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每一个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桃花源。 像熊谷守一这样,30年未走出过自己的宅院, 光这一点就不是普通人螚做到的。 世界本是多元。 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活呀。 人生苦短,何不任性过活。 活成别人心目中的成功形象 累的是自己 更何况还不那么容易成功。 喜爱抱怨的人 无论在哪个地方 无论身处什么环境 始终都会怨天尤人 我们也不必活得像仙人 有自己的嗜好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就是最好的悠闲 对了 这部电影中 熊谷守一始终是一位胸怀宽广的老人 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接纳!
光这一点很多人就做不到。
他最一个温暖的人! #电影推荐
是枝裕和给树木希林的悼词.
根据辞典,悼词是哀悼逝者的文字,告别式按字面的理解是与逝者道别的场所。希林女士罹患绝症,我已经对这一天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想到这一天会如此突然地到来,无法立刻接受这样的事实。多年前我失去了母亲,现在我陷入第二次丧母的悲痛深渊之中难以自拔。对我来说,您就像我的另一位母亲一样。
我和希林女士第一次见面是2007年的事,和她的交往时间,不过十年有余。所以,我能够谈及的希林女士的,仅仅是她漫长艺术职业生涯的最后篇章。我一直不敢认为自己有致悼词的资格,踌躇再三,还是决定接受这个任务。
现在代替我诵读悼词的桥爪功先生,和希林女士是文学座剧团研究所的同窗,是以“桥爪君”“chaki”互称的老朋友。我曾经邀请二位在我的作品里扮演一对夫妻,拍摄过程中,我们一同在鹿儿岛共进晚餐,并排坐在餐馆的柜台前边吃天妇罗,边听你们像说对口相声一样斗嘴,你们谈到离婚赔偿费和整容(希林女士喜欢的话题)引来笑声,间或谈到表演的课题,谈锋甚健。我从交谈中可以体会到你们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积淀出的对彼此人格和艺术的相互尊敬,感到无比羡慕,暗想哪天我也能和你们以这样平等的关系互动。这样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因而我请桥爪先生代为诵读这篇悼词,这样我能借此产生一种参与了你们亲切对话的错觉。
希林女士与我有将近20岁的年龄差,不揣冒昧地说,我们确实是气味相投。我们的相遇是机缘巧合,2007年,我准备拍摄以家母为原型的电影《步履不停》,在前一年,希林女士失去了事业上的盟友久世光彦。有时我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如果久世先生还健在的话,希林女士还会以一个作品主创人员的身份选择我,并且给我许多指导么?想到您在久世先生曾经希望拍成电视剧的《东京塔》电影版中扮演母亲,不由得感到您在继续一个未竟的梦想。当然,我从未觉得希林女士把我当作另一个久世先生,而是认为,我继承了您和久世先生之间一度中断的缘分。
