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影院之前很紧张,因为我平时不喜欢这些玄幻奇幻类型的片子,很害怕以往看到的各种雷人造型,以至于紧张地在半个小时内跑了两趟厕所。
我是演员李现的粉丝,但更是一个普通的电影观众,所以我会我手写我心。
到了影院一看,想不到下午三点场也坐了将近一半的观众,不知道是不是都是演员的粉丝,在忐忑中开始了我的观影体验。
随着演员表的出现,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张晨光,裴魁山,郝邵文,甜妞,姜超。脑海里迅速滑过驴得水,旋风小子,新乱世佳人,校园先锋的镜头。可惜的是看完全片我也没认出郝邵文和甜妞…裴魁山的何先生和姜超的青蛙精很出彩,他们两人在妆服化效果为角色很加分,两人的神情自带喜感。那个青蛙大嘴应该是向东邪西毒里梁朝伟的香肠嘴致敬。
李现给狐仙设计的很多微表情很灵动,狡黠中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但作为一个沉迷于李现皮囊的粉丝来说,对李现的不同类型的笑我都太熟悉了,关注度太高,以至于很多时候看出了李现本人,甚至有一个镜头我竟然想起了韩商言那个经典的侧身带着一丝得意离开的动图。所以粉丝对偶像的过度关注不利于观影体验,这个问题在我。
最喜欢的两个场景是书院里的书法矩阵幕墙的设计,方块文字从四面八方飞溅出来,这是独属于中国文化的视觉享受。书院里的迷魂术让我想起韩国的王朝里翻白眼的僵尸。青楼里那段哈尼克孜太美艳了,因为之前对她一无所知,但她舒展的舞蹈动作一出来,让我想起了佟丽娅饰演倾国倾城的赵飞燕,想起了林芳兵的杨贵妃,都是美艳绝伦。
特效舞美总体很喜欢,不管是湖上泛舟,神秘莫测的苦海书院,还是夜幕降临的建康城,还是灯红酒绿的青楼,都营造了一个特别真实的环境氛围。
影片后半段竹林打斗那一段说实话,看出了一些卧虎藏龙的感觉。这一段也是演员频繁被吊威亚的桥段,可以想象演员因此遭受的身体上的严峻考验,着实不易。要吐槽一下的是此为狐仙后的造型设计,突然变得壮硕高大威猛起来,估计是以李现的形体作为设计基础,一身的狐狸毽子肉,感觉才从健身房走出来。狐狸本是机敏伶俐的小动物,纵然成仙,也不能为了剧情的拔高而改变动物本身的属性。
再说回来,影片的主旨是说了一段人狐友情。狐界有狐界的规矩,作为狐生发展轨迹必定是要去获取蚌人体内的仙丹,结果导向,不问方法来路,只求结果。但白十三是一条很善良的狐狸,所以才会在千年前有了那一次善举。不忘初心,所以他才会不忍心以杀死书生王子进,用他的性命来换取自己在狐界的晋升。哪怕他是只狐狸,他也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不随波逐流,不世故污浊。
虽然他是逐渐被王子进的命不就是浪费在心爱的人身上的真情所打动,为当初一心想取丹的执念而懊悔。但我还是有点理解不了这种过命的交情,也许是因为我太过自私,我永远做不到牺牲自己去成全他人。
除了两位男主的服装,其他角色的服装都挺喜欢,这两位的衣服特别像很多文艺中年穿的棉麻风,比如例外,和子苞米的风格。
笑的点主要集中在前半段,但我居然在片头一只小狐狸和小孩对视的瞬间眼眶就湿润了,最后被狐界赶出来后受伤的白十三和王子进对视时我再次流泪。人和动物之间一定有超脱物种和语言的亲密交流。
路演时见过陈立农本人感觉皮肤很白啊,不知是否为了塑造一个书生形象而进行了全身美黑……片尾他的歌声出来,我眼眶里打转的泪水终于流了出来,他的声音很干净,我坐着一直听完,看完了整个字幕才走出放映厅。才发现有两个男生也静静地在听片尾曲。
