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

HD中字

主演:冯小刚,胡小培,徐帆,刘蓓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2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3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4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5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6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3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4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5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6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7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8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9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是你爸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马林生(冯小刚 饰)是某机关的工会主席,他装腔作势,自命清高,在家中也趾高气扬,他在儿子马车面前摆足了父亲的谱儿。但是这一切除了让他自我感觉良好外,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作用。令行禁止的家教无法让儿子臣服,马车始终与之背道而驰。在学校里,他顶撞老师,挤兑同学,三番五次被请家长,马林生因此生头疼不已。在一次失败的暴力家教过后,他想尽办法和儿子搞好关系,然而他也痛苦地认识到:父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本片由王朔根据自己早年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并荣获2000年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青年评委会奖、堂吉诃德将特别提及。©豆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纷乱欧洲:移民危机二凤(国语版)时空终点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租借女友(日剧)索命飞刀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走向你

 长篇影评

 1 ) 马车同学,你危险了

我清楚地认识到,我这样做不是偶然的,是自己一贯不注意思想改造,忽视了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后果是严重的,不但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伤害了辛勤培育我们的刘老师和广大的教职员工、家长、领导以及全社会对我们寄予殷切期望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们的感情。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沉痛的,发人深省的,我要对自己大喝一声:“马车同学,你危险了!”

 2 ) 你凭什么是我爸爸



这是王朔亲自导演的首部也是唯一一部电影,而冯小刚在这部电影中则是绝对的主演。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窥见日后几乎所有与王朔或者冯小刚电影的痕迹。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后来的这些电影的“爸爸”,当然,这个“爸爸”并不是那么好做。

电影中的人物大约处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过渡时期。丧妻的工会主席马林生和儿子马车生活在京城边缘的某院子里。马林生和马车之间似乎有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然,他也想让自己和儿子的关系有所调解,但是这种调解似乎又会变成一种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马林生的懦弱、空虚、守旧、虚荣的身子上的外衣被王朔一件不剩的扒了下来。儿子马车也不给自己的爸爸留一点情面,失去“夫权”的马林生揣着即将崩溃的“父权”颤栗不已。

影片中,马车在学校扰乱课堂纪律,这个场景日后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又再现过。事后马林生亲自为儿子写检讨。在雄壮的交响乐中,马林生像伟人一样打开稿纸,挥舞着钢笔。“我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这是资本主义恶性膨胀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不但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伤害了辛勤培育我的老师,和广大教职员工、家长、领导,以及全社会所有对我们寄予殷切期望的千千万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们的感情。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沉痛的,发人深省的。我要对自己大喝一声:‘马车同学,你危险了!’”这些今天还存在着的高度程式化的特定的权力话语今天还充斥在大大小小的会议或者活动中。但是在王朔指定的特定的语境中,这些毫无价值的陈词滥调显得荒谬而可笑。与国家机器有关的主流意识形态在马林生或者这一代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种权力话语早失去了神圣的光环,但是在没有权力的代替物之前,或者权力更新之前,这种话语依然苟且存在。

马林生密切关注着儿子马车的隐私。他打开儿子的抽屉,拿着儿子的枪学习警匪片中的人物;拿着玩具电话说,“工会主席马林生的四居室为什么还不分到他手里”,接着又“拨”了一个电话,“公安局吗,请你们立即逮捕马车同志”。这些对儿子隐私的窥探还不足以满足他对儿子的爱。于是他摸马车衣服口袋找那个马车上了锁的抽屉的钥匙,却被马车逮了个正着。面对儿子的质问,他先是尴尬的说“我发誓,头一次”,过了一会说又改变了语气说“人权,那是成人的权利。你算什么?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包括你的生命。从法律上说,你还属于没有行为能力,跟神经病差不多的那类人,不管你行吗?”在中国的传统中,父权几乎凌驾在任何道德之上,甚至法律。父亲查看儿子的隐私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随着西方思想的介入,这种存在在中国大地几千年的旧的伦理立即变的摇摇欲坠。马林生在潜意识里其实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在新的社会格局下已经不道德,但是他还是想维持父亲的光环。“你怎么就不明白我是为你好啊!”而马车的回答似乎更有底气,“你怎么就不明白我根本就不需要你为我好啊!”在这种断裂或者挣扎中,历史的荒谬感表露无遗。

