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号

HD

主演:米歇尔·西蒙,迪塔·帕尔洛,让·达斯特,Gilles,Margaritis,Louis,Lefebvr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3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1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2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3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4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5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6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13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14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15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16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17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18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19亚特兰大号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这就是巴黎

当朱丽叶与让举办完婚礼后,她穿着白色婚纱在傍晚昏暗的日光下游走于丈夫让的“亚特兰大号”甲板上,白色的婚纱在一片深色之中显得异常突兀,格格不入。船上的生活是艰苦和无聊的,就像婚姻生活一样,所以这个突兀的画面已经暗示了观众,这是一个讲述婚姻生活的故事,船上狭小的空间如同牢笼般让人不适,如同婚姻般让人束缚。

他们起初在船上的日子还不错,就像所有新婚夫妻一样打情骂俏,你侬我侬。鲁莽的老水手朱尔斯对朱丽叶颇有意见,因为他觉得朱丽叶不会干活,从来不给发动机加油,两人整天不是接吻就是吵架……然而没过多久,朱丽叶就穿上了围裙,这是一个典型的已婚妇女形象,她清洗船上堆积成山的脏床单,被每晚扰人的发动机声和行船时的指挥声折磨的无法入睡。甜蜜章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转变为了厌倦,直到收音机里传出的一句“这就是巴黎”,让朱丽叶在平淡的船上(婚后)生活中点燃了对新世界的好奇与向往,这是一种对激情的向往。影片花了不少篇幅表现了朱丽叶与朱尔斯的互动,从最开始在缝纫机上的互动,到朱丽叶将自己缝制的裙子给朱尔斯试穿,再到朱尔斯给朱丽叶介绍自己从各个国家淘来的宝物。这是朱丽叶在逐渐褪去激情的婚姻生活中第一次重拾激情和好奇心,但得到的却是丈夫的醋意和愤怒。在运河边的小酒馆里,朱丽叶在丈夫的面前和油腔滑调又滑稽可爱的魔术师跳舞,魔术师不断向朱丽叶勾勒巴黎的模样,使得朱丽叶对巴黎的向往,或者说对船外(婚姻之外)世界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她并不是要背叛丈夫,她只是如孩童般对世界,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渴望。她偷偷离开了“亚特兰大号”和醋意正浓的让,去往心驰神往的巴黎,可当她真正踏上巴黎的街道后,面对的却是梦想的幻灭。插队买车票的乘客,被抢走的钱包,众人对小偷的殴打,她没有遇到一件美好的事情,没有看到一处美丽的风景,这就是巴黎,这就是船外的世界,不平淡,却充满惊吓。她不属于这里,她只是一个来自小地方,嫁给船长的单纯女人,她应付不了巴黎复杂的局面。思念朱丽叶的让郁郁寡欢,离别才会想念,朱丽叶曾说在水里睁开眼睛看见的人就是自己的真爱。此刻让跳入河中游弋,眼前出现了朱丽叶微笑的脸庞,这是一个浪漫至极的又悲伤至极的画面。甜蜜,平淡,嫉妒,离别,思念,这些专属于爱情的元素在他们的生活里一一展现,最后是回归与相守。朱尔斯这个之前一直言行莽撞的老汉在看见让的抑郁后,变成了一个温柔浪漫的汉子,他像逗小孩一样逗让开心,他用留声机放音乐给让听,他独自游走在巴黎街头找回了朱丽叶,让有情人回归爱情,他曾经烦透了这对新婚男女,可面对一个因爱情而心碎的男人时,任何一个注视者同样也会为之心碎。

 2 ) 一部善于隐藏的电影

亚特兰大号剧情一般,结尾过于仓促。但能够流传下来,就是因为信息量巨大。我试试解读。船长和夫人结婚,朱尔斯和孩子在船上工作。婚后四个人一起生活。

船长:为了工作不得与妻子缠绵,致使妻子生怨。看到妻子在朱尔斯房子就暴躁起来,对朱尔斯既有包庇他的偷窃行为,又对其刁难。在看到妻子被小贩调情后吃醋,将妻子留在船上。看到妻子进入巴黎游玩,直接赌气开船。离开妻子又日夜不能寐。