我不是电影发烧友,看片数量很少,所以只是拉拉杂杂谈了个人感受,我打7.5分。
从古至今,志怪小说里,总能看到书生的身影。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篇,有方正善良的书生宁采臣,兰若寺拒美色诱惑、扔不义之财,助小倩逃离魔掌。
《绿衣女》篇,有益州风流书生于璟,醴泉寺遇绿衣女,金风玉露,情动缠绵,而后一曲笙歌,缘分了结。
《柳毅传》有持正守道的落榜书生柳毅,路遇龙女,助其回家。清心守礼,不娶为妻,历尽波折后方成佳话。
若是把书生的形象标签化一下,大概逃不出这些词:才思敏捷、风流倜傥、迂腐木讷、方正不阿……
影片《赤狐书生》里也有一个书生朋友。
这位书生朋友叫王子进,家中以制墨为生,单纯固执,与人为善。如果没有遇到狐妖白十三,他会像其他书生一样,寒窗苦读,进京赶考,中了便做个小官,没中便回去家乡,或许放弃,或许继续。日子像秋天的流水,安安稳稳,泛不起多大的波澜。
可王子进偏偏是白十三的蚌人,注定要卷入纷争。平静的生活被强行打破,他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友情、爱情、师长之情,一路赶考,一路拾掇。
1 元魂丹是什么?我有,我可以给你
狐妖白十三,出身卑微,自小被排挤着长大。为了取得元魂丹,进阶成为狐仙,找到他的蚌人王子进。
为骗取子进的信任,古灵精怪的白十三可谓十分卖力了。
子进的驴跑丢了,他动员黑狐狸师傅,半夜为人找驴。
苦海书院,他找来小弟青蛙精,上演了一出舍身救人、啼笑皆非的苦肉计。
劫后余生,泛舟湖上,狐妖形象暴露,白十三又信口胡诌二人前世有缘,自己是为报恩而来。
子进傻傻地相信了这所有编纂的剧情。
偏僻的破庙里,他把他的饼分给白十三吃。可怕的苦海书院中,他也未独自逃生,反而鼓起毕生勇气,带着火把炸药,回来营救他心里认可的朋友。甚至在看到白十三露出狐妖面貌时,他努力克服自身生理上的害怕,依旧与他交心,同他当朋友。
王子进的世界很单纯,愿意为自己在意的人牺牲。英莲告诉他,白十三待在他身边是为了取他体内的元魂丹,于是他去找白十三——
“元魂丹是什么?”
“就是一颗……丹。”
“我有,我可以给你。”
你要的东西,我若有,必定给你。不问缘由,不论目的,只因你是我的朋友。
真心可换真心,狐妖白十三也在这一路的相处中渐渐被打动。二人互相成全,最后一人一狐归隐田园。成仙也好,功名利禄也罢,都是身外之物,若能有一知己好友,那些都不重要了。
正如狐仙爷爷所说,最珍贵的不是那颗白丹,而是舍身忘死,成全彼此的真心。
2 怕没有来世,只愿今生,子进平安
建康城,灯火起,烟花升,闯入这样的花花世界里必定是要有艳遇的。
牡丹楼的英莲姑娘,红帐罗衣,飞仙出场。王子进抬头见艳色,瞬间目瞪口呆。
“你长得好像我奶奶……所说的仙女噢”
说话大喘气的王子进,在他往前十多年埋头苦读的人生中,从未遇见过这样的场面。美人顾盼生辉,王子进慌不择路,节节败退。都说书生多情,遇花草虫鱼,风吹草动,皆可入诗成画,何况是如此生动鲜活的美人在前呢。几番交阵下来,子进心动了。但他仍方正守礼,自制自持,纵然情动,也未有半点逾矩。最后自作聪明地与英莲约定,待其高中后便前来迎娶她。
可英莲不是人啊。一介孤女被卖到青楼,为免受屈辱,唯有投湖自尽,后附身莲花之上,食人心血苟活于世,需得一真心人才能解脱。得知一切的子进,一身红衣,重新回到牡丹楼。
他说:“子进来晚了。”