在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中,对于权威的合法性或者合理性问题,他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合法统治。其中有一种是传统型,也就是拥有权威的人按照传统,辈分,年龄等或者地位从而享有权威。中国的父权大体属于这种类型。而这种类型的权威在这个开始慢慢变的功利和物质的时代是何等的脆弱和不牢靠。有时甚至不需要“马车”们弑父,这种权威就会自我消亡。例如马车挨“小跟头”打后,马林生给儿子出气,捡起的武器竟是一块蜂窝煤。后来马车自己出了气后,“小跟头”带人到马家找茬,马林生找回做父亲的尊严仅仅是因为敢说自己是马车的爸爸。这种尴尬不仅仅是属于一个人的,而是属于一代人。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两代人之间的壕沟从来没有如此深过。显然这并不是个好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是重新树立权力者的权威,这不现实,重建被解构的权力需要再重建另一种权力。二是妥协,等待时间把沟填平。也许这不是最佳的方法,但是是必由之路。

这部电影在所有与王朔有关的电影中我认为是最棒的。而其他国内导演的作品,似乎只有《卡拉是条狗》可以和它有一拼。它关注的人是城市中的绝对主流,他们填充着城市中的每栋楼房、平房,每条街道,而在我们国家的电影中他们又是绝对的另类。他们生活在水土不服的现代环境中,疲惫而且焦虑的追寻着几乎消失的旧秩序。其实,他们也仅仅是一种无形的、荒诞的不公命运的消极接受者,他们与这种命运的施加者之间的矛盾与这个看起来欣欣向荣的时代相比是何等的荒谬。

也许,突然有一天我也会有个儿子,不知道会不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一个命运的接受者。

本文版权属于魏晓波(沙漠鱼)个人所有,转载请通知,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3 ) 和自己的无能狭路相逢

《我是你爸爸》拍摄于1995 年,根据王朔同名小说改编,王朔这篇小说又根据冯小刚更早之前的一个电视剧设想而写成,两人的合作顺理成章。

1990年代中期,冯小刚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至今没有被超越。但其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冯小刚还远远没有成功,几部电影都没有得到更多关注。那个时候,中国电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过分谈论。

和很多人一样,对冯小刚的兴趣其实来自王朔,当年一直觉得他们是“一拨”的,甚至在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就出现了冯小刚的名字。正是以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甲方乙方》让冯小刚开始了他的贺岁片模式,接着中国社会消费时代的来到,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脾气也水涨船高。 冯小刚曾自称“商业片导演”,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还“很不商业”。他这么说,骨子里也许是对于假模假式自命清高的中国电影标榜的难以定义的艺术性的一种嘲讽。但同时显出当年的冯小刚和王朔所具有的相似的气质,俗得真实,对崇高的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一切充满调侃。而冯小刚又是不同的,他和张艺谋一样聪明、善变,这种性格来自其出身的小市民阶层。他知道普通百姓的喜好,尤其是这个高速变化中的社会里人们的心态,他的迎合常常都恰到好处。

前些年冯小刚便与王朔渐行渐远,这两年又绑上了刘震云。刘震云有一定的幽默感,但来得很不自然,看《鲁豫有约》中憋着笑洋洋得意地抻着讲自己的那点事儿,怎么能不让人注意到他的表情而对他讲出来的内容感到不耐烦呢? 《我是你爸爸》本来有可能成为一部出色的电影,带有很明显的王朔和早期冯小刚的风格。即便在技术上很粗糙(剪辑的混乱最为明显,也许是由多次修改送检造成的),仍可以感到影片所传达出的黑色幽默,并令人兴奋。