妻子:看起来是勤劳或者喜爱干净的姑娘。洗衣服被单,但同时想家庭幸福缠绵于丈夫,无法忍受孤独,对于新鲜事物好奇,也容易被勾引。过于单纯。

所以丈夫这里象征着守旧,妻子却是开放,接触新鲜事物。心中欲望强烈,缠绵难耐。在离开妻子后,丈夫与妻子都在意淫,这就是性,call一下弗洛伊德。

朱尔斯:开始一直叮嘱孩子鲜花给夫人,后来对夫妻俩的玩闹无法忍受。抱怨夫人导致船长不工作。自己收藏一大堆旧东西,看起来是恋旧的人。在夫人躺下时候,他压在夫人上面。又是性的表示,印证他去找医生是假的,只是为了嘿嘿嘿。夫人也是欲望强烈到幻想跟船长哈哈哈,在船长被炒鱿鱼时,帮了船长可他有机会成为船长。还去找回了夫人。这是一个极其矛盾人物。叮嘱献花,自己把猫当成孩子,善良温柔的一面,找妓女嗜酒,流氓恶习的一面。把朋友的👋收藏起来,真的是超级恋旧到变态。为了船长顶撞老板,帮他穿衣服,还找回夫人。大概他看到船长就是过去的自己,不希望变成自己。而且还懂得电流灯知识,这是一个怪人。他大概是一个老练成熟,外冷内热,流氓作风,小偷小摸的家伙。鬼知道他经历什么,从一个拥有知识的人变成这幅样子。

孩子好像没有什么好写,只是来引导剧情,调节人物矛盾。

片子里几次猫阻止男女主角亲吻,也许是象征天厌恶淫恶,不喜地有淫事。大概就是这样子,有些画面记不住了。

 3 ) 随想

仅就看到这部电影的片名,一直以为是一部海上灾难片或者海上末日片或者帝国消失片。然而,它是一部爱情片。但也不仅仅是爱情,它混合了婚后生活和奇思妙想。

影片开始便是船长与身穿婚纱的朱丽叶,从教堂穿过朱丽叶生活的街道走向那艘停靠着的亚特兰大号,身后跟着家人和朋友,中间穿插着大副和水手滑稽的等待。我很喜欢这小段,很美。新婚夫妇相互依偎着向前走,而朱丽叶的亲人他们在议论着她,“喜欢与众不同”。妈妈在哭泣女儿的远嫁。到了岸边,献给自己的是一束湿淋淋的捧花,然后她便抱着圆木荡进亚特兰大号。和母亲他们挥手告别。

船上仅有四人。船长,朱丽叶,大副,一名水手。朱丽叶清晨从船舱出来,迎接她的是一首关于船上的歌,而后来在巴黎,独自一人的朱丽叶在唱片店里回忆,迎接她的是寻来的大副。

与众不同的朱丽叶总想去巴黎看看,而船长是故意忽视还是根本上不关心,不搭理朱丽叶,而我觉得是船长属于感情的笨拙者。在魔术师挑逗朱丽叶,他非常生气,只会拉走朱丽叶。最终朱丽叶自己去逛了巴黎。这儿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两人独自睡觉却有渴望对方的欲望,船长跳进水里,终于看见了心爱的人,巴黎也有坏蛋,唱片机终于好了,但朱丽叶不在,直到朱丽叶和慌张的船长拥抱,这一段比起两人之前在一起的片段更加浪漫。因为他们各自在思念着对方,从而有了痛苦而美的行为。

此外,在思考为什么存在这样一位大副,邋里邋遢,吐口水,满身纹身,一屋子奇奇怪怪的东西,还有几幅女人的画,纹身也有女人。就是这样的人,逗笑了朱丽叶,也是他找回朱丽叶。

 4 ) 【图文影记】让·维果永载影史的唯一长片

《亚特兰大号》是让·维果(Jean Vigo)的唯一一部长片,也是他的遗作。可以说,这部影片本身的历史也和导演短暂而悲剧性的一生一样命途多舛。 在拍摄本片之前,让·维果拍摄了三部短片:《尼斯印象》(À propos de Nice,1930)和《游泳冠军塔里斯》(Taris, roi de l'eau,1931)均为纪录片,《操行零分》(Zéro de conduite: Jeunes diables au collège,1933)是著名的剧情片,以儿童视角展现了一场寄宿学校的儿童“造反”事件,片中对叛逆青春的描绘直接影响了法国“新浪潮”大师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击》(1959),之后也有不少青春片向其致敬,如法国国宝级女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的银幕处女作《小煤炭商》(1970)中的扯棉絮场景。

