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同名文章地址:
http://zhanbin.com/blog/307.html昨天午饭后开始看《一地鸡毛》,实在是太精彩了,于是不停地一直看完了全部十集片子。为什么找《一地鸡毛》看?是因为研究生时上电影的课程,尹鸿老师很郑重甚至动感情地说《一地鸡毛》的冯小刚才真正体验了他作为导演的功力。之前我看过他同样动感情推荐过的《背靠背,脸对脸》,借的录像带,看得骨头都有些寒。而这部同样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一地鸡毛》也让人发寒。
看完后就睡了。早上早起出门,觉得神清气爽,但《一地鸡毛》的情节仍盘萦在头脑之中。小林最后会继续待在单位里还是会下海呢?我仍然觉得是未知数。虽然他明显有了一些觉悟,产生了怀疑和深重的疲惫感,但是,未知的世界欢迎的是多年前那个刚毕业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而不是这个在单位里打滚学会了应付、斗争和讨好,变得面目可憎乏味得要紧的单位人。换句话说,竟然能够不仅仅妥协于后面的生活,而且也曾主动参与其中,这个时候的人已经在矛盾斗争中失败了。
男人的出走需要更多的勇气,而,男人通常是笨得要死的动物,自以为聪明,结果,在左右衡量和责任的计较中,在通往“均衡”和“维持”的道路上“一路滑下”。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学会了很多东西,但是一旦不“幼稚”,不曾“失去理智”,结果却是被“理智”带往了庸俗与世故的方向,一去不返,直到足球也必须从生活中消失——我有个四十多岁依然整夜看足球的朋友,感觉很好 :)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机会主义者,我们需要用所有的理智帮助我们逃离“机会”,而不是发现“机会”。
忘掉他们世故的过程,《一地鸡毛》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细节当真与众不同地真实,反过来,我们的生活也照样是点点滴滴和一地鸡毛。所以,去收藏点点滴滴的快乐与幸福就变得如此重要。
想起了那天在《锁麟囊》一文中推荐的“《锁麟囊》是一个故事”,里面有这么一句:“她对人生中的任何一次相逢都投注了情感,没有欺骗,没有冷漠,也没有嘲讽”,看罢一直觉得十分精彩。如果想让“一地鸡毛”扫去,那么也许该像上面那句话那样做。
早上,在办公室写blog,打算开心地迎接新的一周。
1、能帮忙先说不能帮忙,好办先说不好办,这才会成熟。不帮忙不好办最后帮忙办成了,人家才感激你。一开始就满口答应,如果中间出了岔子没办成,本来答应人家,最后没办成,反倒落人家埋怨。
2、我可算看透了,不要异想天开,不要总想着出人头地,就在人堆里混,什么都不想,最舒服,你说呢?
3、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
4、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有宏图大志怎么了?有事业理想怎么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一辈子下来谁不知道谁!
5、每到第二年春天,面对着剩下的几根小棍棍,小林和小林老婆都发誓,等秋天再不买大白菜。可一到秋天,看着一堆堆白菜那么便宜,政府在里边有补贴,别人家一车一车推,自己不买又感到吃亏。这种矛盾焦急心理,小林感到是一种折磨,其心理损耗远远超过了白菜的价值。
6、找人办事,如同在单位混事,只能投靠一个主子,人家才死力给你办;找的人多了,大家都不会出力;何况你找多了,证明你认识的人多,显得你很高明,既然你高明能再找人,何必再找我?这时除了不帮忙不说,还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说不定背后再给你帮点倒忙,看你不依靠我依靠别人这事能办成!
国产良心剧,剧本 演员 内涵都是一流。本人分别在95年,05年看过,今年又看了一遍 ,放在任何年代看都不过时。老何 老孙的演员都已去世多年。今年看的时候忽然发现还有年轻的朱媛媛,当年看的时候就对背景的电吉他声音所吸引,今年再看才发现有些背景音乐的片段就是直接的引用了pink floyd 大家有没有发现?