王朔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是文字和语言,操弄影像已超出他的能力。冯小刚也没有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也许今日中国也并不具备相应的观众基础。冯小刚在此之后的全部电影都不乏幽默的元素,但总是显得很肤浅,而大众对其幽默以流行语的方式接受和传播,则更加速和扩大了这种肤浅。中国似乎缺乏彻底的黑色幽默精神,既没有传统也没有新的创造,文学上莫言有一些表现,电影则罕见。 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如马父欲痛打儿子却在儿子面前被邻居毫不留情地羞辱;马车被小流氓欺负,马父愤而操起一块蜂窝煤冲了出去,真到了小流氓们面前却又气势汹汹目不斜视地冲了“过去”;在强压失败后,马父声称要和儿子做哥们儿,期间出现的种种可笑、幼稚的举动……等等,都非常精彩。

王朔非常擅长表现人们内心的软弱与想要逃避的心理,这些在电影中都有很好的发挥。尤其落实在“父亲”这样一个角色上,非常鲜活,反差极大。一个在生活中也满口“官僚腔”的工会主席,一个所谓的类知识分子,一个丧妻后独自抚养儿子的父亲,却处处现出了被逼迫、被强加,不堪责任的样子,十足的卑微而虚无的小人物,一个可怜虫。

这个人物印证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想法:相当多数的人,自己远没有成熟,人格尚不健全,并不具备做父母的能力却糊里糊涂成为了家长,而在后代的成长中不断地与自己的无能、愚蠢狭路相逢。多数人更善于自欺欺人,他们以父母的身份作为唯一论据不断地自我证明,其结果是每一代人都在疑惑与压抑中长大,不断重复这种糊里糊涂的悲剧。

冯小刚饰演的马林生由于自身的软弱与不负责任,几度放弃“父亲”这一身份,那句“我可当不了你这爸,我没这能力,我不干了!”是本片最好的总结。 在怀疑儿子撮合自己和齐怀远是别有用心之后,马林生迅速恢复了父亲的身份,只是这个父亲早已没有(也许是从来就没有)威严,有的只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相对于儿子的倔强、勇敢,更显得委琐、可笑。翻抽屉一场戏中,马林生对每样玩具的把玩和自我幻想的情节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面对镜子的假想如出一辙。当然,这里有出处上的一致,这一情节在本片中甚至更精彩一些。尤其是与之衔接的是马父偷翻钥匙却被儿子抓获,继而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父子冲突的一场戏。对比之下,更加显出这个父亲的可怜、可爱与可耻。

冯小刚的演出夸张而精彩。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历史老师,还是《甲方乙方》中满口官僚腔的公司经理,都是类似的角色。而恰是将此类人物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我是你爸爸》却没能有机会让更多人记住,有些遗憾。

而徐帆,在看了她那么多的电影电视剧后仍然不知道她究竟适合哪一种角色,《永失我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她不够美,于是发嗲撒娇就显得肉麻;《结婚十年》《手机》,人物的层次感很差;倒是《一声叹息》好一点。《我是你爸爸》中,她的角色是一个经历过两次婚姻,举止粗俗的中年女人,一如既往地夸张。新婚之夜的一场京戏,倒是拿出了一点干货,显示出早年所从事的行当攒下的基础。徐帆的表演除了夸张,也没什么别的了。 《我是你爸爸》的DVD,在《天下无贼》热映阶段出现在市面上,改名为《冤家父子》。海报上的冯小刚与徐帆却是已然得福发胖的名导夫妇,别扭,又有一种意外的幽默效果。当初电影和小说同名,送审后改为《爸爸》,《冤家父子》不知道怎么来的。根据媒体报道,这版光碟的来历竟相当可疑,各方说法互相矛盾。无论正当、合法与否,无疑是有人要借着今日冯小刚及其电影的走红,赚上一票,而观众才得以看到这部拍摄于十年前、险些成功的电影。对观众来说倒是好事。