结尾的航拍镜头

由于制片方的时间压力以及让·维果对实地取景的坚持,《亚特兰大号》不得不在巴黎寒冷的隆冬时节拍摄,严酷的天气和工作的艰辛直接导致了导演的病故。在拍摄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航拍江面上的驳船)时,让·维果已经卧床不起,摄影师鲍里斯·考夫曼(Boris Kaufman)只能根据他在病榻上发出的指令来完成工作。1934年2月,《亚特兰大号》完成初剪。同年4月,Gaumont公司看了样片后十分不满意,发行商也不认可,Gaumont公司最终将影片大幅删减(此时维果已病入膏肓,我们永远无法知晓他本人是否同意这次重剪),并将配乐改为一首流行歌曲(英文名the passing barge),甚至将片名也改成这一歌曲名。影片在1934秋天上映,结果仍然票房惨淡。让·维果于同年10月5日因肺结核逝世,年仅29岁。 本片的修复史值得大书特书,限于时间和篇幅关系只能简短概述。《亚特兰大号》比较重要的版本有6个: 1934年的试映版仅极少数人有缘得见; Gaumont公司的公映版将原片删减成了65分钟; 1940年的重剪版改回了原片名,并将配乐还原,其余部分小幅度重剪,这是特吕弗、戈达尔等人“重新发现”维果时看的版本,也是1950年代影评人将维果捧上最伟大导演之一时依据的版本,特吕弗在1946年(14岁)踏进电影院时甚至完全不知道让·维果是谁,但在观影过后为之深深着迷; 1950年代末,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朗格卢瓦(Henri Langlois)重新搜集了各个版本,但没有整理成公映的新版; 1990年,Gaumont公司终于下决心重新还原影片的原始版本,并在BFI(英国电影学会)意外发现了一个被认为极有可能是原始版本的拷贝(标题为原名《亚特兰大号》),在参考其他版本后精心制作发行了修复版; 2001年,由维果家人、尤其是他身为电影史家和影评人的女儿对影片进行了改进修复,这也是我们如今看到的最终版,之后美国标准收藏公司(The Criterion Collection)也据此发行了让·维果四部作品的套装蓝光。

依偎场景已成经典

雾气弥漫的甲板

形式方面,《亚特兰大号》拥有诗意和写实性兼具的摄影风格,让·维果在甲板场景还使用了影影绰绰的夜间灯光,营造出迷离朦胧的氛围。两人在雾气蓬松的甲板上依偎亲昵的镜头令人难忘。本片的摄影指导——鲍里斯·考夫曼是苏联“电影眼睛”学派代表人物吉加·维尔托夫的弟弟,曾凭借《码头风云》(1954)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还是《十二怒汉》(1958)的掌镜人。Maurice Jaubert的配乐也非同凡响,主题曲多次在重要时刻复现回荡在耳畔。 《亚特兰大号》的风格归属于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影片采用实景拍摄,根据实拍时的各种具体情况来不断调整电影制作过程,对白也十分口语化,你几乎找不到那种刻意而工于设计的台词。但这种写实没有让影片走向描写和渲染下层工人阶级贫穷与苦难的套路,没有苦大仇深和怨念四溢,取而代之的是对浪漫爱情的真切描画。维果“对真相不感兴趣,对体验和实验感兴趣”(引用并翻译自蓝光评论音轨,下同),他自陈:“剧本只是个背景,我最感兴趣的是描写巴黎周边的运河、展现水上劳动者的日常生活,以及与演员们一起工作。” 影片具有某种纪录片的特性,但并非说教性和纯客观表现式的,内容也与“讲述一个绝对真实可信的故事”无关。正如戈达尔所说,“所有伟大的虚构电影都倾向于纪录片,就像所有伟大的纪实文学都倾向于小说。”(让-吕克·戈达尔,1985:181—182),影片是一个虚构的浪漫故事,但却具有一种真实的触感,一种独属于生活的诗意,一种向真实的敞开(open to the real, acceptive to the real)。 这种诗意现实主义的法国电影传统由三十年代的让·维果、让·雷诺阿(Jean Renoir)、马塞尔·卡内(Marcel Carné)等人创立,途径法国新浪潮(特吕弗的感伤与优雅、戈达尔的率性诗意、侯麦的写实话唠流等都有该传统的影子),直至今日仍植根于法国电影人的创作理念之中。这一传统除了实景拍摄和长镜头,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演员的作用,鼓励演员的即兴发挥,甚至达到根据演员的形体与表演特点来塑造角色、重写剧本的地步(与这一方式完全背反的就是自成一派的罗伯特·布列松,他的影片要求演员取消所有表情和感情,一如模特,或说木偶、棋子)。

