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正片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2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3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4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5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6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3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4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5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6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7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8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19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9年的冬天,即开式福利彩票喧闹的发行现场不远处,有人在拆除了平房后的地表挖出金属来卖。几个十几岁的艳粉街年青人,在即将动迁的居民区里无聊漫顾,他们有时聚集在小卖部里谈论感兴趣的女孩或者其他话题,有时为女孩在寒冬中瑟瑟发抖的等待。这个冬天里,大部分艳粉街的家庭尚没有进入搬迁的实质阶段,年青人们仍然靠打架、聊天、游戏消磨度日,偶而也为工作的前途焦虑。随着越来越多的昔日邻居离开旧居,艳粉街失去了往日的格局,总有一些家庭为了切身的利益选择留下,2000年的冬天,一些年青人仍然重复着他们的生活,而遭遇断电断水的人们,开始为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苦恼……带我去个好地方特效化妆师大对决第一季修罗之介斩魔剑 死镰纹之男冬季公主零点神枪之出生入死种地吧少年篇金斯敦市长第一季海上传奇2005第三波冲天飞豹约会大作战 赤黑新章:红与白京华烟云他是她, 她是他超级学校霸王远古入侵第二季龙舞金瓶舞武器舞乱伎持续狩猎史莱姆三百年,不知不觉就练到LV MAX中国公路桃花运2008追查到底绅士刑警新百战天龙第二季铠甲勇士捕将复生实验三百英里天堂横行天下最美的一天硝烟散尽终极魔幻对抗赛圣雅各的天空红色小提琴YES一族澪之料理帖SP灵界中转站九降风幸存的生命(理论与实践)血色侦程1983打架高手 Thallumaala万能管家 第四季

 长篇影评

 1 ) 我看《铁西区》不用下字幕

      《铁西区》片长共九小时,是N年前我在《经济观察报》上读到过一篇相关报道后就想看的一部获奖纪录片,共分“工厂”、“艳粉街”和“铁路”三部分。看完后的总体感觉是并没有长久期待以来的那么精彩。我坚持认为即便是看待一部纪录片,仍要用电影的视角,从这一角度来说它的节奏太过缓慢拖沓,虽然我秉持着“不快进”的原则生生地用了九小时把它看完,还是没有阻止自己在看片儿的时候去做其他事。色彩几乎没有任何处理,剪接做的很粗糙,镜头运用也少有可圈点之处,它时长九小时的必要性我更是存疑的。它的成功之处唯有两点:1、他几乎拍摄到了他想拍摄人群的自然状态,就好像摄像机完全不存在一样,这十分难得;2、把视角对准了铁西。

      作为从小居住在一个距沈阳车程不足一小时城市中的人,我对铁西并不陌生。铁西区并没有什么旅游景点或是商业中心,与皇姑区一样可能我只是频频耳闻而难得一见。但我也知道,如果说沈阳被称作“共和国的长子”,铁西便是共和国的长孙,是一个时代凝聚而成的热情之花,凋零后就是时代的疤痕。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铁西充斥着煤烟味儿、铁水味儿、火车味儿和人身上酸臭的汗味儿——重工业的符号它都拥有,就像镜头里我们很少能看见蓝天。

      也许这也是沈阳最像我家乡的一个区。我对这部片子的偶尔不耐烦在于这些场景我都太熟悉了。他们的言辞、语气、神情,甚至性格、经历、不幸,就是我从小到大看多也听多了的。那一句话讲完最后一个字后口型过长时间的凝固不正是我从小尽量避免的自我中心的体现么?那些从小男孩儿开始一直老到老年还可以随口飘出的脏话不正是我当年立志考到重点高中去的原因之一么?而那些伴随讲话就自然而然吐出的口水不也是每年寒假我在街边最为厌恶的场景之一么?我所看清并想逃避的它的丑陋,原原本本地被记录在案,让我记起我到底是在怎样的一个城市中长成上大学前的模样,不是市容市貌,不是标志性建筑,甚至也不是那条纵切了整个城市、制造了“河南”“河北”概念的浑河水,而是每一条毛细血管每一个汗腺,因清晰而让人恐惧。