这一句简单的话,融化了英莲投湖时便开始冰冷的心。他为了她愿意舍弃生命,她也给了他最真诚的回应“怕没有来世,只愿今生,子进平安”。
这段感情没有修成传统意义上的正果,但雁过留声,水过留痕,人过留忆,足矣。
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书生王子进一出场便在寻找刘道然。牵着奶奶托付的驴,心心念念要交给他。后误入牡丹楼,也是为了寻找刘道然。直到王子进和白十三来到贡院考试,我们才见到了这位一直活在台词中的刘道然。
王子进口中的刘道然温文尔雅,才华横溢,对他如启蒙老师,教他念诗,给予他肯定。若是他们家乡只有一人可中举,那这个人必定是刘道然。
可当刘道然真正出场时,却是一个屡试不中,郁郁而终的厉鬼。那个眉目清朗的青年才俊变成了面色阴沉的干瘦老者,带着定要中举的执念,盘桓在贡院之中,收人魂魄,一念成魔。
笔墨纸阵的深渊里,王子进吟起《别董大》,唤醒了刘道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年少时的初心,带着他挣脱了执念的束缚。他终于想通了,手中的笔,可画前程万里,也可画山画水,画鸟画鱼。书生未必只能走仕途,心里清明了,那便处处都是出路。
少年时,刘道然亦师亦友鼓励王子进,后来王子进用诗歌唤醒刘道然,因果循环,这何尝不是一种互相的治愈与救赎呢。
很喜欢电影的结局,一人一狐躺在椅子上悠闲饮酒。抬头是天高云淡,晴空万里,低头是阡陌交错,鸡犬相闻。这个书生朋友,在经历了友情、爱情、师长之情的轮番试炼之后,再过上了安稳平静的日子。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元魂丹是什么?”
“元魂丹,就是一颗……丹。”
看到这儿,场内有观众笑了,但很快的就被悲伤和无奈冲淡了这笑声。
“你要,我可以给你啊。”——整部电影最窝心的时刻,像一把钝了刃的刀子,慢慢划出伤口。
首映日我便迫不及待去百丽宫看早场《赤狐书生》(喝到半夜三点第二天一大早爬起来看电影的大概只有我一个吧),作为《春江花月夜》的书粉,一早就期盼着电影上映。想看看绯绡在银幕上会变成怎样的白十三,也想看看小狐狸会不会删去子进脑海里所有与“它”有关的回忆。
抛开书粉身份,今天我们来谈谈电影。
王子进,一个木讷耿直的“一根筋”,却正义善良有温度,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旁有一颗小狐狸白十三需要的“元魂丹”。有了元魂丹,白十三就可以升仙了。
一个是凡间凡人,一个是狐界垫底,原本“不识君”,却因为500年前的一次相救,让他们开启了第一世:救赎。第二世,书生王子进轮回成了白十三的蚌人,他拥有十三最想要的东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电影中一直循环的一句话,是王子进的义兄刘道然教会他的一句诗。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看起来呆呆的王子进,除了奶奶和道然兄,几乎无人相伴,少有知己;白十三从狐界一只被嫌弃,被打压,被忽视的土狐,到得丹升仙。或许这世上还有很多不知道他们故事的人,可他们彼此的心里却知道,是因为你的成全,才有了今天的我。小狐狸在凡间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结交到了一个真心真意的朋友,哪怕只得这一人心意,也算是“天下识君”一般的快活自信了吧!