西芒划破自己左手

一个微妙的时刻

肚脐叼雪茄令人想及《本杰明·巴顿奇事》

米切尔·西芒(Michel simon)在本片中的即兴表演正是践行这一传统的范本。西芒曾说:“只有三个导演能真正理解我,让我自由发挥,支持我的即兴演出:让·雷诺阿、萨卡·圭特瑞(Sacha Guitry),还有一位就是让·维果。” 西芒扮演的大副朱尔(Le père Jules)高大、粗粝、邋遢,时而癫狂如魔,时而似天使般纯净,富有神秘莫测的别样魅力。在水雾缭绕的甲板上,西芒自己与自己摔跤,令人忍俊不禁;在摆满异国陈设中的舱室里,西芒表演了肚脐抽雪茄的绝活,还用刀划破了自己的手,引得蒂塔·保洛(Dita Parlo)情不自禁地吐了吐舌(颇有情欲意味),令人会心一笑;在保洛离开让·达斯特(Jean Dasté)后,西芒边安慰船长边与自己下棋,边拨转着唱片边聆听音乐,直至发觉身边男孩的手风琴恶作剧,令人捧腹不已;在船长心碎颓丧时,西芒下船入城,如有神助般地将保洛带回,令人欣喜万分......西芒在维果的赏识和支持下将这一令人难忘的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转唱片播音乐

原来是声响游戏

魔术师、妻子和吃醋的丈夫

保洛被魔术师男孩吸引并与其共舞的场面,总令我犹然以为置身于早期喜剧性歌舞片之中,尽管很快就被吃醋的丈夫打断,但船长与魔术师的打斗追赶戏份依然极具喜感,娱乐性上佳。保洛终于赌气出走,及至恍然间意识到自己如迷途羔羊般孤身一人身陷巴黎的都市迷宫之中,影片气氛又悲沉已极。小偷顺走了她的钱包,却遭到群殴,这一景象喜忧参半,或有过于戏剧化之嫌。如果说本片还有什么瑕疵的话,当属夫妻在巴黎分别后的影片时间过短。有资料显示,让·维果曾计划拍摄更多巴黎场景的镜头,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若能延长十分钟左右,效果应该会更符合观众的心理期待。

水底里看见心爱的人

纯真的天使

叠影,思恋

达斯特在负气驾船离开后,终日消沉,思念着温存的妻子,影片随之来到一个情感上的高潮。在片头,保洛曾说,将头埋入水中,就能看见心上人的样子。达斯特多次尝试后仍然无果,嘴上说“看到了”实则并未有相关影像证明。这回,达斯特终于在水中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爱人,她像一个圣洁高贵的天使浮现于达斯特眼前,裙裾飞扬,白衣飘飘,迷人的脸庞上绽放出最纯真肆意的笑容。导演用了叠印的手法,使两人的身影无缝交织,呈现于银幕之上,彰显出情真意切的思恋,令人动容。

身在异地

心神相会

难忘的情欲刻画

《亚特兰大号》能在影史上留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微妙情欲的细腻表现。影片进行到一半时,船长与妻子相拥共枕(“我梦见你离开我了”),这一场景呈现给观众的亲密性,胜过许多拥有大尺度床戏的情色片段落。在两人重逢前夕的一段交叉剪辑的蒙太奇将这一亲密性提升到了新高度:两人的身体天各一方,心灵却在梦中相会,双方同时处于半睡半醒的迷离状态,情欲被激起,爱意满满地自摸——parallel masturbation,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情爱场景。人说,电影史上难以找到比这更性感的一幕,我则兀自想及敕使河原宏的《砂之女》中黏附砂砾的晨间女性身体镜头,形色饱满,以及那些似抚摸体肤般触感十足的大特写。这是一种具体的性爱行为展现无关的、不同于惯常维度的对情爱和身体吸引力的的呈现,细腻,温柔,感人,魅惑。