      我初中的班级就像是这部电影的孩子,因为学区大都为两个重工业国企的家属楼,我的同学大部分的都是国企工人的孩子。初中所在的90年代末期刚好也是国企改革的起步阶段,那时父母同时有正式工作的同学在班级里已是凤毛麟角,有很多还是父母双方都下岗。我对周围人的经济状况从那时一直模糊到了现在,但我清晰记得他们的样子,看不见任何的优越感,却都似乎天不怕地不怕,好像很少想到未来,于是看不见什么压力也可以把每一天过得愉快,很多人很聪明却不会把智慧用到该用的地方,一如他们的父母。说到这里我是那样哀伤,我清楚记得最后的中考单凭分数考上重点高中的全班只有我和我那时最好的朋友两个人,班级每次考试不用看榜就知道的一二名,而我班的长期第三名,在面对自费上高中或一所市内的中专后,居然选择了后者。那时的名次现在看来都不做数了,我只知道初中毕业后好好读书的大家现在大都还不错,而那些在父母和自己的懵懂之中就结束学生生活毅然步入社会的,很多开始渐渐像他们的父母,举止神态话语直至生活本身。

      因有这样方式的发展,而有这样的城市,进而这样的人,然后是他们的孩子。你可以看大,也可以看小。没有什么悲剧,那是让人不齿的优越感,我只是在我跳出那个圈子以后再回头,可以更清醒地去看它。一个又一个的铁西存在在那里,等待着再次被改变;就像一些后来成为社会精英的下岗工人一样,也许铁西也会经历华美的蜕变。历史不会对谁负责,转变的力量早已蕴育在自身,需要时间,也需要时机。若讲起历史的推进力,我必然会头晕,就此打住吧。

注:从自己博客上转的,所以有些不太像影评,懒得改了也。

 2 ) 艳粉街的一点背景

每个城市的1路车,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沈阳曾经的1路汽车(现在的201路),从艳粉街开往光明街街,全程都在铁西区内。从南部的生活区,由南至北,开往北部的工业区,那是当年铁西工人们通勤的大线。

艳粉街在老一代沈阳人中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有关沈阳城市棚户区的故事,大都来自于此。其中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艳粉街就是故事的核心地点。

在铁西区北部大工厂里的职工,很多住在艳粉街。

艳粉街拆迁之时,很多居民也都刚刚下岗不久。工作刚刚没了,又要面对一大笔拆迁的支出,许多人都有一种被逼上梁山的窘迫感。

片中的几个年轻人,按照年龄计算,大概生在1982年左右,他们的父辈正是大批下岗的生力军。他们原本的打算,可能就是“接班”父母的工作,到厂子工作。但是还没等到自己能接班的年纪,父母们的铁饭碗也丢了。

没接受过正经的教育,还要跟父辈竞争找工作,却缺少了父辈吃苦耐劳的精神。80后的沈阳人,生活的也并不如意。

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没有好好读书,也是片中那几个人的状态吧。

拆迁对于居住在棚户区的居民来说,是件更改命运的大事。那时候房地产还没有飞起,人们关心的也就是自己居住的那点诉求。

有些人一家三代几口人蜗居在十几平米的棚户内,渴望拆迁能够分到一个三居室。有些人无法支付回迁的费用,宁愿给个小点的房子,只要不要让他们额外付费。有些人通过离婚、迁户等方式,获得更多的回迁指标。有些人要疏通关系走后门,获得更大的房子。还有些嗅觉灵敏的人,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取大量的回迁房产。

诉求没有办法被满足的,就只能当个钉子户,忍受断水断电的原始生活。

搬迁也是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先搬走的人可以优先选择更好的楼层,选择当钉子户的就只能捡剩下的回迁房。于是很多人嘴上说要等等,以便让邻居们都晚些,结果一天之内就拆完搬走。还有些想做钉子户的,努力的劝大家跟他一起等待。

