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

第30集

主演:吴倩莲,孙淳,李宗翰,吴冕,吴竞,宁静,姜宏波,潘星谊,李艳秋,许霞,王艺伦,刘景毅,廖学秋,朱晏,周建鹏,雪山,苗强,张京海,陈旺林,李瀚均,潘美如,周世谊,文谦,杨均伯,谢宇峰,李明,林津峰,王晶瑞,陈曼媛,张丽,郭家铭,栾健,李申,徐爽,陈楚童,小皮蛋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阮玲玉 剧照 NO.1阮玲玉 剧照 NO.2阮玲玉 剧照 NO.3阮玲玉 剧照 NO.4阮玲玉 剧照 NO.5阮玲玉 剧照 NO.6阮玲玉 剧照 NO.13阮玲玉 剧照 NO.14阮玲玉 剧照 NO.15阮玲玉 剧照 NO.16阮玲玉 剧照 NO.17阮玲玉 剧照 NO.18阮玲玉 剧照 NO.19阮玲玉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早逝的神女

突然想在这样的日子,写点文字,来纪念这样的一个女人。 说是突然,其实也是因为前两天偶翻杂志才知道,她离开的那一天,正是3月8日,这个全世界妇女为了争取自身权利、争取平等,争取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最终竟成了一个“神女”的忌日。 七十多年前的1935年,也是3月8日,当时最优秀的女演员阮玲玉自杀了,是年25岁。她选择在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显然是一种巧合,因为那时应该还没有三八妇女节。这种巧合今天看来却极具讽刺意味。 关于阮玲玉的自杀,最有名的评论就是鲁迅先生的那篇《论“人言可畏”》,文章中鲁迅先生以阮玲玉之死来大力谴责无良小报缺乏职业道德,题目中的“人言可畏”四个字,就来源于阮玲玉遗书中的一句话“想了又想,惟有以一死了之罢。唉,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们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其实那时候根本就不懂文章里说的什么,更不了解阮玲玉是谁,她到底做了什么,惹的小报记者都对她围而攻之,只记得当时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说,不要背后说人的坏话,会害死人的。 1993年,在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一片中,让我们解开了这背后的真正原因,起因竟然是大导演蔡楚生拍的那部反应女演员艾霞的影片《新女性》,艾霞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演员,才华出众,既能演戏又能编剧,这在当时的女演员中是很少见的,可是就在阮玲玉自杀的前一年,艾霞也自杀了,年仅21岁。蔡楚生和艾霞的关系很好,于是他决定拍一部电影《新女性》来纪念艾霞。在《新女性》中,蔡楚生把艾霞的死因归咎于小报记者缺乏职业道德,因此惹怒了记者,但是记者们又不敢惹大导演蔡楚生以及影片的出品公司,所以就把矛头指向了阮玲玉,那时阮玲玉正因为和唐季珊还有张达民的关系纠缠不清而闹得沸沸扬扬,记者们说阮玲玉的生活作风有问题,不适合影片中新女性的形象。可怜的阮玲玉成了众矢之的,最终死于“人言可畏”。 近几年来,人们的目光又把她的死因聚焦到她生活中的那几个男人身上,前男友张达民,茶叶大王唐季珊,甚至还有大导演蔡楚生。阮玲玉的祖籍是广东人,幼年因父亲早世,便随母亲在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帮佣,这个姓张的大户人家有四个少爷,最少的那个就是张达民,18岁的张达民遇见了15岁的阮玲玉,虽有门第之见,但是最终他们还是相爱了。