我不太清楚希林女士对我青眼相加的理由,或许理由之一是:我从拍摄电视片起家,在电影界没有可以仰仗的师父和前辈,您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年轻人,对我特别关照。所以每次电影公映时,您不给我而是给制片人打电话,询问上座率,得到回答后说“那下次又可以拍新戏了,太棒了!太棒了!”然后才放下悬着的心。一直到我最新的影片,希林女士每次必打这样的电话,仿佛是慈母牵挂着不成器的儿子。您经常带我外出用餐,享受各种各样的佳肴。一进店,您就对主厨说:“想吃套餐的每道菜,但是量要减半,”在寿司店,则跟师傅出难题:“什么都可以,凑数的菜码就不要了,好吃的样数只要给我一半。”说起森繁久弥、渥美清、久世光彦,您会熟练地模仿着他们的动作和说话口吻。有幸独享这些秘闻,我只顾点头称是。和您离开餐馆后,您笑着故意捉弄我“你猜刚才多少钱?”“很便宜对吧?所以咱们白天去,晚上就贵喽!”你流露的平民本色,也充满魅力。
我和您一起度过的时光,实在是非常快乐。作为一个儿子,未能在人生中和生母相处更久,也许是我试图将那种悔恨、想重新生活一遍的渴望、未能实现的心愿,通过和希林女士的相处得到补偿。我从未说出这样的想法,但是善解人意的希林女士一定早就察觉了。通过请希林女士扮演我的电影中的母亲角色,和希林女士一同进餐、谈天,我渐渐平复了丧母之痛。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失去了另一位母亲,又要平复另一层丧母之痛。
刚才我冒昧地说过,我与希林女士气味相投。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我和她的价值观完全一致。一次,谈论起我喜欢的剧作家,当我提到向田邦子的名字时,您很罕见地露出严肃的表情,从正面盯着我的脸,问:“你认为她好在哪里?”希林女士追问:“嗯?好在哪里?”“嗯?为什么?”的时候,能不能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决定着希林女士对那个人的评价。我一边流着冷汗,一边谈到向田剧本的魅力,您说:“那是她不与我们合作以后的作品呢。”这句话里同时有着释然和寂寞两种情绪的奇妙交响。希林女士虽然不喜欢向田的风格,还是为和久世先生一起在电视的世界创造辉煌感到自豪。我也可以想象,患病后的向田女士转向写作严肃的电视剧和文章以后,您对她是怎样的看法。哪怕电视和广告播放之后就会消失殆尽,也要追求品味,和您不拘一格潇洒的人生哲学,肯定是有共鸣的。2005年您患了和向田女士一样的病以后,将工作的重心转到能流传后世的电影,从扮演小角色给人留下独特印象,转变到担任决定作品成败的主角。我从未向您询问过为何有这样的改变。但是我却像配合着您的改变一样请你拍片。有时我也会担心,因为遇到我和我的作品,您的风格改变了,曾经是您魅力一部分的轻松愉悦感是不是会流逝了?这些都被证明是多余的担忧。您一边说,拍电视连续剧体力跟不上,一边连续出现在午后综艺节目和焰火大会的直播节目里,问你原因,您说,想测试自己作为一个艺人,在今天的时代有多少意义和价值。您的行动力、勇于尝试的精神,在电视出身的我眼里,充满了魅力。因此,当听到报道您的讣告,各色人等称你“女明星”“超级女星”的时候,感到一丝不快。甚至我感觉这是对您的捧杀。希林女士在天之灵也一定有同感吧?作为演员,您常说的自我评价是“我这个人不中用”“我没什么本事”,尤其是拒绝片约时,经常这样说。拍摄《比海更深》的时候,您拿着已经接受了的剧本来到我的事务所,对一再坚持己见的我反复说着这句话:“做不来”“不管怎样”“做不来”。我们在桌边花了一个小时争论,将剧本推来推去。但是开拍后这样的纠结仿佛烟消云散,您为了演好角色全力以赴。在更衣室换好服装,端坐在住宅区的窗边,认真地熟背台词,就像一个出道不久的新人一样勤勤恳恳的背影,我至今难以忘怀。
