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0
"真,善,美"
直感,温暖,记忆,自然.
这些词汇是在观看这部影片时...心里头一直涌上来的字眼.
在"根号"的带领下,我亦和他的学生们一道重温了那些高中时代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而这些年来的成长,终于让自己可以从旁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数字的秩序和美好.
过去的日子让自己再次确认自己的信念: 自然
于是简单,直接,实在,终会带领我们接近真实......
而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关联,是扶持......于是博士,根号,母亲和博士的嫂子...以自己的方式一起面对人生,过往的记忆和掌中的当下.
归零,是完满.
P.S. 若不是看到"豆友"的推荐评论,大约会错过这部电影呢.这样想来,开始尝试在这里记录并和豆友们分享,真是好的.
2 ) 数学中的爱
我呢,是为了看神林会长与美山秘书谈恋爱是怎么回事,所以才找《博士の愛した数式》(The Professor and His Beloved Equation/博士热爱的算式)来看。啊,不好意思,应该是寺尾聪与深津绘里才对。
天才数学博士(寺尾聪饰)在车祸后,新的记忆只能维持80分钟,每次都要重新认识照顾他的女管家(深津绘里饰)。
电影淡淡然的,不过用数学来调情原来可以比吟诗更浪漫。对于一个刚刚学会了用日语来数数字的我来说,又额外多了一分趣味,值得向初学日语的朋友推荐。
博士问女管家生于何年何日,答曰二月二十日(220)。博士脱下大学颁发给他的“学长奖”手表,表背的编号是284。然后博士就拉着女管家到黑板前演化公式。
220除了自已,约数是1、2、4、5、10、11、20、22、44、55和110。把这些约数加起来是284。
284除了自己,约数是1、2、4、71和142。把它的约数加起来,刚好是220。
博士说,你的生日220与我手表的编号228是相亲相爱的“友爱数”(amicable numbers)。
女管家独个儿带着她的儿子阿根。博士说,根号是个跟任何数字都合得来的数学符号。她的儿子后来跟博士成了好朋友。当然,父爱般的友谊是每一天重新开始的。阿根后来成为了数学老师,电影的故事也是由阿根的口叙述出来。阿根说故事时补充,220和284这对友爱数是公元前500年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现。后来到公元1866年,一个年仅16岁的意大利的少年Nicolo Paganini,发现了1184和1210这对漏网之鱼,其实期间也有人发现其他行的友爱数。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儿,也是友爱数的专家。
剧本原着是芥川奖小说,电影拍出来也带点文艺腔,却略嫌隐晦和单薄,还好的是几个主角都是好戏之人。深津绘里在此戏比她演美山秘书可爱得多。她在《Change》的角色有点讨厌,人也太瘦,瘦得连脸颊的骨都露出来了。寺尾聪原来拍过山田洋次的《同胞》,要找片子来看看他年青时的模样。演长大了的阿根是凭《三丁目の夕日》中的穷作家角色两度获日本奥斯卡影帝的吉冈秀隆,他是山田洋次男人之苦系列中寅次郎的外甥满男,由小孩演到长大后追求国民美少女后藤久美子。演博士嫂子的浅丘琉璃子是男人之苦系列中的最佳女主角,和寅次郎四度对手,她演的舞女莉莉大癫大肺,被认为是最应该嫁给寅次郎的角色,跟这次演哀愁的嫂子完全是另一个形象。
3 ) 无题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 威廉·布莱克
关于失忆
