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柏林电影节首播的电视剧,改编自德国畅销小说,充满了德国科幻片的色彩:节奏慢却紧扣人心、画面精美细致却暗涌流动,人物脉络众多却环环相扣,如果你曾看过《暗黑》,感受会更为深刻,这种基于现实的想象,是多么令人细思极恐… 赫拉利曾在《人类简史》里说,人之所以比地球上所有动物都高级,是因为人有意识,能够通过某种假象出来的意义,让众多的人高效地组织起来。但如果世界上有那么一种“新”的种群,而且还是人来最鄙视的单细胞生物也能做到,又会是怎么样的? 我不是强烈的环保主义拥趸,但我始终对世界对自然保持敬畏,天上有广袤无垠的宇宙,地上有深不可测的海洋,在这些不可探测的空间里存在着多少未知,我们甚至不能想象。或者我们该谦卑地铭记:人类不过仅仅占据了这46亿年的600万年… 第一季八集已经更新完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起了。我去找小说去了…
能看到在前沿职业领域,不是男的在前面比比划划,女的在下面跟班记事的剧;
能看到性别刻板印象不是那么明显,不是男的冲锋陷阵、女的哭哭啼啼的剧;
能看到没炫技,也能讲好一个故事的剧;
这剧其实也没有多好,不过是提供了一些别人不想拍的“新”尝试、给了一些在之前不发声的群体以“声音”。
沉默的种群,并不代表是弱势的种群。
基于这一基础,这是一部很好的剧。
这部剧三星 一星给可爱的虎鲸
另外两星给这部剧的“政治正确”
包括但不限于 主要角色分别是 黑人当领导 女性/女性黑人当领导/专业人士 短发的女性当专业人士 同性恋 亚裔(中日韩都有)
但是节奏真的太慢太慢了 看了三个晚上才看完经常打瞌睡 睡着了只能第二天起来继续看 深海海洋镜头过少 我是深海恐惧症 把这部剧当刺激恐怖片看的 但是不刺激
一星给剧,一星给自己的耐心。 1、打开电脑输个密码也要镜头,太多不关要点的画面,拍4集都有多余。 2、第5集那里海啸来了,那女的坐车里嗝屁呢?她被男友抛弃,搜了一下海底滑坡,44:56的画面海啸不说推多远了,但是手机打的是西格尔,就算逃不了了也要跑一下吧,还坐在车里面了没开车。 3、所说的在海底深处存在着一种集体智慧,原来是一团会发光的水一样的东西(名字叫伊尔,有种群),存在了2.5亿年。人类在破坏地球,于是出现了种种的自然灾难就是伊尔出来信号,以警告人类。 4、最后一集的的好几段对话画面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尴尬。 5、最后看了一下原来是周末双休,不用加班的,一年甚至可以有一百多天假的德国拍的。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作为一个科幻设想并不超前的故事,它拍出来的时机太晚了。
年初那部英剧《钻井》的理念几乎和本剧如出一辙。
同样的远古智慧生物、同样的发光形式族群、同样的想毁灭人类、同样的主角群想联系它们。
但是看到最后有原著及大投资大阵容加持的本剧观感还不如亚马逊原创《钻井》。
是,《钻井》一样慢节奏,还全剧谜语人故弄玄虚,相比之下《种群》中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发现并解决了问题。
可问题也在这儿。《钻井》主打就是一个围困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的暴风雪山庄式探索自救,所以它只要做到了足够的沉浸感,观众是可以接受在这一小块地方绕圈子抽丝剥茧的。
而《种群》,撇开某几集露一脸的秘鲁、威尼斯、南非海岸等地的异常灾害,前期主要集中在北海的设得兰群岛、北大西洋的挪威海、加拿大温哥华岛及法国海岸的异常探索。
如此几个风貌截然不同地区的刻画,使得本剧很难达到一种相同气氛的沉浸,加上他们聚合起来的时间又太晚,所以前期完全是各行其是的一盘散沙。甚至到了后面他们终于聚集起来一起出谋划策了,都没有一丁点儿凝聚感。
每个角色都卡在自己既定的位置上完成任务,不论前面花了多少生活戏份去塑造他们各自的形象,最后上了船大家都是大同小异的科学输出工具人。
在全球化的宏大叙事上这么多年了依旧只有《Sense8》能打。即使本剧的主角群们确实都是不熟的同行,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但是对他们各自承担的重任背负着什么样的情感,刻画的也很差劲。
这是The Rig
这是The Swarm
你们对智慧海洋生物是真没别的想法了吗?