| 2006年5月1日初稿,2021年9月3日修订 |

 4 ) 亦庄亦谐,《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爸》是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的,由王朔导演,冯小刚、徐帆主演。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这部片子很有结构,既有主线,即冯小刚所饰演的父亲马林生与儿子马车(原著中为马锐)的关系进展,又有高潮,马林生与儿子的几次争斗。不管在情节的设计上有些什么硬伤,但是至少叙事结构是流畅的,像看一部小说,不愧为写小说的王朔。
    说到这部电影,不得不先从剧作上开始讲。首先,导演和演员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马林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是集众多矛盾于一身的人。像小说原著一开始写的:“马林生对镜子里的自己还算满意,一望可知,镜子里是那种在年龄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挣扎着,熬费苦心保持的类知识分子形象。”“类知识分子”,极好的概括了马林生这个角色。他时而低声下气,替儿子向老师道歉;时而大爷模样,对儿子指手画脚;时而正义凛然,要为被打得儿子出头;转眼又胆小怕事,拎着蜂窝煤径直走过小混混们,不敢下手;他爱好文学,但没有创作的天赋,写得东西也就是单位上的讣告、文书,甚至是帮儿子写的检讨一类;他绝对的父权主义,却试图和儿子做朋友,然后却翻起儿子的抽屉来。马林生,代表了当代社会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也代表了茫茫庸常人生的生活状况。我们看到的他也许是可笑的、荒谬的、官僚腔的,但也是现实的、讽刺的。现实主义正是小说和电影的基调,而在嬉笑怒骂间把社会种种现实和人物呈堂通通讽刺一番后,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王朔和冯小刚是很满意这样的效果的,很多人善于建构,很少人长于解构。结构,是王朔文学的一大特点。
    影片的另一个人物是马林生的儿子马车。他和马林生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中都处于对立的状态,从开始的忍,到后面的吵,再到晚上偷偷砸自家窗玻璃,最后为脱离父亲,为父亲介绍对象。他的转变在影片中是呈线性的,他是马林生的对手,也是他种种行为的解释和对照。马林生性格的展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子马车。儿子这个角色的存在,正显示出马林生性格主体的缺乏,或者说社会存在感的缺乏。
    《我是你爸爸》这部小说被称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在王朔的“执导”下,也基本上是保持着写实的基调。但看过原著的人知道,电影还是有很多改变的,我想,是加入了一个冯小刚。在这部片子中,冯小刚的冯式幽默已经初见端倪。联想到当时王朔和冯小刚一干人等创建的好梦影视策划公司这个背景,以及冯在后来的众多贺岁片的风格,不禁让人想到冯小刚对这部片子的贡献。比如开始的时候,马林生点一滴眼药水后,开始有模有样的读诰文,在悲乐声中,他越显得庄严,越让人觉得诙谐,这也是人物性格在全片的贯穿。冯小刚善于在严肃的场景中表现一种诙谐,反讽的味道浓厚,如《大腕》中,葬礼的筹备就是影片的外主线。
    在写实上面,我认为还是有闪光点的。就我的生活经历,儿子顶撞老师的那场戏就很有感觉,就像几年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从时代性上,《爱的奉献》无数次在片中作为背景音乐,这是一种主观性的声音,诣在表达对主人公的态度,交代了时间背景。马林生虽然是个小人物,他不与世争,想得只是把儿子教好,他面对生活的卑微,并不妨碍他努力生活,接受社会的一切约定俗成(这点可以从他写的检讨并说检讨就应该这样写看出),又迂腐官僚腔得可爱,他的官僚腔并不时为官僚腔而官僚腔,而正是反映了他接受了社会的惯例而形成的官僚腔。这点上,剧作上可能有夸张,不过把主人公的表征凸现了出来。
另外,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出电影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是想象力告诉我们事物的精神内涵,他是神赋予艺术家最珍贵的礼物。片中一个很有趣的片断时马林生帮儿子写检讨时,他打开收音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用钢笔当指挥棒作指挥样。在冯小刚的自传中也提到了这场戏,他说他平时听音乐时就有这个习惯,王朔抓住了这一点,在电影中正好符合马林生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地位,并且也和后面一段马指挥单位合唱呼应。虽然后面一段没什么实质意义,对剧情也没什么帮助,在影片中显得孤立,好像导演想要回味前段的“指挥”意味浓厚,但就幽默效果这一点,还算差强人意的。这就是艺术的想象力,剧作中只需几个这样的点,就可以让整部作品富有特色。
    剧作在结构上,前面已经说了,总的叙述很流畅。我想就内部结构试作分析。内部其实是松散的,基本上观众不能猜测情节的发展,这可能和原著的生活流式结构有关。每件事的发展在一条父子主线上,各有各得开端高潮结局。马林生的婚姻,精神病院那场戏,儿子和街头混混得纠葛。观众无法参与到再创作中去,还好这是一部“喜剧”,还好它的生活流,观众并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创造性审美的打断也就容易被忽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对于电影的思考之于电影观众的重要性。当然,跳出电影来看,确实不能对王说这样的“解构大家”、“反讽大家”,要求过多。
    在表演上,个人认为,冯小刚是很有出彩的地方的。要做好导演,首先要先懂得怎样演戏。他把一个“类知识分子”演绎得很鲜明,个人认为,他也很适合演这样的角色。又如他在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扮演的老师形象。这样一种平民化的表演方式,精确来讲是市民化的表演方式,得到了后面葛优的延续。不同于话剧中激情表露,靠大幅度的动作和台词的表演;又不同于梁朝伟式的表演,靠由内而外的精湛表演技巧,市井百姓的精神世界还没有足够丰富道由内而外的表演方式。它就是百姓化的,平民化的,小人物化的。相较冯小刚来说,马车的扮演者就稍微逊色了点。他只是具有了人物的表象特征,作为青春期少年的反叛、倔强,作为儿子对父亲的不耐烦。他在整部戏中,给人的感觉只是以一个符号的形式出现。人物的存在感不强。
    这里又出现了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生活化的表演可以称为原生态,比如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全部请群众演员扮演,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和剧中人物名字一样。艺术的美,是创造的美,如果过于生活化,会不会流于琐碎的生活而缺乏美感呢?这部《我是你爸爸》给了我一定的提示,生活化并不代表没有性格,相反,性格的塑造还要成为表演生活化之外的重点。
    本片在表演上,值得一说的还有徐帆。她是一个有丰富的话剧表演经验和表演功底的演员,跳开电影本身,她在其中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对于她的解读,我一直心存疑惑。她的夸张反常态打破现实主义的基调,她的有点喜剧味道的表情动作打破了我所理解的庄中见谐的风格。她是片中的一个异点,对她的交待并不清晰,也略显突兀。让我想起先锋派小说的特征,在叙述一个故事时,在故事的紧要关头,观众马上就要陷入情节时,作者跳出来打破这样的格局,告诉你他在讲故事。是否徐帆的这个角色也使充当这样的作用,我不得而知。导演的意图不甚明显,也也许是我理解偏颇,走入死胡同。

