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的追剧感想。 第一集刷了两遍,看进去后一遍比一遍好看。 其实第一集故事一点不平淡啊。 这个剧事业线与家庭线并行,目前事业线更多一点。 先说事业线: 开篇就是经过1970-1986年15年的努力,秦昌核电站终于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接着就遇到了大难题,南斯拉夫专家考察后直接给核电站判了死刑。 那可是花了十五年孕育的孩子吧,谁能忍心看他夭折? 就在这个时候,叶家明,林天城,跟老孟三个年轻人迎难而上,说干就干,半路缆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用专业能力与真诚说服了专家,给他们整改的机会。 而叶家明这个高材生也终于开始发光发亮!原本对叶家明这么有才还会英语的人为啥只是个资料管理员的疑问也得到了回答,原来是因为他的父亲。 核电人的第一次传承,点题了! 再说感情线: 叶家明,林天诚,老孟,三个人也因为拦车打下了革命友谊(应该一早就都很熟,这里夸张手法😂),一起拦车受罚的交情。 而第三代核工业人也都陆续出生。 林奇老大哥,没看到他妈妈,只有林爸又工作又带娃,而林奇不是省油的灯,打小就调皮,从又被老师退儿子就可见一斑😂 小薇刚一岁多,能看出父母三观不合,早晚出问题。 而叶启辰才刚刚出生,但叶家是三家夫妻氛围最好的一个。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三个娃都送到了叶家,一起成长。 核电工业的三代传承,慢慢展示了出来! 很期待下一步剧情的发展。 不管怎么样,这部剧,我看进去了!
我认为挺有意义的一部电视剧 拿出15年写作文的小水平,写一下看完6集之后的观看体会 情形(一):因为安全阀的采购问题,林天诚整夜翻看采购合同,终于抓住要点想讨要说法的时候,结果等了很久还被耍的场景,不知道电视前的你们有没有气的牙痒痒,他气愤愤的找到餐厅和对方理论时候,外国商人趾高气昂的态度,我以为他会动粗呢,结果一句:顾客就是国王,国王还在工作,你们怎么可以下班呢,又把我逗笑了,最后人家轻飘飘的一句就打发了,这时候真的气愤又无奈,从林天诚回来那一刻整个人像散架了一架,听到安全阀通过其他渠道买到了,瘫坐地上,我觉得被卡脖子这件事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求人办事,比下跪都难,以及同事一句我们是不是有脸回去了,眼泪都忍不住了,国家的使命别说大于脸面甚至于大于天,胜于命,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国家,这种使命感体会不到,但是自主产权的重要性能深刻体会到的 情形(二):许济川和叶家明对于选择177还是193方案的辩论,专业知识,专业术语我表达不清楚,我只看到了,对于重要的事项相互沟通,眼光放远。。。以及叶明家测算了一天一夜滴水未进,其实也从做科研的朋友中听说过这种熬夜加班的强度,电视上绝对只是很温和的表现出来了,还有最后两手握手表态,总设计师的位置只有一个,确实都不想放弃,还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如果全世界都喝咖啡,以后谁还记得还有茶这个东西,我一个当老师的朋友也曾和我聊过,如果全世界都学一种语言那以后谁还记得其实世界有很多种语言,也有很多值得了解的文化;许济川那一句:良性竞争才能更好的创新。很深刻值得思考的一句话,各行各业,各岗各职都宜采用。 情形(三)孟志远生病住院,张岚回国了,看着他的伤疤,说伤疤一直都在,那个时候从来没有觉得那是勋章,我看哭了,孟志远的爱和叶家明的爱完全相反,一个会在老婆生孩子的时候给老婆读诗壮胆,一个只会直来直去,让他别专家的车毫不犹豫的大直人,当他听女儿录的唱歌磁带哭的像个孩子一样,其实也有柔情的一面,只是从事的工种决定了他的性情,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应该很多很多,有些心疼也有更多的佩服,她对张岚的爱是:我不能给予你想要的,我可以选择潇洒的放手,让你追逐你想要的,对比最近几年的各种女性受伤害的事件,这个爱情观是不是也值得学习。 