失去记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不知道,但是这种现象真实存在。如果浪漫一点思考这个现象的话,失忆就好象在人世间突然喝到了孟婆汤一样,你的人生又归零了,你可以从新开始。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是否会有那种象真的喝了所谓的孟婆汤一样,完全丧失记忆,变得像婴儿一样单纯无知的情况呢?医疗上也许有吧,不过我看文艺作品里面恐怕就不会采纳这种案例了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伴随着失忆,一个人的性格是否会改变?就像美国电影《全面回忆》里面,主人公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好人,直到最后他才知道,他曾经是一个坏人。当然,这个例子举的不恰当,因为主人公并不是失忆,而是被串改了记忆。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更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老话。
在各种失忆的症状中,最可怕的恐怕就是间歇性失忆了。就是那种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的记忆,然后马上记忆就会归零,一切从新开始,就好象每隔一段时间就喝一口孟婆汤一样,实在是可怕之极。可是文艺作品却非常欢迎这种古怪的失忆症,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人类的苦难就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次自然也不例外。现在有很多电影作品都是这种症状为背景创作的,比如《记忆碎片》,比如《初恋五十次》,比如这部《博士的爱的方程式》。
关于数学
素数,是最孤高的数字,自尊,独立。亲和数,在无数的数字里,只有这两个,是一对,这是独一无二的关系。完全数,这是上帝的杰作,完美无缺。在博士的眼里,数学是如此的神奇美丽,不论你说出哪一个数字,博士都会告诉你,啊,这个数字太高贵了。因为每一个数字,都有他美丽的秘密。你要用心灵去感受,找到它的韵律。
电影里讲到了关于直线,现实中,你永远看不见直线,它只存在于你的心灵中,延伸到永远。还有根号,它的含义是坚强,保护着每一个数字,还有那个博士的爱的方程式:e(π*i)+1=0 ,把一切纷繁复杂都归于虚无,归于平静。
这就是数学,如此瑰丽的东西,它不是人类发明的,在有人类以前,它就存在了,就像诗。斯卡采尔说:“诗人没有创造出诗,诗在那后面的某个地方。很久以来它就在那里,诗人只是将它发现。”
关于爱
失去的记忆就像一个枷锁,记忆的主人总是在不断痛苦的寻找,而对于间歇性失忆的人来讲,这痛苦是在不断的叠加的,记忆对于他们来说就好象熊手里的玉米,最终发现只剩下一支。博士的记忆只能维持八十分钟,然后他就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现状,依赖于别在衣服上的几张字条。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必须要有耐心,以及爱心。你要不断的重新介绍自己,你要忍耐他重复讲过很多次的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须清楚你所付出的情感都是徒劳的,很快他就会忘记这一切,你必须重新来过。有一个描写爱情的过程的句子,叫做“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尽管这个句子已经烂俗到让人观之欲呕的地步,但是却清楚的说明情感是一个叠加的过程这样的道理(所谓的一见钟情,起作用的不是情感,是欲望)。而当你知道你的情感无法叠加的时候,你就患上了间歇性情感失去症。和失去记忆的人不同,失去情感的人可以选择放弃这段情感,而恰恰由于有了选择,那些选择继续无怨无悔的付出感情的人,就越发的令人敬佩,他们付出的感情就越发的弥足珍贵。总有人说,最伟大的爱是那种只是付出而不所求回报的爱。那么现在考验的时刻到了,面对就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渺茫的希望都没有的对象,你要有“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的决心。可能你要初恋五十次,可能你要相识二十年。
好象说得有些骇人了,实际上这样一个奇怪的情感对象会让人执着的或爱恋或景仰,必然有他的价值之所在。或许,他象素数一样独立,自尊;或许,他象亲和数一样亲切,不可替代;又或许他象完全数一样完美无暇,谁知道呢?就象电影里面的台词一样:“他爱的对象可能有点怪,但爱本身并不奇怪。”
4 ) 《博士爱上的算式》--让爱充满人间