 5 ) 那些哀怨的父母们

  在家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个旮旯角落里翻出来了一本挺有年头的书。1992年出版的王朔的《我是你爸爸》。基本上用一整天看完之后又把貌似是1995年据此改编的电影《爸爸》(《冤家父子》)下下来看了一下。
  还是很不错的。无论是书还是电影。
  直观说来,电影很有喜剧效果。在我看来是黑色幽默至少是灰色幽默的那种喜剧效果。那种灰色感几乎抛弃了“父子”这个问题,像是仅仅在刻画马林生的灰色人生了。其实在我觉得书也差不多如此,就是老马自己在那穷折腾。而对于细节以及心理描写来说,书是更有内容一些。

  在一些时候,有很熟悉的感觉。

  “你怎么跟我像敌人似的?!”
  这话真是太典型了。我妈也这么说,常这么说。
  其实没人把你当敌人,真的。

  电影加上了精神病那段。我觉得大约就把书中老马最后的状态概括了。他那状态是离发神经不远了。
  老马拿自己儿子打趣造成了儿子和其他女生的“绯闻”,让我想到张爱玲《金锁记》里面的那个怨妇。自己坐在门槛上把家事家丑都喊出去,然后再责怪女儿在外面做了什么丑事让传言变得那么不堪。逼死了儿媳,毁了女儿一生。自己还浑然不觉。我做了什么坏事?我对他们那么好,怎么会这样?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是为你好呢?”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不需要你为我好呢?”
  大约这就是答案了。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特可怜?”小马问老马。
  我就不明白了,为啥父母都那么哀怨?
  真是这样,谁都不是自己想从爹娘肚子里跑出来的,你生了我,就要对我负责任,这是你的义务,你不履行还得追究你法律责任呢。凭啥我就要对你感恩戴德?你见工人炼了钢做了份内事还要人民一天到晚谢他们的吗?