情形(四)外国技术专家来维修反应堆的情形,上个厕所还把所有的文件给拿走了,钟大功不满的一句,防着咱们像防贼一样,还打趣他上趟厕所我一个月工资没了,我们有最勤奋最能吃苦的科研人员,被一个小东西给卡住了,人家维修完,在钟大功图纸上画个圈都恨不得都要感恩戴德,心里很酸,不想低人一等看人脸色,只能咬紧牙探索,招贤纳士,竭力培养和挖掘人才。 情形(五)小演员们的演技真的很值得夸,也可以给现在很多青年演员上上课,小林奇雨中道歉那段,又把我这个脆弱的老母亲的看哭了,真诚,认错的态度对比现在的孩子,舍不得打,舍不得说,恨不得学校里的两个学生的错误有时候会牵扯到两个家庭,小孩子都没有自主处理小事情的能力了,适当放手才能更好的成长。 情形(六)青年演员出场了,林奇聪明不服的样子,真的让我脑海里浮现,15年前我们班成绩好的男生真的各个都是思维活络的要命,第五集后面确实一下子有点轻松了,年轻的气息铺面而来,总有我想不到的意外,以为林奇洗澡那段会有啥特写,如果是偶像剧肯定就有一个看裸上身的一段,正剧的凸出带有风趣和惊喜,还有林奇和李海林对话那段,前期有多吊儿郎当工作中就多一丝不苟,年轻人的想法敢于表达:时代在进步,规程也要优化嘛,但是里面的镜头,宿舍,食堂一下子把我拉进了现实,核电工作的人员工作条件应该挺差的,我自己的想法:也看到有人嘲讽说收视率不高,应该请些流量明明星,这么好的剧怎么当然有流量的加持是更好的,但是请的成本呢,打磨了这么多年的万一被有流量无演技的演砸了呢?质量又没了,不能这么好的题材和具有历史意义以及教育意义的最后都是奔着看脸去了 情形(七)叶家明主动调岗,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去描述,但是让我看到的是中国人的该有的大度和气量,两个争的你死我活,何不放手在不同的岗位发光发热呢,科研不该和政治挂钩是有一定道理的,更深奥的我可能就看不到了,但是这个态度和做法是我想要学习的。 下面就说一些欢快一些的,林奇快要迟到的片段,哈哈瞬间想起来10多年前7:15就要早起晨读的我们,以及7:10班主任都会准时守在教室门口的情形,只是我们都没有像林奇可以一蹦三尺高,但是这是我喂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从自行车摔的很真实的片段,还有林奇,晓薇,启辰的故事,勾起了我很多很多的回忆,以前我们小时候小朋友闹摩擦的情形,男同学捣蛋把我们的沙包一脚下去踢破的,真的可以一个礼拜不想理他,最后自己帮我们缝一个的趣事 我也看到有网友说,拍成电视怎么了,我们科研人员的辛苦就是看看而已,我才突然想写后感,我想用我自己能宣传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更多收视率,一是看到中国的核实力发展起来的艰难历程,希望我们的芯片自主研发也有这样的决心,其次这部剧是中核集团参与,新闻联播都播报过,应该是对新一代青年的期许和鼓励,也希望更多人才的加入,最近几年的疫情国家也是元气大伤,我很支持此剧能给重要工业人带来信心,以及剧的收入能给予工业人以及真正的科研人员带来更多好的待遇 我很荣幸了解被科普了一些小知识,核岛和常规岛,沸水堆和压水堆,cap1000号 不得不说很有质感的一部工业题材,很值得观看,很多很多经常片段,很多很多经典台词 我最喜欢的一句:这人呢,腰弯下去久了,直起来就难了 即使新青年的出现应该后续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新青年一代核工业人的成长和华龙一号的诞生 很看好,很耐人寻味的剧情 致敬核电人员,致敬科研人员,致敬科研人员背后默默支持的人
看这个剧你会哭,但不是憋屈的哭,不是难受的哭,是令人感动的哭,是充满希望的哭,哭完感觉自己也充满了力量,能马上去大干一场。为什么要140个字,我不知道写什么啊啊啊啊啊。那我再夸夸郑业成吧,永远在突破,真好!正剧和偶像剧真得感觉不一样,偶像剧里很好,但是是梦幻的,是少女美好的幻想,只存在文字与现实之间的2.5次元。正剧里面就很真实,是活生生的,是让人感动的,是能让人相信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就生活着这样的林奇的
现代人,已经很少经历没电的日子了,不再能感受夜晚降临,黑漆漆一片的昏暗生活。回想上一次体会电的重要性,是在2022年的夏天,全球高温,电供应不足,很多人因为高温去世,很多企业因为没电损失惨重,没电带来的伤害,大家有目共睹!人、好像真的是要在绝境时才能体会到,平时伸手可得的东西,原来弥足珍贵!