博士
他只有80分钟的记忆,因着10年前的一场车祸。于是模糊了时间的界限,一切都会在熟悉时变的陌生,于是孤独的生活在乡间的别墅,这样的人是不会被人所理解的,他亦不想去理解别人。或者在他的生命里只剩下了数字,这些是他仅留的记忆,而那个他所爱过的人只是在眺望着他的窗玻璃上映下已逝的容颜,据说他要叫她嫂嫂。然而这一切都又因着另一个女人的出现而改变,她叫杏子,是他的钟点工,来照顾他的。
杏子
她没有丈夫,现在没有,或者一直都不曾有过,却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这样的生活本该是悲惨的,至少该有着艰辛。但她却一直的笑,纤弱的身体有着里坚强而又勇敢的灵魂,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只是做家务的事情,她亦当作伟大的事业,认真的一丝不苟。于是她每天回答着相同的问题,欣喜的附应,没有丝毫的不耐烦。24,4的阶乘。呵呵多么清高的数字啊;你有儿子?是的,10岁,叫根号。
根号
他没有父亲,这是当然的,他是杏子的孩子。据说单亲的孩子总有些怪异,但他到没有。根号是博士给取的绰号,大概是脑袋平的缘故,或者还因着像根号一样对一切数字都有着同样的包容。于是他会和母亲一起作出“不管博士说过多少次,都不要说这个你说过”了的约定,这是怎样美丽的约定;于是他会在母亲无意的伤害博士后,难过万分。当然,他还可以做个像博士以前一样的老师向同学们讲述那过往的美丽故事。
博士的嫂嫂
她说她是博士的嫂嫂,或许就是吧,但显然又不止是这样,因着那同一场的车祸,她需要一根拐杖才能走的更为平稳。于是她会嫉妒博士与杏子的和谐,嫉妒那犹如家庭般的氛围,而那些本来是她应该有的。她终究是善良的,尽管因着嫉妒赶走了杏子,但终于还是找回杏子一起融入那爱的快乐。
我即使不知道这部影片的导演是小泉尧史(此人乃黑泽明之嫡传弟子),亦能在影片中看到黑泽明的影子,因为寺尾聪(博士),因为吉冈秀隆(成年根号),还有那个家政介绍所的老人,很多年以前这个老人在黑泽明的《八月狂想曲》里饰演吉冈秀隆的父亲,平凡又有些势利,之后《袅袅夕阳情》里便热情很多,而那时的寺尾聪刚从《梦》里出来木讷的坐在一边,毫不起眼。这么多年过去,我突然发现原来有一种人是越老越帅的,历经岁月的寺尾聪将这个失忆的老头演绎的可爱而又充满智慧,他没有着重去表现博士的失忆,更多的是演绎那有限的80分钟里的美好生活,让我们常常像忘记了《那年夏天,宁静的海》里真木藏人的聋哑一般,忘记了博士的失忆,只有在每天的“24,4的阶乘。呵呵多么清高的数字啊;你有儿子?是的,10岁,叫根号。”我们才恍然醒悟,并会心的一笑。还有那些友爱数,完全数等等,让我们明白,原来这个世界一直都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小泉尧史在对影片的处理上有些黑泽明晚年的风格,圆熟的写意之作。在对剧情的处理上,让深津绘理饰演的杏子如天使一般来感化博士孤寂的灵魂,却又没有堕入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烂俗爱情里。使得她对他亦女亦友,甚至偶尔充当妈妈的角色,从简单的男女之爱放大到抽象了的人与人之间美好的相处,让爱充满人间。而这部电影里的人物本来都该是不幸的,他没了记忆,她失去爱情,他没有父亲,而她失去的亦不单单只是一双健全的腿,他们都曾路过人生的岔路口,孤独终老抑或享受人生,自暴自弃或者勇往直前,也正是这爱召唤他们回到美好的天堂。尽管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有关失忆的故事,但在导演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背后,我们看到这是对生命的热爱。
2006年10月12日 星期四 中山 黑夜 丙戌年八月二十一日
影片资料:
片名:博士爱上的算式
导演:小泉尧史 Takashi Koizumi
演员:吉冈秀隆 ..... Square Root
寺尾聪 ..... Doctor
深津绘里 Eri Fukatsu ..... Kyoko
Ruriko Asaoka ..... Widow
类型:剧情/爱情/家庭
片长:117分钟
上映:2006年
国家:日本
5 ) 好好爱数学!为下周的高数考试攒RP
想到的第一点是和牛哥的对话
-我不想再喜欢YD了
-为什么?