阮玲玉和张达民同居了八年,张达民一副少爷气派,整天赌钱,张家家道败落之后,张达民甚至要依靠阮玲玉来养他,后来阮玲玉又遇见了茶叶大王唐季珊。唐季珊说:“张达民在你身上赚钱,我唐季珊在你身上花钱。”不知道是不是这句话打动了阮玲玉,还是张达民对她的薄情寡意,让阮玲玉彻底绝望,所以离开了他,投到了唐季珊的怀抱。 在电影《阮玲玉》中,导演关锦鹏利用阮玲玉拍摄《神女》一片中的一段情节,来对这段关系进行了巧妙的诠释。《神女》是阮玲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默片的巅峰之作。影片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阮玲玉扮演的妓女在街上被一个警察纠缠住,这时一个大汉出手救了她,结果这个大汉竟是一个流氓头子,后来,阮玲玉扮演的妓女一直被这个流氓头子要挟着。这真是“刚出狼窝,又如虎穴”。之于现实中的阮玲玉,几乎也是这样,张达民的为人,阮玲玉很清楚;唐季珊的为人,世人很清楚。 但是在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中,这两个男人都没有被描写成十恶不赦,相反,张达民的薄情寡意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因为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张达民实际上还是爱着阮玲玉的,只不过他的少爷做派,他的嗜赌,他的安逸享乐,最终导致了他把阮玲玉当成了一颗摇钱树。唐季珊虽然花心成性,对阮玲玉的母亲和养女都照顾有加,尽管我们不知道,如果阮玲玉不死的话,他会不会像对待张织云一样的对待阮玲玉。不过,这一点,阮玲玉心里应该考虑到了。 我很喜欢关锦鹏电影的原因就在于此,他不会去刻意的激化矛盾,他的影片里有一种“慢”,这种“慢”不是沉闷的“慢”,而是优雅的“慢”,间或出现的钢琴声,令影片在优雅之外又多了几分恬静。很多书里写唐季珊如何如何的坏,经常对阮玲玉动粗,但是在关锦鹏的《阮玲玉》中,他却温文尔雅,有一次对阮玲玉动粗,是因为阮玲玉对他称呼他们为“奸夫淫妇”不满,唐季珊那样称呼当然是因为气愤。很多书里也写张达民如何如何的少爷气甚至于市侩,但是在关锦鹏的《阮玲玉》中,他却像个长不大的又很容易受伤的孩子。同样,关锦鹏的“阮玲玉”也没有大悲大切,即便她自杀的那一幕,也是从容的淡定,仿佛死生早已在预料之中又或早已置之度外,这或许与真实的阮玲玉大相径庭。关锦鹏在影片中插入了很多纪录片的片段,但这些片段与其说是一种证据,不如说是一种间离,让人们不要太在意影片的故事。 然而,对于阮玲玉的死,关锦鹏却给人提供了另外一种思索,这或许是之前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影片中,阮玲玉自杀的前一天,她的一个在女校做校长的同学,请她第二天到学校给她的学生们做一次演讲,这个校长当然也知道此时的阮玲玉因为与唐季珊还有张达民之间的关系闹的即将上法庭,她鼓励阮玲玉:“你可以站出来,把自己受的委屈说出来,让我们女校的学生借鉴一下…..把我们的软弱,虚荣心,喜欢,苟延残喘都掏干净…..”,阮玲玉说:“我也有错。” 为什么她也有错?最终阮玲玉还是什么都没有说,而是选择了自杀。她留下的两封遗书,是唯一的辩解,也被人们猜来猜去,不知是真是假。人们都说,阮玲玉是真正为无声电影而生的,她一生中拍过的三十多部影片,都是默片。 她在银幕上竟没有说过一句话,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凉。