《许你万家灯火》喜欢这部剧,有以下几点:
一、诚意之作:
看了前面6集,能从剧中看出此剧拍摄难度大,专业知识强,观众观看门槛略高,对核知识不了解的观众可能不太会感兴趣。但就这样,制片方还是愿意克服问题,选择这个题材,足见诚意。
二、真实还原:
剧中的秦昌核电站,核电家属公寓,厂房,核电员工作地……等多个场景是真实场地取景,让人觉得很真实,不会是特效即视感。
三、细节满满:
第一集中,国外专家到中国视察,下车后不料一脚踩进泥坑,面露不悦。这一情节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也代表着我们当时的贫穷落后。后面剧集中,核电人的工作服,胸前戴的牌子权限卡,工作要穿防砸鞋,戴手套和安全帽,乃至安全帽颜色的不同……细节很多。有真正的核电工人看剧后评价说——我们就是这样的!能够看出,每一集都有很多细节,能让我们对核电工人的真实原貌多一份认识和了解。
四、国之重器:
我是一名舞蹈编排老师,因“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的母校在四川南充,我也是南充人,去年很荣幸编排了一档有关此题材的舞蹈节目,所以对“华龙一号”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很多人不知道“华龙一号”对我国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华龙一号”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成功显著提升了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体系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能源革命注入了强劲动能;有效带动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华龙一号的成功打造了我国自主核电“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而本剧所讲的核心,就是讲诉“华龙一号”的诞生过程。
五、结语——感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深知中国核电发展的不容易,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核电人前赴后继,才有了此刻我们无忧的美好生活。所以我愿意带着我的小孩、家人,透过本剧,见证中国核电从无到有艰难的历史进程!
由此:致敬伟大核电人,点亮我万家灯火!❤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很多人都希望事业成功,但人们对于“成功”的评价标准却大不相同。很多人会片面地认为成为行业领袖才是成功,而那些默默工作并解决难题的人就不算是成功。其实,成功并不是得到了什么,并不是财富,并不是名利,并不是付出与获得之间的较量。
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中,玉融核电站招标,这次选择产品,是采用国外先进的进口产品还是国内自主研发产品,将会对未来的中长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秦昌核电研究院有十几年自主研发的基础和经验,他们想拿下玉融这个项目,但国外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非常先进,秦昌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升级,搞百万千万级的核电研发项目,这需要一个总设计师来牵头做。
叶家明和许济川在十几年前就是竞争对手,两个人都是技术高手,后来分管秦昌核电研究所的一所和二所,如今总设计师就要从他们二人中产生。
总设计师的人选,叶家明在院里呼声最高,因为现在秦昌用的堆芯177就是他设计的,可是他却主动放弃总设计师的竞争,把总设计师的职位让给了许济川,而他申请去了材料所。这是为何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许济川在十几年前出现在秦昌核电站时,就是以核电站总设计师的目标来的,当时秦昌核电站的建设在选用设计方案。
叶家明为了未来不被国外卡脖子,主张自主研发,他的设计方案是堆芯177。许济川认为叶家明的自主研发方案投入太大,不具有经济性,他觉得引进国外先有的技术更合适,他提出了堆芯193方案。
叶家明并不想和许济川争名夺利,他并不介意用谁的方案,他关注的重点的是核电站的未来发展,他的眼光更长远,他觉得如果用了193方案,眼下好像比较经济,但未来就会受制于国外,会被卡脖子。
叶家明为了核电站的未来发展,坚守自主研发方案,但要说服大家用177的方案,他就需要解决经济性的问题。叶家明没日没夜地加紧演算,改进了177方案,提升了177的经济性。最后,大家投票选中了叶家明的177方案。
秦昌核电站用堆芯177运作了十几年,虽然眼下叶家明和许济川分管一所和二所,但叶家明在院里的威望更高,让叶家明当总设计师的呼声更高。而叶家明知道许济川一直没有放弃当总设计师这个梦想,他就主动放弃了总设计师的竞争。
很多人会觉得叶家明傻,其实在叶家明眼里,对于成功的标准是不同常人的。
许济川对于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成为核电行业的领头人,当上核电研发总设计师。而在叶家明眼里,当总设计师并不是他的成功标准,他的成功标准一直是达成预期目标“构建自主研发的核电系统”,这十几年来一直没变过。
叶家明认为,眼下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能在玉融项目上中标,如何战胜国外先进技术,而不是秦昌内部的总设计师之争。