重逢时的凝滞

在大副这位迷之中间人的帮助下,保洛与达斯特终于再度相见,两人在滚到地板上拥抱前有片刻犹疑,正是这个短暂的犹豫时间让影片从庸常俗套的团圆场景中超拔出来,进入灵性的时空之中。此一时刻,行动停滞,凝视现身,静默取代了运动,千思万绪都冻结在这一帧,无声胜有声。 参考资料: 1.《亚特兰大号》蓝光英文评论音轨,Michael Temple 2.《弗朗索瓦·特吕弗》,安内特·因斯多夫,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第8版)》,史蒂文·杰伊·施耐德主编,江唐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更多电影推介、精彩评论与相关分享,请关注公众号:冰红深蓝电影

 5 ) 把生命燃燒成永恆

       最令人肅然起敬的藝術,是把短暫的生命,激烈燃燒殆盡的熊熊烈火。要衡量藝術家的成就,生命的長短並不重要,叫世人看見你一次就夠了。在尚維果年僅二十九歳時,已病入膏肓,他選擇把生命之火在電影菲林上作最後一次,亦是最燦爛的一次燃燒。《阿特蘭大號》就此誕生。

      《阿特蘭大號》於1934年上映時,被發行商大幅刪剪,重新配樂,取締戲名,電影被「閹割」得體無完膚,當時已撒手人寰的尚維果不知有何感想?肉體衰敗,精神長存。多年後的有心之仕,盡一切辦法把電影收復為完版,尚維果的心血才能重見天日,並傳頌至今。

       若問《阿特蘭大號》有何能耐,能位處最偉大電影之列(在2012年《視與聲》全球影評人投票的「最偉大電影」中排第十二!),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電影的詩意,打動萬千觀眾。或許用文字述說電影的詩意,尤如把古詩翻譯成現代句子,美感只會盪然無存,功夫只是徒勞。下述只能嘗試簡介《阿特蘭大號》,與詩人的神交,恐怕只能交予觀眾自己與影像融匯了。

      開宗明義,「阿特蘭大號」是一艘貨船的名稱,沒郵䑳級貨櫃船的大小,只有穿梭於法國境內運河的載貨船。它既是場景,又是主角,它見證著一對新婚夫婦的離合。影片以這對夫婦的婚禮作開始,我們看不到婚禮的情形,只見到兩名船員神色匆匆地從教堂出來,回到岸邊上船準備迎接新人。在眾人熱烈的祝福下,一對新人從教堂出發,沿著小鎮的路徑而行,而一眾親戚朋友魚貫跟隨。不修邊幅,束著鬍子,頂著大肚子的船員 Père Jules (Michel Simon 飾),命令年紀輕輕的小船員 (Louis Lefebvre 飾) 向新娘 Juliette (Dita Parlo 飾) 遞上鮮花。新郎 Jean (Jean Dasté 飾) 是「阿特蘭大號」的船長,一上船便換掉禮服;Juliette 還未正式與母親道別,便已扶著木桿「盪」上甲板。一個遠鏡,美麗地捕捉著仍身穿婚紗的新娘子,在已開船的甲板上,小心翼翼地往回走,彷彿仍捨不得這個成長之地。背景是太陽漸落而轉黑的運河,婚紗隨風飄揚,鏡頭近距離仰望岸邊送行的人,背後是整片無雲的天空。從未遠走他鄉的 Juliette,難掩對將來忐忑不安,但經笨拙的新郎從後擁抱,仍然不禁喜形於色,新婚的甜蜜掛於臉上。

      船上只有他們四人,外加數隻纏人的小貓,走過的是風平浪靜的運河。《阿特蘭大號》的故事其實是多麼簡單平實,它沒有《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1939) 般的史詩式背景,沒有《鐵達尼號》(Titanic, 1997) 生離死別的蕩氣迴腸。但內容並非最重要,最重要是講故事的手法。初見世面的 Juliette 對一切事物感新鮮好奇,從收音機聽到夢寐以求的巴黎,便興奮莫名。殊不知 Père Jules 一早已上岸,在巴黎鬼混買醉,Jean 只得留守船上,令滿心歡喜的 Juliette 期待落空。電影中經典的一幕發生於 Père Jules 窄小的船倉,那裡擺滿週遊列國的紀念品,由日本紙扇到大木偶,由音樂盒到盛載死人雙手的瓶子,由 Père Jules 身上的紋身到用肚臍抽菸,種種事物吸引著好奇的 Juliette。鏡頭隱約暗示兩者的親密,吃醋的丈夫大發雷霆,他不明白妻子那份單純天真。不是麼,她說能在水中看見所愛之人的面容,Jean 傻呼呼地頭伸入水桶內或河中,最後高呼看到了看到了,到底是否真話?