  老马说,你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你吃了我一辈子了现在不吃了?
  小马说,我吐出来还你。我以后挣钱还你。
  这话听得我特心痛。
  谁生孩子真的是为了投资呢?为了以后从孩子身上挣回来?要是挣不回来呢?要是孩子不争气呢?要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呢?那就不要了?投资投错了,不管了,扔了。
  又何必说那样的话。又何必让孩子觉得如此。
  你养了我,我欠你的,对不住了,以后我挣钱还你。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呢。
  相信我,心痛的不仅是听到这话的父母。说这话的孩子一样心痛。真的很痛。其实真的知道,父母是唯一无私的爱,最终的依靠。而若是每一次的“依靠”,都是在“欠债”,那,在这个世界上,光亮何在?若是迷路,只能自己摸索着徒撞四壁。

  于是小马要靠自己,他不想再“欠”大人的了。
  于是他被路边的流氓打。头破血流。
  天空有鸽群飞过。一切都很宁静。
  老马忙着结婚,不亦乐乎。
  
  我真的需要你关心的时候,你又在哪里呢。你以为你很关心我。你以为你很委屈。你觉得很哀怨。你以为我就很容易吗?
  小孩不易。
  谁都不易。

  有些时候,老马像《绝望主妇》里的Susan,倒要自己的孩子照顾。缠着儿子带他玩,装病不让儿子出门。想想也挺可爱的。可惜明明脆弱得需要依靠儿子或者至少跟儿子相互依靠,却有时候非要无聊地瞎折腾以显示老子所具备的权力。事上本无事,事情都是无聊折腾出来的。折腾到没意思了,就干脆撒手不管了。这算什么负责任。

  老马的生活是灰色的。就像电影的色调。偶尔明晃晃的颜色,都是儿子的视角。
  在灰色的生活里,老马伴着雄壮的音乐声坐在桌边挥着笔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朗读替儿子写的真挚到恶心的检讨。被儿子友好地请出家门,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数自己的步伐,幻想着自己心中的女神。电影的刻画,绝对经典。
  喜欢这种灰色幽默。冷冷的笑意。冷冷地看生活的残忍。谁都不易。

  有的时候,觉得“不易”,是因为太关注自己。
  作为15岁以下的孩子,小马成熟得早了一些。明白老爸的自私。小马甚至说,只好哄着。
  儿子知道要哄着老爸,哄着自私的老爸,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
  若是老马有着彩色的生活,他就不用在书架边发呆幻想与女人的相遇,就不用双眼无神地看着电视机外虚空的一点,大约也就没有多少时间focus on他自己的“不易”以及施展自己对小马的“权力”。
  他要跟小马做朋友,其实还是因为无聊,因为不能忍受小马惧怕他不跟他说话的“孤家寡人”生活。

  而真正的痛苦是不可言说的。小马小小年纪竟就明白这一点。

  代沟问题绝对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尤其惊异在<friends>里面怎么就没有一个正常的父母。真的。
  Monica的妈妈说,你不知道跟你外婆这样挑剔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么久我还能像现在这样乐观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她妈妈却不知道自己其实同样挑剔苛刻。Monica只好讪讪地说,是啊,真是个奇迹。

  看着那些奇怪的,或哀怨或挑剔父母们,有时候真的很有熟悉感。

  只是,只是,Rachel可以很明确地在她妈妈要跟她一起住帮她照顾孩子时说:我爱我妈妈,但是我不能忍受跟她住在一起。
  但是,但是,我们的父母却会说,我到底哪点对不起你了?你就这么不想跟我住在一起?你怎么跟我像敌人似的?我欠了你的吗?我算是白养你了……