所以,叶家明把总设计师之位让给了看中名利的许济川,他自己申请去材料所。这样,一方面叶家明减少了和许济川的竞争内耗,把时间和精力用到更值得的攻克技术难关的地方,提升中标机会;另一方面,叶家明成全了许济川,也可以和许济川更好的合作共赢。
在工作,对于成功,人们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就是因为对目标本身有着不一样的标准。财富、地位、名利,都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只要符合自己内心的标准,就是对的路。
卢梭说:“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叶家明从小就立志做核电研究,大学毕业以后,他虽然是高才生,但没有进核电研究所的渠道。为了实现自己做核电研究的目标,叶家明放弃在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只身来到艰苦的秦昌,从边缘岗位做起,当一个小小的材料员。
叶家明在当材料员期间,借助丰富的材料资源,不断学习研究,坚守自己做核电研究的目标。叶家明利用业余时间写了对秦昌核电站建设的整改报告,受到了国外专家的认可,为秦昌核电站解决了难题,叶家明也成功当上了核电研究员。
叶家明为了自己的目标,哪怕是“曲线救国”,从一个小小的材料员做起也没关系。只要目标坚定,终有实现的一天,叶家明从材料员转为核电研究员,算是他成功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叶家明是一个精钻技术的人才,是一个干实事的人,在核电研究中,为了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他可以没日没夜、不吃不喝地演算,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
叶家明的格局更大,他关注的永远不是个人利益,而是核电的未来发展。只要是对中国核电未来的发展有利的事,他都愿意做。
叶家明是堆芯177的设计者,他最清楚要想战胜国外先进的技术,拿下玉融项目,重点在于自主核燃料的研究。
如果研发成功的话,不仅可以节约核电站的成本,成功拿下玉融项目,同时还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可以在国际上打开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叶家明有自己的成功标准,他最明显的特质就是韧性与坚持,所以选择去材料所是他认为的最正确的道路。
伏尔泰曾经说过:“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并不是财富和名利,而是一系列的努力和进步的过程。只要不断进步,就意味着已经成功。
-END-
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是一个关于几代人为中国核工业发展前赴后继、赓续奋斗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年轻一代定义青春、寻找梦想的故事。
华龙一号,国之重器,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家名片。要成就这一番伟大的事业,需要一群人坚持不懈的奋斗,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心血。这个坚强的集体里,既需要奉献毕生精力的老一辈,比如稳如泰山主持大局的秦书远,不拘一格广纳贤才的岳长山,技术精湛却英年早逝的孟志远;需要承前启后的研发中坚力量,比如追随父辈脚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的叶家明,有魄力能抗压也讲策略的许济川,领着大伙儿荒郊野岭追着蒸气跑的钟大功;也需要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的运营执行者,比如严厉带徒用心良苦的武江汉,严谨执教不留情面的李海麟;更需要大量新鲜血液的注入,比如打小就想当操纵员的孟晓薇,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叶启辰,和经常看起来不那么靠谱的林奇。
而林奇,无疑是青年一代里,最为活跃、最有不确定性的那一个。
林奇,一个核电大院长大的皮孩子,聪明好动,从不按常理出牌,从小到大没少让家长和朋友头疼过。说他不懂事吧,常年飘泊异乡、居无定所的经历,让他特别珍惜亲情和友情,心疼爸爸在外面独自打拼的辛苦,亲近叶爸陆妈,巴心巴肝的对发小好。别看他乍乍呼呼像个事儿妈,其实心里明白得很,好的都写在脸上,不好的都自己消化。说他懂事吧,又没少犯浑,不守时不靠谱,不按规程办事,有自己的主意,体会不到钟大爷爱才惜才的一番苦心。
闹归闹,皮虽皮,林奇的心中是有一团火的。对核电这份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早就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深深刻在了骨子里。当然,这团火也可以理解为一口气,父亲离开了核电人的大队伍,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结。他选择回到秦昌,就是要用行动证明,他林奇不是逃兵,他能够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一开始,他就是奔着操纵员去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看似吊儿郎当,实则比谁都用功,比谁都在意。所以,当他被考试无情淘汰的时候,不愿让任何人看到脆弱一面的他,捧着爆米花在黑漆漆的影院里独自流泪,让人难受。更让人难受的是回到运行的本职岗位上,他郁郁寡欢走过厂区的模样,当梦想受到打击,一个人该如何面对和调整?
