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

HD中字

主演:艾米丽·沃森,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凯特琳·卡特利吉,让-马克·巴尔,阿德里安·劳林斯,桑德拉·沃,乌多·基尔,米克尔·盖于普,鲁夫·拉加斯,菲尔·麦考尔,罗伯特·罗伯特森,芬利·威尔士,David,Gallacher,大卫·巴特森,Dorte,Rømer,克劳斯·赫朱勒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9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破浪 剧照 NO.1破浪 剧照 NO.2破浪 剧照 NO.3破浪 剧照 NO.4破浪 剧照 NO.5破浪 剧照 NO.6破浪 剧照 NO.13破浪 剧照 NO.14破浪 剧照 NO.15破浪 剧照 NO.16破浪 剧照 NO.17破浪 剧照 NO.18破浪 剧照 NO.19破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破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世纪70年代的苏格兰,一个略带神经质的女子贝丝(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饰)不顾宗教束缚嫁给了石油工人亚恩(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饰)。恩爱生活并不长久,亚恩在一次石油作业中身负重伤,沦为瘫痪。贝丝非常难受,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欲望导致了这个悲剧。为了唤醒丈夫的生命力,贝丝挑逗不同的男人,和他们发生关系,让亚恩的病情可以被情欲的力量征服。丈夫的病情竟然有了好转,然而,村里的人都对贝丝投以唾弃的目光,贝丝亦被送进精神病院。为爱牺牲的信念在贝丝心中强烈燃烧,将再一次把她逼入绝境。堀与宫村真人剧版反斗神鹰2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真相2019站在你的角度看我第二季交友网战愤怒的摄影师雨中浪子星际宝贝2:史迪奇有问题少女2016徘徊2018劫匪与僵尸温暖的弦重启乐队的女孩艾米丽在巴黎 第三季犯罪现场调查 第七季加油!小店第二季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误入雷池侠魔志妈妈再爱我一次不死者之王第四季桃乐丝·罗奇的恐惧第一季007之海底城英语吸血鬼的颤抖中国机长2019神秘乐园黑猫BLACKCAT骚动时节的少女们啊2020望道蓝汁我是战士明星伙伴警察锅哥2情之债月球天堂第一季患难之交逍遥医生飞不起来的童年爱你是最美的时光巴黎列车剿恐记落跑新娘绿色的声音