 2 ) 阮玲玉、张曼玉—谁成就了谁

       阮玲玉,中国早期著名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中山县人,1910年出生于上海贫寒之家。6岁时父亲病故后,就随母为人帮佣。1926年,因处女作《挂名夫妻》,踏入影坛。此后,她先后出演了《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一系列进步电影,以她朴实、细腻和传神的精湛表演,成功塑造了各种饱受苦难的中国妇女形象,尤其是在《神女》中,她把一个品格崇高的母亲与一个地位卑微的妓女奇迹般地融合为一体。这种出神入化且震撼人心的演技,确立了阮玲玉在中国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可惜,事业功成名就的她,在感情上却一塌糊涂,一生之中爱上的三个男人——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或无赖、或自私、或怯懦,没一个靠得住。“红颜自古多薄命”,1935年3月8日,阮玲玉服药自杀,这位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巨星陨落了,留下“人言可畏”的一纸遗言……
    《神女》的导演吴永刚称赞说:“阮玲玉是感光‘快片’,无论有什么要求,只要向她提出,她都能马上表现出来,而且演得那样贴切、准确、恰如其分。”阮玲玉演出的电影都是默片,有一个经典的表情,侧脸似乎对着天边的一角,明明在微笑,却流露哀婉悲伤。那是将自我的不幸和角色融为一体的阮玲玉真实情感的瞬间流露。
    电影《阮玲玉》向观众展现了默片年代一代巨星的短暂而璀璨的一生,同时这部影片应该也是向老上海影人的致敬。整部《阮玲玉》中的“历史”一半由摄制组成员之间对话表现,一半由张曼玉等演员虚拟演出,穿插着黎莉莉等老电影人的现身说法。
    香港目前最出色的女演员张曼玉(应该说在华人女星中也是最出色的)因电影《阮玲玉》而与一代巨星结缘,在关锦鹏蓄意制造的迷离布局中,两人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而混淆。
    很多人知道扮演阮玲玉的张曼玉因该片而横扫国际、国内电影节各大奖项,甚至她自己也坦言她从这部影片开始学会了如何演戏。却鲜有人知,那时的张曼玉戏外也刚经过一段宛如影片中女主角阮玲玉一样的人生低谷。
    张曼玉曾经惆怅地说,她与导演尔冬升就是一出文艺片。尔冬升之前,张曼玉的男友不是发型师就是设计师,两人在1987年9月20日她的生日宴会上邂逅,3年后却因他的大男人脾气而分手。和尔冬升分手后,她始终在不断恋爱,偏偏拍《阮玲玉》这一年,此前认识的男友在杂志上公布了署名“死鱼”的张曼玉写给自己的数十封情书。别字夹杂,终生难堪,甚至被导演王晶在电影《爱在娱乐圈的日子》中拿来嘲讽。但正是这种刺激,使她由此悟到了“人言可畏”的要义,一下子懂得如何用手势和眼神表达女性的隐忍和矜持,所以才有了电影版中神似大过形似的阮玲玉……时隔多年年,该片导演关锦鹏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阮玲玉》这部电影的评价是:“《阮玲玉》不可能重拍。它就是那一部电影。不可能说换个人、换个时间,再来一次。”
    其实一直在想,到底究竟是阮玲玉造就了张曼玉的多,还是张曼玉成就阮玲玉的多?
    梅艳芳当年不经意地退出了影片《阮玲玉》,让张曼玉得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她也把握到了。因为《阮玲玉》,张曼玉不仅成功甩掉“花瓶”称号,还为她赢得了包括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芝加哥、日本、香港和台湾在内六个“最佳女主角”奖项,同时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电影节中封后的华人演员。毫无疑问,一部《阮玲玉》为张曼玉的演艺事业铺开一条通往辉煌的康庄大道。
    同时,反过来说,张曼玉的成功,不仅让我们这些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后辈熟悉了阮玲玉,更把阮玲玉带向了世界。在曾举行的第2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阮玲玉》的2005年数码修复版被作为开幕影片,我想组委会考虑更多的应该是电影《阮玲玉》本身的经典性,或是因为张曼玉,亦或是阮玲玉……
    如果说是在《阮玲玉》中,张曼玉就是阮玲玉,阮玲玉就是张曼玉;然而脱离《阮玲玉》之后,她们什么关系也不是。阮玲玉与张曼玉,前者是一个美丽传说,而后者则愈显妖娆……

