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目前欧洲的主流音调。从悲痛欲绝不共戴天、到宽容,完成了从黑暗走向阳光的升华。看点是演员的表演:把丰富的情感及其戏剧性的变化演绎得清清楚楚。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长镜头,特写女主角的眼睛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变化:从喜爱、赞赏,到若有所思,到迷惑,到审视,到努力辨别,到回忆,到发现,到惊讶,到愕然,到痛苦,到绝望,到愤怒,到发狂。我的神啊!一个长镜头里一个演员的眼睛里竟然能演绎出这么多复杂而且相互背离的情感。这也是我喜欢看欧洲电影,特别是独立制片电影的主要原因之一。
都是多年前看的电影,当时写的影评。现在搬上来。
关于这部电影,想先谈谈名字。我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将名字DeUsynlige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无影无踪”,其实这本来也是两个单词的,De Usynlige,另外导演在海报上也是将de小写,USYNLIGE大写,所以我也就照搬了。在目前所见的文字中,没有提到导演为什么如此安排,所以我就直译成了“无影无踪”,因为还不太确定,所以还不敢堂而皇之地放到豆瓣上,不过很快我就发现豆瓣已经将错就错得把我的翻译放上去了。电影的英文名是 Troubled Water,才算是和电影直接相关的。
由于很多人没有看过电影,我在这里也先来个剧透:两个青少年小偷乘一个女人进咖啡店买东西,顺便将停在店外的婴儿车推走意图抢走婴儿车上的包,结果在河边翻包的时候吵醒了睡在车里的8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慌不择路,从坡上摔下,昏迷过去。小偷之一的Jan将小孩放在小的激流中,结果小孩被冲走,再也没有找到。Jan和他的同伴因杀人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电影开始于8年牢狱生活后,Jan由于特殊的音乐才华被监狱里的神父介绍到了一个教堂当钢琴师;也由于他的音乐,教堂里的女神父和她8岁的小孩喜欢上了Jan。8年前失踪的小孩母亲Agnes在一个小学当教师,在带领学生拜访教堂的过程中她认出了 Jan,从此重新开始活在恐惧之中,并且开始频频接近神父的小孩子,试图保护这个小孩免受Jan的伤害……
电影从水开始,水成了一个重要的连接过去和现在、赎罪和忏悔的符号。Jan出狱前被同伴按进水池,恍惚中似乎可见被丢弃小孩的尸体;而孩子的母亲 Agnes每次游泳的时候似乎也总是产生和Jan一样的幻觉。更重要的是,Jan的罪过因水而起,电影结束时也在同样的地方因为他奋不顾身救了慌忙之中掉进激流中的女神甫的儿子得到救赎。而在电影中还有一个水的特写镜头,那就是Agnes带领学生参观教堂时,教堂神甫向孩子们介绍洗礼池,“那就是给人们洗礼的水”。是水带给了人生命和信仰,同样是水带走了电影中孩子的生命,是水最后完成了Jan忏悔和得到宽恕的仪式。而出狱后的Jan渴望重新开始新生活,却沉浸在过去的忏悔之中难以自拔,犹如活在水中。在描写Jan的镜头前,窒息感扑面而来。
还好还有音乐。Jan特殊的音乐才华让他在8年牢狱中学会钢琴,并为神父伴奏,由此才在出狱后得到工作的机会。也正是因为他的音乐才华,让教堂的女神父和她的小孩子喜欢上了他。教堂圣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音乐,巨大的管风琴让音乐回荡在穹顶,确实能够让一个人在精神上得到一种解脱。但是问题是Jan拒绝自己是个有罪之人,他始终坚持那只不过是个事故,他已经为这个事故付出了8年的牢狱代价,现在是开始新生活的时候。但是只有音乐才能让他精神得到安宁,因为之外的他充满了“道德焦虑感”。这部电影总是不自觉让我想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貌似平静的主人公这种内心煎熬让镜头充满了一种隐含的张力。熟悉的镜头感觉和画面张力以及背景音乐在导演Erik Poppe的“奥斯陆三部曲”中的第二部Hawaii, Oslo(《夏威夷·奥斯陆》,2004)中出现过。
电影的叙事方式一分为二,将同一件事情分别以Jan和Agnes不同的角度分成上下篇进行推进,一直到Agnes从幼儿园里将Jan准备去接的女神甫的儿子“救”回家才把两个主角第一次真正相遇。这种电影叙事方法曾经在Vantage Point (《刺杀疑云》,2008)中达到极致,那部电影用六个人在同一个事件中的不同角度逐渐推进故事发展。deUSYNLIGE的这种结构尽管不算是独创,但却还是被导演成功运用,这足以证明导演操控故事剧情的能力。我没有看过“奥斯陆三部曲”中的第一部Schpaaa(1998),但是在他的第二部 Hawaii, Oslo(《夏威夷·奥斯陆》,2004)中,他借鉴的是大卫·林奇Mulholland Dr.(《穆赫兰道》,2001)多人多事互相交错发生,直至最后电影终场的叙事方式。这两部电影都说明了他对不同于直叙方式的其他叙述方式的偏爱。
电影的结局非常完美,甚至弥补了Agnes最后不太符合常理的心态变化。Agnes篇的最后她表现得非常极端,甚至担心Jan过来伤害她后来收养的两个小孩,同时为了阻止Jan继续“为非作歹”,她神经质般得将Jan去接的女神甫的儿子半路劫走,但是当Jan和她相遇,坐进她的车里,开到出事地点,她的神经质迅速转为正常,并且表明只想向Jan了解当时发生的真相,因为她儿子的遗体再也没有被找到。这个变化来得过于突然,应该是电影中唯一存在的瑕疵。结局的精彩部分在于两处,一是Jan在前面拒绝承认自己有罪的托辞到最后自己坦白,当时Agnes的儿子摔破了后脑勺之后并没有死去,只是在Jan准备将他放进水里时看见小孩子睁开了眼睛一时紧张,脱手将孩子丢进了激流之中,他终于承认了自己有罪。另一处是Agnes最终宽恕了Jan,但是当Jan将女神甫的儿子从激流中救回来之后,一直以“宽恕为本”的女神甫最终却不能原谅Jan,这让电影的赎罪和宽恕主题顿时成了包含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Erik Poppe的这部电影,意味着挪威电影一个天才的存在。从1998年执导第一部处女作、“奥斯陆三部曲”的第一部Schpaaa开始,十年来他只创作过这三部电影,很明显他的作品越来越追求精益求精——希望不需要太长时间才能等到他的下一部电影。
在台大看了这部影片,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的影片豆瓣评分不算很高。
这是一部情节紧凑、剧情跌宕起伏的电影,构思和背后的价值理念简单却重要。
这部影片想反映的是什么呢?