 长篇影评

 1 ) 生活中的悲剧,悲剧中的信仰

    当我看一部拉斯.冯.提尔的电影时,就心理的预期来讲,跟看一部恐怖片的心理预期相似,看恐怖片是准备被吓着,看拉氏的电影是准备被震住,不是那种强烈的震撼,却足以让你呆在坐位上发一会呆,或者看完电影后半天在心里寻思“怎么会这样?!”。
    提起拉氏的电影,很多人恐怕首先想起的是那部让人看了叫好,却又因看后心理憋闷还不愿意看第二遍的《黑暗中的舞者》。在我看来,早于《黑暗中的舞者》拍摄的《破浪而出》也有这种感觉,甚至两部影片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谓一脉相承。同《黑》片一样,《破浪而出》中,导演设计了一个如同黑暗中起舞的塞尔玛一样的角色――贝丝,她同样是个平凡的女人,同样有些“毛病”,同样却有着自己的精神寄托,同样的她也富于牺牲精神,同样的她也在不经意间,毫无察觉的迈入悲剧的结局。
    悲剧往往需要一个幸福,热闹的铺垫,拉氏在这里用的是一场爱情和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这让人想起了电影《猎鹿人》,同样以一场象征着幸福的盛大婚礼开场。贝丝的婚礼并不盛大,却很热闹,她与外乡人简相爱结合,在幸福中她不住的傻笑。但是,在这场幸福的婚礼中,导演已经埋下了日后剧情转折的伏笔,影片一开始就表明贝丝生活的环境是一个保守的小镇,那里的人们对宗教非常虔诚,神职人员和乡绅似的德高望众人士掌握着话语权。而贝丝的爱情是不被认可的,她的婚姻也是不被祝福的,所以在她的婚礼上可以看出一种压抑的怪异气氛。事实上,婚姻往往是人生的一次转折,而我们往往祝福进入这场转折的人生大戏的两人幸福,希望他们转向生活更加美好的一面,而无论是现实还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都有太多的例子说明婚姻,特别是在一种压抑气氛中开始的婚姻往往将生活引向一团糟的局面,导演接下来就逐层递进式的开始了贝丝生命的转折。
    首先在贝丝和简一次次狂乱的性爱和幸福的对视后,简要长期离家前往海上油井工作,对新婚夫妇来讲,有什么比分离更糟糕的事?而在分离时,贝丝一再的歇斯底里的表现又揭示了她精神上的问题,在爱情中有个脆弱的歇斯底里的角色,这样的爱情还能令人觉得稳定?何况这也是贝丝后来更“荒唐”举动的铺垫。接着,贝丝祈祷丈夫归来,多么痴情的举动,她向神的祈祷也确实换来了丈夫的回归,可是确是工伤事故后瘫痪的丈夫。接下来贝丝的丈夫做出了奇怪的举动,他让贝丝去和其他男人做爱,然后回来讲给他听,他告诉贝丝,如果她不这样做,他就会死掉。换了其他人或许不会当真,可是贝丝,这个有些神经质的女人当真了,而简显然也是来真的,而非考验贝丝,于是一出“闹剧”上演了,是的,最初剧中的其他人物,还有屏幕前的我都认为这是“变态”的简和贝丝一起上演的一出荒唐的闹剧,用剧中的医生责问贝丝的话就是,简这个“变态”让贝丝“跟全世界做爱”。
    贝丝有她的精神世界,她常常祈祷又模仿神的声音与自己对话,她对小镇长老宣示的神产生怀疑,她只相信自己心中的神。所以,贝丝的信仰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这却是她避难的寄托和勇敢的前进的动力。于是,她打扮成妓女的模样与陌生人做爱,她无视简不稳定的病情,总是将简一时的病情向好当作她与陌生人做爱带来的奇迹。于是,她希望简好的更快,她需要更大的奇迹,她不顾危险来到了那艘轮船,面对凶残的船主和水手,她曾经害怕,但是终于为了爱人走入险地。最后,当垂死的她发现简的病情并没有好转时,她不得不承认她错了,她向现实低头了,她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可怜的死去。而最大的奇迹和最大的悲剧也这样发生了,简真的就此好转,不但逃离死神,而且重新站立,而这时的贝丝已经带着绝望离开,当她在最后放弃了信仰,未能见到奇迹的发生时,这无疑是她莫大的悲剧。
    和《黑暗中的舞者》一样,导演并没有导演一场撕心裂肺或是惨不忍睹的悲剧,而是静静的推动这个过程。拍摄上依然以一种纪实片般的手法拍摄,所以镜头很写实,但是没有后来《黑》片那么强的晃动感。而同样的,本片没有那种绝对的恶人出现,没有让我们在悲伤之余可以发泄愤怒和不满的对象,如贝丝看上去冷酷的母亲,在最后也伤心不已,让我不忍心再责难她;而由于没有赤裸裸的展示船上水手最后对贝丝的暴行,所以也无法让我展开对他们的憎恨;还有那些保守的长老,教士们也是显得迂腐、冷漠但很难令我憎恨。而贝丝事实上又一直受到不少好心人的照料,使得这出悲剧的上演显得顺其自然而又让人无法相信,在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中似乎总是在向我们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杀机”,那些冷漠的人心,那些狭隘的观念,那些不起眼的小恶都又可能逐步导致令人遗憾的结果。拉斯.冯.提尔通过电影拷问着观众的良心,让人反思平静生活中可能的罪恶的因子,也难怪《破浪而出》和他的《白痴》、《黑暗中的舞者》并称为“良心三部曲”。
    拉斯.冯.提尔同样一再揭示的一个主题还有“信仰”,所以,他的片子虽然显得很黑暗,却又时刻闪现信仰带来的希望。贝丝对爱情有着虔诚的信仰,正因为如此,为了爱,这个柔弱的女子愿意不顾危险,为爱人的生存努力。所以,在片子的末尾,剧中人理解了她的所作所为,理解了一个女人真诚的信仰,而相信观众也理解了她,理解了这个虔诚少女的单纯信念。在片子的最后,导演献上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结局,简将贝丝的尸体偷出,将她的尸体沉入海中,而第二天,简和工友们听到了悠远的钟声,抬起头,他们发现那是天堂的钟在摇摆,贝丝终于破浪而出去敲响了天堂的钟,划破天际,让人微笑。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244216.html

 2 ) 边缘人的谈资论价

  破浪作为道格玛95运动的典型电影,不仅仅在于良心三部曲中出色的一部,同时在这三部曲中表现的不用于此的表现手法但同时都契合一个主题,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脱节以及边缘化人物的死亡现状,不得不说的是“良心”这二字拷问更多的是观众。

  实际上,作为手持DV拍摄的方式拉斯冯提尔更多的是将观者置入到一个平行关注这一视角中,也就是所谓的限制叙事,他区别于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更多的将镜头推近于人物的脸庞,即使这部电影细细数来还是存在着大量正反打的基本拍摄元素,那么在小景别加上大特写的手持拍摄上,更多的贴近实际拍摄现场的原貌,视为粗糙,道格玛认为这样的一种表现方式能贴近生活的侧面;在这样的状况下,导演会更加注重剧本的雕琢和演员运用表演的塑造能力,所幸在丹麦这两项基本都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软实力,无论如何他们规避了和他者技术上的缺陷与此同时采取了取长补短策略,这实际上是道格玛“十诫”的实质意义,这些戒律基本只适用于于丹麦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若换到第一世界好莱坞和第二世界西作者电影的情境下,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格局。

