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詹姆斯·斯图尔特饰)在圣诞节前准备自杀,这时上帝传来旨意,派天使拯救他,并让他了解到自己一生的使命——拯救那些不幸的人。乔治小时候左耳有疾,在贝德福德镇上的一家药店帮工。他很机灵,深得老板器重,同时也很招女孩喜欢。某日,老板接到爱子死亡的电报,悲痛欲绝,配错了药,幸亏乔治才化险为夷。乔治从小嫉恶如仇,尤其看不惯富人专横跋扈。长大后,乔治一表人材,准备去读大学。这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子承父业,协助叔父料理公司事务。然而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在董事会会议上面临破产。如果公司破产,小镇将会有很多家庭陷入困境。乔治力排众议,说服了董事会,但是条件是他要担任董事会秘书长。这与他的大学梦相去甚远。而且,此时他还陷入了对一个女孩的爱恋之中
在影片拍摄的年代,电影中的人造雪是将玉米片涂成白色制成的,但由于这种人造雪存在声音干扰,雪景中的对话不得不采用后期配音,但本片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不愿墨守成规,他要采用同期声。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剧组尝试将泡沫灭火剂、肥皂和水混和在一起,然后以鼓风机的高压喷出,从而形成在静寂中下落的雪花,影片的效果部门还因这项新颖创新而被授予了特别奖项。
在2006年6月14日美国电影学会揭晓的“百年百部励志佳片”榜单中,本片位居榜首。
不由自主哭了几次,虽然结局很美好,可他还是最大的牺牲者啊
1.Potter的残疾大亨形象非常典型啊,从Potter到《西部往事》中的铁路大亨直到《Rango》中的市长,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残疾人...这个形象是暗指大兴凯恩斯主义,连任4届总统,威胁自由市场基础的罗斯福么?2.资本主义共同富裕的神话啊,在George来到没有他的宇宙中的时候,满街都是酒吧舞厅,满眼的纸醉金迷和堕落罪恶,和善互助的社区被彻底动摇,小镇变得像大城市一样不堪。3.而弗兰克所捍卫的正是小镇、社区、互帮互助的好的资本主义。正如韦伯所说:“贪得无厌绝对不等于资本主义,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精神。相反,资本主义倒是可以等同于节制,或至少可以等同于合理缓和这种不合理得冲动。”4.无愧于卡普拉在电影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倾向,他一生都是一个保守的共和党人。要是左派影人没有George的世界Mary搞不好就流落街头了。5.为了强调家庭、友情等传统价值,本片引入了如同《绿野仙踪》一样的叙事策略,即将主人公置于失序的生活中,当生活归于平常,家庭的价值就得到突显。6.跑个题说一下,同是小镇青年,桃乐丝离家是被迫的,乔治无法离家是责任的体现,到了新好莱坞电影中青年要逃离家庭;到《大鱼》,父亲的离家却被描绘为个人传奇,这里离家不再意味着对家庭的逃离/背叛,而是个人选择的一部分,是一个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这里完成了一个离家-历险-归家的封闭叙事,跟阿甘正传异曲同工。在这样的叙事模式,缝合了60年代所带来的伤痛,重新确认了美国价值。7.本片引入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上帝视角啊,而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在期待天使的降临。7.高妙之处也正在于此,天使只能解决自杀的问题,而世俗问题却需要有着世俗的解决方案。当小镇上的朋友们涌来捐钱的时候,很难不被感动,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之啊。8.本片获奥斯卡5项大奖提名,不过无一中的,直到80年代才成为西方家庭圣诞时候的必备菜。我的一个老师Sue讲到每到圣诞她都要看一回哭一回,念叨一下There is nothing more important than friends之类的。9.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弗兰克.卡普拉就是美国冯小刚啊,平民故事加传统价值,反正我每个春节都挺想看看《甲方乙方》的。10.片尾曲叫Auld Lang Syne,国内的友谊地久天长还是挺达意的,也是西方新年必备,并且经常出现在其它Frank Capra导演的作品中。
值得记忆的场景:1.拒绝Potter的提议以后的声音蒙太奇,George回到家中,各种来自过去的对话突显他的矛盾心情。2.战争那段很有新闻报道的风范啊,有受战时纪录片影像吧。3.少见的跳切,在Harley拿到勋章之后potter同Uncle Bailey讲话中,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跳切,还是有景别变化的;是为了突出叔叔手上的钱么。
为他人而活的人。。。不是每个这样的人都能遇上天使,即使遇上了又能怎样。再绚烂也不过是过眼繁华梦一场。无论周围的温度有多么温暖,还是难以触及冰凉的内心,因为,your dream is dead inside。
很纯情的故事也很古典,在战后圣诞节推出这样一部影片对当时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积极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看完这部影片应该会让很多绝望的人和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女主角真美好~
人生或许没办法像我们理想中的那样发展,有诸多的责任制约着我们,这就是现实。
一个人的人生对他身边的人和事多少有一些影响,如果他不曾在这个世界上,或许是一种大不相同的景象。
你在人家困难的时候帮人家,人家也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友谊是一种很宝贵的财富。
是什么让玛丽嫁给了一贫如洗的乔治,又是什么让玛丽在物质匮乏的家庭里仍然甘于奉献?答案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 而我的那个她又在哪里呢?