林奇心中的那一团火,自然不会那么轻易被挫折浇灭。钟大爷要的答案,其实也是林奇对自己的承诺,无论走哪条道儿,他林奇都要干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当然,是好苗子还远远不够,要成为一块好钢,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如果说一开始林奇赌的是一口气,与钟大爷之间的三问三答,则点醒了林奇,把林奇的视野从个人放大到了集体乃至国家的层面。
为了心中的那一团火,他开始勇敢地钻进压力容器里记录数值,蒸得整个人几近虚脱也在所不惜;为把保存着全小组珍贵研究成果的U盘安全送到院里,哪怕已经摔得头破血流,也不顾一切䠀进河里找到它;他为成为蒸气发生器攻关小组第二十五名组员而自豪,羡慕夏雪能入党,也学会了安慰和开解自己的师傅。这样一个有梦想有冲劲有韧劲的年轻人,无论将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打不垮他。无论去到哪一个岗位,相信他都会干得好好的,在一方天地里继续发光发热。
他告诉父亲:我在乎的是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共事,一起工作,一起奋斗。能够成为他们的一分子,我十分地骄傲。 父亲规劝他:但是儿子你知不知道,你会为这份骄傲吃尽苦头。 火光映照下,林奇的眼里闪着光:坚持就是胜利嘛。
当我看到林奇眼里闪着的光,感受到他心中跳跃着的那团火,会深切地体会到,“个人的梦想只有和国家民族融在一起才能迸发惊人的力量”决不是一句空话。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与时代紧密相连,所做的每个努力,都在见证历史、书写历史,那份民族的自豪感、对事业的荣誉感和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会油然而生。
在演员郑业成的用心演绎下,热血青年林奇鲜活、饱满、自然,爱俏还有点爱撒娇,话赶话不饶人、不服软,走到哪儿动静还挺大,由内而外,整个人是热腾腾、活泼泼的,就像身边刚进单位的小年轻,就在你隔壁办公,打你门前过,还能听到他呵呵的笑声和一路小跑的皮鞋声。
对林奇的人物关系,郑业成的把握则是比较准确的,有一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
和师傅钟大功的师徒情。从他逃他追,他插翅难飞,到点破迷津,重拾信任,再到亦师亦友,互相挤兑又互相扶持,师徒俩的感情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既承包了全剧的笑点,又升华了对事业的认识。他俩之间你来我往、见招拆招,互相接抛戏很有节奏感,看着很带劲。当然,这也得益于蒸汽发生器攻关小组的整体出彩,钟大爷带出来的热工所团队,越困难越乐天,特质鲜明,笑料频出,连在编的大鹅白大气都浑身上下是戏,简直不要太有趣。
和林天诚的父子情。林奇对老林的感情虽然比较复杂,有心疼也有埋怨,但他是懂老林的,不然也不会在临别之际,送给老林那首他最爱的诗,用这样独特的方式告诉父亲,你热爱的,也是我所热爱的。郑业成以接近生活化的口白念出这首诗,语调平和而坚定,笑眼中含泪,对生于斯长于斯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对所投身事业的激情和冲劲,对身在异国孤独老爸的默默关心,淋漓尽致,感人至深。上阵不离父子兵,在老林破产后,父子俩一同咬牙扛过难关,又一同投身华龙一号的工程建设,成为彼此最坚强的依靠,这份压不垮冲不散的父子情,令人感佩。
和叶启辰、孟晓薇的发小情谊。他们仨在一起度过了童年时光,成年的林奇更像个大哥哥,在默默照顾弟弟妹妹,虽然一直被俩人嫌弃,但给晓薇张罗补习的是他,帮启辰缓和父子关系的是他,启辰受了欺负,第一时间冲到派出所的还是他。所以当受到启辰的怀疑质问时,林奇出离地愤怒了,他无法容忍好兄弟竟然误解自己。跟启辰相比,晓薇显然更懂得林奇,懂得林奇的骄傲和伤痛,俩人关系也更加亲近。虽然逃脱不了发小终成恋人的套路,但他俩能走到一起,正是基于共同的追求和彼此的理解吧。
