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想看这部片子,翻出来给他看了一两集,然后自己也看的津津有味。
小时候的电视剧,现在依旧精彩。
背景是抗战时期,两支不同政党的队伍因为一个保护任务碰到了一起,从互相的看不过眼到精诚合作,最后一起牺牲。
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大方面体现了抗日名族统一战线对抗日战争胜利起到的巨大作用,小细节也充分告诉我们什么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来说说几个印象最深的人物吧:
1.袁学勇
国党某连连长,长相帅气(戴帽子的时候),十分笔挺,军校出生,有勇有谋,人也正义,有大局意识,没啥臭毛病。在接到了长官的临危受命,得知自己的兵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就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这条路。
一开始觉得他把握不好军纪,后来就慢慢的有了连长的威风。
2.曲虎
我党新四军某连连长,老革命,经验丰富,讲义气,没文化,常常冲动行事。
为了多得点装备,和友军的交涉非常精彩。
刚开始不信任的时候,一口一个国民党反动派,熟了之后也能用着开玩笑。
留名字的时候抢番位,到底是国军写在前还是新四军写在前,笑死了。
3.宋雨亭
最识大局的就是他了,指导员真是两支队伍的一个润滑剂,甚至说对方部队有啥问题他都能指导几句。
4.池国秀
印象最深的一位,弹幕说他输出全靠吼,口头禅:他姥姥的,有本事,也会欺负人。抢过别人的粮食,欺负过小姑娘,和村里的寡妇好了之后也承担起了责任,好不容易有了家庭却又被日本人破坏了。
和小猴子是前世的冤家哈哈哈
电视还拍了他和寡妇偷情!尺度估计现在的电视剧不太会拍了哈哈哈
……
在两支队伍无力突出包围圈的时候,他们往深山里走,遇到了一个都不知道抗日战争爆发的世外桃源村,村民想法朴实,在这里得到休整后,他们去执行了别的任务,村庄却被一个人告发,日本鬼子知道了那个地方。
淳朴的村民依旧以礼相待,甚至觉得来村的日本军队是皇军不是那些人口中的日本鬼子。最后整个村被杀的杀,烧的烧。最古板的族长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走进了大火中。
毫无保留毫不犹豫拿出医药的县城王大夫,他说,只要你们还在,我们活着就还有希望。
在国军队伍里的赵大盒,与在我军队伍里的赵二盒,时隔多年相见,还以为能团聚几日,大哥因为胆小躲了起来,被日军发现当诱饵,生生的折磨活埋死,二弟去给他报仇,因为心软自己也牺牲了。
好剧大概就是每个人都是精彩的吧。
三角恋四角恋也是有的,最后都be了。
也许电视剧会奇化了很多东西,但是相信在那段血泪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和电视剧里的人一样是拼尽全力的。
致敬!
我很喜欢这部片。虽然受我国国情影响,影片突出了我党的伟大历史功绩,我军在对日作战中以一当百的优良传统,使得电影有些假,或者说,脱离了历史真相,但我觉得很好,是一部让我流泪教育我做纯爷们的一部片子。
一开始看前几集我还觉得影片是军事幽默片,三方抢一个女人(也可以说是四方,林副官虽然也是国军的,但对这个女人有自己的任务),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曲虎(游击队队长)和袁学勇(国军连长)两个优秀的连长真是不打不相识---互相拌拌小嘴,讨价还价,曲虎还时不时使坏给袁设个套占个小便宜。
在人物的刻画上,曲虎是个爽直,强势,有着大男人气概(女人会说是大男子主义,而且会很喜欢这点),一个通过打游击锻炼出来的富有军事谋略的连长。其他方面则是土里巴交的,也没有啥政治韬略和大局观念。而袁学勇,受过良好的教育,正规的军事学习,也是一个带兵打仗的老手了,就是在山里打游击比曲虎差那么一些感觉和经验。与曲比起来,袁更有智谋,更有全局观念,更冷静,也更通人情世故。总之说来,老袁那可真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了。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是喜欢这样一个完美的男人呢还是喜欢曲虎那样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也许你会选后者,电视中那个苏长官美女军人就是这样做的。她一开始可是老挨曲虎的巴掌(女同胞,你们是不是要抱怨男人打女人是多么的不对),后来曲虎也不怎么搭理她,我想是出于他一贯的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吧(你要是被围剿个几年,能不仇视吗,对吧),后来又出现一个女人唐姑娘,那更是把他的心思抓走了。但愈是这样,我想苏长官愈是爱上他了吧!!!