      在經歷岸上某位流浪藝人兼商販 (Gilles Margaritis 飾) 的甜言蜜語後,Juliette 偷偷地回到巴黎,當 Jean 發現後憤然把船駛走。無處容身的 Juliette 見盡風光華麗的大城市背後的千瘡百孔:失業人口三餐不繼,淪為盜賊的現實。Jean 在冷靜下來後已後悔莫及,兩人分隔異地,在尚維果的影像下散發著濃濃的思戀之情。電影最著名及最牽動人心的一幕,是在 Jean 跳入河中,茫茫然的他在水底下遊走,影像重疊著身穿婚紗的 Juliette,她報以甜蜜的微笑;又或在二人躺臥於各自的床上,斑駁的光線打在輾轉反側的軀體,二人的影像反覆對剪,這是隔空神交,是詩情,亦是畫意。

      影像唯美亦要演員配合,Jean Dasté 已在尚維果上一部短片《操行零分》(Zéro de conduite, 1933) 時和他合作,這次飾演衝動易妒忌的小男人,同時表現出他的用情專一,讓人恨不起來。飾演不諳世事的單純新娘的 Dita Parlo,三年後在尚雷諾瓦 (Jean Renoir) 的《大幻影》(La Grande Illusion, 1937) 中,則是守寡的德國鄉村女子,卻愛上敵國士兵,角色較為矛盾,同樣楚楚動人。但要說到最搶鏡的,非 Michel Simon 莫屬。他表現出歷經滄桑的老船員 (Michel Simon 那時才四十歲),內心卻仍是大男孩的滑稽,要知道他早在尚雷諾瓦的《莾漢逃婚》Boudu Saved from Drowning, 1932) 已飾演一個偶然被救起的邋遢地痞,與不修邊幅的 Père Jules 是相輔相承。

      尚維果離世的八十年後,人們依然記得他的遺作;受其影響的法國電影更為數不少 (杜魯福便是其一);影癡仍然歌頌他的作品。作為藝術家,他已成為永恆了。


電影部落格:http://oscarkit316.blogspot.hk/2014/02/latalante.html

 6 ) 当你深爱一个人的时候,水中的倒影都是ta

看到电影的名字《亚特兰大号》你可能会想到《泰坦尼克号》,它们都讲述了一对情侣的故事,不同的是,《泰坦尼克号》轰轰烈烈结局是悲剧,《亚特兰大号》则是平平淡淡的的新婚夫妇吵吵闹闹终成正果。

电影一开始就是两人的婚礼,新婚夫妇及亲人们护送着他们前往驳在岸边的船。丈夫是一个船长,他的生活大部分仅限于船上,偶尔会在途中下船;妻子则是一个平凡的乡下姑娘,单纯而美好。大船开始航程,他们的人生旅程也就此开始了。

船上除了这对新婚夫妇还有两个人,一个大副一个水手,四个人的生活,简单。

一开始妻子朱丽叶是满怀惊奇的,就像一个乡下姑娘进入城市时的兴奋,面对一切都觉得很新鲜。她也是勤奋的,她会帮助洗衣整理。然而,一次收音机的播报让朱丽叶对巴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不再甘心于只呆在船上的生活,她开始向往岸上的生活。她多次央求丈夫船长带她去逛一逛巴黎,但是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最终她独自跑出去了,赌气的丈夫不等她回来就把船开走了。分离使这对夫妻相互思念对方,最终在大副的帮忙下找回了朱丽叶,夫妻最终团聚了。

丈夫为什么多次不带妻子去巴黎逛一逛呢?我觉得可能是丈夫担心妻子被繁华的巴黎所吸引,害怕她一旦见过繁华就不会再甘心于单调的船上生活,他第一次带她去岸上的小店和咖啡,妻子就被小商贩挑逗的忘乎所以,作为丈夫的船长肯定会很生气。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她对他的爱呀。