从我们出生那天起,就不是孤身一人:新生儿产房里一起啼哭的小婴儿,蹒跚学步时公园里碰到的小朋友,幼儿园的玩伴,读书时的同桌……这些都是有意无意结下的情谊。中国人格外讲究缘分,从点头之交到莫逆于心,大大小小,长长短短,都是缘,所以我们才会谨慎地诠释“割舍”这样的词汇吧。
割舍在《赤狐书生》里代表着太多层含义:王子进之于白十三——舍命献丹;英莲之于王子进——割断情丝;白十三之于王子进——舍弃记忆。
所以,当王子进得知白十三接近自己的真相,“只”是为了取丹时,他说出那句“你要,我可以给你啊。”他是真的不知道,取丹是会殒命的吗?电影始终没有给出答案,他从来没有说过,“我知道给了你丹,我就会死”,他只是轻轻说出那一句,我给你。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承诺愿意把丹交给十三时,到底知不知道自己会死?或许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亲自问一问子进,但他却在与英莲交心时说出过答案:命,不就是应该浪费在心爱的人身上吗?
几乎很少听到这样直白的关于“舍命”的对白,不是我愿为你死,也不是你走了我绝不独活,而是明知道可能会白白丧命,但为了这个人,我愿意。这句话实在是太符合王子进的性格,耿直,木讷,却可以凭着一个信念,一条道走到黑。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可以为一个人舍弃性命,他们的确也都这样做了,而为他舍命,也不仅仅是因为爱情,还可以为了友情。
电影的笑点和泪点很多,我都有感触到。可走出影院,脑海中频频出现的一个画面是子进和十三坐在游船上往建康城去,蛤蟆精和一众小蛤蟆妖在水中推着船。这个推船而行的画面原本是很欢乐温馨的,可看过电影之后,这个画面竟然充满了伤感。或许是因为那是子进和十三冒险路上少有的安宁场景,或许是那艘小船上彼此逗趣交谈带来了短暂的快乐。那艘船上,人和妖没有隔阂,妖可以为人划船,为人变出各式各样的早午晚餐,人也可以拿着妖的尾巴玩耍,却丝毫不觉得害怕。可是这个画面带来的伤感,恰是因为这些记忆最终都会消失,子进和十三几生几世,几乎一直在重复这件事:遗忘。这一世十三忘记了500年前的救命之恩,下一世子进忘记了十三的所有。
小船游荡在碧波之中,迎面扑来的是一份意境——春江花月夜:温暖,宁静,默契,踏实。那片江水因为有了他们两个,才透亮得见底,宁静得无波,就像子进那颗白丹,纯粹,干净。可很快这画面就干净得彻底不剩什么了,子进或许都不敢相信,自己竟曾有过这样的快乐。而十三放弃成仙,打回原形,成为一只留守在子进身边的小狐狸,就算它能开口,或许它也不会告诉子进他们的点点滴滴吧。
这听起来有些遗憾的设定,让江面上那艘小船越飘越远直到模糊,却在涟漪中留下无穷回味。生生世世间,再有相逢时,我会在恍惚中记起那艘摇摇晃晃的小船上,是你和我江天一色,仙凡无间的一场美梦。
在看完了《喜宝》之后,我爱上了看这种表面花哨、内里空虚的电影,我根本不是真的爱电影,只是时间多又废话多而已。
当然《赤狐书生》还是比《喜宝》好不少的,起码它还是正儿八经地讲了一个故事的,虽然也没讲太清楚。
不知道江志强对于“妖”的执念从何而来,《捉妖记》系列之后还不罢休,硬是要拍《赤狐书生》,关于朋友、情谊与人生考验的故事有很多,我想不通他看上了这个IP哪里?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把朋友情谊无限的向“卖腐”靠拢了……
作为一个奇幻片,世界观基本上是崩塌的,两小时过后我既看不懂狐仙世界的运行法则,也看不懂他们(它们?)取珠挑蚌人的意义何在?(蚌人:是在物化我们人类吗?)