  唉。那些哀怨的父母们啊。。

 6 ) 超级两代

吃晚饭的时候看了《冤家父子》,就是王朔的《我是你爸爸》的电影,王朔和冯小刚的作品。之前看完了电影《看上去很美》之后又在网上把小说翻出来看了一遍。

恐怖的事情是,我永远都没有办法在看这些说小朋友并且同时说着大人们的故事的时候笑出来,疼痛感从电影或小说的开始就在心的深处起起伏伏,并且要一直蔓延到故事说完之后很久,手脚冰凉。专家们老是能从故事的细节,比如某个镜头,某段背景声,中间找到些隐含的意义,从而得出高深的结论。这些我都不懂。我所能够看到的只是那些赤裸的直白的不加掩饰的苦难。从马车小朋友到方枪枪小朋友,那些聪明又顽皮的小鬼被妖魔般的成年人们这样那样的欺负,被扼杀掉天性里那些活跃的敏感的脆弱但是无比珍贵的东西,后来就变成妖魔般的成年人了,周到谨慎政治正确,或许在社会大环境里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说真的,这样活着,有意思么?

有的时候我畅想啊,如果所有的家长老师以及其他的成年人都不要对小孩强加这样的教育,都保护和纵容那些美好的天性发展,或许小孩们长大了以后也会彼此伤害而慢慢学会些技巧,但是大环境会不会就变得更宽松,更自由,不那么操蛋,也不再那么大声地宣扬和继续地培养傻逼了呢?

好吧,大人。我猜想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我们的家长的,并且我固执地自我中心地觉得我们的家长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都没有办法在国内外、历史上下找到合适的比照对象。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一个贫瘠的年代,受到的宣传蛊惑和内外压迫比什么时候都多,从还没来得及开化的青春期等于是一脚踏进了成年人社会,伙同着那个时代(操,我发现我原来竟然这样痛恨“那个时代”这个字眼。)所特有的种种矛盾与压力,因此他们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到整个的价值观都与我们不同,并且是我们很难进入的。比如说,我现在可以大叫,苟且偷生还不如去死,但是我爸妈小的时候呢,能够苟且偷生已经是最大的侥幸了吧。说真的我同情他们。他们是真正被传统价值和毫无人性的颠覆性的社会变革两头挤压到没有空间的一群。尤其是那些更加固执、对某些东西有着确实的信仰的成员,在没有办法两头兼顾的情况下,他们也许真的永远也没有办法达到心中所想要的境地,没有办法在正常的渠道之下获得认可感和成就感,没有办法完全地觉得幸福和满足。甚至,他们不会意识到其实他们心中之所想都是些孩子们才有的美梦。所以,当他们自己的孩子又开始怀有些类似的美梦的时候,他们潜意识里就想到了自己曾经被怎样的压抑和打击,仿佛是处于对孩子的保护,他们继续压抑和打击他们的美梦,或者,彷佛是很pitch in的催促着孩子们赶紧结束还一心想着做梦的儿童时期,也一脚就踏进成人的世界,勤劳实干,奋发图强,用自己的汗水啊为革命事业或者不怎么革命的事业添砖加瓦。

到底是谁更可怜呢?

很多时候我感觉到迷惑。如果说到了我这把年纪还梗着脖子不肯妥协是不懂事,而同龄人中那部分正在努力添砖加瓦的是懂事,到底是我错了还是事错了呢?我就老是痛恨那帮老梆子用那种高高在上气定神闲的口吻说,你啊,现在想得天好地好,到时候你就知道味道了。那你说,我现在体会到的是不是味道呢?按照国际惯例到底是几岁上的感觉算是人一辈子的终极结论呢?好吧,就算是过了几年我吃了苦头撞破了脑袋后悔了现在所说所做的一切了,我就算是毁了么?total loser了?你们对于自己做出的准确预言,会不会感觉到“I told you”的那种满足得意,并且继续高高在上地用恰当的方式表现出心痛和惋惜,从中得到快感?