妻子从街上归来发现船只已经开走了,她前往火车站打算买票直接前往此次航行的终点站,但是钱包被小偷偷走了;她到处去寻找可以逗留的地方,但是发现到处都是等候的人;她一个人在旅馆居住,夜里对丈夫魂牵梦萦。原来她是那么的深爱着她的丈夫。

两人的分离让丈夫意志消沉,差点失去工作,为了让他精神振作,大副独自下船去寻找妻子,最终还真的被找到了,这一点倒是很意外。这个大副虽然邋里邋遢,脾气古怪,一身美艳女子的纹身,但是他收藏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而这些小玩意深的朱丽叶的喜欢。我想,虽然他看似不着调,但还是很关心这对新婚夫妻的,他会逗朱丽叶开心,为了船长的工作独自出行找人,在困境之下能够力挽狂澜。

个人最喜欢的镜头是两人互相思念对方的镜头,深夜里的两个人对彼此的魂牵梦萦而辗转反侧的画面不断交织。

执导该影片的是法国著名导演让·维果,一生只有四部作品,年仅29岁便与世长辞,短暂生命里的创作却给电影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短评

1.电影11'04''的亲亲,是观影记忆中最甜蜜的一吻。2.在水里睁开眼睛,你就能看到心爱之人的脸。3.似乎所有男人都对女主充满调情的欲望,像是男主因爱情和控制欲而扭曲过的视角。4.船上生活简朴单调邋遢,是男人更习惯的生活方式,而女孩需要生活中游一些新奇浪漫的部分。所以她会为朱尔特大叔的奇异小屋吸引,也目眩于巴黎的魔术和展示橱窗。5.失而复得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了。6.让·维果是天才。

5分钟前
  • 奥兰少
  • 力荐

第二遍听的是英文评论音轨,详情见我的长影评!1.让·维果唯一长片,诗意现实主义经典。2.维果坚持实景拍摄,寒冷与压力最终导致他的病故。3.神奇的房间,肚脐抽雪茄,转唱盘与手风琴。4.水中看到心爱的人,天使般的叠影。5.交叉剪辑的梦中自摸实为独特至极的情欲场景,兀想及[砂之女]。(9.0/10)

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1. 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關於欲望、妒忌和相思,女人抵擋不了繁華的誘惑,男人抗拒不了嫉恨的折磨,賭氣宣告著一種懲戒,卻無形中營造一種被動處境;2. 你潛入水中,睜著雙眼,就會看到你的心愛自人;3.霧霾,行船,男人意念的撫摸,鏡頭的切換,意境杳杳。

10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重看@中华艺术宫;甲板Vs舱内,水上Vs陆地,乡村Vs城市,空间的拓展,时间的绵延;雾中风景一段最具诗意现实主义特征,自然光线下的水上风情真美,比起城市的淡漠、孤苦、凶险,亚特兰大号是温暖归宿的象征;回归那段蒙太奇真好;不乏幽默,兼具自省,哎,早逝的天才。

1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让·维果的英年遗作,写实未走向底层苦难展示,而是诗意地展现工人的乐观与浪漫。亚特兰大号犹如乌托邦与现实之间的结界,蛰居是拥挤破落但温暖友爱,上岸是新奇纷繁却冷漠凶险,朱尔斯的即兴发挥将粗粝邋遢、癫狂纯真的大副演活了。水下看见爱人的叠印、心灵在梦中相会的蒙太奇在当时可谓很先锋了。

16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诗意现实主义杰作,让维果唯一一部长片,人物立体情感自然,至今看来亦亲切无比。喜欢朱尔斯大叔,平日里疯癫调皮令人快乐,关键时刻又能识大体挽危局。曾拍出过《尼斯印象》《操行零分》的维果29岁便英年早逝,如果他能活到新浪潮,继续发扬现实或超现实禀赋,影坛不知又会是怎一番景象…扼腕长叹

2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早逝的让维果唯一长片,法国式的浪漫,迷雾般的爱情,用一艘驳船与繁华堕落的巴黎之间的纠葛表现他的无政府意识,撸猫老船员非常的喜感了,爱人的船上靓影联想到新桥恋人和泰坦尼克号。北影节资料馆修复版。

25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有些镜头拍的是很漂亮,其他没看出来什么。不解之下学习各种影评,诗意来诗意去,越发的不懂了