 3 ) 你冰冷的怀抱 温暖了谁

岁近年底,还在不断加班,呼号饮泣十分哀苦。为免睡着,打开电视找一个不太吵闹的节目听着,不想竟是《阮玲玉》。

初看这片我是满腹的牢骚,时而彩色时而黑白跳进跳出的镜头,一会记录片一会故事片,思路无数次被耄耋忆当年的老头老太打断,好比QQ上一直有人登录退出,噔噔噔敲门声不断的那种讨厌。但换到电视里,感觉却好些,可见电影还是要在“大荧幕”里看。

故事一如既往的向前发展着,一时是觥筹交错舞步曼妙的宴会,一时是人物各色表演夸张的片场,一时是昏暗暧昧的斗室,永远一男一女,一坐一站,沉默而桀骜的对峙。

我喜欢阮玲玉,那些支离破碎的老电影里,她尖叫她慌张她哭泣她挣扎,楚楚动人的神态令人不忍卒读。偏偏关锦鹏不自量的让张曼玉翻拍的桥段与阮玲玉的原片并立而置,于是那种伊人已袅的失落就越发明显,阮玲玉的表演极富张力,她是一个不惜在戏中抓脱指甲,叫破喉咙的演员,但她的情绪又不完全借由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传达,她总有些更多的,黑暗里昭彰的小手儿,牵住你,抓住你。张曼玉在戏里描着嵯峨长眉如黛,低顺着头。但我还是觉得“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样的语句形容阮玲玉本人更适合一些。

在电影里,我又一次看到阮玲玉在事业与爱情上都不遗余力的坚持,她洗尽铅华找到孙瑜自荐演出《小玩意》,她不许蔡楚生屈于舆论删减《新女性》中的女权戏份,她给张达民带上自己送的戒指细细端详,她在遗嘱里还是对唐季珊谆谆叮咛。但她又不够坚持,或者说,她一个弱质女流,力量终究有限。她还是跟唐季珊同居了,就像当年跟张达民同居一样,不是她生性浪漫睥睨世俗,只是有些东西,即使去争了,还是争不到,逃不过。阮玲玉1928年曾经也自杀过一次,她想必非常清楚,自己最极端的反对只能通过这种消极的形式实现。一个连自己的命运都奈何不得的人,终究是人微言轻的。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试图走进阮玲玉的内心世界。她究竟为什么要自杀?一个人,首先是从情绪上的绝望,理智上的崩溃,才会走上这条绝路。但眼前的阮玲玉,除了不得不面对麻烦的官司和满城风雨,总体来说生活还是美满的,她到底苦在哪里?

在众人前,张曼玉一直高昂着头颅,无论嫣然巧笑或是沉默不语。从张达民家的巷口走出来的时候,听到路人风言风语的议论,她猛地回过头去,眼神严肃犀利,充满震慑力。我忽然觉得,这不是阮玲玉,她若是有这般自信且坦然,也不会如此轻易的撒手而去。阮玲玉骨子里是一个娇媚善良,却软弱无力的女人,她的自卑与生俱来,在我能找到的任何一张她的照片里,她无论多明艳的笑着,眼里都是挥不去的淡淡哀愁,像心中怀揣着什么恨事,总也不能释怀。撇开在艺术上的坚持,她其实是一个听话的的女人,渴望男人的呵护与怜爱。但我想她很有可能是一个乏味的女人,又或者,她的魅力过于外化,内心却恓惶冰冷的,让人胃口尽失,否则,怎么没有一个男人,真心真意的爱过她,愿意保护她,肯在危险的时候救助她。每一个男人,都急急的得到她,然后利用她,抛弃她。