杀一个人取珠然后成仙本身就够瞎胡闹了,然后成了仙打了怪之后又跟上天打了个商量“雷劈我吧,我不成仙了”,咋回事,在成仙这件事上为啥这么不严肃?
除了设定以外,剧情上我也有一肚子疑问:
给书生王子进背后贴符的道士是谁,为啥要给他贴符,然后这个人物去哪儿了?讲丢了?
裴魁山演的那个师傅为啥彻底黑化了,为啥师傅要抢徒弟的珠子,狐仙届晋升的通道也这么不透明吗?
王子进那么爱英莲,为啥在英莲死后连个屁都不放了,往后余生都只顾着和十三相亲相爱了?
有了稀碎的剧情在前,李现和陈立农的表演其实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了,不就呆滞一点、木讷一点、尬一点吗,还好啦。
当然,看了两个小时,还是有优点的,苦海书院和贡院打架两场戏算不错,奇观性有,立意也不错。把苦读书的书生形象异化成丧尸/僵尸,尤其是王耀庆的形象,与整部电影的画风都相背离,反倒有种震撼感,圣贤书的内容成为了困住他的围城,执念将他毁得面目全非。这一点倒是有点《僵尸》的味道。
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妙笔太少,闲笔太少,导致了整部电影的呈现平庸,但也没有烂的出奇,所以只能成为炮灰。
看完就想说这是个什么鬼东西。可能是继《长城》(2016 豆瓣4.9)之后,我在影院内看到的最差的影片了。 很早就知道要上映还很期待来着,提早买了票,在上映的当天就去看了。可能期望越大,失望就加倍的大。 正好最近在补电影,陆续看了《疯狂原始人2》《一秒钟》《流浪猫鲍勃》意大利版《完美陌生人》,法国版《城市猎人》,一对比落差更是翻倍增长。 首先说这个剧情,片尾的时候我看到是根据小说改编,编剧还是三个。这三个编剧是干什么吃的?我看不到编剧的智商在哪里,整个剧情就是混乱、失智、东拼西凑、胡编乱造。 十三手中是残纹,为什么他的是残纹,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王子进背后有符咒,符咒是哪儿来的,怎么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英莲勾引书生,明明是发乎情止乎礼,君子做派,怎么又突然爱得不可自拔,非君不娶? 从苦海书院到建康城再到贡院,最后到竹林,想要做成公路片,但是这些剧情并没有一步步的深入和升华,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突然强烈得莫名其妙,剧情丝毫没有起到推进情感的作用。 再说特效,三毛钱不能再多了,映无邪和那把刀的质感还能再塑料一点吗?电影最后两只狐妖大战,这到底是火影忍者还是超级塞亚人?身形瘦削,体格健美,直立行走,实在是欣赏不了。 再说演员。我能看出来他们是真的有用心在演,但是很遗憾,电影和电视、综艺是有壁的。 李现作为他们三人中有电视剧经验的一名演员,演得过于用力刻意了,他吃鸡的时候,表情太凶猛刻板。扮演狐妖,却没有把那种邪魅、机灵、狡黠表现出来。 陈立农,我能听出来他有努力在纠正台湾发音了,但是纠正过后也还是让人非常难受,他时不时地还会把那些发音习惯带出来。而且这个书生也刻画得非常的表面空洞,不是呆,好像一个弱智。全剧不是在问“这位兄台,请问你有见过道然兄吗”,要不就是在逃亡过程中鬼吼鬼叫,最后的自我牺牲我一点儿也不想哭,十分尴尬。我们看到《阿甘正传》里的主角阿甘他的智商低下,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个人演得非常的低智,你能感觉到他的那种憨(褒义)。 再说下女主角哈尼克孜。