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莱坞开始流行沧桑美了吗?从约翰威克系列,到漫威大片《复仇者联盟4》,再到克林特的《骡子》,沧桑越来越多出现在电影中。这种形势让人想起了香港电影,可能不仅是香港电影,甚至乃至世界影视圈都是这个趋势。陪伴我们成长的那些演员,都在渐渐老去,沧桑也已经成为现实,同时我们自己也已经走在了去往沧桑的道路了。本片故事讲述一个叫贝尔的女警察,一件街头枪杀案,案发现场留下的染色的美元,让贝尔想起自己年轻时当卧底的经历。电影就这样通过不断在现实和回忆中穿插,向观众讲述了发生在这个沧桑的警察贝尔的故事。饰演沧桑女警察贝尔的是有着“冻龄女神”称号的妮可基德曼,说实话,如果不是看演员表,我真没看出来,甚至对电脑中这部电影的存在产生怀疑。同样没看出来的还有饰演贝尔男友兼搭档的冬兵,没缺一条胳膊就是认不出来。故事以街头枪杀案开始,也已枪杀案结束。故事在现实与回忆间穿插,让剧情充满悬疑,但总体来说,缺少了让观众嗨起来的兴奋剂。看完电影,最大的感想就是妮可基德曼牺牲挺大的,那么漂亮的脸蛋,被化妆师弄成这样——《无间炼狱》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其实这部并非典型的颁奖季类型的电影,因为题材比较黑暗,讲述的是一次复仇和自我救赎。这类犯罪题材的影片很多时候都是在春秋季发行,因为并非评委们的偏爱类型,但妮可基德曼的表演,及本片的化妆的确值得被颁奖季关注。
影片是在现实与回忆两条线中跳跃,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影片的节奏与女主角的语速一样平稳且缓慢,直到结尾部分才渐入佳境,还出现了剧情上惊人的反转。这部就是典型的黑色电影(Noir),风格悲观晦涩,也没有明显的正面道德观,更多的是人物对自己做出的选择付出代价。比较可贵的是,本片这类题材,复仇类、犯罪类电影,以往大部分是男性为主角,但也正是在最近几年,才把这个机会给了女性。女性角色不再是花瓶和受害者,而是变成端起枪,独自与罪犯斗智斗勇,冲在犯罪现场最前线的人。
基德曼是少有的并不是因为自毁形象而获得奥斯卡的女演员。但这次她终于尝试了自毁形象,而且效果确实更加突出,明显有了脱胎换骨的一次演出,很有希望再度入围奥斯卡。这个角色与塞隆当初获得奥斯卡的角色很类似,就是一个不太招人喜欢,充满愤怒,道德有瑕疵,甚至有时会令人厌恶的女性角色。但基德曼也让这个角色获得了观众的同情和理解。
因为影片消极的风格,几乎没有几个角色是招人喜欢的,但Sebastian Stan的角色Chris是个例外。从他第一次出场,导演似乎就一直专注于他的眼神,就算他出演的角色是卧底,需要打扮成黑帮,但这双清澈的眼睛每次出现,都能迅速让观众感受到温暖,整个画面的色调都会有变化。简单来说,这一次,基德曼冷酷黑暗到底,塞包则是成为这部黑色电影中唯一闪光的部分,每次出场都会light up the screen。
导演也没有从一开始就让他以混混造型出场,因此依然可以看到塞包高颜值的镜头,也算是唯一本片中没有彻底被“毁容”的角色。两个角色之间的情感线则与冷酷无情的枪战交错出现,适当地中和了影片冷酷的基调。如果期待看两人上演激情吻戏的同学们可以特别关注一下。
总的来说,并不觉得本片会在颁奖季有很大作为,但依然值得一看。
(多伦多观影)
影片拍摄手法和叙事很细腻。对细节的处理也很用心。这是女性导演的特点。但整体风格缺少宏大的构架,没有强烈的代入感和吸引力。观众只能由小入微的仔细欣赏,才能体会影片节奏每一步的含义。
妮可基德曼原本年龄也不小了,但是这个扮相有必要这么丑这么老吗?也许导演是想表现无间炼狱的痛苦和折磨。但还是感觉可以艺术化一点,反差可以再大一点,比如女主十几年以后,生活已经恢复常态,某一天伤口再被撕裂,痛苦再次从内心深处挖掘出来。这样的反差也许会给观影者带来更大的吸引力。
妮可基德曼真够拼的,但是这种自损形象的造型有点让人惊恐。本片都很慢条斯理的把故事推进,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女导演在剪辑和叙事上花了一点心思,把普通的故事拍出了阴郁感,在视听上除了一场银行的枪战戏,没有什么爆炸点,结尾的张力不错,用一个开放式的方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还有故事。妮可基德曼年轻的时候真是又高又白,怪不得克鲁斯魂牵梦绕!