顺手一查才知当年轰动一时的阮玲玉之死竟也有内情,真假遗书明明灭灭,当事人语焉不详刻意遮掩。唐季珊最初拿出的遗书矛头直指张达民——是他破皮无赖的一味纠缠使得阮玲玉不堪重负神智坍圮,连那句著名的“人言可畏”,也只是出现在这版高度怀疑为伪造的遗书中,而若干年后,真身乍现,原来是唐季珊二三其德喜新厌旧,令阮玲玉心生怨愤撒手人寰。而唐季珊居然还在救治的过程中为求自保刻意拖延,生生把佳人推入坟垣,而阮玲玉最后的救命稻草蔡楚生,不但不敢带她走,还在《新女性》引起的舆论风波中狡黠的把阮玲玉推到了台前,并且在阮死后,披露了连张达民都守住的秘密——阮玲玉是一个保姆的女儿。其实蔡楚生在这三个人里是最不懂,也是最不尊重阮玲玉的,看过《小团圆》,可以想见这些三妻四妾的进步文艺青年都是个什么嘴脸。阮玲玉的遗书上口口声声写着自己不恨唐季珊,这我相信,因为他于她,好似行尸走肉,已经没有多少感情,但对蔡楚生,却是未必。

民国女子中不乏倾城殊色,更不少惊世传奇,却没有一个人,像阮玲玉苍凉的这样彻底,她究竟连一个肯为他离婚的“胡兰成”都找不到,无依无靠,默默死去,这与她风华绝代的美形成了强烈对比。这女人不聪明的简直愚蠢,连一点退路都不留给自己,从头到尾都只是想要依附一个可靠的归宿,连死都死的稀里糊涂。阿阮的心,也许从头到尾,就没被温暖过,她只是在一个个看似可靠的冰冷怀抱中转来转去,却发现一个比一个颭人肌肤,她生来就要面对许多实际的问题,于是一直絮絮交代到遗书里,托来托去,还是托了靠不住的唐季珊,莫非是旧情难断,还是连一个交心的良友也无?可怜她,一定也是收拾着冰冷的肺腑,上路。

 4 ) 哎 只能说是遇上的时机不对

电影,不免感伤。我觉得她和蔡楚生导演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如果蔡楚生早点遇到阮玲玉,和阮玲玉一起去香港的话,他们就会幸福一生,不会发生阮玲玉自杀的悲剧。她下定决心的时候,精心打扮着自己,她开心的和每个导演敬酒并送上感激的吻,尤以对蔡楚生吻的时间最长,她解释说他是我见过的最害羞的导演,其实那是她给他最后的告别。
 
      反常的一幕幕,都是走向绝路的前奏。最后的那段舞步是她人生中最后的最后一次跳舞。当蔡楚生第二天在她的床前失声痛哭时,只能感叹遇上是时机不对,蔡楚生有着自己的顾虑,害怕的东西太多,没有跟着自己的心走。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破坏别人的家庭是违反道德的,但看到这个结局我又是难过的,只愿下一次能够早点遇见,人生 不再有遗憾吧。

 5 ) 比短评350多了五十个字

@24SIFF 6.12 20:50SFC上影

听着《梦伴》出五号口,走夜晚的新华路,方向感与迈步都似条件反射。悬挂着大海报的新华路才是电影开始的地方,只是多了为X献礼的大横幅。

Maggie每一帧都美如画,比黑白片中的演员更灵动,可二人都比实际年龄(二五/六)成熟几多。三重套结构(年代影像-正片-拍摄现场),此时此地的叙事系统与陈年拷贝保留黑白二色,唯有正片浪漫秾丽。结尾众人对佳人尸体凭吊,拍摄现场与正片汇于同个节点,转为彩色。此为一种意图。另一种,声音略先于画面,旁白提示稍后剧情,彰显后来者视角与传记性质。片尾遗书重复呢喃,好似重奏,复沓将影片推向高潮与结点:我死不足惜,人言可畏。美人芳华一夜凋零,值得大书特书,甚至到了太隆重的地步。旧上海巨星美煞与演员之间的差异与互文(Maggie Carina 梁 吴在1991年的采访与至今的各自星途;阮的粤语与演员的港岛背景) 。一个时新的呼应是,片内与现实存在单向裂隙(前日的岛影禁令) ,点一首《逝去日子》。