去年春天我请您出演《小偷家族》的时候,尽管剧本还没写好,您爽快地接受了邀请。我做好了您半途拒绝的思想准备,同时对您的态度感到欣慰又有些不可思议。杀青的3月30日你来到事务所,给我看了您的全身扫描片,显示癌症转移的小黑点,布满了全身的骨骼。医生已经告诉您,还剩下不到一年的寿命,您告诉我:“这是我最后一次参演你的电影。”我知道您来日无多,但是那一天还是这样快就到了,我不知该如何表述自己的心情。我后悔让您演了一个死在电影中的角色,但这也许是天意,要我与您相遇、与您合作、虽有些轻率,却在电影里先让我与你道别。希林女士莫非也是因为如此才接受了这个角色?去年十二月,拍摄刚刚开始的时候,希林女士就对来采访的记者说:“这是最后一次与是枝导演合作。”
影片拍竣,六月八日上映,希林女士大约是希望我和她的关系到此为止吧。您抓着我的手臂,拄着拐杖走到台上,那天道别的时候,您对我说:“你就把老婆子的事忘了吧!你要把你的时间,用在年轻人身上!我就不再和你见面了。”
您说到做到,从第二天起无论我怎么邀请您喝茶,您都坚决地拒绝。我感到困惑,是因为我没有像您那样做好思想准备。您骨折住院时我知道无法见到您,就写了一封信投进府上的邮箱。信上写着没有能当面说出的对您的感激,我对自己一路来的自我中心,感到万分惭愧。以后,没过多久接到了您驾鹤西去的消息。
接到讣告后,我来到您灵前守夜。时隔三个月见到的您,依然那么美,美得端庄而大气。看到您的那一刻,我终于悟出,您不愿与我相会,是一种体谅,想要减轻我失去您的悲伤。我就像《小偷家族》当中您那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女所做的那样,用指尖触摸了您的头发和前额,然后把您在电影中所说的话,又说给了灵柩中的您。
我总觉得人往生之后,会存在于万物。我失去母亲之后,反而觉得母亲存在在周遭的一切事物中,会在街头擦肩而过,会在陌生人中忽然发现她的身影。这样想着,就慢慢超越了悲痛。现在,您的家人失去了妻子、母亲、姐姐、祖母,遗属的哀痛是无法估量的。但是今天的别离,意味着您将超越肉体,活在世间万物之中。希望总有一天,活着的人会接受这样的现实。
请允许我说一点个人的私事。希林女士,您逝世的9月15日,也是我母亲过世的日子。和母亲永别之日,竟然也是与另一个像母亲一样的人永别的日子,这样的巧合使我悲痛欲绝,难以释怀。也许我不应该把失去母亲与后来与您相遇联系起来,但是千真万确的是因为失去母亲,想把这一切写入作品的时候,刚好遇到希林女士。您挽救了天涯孤独的我,关爱着我,因此,我作为活着的人,要像当年一样,将这样的悲痛升华成作品。我曾与您一起走过人生的某一阶段,这是我的责任,是我对您恩情的回报。
就像我追逐着您远去的背影一样,我向着灵柩中的您再一次重复我道别的话,以此结束我的悼词。
希林女士,遇见您,真是太感谢了。再见。
是枝裕和
2018.9.30
译者:夏冰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尊重”。
对生命的尊重:花园里生活着的蚂蚁,螳螂,蠕虫,鱼儿,猫儿,对于任何一种生活在身边的生命的尊重。
对于人的尊重:家里来的很多访客,都真诚的对待,即使是来者不善的建筑商,也以礼相待。
对艺术的尊重:对于小朋友的作品,说出“It's bad, but it's art.”
整部电影看完,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对于他人可能也多了一分尊重。有自己的观点跟尊重别人的作品是可以不冲突的。我现在的态度跟秀子对于生命的态度很像:活一次就够了。虽然不算老,但是已经觉得很疲倦,熊谷这样可以不倦怠的每一天都享受着生活,并且希望可以继续下去,其实还是蛮羡慕的。不过既然还在生活,那就每一天,都尽量认真的对待吧。
树木希林奶奶今天有来现场,年纪很大了,但是一身黑衣真的很美, 讲话絮絮叨叨的感觉跟电影里一模一样。有个人问她演技的问题,她很俏皮的说:天生的才能,片约一部接一部我也没办法啊~
@Japan Cuts
订票之后才发现是比日本上映还要早,感觉自己赚到了?
看了电影之后,觉得这个电影好可爱啊!