两代人真是很矛盾的存在啊。所以后来就很理解像蔡康永这种,不管多大都不肯把自己归到“大人”那类里去的做法。这个家底丰厚又名气堂堂的家伙实在是幸运。

而我呢,其实我还是很害怕的。怕以后我还是会过他们那样的生活,变成他们那样的人,一生在不满中度过,始终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和g spot,莫名其妙地在抱怨和被抱怨中熬过一天天,搞不好还要拿比我更小的撒气。虽然对于幸福这件事情没信心,还是不甘心现在就放弃。

 短评

太搞笑啦

7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马车同学 ,你危险拉! 最有印象的一部

8分钟前
  • A小姐
  • 力荐

冯导演得出彩,运镜的角度也很赞,不过还是没有小说好。

12分钟前
  • 阿朴
  • 还行

挺牛逼的

13分钟前
  • vii07
  • 力荐

有些意思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冯小刚的演技真不是盖的啊,翻抽屉自说自话那段绝了~~不过对于本片有一下几个疑问:1.前部分医院那场戏怎么那么多伤者?如果是暗喻89的话为何影片背景安排在1995年?2.如果不是暗喻89,那为什么中间穿插看北京亚运会的片段?3.剪接有些乱。是不是广电的刀子?

20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打我?我吓死他!

23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大人训孩子那套说词是历代沿袭下来的吧

25分钟前
  • 盲人薛
  • 较差

好看到舍不得一次性看完啊,和看王朔的小说一样过瘾,各种讽刺段子被冯小刚老师演得相当到位,也第一次觉得《爱的奉献》这么好听,配得真好。PS:医院那段如果真的是讽刺那个著名事件,就太牛逼 了,立马改五星!

26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一星给王朔,一星给冯小刚,一星给马车同学,一星给爱的奉献及其他配乐,一星给因为这部电影而创作出《老师你好》的阴三儿

31分钟前
  • 困难户
  • 力荐

在舒缓的《爱的奉献》音乐声中,王朔、冯小刚奉献出优美好看的电影《我是你爸爸》。我上网一查,很多人都看过,我以为是刚刚出的dvd呢,看来什么时候已经卖过一轮了。不过这dvd也忒惨了点儿,一幅地下电影的表情,模糊,高反差,声带爆裂,泛蓝,透着审查被毙的模样。据说王朔就是跟监视器前头坐着,凡百杂事都是冯小刚张罗着,不易,要说。看的时候有反思,我跟我爸爸,其实跟电影里比较像,除了他不打我,剩下的都那么无厘头。挺温情的呀,怎么就毙了呢。

32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被禁的原因主要应该是中间医院那十几秒

37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这部片子,王朔的,讽刺就不用多说了,充斥在各个片段里,而影片中深层次的反思与对抗,值得人们回味,也是被禁的原因。

38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牛逼

42分钟前
  • 六分醒
  • 力荐

王朔的作品风格改编成电影总觉得剥离感很强,这种讽刺性很强的连续叙事在电影的片断式剪辑下变得很不完整。早起的冯裤子演的确实挺好。

46分钟前
  • 我给媳妇端尿盆
  • 还行

冯导表演更棒

48分钟前
  • clock
  • 力荐

父子關係可以作為權政治的最好隱喻,一種專制管束與叛逆對抗,王朔的這部影片有著對於現實的洞察與諷刺,父子之間的對抗、和解以及父子與外界的互動都表現出明顯的暗示性,既有對於體制的暗示,也有對於體制下國民性的昭揭,即犬儒的傾向。某種意義上,個體的犬儒表現與現實體制是互為原因的存在關係。

53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

另类父子情深

54分钟前
  • 师兄在家
  • 还行

马车同学!你!危险了!!

57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1996年的阳光烤的人暖烘烘的,忘记了是几月份的某个午后,我用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的电影里京味儿十足,可我怎么也回忆不起来当年小说里的情节,惟独记得那时的阳光,跟电影里的一样灿烂一样明晃晃。

59分钟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