30分钟前
  • 上林苑
  • 还行

亚特兰大号的漂泊就像生活、婚姻,巴黎是不存在的完美世界。在船上想靠岸,到了城市又不安。女人说爱人在水里,失落的男人最后跳进海里寻找,也是跳近了自己内心深处。男人平庸,女人有小虚荣,大家都不完美,他做她的船长,她做他的帆,才是真的安稳。分开的人辗转难眠那段剪辑的不错

34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很浪漫,一看就是年轻人的作品,在水中看到爱人的场景充满诗意,拥抱可以一直到倒在地上,说实在的里面每个男性角色都比男主角好,暴力,大男子主义,还是个醋坛子,最后还是老水手把老婆找了回来,真不知道女主角爱他哪一点。

36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推荐

你说睁着眼睛就能在水里看到喜欢的人,所以你走了之后我一头扎进湖里只为看到你。分别后两人分别的自慰意象真美,大副肩膀上的小猫很有戏。SIFF天山电影院。

39分钟前
  • ibelieve
  • 力荐

《水形物语》算什么嘛。@资料馆

41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法国人的爱情套路,几十年前就有了吧——接吻和吵架,一上来就是阴郁的结婚仪式,男女爱情被丢到一趟永远在航行,停靠巴黎,不知驶向何方的驳船上。猫咪,文身,留声机的细节都很棒,大副的温柔与危险,堆积古董和回忆的的小屋,骂骂咧咧的粗犷形象,其实才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了。然鹅,修复得不好。

4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航行版“公路片”,朦胧的爱情,那个年代的人和景、物都有种特别的气质,纯。侵入水中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手滑黑胶时同音的“手风琴”;群猫;老船长有型又有些滑稽(耳钉和背带牛仔水手装,凌乱发型变寸头);分开后的“床戏”;坠水后的幻想;

47分钟前
  • 勵帝或
  • 推荐

驳船破败又狭小的空间之外,有两处奇观点亮了女主角的好奇心,一是大副那充满奇怪小玩意的屋子,二是巴黎浪漫欢闹的小酒馆,可惜这两次都被吃醋的丈夫粗暴地打断了,这才有了妻子的出走。最后的大团圆的结局,既是对剧中可爱人物的嘉许,也是风格的需要。其实这片不算诗意现实主义,而是纯粹的浪漫派。

48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也许灵魂是液态的,它存储在身体之中,因生活与身体外壳的摩擦而动荡、颤抖,并时刻有可能渗透到生活之中。真实属于对这一种摩擦的描述,而诗意则正来自于这一种颤抖。

49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7/10。驳船内无处不在的猫、废旧留声机和瓶子里的断臂,象征共产主义者的贫瘠现实,岸上资本主义世界的浮华借小贩的箱子得以具象化,新娘被滑稽的小贩吸引却发现失业人群、抢包儿童这些资本主义弊病;新郎跳下河寻找妻子幻影,彼此思念、彻夜难眠抚摸胸口的精巧蒙太奇,都展现了受困于爱情的两个灵魂。

5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让·维果的遗作并不如想象般晦涩难懂、野心勃勃,它简单直接、脚踏实地,仅仅展示了一段不安定的婚姻生活。如果不去看看《亚特兰大号》,很难相信为何有如此多的人因此爱上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包括十四岁的特吕弗),重病的让·维果把一切奉献给了这部诗意弥漫的电影,创造了一些足够隽永的瞬间:晨雾中的驳船、宝藏般的房间以及上蹿下跳的猫咪等等,其中最迷人的,当属船长在冰冷的河水下看见所爱之人时,无助而令人心碎。

58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奥塔·埃索里亚尼心中的挚爱,电影事业的开始。此片重叠着让维果的悲剧和传奇。诗意现实主义影片。本片出色的是音乐的使用,声画关系(不过白天黑夜的时间稍有些乱)。老水手的形象写得很到位,而船长夫妇有些单薄。据说让维果的语言乱且不成熟是因为他是业余的而不是科班或者学徒制出来的电影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船长角色的设置很丰富。船舱(被毁,产生心痛的感觉)。果然是导演离经叛道的风格,纹身断手奇异的装饰都是cool。所说的诗意,大概是融情与景上,用艺术的手法来解决矛盾。但主要还在于一个情字,对于纤细所有都带有情感,有着小孩顽皮稚气的表现。

1小时前
  • [已注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