故事大概讲述了一个著名画家,熊谷守一(确有其人)在自己的小院生活了三十年的故事。当然电影的故事时间也就是半年左右吧。
如果从影像上来看,大概就是:第一天开始了!又是热闹的一天啊!终于到了晚上,略去不表——然后再到第二天早上的时间。故事真的很短。这个时间结构承接了剧作结构,让整个电影显得事件很散但气韵不散,不停的把一天之中各个时间的小花园气氛放大,也是蛮打动人的方法。比较遗憾的就是白天的昆虫我们基本都见到了,但半夜活动的蛾子,独角仙或者锹型虫或者流萤就基本没见到(难道妖怪是独角仙?),这点作为一个爱看虫子的人还是有点失落呢。
老爷子基本把自己活成了返璞归真的状态。他对世界观察的角度都是孩子的角度,做的事情也都是孩子般的事情。他喜欢把自己藏在花园中,藏在花园的各个角落。这个神奇的花园,在加濑亮的笔下,变得那么大。冲这一点,我觉得他是懂老爷子的。但是最后的时候,却看到,这个花园其实那么小——让我一瞬间觉得这个电影是那么有趣。它真正的描述了一个艺术家的生活,在他的生活中,于细末之处无限观察,省略和放大,不断的微观分解,最终让物质世界变成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且老爷子很有趣的一点是,人人都在说他出世(超俗の人。这个点真的笑死了),但他其实挺入世的——上门来求墨宝的,没事来遛弯的,建筑工头,或者是妖怪,他都分的可清楚。而且和老太婆之间的对手也是七分明白装三分糊涂。这样的一个睿智老头,还有自己的艺术家敏锐,简直太可爱了。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特别迷,老爷子和加濑亮饰演的fujita说,蚂蚁的腿如何动。然后他的小助手特别纠结这个事情,但是怎么都看不见。这大概就是老爷子观察了三十年的结果。也从另一方面来说明了艺术这件事情本身对生活的观察细腻和想象程度。这是艺术超越生活一点点的地方,是时间的魅力。
老爷子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特别饱满。他有着自己生活的方式(搜集和席地而坐),也有着自己对于家庭成员的看法(想轰人的时候就装糊涂或者把自己藏起来),也对自己的花园寄予了无限的爱。在这其中,他于细微之中无限观察,自得其乐。外人并不知道他的乐在于哪儿。但是老爷子自己心里特别清楚。所以他可以盯住一块石头仔细的看,然后把石头拿开,却还是仔细的看自己手心中那块不存在的石头。
看片过程中不断的出戏,因为老是能想到豆瓣做的那个宣传片的旁白:我有时会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有时我只想一个人。但是老爷子一个人的时候,就是在拥抱这个有着无限细节和想象空间的世界。哪怕这个世界被外来的力量所侵袭,以至于不得不有所改变,但也是自己的一个独立空间,是自己精神的独立家园。毕竟公寓楼遮住的是阳光,而不是破墙而入的野蛮人。他对自己的空间很爱惜,但是不是占有般的爱惜,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融入。
不过就算破墙而入了,老爷子可能也会风趣地说,那我们就靠卖门口挂着的名牌赚钱吧!然后继续去观察他的小蚂蚁了。
——————————————————————
最后附上找到的老爷子的美术馆地图:
首先,我要实名吹爆树木希林,我最爱的日本女演员,真的是太可爱太可爱,不管是抱怨不经意的委屈还是《步履不停》身上的那种不愿放下过去的坚持,都实在是太棒了。
接下来,我要数数此片中树木希林的可爱:
用着很无奈的语气说道,我家那位只喜欢写自己喜欢的字,我也没有办法,脸上却带着纵容的笑,实在是太可爱了吧。
这个地方还用说吗?面对自己的照片怎么看都不满意,不管是姿势还是什么,一直不停地挑刺,吐槽拍的是熊,当看到合照时,犹豫了一下,甜蜜蜜的说道,“基本只会拍这种看上去很亲密的照片”很傲娇的可爱啊!