  说到“十诫”,并不是每部获得道格玛称谓的电影就已然完全遵照了这些规则,现在到温特伯格最新的贴有道格玛标签的电影“狩猎”,采用人工光源;不说远的,就说说这部《破浪》,电影结尾展现天国之钟的镜头就是完全违背了“十诫”;但实际上,小组成员们并不会因此否定他,原因在于他们自己都做不到这样的规定,到头来只求“意蕴”到达而非“形式”一致,这也是被大多数影评人评价道格玛为“装逼”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到影片,破浪所关注的主角立足在于一个边缘人,边缘人的形态设置使得观众在进入情境之中是作为“普通旁观者”这样一种特殊的视点来关注故事叙述的,在见证了所有事情的发生的时候,在最后结尾之时,视点转成了上帝视角,实际上对于观众来说这样是一种自我身份的一种升华,而我们在观影过程也不由的处于道德至高点来批判剧中所有的人,经过伪装的视点“平起平坐”的诱发了自我的“怜爱”,但绝不是感同身受,电影在结尾后,观众更多的并不是对于“怜爱”的情感宣泄,而是上升为上帝视点后作为“上帝”的欢愉,和远离这样的环境而保持的“庆幸”,总结为观众的情绪并不是感同身受的,而是悲悯天人的。

  仅仅是这一点,对于温特伯格的电影拥有真正刺伤观众的痛感,即使他的作品并不多(奉劝一句温特伯格远离拉斯冯提尔,没有他的参合温特伯格拍出来的基本上都属于经典之作)无论是解构家庭的《家宴》,还是对于乌合之众的最佳注释的《狩猎》。温特伯格更善于将中心人物推向边缘,这实际上比单单展现边缘人来的更好,效果更棒。

  良心三部曲都是在于有心理问题女性走入深渊的故事,细细想来,非常刻意,而且实际上就像看家庭伦理苦情剧,但也就是拍摄手法新颖和技术上的成熟,当然还有剧本的严谨,掩盖了许多的不足,但仅仅在于“良心”这二字的剖析上,实际上完全不够。

  女性在这部电影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反基督者》给提尔完全的找了回来,现在想来也挺有意思的,“良心”三部曲神女性的“神明”是被当做神经病对待,在《反基督者》中女巫的力量得以完全的展现,提尔在展现女性的力量的时候不仅仅在于精神的坚强和肉体的脆弱来进行二元对立,同时在“精神”这一层面提尔简单的复述为力量的由来仅仅是“女巫崇拜”在作祟,这在《反基督者》中有了很好的诠释,这样的诠释可以始终贯穿于提尔的所有电影的女性角色的设定,而BESS在进行“邪灵”祈求中也十分自然的得以回应。这模糊了人物精神和神经的界限。

  事实上,所谓独特的风格:章节分段基本上属于节奏调和的作用,得益于7张美轮美奂的画面和悦耳的歌曲,使人感觉再不那么的无聊,想想白痴把,为何这部电影比白痴有着更好的观影体验,章节分段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观众们都试图从这些章节导读中进行符号解读,别逗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隐喻只有一个作用:INTERMISSION

  提尔加油,即使你的出片量出奇的高,但和你的老相好温特伯格有着不小的差距,别再纠结那些杀手小偷强奸犯了,将视点立于普通人,做到去神经质,也许会更好。

 3 ) 在只有显示屏的光亮中看这部片,气氛压抑得刚刚好

恰好昨晚熬夜麻将,今天中午醒来本来也没太好的精神状态,想去学校却没有bus,屋里的灯泡刚好坏了超市也不开门,种种机缘巧合,导致了在压抑的环境中看这部片子,从而折射出一份难得的压抑色彩出来,不写点东西,总感觉不畅快。

当然,故事的爱情主题,是动人的。从新婚蜜月,小鸟依人,到难依难舍的短暂别离,丈夫回工地上班,到相思成灾,等电话等到睡着以至来电声音都不能叫醒,因想念心中的他而事事心不在焉。细微的镜头就将人物的刻画,二人世界的浓情蜜意,表达得一览无余。

然而乐极生悲,女主人公Bess实在受不了相思的煎熬了,竟然忍受不住跟Father祈祷,让她的丈夫早点回来,与之厮守。闺中怨妇,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料,祈祷的力量似乎真的发生作用了,她丈夫Jan竟然在工地发生意外,被砸成个废人送回来,命是保住了,不过全身瘫痪。呜乎哀哉,命运弄人啊,这下子是可以长相厮守了,可是一个废人,还能有意思么?用Jan的台词来说,甚至连行夫妻之礼都不行了,而Bess还那么年轻,刚过门就成了活寡妇,sigh。