 6 ) 一代电影明星的一生波折辛酸

以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穿插阮玲玉女士的原片与张曼玉饰演的画面交织,又附着老影人的采访与演员张曼玉自己的感受,可谓创造出了时空变换的美感与意境,让人不禁为这一代玉人的一生惋惜与深思。“人言可畏”,成为经典绝语。 一代电影明星阮玲玉的一生波折辛酸,由璀璨的荧幕生涯到黯然的个人生活,皆成为后世怀念与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与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的感情纠葛让人唏嘘不已。影片《阮玲玉》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对演员现实生活中的访谈和阮玲玉时代的故事穿插起来,就像有人说的是“戏中戏,景中景”。演员既要演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又要演电影中的人物,有的还要演电影中的人物演的角色。就拿女主角张曼玉来说,她既要演张曼玉,又要演阮玲玉,还要演阮玲玉演过的人物。但是这种方法让我们更加贴近角色本身增加了我们对剧中人物的理解。阮玲玉与热闹的世界始终有一点隔离,作为演员在别人的世界里活久了,就有点出不来了。或许是她演绎了太多的悲剧女性导致她在生活中也充满了浓浓的忧郁。虽然带着些忧郁但是她的美是惊人的,她的气质是无法掩饰的。她是勤奋的,为了演好《野草闲花》序幕中在冰天雪地里一位母亲因为没有东西给孩子吃用自己的血来喂她的孩子,她久久趴在雪地里体会着。她是善良的,她曾对唐季珊说“我这个人最受不了别人对我好,谁对我好,我会发疯般对他更好”,她至始至终都惦记着她的家人,对于张达明她也是仁至义尽了,但是这个男人太无耻了,他也许不是让阮玲玉走上自杀道路的最根本原因,但是也是促使她走上自杀这条路的直接推动者,说阮玲玉是被他逼死也不为过。她是无奈柔弱的,当流言袭来,面对周围人的冷漠,她不知如何去抗争,只能哀叹人言可畏。她又是坚强的,当面对这一切流言时她敢于用死去抗争。

 短评

张曼玉演出别样的美丽与哀愁。“她把人生看得太严肃了,每当她饮到半醉,她总要问别人,我是不是个好人。”

4分钟前
  • 長閑
  • 推荐

阿关视角误不误导另说,Maggie始终做作了一点...阿梅来演会不会更好?

9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张曼玉已经人戏不分了。。

11分钟前
  • Mathilda
  • 力荐

「她把人生活的太认真了」……才25岁,是的,再老一点,也许会渐渐明白,人生是不需要那么认真的

15分钟前
  • *银河甜心
  • 力荐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贪点儿依赖,只贪点儿爱,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阿阮总是笑得如花朵绽放,总是独自一人徘徊。只是让秦汉来演唐,让人无论如何都讨厌不起来。

20分钟前
  • 提拉米苏苏
  • 力荐

"要想你救我 除非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24分钟前
  • 瀚文匠
  • 推荐

“女人站起来,不代表男人一定要倒下去,大家可以一起站,这个世界够大啊。”

27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阮玲玉最中意那种无语问苍天的表情、穿的很密实却骚在骨子里、坐在桌子上抽烟姿态是在反抗,只是力量太薄弱,只能从眼神中看出来。唐季珊年老时在台湾的路边卖香烟、张达民36岁在香港死于肺炎、蔡楚生,新女性。费穆,香雪海,尼姑,原影片失传。张曼玉自有一分笃定从容,阮玲玉则楚楚天真得多。葬心

32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张曼玉演活了阮玲玉,特别是她的神韵让我怀疑张曼玉是不是阮玲玉转世的。