小林口头禅是“失去理智了吧?”,全篇确实没怎么见他急眼。他内在的涵养、家庭的束缚、单位的传统,主要还是家庭的束缚,将他渐渐改造了、瓜分了。他将自己迎合他人,自然能获得部分满意,尤其是他老婆的满意,代价就是他自己。
小林(科员):“一个孩子轻飘飘,摇摇摆摆往外逃,一心只想上天去,可惜绳子栓得牢。”95年,大学生或许还是天之骄子,却被老婆孩子束缚,不快乐而泯然众人,牺牲许多却似乎一无所获。
李靖(小林爱人):未婚先孕奉子成婚,婚前说的只要和小林在一起就可以,婚后借孩提各种要求,热衷攀比,嫌这嫌那,埋怨小林没本事、窝囊废;撺掇小林把老娘喊过来带孩子,一起住了矛盾生,又撺掇撵走,鄙视小林老乡、逼他把上门求助的小学老师赶走;逼小林送礼办事,自己也收礼办事。贤内助的相反。
局里人:“远看像桥梁,近看像楼房,上去一步一步走,下来一溜到地上”。
老张(处长-副局):运气使然的胜利,他和老孙说的少一个熬字或许真是心得:最困难的时刻,熬过去了,情况就会有改善。
老孙(副处):运气使然的失败。对官位过分执着。
老何(科员-副处):多一个熬字,比老孙更随遇而安。怕老婆,或许是小林的未来。
老乔(科员):损人不利己,习惯性坑人。在一次坑人过程中被自己坑了。
小彭(科员):难得没变化的人。
片尾三个谜语,还有一个是:“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真实。
真实的社会里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戏剧冲突。
吃人的熟人社会也许没有那么多刀光剑影,满目血泪。
社会,像是一个大染缸,你以为可以洁身自好,其实,踏入的那一刻,就注定难以全身而退。
置身其中,你像是在和大海搏斗。惯性,有着可怕的力量。
两个场景,想来不禁热泪盈眶。
一个是小林收到关于老师去世的来信。
另一个是老乔离开北京,问小林:你可要记着有这么一个老乔啊。
人之为人,所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是什么呢?
小林想要在老家亲戚朋友面前扬眉吐气,却无奈撵走自己的老娘,被发小说成是个一般人,自己最尊敬的老师来投奔却无奈将之送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诩为知识分子和非“庸俗”之辈,最后一点点关于足球的爱好被挤压掉,最后一点点“正经国家干部”的尊严被扔掉,还剩什么?
老乔在单位混了一辈子,几乎所有的生活和朋友都在那一栋楼里,到最后却因作风问题,大半辈子的心血化为泡影,转身那一刻,在世间再无踪影。
<图片2>
小彭说,刚来的小马有小林的身影,小林调侃道,小彭越来越像老乔了。这栋楼里面所有的人,当他们像老乔一样转身离开,像老侯一样永远地闭上眼的时候,生前身后,能留下什么呢?
节奏过于缓慢
扯淡。这片高中就看了,看早了,以至于早早就对单位这套体制打心里放弃希望了。
失去理智了.....其实一地鸡毛不就是一地屌丝么...“屌”通“鸡”,“丝”通“毛”...
冯小刚导演,刘震云原著改编,陈道明、徐帆主演…这不是1942,这是被誉为冯小刚最好作品的1995年电视剧《一地鸡毛》。小林形象集中国典型小市民、公务员、踏入社会大学生、家庭顶梁柱等形象为一体。原著对官场体制内同事上下级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电影完全忠实原著。现在拍绝对不能过审
别看老张脸挺黑,身上倍儿白!
整个一出官场现形记,小林(陈道明)一多可爱的文艺青年,就这么外要应付办公室勾心斗角,内要应对事儿逼女人家长里短,全剧唯一可爱的人就这么疲软了,惶惶如丧家之犬。冯小刚当初关心的人就这么与他老人家渐行渐远,曾经的冯小刚有多好现在对他就有多失望!