人性的那点弱点,在利益面前一览无余。

艳粉街拆迁之后,原址回迁,小区叫做“艳粉新村”,如今也开始显现出老旧的残败之感。

2014年,有媒体曾经试图找到当年影片中“垮掉的一代”,但最终无果。

纵然城市面貌发生了改变,居住在艳粉新村的人们,或许一辈子都走不出这横竖两条街。也许,他们的孩子或孩子的孩子可以,也仅仅是也许而已。

 3 ) 一个无法定义的北方【摘录】

铁西在沈阳的西南,艳粉在铁西的西南。这里曾经是为皇家种植胭脂的地方,由此得名,在日伪时期是城外设的砖窑,解放后村子划归沈阳市区。它的名字始终是这个区一系列工业化的街道名保工、重工、启工中的异数,恰因为它处在城市边缘,几百米外就是铁路。在双雪涛的小说中,离艳粉没多远就有煤山、矿场、高粱地。

现在艳粉街已经变了样。像整个铁西一样,厂房推倒,平房推倒,艳粉新建起商业区和叫“春江花月”“水调歌城”这样的名字的花园小区,万科楼盘旁边还有几栋老旧住宅楼,墙体密嵌米粒大小的灰色晶石,是八十年代的印记。

王兵纪录片《铁西区》的第二部分就名为“艳粉街”,记录下1999年棚户区拆迁期间居民的漫漫等待。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街上闲逛,那是属于东北的浪漫,在历史钦定的未来长期空洞中挖出的一个调情的小洞。年轻人摆脱学校管束,享受青春,并不知道未来不给予他们位置或方向。歌手艾敬也在这里长大,她这样唱七八十年代的艳粉街,“我的童年家住在艳粉街,那里发生的故事很多,我没有漂亮的儿童车,我的游戏是跳方格。”

民谣的悠扬曲调和聚焦于女孩身体与长发的MV掩盖了艳粉街的历史。艳粉是城市最落魄的角落,只有大路是柏油的,平房前都是土路,两边是垃圾和雪堆,雪融后一片黏脚的泥泞。

沈阳像大部分中国城市一样总在重建中。不同的是,它的重建以否定自身的方式完成。工业区全面转型为住宅商业区,原本得名于“沈水之阳”的城市把重心向沈水以南,如今的浑河南岸迁移。大型公共建筑频繁爆破。1988年建起的五里河体育场长期是辽足主场,2001年时国足在此出线世界杯,体育场获得了全国性的名声,又很快被炸掉,2007年,浑河南岸建起了“五里河奥体中心”,媒体报道把其造型形容为水晶皇冠。爆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炸掉一个个来自“近历史”的标签,到河的另一边去立起一座空城,仿佛可以新生,推掉那些来自于社会主义阶段的重工业和破产负担,推掉政府的腐败标签,推掉污染、历史、旧人口。

“北国情调”有时纯净美丽、有童话性,有时寒冷逼人,诉说几乎暴虐的身体经验,但都是清澈的,仿佛宁愿待在冰雪中也要拒绝腐化,无论腐化人的力量是暧昧情绪、算计、还是消费主义。北方以北的人没有那么关心微细的权术与控制,一张饭桌上各怀鬼胎的暧昧那种世情。哪有一顿饭吃那么仔细的,不如打一架,不如想想关于树的事,比摆弄身边那几个活人有意思。门外冻土,自然严酷,自然比生活大,生活也没那么密密匝匝,而市民社会里那种琢磨人简直是变态的乐趣。又亲近又疏远的距离感,是拥挤的消费性市民城市里的关系,是远于北方的。

在东北,有一类人很拼命地要与低俗相区分,努力走去更高更清澈的地方。这几乎是种地域性、文化性的特异追求,少数人硬要与周围的暴力、粗粝、和非理性相区分,培养自己的敏感,几乎以此为自我认同的部分。就仿佛因为见过泥泞也见过寒冷,自己心里想靠近一些理性而诗意的、清澈而思辨的东西,像在马蹄踩踏之前。煤灰搅拌之前的雪。这类人中的一些渐渐由于命运或者选择远离东北,但一辈子硬要执拗地不俗气。