33分钟前
  • 妈咪宝贝
  • 推荐

关锦鹏代表作,张曼玉获柏林影后。1.三线交叉剪辑:原片拷贝片段+黑白影人访谈+彩色传记演绎;2.暗调高反差打光,怀旧音乐,旗袍和布景,精致还原旧上海的氤氲氛围;3.曼玉外貌虽离阿阮远矣,神韵却至为相似,第二代导演的选角和表演出彩;4.戏中戏及模仿经典段落和老照片;5.传奇已逝,空余嗟叹。(9.5/10)【2021.6.12.SIFF上海影城4K修复重温】酒席上的亲吻、致谢与随后舞会上的狂欢与肆意起舞至为感人,将其与阮玲玉葬礼上各个导演的悼念告白交叉剪辑,更添叹惋之情。曼玉饰演的阮玲玉几次在片场拍完哭戏继续陷入痛哭之中,既是念及自己命运触景生情,又有入戏太深之因,关锦鹏便用间离手法时而让观众出戏——在事先揭露出的片场葬礼表演上,还再加上最后“曼玉透气了”的戏谑段落,够大胆。集体哼唱[大路歌]太耳虫了。曼玉独自在楼梯或门窗边的镜头不少。

3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拍得很上海,真难得,长恨歌跟它比基本不是人

40分钟前
  • 阿苏
  • 推荐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采访、原片与表演穿插,分不清是阮玲玉抑或张曼玉。阵容相当强大,可谓星光璀璨,张曼玉亦凭此拿下柏林影后。Maggie真直爽,那句“骚到骨子里”让人印象深刻。当她伏在唐季珊床头问:你爱不爱我?是十足的绝望,也让我对人言可畏四字重新认知。

42分钟前
  • 瓶子不能倒
  • 力荐

我一死何足惜呢?不过是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半纪录片的拍摄,戏中戏,张曼玉把阮玲玉诠释得很淋漓。阮玲玉在演各种女子,张曼玉在演阮玲玉,而我们这些银幕前的人,又在演谁的人生呢?不过都是一台戏。。。。

45分钟前
  • 冷翳
  • 力荐

张曼玉是在演张曼玉,而不是阮玲玉。现在看来,演员讨论的片段放在末尾或许更好,而葬礼那几段的剪辑也给人混乱可笑的感觉。

47分钟前
  • 已注萧
  • 还行

竟然是第三遍重看了,依旧四星半。多重嵌套结构出入时空,虚实结合,人戏难分,古今一样的十分唏嘘;众人围坐香消玉殒的剪辑,毫无突兀,泪意充盈。临终一句”你爱不爱我“,她不无留恋地忘了一眼客厅然后关灯,像是回望整个短暂而悲苦的人生,片场几段难以自制的失声痛哭让人揪心。银幕上千姿百态的她,终究柔顺且企望爱的安全感,死又何惜死又何惧,不过是人言可畏,接连念了几遍是对冷酷世界的最终告别。未过多纠缠八卦细节,新旧作品对比,空间感的延伸,镜头考究,光线细腻。最喜欢的几场都和蔡楚生有关:1、拍集体照时他回头微微一笑;2、邀她拍戏的楼梯上,她犹疑着来回上下来几次;3、他俩关于“蹲”的谈话。在她极为有限的生命欢乐中,这段微妙的感情可能是最接近光明的存在,但又有何用,这也许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阮服毒自杀前,跪在熟睡的唐季珊面前,问:“季珊,你爱不爱我?” 我忘记你是张曼玉。

51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 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 是贪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 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 千不该万不该 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

56分钟前
  • 八部半
  • 还行

故事片和纪录片穿插的很不一样的传记片,导演故意不想让观众那么“入戏”吧,看完感觉很像跟着一群演员进了一间很大很逼真的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珍贵的默片资料。张曼玉真的还是有点肉好看啊!另外大家是不是都没看到尔康的cameo,哈哈哈!

5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何必回溯那么久远,你的风情比起阮玲玉,不遑多让。

59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张曼玉啊,就如高楼处的一个回眸,妩媚风流而美不胜收。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