Jan为Bess着想,跟她说去找个好点的男人吧,做情人,然后把ml的感受告诉她,那样他会继续活着下去,就如同他在和她ml一样。同时她还不能跟他离婚,因为当地的宗教不允许这种离经叛道的事情发生,他们是在教堂里结的婚,该婚礼是得到Father的公证和祝福的。当然这个出发点,也是为Bess着想。然而Bess已经为爱昏了头,竟然就去找他丈夫的主治大夫要献身。幸亏主治大夫是个医德和rp都比较高的帅小伙子,否则就要发生不可原谅的错误。

然而,Jan的病情没有好转,Bess以为,这是自己没有按照自己丈夫的话去做而导致的后果,因此在Father前再度请示,表达了自己行动的决心和意愿,终于走上街头,打扮得跟青楼女子一般寻找陌生的男子来凌辱自己。这事,在那种宗教势力so强的社会氛围中,必然是一件道德沦丧rp变负的异端。是以当她在次踏入教堂的时候,被牧师驱逐,并且有家难归,她老妈都拒之门外了。可以说差不多整个社会都抛弃了她。当她寻找心中的Father时,也得不到回音,于是整个世界就如同疯了一般。

主治医生还在不断的给Jan做手术,但是Jan宁愿早点死去也不想再拖累Bess,因此在一个逮捕申请上签字,好让他们把Bess抓到精神医院去治疗。这个是主治医生的建议,因为他也很爱着Bess,希望这样能挽救Bess,脱离精神世界的苦海以免被love逼得失常。警察叔叔将Bess强行拖走了,但是Bess却溜了出来,她决心拯救到底,再次登上水手的船去献身(上次没献成,自己恐慌的逃了出来)。这次真的献身成功了,水手凌辱了她并且报了上次的仇,割破了她身上哪里导致大量失血,主治医生gg都就不回来……终于女主人公看着自己心爱的丈夫,悲伤离去。

事情没完,Jan在祈祷之下,竟然奇迹般的,能下床了,但是却面对着爱妻的葬礼。当地教会同意埋葬Bess,但是不能举行葬礼,只能诅咒她下地狱。如此为爱献身的精神,对Father言必听之的典范,怎么能下地狱?impossible,因此刚出院的Jan偷偷的将Bess的dead body从棺材里偷出来,让他的工友带到工地葬掉,从而躲过一场下地狱之灾。不可思议的,神圣的钟声在工地响起……

嗯,说实在的,这次看片的感受,唯一就是想吐,很压抑的感觉,特别是Bess那种笃信Father的行为,片中她姐姐也骂她很Stupid,都为人妻子了还迷信这种神的Power。在主治医生gg看来就是没长大的孩子般,虽然着急却说服不了,只能苦笑。女主角功力颇好,依偎在Jan怀中就犹如一个十多岁的少女,清纯可爱;为爱而牺牲时,却如同一个老妇人般,痛苦的表情,有点精神病态的眼睛,尤其传神。最受不了的是她在跟Father祷告的时候,自言自语,一会儿以Father的身份说台词,一会儿以自己少女般的口吻傻问,一个人在少女和女巫的表情中切换,如果没有分裂也是该进医院观察的。人物的表演很好,灯光效果背景音乐等也恰如其分的烘托主题,确实让偶都睡不着,尽管缺眠。

最后,提一下片中的每一个Chapter开始时候的插曲,个人认为比较悦耳,可惜不知其出处,打算搜一下来欣赏,如有知道的,还烦请知会一声,多谢先!

 4 )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一个非常容易制造感动的年代——并不是说没有值得感动的故事,而是呈现在你我面前太多的感动,让人觉得刻意、拙劣和低级。有些电影或是电视,总是从画面里散发出铜臭的气味,总是会漏出商业的马脚。也许这样的东西也能挣取眼泪,可却很难进入你的灵魂。没有触痛灵魂的感动,既廉价,又可耻。

只有像破浪这样的影片,把一个人用生命去守护的价值一点点撕碎给你看,即便是天国的钟声响起,给影片的结尾一丝暖意和安慰,也难以释怀久久的痛楚。当医生不能理解贝丝,嘲讽的问她:你有什么才能时;贝丝天真的说,我会相信(i can belive)。贝丝的疯狂扰乱了教会的规范,他们以神的名义遗弃了她。而贝丝却对他们说,你们怎么能爱一句话,你们怎么能爱一句话。为了给丈夫生存的意志,这个女人从怀疑到信仰,从信仰到死亡,被社会遗弃她,并没有被神所遗弃。中国历史传统里没有基督教文明,很难真正理解诸如祈祷、天国的力量,可我是愿意相信,丈夫是被妻子救活的。

