孤注一掷的守护自己的快乐,是因为她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但,无家可归并不代表今夜寒冷。
女主角其实是一个跟我很像的人。「不为日子皱眉头 只为吻你才低头」不过是一个美好愿望,当你为了一包烟贵10块钱而烦恼的时候 才明白有多残酷。「从小失去父母、然后又失去读大学的机会,她这一生都在失去,性格也因此变得异常温婉,之所以孤注一掷守护自己的快乐,是因为她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
这部电影没有灌输任何价值观,它只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人格。你们却说着认可不认可,你们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羡慕女主至少她可以心无旁骛的追求喜欢的东西你可以说美素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但她绝对是个很有原则的人——不负债内心柔软美好 有礼貌家教好 工作矜矜业业比她朋友过得都要洒脱的理想主义者她的每一次离开都会为对方做点什么利用她的所长弥补因借宿给对方带来的不便而她朋友正在经历的也是我们大部分人正在经历的文英遭遇上司的压榨贤晶作为家庭主妇的心累大勇面临老婆闹离婚 房子要供的窘境禄以年纪到了被催婚的地步静美嫁入豪门的战战兢兢我们都只是想努力活出个人样结果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其实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对错但你选择了哪条路 就要勇于去承担结果而美素在取舍与追求的选择上 一直很果断无数个关口 我已泪流满面而美素只把眼泪流在了与男友分别的时候最后想说生活不止有苟且 还有烟酒
无论你抽烟的姿态多文雅,吐出的烟圈多内涵,举杯的手势多标致,酒后的话语多震撼,当为了一包烟几块钱的差价而皱眉,为了一杯酒而不得不低头的时候,一切都是虚空。
看起来就是借着他人便利过日子的五里乡丧到底女青年(误)啊。结果,她闯入了这么多人生,各路心酸苦楚,人生百态。到底是人身的住房重要,还是心灵的庇护所更有需要呢。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么潇洒,也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和支持这份潇洒的。
哪怕世界变成什么样,也要微笑着努力走下去不是吗
当大家回忆起那样一个朋友,或许笑中都带有鄙视吧
香烟,威士忌是我的最爱,再加上你,就是我的支柱,你走了,只剩香烟威士忌,
威士忌、香烟、独立的爱情、保洁工作,一定有很多人看不惯她的生活,于是她去看看别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体面的工作,但繁忙的打葡萄糖为食;有了婚姻有了房子,但妻子离家,工资大半要还30年房贷;有富裕的生活,但无法跟老公畅聊过去;有房有家有稳定的啃老,但如同生活于牢笼.....
房间多宽敞都没有陌生人容身之处,卧室多逼仄有朋友来就会很幸福。有些人提一盒鸡蛋是最大的馈赠,去沙特工作是唯一通过的申请,靠香烟和威士忌才能勉强生存。有些人却装作幸福,把婚姻当一场疾病,养娃当一种修行,咒骂蹭吃蹭住多么可耻。冬天的爱要留到春天去做,借来的米撒了一地,转眼就一夜白头。
1、丧中带有力量,落魄中留有一丝优雅;2、无家可归的少女流浪记,即使生活窘迫潦倒,也要单纯善良微笑,很容易被女主个人的魅力感染;3、香烟,威士忌,还有一头白发,真灵性。
越来越不认同这种价值观了
抽好烟,喝贵酒,最后烫不起头。大概我是万千普通人中的一个吧,无法理解女主住的地方都没有了,还要抽烟喝酒。/贫穷真难熬啊。
随风飘荡的无根之萍总也找不到一片水土,沦落天涯的银丝之女到头也没有自己的家。她像一面镜子,照出生活的真相,照出世俗的尖锐。苦涩无神的主妇、敏感自私的富婆、栖于监狱的男人——很难想像他们曾是年轻气盛的弄潮儿。一版鸡蛋一餐美食是她留给世人的全部,一盒香烟一杯美酒是她留给自己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