王小妮、迟子建这些东北作家,不像池莉、方方、王安忆关心市井和市民生活,她们偏要写一些纯美严肃的东西,笔下没有那种很世俗的扎了根的长久平安,以算计和拌嘴作平安和繁荣杠杆的市民日常生活。整个东北,想不出一个写市民社会、家长里短、算计的作家,和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完全不一样,总是有点像萧红,有点悲悯,有古怪的宗教感,没烟火气息——也都不打扮,和张爱玲完全两路人。

冬天在这里成为一种概念,是定义了这个地方性质的季节。春天是冬天之后道路泥泞的日子,夏天是与冬天相对的日子,秋天是迅疾的前奏,暖气上水,心里石头落地,冬天来了。

在地流亡感”正是典型于东北国企改革过程与城市空间变迁历史的情绪。历史被否定,身份认同的核心被抽走,居民成为历史的侨民。可惜如今,大众文化对东北的叙述也往往回避其工业历史,反而强调它作为移民社会的性质和底层人口“闯关东”的历史,就仿佛这里的人口是简单的为生存而来的自主经济人。人存在的正当性、自身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被抽薄成像是风吹来种子,偶然降临在一块地方。

当国家主张直线前进的历史观,2016年比1996年更接近历史发展的顶点(表述为更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城市的社会主义工业历史成为错误和合理遗迹。非常恰切地,纪录片《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的英文翻译是残余,Remnants。被抽空后,人成为历史的遗留物,镜头前尚不知自己被甩在后面的年轻人在街上有一搭没一搭地打情骂俏。现实中似乎一切都变了,又似乎一切都“差不多,只是差了一些”。人们以不得已挤出的勇气,和“生活总不会就此结束”的笃信继续过日子,生活总不会就此结束吧孩子还小,国家总不会就此不管吧毕竟它不是骗子。

国家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等待上一代人,等待被定义为冗余又缺乏消费能力的人老死,下一代人成长起来承载新的结构、经济、文化。

 4 ) 铁西区的站台


                  文/站着看天


    我总是梦见铁西区,那一条长长的铁路,两旁破旧的厂房,那一张张漠然的脸,布满灰尘,再盖上积雪。

    铁西区有很多工厂,拖着庞大的身躯,每一座工厂都曾是一枚奖章。虽然机器不再轰鸣,但在夜深人静时,你依然能听到它低沉的呻吟,伴着每个工人的鼾声入梦,或惊醒。

    我还曾梦见艳粉街,它有着美妙的名字,和一座座垃圾堆。每一座垃圾堆上,都有一个孩子,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在垃圾堆上长大,连同他们的青春,恣意流淌。
 
    他们当然有着青春,他们的青春一样美好,如同这条街的名字,在多少年之后回想,都会让人心醉神迷。
 
    我一定是去过那里,在某年某月的某一个雪天,我的脑海分明藏有一张张鲜明的脸,我甚至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波波、娜娜、曲建、任欢。我分享了他们每一刻的快乐,忘却了命运的蹉跎,我和他们一起打架,一起骂娘,一起跺着脚,拿着借来的花,在寒风中等待某个女孩,忐忑不安,互相打气。他们是我的朋友,我是他们的兄弟。

    是这样么?我真就这样介入了他们的生活?这样的轻易?在某一个雪天?还是某一个梦境?不是说,回忆是最富有欺骗性的么?为什么,艳粉街早在六七年前,已被夷为平地?