看到丈夫走过来时,把照片递过去让丈夫看,结果老爷子说了一句像鬼婆婆瞬间变脸哈哈哈。
帮丈夫撒谎这里实在是又甜又可爱!“他出去了。”“他不在啊。”“什么时候回来?”“不会回来了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里真的很泪目,眼睛里写着回忆,脸上满是幸福。
这个一本正经的讨论真的太可爱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树木希林的作品里好多都有这种可爱的片段,请你停止这种一本正经的可爱。
这里真的看到了宠溺。
跟老爷子打招呼的时候扔了一朵花下去,后面的谈话中,老爷子一直都把花拿在手里,真的很甜。
最后的这段关于人生重来一次得探讨,说出“太累了啊”这样的话,为什么老爷子能像个孩子一样纯真?因为他身边有着一个一直为他张罗一切的女人。
虽然心里是甜蜜的,但是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不要,真的太累了啊。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真是越想越戳人。
树木希林的作品看了不少,《小偷家族》也去影院刷了好几遍,但是一想到以后再也看不到她的作品就好难过,这么可爱的一位演员,演了太多傲娇慈祥又散发着可爱的“妈妈”“奶奶”形象。
每一次,都让人忍不住爱上,发出“她怎么那么可爱啊”的惊叹。
一想到现实,就伤感。
各位,如果是纯粹想要看到对于此片的谬赞从而种草找到动机去欣赏电影,请出门右拐。
看这部电影前不久刚刚被
《菊次郎的夏天》所感动,心想所谓日式风格的电影就是如此吧。故事发生在一个蝉长鸣,树葱郁的夏日,或者说是没有一个故事的。整部影片都是平淡如水的基调,配上轻柔的钢琴乐声,看起来像独自窝在被炉里若听寿喜锅中白水煮物的咕嘟声然。
开篇以长镜头带入,一片葱郁的树木虬枝中藏着一个大胡子老人,这便是熊谷守一了。熊谷穿戴好装备,穿上木屐,拄起拐棍,开始了新的一天。这一天又有许多许多见闻,灰白的石头啊,草丛中的白猫啊,忙碌的工蚁啊,池子里的鱼儿啊…
就这样走了很长的路,过了很长时间,熊谷说:“今天好累啊!” 镜头拉远了,老伴在晾衣服,实际上他只是在自家小院转了小半圈而已。
我心想,冲田修一真会玩技法啊!不仅是开头的这一长达半小时的园中见闻,加上与家人吃饭,下棋,客人来到家里,新的公寓要修建,到结尾两位摄影师登上公寓俯看熊谷家的院子,无一不在细心安排,从而探讨了艺术家与自身、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一场景拍的是熊谷一家在吃饭,熊谷守一要用剪子剪碎食物才好吃进去,剪子剪到肉肠就溅出汁来,坐在对面的老伴颇为熟练的拿起餐巾挡住。这样的场景足见这对老夫妻对彼此的了解与包容吧!