鲁迅曾经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破浪而出,就是这样一部把爱情撕破了给你看的电影。在这之前,我只看过拉斯.冯.提尔的黑暗中的舞者,这也是六七年以前的事情了。模糊的记忆被破浪唤醒,我想拉斯.冯.提尔涉及的是更为普遍的主题——爱,不同的是,黑暗中的舞者讲述的是母爱,破浪讲的是情爱。如果直觉是正确的,那么我更愿意说这也是一部把世间最有价值的东西——爱——撕破了给你看的电影。

 5 ) 爱你有什么错

破浪 是拉斯·冯·特里尔良心三部曲之一。另外遐迩的两部分别是《狗镇》和《黑暗中的舞者》。后两部挺不错,今天把这部也捎带手儿给看了。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最主要的原因是故事发生在古老的苏格兰,音乐和电影的背景颜色都是我的挚爱。色彩阴郁低沉,音乐悠扬明快。情节是这样。虔诚的教徒贝丝和石油工人简相爱并且结婚了。在婚礼的间隙,在爱中沉醉的贝丝拉着简去了厕所,简说你不想浪漫一些吗,贝丝中了邪般地爱慕地盯着他的脸颊轻咬嘴唇。厕所这地方听上去不浪漫但充满了激情,有了激情也算是另一种浪漫。贝丝把裙子染红了。事毕,贝丝幸福地搂着自己最好的朋友,笑意荡漾在她那青春的脸上。

婚后,俩人如胶似漆。简因为工作不得不远走他乡了。贝丝痛苦极了。贝丝的母亲骂她,男人离开家庭谋生是天经地义,你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压抑欲望。贝丝的心也被简带走了,失魂落魄。每日的功课就是向她的主告解,另外,深深地思念简。甚至用phone sex来缓解那种痛苦的相思。简是个男人,工作疲惫,但对贝丝的爱一如贝丝爱他一样,只不过更含蓄一些。这里我想说说,一般电影里的女性在爱情中都是柔弱而坚强的,倒是最先趴下的是男人,不齿。

简因为工伤下半身瘫痪了,手臂都丧失了知觉。贝丝更加痛苦了,但起码她的简还活着,这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希望,但就是这希望支撑着她。简心里难受极了,他希望贝丝离开他,找一个有正常性功能的男性好好过生活,可贝丝是教徒不可离婚,简让她去做一个真正的有爱滋润的女人。贝丝不肯。贝丝伤心欲绝,她不能背叛深爱的简还有自己的信仰。简说那你就去找人做爱,做后来向我讲述,这样我就有生活的动力,因为我若忘记做爱的感觉我就毫无生存的渴望。贝丝傻傻的就信了。但她觉得这是一种罪孽,不洁。她包括她所生活的年代都牢牢地被神权所统治,每个人没有人身自由,都是上帝的子民。而这种神权的笼罩更像是一种桎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与言行。但贝丝爱简,她希望简能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而简对贝丝的良苦用心煎熬着贝丝,贝丝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去和不同的人做爱的经历可以让简恢复活力,而无意识这是简希望她能解放自己重新追求幸福。

贝丝在向主告解后,鼓足了勇气脱光自己爬上了医生的床。可医生对贝丝的侗体不为所动。让她把衣服穿上。贝丝屈辱而失望地哭了。贝丝回到了简的病床上,编造了和医生做爱的过程。简用虚弱的手指写下了not true几个字。贝丝表情复杂。她觉得自己对不起简,因为她欺骗了简,并且,没有带给他生的希望。从此之后贝丝就变了,她成天沉浸在自我折磨之中,她对主的虔诚让她鄙视自己的不洁,她对简的爱无法得到简的回应,她爱简可他却不能给他她想要的幸福,当她不在意他已残废这一事实而简的消沉又让她感到负罪。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简所希望的,和不同的男人做爱,然后回到病床上用这种荒谬的手段来唤醒简对生的渴望。我们可爱纯洁略带神经质的贝丝就这样处在了心力交瘁的精神失控中。最后当她几乎被水手强奸,但她逃了出来。那些曾经和她调笑的孩子们追打着她,她已在众人眼中沦为一个堕落龌龊的妓女,她的父母和她断绝了关系,即使被人丢石子任她在门外苦苦哀求也不肯打开门。尽管贝丝还是心地纯洁,还是充满了对简的深爱以及上帝的虔诚。

最后贝丝死掉了。怎么死的我倒水没看见。简居然能够走路了。他把他的贝丝的尸体偷了出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抛向了大海,用一种浪漫的方式给贝丝一个了结,而不是让她那可怜的躯体接受冷酷的神父教徒的审判。