    我还是放下主观的回忆,陈述客观的事实:那一条破败的街道,终究不会共存于和谐的社会,如同那一座座废弃的厂房,那一个个愚昧的刁民。尽管每一张床下都放了把刀,每一个人都好像战士,但断壁残垣终究被轻松的推倒,覆盖在茫茫的大雪之中,或许会有某个孩子回来,寻找与青春有关的一切,对着茫茫白雪,流下泪滴,但艳粉街的故事,就此结束,也许会有人提起,成为传说。
 
    但它总会在一些人的梦境中出现,比如我。我总是低着头若无其事的走过一排排人浪,听到某支曲子泛起莫名的感伤,有一种倾诉的冲动却不知从何提起,倒一杯酒看遍光影斑斓浮波荡漾。我以为挥挥手就能告别过往,哈哈一笑就足够坚强,刀枪不入的我,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每一部电影都成了我的回忆,每一个角色都尝遍我的哀伤。而今,哀伤淡了,回忆模糊,曾经的过往,如同天边星辰中最隐秘的那一颗,雪化清泉时最清脆的那一声,是我久久推敲不出的诗句,揣摸不透的心境,随着某一声婴儿的啼哭,或是某一个神秘的微笑,穿越我层层的戒备,拂在枕畔,化成一个又一个淡淡的梦。

    于是,我总是梦见《铁西区》,王兵的《铁西区》,从300个小时里剪下来的《铁西区》,如流水般娓娓道来,让我重温了每一刻的心情,让我重识了那一个个朋友。原来,我也曾在玻璃中翻滚,在大路上狂奔,我的青春,也从那一阵阵烟尘中走过,遗落在某一个破败的角落。

   《铁西区》的结尾,再简单不过,人们都开始新的生活,那些尚显稚气的孩子,已经在生活的重压下,变得麻木,为了生计奔波劳碌,再也想不起曾经的痛苦欢笑,曾经的悸动心跳,青春流逝,无处告别。一如《站台》的结尾,热热闹闹,东奔西走,直到消耗了激情,厌倦了奔波,回归固有的秩序,为社会所接纳,从一个站台,到另一个站台,昭示着一代人或几代人共同的轨迹,一个长镜头,一阵汽笛声。

    从沈阳到汾阳,从小王到老贾,会有多少残酷青春的故事上演,又会有多少,在梦中引起我的共鸣。




一个人的疯言疯语:
http://blog.sina.com.cn/nickeybutt

 5 ) 巨轮碾过只剩一片废墟

这不是艾敬《艳粉街的故事》里的艳粉街,这是面临拆迁前的艳粉街里的众生相。时代的巨轮碾过,谁也无法阻挡。即使无奈成为钉子户,也未必能争取更多。下岗工人的孩子学历低,找不到好工作,每天在街上闲逛,泡妞,打扑克,看似穷极无聊,确也百无聊赖。夜晚一个人听寂寞情歌的男孩,停电时反复吹灭蜡烛的孩子,迁坟时念念有词的大姐,被当众念出情书的小哥,一片废墟中挑出能卖点钱的大哥,风暴过后,艳粉屯已经不再。只有那些曾经的街坊亲情还留在当事人脑海,供人回忆。

 6 ) 观中小记

开场这个宣传彩票的主持人太搞了,本山大叔附体,东北人是不是都是这么幽默啊,哈哈

随后喇叭响起李琛的《窗外》,我记得以前大堂哥很喜欢这首歌,他结婚的时候这首歌很流行,那时候都是光盘,现在想想都是20年前的光景了。

那时候我就跟下面这帮孩子差不多大,10来岁不到。这群小崽子也是搞笑的很,满嘴国粹,也是好玩。

这个大裤头也很有年代感,以前看三堂哥上高中的时候穿过,也是跟这个小伙年纪相仿了

还有这个小崽子玩的这个,哈哈,我们这边是手拉的板车,装的就是这种轮子,比这个大两号

这个大爷说的真是心酸,三个儿子全下岗了,三个儿媳妇有两个都下岗了,从16岁就在这屋子住了,今年都73了,吞吐间尽是无奈啊,这个大爷的观点道出了这部记录片的基调,害~