给更生人(劳改犯)一条活路,给生命一个出口,很多问题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可以去讨论,也要在脉络里讨论。
但我想从挪威对待犯罪的态度和信仰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
“2011年7月22日15时,32岁的挪威人布雷维克在引爆挪威奥斯陆市中心的政府办公大楼之后,登陆奥斯陆西边的于特岛向正在参加青年团活动的人群开枪射击,共计77人死亡,96人受伤。2012年8月24日,挪威法庭判处其入狱21年。”“挪威1988年挪威签署《欧洲人权公约》,禁止在和平时期使用死刑,而此前挪威已有40年没执行过死刑。”
挪威有着环境优美的监狱,是因为想要让犯罪的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洗心革面。这样看来,挪威人的价值观中相信人性本善,也相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并不是所谓的正义,而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残害。
如此的司法体系和背后的价值观,也就给了更生人在假释之后,社会融合的条件,包括,能够凭借监狱里的所学找到一份工作,从此,改名换姓,重新做人。
然而,真正的不安来自人的魂。
片中的男主角即是如此。他从未认错,虽然,他口口声声地说“那不是我的错”,但他的心却无数次被不安所搅扰。
挪威是基督教国家,在片中,没有信仰的男主在极度不安的情况下,接受了圣餐,也许,就像牧师所说的“有些人永远不会原谅,原谅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认罪,认罪后主会原谅一切”。接受圣餐的杨,在那一刻,灵里应该是有一丝平安和喜乐的吧?人的原谅和不原谅是他人的议题,但认罪,却是自己的课题。向主认罪,祷告,自然有真正的安息。
影片的结局是完满的,因为杨在troubled river——那条他曾经亲手杀害了小男孩的河流中救起了一个生命,也让失去孩子的母亲真正地原谅了杨,相信,那位母亲丧子的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会愈合,也许有一天,会再次买一杯热可可。
这一刻,罪恶终于得到神的赦免。赦免了杨,也解开了丧子母亲身上的捆绑、束缚、不甘。
看这部片时,我一直觉得导演肯定也是有信仰的,不然不会设计这样的情节。影片中,当杨从水中救起小男孩的时候,也许就象征着基督教里的受洗,杨那时候是洗净了不义和罪的杨,很神奇,当他从河里救出小男孩的时候,他终于松口,当面认了罪,这一刻,他的心是自由的,灵是平安的。
所以,也许,本片的真正宗旨是,原谅重要吗?不,认罪比较重要。
因为,神才是最终赦免我们的,惟有祂才能让我们脱离一切属地的罪恶,进入真正的安息。
参考资料:
http://view.163.com/special/reviews/norwaydeath0828.html
导演是来炫技的,光影大师,有些许用力过度
经典双线叙述,道德的焦虑
走神
最后还是救赎路线。哎这片子的节奏比较缓慢。长镜头。还有细腻的“北欧风”音乐,光线恰到好处。
我喜欢北欧的电影,慢慢的,光影特别舒服。和解是比原谅更重要的东西,它要求人们去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男主很帅哦
拍得很认真和那聪明.很喜欢音乐,宗教的寓意没看明白
挪威天才导演埃里克·普派的“奥斯陆三部曲”的终结篇,关于赎罪和忏悔,看似简单的故事包含了太多人性中很深很隐蔽的东西。
我觉得这(哪)类电影都是找一个帅瞎眼的男主角然后各种角度展示他的美然后就...两小时过去了。剧情都...(受不了慢节奏啊)不过结尾的时候还是小紧张了一下的。
救赎 ;前景虚掉的人物特写有点意思
有如一篇描述夏天下过雨时清晨的散文般……
双线交织递进悬疑情感伦理剧人性善恶因果轮回宽恕赎罪宗教教义还有管风琴配乐,何况还有帅到暴的男猪脚和单亲母亲女牧师的唯美床戏
力量
无影无踪 DeUsynlige (2008http://www.imdb.com/title/tt0948544
和挪威有个夏威夷一样,导演好像很喜欢在结构上玩点花样,可惜现在对这类片子有点免疫了
又是一个boy A么? 比较不同的双线叙事 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没有特意的安排 时间轴自然而然的就重合了
最怕那妈妈那种人
画面清隽,剧情是挪威的天涯论坛网友写的么?呵。
缓慢,干净。对于一些旧伤疤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揭开,原谅或者被原谅。
不觉得有多么好
欧洲版boy A....揪心了....为毛是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