原来这是一部耽改影片,生硬地加上了女主角这一条爱情线,我想说,简直是太失败了。哈尼克孜妆容很美,但是她作为一名莲花精,一名妓院头牌,并没有把妖精的邪魅、头牌的妩媚表现出来,相反,她的一些肢体动作十分的矫揉造作。而且她的台词实在是太差了,太硬了,没有感情,一开口就让人出戏,完全感觉不到女人是水做的,尤其是妓院头牌那种风情,感受不到(可以参考一下《大内密探零零发》里面李若彤饰演的琴操姑娘)。 电影的每一秒钟都是很宝贵的。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内,你可以看到更丰富的想象、更精彩的剧情、更多彩的人生,延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这部电影,无意义的镜头实在是太多了。因为它本身就没有什么有深度的内容,所以就用一些镜头来拼凑。搞笑搞得让人尴尬,煽情煽得让人无语。开头毛驴狂奔这一组快镜头一点儿也不精彩,让我觉得好像就是一场闹剧。中间淋雨呐喊的那里让我觉得有点儿不知所云。 我觉得全片演技最好的应该是王耀庆饰演的刘道然了,他把刘道然那种悲苦、不得志,最后抱憾去世这种怨念刻画得非常到位,不论是他的妆容、他的神态,他的台词,都能够让我感受到这名书生的不甘与执念,他那部分的特效--笔墨杀阵也是十分的精彩。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无数熟悉的画面,让我有了很多很多的联想,不知道这到底是借鉴还是融梗还是抄袭。(《千与千寻》《木乃伊》《西游降魔篇》等) 它是一部难看到让我有点儿生气的电影。开始的时候,我想给这部电影打三星,越往后看越想打一星。回来之后,看到不论是豆瓣还是微博,铺天盖地的宣传、灌水和好评,我的怒火更盛了一分,所以我写下这长长的感想。当然国外也不乏烂片,但是他们还有烂番茄、IMDB这些比较客观的评分榜单。 我不知道粉丝这样没有感情的好评(有笑有泪/合家欢),昧着良心的刷分到底能为他们的爱豆带来什么?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捧杀吗?可能我的选择本身就是错的,我一向是有甄别地观看电影,可能是因为对李现、陈立农的印象还是非常好的,所以选择了上映当天就去观看,结果果然太不尽如人意。 我很开心中国的电影越来越好,佳作不断涌现。但是我不知道这样没有意义的改编、剧情薄弱、演员演技堪忧、靠流量靠明星支撑的粉丝向电影到底还能走多远?
这部片的前一个小时也就是普通的无聊。因为没花钱看,咳,本来打算多给点人情分的。然而,从两人在雨里相互喊叫+捶打那一节开始,我屡屡被尬到字面意义上的吱哇乱叫。等电影放完,头发都揪掉了几根。我本来发量就堪忧,好心痛。
不说个人审美如何,就俩男主这造型……反正本片颜值担当是王耀庆,至少人脸是脸嘴是嘴哭是哭笑是笑。而且就面相来说,李现跟陈立农对调角色比较合理吧。
剧情理论能救。不就是用性转版的倩女幽魂歌颂社会主义兄弟情嘛。
首先,设定得改。妖怪杀人取丹能成仙,这设定放哪个国家哪种神话体系里也不行吧。非要用这个设定,那至少得花五分钟去说明成仙到底能有多大的好处,性价比不好。就说13是赤狐,本质不适合修练,如果取不到白丹,就会失去500年的修为打回原型。
然后,简单使用人鬼片的基本套路就行。
张道长本职捉妖,发现王子进身上有丹,又见到附近转悠的13,就认为13要害王子进,于是给后者加了个符,并追杀前者。13被重伤现出原型,王子进当成是受伤的小狐狸捡回去。剪点给小狐狸挡雨啊,把它捂怀里取暖啊,自己舍不得吃给它吃,说点“我无父无母,没人跟我做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之类的傻白甜标配台词。