夏洛特烦恼诚不欺我,挂的真是古惑仔

这一部比第一部那个工厂好看多了,作为一个安徽人,感触没有东北人那么深,毕竟那个年代我还小,一辈比一辈好,这就是进步。

 短评

艳粉街年青人的无所事事和打情骂俏很有意思,最后老街区的推倒与仅剩下的钉子户的坚持结尾很好 总的来说这是三部分中最流畅的

8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11分钟前
  • lixunhuan
  • 还行

镜头从工厂转向街道,离我们的距离更近了。我对这部的喜欢,超过第一部,因为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那些家徒四壁的普通人,无比生动而真实。没有刻意,没有编造,没有伪饰,更没有煽情。在中国,其实不需要编剧,光怪陆离的现实拍出来就是电影,所以出现目前这样的局面:中国最好的电影,都是纪录片。

1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176分钟,依然是刁钻的镜头,电影中一直有一条隐线:老一代被辞退,离了厂,没了前途,未来是茫茫一片,年轻人无所事事,提及理想纷纷闭眼耻笑,未来亦是茫茫一片,在理想溃败的年代,一切正常也显得怪诞。铁西区,毋宁说是中国文化、甚至中国社会的缩影。

18分钟前
  • 乔大路
  • 力荐

终于明白为什么《铁西区》这系列的纪录片获得的都是两极评价,因为导演用了最简单的剪辑和最直白的镜头告诉人们,这就是改革开放时候的东北,没错,如果第一部工厂离我生活还很远,那这部一草一木一路一景已经深刻的扎进我的脑海里,这就是我小时候的东北啊。

23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力荐

比双雪涛笔下的艳粉街更生动,比贾樟柯镜头里的《小武》更鲜活。《铁西区》三部中私心最爱,因为那种更切近的生活的滋味,也因为有非常稚嫩的年轻人在为爱和生计奔波。孩子们站在脏冰上激烈地对骂,而只比他们大了一点的青年们,汇集在洪祥商店里,他们听伍佰、王菲、张信哲,念最蹩脚的情书,却穿皮鞋,打扮得像三十岁。他们浑然不知未来在何处。有失焦,有抖动,有“穿帮”,但这些技术瑕疵不是最重要的——王兵拍到了冰天雪地里的苟且和热烈。而就是在这一部分兵荒马乱、人心浮躁的拆迁狂潮里,我第一次意识到《铁西区》是一套关于废墟的电影——工厂,艳粉街,铁路,在世纪之交的迅速陷落。《工厂》是安静的山崩,《铁路》是无尽的虚空,而《艳粉街》是永远的黑洞。在贫穷、黑暗和寒冷中,那些亲爱的人们被吸入生活,纷纷扬扬地离开了。

25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物质从国有化里私人,人的心理却还是国有,或者说总要找某种集体,让自己被纳入。雪地的深处恍若随时有烟火要喷薄,最后却随着巨大的机器声一起消失,在这片土地上,诗是野蛮的,或者它本身就是一首诗

27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

百度百科:创作背景 → 王兵以前在沈阳上学,经常到铁西区拍图片。在他眼里,铁西区首先是一个中国几十年政治、经济、生活历史的一个缩影。王兵本来想在铁西区拍个故事片,但在铁西区这个突然变得纷繁和沉重的题材下,这一想法似乎变得无法实施。更让王兵苦恼的是资金的问题,当时王兵的口袋里只有几千块钱,他没有钱组建剧组,摄影器材也只有一台精度并不高的DV。题材和资金的双重问题,让王兵为铁西区拍摄一部故事片的想法走入了死胡同。如何把单薄的DV和体积庞大的铁西区联系起来,王兵左想右想,他发现只有纪录片这一种方式能完成 。→ 导演王兵及作品简介:http://culture.ifeng.com/niandaifang/special/wangbing/jianjie/detail_2012_08/14/16795831_1.shtml

2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这就是我记忆里世纪之交的东北,就连混有尘沙的干冷日光也异常真实。艳粉街消失在深深的雪里。

31分钟前
  • 兔狲啊
  • 力荐

中集178分钟,x、x你妈、x样的,累计出现约1000次;那封女孩子写的别字连篇的分手信,在嘈杂的小卖部被大伙念出来,有些心疼;最后拆迁的艳粉街漫天雪地,是想象中东北的模样。