剧情上,由于我当初看书被男主一出场的爹味熏到难以为继,所以并不知道原著的深度如何,单从剧集呈现的看来,多少是有点智力障碍吧。
主角群和理事会的会议就像小学心理教育讲座——小规模走个形式,实际上啥都没助益。
看,我们的无国界“救世团队”,包括两个未毕业的博士生,其中一个还在事关人类存亡的谈话上玩证件。
最后他们发现了能消灭智慧生物的法子,马上就是,来,让我们干死它们吧。
EXM?没听人刚才说大剂量对人类有毒好伐?海里都是那群智慧生物,你想把整个海洋都倒满氯氨酮?
哦,非要等激怒它们之后,才明白哪怕是想也做不出这个量。
我去原文搜索了一下好像书里没这个情节。怎么说,以后要真有什么智慧生物被人类惹怒了,请一定先对编剧这种四六不着的人类中心主义下手。
不过在人物改编上,剧集确实做得比原著好,它把原著狭隘的男权中心主义全部砍掉了。
原著男主是个顶级油物,五十六岁高龄还自诩为二十六岁的钻石王老五那样浪。剧里把他那些令人作呕的装腔作势全部砍了,看起来尤为神清气爽。
《群》始于施茨廷数年前的梦境;而《群》的男主角西谷·约翰逊——黄金单身汉、魅力中年型男、无可救药的品味狂和美食家,就算远赴海上钻井平台、也要随身带着高级红酒和搭配下酒的奶酪;这些描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作者自己的投射。
但可能是第二集才出场,后面也没起到多少凝聚作用,我觉得全剧他的存在感还不如温哥华岛的鲸豚研究员莱昂。
在原著中,这角色又是一个追逐名利的男人,嫌弃温哥华岛的平淡生活,与剧中热爱故土的小子迥然不同。
意大利科学家艾莉西亚在原著中也仅仅是个被莱昂看不起的女学生,剧里把她设置成见识相当的海洋学家就很好。
原著就是这样,资深地位的一定是男人,在剧中很重要的两位科学家,德国的莱曼教授和法国的洛奇博士,在书中都是男人。
再随便摘录几段原著和剧集的差异——
克罗夫,娇小柔弱,将自己紧紧地裹在床单里,灰白色的头发有一半露在外面。她几乎消失在床单里。
这是她,原著和莱昂有感情线。
而韦弗是趴着睡的,一丝不挂,未盖被子,头转向一侧,小臂用作枕头。栗色的鬈发披散着,只能看到半张着的嘴。
这是她,原著只是一个科学记者。
灰狼和戴拉维也睡得很少,因为他们一直在做爱,主要是在船舱的地板上。灰狼大多数时候仰面躺着,铜褐色,强壮,像只神秘的动物,托着戴拉维乳白色的身体。
这是她和剧中没有的一个人物。
剧中删减了很多连篇累牍的角色感情与巨细靡遗的事物描写,这是原著的缺点,但同样剧集也舍弃了很多原著的精华——发生海啸后各地区各级别人士逐渐联合起来,远比剧中要更复杂的团队组成,以及科学家们对伊尔的探索与研究,都浓缩在了最后三集。
可想而知主线的科幻内容被压缩了多少,后面三集和原著完全就是两个故事了。
由于太啰嗦还加了很多动作阴谋戏码,我没仔细扫结尾是怎么回事,总之也是女主下潜,但最后她被救上来了,直升机上是莱昂,男主西格尔死了。
所以,这剧大概没有第二季。但也不排除第二季拿第一季原著没拍的那些研究伊尔内容来凑,正好女主已经转化成始祖人了,一边演她独行侠影响人类一边演其他主角群继续研究。
看剧时脑海里一直在回响尼采《善恶的彼岸》中的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不同于美剧的叙事风格,色调深沉,故事的悬念多线铺开又能归于主题,剧中人物面对未知的危险,仍能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出抉择,这何尝不是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渐渐丢掉的东西?未来的不可知能否成为我们前进的原动力?我不知道。或许一次小小的坚持自我,勇敢的面对每天的现实生活就是平凡的我们最大的顺利!期待第二季!