事实证明,看人(演员)选片是相当不牢靠的,权衡一部作品“优秀”与否,还是需要综合考量,演员只是要素之一,除此以外,还要看剧情、摄像、配乐...才能定夺。
美国电影《无间炼狱》
作品类型:犯罪
主要演员:Nicole Kidman
故事概述:讲述警探Erin Bell如何走出过去的阴霾(战胜自己、战胜对手、战胜过去)
上映时间:2019年1月25日在英国上映
影片获奖一览
冲着Nicole Kidman下的片子,坐等女神,来个老妪,累了一天,想要舒坦一下,就给我看这个?!醉了...
不劳骚了,看片、点评。(速战速决,不愿多费口舌,浪费时间)
首先
演员的看点集中于Nicole Kidman,扮老装丑,算是尽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至于演技,笔者稍微啰嗦几句。
先来看“她的独角戏”,不谈肢体语言,单单关注其“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双蓝汪汪的眼睛让观众看见了什么?忧郁、迷茫、失望、坚定、释怀...似乎还有更多的情绪,当然这些情绪需要观众自己去领悟,如何感悟?通过对剧情的解读(是否读得懂,那就另当别论了),了解眼神中的各类心绪。总而言之,看懂了就能体会(瞎猜),万一看不懂呢?那只能呵呵了...
再看“她的对手戏”,挺无聊,不论是与其“前夫”/“女儿”,还是与“线人”/“匪首”的正面飙戏,都是一个调子,角色的界定(与演员无关,是导演的安排)相当模糊,且没有足够“吸睛”的场景(老套的桥段,不受人待见),难以让人“眼前一亮”。
综上所述,Nicole Kidman在剧中的表现虽称得上“优良”,却难以得到观众“认可”,因为“角色不讨巧”。
其次
标题“Destroyer“,两重含义(一语双关)。
1,Silas摧毁了Erin的人生
Erin失败/致命的卧底经历,致使她失去了爱人,自甘堕落,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2,Silas最终被Erin击杀
a,击杀Silas,代表着”悬案划上句号“
b,击杀Silas,表示”困扰Erin许久的心魔被摧毁“
最后
叙事架构有意思,剧情内容没意思。
这12个字怎样解读?
先看架构,倒叙为主(”开片的桥段“=”结尾的场景“,就是Silas横尸街头,警察闻讯而来),多线穿插(现在时+过去时+过去完成时,每个断片的中心人物都是Erin),有层次感。
再看剧情,复仇+救赎的故事,既没有《Peppermint》那般爽快、凌厉,又不及《Red Sparrow》那样秀色可餐,整一个中庸。另外,故事的吸引力完全被演员的魅力所压制(给演员做嫁衣),存在感缺失已久,就这,太没意思了。
简评终。
编剧★☆☆☆☆(故事老套不起眼,情节太俗)
导演★☆☆☆☆(丝毫感觉不到导演自己特有的内容,一直在重复、沿袭、固守)
演员★★★★☆(Nicole Kidman很拼,演得很投入,这一点不容置疑)
剧情★★★☆☆(内容不行,但架构还算新颖,挽回些许颜面)
视效★☆☆☆☆(化妆太差了...能不能用心一些)
音效★★★☆☆(一般般)
不推荐(女神都不让看了,那有啥可推荐?!)
在三星和两星之间犹豫了一阵子,最终还是决定给二星,片子质素一般,叙事穿插回忆,结构上与观众玩了个小小的魔术(不剧透,有兴趣看的到结尾就知道了),这算是本片唯一聪明的地方。其他就不敢恭维了,讲故事讲得极其拖沓无趣,用来做噱头的妮可基德曼的“苍老装”有夸张之嫌,加上基德曼的演技常常在水准之下,难免会让人有出戏之感。
更膈应的是本片最后竟然试图用母爱来拔高主题,可把老衲给深深地恶心到了。
下文涉及剧透,请慎看:
本片的女主真得是一个不忠不义、无心无爱之人,越看越让人厌恶到骨头里。
1.卧底过程中与同事产生爱情并怀上女儿,首先就缺少身为警员的原则性,把出任务当作儿戏。
2.执行任务时贪心爆发,一听说有大钱可以赚就打算来个黑吃黑,可恶的是还要以“为女儿谋幸福”做借口,说动了本来意志坚定的同事一起作案。
3.抢银行发生意外,同事为了保护银行职员不幸身亡,这厮却为了一袋子钞票彻底抛弃了人性,没有向警方交代同伙的去向,可是吞了money又不敢用,只能带着女儿东躲西藏,让女儿活成了年轻时候的自己的样子——无家可归、叛逆任性。
4.出钱买断女儿的爱情,把女儿喜欢的男人用一万多块美金打发得远远的(当然这男的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还被自己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当对方告诉她“你女儿永远也不可能爱你”的时候,老衲深以为然。
5.当年的黑帮头目露出了威胁自己的苗头,女主想尽了千方百计找到其行踪,二话不说就开枪,干脆利落的杀人解决问题,然后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女儿的人身安全……
作为一个执法人员,女主知法犯法,干了不少坏事,可耻的是每次作恶都要用母爱来当幌子,也真是虚伪卑劣到底了。如果真爱女儿,又怎么会冷漠地看着她长歪,然后自以为是地为她做出这样那样的决定,强求她按照自己的愿望成长?