这电影就算完了。片子结束后,教堂的church bells回荡在上空,镜头俯视着这个安谧的村庄,钟声嘹亮似乎为贝丝而鸣,庆祝她的解脱。

片子看得挺压抑。可很有意味。给了观众很大的讨论和想象的空间。怎么看待爱,怎么看待性,怎么看性在爱中扮演的角色,怎么看待爱在性中扮演的角色,怎么去鞭笞教条与伪善,怎么去讴歌真爱无暇。等等。这让我想起昨天看的《看往春天的地铁》拍得是如此的磨叽和拖沓以及肤浅。

若你的爱人丧失了性功能,并深陷疾病,你能不能忍受寂寞守护照看他/她,你能不能遵守当时两个人在神/政府=。=前所发的誓言不离不弃。你能不能为了爱的纯洁与坚定沦为世人眼中的邪恶……这年头问出这样的问题基本就是自讨苦吃,又何必去奢求答案。

所以我才常和朋友说,你暧昧来暧昧去有个鸟用,那东西能当饭吃吗。多是无聊时的消遣罢了,何足挂齿何必当真。有的时候看个好电影就是用来嘲笑生活的。

别问我能不能做到。因为我说我能你也不相信。推荐这部电影。

爱你没错。爱你爱到精神分裂就大错特错了。爱应该让人变得美好而不是卑微,爱应该让人变得甜蜜而不是苦涩,爱是追求而不是纠缠,爱是自由而不是约束,爱是结合也是分别。

爱是一件平凡的事,别让自己的道德缺陷和修养低下将其变得庸俗。

 6 ) 丧钟为谁而鸣

  忘了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看到一本小册子,上面介绍拉斯冯提尔——凌迟人性的大师。被题目吓住。但即刻回忆起,大一上学期上中外名著导读课,期中作业就是些看《黑暗中的舞者》的影评,平心而论,这部电影导演所营造的诗意的音乐和话剧般的桥段,冲淡或者稀释了片子本身所要表达和叙述的残忍。但可爱的雯子还是哭到天昏地暗,好像在寝室哭的头痛到当天晚上社团的例会都没有参加。
   其实,我一直想看另一部,三部曲之首《破浪》,反正直译过来就是这样,还有种翻译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算我刻薄,算了,还是直译吧。以仓促的消费时代的眼光或者以正常现代人的理性看,贝丝这个北欧女人的爱情多么离奇荒诞。买的碟翻译很烂,演员的英语也很破,所以,在看的过程里,对Emily这个演员我大抵是厌烦的。
   冯提尔的镜像语言这次是我所不熟悉也难以理解的,每个段落都像未完成般,随后画面立刻跳到另一个段落,虽非意犹未尽但总心有不甘。所有的影评都在说,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牺牲、爱情的故事。我再加上一个,纯粹。
    若你见过比这更“纯粹”的爱情,记得告诉我。反正我是没有见到过。
    上帝是贝丝忠诚的信仰,已故的父亲是贝丝忠诚的信仰。爱情,却是贝丝的最高信仰。西方的新人们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神父每每问起,无论对方生、老、病、死,你都不离不弃?《破浪》在158分钟里把教堂李看似仪式看似程序但在西方人心里犹如咒语般力量的几句话说明白。“贝丝不是为她自己活,她现在完全是为你活。”多多对躺在床上高位截瘫的亚恩说。
    “我甚至都不能与她做爱”。因为教会不准离婚,亚恩要贝丝趁着年轻再找个情人,贝丝断然拒绝。除非,这样做可以挽救亚恩脆弱的生命。我想起,达利所说,人之所以要做爱,是因为人还要活,只要人类再也不恐惧死亡,那么人类也再也不需要做爱。《荒人手记》里提到,非洲野象习惯群居,每每在同伴快要死亡时,便作出性交姿势试图唤起同伴求生欲望。爱与生的力量竟同源同体,难怪爱的深切与恐惧总是可以无比接近。亚恩让贝丝相信,只要还能传递性爱的力量与他,他便具有了活下去的力量和决心。
     贝丝真的相信,爱是她的最高信仰。若与陌生男子做爱可以唤起丈夫生存的勇气,让亚恩全身血液再次获得流动的力量,与谁做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将生命的气息向丈夫传递和感应。性与爱的行动可以分离,对象事实上仍然同体。尽管躺在陌生男人身下的贝丝泪流满面,抽泣不已。亚恩短暂的好转坚定了贝丝如此的决心,察觉到的人都反对,在那传统而教律严明的丹麦村庄,教会绝对不会允许如此伤风败俗的女人继续留在教会。这不是上帝和亚恩在贝丝心里的第一次冲突,事实上,电影中每一处贝丝在教堂向上帝祷告的段落都是一次冲突,但这却是最激烈的一次。