不由自主哭了几次,虽然结局很美好,可他还是最大的牺牲者啊。如果有来生,希望他完成自己的梦想
看过之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不管这励志的剧情是有多么俗套但他就是彻彻底底的打动了我。如果下次当你对自己彻底失望了的时候,当你的生活陷入困境的时候,当你的梦想不能付诸现实的时候,想想曾经有多少人因为你而获得过幸福和快乐。同时也祝你快乐,乔治。★★★★★
虽然是福音电影,但拍得很美妙动人。上帝的行事作风真的很谜,哪怕对着资本主义世界最后一个好人,也要把你玩到欲哭无泪...(圣诞终于要来了耶)
看看人家的主旋律。怎么拍得就这么好看呢!
前几天在【新年前夜】里看到时代广场上唱《友谊地久天长》的桥段,以为会得后遗症,今晚重看【生活多美好】,重听这首歌,依旧是有史以来最美的一首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乔治:“玛丽•哈奇,你为什么愿意嫁给我这种人?”玛丽:“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得像你。"
最后五分钟,泪水肆意横流,内心却极端温暖。
乔治真正的守护天使是玛丽
40年代的女性角色:如果她结了婚,她就会是一名坚强、有决断、什么都做得的妻子/母亲;如果她没结婚,那她就会变成悲惨、土气且神经质的老姑娘……
给这片打三星会不会被谴责……首先恕我无法理解影片倡导的价值观,而且技术上看,全片存在好几处剪辑不当(影响到观看效果),对贝利的生平介绍也长过头了……作为一碗70年老鸡汤它可以在当下找到食客,只能说明贝利的人生仍在重复。
看到后面直接哭死的片子。你有征服世界的心、却因责任困于小镇,但你依然是世界之王。那一点奇幻和神迹,以及最后的结局是如此的动人。除了“我”不曾存在的生活、没有什么情况和境遇是值得畏惧的。我们当坚强的活在世上,我们每个人都将深刻的改变这个世界。
毕加索在看了法国南部的岩洞壁画后,大为震撼,说:“过去1万年中,我们在绘画上,没有长进。“ 看了这部42年的电影,感觉人类在通过电影讲故事上,在过去70年中,没有长进。
这是一种经常被公众忽视的成功啊。但我还是觉得一个人存在与否对世界的影响只是一种和另一种,没有好坏之分。如果有选择我依然宁愿没有出生
我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對這部電影的感覺,只想說,我一動不動的用4個半小時,從頭到尾連續把它看了兩遍。一遍黑白版,一遍彩色數碼修復版。
一个人的存在,影响着太多太多的人、事、物,不要看轻自己的价值,好好活着,在前方总有一个出口,生活多美好。
这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是饱满人性的乔装打扮,是中产阶级百无聊赖的自我解嘲,但这胜过一切。
看得老泪纵横,不管这是个多俗多没创意的结果,最后温暖的圣诞真是太棒了!不管你失去了什么,有朋友有家人就是最大的财富啊!看看吧,没有你的世界,或许一样转,但一定会缺了你那一片光彩。George,圣诞快乐,还有你环游世界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最佳圣诞电影之首,纽约每年圣诞期间的影院常客】
自己过去的一切都很有意义。只是我们一直都看不到,找不到。。。
130分钟的电影,前120分钟都看得极不耐烦,结果没想到跟其他人一样,看到最后10分钟整个泪流满面,这部片适合绝望透顶想自杀的人,生活多美好。。
多温暖,多善良,乔治这个好人,总是要有回报的,大家一起做个好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