另一个个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就是两人在下围棋,老伴总是在边看着报纸或缝着衣服边等熊谷思索良久后将棋下到棋盘上,然后老伴不假思索的下了一棋,“一,二,三,四,五…”吃掉了大半熊谷的棋子。
像这样每天重复做的事情没有理由,但足见真情流露。虽然表面看上去好平淡,但并非小津安二郎
早安中每天笑着鞠躬互道早安的无情。
熊谷家像是《陋室铭》的现实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熊谷守一藏身在小院子中,将眼光聚集在花花草草鸟兽虫鱼当中,成功的体现出为东方人所推崇的“隐”。中国所谓君子是向内的修行,修身养性,古人认为心脏才是思想的源泉而非大脑,所以有“心学”一说。因此古人观之自然都是“格物致知”,仔细观察自然中的某物,将它赋予人的某种崇高品性,加之赞扬,提倡大家都要学着拥有这种品性。反之很少有哲学家式的观察自然,像庄子的“吹万不同”。
世界是厚的,万物都有自己的性质,光以看人的眼光赋予它们所谓人性,不能称之为观察自然。要以客人的想法走进万物,去发现自然的非人性,难度非常之大,可以说几乎无人能够做到。
熊谷守一应该在努力吧,对自然之物只是纯粹的观察,不需要加以任何分析,已然是高级的做派了。
古往今来,有许多人提倡“归复自然”。中国有老庄(几乎只有这两人)西方有卢梭。卢梭是政治社会方面的归复,但不代表他并未从真正的自然中得到灵感。老年的卢梭常常孤独漫步于自然中,同时想到很多东西。《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虽然我并未精读过,总归能领略什么是人的“归复自然”。 社会中“增补性”事物的产生很好的体现了人类政治社会的越发“不自然”。阅读、奶妈、手淫,甚至是“理性”一词都具有“危险的增补性”。
无奈我们无法逃离增补性,只好暂时隐匿于自然实践。自然也有法则,群居动物便是具体一例。要纯粹读接触自然,实践观察,实属不易。
试问在大城市中奔波的我们多久没有触摸过树干,拿起一块石头放进手掌摩挲或是坐在树丛中静默半天了?生活充斥着人造,娱乐业已充斥着人造,人类往更加危险中去了。
影片中没有直接展示熊谷守一的作画过程,通篇只有熊谷的感受与情绪的流露。这就是我想说的,艺术家是情绪的、感受的,不在于技法。在乎于技法,诸如“画的好、画的像、配色好、笔法好”的这类评价最好对着画匠讲,不要对艺术家讲。
艺术家这词很广泛,凡是有哲思、观照现实生活并且意愿创造的人都称之为艺术家。艺术家需要哲思,这哲思不代表多阅读,而是如熊谷守一一样做出原始的、独立的,不依附于他人的哲思。艺术家同样需要行动力与意愿,影片中熊谷家的池子是熊谷三十年一日所挖出的,这是何等的行动力与意愿啊!阅读的人,我称之为吃呕吐物的人;思考的人,我称之为哲学家;思考并意愿创造的人,我才称之为艺术家。一例,耶稣。
影片中最令我有感受的,是建公寓的工头拿着自己孩子的画向熊谷守一请教的镜头。
工头如是问:“身边的人有说这孩子是学艺术的天才,您看一看这画怎么样呢?如果他真是天才的话,那么我们家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了。”
我奇怪,天才之说,从何判定?熊谷守一如若说这孩子是天才,那么就欣喜若狂并且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了吗?名艺术家在普通人眼中如若是标尺般的存在,那么这个普通人的命运是由这个标尺决定的。人生是自己的,没有人喜欢定义和标签。
坂本龙一尝试过无数风格,从钢琴曲到噪音音乐,我们难道可以界定他是什么音乐家吗?就像熊谷守一讨厌世人对他“画坛仙人”的称呼一样。派别、世称之类的只是普通人的偏见而已。
熊谷守一如是答:“拙劣,但拙劣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多么原始自然的一句话,正如实验电影以来的新电影思潮一样,绘画等艺术重在表达人的情绪与感受,并非单纯的叙事与展现技法。像夏加尔,亨利卢梭,马蒂斯等一众艺术家都不能讲他们的画是不拙劣的。然而红色与蓝色的画面相融,皆给人以情绪的高潮。
正如我几天前去木木美术馆参观的尼古拉斯帕蒂展,是纯粹的颜色所画出的纯粹的自然。不过帕蒂也善集大成,善用技法。