静谧、暗藏汹涌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适合一人观看很有沉浸感
节奏太慢,像大型预告,第二季应该才是正餐了
最后五分钟,美得就像一首远古的诗篇,让我莫名落泪。前期所有的铺垫,缓慢叙述,也让我深深地陷进去了,仿佛看完了一部8小时的电影。打算去看原著了。
看介绍以为是特效烂片结果意外的人文色彩,最后一幕太苍穹浩瀚太浪漫了,yrr这个延续亿万年远古海洋记忆的统一体概念应该不算新,但在海洋世界里没太见过,视觉上也不满足,有一点偷懒(甚至抄袭了吧),如果续订感觉会是Avatar的走向
每多读一页书,就觉得该剧多糟糕十分。改编和《流浪地球》一样,对原著彻头彻尾的降维,把原作者刘慈欣/Frank Schätzing宏大的宇宙观/生态观庸俗化幼稚化无聊化到人类中心主义,把对生存和命运的哲思降为包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平衡外壳下的与美利坚争谁拯救地球/第三类接触不要武力要和平,一个包含科学、哲学和伦理的复杂难题变成了单纯的灾难片/惊悚片,毫无创意。不提改编,单纯看成片,剧本漏洞百出,人物干枯,从头到尾摆拍,故弄玄虚,毫无organic之感,花那么多钱(4400万欧,制作时是最贵德剧),请不来一个好的给海洋做设计的art designer。
看完,结局太弱太弱,突然奇幻和充满塑料感,最后两集直接快进,而且又要看来搞个几十季】】】看到第六集,外星人+环保题材,虽然中间比较拖沓缓慢,但是第五六集开始的《后天》末日既视感、科学探索小队全员集结的质感变得相当扎实。整个剧作科幻和末日气质浓郁,文戏处理得不差,人和环境冲突的展现很不赖,各种海洋场景有真有假,但总体都比较震撼
剧集前半部分节奏是比较缓慢的。看到后半部分才发现是德国的,想想暗黑的节奏,也就习惯了。自然对人类的包容总是让人感到惭愧,无论人类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哪怕刚刚被用人类自 已都不太确定的武器威胁过,只要人类散发出一点善意,自然就会以百倍的善意回馈。而人类的善意似乎只存在于实在无计可施,被迫生存之下。
好看的,期待第二季!!!(友情提示避雷指南:习惯看美剧快节奏的可以绕道了,这不是美剧,是德国北欧制片的慢节奏科幻)
四集才那么点内容。每集都在不停地开会,打电话,视频……还有其中一个Y裔女演戏真是夸张。
我覺得這部片子還是可以的,人物形象衆多,故事可圈可點,拍得也還不錯。可能是因爲陪伴我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吧。
节奏不算太快,但发现的过程是紧扣人心,最后一集有点太赶。
前三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相反节奏拖沓有点慢,希望后期能反转
海洋文明都联合起来反攻陆地了,人类世界就只得几个无政府、无机构、无背景支持的野专家、博士生(尚未毕业)组个渣渣队妄想拯救人类和地球?武器是几针氯氨酮?建议你们回家在浴室用大澡盆办家家酒哈,擦干手还可以回客厅继续你们老套又空洞的亲情友情爱情戏。
德国畅销读物改编的剧集,制作方也以德国和英国团体为主,所以制作出来沉稳,没有美国灾难片那种轰轰烈烈的追求炸裂的视觉效果,故事推进得很慢,一点点的烘托事态的紧张。及格观望,希望别烂尾吧
节奏比较慢,还安插一些女性工作家庭两不误的桥段,最后喜欢越权的女科学家终于又不按套路出牌了。高级群体智慧生物是不一样,居然放她回来了,想想第八集,一群人争相要给智慧生物打毒针,呵呵。
看之前完全没想到改编自弗兰克·施茨廷的同名小说,虽然整体节奏很慢,但视角切入是蛮戳我的,可惜有些循规蹈矩,感情线不是不需要,但这么讲就完全显不出人物了,四舍五入拖了题材的后腿,即便如此还是很期待作者的姊妹篇《海》被纳入其中,改编难度我会管?加油吧朋友
一直觉得对于灾难的认知,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喜马拉雅山上安静生长的雪莲花,没有人类物种的知晓,但并不意味着静美不存在。可偶尔被人类寄居地出现的山崩地裂、海啸飓风等感受到的人类,顿时预判自然界怎样,地球怎样,宇宙怎样。这个自然,这个地球,这个宇宙原本就自然而然的每日每夜,每分每秒的变化着,不管你身处何处,是否能够通过躯体感知。人类躯体感知的范围是有边界的,人类寄居的地域也是有局限的,人类的躯体认知系统更是只能认知到人类物种可被认知的范围内的。地球分秒都在变化,殊不知以前也这么规律的变化着。不必大惊小怪。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也有生灭。
后面两集的剧本是用jio写的吗?一群科学家跨界联手做出一个“杀一个yrr试试看”的决定,一时分不清是不是在嘲讽。
7/10,整个像预告片...节奏很慢,质感很好,略带悬疑和细思极恐的那种恐怖,和《暗黑》的感觉很像,怕是德剧特色了
这种关于环保的剧以前觉得是惊悚片,经过新冠三年洗礼看这觉得未来会在现。冰层下高智慧物种和愚蠢并傲慢人类之间总在说人定胜天的不屈。欧洲人擅长的优美画面与沉稳缓慢松散的叙述在此剧表现淋淋尽致“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说法也表现很突出,可没有中国科学家参与我表示抗议。首次出演外语剧的木村拓哉让我失望,不仅没啥戏份演的也很行货毫无感情,不是为他我也不会看此剧,看完此剧才知后面剧情远比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