13伤好了本来要走。因为他也没朋友,有点舍不得,决定多留一个晚上。这一晚在补习班,发现附近有妖气,为了保护王子进,13现出人身。蛤蟆精因为王子进身上的符不能得手,走之前跟13放点“他身上的丹不知是红是白,你要红丹没用”之类的NPC台词,让13发现原来王子进是自己的蚌人。
但这个时候社会主义兄弟情已经有了嘛,13不能痛下杀手,于是带王子进去健康城验丹。因为符的关系,莲花精验不出来,说要找一个他魂魄离身的时机。于是13一路跟王子进到考场,在怨灵索魂的时莲花精证实那确实白丹,13在最后一刻不忍心把王子进又救了回来。
经过道然兄的事,原本人生目标就是考取功名的王子进心灰意冷,想要自sa好给莲花精做鬼丈夫。就让13杀了自己取丹,莲花精要打13也该放在这一段。结果没想到这个13是师父变的,师父再告诉13五百年前的事,说这颗丹本来就该是13的。最后当然是干一架。至于结局要BG还是BL可以随意。
这就是个一般套路。但这么写的话,狐狸的戏就多,就这片的CG质量,估计不行。而且李现的出场就少了,剧情又正经八百苦大仇深的,也不好夹塞那么些(他们自以为的)“笑点”进去,对粉丝不友好,对低幼市场更不友好。听13劝王子进“为自己读书”那一段就知道,买版权选主演的时候,制作针对的就是学生市场。
本来拍这个电影的目的,应该就是让观众看看美女(哈妮克孜真是漂亮,就可惜声音不搭脸),看看李现,看看陈立农,赚够粉丝的钱就可以了。流量拖IP,讲究剧情作甚。
1.剧情二流2.特效二流3.演员表演二流
尴尬的一批
想看,还是陈演员的第一步影视作品,加油。
这台词
原作是耽美,结局是同妻。有毒啊!你要么就老老实实卖腐。要么就老老实实言情。希望电影能改编好点,如果也是同妻结局……总之先一分不解释。等看完确认结局再来改分。
不是所有人都能担得起大荧幕的 这都啥玩意儿 营销过头了
两星半,剧情还可以,只是演员表演差了一点,打发时间可以一看
明知道是烂片,还是去看了 浪费钱 这台词,这演的 我对不起我自己
好好打磨自己吧陈立农
作为一部卖腐片,李现和陈立农丝毫没有化学反应,那些明显设计过来挑拨观众心弦的台词和二人互动,两个人演出来就是尴尬得要死又干巴巴,cp文化大行其道下,这是好风凭借力,也送不上青云。
这是我第一次没看完就出来的电影,过程中跟朋友多次尴尬对视,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认为没看完不配评价,但我真的觉得:我已经浪费了电影票钱,就不想再浪费更多时间了。给2🌟是因为对两位主演都挺路好的,但这剧情、这演技、这台词、这……没去过的就不建议浪费时间了,想支持电影的,买票就行了
尬的我脚趾抠地 在电影院做起眼保健操 剧情演员镜头 让我忍不住在电影院就打开了豆瓣
赶了个早场来看,看之前还是挺期待的,但是,从剧情到人物表演,实在是太一般了。
两个主演的演技,台词都很尬。还是多练练吧
又是捧弯弯的尬片。
“命,不就是应该浪费在心爱的人身上吗”
先说观点,不值得看,甚至是烂。整个呈现的效果就是一部高配版的网大,剧情毫无逻辑和章法,全片120分钟几乎都是槽点,说着老套的笑话和梗,看得人昏昏欲睡。演员更是烂到令人发指,把李现衬托的跟影帝似的,湾湾的演员既然要进军内地能不能练练普通话!
剧情还算过得去,比想象好看些。努力忍着看到最后,我真的受不了满口台湾腔的“演员”,演的也好做作,弯弯资本眼光已经这样了?
绝了。好久没见时间这么长的网络电影了。
李现还行,陈湾湾真的无力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