圣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将教会作为上帝的力量在世俗社会的代表,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带有原罪,要获得救赎成为更好的人,就要步步向上帝接近,这其中,教会社会是脱离不了的一环。由此,教会在世俗社会中的力量得到确立,教会也开始了中世纪漫长的对世俗社会的统治。但只要贝丝知道,教会力量不等于上帝。奥古斯丁尽管确立了教会的位置,但教会毕竟与上帝还是遥遥之距。贝丝心里的真正至高无上的上帝告诉她,要拯救亚恩的生命就要这样坚持信仰的去做。这是最纯粹的信仰,最纯粹的爱情。她全然没有自己,或者说,亚恩就是自己。
     真正爱贝丝的嫂子多多和医生理查德森告诉贝丝快停止,严厉母亲警告贝丝继续的下场,甚至,多多用残酷的方式对贝丝说,“他是一个病人,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贝丝的回答是,“因为你没有这样救哥哥,所以他死了。”贝丝甚至去做了妓女。
    不只是爱情里的纯粹,甚至到了一种性灵上的通透。《圣经雅歌》说爱比死更冷,爱却是恋人最华美的衣裳。用做爱的方式而旺盛的生命活力传递与奄奄一息的亚恩,让他身体里的血液脱离死气,开始的活动流转。不单纯甚至不能用“牺牲”来陈述贝丝所为,“牺牲”这个词语里仍旧包含委屈和承认自己的让步,而且是最高程度的让步。对于全然没有自己,或者自我早已与亚恩融为一体的贝丝来说,这不是“委屈”亦非任何道德化意义上的让步。若说委屈,世俗社会力量的压迫确实给贝丝带来委屈,但这委屈却丝毫与亚恩无涉俞正就无涉,世俗社会的力量一点也不能渗进在贝丝心里盖然两分的信仰领地。
    信仰领地的纯粹和干净还有坚定,抵御世俗社会力量的入侵,严格捍卫着至高无上的爱情。此刻,这里的爱情早已无需捍卫,早就在贝丝生命的力量与亚恩融为一体之时得到最完全最彻底的表征。被教会驱逐,被村里小孩欺负,亚恩病情也急转直下……世俗社会的打击完全不能动摇贝丝。但是,若她再也不能见到亚恩,那么这场拯救和信仰的坚贞维护的意义当然灰飞烟灭。所以,贝丝选择了灰飞烟灭。
    完全合乎她的心。我若不能救你,就是不能救我自己,躯体的存活当然没有意义。甚至,这个结局早在我意料,否则,若不如此残酷,冯拉提尔怎会誉为凌迟人性大师?但是,冯拉提尔又给了观众希望。首先是理查德森坚持要给贝丝下葬,尽管她的灵魂要被打下地狱,接着奇迹般恢复的亚恩偷出贝丝的尸体,抛进汪洋大海,与此同时,从不鸣声的教堂连连鸣钟。
     但我却暗自嘲笑冯拉提尔。结局到贝丝的灰飞烟灭就足以。他认为他所安排的贝丝的死去足够让所有的观众震荡屏息,还魂不力。便用后缀来为色调补上光明。但若贝丝的灰飞烟灭换来亚恩生命力的恢复,这场爱情救赎里就没有任何失去可言。在高洁的信仰领域里,贝丝无须世俗社会再后的肯认或勉强的“原谅”,那补上的光明色泽还是与贝丝纯粹的心灵无涉的区域,侵蚀不了早在天国俯视尘世的她的纯粹的眼睛。所谓的“凌迟人性”事实上只在世俗社会里有意义,在贝丝合二为一的信仰和爱情里,《破浪》早给了观众无限光明。如此这般,丧钟为谁而鸣?

 短评

如不因前几天才正准备看狂恋大提琴 | 想搞重的 最后还是虚的 | 如真的恶 吐后怎会拿右手扶帽 | 佩服自己 两个半小时就这么坐下来 ARTE前 原来是解决块状化之方 | 其实想打4星 但那是"推荐" 念及已太神叨的 不能推 | 我是说怎么看的时候不禁想起黑暗中的舞者呢!

7分钟前
  • 不是方先生
  • 还行

It's all about how to prove your love...看到后面有点看不下去了....

8分钟前
  • raisonneur
  • 还行

昏黄的现实与灿烂的梦,冯·提尔一如既往地将他对男性女性的见解投射到银幕中,荒芜刮风的山坡和被宗教束缚的小镇,看似蠢笨的女孩看着路边野兔,心底是善良和可爱,而这座小镇则开始显现其恶毒的面目,在阴暗扭曲矛盾的山穷水尽后,我们在最后开始相信,这确实是一个“因爱之名”的故事。

13分钟前
  • TWY
  • 推荐

这样的电影,有点艰涩,需要一种定力来观摩,我不很感兴趣。

18分钟前
  • 萬和生
  • 还行

"the deceased was suffering from being good. perhaps this is the psychological defect that led to her death."