以后公务员考试应该加一个《一地鸡毛》评论环节。
我22岁来到这里,在这工作了32年,现在要走了,来这儿看看……
生活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基本上小林还算是个好男人,他老婆有点可怕;机关单位现在好像也还是这样。
映射当代办公室政治和宿命论。年轻的时候有理想有爱好有追求,瞧不上老家伙们整天把心思放在琢磨身边这几个人,为鸡毛蒜皮殚精竭虑,算计来算计去不还是眼界太窄格局太小,切!可活了大半辈子发现,人这一辈子,可不就是你斗我我整你,你帮扶我我协助你,穷极脑力勾心斗角而又互为犄角吗?。到头来,还是身边这些人。早看透早爬高,晚看透捞嘴泥。人本来也和自然界的其他动物没有区别,缺点优点摆出来,赤裸裸的本性不掩饰
去年看的老片,“一个吊儿郎当的大学生,进入公家系统,最后沦为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普通市民,那时候没有致青春的说法,如今的我们陷入情绪的巨大漩涡,情感却无处安放,说到底,还是因为怀着侥幸,不敢直面现实意义上的不堪。”个人的体悟是不仅体制内单位如此,在哪都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重看了一遍。说有史以来水平最高的中国电视剧可能不恰当,因为小钢炮压根没有按照电视剧的路子拍,没有一处拖沓的情节与镜头简直不可思议,场面调度水准超越他所有的电影作品。
“你失去理智了吧!”,我觉得大概当年这批小说/电视剧对我的影响很大的,其实现在想想,当年对于社会、理想、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的描写和悲观看法有时候未免极端了,不过却倒是真实的。
冯小刚早年间的作品尽是诚意。“你失去理智了吗”作为小林的标志性台词,既承载了他刚大学毕业时的高知梦想,又贯穿了他对机关单位内部的勾心斗角和两面三刀从抵触到驯顺的过程,也成为了他对自身浸淫于办公室政治之中无法出淤泥而不染、反倒近墨者黑的反诘。三十年过去了,时下体制内仍是千人一面百世不易的一潭死水,胶柱鼓瑟的遗毒扼杀了青年人的个性与想象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宛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而排资论辈、拉帮结派这种朽木不可雕的积弊使得多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青年人即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会落得生活一地鸡毛,只能对空慨叹怀才不遇、时运不济。嗟乎!
相比《背靠背,脸对脸》这部剧,更加生活化,有些主题需要自己去提炼。想起王小波的一句话:人生就是慢慢受锤的过程,欲望一点一点被消磨掉,对于小林来说生活就是单位,房子,老婆,孩子,蜂窝煤。再也没有花前月下,看足球,写诗。其实那都是扯淡,别老想着出人头地,在人堆里混,那样最舒服。
冯小刚自己都说,如果《一地鸡毛》再加上后来的《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没被毙,他自己会少走很多弯路,很可能直接冲着《1942》《我不是潘金莲》的路子去了。这话我是信的。尽管他后来做法是有点鸡贼,这也是性格使然,但就从《一地鸡毛》看,可以说,它是中国反应某特定年代的现实主义作品里,最杰出的一部。其实很简单,就是讲办公室政治这点事儿。可以拿它和《背靠背,脸对脸》连看。差别在于,《背靠背》讲的是官官相斗后只剩一地鸡毛,而《一地鸡毛》讲的是一个有志青年被体制同化的全过程。前者可笑,可鄙;后者可悲,可怖。而最恐怖的台词,来自剧中处长,大意是:年轻人嘛,谁不毛躁,但别心急,再过段时间就好了,总有一天,他会脱掉他的拖鞋,换上咱们的布鞋。然后人就听话了,规矩了。小林呐,终于混成老林了。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时代背景,但是人总有那么些共性,躲不掉。
道明影帝处于历史最胖水平
国际国内的社会再动荡,老百姓还是要吃喝拉撒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普通人每天要考虑和奋斗的。冯导和陈道明的黄金搭档,这样的组合绝对精品
都想进入体制然后改变,最后的结果是全部被体制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