最终,华龙一号自主研发历经重重艰险,终获成功,顺利实现并网发电,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点亮了万家灯火,成就了盛世伟业。林奇作为第三代核电人,也终将像他崇敬的叶爸、佩服的钟大爷和有一颗中国心的老林一样,接过父辈手中的火炬,做一个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顶上的成事业者,将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
剧里剧外,故事仍在继续。愿当下的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做眼里有光、心中有火、脚下有路的奋斗者,让心中的那一团火,生生不息,越烧越旺。
其实拍得很好,各方面都很扎实,专业知识也过硬,属于是对题材不感兴趣的人一定不会看,但是看了的人都会觉得好的类型……开年第一部抛开商业性的彻头彻尾的主旋律,没想到会这么好看,算是意外之喜了……
情节不错 中国主旋律 正能量 第一次有讲核电的剧 支持
前面没看,第6集看了大半集,给我感觉是年轻人有傲气不是没礼貌,演员和导演把握不好,看人物关系,希望后面没有狗血爱情。
该多拍些这样的励志的,能鼓舞人心,发展国家技术,爱国,贡献个人力量的剧。从第5集开始走下坡路,几个年轻演员开始的剧情开始没法看
青年大学习的感觉,拍得其实不差但是那味儿又太浓。开头老戏骨演技还行,但最受罪的是看叶家明讲英文,学点英文嘴型吧。
郑业成/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
国产剧别再意淫科研工作者了!
一看到那几个孩子成年的演员状态就不想往下看了,编剧一贯的浮于表面,生搬硬套都市职场剧的冲突桥段往里改。一如既往的喜欢林子烨部分的戏。唉,五集弃了,完结之后真的分高再看吧
央视制作的剧集水平还是有保证的,节奏也挺快的,继续看看。郑业成表演自然,展现出了热血青年林奇的魅力,很赞。
作为一个相关专业的,DNA动了。引用导师的一句话,“万家灯火阑珊处 水火风光核是源?”作为一个观众,短暂的热血情节都会被中国特色家庭话题给冲淡,少说废话难道不节省拍摄经费吗
陪看。主题很好,导演和编剧稍弱,年轻演员表演程式化。平庸,没有亮点。
故事是好故事,但是讲故事的方法及角度还是老套了些,至于职业细节问题,外行应该会觉得还不错,但是看评论,内行指出了很多问题,希望有一天,咱们的国产职业剧,内行看了也满意。
五星给郑业成
郑业成
一开始看很担心太主旋律,我会不爱看,但没想到还拍的挺热血的,前几集都是老一辈人的故事,他们为了不让中国的技术被外国钳制,而一直搞自主研发,他们这一辈人的付出真的很让人感动。另外,三家人的关系也是真的羡慕,高知分子的父母,机灵可爱的孩子,还有一个人带仨娃的牛人妈妈,对于独生子女的我来说,真的很羡慕这种住在大院里,可以随便串门玩的关系。最近一集,大成终于出场了,期待年轻一辈人的奋斗故事!
央视一套的主旋律正剧,讲述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史,三代核工业人的命运。还挺好看挺燃的,题材新颖,还可以边看边学到知识。
首先核电人了不起,其次演员也选的好,全员台词演技在线
在中央一台和妈妈一起断断续续看完,感叹只有理工科的工作才能让人如此有成就感,才能见证参与那么多历史时刻,与有荣焉。如果能重新选择,一定选理工科专业。
因为讲述的是核电这一不为人熟知的行业,所以刚开始看难免觉得有些枯燥无聊。但是剧里处处有核电人、核工业人为了梦想奋斗的激情,我总是忍不住流泪😭也许有人觉得梦想、理想这种词已经听腻了,但它就是这样始终可以打动人心,点燃内心深处的微光。我也很想拥有可以为之奋斗一生、付出一切的事业。
因为对核电不了解所以看看,叙事很浓的央1风格,结尾几集太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