影片开场的人看着熊谷的画,脱口一句
“这是小孩子画的画”,
实则是最高最中肯的评价。
每天谈笑往来熊谷家的人确有很多,邻居、摄影师、旁边工地的工人都驻扎在熊谷家观察熊谷怎么观察自然。他们是所谓追随者,太过痴迷的追随代价是失去自己的人生。
偶像没错,将人奉为偶像追随并树立榜样也没错,但不能以固定思维去追随。一句俗话“情人眼里出西施”,越看偶像越觉得有了完美的光环。
梵高的艺术算是很多人欣赏的来的艺术,于是众人曰“天才”云云,在拥挤的展厅人们便都向梵高的画作靠拢,并且指点着跟旁人讲:“这里画的多像啊,颜色太好看了,多用心啊。印象派多么独特啊。” 展厅内全然是这般评价,不谋而合。
影片中开温泉宾馆的人风尘仆仆拜访熊谷守一,买来上好的木料请他题字,下午又要赶回去。题字时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谁知道每个人的脑子里在想什么呢?我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通常老师写自己的字时,大家都要搁笔凑过去看,实则并没感受到什么,内心却还要一遍遍提醒自己“这一定是好的”。看过此片,不禁好奇:艺术家之于人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影片中体现社会的,还有熊谷家院墙外别人所贴的抗议。熊谷家旁边要建公寓,破坏院子生态,一些人愤怒上书:保护日本重要艺术家熊谷守一!这是愤怒者的强势,他们以为自己替熊谷大声说出了抗议的话,因此感到自身的伟大。嘴里说着别人的话,实则只是太过默默无闻了吧。
那么关于熊谷看电视机里对自己的报道这一影片设置,前文已经讲过,不加赘述了。
林不在大,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鱼则灵。斯是陋室,德艺双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远政经,往来皆白丁。可以观花草,卧中庭。闻虫鸟之悦耳,挥书画之充盈。本来无一物,何须求无垠。熊谷云:死宅行不行?(日影展)
【北京电影节展映】很日本的故事、人物。以温暖而轻快的轻喜剧形式展现日本美术史上著名画家熊谷守一晚年生活。对不了解背景的中国观众来说电影年代甚至都不清楚,却依旧能被喜剧元素逗笑,并逐渐了解老人的内心,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感动。冲田修一很稳。山崎努和树木希林两位老戏骨实在是难得的绝配!
是「无一物」的电影。电视上守一的节目给他的定语是「超凡脱俗」,影片保持了高度统一的调性,全从日常取材,以各式访客到来为线索,捻出守一生活全貌。来者众多但杂而不乱,就像那场工人来喝酒的戏,镜头穿过喧嚷酒桌,对准的是与平时无二静处自若的守一。他本人和电影最难得的,都是对吵闹世事的不关心和对纯粹精神的专注——体现在守一,是独守一方天地,近百岁仍将画画这个令他功成名就的毕生追求称作「上学」的不变本心(也是为何他不觉得累还望活得更久的原因);体现在影片,它无意展现任何戏剧冲突或鸡汤煽情等同类传记片惯常的核心诉求,画得烂便烂,对最有戏剧性的盖楼事件的处理则是用一桌酒肉与一场灵性对话作土将之填平。楼建好后生活继续,并无二致。最动人是与加濑亮通过相机的对视,那是在彼此眼中看到了自己的灵魂。
4.10 BIFF 过着“另外”的生活的普通人,家也如田野般开敞。隐匿人群,作适当的交流,不似拒绝的拒绝。池塘太远,外面太大,生命太短。席地而坐。进食如临大敌。拚尽力气亦技不如人。糟糕也是艺术。仅用一世作修行。惊讶与惊吓。参拜陨石。栖息地与保护区。活成人类。
说着年纪就是职业的九旬老头,时隔三十年后踏出家门以夺路而逃告终,比起探索无垠宇宙,还是想为眼前的花鸟鱼虫献上生命啊。(树木希林女士慢点老吧,可爱,想亲。)