片中母女俩交流的片段并不多,几乎每次都是女儿怒气冲冲,母亲毫无耐心,亲子关系几乎已经濒临破碎。身为母亲的女主忙忙碌碌地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又哪有时间和心思去听听女儿的想法,了解一下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最终她打算了结头目塞勒斯之前,很是“真情流露”地与女儿做了一番最后的沟通,“你从来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你”,一句台词让她自己感动到不能自已,女儿的表情是若有所悟,而老衲的表情却是如遭雷击。
呸呸呸!少来点自以为是的母爱吧,也真不怕玷污了这个人世间最美好的词语。
这片的看点也就是听大伙叫塞老师“Chris”了。就这么简单的故事值当讲两小时吗?视听语言也比较糟糕。抢银行时带F的喊叫有什么必要慢镜啊我的天……
到了这个岁数才想起来郭富城的套路?晚了
fucked-up alcoholic cop这种cliché的角色不管男女都一个套路真的不需要更多了,妮可扮丑和结尾耍小聪明也不能增加它的可看性。
真的差点睡着
It’s all about Nicole Kidman! 时间线上跳来跳去,故弄玄虚的摆出一副高逼格的样子。所以某些外媒给高分,真的不是因为导演是女性?
这是一部你说它不好看吗但是看下去又觉得节奏太慢的故事,你说它好看吗又忍不住要调整倍速来播放的故事。
逃不掉。感觉故事太简单了,剧情和内容有点对不起这么用力的造型设计和叙事方式。
颓废恶警查悍匪,装械锁人枪托逼供,硬核劫银行,母女雪地行,叙事诡计还算妙,Nicole Kidman也不错
剧本不好,因为目的太明确了,一是要做出警察贪钱这个反类型情节,二是做出追寻过去老友揭示心理阴影的沧桑感,以至于全片都是根据这两个目的进行的刻意写作。有些场面还可以,但依旧刻意。
VIFF#26 从剧本到化妆到表演都……糟糕得让人发笑😂
女主情绪上的人为挤压式原生崩溃和面对重重关卡攻无不克的一路开挂是水火不容的。枪战戏是唯一拿得出手的,泛滥的慢镜和呆板的人物对话正反打都很糟。
太拖沓了,拉了无数快进居然都不影响理解剧情,全剪掉也算短小精悍了
灾难一样的剪辑,两集美剧就能讲清楚的老土故事真的不用非要拍一部电影。同样,毁容了也不代表演技就会自动出来,更何况没毁容脸就僵。
Nicole Kidman ★★★★★★★★★★★★★★★★★★★★★★★★★★★★★★★★★★★★★★★★★★★★★★★★★★★★★★★★★★★★★★★★★★★★★★
在塔林黑夜电影节看了,生肉吃力。妮可基德曼,演的还可以,不过真的不需要化妆的这么老。场面太小,感觉美剧都够了。再一看导演,果然是个拍美剧的。
整个故事非常阴郁慢进,Nicole的女性角色塑造得隐忍克制。闪回插叙交待行为目的,既为所爱也为正义,倒叙开场结构还行,一度以为是案件的开头。
妮可非常拼的一个角色,尤其是在形象上的变化,不过,有点刻意扮丑了,有些别扭。尤其是,这个角色本身的性格魅力没有出来。剧情除了后面有一个结构上的小花样,整体也非常一般。
一次卧底一个承诺一场抢劫,彻底改变了贝尔今后的人生。她作为母亲的糟糕是难辞其咎的,但导演透过多年后贝尔对罪犯的竭力追查,来呈现人物心底的情感、她的执着和力量。结尾部分的两场戏非常棒。和女儿谈话终于直面自己的错误,说出自己的理由(借口也好),原谅并不是目的,而是去靠近这个人,这个应该你最亲的人,去理解她的遭遇。在车里从景色和面部特写的来回切换的另一场戏,则直接运用了意象的象征,她了结了那个杀害她男友的人的性命,她可以释怀,终于自由。在雪地里背着女儿前行照应了女儿说的不再害怕。妮可的那双眼神点亮又熄灭。
妮可怕是上了毁容式表演的瘾,可惜这次成片真心太差,故事去掉繁复的自恋式的一堆镜头也不剩啥了,空有其表的绣花枕头罢了。
和【你从未在此】相似的女性导演观点,focus在主观和感性的层面,所以虽然剧情看似散漫但是内在人物逻辑和动机是非常统一的。NK今年是真的赢了,在我心里她已经得影后了。