袁连长打仗厉害,富有军事韬略,这个自然不用说了,毕竟是电视要表达出来的东西。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手下池排长与唐装寡妇私通被发现后,他导演了一场戏,既挽救了池排长一条命,又照顾到了唐装族长及相亲的规矩和面子,这场戏真是导得相当的精彩,而且是一出事就开始导了,反应之快,顾事之全,让人佩服。
重点就说一下这两个男人吧,其他的给我印象很深的,有池排长(脾气是大了点,粗俗是粗俗了点,当个合格的黑社会老大副手还是没问题的),盒子(内向,善于打仗),老班长(最纯朴最可靠最厚道的人了),还有小猴子蛮精灵的。至于指导员,我就觉得装逼。
女人就简单说说这三个吧:苏白(名字挺好听),唐雪容(名字也挺好听),墩子(当男孩养的小美女)。
苏白那副神态,很媚,让男人一见就想入非非的(别打我~~)
唐雪容,很清纯很民国的小女生装扮,那双大大的水汪汪的眼睛要盯着你的话,你瞬间就可能迷失在这片汪洋大海中了。可是对于袁连长和曲连长,她喜欢的是哪个???这个小家伙,估计不是让男人省油的灯。
墩子,我蛮喜欢这个小女孩的。网上搜索说是苏芸盟扮演的,可以关注一下。
当悲伤而深沉的音乐响起,终于又一次的看完了《中国兄弟连》,算起来反反复复,断断续续已不记得究竟看了几遍,却不得不说感动依然。那样的乱世,那样的一群铁骨铮铮的汉子,身份,背景,性格全然不同,却因着一个共同的信仰,彼此扶持,生死与共,不由的想起了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老片《风语战士》,同样是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一个有关于男人间情谊的故事,故事情节是简单而直白的,而情感却是挚烈而真诚的,那样的一群男子让我无比震撼,无比感动……
一场战争,究竟是要经历过怎样惨烈的过程才能走向称不上圆满的结局(只因战争无论输赢,所有人都付出了太大的,太惨烈的牺牲,这样意义下的胜利没有谁能成为真正的赢家),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又怎能真正明了这其中的种种。
战争是残酷而无情的,曾经身边朝夕相对最熟悉的朋友,一瞬间只剩下支离破碎的躯体,那是怎样的一种残忍与无望,很多时候那些死去的人们连什么都不能留下。《风语战士》中的他们,那些死去的英雄们连名字都不曾留下,那整片的简陋墓地中,十字架上仅仅只挂着代表他们身份的数字项链,在黑暗中默默闪着幽暗的光芒。
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男人是一片太深的海洋,他们似乎与身俱来着一种博大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那是只有男人才会怀有的胸襟。很多时候,我很好奇,究竟是要有着怎样的一种信念,可以支撑着他们挺过残酷与惨烈,可以心甘情愿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出一条生路,也许作为女子的我们所在意的只是身边的人与事,而他们装下的却是更为广阔的天下……
不得不说男人间的情谊有时比女人间来的更为纯粹与自然,更为稳固与真诚。英雄惜英雄,英雄敬英雄,在他们眼中朋友便是朋友,即便下一刻或因不得已的变故而身处敌对,只是这一刻我仍愿将生命相托。《赤壁》下,很多人都记住了搞笑的对白,小乔的美丽,而与我,印象深刻的却是那最后的一战,将身后交与对方,将妻子的性命交与对方,那是怎样的一种全然信任,没有丝毫的怀疑与犹豫,这样的场面,这样的信任,怎不令人动容。
情谊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在那些铮铮男儿间诠释的更为真挚与动容,从《中国兄弟连》到《风语战士》再到《赤壁》下,每一次的回想便增添一份感动于敬佩,那是发自心底深处最为真挚的叹服……
春节陪爸妈看剧系列,还真不错。
挺燃的
还不错,有些新意.共军的连长类似李云龙,国军的连长巨可爱
自《亮剑》之后,这是又一部比较好看的抗战剧集,喜欢抗战题材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抗日是一种民族情结,这是台湾或者其他民族所无法理解的,对于日本民族的厌恶,便是源自于此。
吓一跳这么低的分数?虽然技艺不算精,但是,我就是被感动了;也不必要纠结与一些小问题上……
高中那阵结局看哭了 现在看来故事让人烦 够狗血
片名太恶心。
又一国产军事题材玄幻作品
说这部剧是抗日神剧的要脸吗?你见过最后大家几乎全体阵亡的抗日神剧?还有人说这剧“手撕鬼子”,我真是无fuck说,别看了个手撕鬼子片段就以为所有剧里都有这种情节好吗?歪曲历史?我就问问一部国共合作抗日的片歪曲什么历史了?
虽然像历史上的国共友谊没有电视剧里这么美好。但是我们对过去的革命岁月总有美化的习惯。就当是一种期盼吧!
我觉得还不错,以前看的,共同抗日,剧情还算可以。
跟风片。。。
果然很萌很萌...摸下巴
小时候看的
就算看过吧
以前看的抗战剧真是比现在的裤裆藏雷好看多了,现在还记得大结局的时候全军就剩一个小孩子的场景。
有一种情感叫血肉相连。
中国兄弟连有点抗日神剧那个味儿,但却没有做到那个神剧还算不错,只不过结局就是一个字儿,牺牲成人为国尽忠。
其实故事很一般,但是立意很深远,剧情在孱弱,看起来也总是感动。
从唐庄被屠惨死的唐姑娘,牺牲的盒子赵,林连副,池排长,老班长,大拿,指导员,王贵田,老猎户,老杜,田排长,轰隆,墩子,袁连长,曲连长...到无数被奸淫掳掠屠杀的平民,无数拿着粗劣武器拼到最后一刻的抵抗力量...老大一个中国曾如此闭塞落后、羸弱不堪,曾遭受过怎样的欺辱.一次次弹尽粮绝又绝处逢生,从抗战官兵到各路难民、散兵游勇,叙事比较流畅,人物塑造比较鲜明、立体.国共两位连长,各有军事、领导才能和独特个性,从互相看不上,到惺惺相惜共生死...再想到抗日胜利后的内战,新中国后的两岸分离.不过对女性角色塑造就落入窠臼,《指环王》的王女伊欧玟说:这个国家的女人很早就知道,没拿剑的人一样会死于剑下.我不怕死亡也不怕疼痛.(只怕)一个牢笼.直到老死才能接受这个命运(女人)没有证明勇气的机会,也没有可供回忆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