-我爱YD太多了,没有时间去爱我的数学了
一直以为没看完这部电影于是兴致冲冲地搜出来看知道看完结局才感叹原来早已看过一遍了真傻啊!!!
爱分为很多种,对人对事对物,对心向神往倾慕已久的小男森,对迟迟不来的春天,对橄榄球那酷似哈密瓜让人爱不释手的形状。都有。
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把无限放在手掌心,握紧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以前常常会责备自己,对于浪费掉的时间后悔不已,但现在释怀多了,对于午饭后走过梅花桩拿快递的时间,听英语教育广告人员喋喋不休装作和你探讨人生的时间都觉得是有可取之处的。
他们时不时地提醒着你要多多晒太阳长高,再不学习英语就来不及啦以及其实你还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然后我只好苦笑着回答她说 I just have a lot of dreams.没有下文了哈哈。这其实也在引导着你说出你的梦想,不管你有没有实现或者有没有走在实现的路上。无论他们本身有没有意识到,对于你自己来说是受益的。这可能比起你一个人坐在地铁站的彩色休息长凳上冥想人生一小时的收获还要多。
清明到了,不能像初二时一样和盆友一身轻装走出家门在熟悉到不行的青浦小镇踏青了。日渐沉重的身躯(除去每周二的体育课时分)似乎不再轻盈了,那个小镇也好久没回去了不知变成了什么样儿。还会不会每次出门必碰到同学然后感叹果然大家都住在这附近好海森呢!
既然这也不行那也不再,就好好坐下来爱数学吧:-P
6 ) 短评又双叒叕写不下了。
“永恒的真理是无形的,不受物质、自然条件和情感的影响,因此,重要的事情,我们要用心去看。”/“数学是枯燥的,但是当你读出手帕、袜子、价格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数字的韵律,就像诗一样美。”/“定义‘1’是不容易的,一棵雪松那么美,有很多叶子,但依旧是1,一片叶子,将它揉碎,就会变成无穷,所以1是很完美的整体”/每日见面问候语:“你鞋子的尺码是多少?24。多么尊贵的数字,正好是4的阶乘”。你的生日220和我手表的数字284正好是“友爱数”。喜欢的棒球选手号28,是约数之和等于其自身的完美数。/春风和煦樱花盛开的日子,我们去散步吧,能促进血液循环。/弹幕摘抄:为什么我眼里满含泪水?因为你把辣椒油当眼药水了✖️因为你内心柔软善良✔️/深津绘里治愈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难怪石原里美喜欢他。/喜欢日本电影,可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看上去规整规范,即便是一双吃饭的筷子、一个不起眼的花瓶,也摆放的恰到好处,井然有序,让人内心充满一种视觉上建立起来的秩序和平和。/看完电影突然爱上数学了,尤其是老师对虚数i解释,有谦卑的性格。数学蕴藏着宇宙的奥秘呀……【哔哩哔哩】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And eternity in an hour.活在迷乱的现象里,从来都有很多人如此向往另一个世界的永恒。在这里,“那里”成了一种向往,一个梦,一首诗,成了爱
以诗歌般优美的语言解读数字蕴含的人生哲理,甚至暗合宇宙万物神秘而精准的秩序规律,真正的天才能悠然游走于跨领域,享受纵然自得的心灵自由,能从最简单最朴素的质数中找到美的本质,数学渣如我亦深深被感动;小泉尧史风格一如既往清淡平和,怡然有情 。
还可以了,主要是节奏太慢了...小日本
淡淡的温馨,即便是一直反感数学,看了这部电影都会感受到很多的不同。博士的生命中充满着各种的光亮,即便他只有80分钟的记忆。加古隆的ost还是那么好,愛のテーマ这首曲子在这里用的真的不错