34分钟前
  • cnniuge
  • 力荐

它叫艳粉街,但却没有任何颜色艳丽的事,有的都是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家徒四壁的普通人,无比生动而真实。没有刻意,没有编造,没有伪饰,更没有煽情。在中国,其实不需要编剧,光怪陆离的现实拍出来就是电影。

35分钟前
  • Summon
  • 力荐

国产纪录片《铁西区》我是慕名已久,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除了怀旧的感觉,一是感觉影片太长了,二是觉得东北人太爱讲粗口了,男、女、老、少几乎个个满嘴脏话,汗~~

38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第二部《艳粉街》长三小时。记录了在沈阳市铁西区艳粉街生活的几个整日无所事事、吃饭睡觉闲扯打牌的青年的生活以及街区拆迁改造给这条街上居民的影响。福利彩票热闹场景的开场很好,但中途剪辑又散了。这些生活在大城市角落里,生活困窘前途渺茫的人,扯淡玩闹看起来无聊但非常真实贴近生活,值得关注。//20191220北京UCCA新亚洲影志9小时马拉松放映。无论男女老少,张口闭口必粗话。王兵记录了一条街区的死亡,就像《方绣英》。

3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就是些东北人而已啊

4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王兵说:“我们想创造一个世界,但最终这个世界崩溃了。”即使是最荒芜的土壤也挡不住幼苗的生根发芽。在贫困的艳粉街,爱情也如同蓬勃的青春一样疯长。这是是本能,是生的力量,是青春的力量。可如今,他们的家园被拆毁,他们的精神家园依旧无处安放。生活不在别处,看看这个你所生活的国家。

46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中国最好的电影都是纪录片”——这话真是一点没错,这片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地上,创作是被无限箍紧箍死的,而现实却在各个层面上极其有活力的拓展着人认知的上限与下限。真的不用再去创作什么了,像王兵这样把镜头一架,无限接近生活就是最好的作品。当然,他找到的时机和凝视的视角的确是上帝的礼物。

50分钟前
  • Sylvia
  • 力荐

片长9个多小时,而且结构非常松散,因此,建议最好把它当一电视剧分成几集来看,每次看上那么1小时半小时的,有消闲解闷提神醒脑的功效。

51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开始我没有就此放手 我以为可以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你 可是这一切全是在浪费时间 既影响了你的学习 也耽误了我的工作 所以现在想开了 既然你不答应我 我也不再打扰你了 这个你可以放心 我现在依然喜欢你 自从我第一次看见你 我的感觉就告诉我 我喜欢你 我独自去你学校好几次 都没有叫你 我觉得看你一眼就是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也许这一切都是我一厢情愿 也可能是单相思吧…如果你相信我的话,你有什么不开心、不能向别人倾吐的事 可以给我打传呼 我愿意作你的忠实听众…”

56分钟前
  • 🌈🎨🧁🍭🎉🎡🎊
  • 推荐

“东北虎一只,就是我。”艳粉街是我虚构的场域,在这一点上我和许多人没有共识,这里头包含了虚构者的狂妄和虚构者的弱小,狂妄是因为书写记忆就是创造记忆,或者说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真实,弱小是因为确实很多事情忘记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虚构的记忆侵占了真实的记忆,两者层峦叠嶂,不可细究。所以看到艳粉街在王兵的纪录片(《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里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我的眼泪就“唰”地下来了。那是另一个艳粉街。虽然也经过了遴选,但是那是伟大的事实,客观的,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街上是泥泞小路,一进屋就没了太阳,总有几个人在街上闲晃,人在白天也能喝得醉醺醺,站在破副食店门口一聊就聊上半天,无所事事。(双雪涛《艳粉街是我虚构的场域》,选自杂文集《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

60分钟前
  • 海子
  • 还行

第一部《工廠》珠玉在前,第二部就顯得沒有那麼震撼了,反而冗長多餘。

1小时前
  • 粪海狂蛆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