20分钟前
  • 林檎
  • 还行

艾米丽真正小兽模样,圆眼时刻流露着不安,依赖性,楚楚可怜,但会在意外的地方变得狠厉坚强。她说,每个人都有专属的天赋,我的是能够相信。只是她悲剧在分不清爱与信仰。粗粝的海风荒凉的镇,没有钟声的教堂以及被诅咒的葬礼。是被剧透了近十年才终于观看的电影,谈不上喜欢,但一定忘不掉。

25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油画绘片+部分动态划分章节,教堂钟的缺失与重回--女主新婚/犯教与死亡构成讽刺。以自我与上帝对话,虚构上帝。自我即神谕,充沛即他人。好像一个正反打都没有。

27分钟前
  • 闵思嘉
  • 还行

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实在讨厌Emily Watson

28分钟前
  • hitchhiker
  • 还行

拉斯冯特里尔自始至终是个疯子,难入法眼。

3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又是一个略带神经质的女人.我想我是不是应该开一个神经质的女人的豆例了.

3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画面的镜头不停地摇晃,看得我晕晕乎乎的,是为了然大家感受到贝斯的痛苦,纠结吗?很不舒服。而且,我觉得应该让简和贝斯一起死去,想他那样瘫痪了这么久,忽然让他站起来,这是不是因为贝斯用她所谓的爱去拯救了简?那样,如果贝斯不死,那她会更加深信不移。不过,那样就没人取运贝斯的尸体。。。诶

39分钟前
  • Hephaestus
  • 还行

拉斯冯提尔的“痴情女苦情戏”,圣徒般的女人为爱痴狂献祭给了整个小镇,而结尾的圣钟敲响更像是耶稣受难后对世人精神的洗礼和训诫。冯提尔用宗教式的寓言故事来蔑视、讽刺宗教本身,想到《幸福的拉扎罗》则是用现代的寓言呼应圣徒的虔诚。冯提尔的偏执狂(疯子)属性带来的往往是毁灭,而毁灭本身充斥着变态的快感。

42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别跟我说你善良。也别跟我说你喜欢善良的人。人们向来歌颂执念,是因为人们从心底不相信执念。其实拉斯冯提尔片中的人物都是异化的,却恰恰最贴近社会的教条。他质疑一切,如同在血液之中播撒一场瘟疫。

4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深情既是一桩悲剧 必得已死来句读。 实在不喜欢这片,女主的太过依赖自私 让事情都走了样 爱情不应该是这么揪心的

51分钟前
  • 妄想代理7
  • 还行

又一位holy fool。女性受害以满足男性幻想,女性死亡以换得男性重生。拉斯确实是宗教权威、封闭社会和男权社会最一以贯之的控诉者(至于这种控诉是否有深度和有效则是另一回事,个人非常不喜欢把“goodness“放入讨论之中)。| 35毫米胶片拍摄,扫描成数字文件,再把修改过的画面重新洗印成胶片,获得了水洗褪色的画面颜色。

56分钟前
  • Trillian
  • 推荐

丹麦导演的这三部曲其实让我后悔看过。。。女主角都带点神经质,然后一种怪异到偏执的念头促使她们去做导致最后的悲剧的事情。。。可是即便bess的丈夫活下能行走,selma的儿子可以治愈眼睛,失去了她们,那意义又何在?导演一直在讲一种类似变态的女性牺牲。。。

59分钟前
  • 蘭女
  • 还行

1.曾经看到中国电影资料馆-百子湾厅要在2017年4月16日放映《破浪》就关注这部电影了,当时在天津的我没有特地赶去北京观影就打算后面独自找来看一下,结果一拖再拖,直到2022年8月10日才终于观影了;2.拉斯·冯·提尔那么爱英格玛·伯格曼,然而他导演电影的风格却感觉与伯格曼相差甚远,在纪录片《打扰伯格曼》中他埋怨伯格曼与托马斯·温特伯格关系密切却没与他联系,我现在不禁怀疑伯格曼是不是不太喜欢他的电影?…… 3.影片中间的部分剧情台词不时让我联想到获得第77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2004年电影《深海长眠》: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也有人觉得“痛苦地生活不如痛快地死去”;……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很遗憾,按照古老的习惯,任何一个人把爱情当作信仰,最终都会有悲剧的结局。

1小时前
  • X
  • 力荐

Emily Watson的演出是“一生一次”那种级别的。

1小时前
  • 安东
  • 推荐

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在森林里碰见一位白发老圣人。老人见查拉图斯特眼睛纯洁,口角上下却藏有一点邪恶,走起路来像舞蹈。查拉图斯特拉说他因为爱世人,所以要去往人世。老人宣称他只爱上帝,不爱世人。告别老人,查拉图斯特拉继续下山,心中惊诧老人竟不知上帝己死。

1小时前
  • 花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