看过几遍,依然是兴致勃勃,这是一个回忆形式,所以回忆的内容都是美好,真善美。……故事的内核是《初恋50次》,非常有趣,无限循环中,通过数学传达出人生的哲理,是的,数学只是我们人类发现的,而不是发明的。……深津绘里扮演妈妈,是那么自然,亲和。
这样温情的片子这样感性的人是没办法说服我去热爱数学的啊。小阿根一出场 我觉得他在cos二十多年前的吉冈秀隆,哈哈哈哈。最近完全hc上吉冈了萌点真奇怪。
3.5 对数学彻底感性化的呈现,每个数字都成为触摸世界的肉身记忆。人设和情节上做了很多工于设计的内容,但因为视角和情感干净纯粹,中和出了老派的美妙效果。清爽的日式温情于我真是屡试不爽,总能令人短暂相信世界是多么善良,然后被感染、打动。
e^iπ+1=0。感觉小时候“讨厌”数学可能是因为没有get到它的趣味的契机,而且遇到的老师都讲得太干巴。
一节介绍欧拉方程的初中数学课 所有关于数学的电影的通病都是纠结于数字 ,即使如此能戳中观众也不容易PS:如果有这么有魅力的博士当数学老师大家都会爱死数学了吧
数学家怎样表达永恒的爱?博士给出的解答是:欧拉公式e^iπ + 1 = 0 “两个数字,一个循环至尽头的尽头,一个绝不显露真面目、虚无缥缈(i - imaginary number),它们描画出简洁的轨迹,落于地上一点。虽然圆自始至终不露面,π却不期然地从空中飘落到e身边,来和生性腼腆的i握手。它们相互靠近,屏声静气地静静待着,直到一名人类进行了一次加法运算,令世界刹那间毫无征兆地风云变幻——一切归于空无。” 看似浪漫的文科生用一厢情愿的诠释将朴实理性、准确齐备的数学纳入麾下 但本片“万物皆数”的理念不过是让分支学科回归其混沌的起点——哲学 或许每个研究者/教学者都应该有意识发掘学科本体朴素而尊贵、高雅而齐备的魅力
其实是个不错的故事,只是我这种数学不及格的人,看到这各种数学名词和算式…就开始头疼啊…好无奈。
电影大胆将小说的母亲视角改成儿子视角,用课堂讲课的方式回忆故事。主轴忠实原著,却改动和补充了不少细节,让原本碎片化而略显单薄的小说情节更显丰满,尤其是将原著与嫂子隐晦的过去以及与保姆淡淡的暧昧情愫变得明朗化了。原著结尾是博士搬去了疗养院,电影则变成了疑似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幸福画面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威廉·布莱克
小说比电影来的更缓更温馨。但电影也不错,聪叔有奇妙的治愈力:)泪点:去看棒球赛,未亡人质问。长野真美。讨厌数学的我也感受到了其奇妙的魅力,专注于什么的人最纯粹有趣。存在过的美好回忆不怕被忘记。
寺尾聪和笠智众一样,年轻什么样老了还什么样。快四十了看着还像大学生吉冈秀隆到底怎么做到的。
非常好的片子。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计算,也能启迪很多人生智慧。三个复杂的数字,加上1就可以得到0。0是虚无,是平静,是圆满,也是归宿。让一切变为0吧,找到自己心的归宿。
太感人了,好久没看过这么治愈的电影了。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宇宙的美,有限对无限的兴叹,还有淡淡的忧伤。博士实在太太太善良了。管家母子也是。
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威廉.布莱克一部美的不能在美的电影,一首关于永恒的诗,不断叠加80分钟的记忆.......
我一直不怎么喜欢深津绘里,总觉得她和谁搭戏都不太对劲。而且我也有点怕抱持“别人的过去现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自己的现在”想法的人,被这样想法的人围绕和亲密接触是很可怕的事。我厌恶这样的关系。
挺特别的 真正的电影总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