有才华不一定走的远,再糟糕的作品也是艺术,宅的最高境界,实际守护着自己那并不大的精神世界却如同万千宇宙。山崎努和树木希林老俩一眸一笑如此可爱舒心,动植物微距特写,灵动配乐偶尔的日式小幽默。隐世但并不排斥和拒绝接触,也许坚持是最难的更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北影节天幕。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如此青翠蓊郁的美妙庭院,外面喧嚣世界与我何干, 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万物静默如迷蕴藉万千奥义,细观一沙一世界,每个微渺生灵皆有其自在天地,与天地万灵共生共长。温暖幽默中携有小小的可爱古怪,活到心思清明澄澈,活到累得已觉人生太长,心中本无物何处惹尘埃,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参透人生,以敞亮洒脱的姿态学会接纳无论多糟糕的自己。
这么多年,终于有一部电影让我明白了《浮生六记》。一来更细致的理解: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二来更超前地体味到: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僵。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树木希林,谢谢。
我最近发现一件事,蚂蚁走路的时候总是先迈出左边第二只脚。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妙了
#8thBJIFF# 冲田修一还真是稳健呢,喜剧调性很不错呀。方寸天地,艺术家生活,人和自然与建筑的关系,都写得很有意思。时间结构很巧妙。(这片北京节为啥没收个主竞赛……)宅男的至高境界莫过于此,当然前提是得有人惯着有人供养……
几乎冲田修一的每部电影都在讲,面对毫无意义的生活,避世带来的片刻安心及随之而来的无尽失落。
4.5 冲田修一重回巅峰水平!无论是在方寸庭院中对“压缩时空”及其细节的一再把握,还是表演和剧作调性上喜剧感与现实感的磨合,都在持续不断地释放能量。其作为艺术家传记片的新颖之处,不仅在于将艺术家形象压缩进“以天为计时单位”之中进行塑造,更在于其切入口并非是作品与人的辩证,而是人与世界、与他人如何发生关系,一条有生命的锁链在现代与过往中游曳。我们能在这部作品里看到一个人是如何在现代达到通往过去又走向未来。如贡老所言,“实际没有艺术其物,只有男男女女。”
上天宠爱任性的孩子,不,是宠溺。虽然也有为盛名所累的部分,但活着纯然就是为了玩儿,是为了好玩儿,并且做到这点丝毫不需要什么坚持和勇气,只需要脾气,实在是难得的“天然呆”,连上天都不忍为难,会成全他的玩心。是的,这才是我想看到的那种电影:不需要什么刻意安排的情节、故事,只有细节、动作、情绪、人物。导演调皮,爷爷奶奶可爱,看得心里温暖又发笑。冲田修一是我爱的那一卦。
你的世界大不大不在于范围,而在于你爱它的深度。
太逗了!!让一个我完全陌生和不感兴趣的人物,拍得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实在佩服。
日本版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厉害的是三十年如一日,这一方院子始终保持足够广阔。
方寸间窥见天地,寸步里踏遍寰宇,一方院落就能观察万物,一居斗室足以过完此生。挥手唤来游鱼,以为在畅游大海;须内藏着蚂蚁,恍惚在探索密林。当新干线将天涯距离缩短,却有人将咫尺空间拉长。生命活得这么长,却要面临失独悲恸。门牌存续那么短,却能窃来换个好价钱。人生就是不问长短,不舍昼夜。
不是搞笑,而是因为有趣而让全场大笑的电影。把日子过得有趣,做一个有趣的人。最喜欢先生走出家门被小女孩吓回去的那一段哈哈哈
冲田修一是最能将技巧藏于平淡里,像肥料一样,令电影慢慢生长。他的电影就像藤萝瀑布般,蜿蜿蜒蜒又具有冲击力,他不必选择故事结尾,人物没有终点可去,好好地活一次,就是电影本身。这部电影如同《去见瀑布》升级精华版,生活和戏剧兼具,经历过如此的人生,才是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两处妙笔:1拒绝国家文化勋章后,树木希林若无其事地回到饭桌前,打了一个日常的喷嚏掉下几只铁盆把瞠目结舌的客人击晕过去哈哈哈;2九十多分钟微观视角的洗脑让所有观众沉浸在熊谷守一的杰出与伟大里,但最后两分钟的宏观全景拉回“人类仍如此渺小啊”的现实反思里 @小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